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病一二章题目与小结

时间:2019-05-13 18: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病一二章题目与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病一二章题目与小结》。

第一篇:流病一二章题目与小结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下列哪一点不是流行病学定义中的内涵

A 研究对象是人群

B 不仅研究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 C 重点研究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D重点研究疾病及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消灭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及措施 3.有人利用体检资料分析了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此属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试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队列调查

4.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范围是 A传染病 B流行病 C非传染病 D各种疾病 E以上都不对

5.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包括 A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 B疾病的病因论及病因推断的原则 C疾病发病过程及疾病的生态学 D疾病的三级预防及数学模型 E以上都是

6、流行病学观查法是按下列哪一条来分为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 A是否事先设立对照组 B是否随机分组 C是否有干预措施 D是否采用盲法观察 E以上都不对

7、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应用于 A用于研究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 B用于的疾病监测

C用于疾病的防制效果评价 D用于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E以上都是

8.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主要是由于 A医疗水平提高的结果 B诊断水平提高的结果 C治愈率提高的结果

D预防医学水平提高的结果 E新药物的使用

9当一种新疗法只能延长寿命而不能治疗时,这样: A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 B该病的发病率会升高 C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 D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 E该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

10.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11.一种疾病的病死率是指: A每100000人的粗死亡率 B该病的死亡专率 C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率 D各种死亡中该病的死亡比例

某社区有100000人,1997年全死因死亡1000人。共发现结核病例300人,其中男性200人,女性100人,全年死于结核病60人,其中50人为男性。

12.该社区粗死亡率为 A 300/100000 B 60/1000 C 10/1000 D 100/1000 13.男性结核病的死亡专率为 A 0.5/1000 B 25% C 50/3*100 D 以上资料不能计算 14.结核所致的死亡率为 A 20% B 32% C 6% D 3% 15.结核病的病死率为 A 6% B 20% C 2% D 由上述资料不能计算 16.1997年结核病死亡专率为 A 60/100000

B 300/100000 C 200/1000 D 20%

2、流行病学有哪些重要的观点?

答案:CCADE AEDCA CCDCB A 见书上 一、二章小结

1、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三间分布(3W):where、when、who

2、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

1、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2、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还有伤害、健康状态及相关卫生事件;

3、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4、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

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特点③探讨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④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⑤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效果评价

区分:

观察/实验性研究: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条件 描述性/分析性研究:是否设置对照组

3、流行病学的特征:

(1)群体特征(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3)对比的特征(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5)社会医学的特征(6)预防为主的特征

二、疾病的分布

1、疾病测量指标: ◆发病指标:

①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例数。(多用来描述疾病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

例数/同期人口暴露数)×K(K=100%,1000‰,或10000/万)

发病专率=专指特征(性别、年龄等)新病例数/具有该特征的暴露人口数

②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它可以根据暴露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常用于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传染病爆发等)

③患病率:(常用来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指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包括新旧病例)者所占的比例,也称现患率。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常用)。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K,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④感染率=(受检者中感染人数/受检人数)×K(K=100%)⑤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 ⑥病残率:是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病残率=(病残人数/调查人数)×K(K=100%,1000‰)◆死亡指标:

①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某期间内(某疾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K=100%,1000‰,或10000/万)

死亡专率=专指特征(性别、年龄等)死亡病例数/具有该特征的同期平均人口数

②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患者数)×100% ③生存率: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患者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患者所占的比例。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 ④累积死亡(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发病)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多用百分率来表示。

2、疾病的流行强度:

◆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这样的发病强度叫做散发。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患者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有时某些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跨越国界、州界时称大流行。

3、疾病的分布:

◆人群分布的特征和意义:人群的一些固有特性或社会特性均可构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有时这些特征可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特征有: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宗教、婚姻、流动人口等。

◆时间分布:

①短期波动:其含义与暴发相近,区别在于暴发常用于少量人群,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②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季节性

③周期性: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有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情况。多见

