第一篇: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加了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元,涉及个乡镇,户,共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万亩,比上年减,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万亩,亩产公斤公斤原创:www.xiexiebang.com,单产增公斤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吨,禽蛋产量吨。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栏万羽,出栏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其中大棚蔬菜亩,蔬菜总产值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万吨,产值万元。枇杷产量万吨,产值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吨,同期增长,其中养殖产量吨,捕捞产量吨,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稻田养鱼面积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⒈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最大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亩,优势特产基地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亩,水蜜桃和蜜梨等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亩。此外,渠口乡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⒉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家,农技服务站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万亩,蔬菜订单万亩,生猪订单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其中专业合作社家,协会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人,预备劳动力培训人。目前已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原创:www.xiexiebang.com
(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⒎Ⅱ优培
九、协优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台,微型耕作机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台套,添置保鲜冷库座,容积达立方米立方米。
(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多人赴温州参加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余人参观了今年月份在杭州举行的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多起,分发科技图书多本,糯玉米种子多包,农药、兽药箱,共计价值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服务,农技台接受来电来访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
第二篇: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县域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农业农村经济发生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积极的变化。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201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特征日益凸显。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
2.春播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6月8日,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了4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4.4万亩(玉米580.9万亩、水稻171万亩、小麦1.9万亩、豆类13.7万亩、薯类23.1万亩、杂粮3.8万亩),蔬菜90.1万亩,花生50.3万亩,两瓜37.9万亩,寒富苹果、葡萄、中药材、树莓、蓝莓、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50.1万亩。目前,大田玉米已全部出苗,大部分株高35-40公分,叶片7-8片;水稻大部分缓苗已经结束,进入分蘖期,大部分株高15-20公分,叶龄在6片半叶左右。
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4.5万亩,蔬菜产量221.9万吨。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品种以叶菜类为主,以果菜类为辅。其中,叶菜主要品种有芹菜、韭菜、苦苣和生菜等,约占65%;果菜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黄瓜等,约占35%。4月份以后,冷棚两瓜陆续定植,温室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主栽品种进入盛产期。2015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15个,现小区已全部落实到建设单位和地块。二是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有序进行。形成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7年工作目标,并向波涛副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2015年项目共分为9大项、15个子项,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三是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对都市农业政策引导,并制定了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召开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推进会,沈北新区怪坡创意主题公园、美加欧观赏树种公司、雨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就项目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四是“三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7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3%。
4.畜牧生产总体运行平稳
预计1―6月份,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31万吨和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3.6%和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3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4.8%,出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出栏9120万只,同比增长4.9%;蛋鸡存栏514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3.6%;羊存栏75.7万只,同比增长3%,羊出栏46万头,同比持平;6月份毛猪收购价格缓慢增长,收购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鸡蛋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所涨幅,价格6.7元/公斤;羊肉价格受疫病、饲养行情影响,近期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5.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继续深入落实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复)工建设已达60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2%。辉山、希杰、雨润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恒丰源、成达、方驰、润恒项目已投产或试运行,德宝、毅都、天赢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修改和完善了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已申报企业17户,参加监测企业92户。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辉山乳业打造世界级乳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朝阳食品加工园区和法库孟家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新民市兴隆农产品加工园区、辽中县精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浑南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个园区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
6.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县域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2.7%,完成投资152.1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855个,完成投资468.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203个,完成投资218.2亿元。二是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截至4月底,县域20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93.9亿元,新上项目126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8.2亿元,入驻企业2189个,上缴税金16.1亿元,带动就业32.4万人。新民包印、辽中铸锻造机加、法库陶瓷和康平塑编等4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增长1.1%,新上项目68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0.7亿元,入驻企业573个,上缴税金5.3亿元,带动就业12.7万人。三是县域新城新市镇建设扎实推进。截至6月底,县域17个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1亿元,完成投资计划22.6%。新城新市镇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个,总投资246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47个,总投资774.7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开发面积749.5万平方米。
7.农村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省关于农村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印发了《2015年农村改革工作方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确定苏家屯区为省级“整区推进”任务区,其它涉农区县(市)每个落实2个乡镇为省级试点单位,省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和市财政配套600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落实300万亩,是省任务的2倍。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模式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巩固提升“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确定14个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试点,截止目前,新增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226.7万亩,流转率达到27.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于洪区已完成抵押贷款50万元。三是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市联交所、沈北创展集团、沈阳华汇金融服务公司、北京金典拍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正式运营。四是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在9个区县(市)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多成绩,我们调研团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抓好管理防控,打牢农业丰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指导。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粮食、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完成全年稳增长任务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肥水调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旱田作物做好查田补苗和二三类苗的提档升级,水稻做好缓苗阶段水肥管理。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扎实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水田区飞防、机防工作,提前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预案,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为农业丰产增收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第二,抓好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重点做好113个国家、省、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生产季节、粮油作物关键生产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认真组织设施农业改旧建新项目,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三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规划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产品加工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快推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强县域各区县(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计划的衔接和统计上报工作,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切实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实行“点对点”、“一对一”调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实名推进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按期开(复)工,确保投资进度达到时序要求。三是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完善路网工程、配套设施、生态水系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蒲河新城、沈抚新城等样板城建设水平,推进新民新城、法库新城等重要节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兴隆堡、清水台等特色新市镇建设,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一市三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
第四,抓好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落实市直各部门农村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农村改革工作各项任务调度和督查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确保完成全年农村改革任务。一是以抓好苏家屯区“整区推进”试点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00万亩,力争完成350万亩。二是以推进“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推广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落实好14家改革试点单位,力争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60万亩。三是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试运营。四是以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市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评选工作。五是以有序推进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为重点,力争实现产权明晰、运行公开、监管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在9个区县(市)上报的18个试点村和备选村名单中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第三篇:2012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为加速推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各项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我们牢固树立“和民心、顺民意”理念,扎实推进项目落地,突出建设“绿色农畜生产加工基地”,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化发展乡村,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推进顺利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喜人
2012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为2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2万亩,占82.1%,经济作物4.8万亩,占17.9%。其中粮食作物中玉米12万亩、谷子2.4万亩、马铃薯3.3万亩、豆类
2.2万亩、荞麦1.5万亩、莜麦0.6万亩。经济作物中油料1万亩、中药材0.5万亩、蔬菜3.3万亩。除荞麦、莜麦等小杂粮外其余作物全部播种、移栽完毕,目前大秋作物苗情较好长势喜人,小杂粮全部处于待播状态。
农业生产资料总用量共需11000吨,其中化肥9200吨,包括碳酸5000吨、磷肥2200吨、复合肥3000吨,地膜290吨,种子和农药610吨。春季农业生产投资达到2400多万元。
(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12年全县农业方面续建项目9个当年完成投资6996万元、新建项目5个完成投资5670万元、正在申报项目9个预计投资1954.27万元,综合规类为10大项目,具体情况为:
1、马坊万亩杂粮基地建设(新建)
马坊万亩杂粮基地建设是省级、市级和县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重点项目,首期规划面积1.3万亩,到“十二”达到5万亩,涉及马坊、义兴、牛川三个乡镇,总投资1600多万元。今年基地以建设万亩优质荞麦基地为核心,在马坊乡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区200亩,高产、优质、高效示范方800亩;在牛川乡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示范方500亩,总试验、示范规模达到1500亩。目前基地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积极准备所需各种生产资料,完成投资210万元。
2、设施蔬菜建设(续建)
今年全县设施蔬菜建设重点是以双孢菇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规划建设规模12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大友、禾牧、德牧、宇蕻四个龙头企业,现在已建成7万多平方米。突出打造两个示范园区,一个是李阳镇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区,规划在温泊坪完成设施蔬菜建设2000亩,一个是松烟镇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规模1000亩。2012年设施蔬菜及现代观光农业建设总投资预计6000多万元。
3、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
今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举全县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在确定的十大转型跨越标杆项目中,由天凯集团建设的《和顺县
马连曲现代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是其中的一项。项目总投资1亿元,年内投资4520万元,完成示范核心区建设。现在土地流转已经达成协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项目于四月初可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200多万元,土地整理接近尾声,园区主体工程准备开工建设。
4、“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新建)
2012年全县确定建设7个专业乡镇(马坊杂粮、横岭肉牛、阳光占肉牛是、松烟核桃、青城玉米、李阳蔬菜、平松中药材)、100个专业村(41个畜牧养殖专业村、15个核桃经济林专业村、44个种植业专业村),其中重点建设20个专业村。3月初全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荐情况已经上报市里等待批复。各专业村种植计划已经全部落实,近日我们正在组织完善2012年“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专业村、专业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新建)
项目已经被省市批复,总投资300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中央投资260万元,县级配套40万元。现在我们正在协调建设场所,准备招标,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6、农田整理与培肥项目(续建)
坡耕地整治与增肥项目:项目规划在青城、马坊两个乡镇、9个村实施,建设规模4000亩,总投资17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0万元,县级配套16万元。现在工程建设基本竣工,正在进行资料整理,等待省级验收。