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④长期变异(长期趋势、长期变动):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地区分布:不同地区疾病的分布不同,主要反映了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的不同。包括:①疾病在国家间与国家内的分布②疾病的城乡分布③疾病的地区聚集性④地方性疾病。

◆人群分布:

(一)年龄分布:

①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方法:a 横断面分析: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人群中疾病或其他健康状况的年龄分布特征及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常用于传染病等急性病的年龄分布特征,不适用于恶性肿瘤、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b 出生队列分析:指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进行的分析,以了解发病或死亡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和不同出生队列的暴露特点对发病或死亡的影响。

②年龄分布的特征:

a 易于传播且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大多表现为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 b 一些以隐形传染为主的传染病,如流脑、脊髓灰质炎和乙脑等的年龄分布特点均以儿童期发病率为高,成人较少发病。

c 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可因流行的型别,而表现出年龄的分布差异。d 疾病流行的历史常可影响年龄分布。

e 大多数癌症的发病率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但白血病则在儿童期及老年期比较多见。

f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不用年龄组所患的病种不同。

(二)性别分布:差异主要取决于:①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②遗传、生理解剖及内分泌等因素不同

(三)职业分布

(四)种族和民族分布 差异主要原因是不同种族、民族之间遗传、地理环境、国家、宗教、生活习惯、卫生水平及文化素质有所不同。

(五)婚姻和家庭状况

(六)社会阶层

(七)行为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他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国当地居民和移民原居地人群者三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并从其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二篇:流病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选题

1、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其尸体应作怎样处理?

()

A、火化

B、冰柜保存,待检

C、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答案:C

2、下列哪组是由鼠传播的疾病()。

A、流脑、疟疾

B、鼠疫、流行性出血热 C、腮腺炎、麻疹 答案:B

3、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手足口 答案:B

4、在暴发疫情处理中,下列哪种疫苗可作为应急接种疫苗:()A、卡介苗

B、甲型肝炎疫苗 C、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D、百白破混合制剂 答案:B

5、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 采用()级防护。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C

6、《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中规定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A.2,6,24小时

B.6,12,24小时

C.2,24,24小时

D.2,12,24小时 答案:C

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答案:A 8.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是()

A.食物中毒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传染病事件

D.群体性事件 答案:B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种。

A.35

B.37

C.40 答案:B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非法定 答案:B

11、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

D.以上都可以 答案:C

12、下列哪项不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履行的职责()A.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B.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C.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D.发布疫情信息 答案:D 13、关于鼠疫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A.曾是甲类传染病,现已绝迹

B.仍是甲类传染病,但可在24h之后报告

C.甲类传染病之首,应立即报告

D.是乙类传染病,但应按甲类处理 答案:C

1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按哪类传染病管理()A.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答案:A

15、专病管理系统推送的卡片需要订正信息时,应该由()来订正。

A.专病管理系统

B.医院

C.审核单位 答案:A

16、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

A.1年

B.2年

C.3年

D.永久 答案:C

17、根据系统统计报表的统计原则,病例是按()进行统计。

A.病人现住址

B.报告单位

C.病人户籍住址

D.以上都可以 答案:A

18、关于我国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错误的是:()A.地理上南高北低

B.农村高于城市

C.近年来儿童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D.没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E.成年人感染率变化不大 答案:D

19、必须与其他病毒共同感染才能感染人类造成疾病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答案:D 20、人血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

A.接触甲肝病人的易感儿童

B.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

C.乙型肝炎的暴露后处理

D.丙型肝炎的暴露后处理 E.接触戊肝病人的易感儿童 答案:A 21、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几例或以上甲型肝炎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A.1例

B.2例

C.5例

D.10例

E.30例 答案:C

22、流感区别于其他呼吸道感染最显著的症状是什么?

A.高热

B.咳嗽

C.流涕

D.头痛

E.鼻塞。答案:A

23、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型依据是什么?