沟川地整治与增肥项目:项目规划在平松、横岭两个乡镇、11村实施,建设规模5000亩,总投资1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150万元,县级配套40万元。现在工程建设基本竣工,正在进行资料整理,等待省级验收。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是2010年省级批复的连续性建设项目,今年是最后一年。我们已经组织人员采集土样500个,目前正在开展化验分析。
7、玉米丰产方建设(新建)
2012年省级批复我县实施5万亩,总投资150万元。全县建立3个万亩玉米丰产方——在松烟镇的雷庄—小董坪一带和青城镇的大窑底—百备一带各建立1万亩亩产850公斤以上的高产、优质、高效专用玉米丰产方(其中每点重点培育1000亩亩产吨粮的示范田),在横岭镇和阳光乡的仪村—寒湖一带重点培育1万亩优质饲用玉米丰产方。
8、农村能源建设项目
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续建):目前在我县组织实施的大型沼气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1300多万元。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今年要全面加快建设进度,强化检查、监督力度,力争在年底全部通过省级验收。
2012年项目申报: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联合下发的晋农财发【2012】79号《关于申报2012年农村新能源建设项目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县从建设新农村、推进新产业、发展新项目、创造新环境出发,申报了400户高效低排放户用生物质炉、200盏太阳能路灯、2000铺省柴节能炕连灶、1个“三沼”综合利用试点、2个大型沼气建设项目,总投资额1204.27万元,上级批复下达后我们立即组织开展建设。
9、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建设项目
项目以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实施与配套设备为主,每个乡镇投资30万元,总投资300万元。项目已上报省市,等待批复。
10、山西省和顺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450.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75.00万元,地方配套75.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扩建检测检验室、建设标准病虫观测场、建设5个病虫监测与防控指导点、购臵观测及监测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绿色防控专用等仪器设备四项。目前项目正在申报中。
(三)农民现金收入增幅明显
据统计部门统计,截至到2012年4月底,全县农民现金收入为1246元,同比增长17.6%。农民在今年现金收入上增幅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方面,今年平均676.52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9.42%,其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今年为385.32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45%。
二、存在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1—5月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开局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场地较为短缺。近年来国家用于基层农业部门服务体系建设投资越来越多,且投资重点放在了分析化验监察场所、定点观察记载基地、服务信息网络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上,因此必须有符合上级要求条件的建设场地,但从去年我县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到目前申报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及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存在的最大制约是没有建设场地。二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虽然每年全县农业方面县级支持资金较大,但是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很少很少。三是农民期望阶段性劳动力转移收入与实际给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就是在家闲着也不赚自己认为低微的收入,从而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闲臵而劳务市场缺乏劳动力的畸形现象。
和顺县农业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日
第四篇: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盛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330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33元,同比增长9.3%。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2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12326.4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6.79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0.7万亩,亩产178公斤,单产增14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12705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9839吨,禽蛋产量1738吨。生猪存栏16.1万头,出栏9.7万头,家禽存栏`145万羽,出栏141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6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600亩,蔬菜总产值5924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379.1吨,产值7582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1.3万吨,产值4000万元。枇杷产量0.3万吨,产值1000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750吨,同期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548吨,捕捞产量202吨,总产值1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稻田养鱼面积9.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最大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3000亩,优势特产基地85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2000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5500亩,水蜜桃和蜜梨等1000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1000亩。此外,渠口乡1400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128家,农技服务站2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1万亩,蔬菜订单0.3万亩,生猪订单3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0家,协会3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3141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1105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946人,预备劳动力培训240人。目前已完成培训计划的40.8%。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
47、Ⅱ优培
九、协优9308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200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600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1.1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10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37台,微型耕作机1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1台套,添置保鲜冷库2座,容积达100立方米。
(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150多人赴温州参加2004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20余人参观了今年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2004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工作汇报《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200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0多起,分发科技图书1200多本,糯玉米种子1000多包,农药、兽药20箱,共计价值15000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110服务,农技110台接受来电来访159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盛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
(一)是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上半年已有41个村启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占全面任务数的60%,完成整治村6个,启动主要景观线整治3.2公里,完成规划编制9个村。
(二)是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我县几个市级示范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乌牛镇王宅村旧村改造第三期已开始拆迁;上塘镇下堡村有关旧村改造方案已经批准,拆迁协议已签订,现正在旧房拆迁;桥下镇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签订了拆迁协议;瓯北镇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优化了村庄布局,保护了土地资源;桥头镇坦头村和乌牛镇码道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到我市其他县(市)进行考察学习。今年计划启动的7个市级示范村,已经全部启动。至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722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
(三)是下山移民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实施下山脱贫1730户,6525人,计划投入资金9458万元。到目前,已经落实23个下山移民点(小区),共370户,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任务,投入3100元资金,改善下山移民点(小区)的基础设施。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全县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28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1公里,完成总投资2255多万元。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6处,新增日供水能力0.23万吨,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582亩,景观林31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8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色治理、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六、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账乡代理工作。开展瓯北、上塘、桥头等乡镇的村级银行户头整顿,从2月份开始至今,组织县人民银行及有关乡镇对乱开户进行了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升级等维护工作,邀请市专家到全县38个乡镇进行了业务指导,确保财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做好县网络监控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我县今年被市里列入农民负担重点监管县,工作形势严峻。我们从年初就对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与各乡镇和县涉农收费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责任书,明确违反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求物价部门认真做好督查,及时反馈工作信息。
(三)是积极开展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我县目前仍有13个乡镇的21个村未开展二轮承包工作,根据省市的要求,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县里成立了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部署会议。6月4日,召开了由有关乡镇的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和责任。我们根据省市要求,重新修订了农业承包合同范本、委托书、登记表,制定了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导性的材料,规范乡镇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同时,成立了3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别对相关乡镇开展定期督促和指导,推动乡镇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速,山区发展缓慢,1990年至2003年沿江6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97%,财政收入占全县的97%,山区32个乡镇财政收入仅占全县的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
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3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2、山区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如梗豆,从枫林运至温州每斤0.2元,运费每斤0.06元,运输费用占30%,有的种植西瓜农户因价格低而运输费用高无法销售出去。
3、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信息闭塞,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困难。
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乡镇财政严重赤字,县级财政投入农业仅占很少的部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能力。另外,农村用地、农业贷款难和电、水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土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定销户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第五篇:2018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
况
200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330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33元,同比增长%。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加了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万亩,亩产178公斤,单产增14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
态势。总产值12705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9839吨,禽蛋产量1738吨。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栏`145万羽,出栏141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6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600亩,蔬菜总产值5924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吨,产值7582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万吨,产值4000万元。枇杷产量万吨,产值1000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750吨,同期增长%,其中养殖产量548吨,捕捞产量202吨,总产值1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稻田养鱼面积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
最大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3000亩,优势特产基地85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2000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5500亩,水蜜桃和蜜梨等1000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1000亩。此外,渠口乡1400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128家,农技服务站2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1万亩,蔬菜订单万亩,生猪订单3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0家,协会3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3141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1105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946人,预备劳动力培训240人。目前已完成培训计划的%。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
47、Ⅱ优培
九、协优9308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200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600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
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10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37台,微型耕作机1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1台套,添置保鲜冷库2座,容积达100立方米。
(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150多人赴温州参加2004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20余人参观了今年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2004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200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0多起,分发科技图书1200多本,糯玉米种子1000多包,农药、兽药20箱,共计价值15000
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110服务,农技110台接受来电来访159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省、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
(一)是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上半年已有41个村启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占全面任务数的60%,完成整治村6个,启动主要景观线整治公里,完成规划编制9个村。
(二)是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我县几个市级示范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乌牛镇王宅村旧村改造第三期已开始拆迁;上塘镇下堡村有关旧村改造方案已
经批准,拆迁协议已签订,现正在旧房拆迁;桥下镇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签订了拆迁协议;瓯北镇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优化了村庄布局,保护了土地资源;桥头镇坦头村和乌牛镇码道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到我市其他县(市)进行考察学习。今年计划启动的7个市级示范村,已经全部启动。至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722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
(三)是下山移民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实施下山脱贫1730户,6525人,计划投入资金9458万元。到目前,已经落实23个下山移民点(小区),共370户,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任务,投入3100元资金,改善下山移民点(小区)的基础设施。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全县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28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治理河道公里,完成总投资2255多万元。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6处,新增日供水能力万吨,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582亩,景观林31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8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色治理、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六、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账乡代理工作。开展瓯北、上塘、桥头等乡镇的村级银行户头整顿,从2月份开始至今,组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