A.NP和PA 蛋白的不同

B.NP和HA 蛋白的不同

C.HA和NA蛋白的不同

D.NP和M 蛋白的不同

E.HA和M蛋白的不同

答案:E

24、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多少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就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A.5例

B.10例

C.20例

D.25例

E.30例

答案:E

25、关于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错误的说法是:()

A.全年均可发生

B.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多发

C.发病率受降雨量影响 D.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E.儿童较成人发病率高

答案:D

26、狂犬病毒对下列哪种消毒剂不敏感:()

A.45%-70%乙醇

B.甲醛

C.肥皂水、氯仿、丙酮

D.碘制剂

E.酚或来苏尔 答案:E

27、依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臵工作规范(2009年版)》的要求,接触或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应如何处臵?()A.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

B.无需进行处臵

C.立即消毒被舔部位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D.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并获得知情同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答案:B

28、面部被轻咬,出现无出血的轻微抓伤,不能确定致伤动物的健康状态,下列何种处臵是正确的?()

A.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后,立即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B.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无需处理伤口

C.彻底冲洗伤口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D.彻底冲洗后用75%酒精涂擦伤口即可 答案:C

29、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

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

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

A.乙类

B.丙类

C.甲类 D.乙类

答案:A 30、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中,以哪一型最为常见:()

A.Cox A4 B.Cox A5型

C.Cox Al6型 D.Cox Al0型 答案:C

31、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答案:D

32、霍乱患者临床上有剧烈水样腹泻是由于:()A.细菌的内毒素引起肠细胞分泌功能增加 B.细菌的外毒素激活环磷酸腺苷(CAMP)C.活菌产生的酶引起粘膜损害和炎症

D.弧菌的溶菌素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失调 答案:B

33、霍乱病人吐泻“米泔水”样物是因为吐泻物中:()

A.含有大量粘液

B.含有大量脓细胞

C.含有大量胃肠粘膜

D.胆汁缺乏

E.含有大量的水分 答案:D

34、霍乱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什么? 答案: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人

3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多发季节是:()

答案:冬春

36、人类布病最危险的传染源是以下哪一种动物?()A.牛

B.羊

C.猪

D.犬

E.鹿

答案:B

37、对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需开展终末消毒。

A.霍乱、副霍乱

B.细菌性痢疾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甲型肝炎

E.伤寒、副伤寒 答案:C

38、传染病疫源地消毒,消毒人员应做到哪个防护等级?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以上均可 答案:B

39、对疫源地消毒的评价标准,正确的是()。

A.消毒后对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9% B.消毒后对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5% C.消毒后对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0% D.消毒后对自然菌的杀灭率应≥85% E.消毒后对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9.9% 答案:C 40、进入疫点时消毒人员首先应考虑的消毒对象是()。

A.空气

B.物表

C.有关通道

D.墙壁

E.双手 答案:C

41、疫源地消毒对于控制下列哪一类传染病的效果最明显?()

A.肠道传染病

B.皮肤病

C.虫媒传染病 D.人畜共患病

E.呼吸道传染病 答案:A

42、下列不属于虫媒病的是()A 丝虫病

B 疟疾

C 疥疮

D 登革热

E 鼠疫 答案:C

二、多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是如何要求的?(ABC)

A、及时

B、准确

C、全面

D、科学

E注意保密

2、哪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从患者的尿中排出?(ABC)

A、伤寒

B、麻疹

C、钩体病 D、白喉

E、流感

3、某小学4月中旬发生了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疫情,经调查其潜伏期约2周左右。可能的疾病为:(BDE)

A、流行性腮腺炎B、麻疹 C、猩红热D、水痘

E、风疹

4、被狂犬咬伤后应采取哪些措施?(ABC)

A、局部伤口的处理

B、疫苗免疫 C、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

D、包扎伤口

E、使用免疫增强剂

5、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ABD)

A、疟疾

B、丝虫病

C、伤寒

D、登革热

E、流脑

6、下列哪组疾病需要进行终末消毒:(ACE)

A、菌痢、伤寒、霍乱、白喉

B、结核病、流感、伤寒、鼠疫 C、伤寒、炭疽、结核病、菌痢

D、菌痢、结核病、麻疹、病毒性肝炎

E、脊髓灰质炎、霍乱、白喉、结核病

7、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ABD)标示。

A、橙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E 白色

8、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注意(ABCD)

A、保证一定的浓度

B、保持一定的温度

C、保证一定的作用时间 D、保证消毒剂与微生物直接充分接触

E、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性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属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范围的有:(ABCF)

A.各类传染病事件

D.食物中毒

B.职业中毒事件

E.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C.医属于源性感染事件

F.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10、在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中责任报告单位指的是下列:(ABCD)

A.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

11、在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中责任报告人指的是下列:(ABCD)

A.个体开业医生

B.卫生监督人员

C.学校校长或托幼机构主要领导

D.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 12、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应上报的病种是:(ABC)

A.流行性腮腺炎

C.麻疹

B.风疹

D.流感

13、关于水痘哪项描述不是正确的?(ACD)

A.水痘是属于国家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B.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如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属上报相关信息范畴

C.10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如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属上报相关信息范畴

D.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如发生5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属上报相关信息范畴

14、关于进程报告的描述正确的是:(CD)

A.只有一个

B.不能没有

C.可能有多个

D.可能没有

15、目前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病毒性肝炎有:()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答案:ABD

16、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一般采用下述哪3个指标?()A.HBsAg

B.抗-HBs

C.抗-HBc IgG

D.抗-HBc IgM

E.HBeAg 答案:ABC

17、血清中下述哪个(些)指标阳性说明传染性比较强:()A.HBsAg

B.HBV DNA

C.HBcAg

D.抗-HBe

E.HBeAg 答案:BE

18、甲型肝炎发病年龄后移:()

A.指发病年龄由小年龄组向大年龄组转移

B.与卫生条件改善有关 C.与儿童期甲肝疫苗接种有关

D.可导致显性感染比例增加 E.可有效地降低发生甲型肝炎暴发的危险性 答案:ABCD

19、乙型肝炎的传播因素中目前已得到较好控制的是:()A.不安全注射

B.输血和血液制品

C.母婴传播 D.性传播

E.一般工作生活接触传播 答案:BC 20、乙肝意外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如果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立即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20μg/剂)B.如果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20μg/剂)

C.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血清中能检测到抗-HBs,不需要特别处理 D.如能确定以前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不需要特别处理 E.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特别处理 答案:BCD

21、典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三大主症是:()

A.发热

B.休克

C.出血

D.肾脏损害

E.少尿 答案:ACD

2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红”症状所指的部位是什么? 答案: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颈、胸、面)

2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痛”症状所指的是什么? 答案:头痛、腰痛、眼眶痛

24、流感大流行与流行之间不光是分布强度上的差异,流感大流行有它特定的定义:()

A.在人群中出现血凝素新亚型毒株,它的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与当时人群中流

行的流感毒株毫无相关

B.新亚型毒株是由当时在人群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通过基因突变而来 C.大部分人群对新亚型毒株缺乏免疫力

D.新亚型毒株具有很高人传人的能力,有高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 E.传播速度快,超出国界和洲界,在一年内波及全球 答案:ACDE

25、流感大流行与流行之间不光是分布强度上的差异,流感大流行有它特定的定义:()

A.在人群中出现血凝素新亚型毒株,它的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与当时人群中流行的流感毒株毫无相关

B.新亚型毒株是由当时在人群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通过基因突变而来 C.大部分人群对新亚型毒株缺乏免疫力

D.新亚型毒株具有很高人传人的能力,有高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 E.传播速度快,超出国界和洲界,在一年内波及全球

答案:ABCDE

26、霍乱的流行特点是:()。

A.沿水路交通线传播,亦可经空路远距离传播

B.轻型病例较多

C.来势猛,传播快,波及面广和持续时间长

D.有严格季节性

E.儿童发病多见 答案:ABC

27、霍乱流行病学分析时,应特别注意下述哪些内容()?

A.传染来源分析

B.病例的地区分布及其相互间的传播关系

C.发病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分布

D.病人、接触者及疫区内一般人群的带菌状况及可能污染的场所

E.散发病例的免疫水平分析 答案:ABC

28、发生霍乱疫情后的防治措施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A.疫点疫区处理

B.继续开展流行因素监测

C.预防措施效果评价

D.开展阳性水体的管理

E.开展阳性食品的管理 答案:ABDE

29、流脑应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

A.加强个人防护

B.预防接种

C.加强监测

D.早期发现病人

E.对病人积极进行的隔离治疗 答案:ABCDE

30、下面关于布病流行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镇。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布病有向城镇发展趋势。

B.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与男、女的生理结构不同有关。

C.无明显职业性

D.一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发病,由于青壮年接触多,而感染率较高。E.布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只在春、秋两季发病。答案:AD

31、疫源地消毒常用消毒方法有()。

A.煮沸消毒

B.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C.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D.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

E.环氧乙烷熏蒸消毒 答案:ABCDE

三、是非题

1、由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处理公共危机时可以不依法行政。(×)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3、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

4、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可以不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5、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6、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时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订正或删除,同时告知原报告单位。(√)

7、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报告单位订正为地址不详。(×)

8、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的方式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9、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既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周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的报报的信息进行删除。(×)

1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3、人群对流脑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成为带菌状态,少数发展成病人,感染后可获得稳固的群特异性免疫力,第二次患病者较少。(√)

14、对传染性强,但病原微生物抗力较弱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痢疾、伤寒、艾滋病等进行疫源地消毒时,可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不宜使用洗必太、新洁尔灭等低效消毒剂。(√)

四、简答题

1、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答:(1)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携带病原体(2)传染源散播外界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3)周围所有易感者经该病最长潜伏期后不再发病

2、食物中毒出现什么情形可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答:(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霍乱病例解除隔离的标准?

答:(1)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2)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七天。(3)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4、环境因素事件出现什么情形可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

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哪些特点?

答: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

6、食物中毒紧急报告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中毒症状,发生的原因,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建议等。

7.试述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方式?

答案: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8.军队医疗机构收治地方传染病或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报告?

答案:军队医疗机构收治地主传染病病人或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通过中国长城互联网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按国家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

9.乙类传染病中哪些病种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答案: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10、什么是流感样病例暴发?

答案:流感样病例暴发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11、流感病毒的最大特点是易于发生变异,其变异的形式主要有哪两种?

答:一种是大变异,称为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即新病毒的血凝素(HA)和/或神经氨酸酶(NA)完全与前次流行株失去联系。形成新的亚型,这种抗原性的质变使人群原有特异性免疫力失效,因此可以引起大规模甚至世界性流感流行。另一种是小变异,叫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是发生在HA或NA分子内的点突变,即亚型内的抗原性量变,抗原漂移一般不会引起暴发流行。

12、请叙述消毒的定义。

答案: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什么是疫源地终末消毒?

答案:疫源地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第三篇:流病各章重点总结

流病各章重点总结

红色和加黑均为重点掌握内容,其余为熟悉内容,仅供参考!第一章

一、流行病学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三、流行病学研究重要观点:群体、比较、概率论、社会医学、多病因论

四、流行病学应用: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及其分布特点

2、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3、疾病诊断、治疗与防制的效果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自然史

5、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6、卫生决策和评价 第二章

一、疾病频率常用测量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使用场合。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100%

罹患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100%

(1)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易感者迁入,⑦诊断水平提高,⑧报告率提高。

(2)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病死率增高,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④健康者迁入,⑤病例迁出,⑥治愈率提高。

(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

(4)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前者为新旧病例总和,横断面研究,静态指标;后者为新发病例、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动态指标。④感染率:

⑤续发率:一个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二代病例)占家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称续发率。续发率=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即二代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用于家庭、集体单位或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时评价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性大小。⑥死亡率

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100%

对于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其死亡率基本上可以反映该病的发病水平。对于非致死性疾病进行死亡率分析是不合适的。⑦病死率: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100%

⑧生存率: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等的远期疗效。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

二、疾病流行的强度的术语: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三、疾病三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等)、不同地区(地方性疾病、自然疫源地)、不同时间(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移民流行病学的目的:研究病因中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作用大小。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的原理:

(1)若环境因素是引起发病率,则移民中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原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与移居地当地居民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接近。

(2)若遗传因素主要是对发病率及死亡率起作用,则移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地,而与原居地人群的频率相同。第三章

一、病因的概念:指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概率就下降。又称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必要病因:引起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又称充分病因,指某因素存在时可能导致某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疾病发生时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除必要病因外,其他任何能引起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都可以看成是促成病因。

二、病因研究的方法:

①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提出或建立病因假设(Mill准则); ②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验假设; ③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验证假设; ④因果推断标准作出结论.。

1、描述流行病学病因假设建立的准则(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剂量—反应关系)、类推法(克山病)、排除法

2、因果推断的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

(2)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关联强度的测定,根据资料的性质或来源:0R,RR等反映分类资料的关联指标。

关联的可重复性:指关联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重复观察到。(3)关联的特异性:

(4)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

(5)剂量反应关系:(6)实验证据:提高论证强度

(7)关联生物学的合理性: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于关联的解释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矛盾,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这相当于客观评价。②研究者或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这相当于主观评价。(8)相似性:已知某种化合物致病,另一种类似化合物与疾病有关联时,两者因果关系可能性大。

三、疾病与暴露因素关联的形式

1、随机误差:抽样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

2、系统误差:又称偏倚,包括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

注:有统计学关联不一定有因果关联,有统计学关联可以排除偶然关联,必须要排除虚假关联和间接关联才能判断因果关联。

1、虚假关联:是指本来两事件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但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没考虑偏倚的存在,造成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虚假关联,有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造成

2、间接关联:通常由混杂偏倚造成

混杂因素的特征: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必须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 第四章

一、描述性研究: 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包括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

特点:

1、是因果关系探索过程中的第一步

2、一般事先不设对照组,但是分析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比较

3、揭示的暴露与疾病间的统计学关联仅能作为因果推断的线索,而不能据此下因果关联的结论

应用: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二、现况调查(现况研究或横断面研究)

1、概念: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描述该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特点:(1)属于横断面研究,一般不设对照组;(2)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3)不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

目的:

1、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2、发现病因线索;

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通过普查、筛检确定高危人群);

4、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5、疾病监测;

6、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

三、抽样调查

1、概念:通过抽样方法,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以样本人群的调查结果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2、分类:(1)随机抽样方法:

①单纯随机抽样: ②系统抽样: ③分层抽样: ④整群抽样: ⑤多级抽样:

注: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误差由大到小)(2)多阶段抽样:

3、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1)优 点:较普查省时省力;调查范围小调查精度较高

(2)缺点:设计、实施、资料分析较普查复杂;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不适用低患病率疾病调查;不适合变异过大的材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

(3)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1)疾病的患病率;(2)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 允许误差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3)显著性水平(a)第五章

一、1、队列研究的概念: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固定队列;动态队列)

2、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各组之间预期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3、队列研究特点:(1)时间上是前瞻性的(2)属于观察性研究;(3)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或暴露程度分组;(4)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5)要设立对照。

4、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暴露到结局的方向是前瞻性的,而研究工作的性质是回顾性的。)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7、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率的计算:

①累积发病率:CI==观察期内发病人数/观察开始时人口数;(大样本、固定队列)

②发病密度:ID ==观察期内发病人口数/观察人时数(人年数);(动态队列)

③标化死亡比:SMR=研究人群中观察发病数或死亡数/标准人口(全人口)预期发病数或死亡数 ;(适用于研究对象少,结局事件发生率低;)

意义: 被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2)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

①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意义: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R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RR=1说明疾病的发生与暴露与否无关。具有病因学意义 ②归因危险度(A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发病率

意义: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换句话说,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的发生。即单纯由于暴露于某一因素而使暴露组的发病率增加了多少。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③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④人群归因危险度: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PAR=总人群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⑤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8、队列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移、混杂偏倚

9、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①不存在回忆偏倚;②可以得到发病/死亡率,计算RR;③病因和疾病的时间顺序合理,检验假说能力较强,可以证实病因联系;④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自然史; :显著性水平越小,样本含量越大。⑤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2)缺点:①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②失访偏倚;③耗时耗力;④难度大,分析复杂。第六章

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病人,再选一组健康人或未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比较两组中各因素的暴露差异,以研究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研究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设立对照;由果寻因;论证强度:不能验证病因,提供病因研究的线索和方向

3、病例的选择

(1)选择原则:代表性;诊断明确

(2)病例的类型:新发病例、现患病例、死亡病例,一般选择新发病例

(3)病例来源:医院(易获得,选择偏倚)、社区(代表性强,但难得到、工作量大)

对照的选择

(1)选择原则:代表性、可比性(3)对照与病例比较的方法

①成组比较法(病例与对照不匹配)②匹配法:频数匹配(成组匹配);个体匹配

4、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①省时省力,简单快捷;②可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③适合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 ④特别适合对罕见病的研究

(2)缺点:①不能直接得到因果关联;② 容易发生各种偏倚;③ 得不到发病/死亡率,只能计算OR。④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第七章

1、实验流行病学:又称干预实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人为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然后追踪该因素的作用结果,分析和比较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

2、基本特点: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3、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实验

4、临床试验:以已确诊患有某种病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治疗措施为研究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来对临床各种治疗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5、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

6、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对照方法:

1、标准对照(阳性对照);

2、安慰剂对照(阴性对照);

3、交叉对照;

4、互相对照:几种药物之间互为对照。

5、自身对照

7、随机分组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使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8、盲法(单、双、三盲)

9、类实验:是不能做到随机分组或没有平行对照的实验,社区实验干预措施分配的单位是群体,而且常常对象多、范围广,较难做到随机分配,属于类实验。

10、优点:

1、混杂偏倚少;

2、肯定性结论,论证程度高;

3、了解疾病自然史。

缺点:

1、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

2、研究对象代表性低;

3、长时随访,依从性无保障;

4、失访影响研究真实性;

5、易存在论理学问题 第八章

1、筛检和诊断试验的概念及其区别

(1)筛检是在大量表面无病的人群中通过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的人。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

(2)诊断是进一步把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者区别开来。区别:①前者受试对象是表面健康者,后者受试对象是可疑病人 ②前者目的是识别可疑病人,后者目的是识别病人; ③前者结果阳性需进一步诊断,后者需进一步治疗; ④前者要求高灵敏度,早期发现更多病人;后者要求高特异度,尽可能排除非病人。

⑤前者要求经济、简便、快速,安全无痛苦,能为群众所接受;后者一般费用多,强调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筛检和诊断试验真实性及其评价指标的含义 ①灵敏度(真阳性率)=真阳性人数/病人数

②特异度(真阴性率)=真阴性数/非病人数

③假阳性率(误诊率,第一类错误)=假阳性数/非病人数 ④假阴性率(漏诊率,第二类错误)=假阴性数/病人数

灵敏度和特异度越高,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越低,真实性越好;灵敏度提高,特异度就下降。⑤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介于0~1之间,越接近1,真实性越好。⑥似然比

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 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真阴性率

阳性似然比越大,阴性似然比越小,真实性越好。

3、预测值:应用诊断试验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与不患病可能性大小的指标。阳性预测值=用金标准确定的病人/诊断试验结果阳性数

阴性预测值=用金标准确定无病者/诊断试验结果阴性数,越大越好。

注:患病率相同时,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 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同时,患病率越高,阳性预测值越大,阴性预测值越小。第九章

1、疾病预后:指预测某种疾病发生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结局及其频率。结局可以是痊愈、好转、生存、迁延、复发、恶化、伤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及其生存质量等

2、疾病自然史:指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疾病自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包括起始期、亚临床期、临床期。

3、影响预后的因素:致病因素特征;疾病本身的特点;疾病标志物诊疗情况;患者特征;社会、家庭因素

4、常用的评价指标:病死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致残率、生存率

5、生存分析:是对预后进行评价中,不仅要了解疾病的最终结局,还要了解在观察期内不同时间患者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暴露因素对结局发生的风险及其发生时间2个变量的影响,用以反映疾病在不同时期的预后情况。是目前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适用范围:远期临床疗效的评价;人群卫生保健措施的效果评价

6、生存分析方法:(详见P122)直接法:粗生存率法

间接法:寿命表法、Kaplan-Meier 第十章

1、传染病流行三环节的内容(P129)

(1)传染源:病人(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动物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的概念)(2)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医源性、垂直传播(几种主要传播途径特点P131)(3)易感人群:

(4)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区域。疫源地消灭条件:传染源被移走;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第十一章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也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自发现之日起病程超过3个月)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学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尚未明确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慢性病。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方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体检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第十二章

1、疾病监测: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1)连续、系统地收集相关疾病的数据和资料;

(2)汇总、分析、解释和评价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使之成为可用的信息;

(3)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应包括使用监测信息用于决策的机构和人员及处于监测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参与者,还应将监测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向公众发布。

2、疾病监测内容及方法(1)传染病监测

WHO将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五种疾病列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 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共6种),把艾滋病列为国境卫生检疫监测的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甲、乙、丙3类共39种(2)非传染性疾病监测(3)行为危险因素监测(4)监测方法:

常规报告:如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哨点监测: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监测哨点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这种监测系统为哨点监测。如我国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

症状监测:系统、持续地收集、分析临床明确诊断前能够指示疾病暴发的相关资料并做出合理解释,以便据此开展公共卫生调查;

我国最新法定传染病报告分类:法定传染病共分甲、乙、丙三类39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11种):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第十三章

1、医院感染的定义: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4)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注:病人在住院期间感染、发病或出院、转院后不久发病;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住院时发病;

对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要根据潜伏期来判断;

无明显潜伏期的疾病,病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可认为是医院感染;

2、院感的类型:

(1)内源性感染: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的体内或体表,部分是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各种内源性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通过病人间、病人和医务人员间直接感染或通过接触医院的环境、物品而获得的感染。

①医源性感染:医疗器械、设备、卫生材料污染;院内消毒不严格; ②带入感染:住院病人带入,引起其他人感染;

③交叉感染:包括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院职工、从医院职工到病人之间的传播。第十四章

1、循证医学:指临床医生有意识、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证据并结合临床经验,根据病人的意见制定诊治方案的过程。(最佳证据、病人需求、临床医生经验)

2、循证医学的实践步骤(5A"S):提出问题(PICO)、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

3、证据来源(P181)

4、证据质量分级

治疗 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 诊断 与金标准进行盲法、前瞻性比较的研究 病因/危害 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 预后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 预防 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 临床检查 与金标准进行盲法、前瞻性比较的研究

5、系统评价:1提出问题;2检索文献;3选择文献;4评价文献质量;5提出纳入文献的信息;6分析资料;7研究结果的报告;8更新系统评价

6、Meta分析定义及其常用的统计模型与模型选择原则(P186)

二、对比

三、概率论

四、社会医学观点

五、多病因论观点

第四篇:甲流小结

幼儿园甲型流感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小结

为了认真落实甲型流感防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甲型流感诊疗指南》,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示,按照“托幼机构(小学)甲型流感防治措施要点”和责任状的规定,我站成立了托幼机构甲型流感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小组,对本区范围内的一所托幼机构和小学进行了分包负责,每处由两名防疫人员负责进行督导检查,本周进行了 2 次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做好了督导记录,并保存备查。现对本周督导检查情况做小结如下:

一、托幼机构

在对幼儿园检查工作中,发现该幼儿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幼儿园儿童一部分儿童由学校班车接送,班车坐垫未每天更换。

2、大型玩具未消毒。

3、流动洗手无充足水源。

4、教室未进行定期消毒。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班车坐垫要每天更换,改善寝室条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及时做好记录。

二、小学

在对小学检查工作中,发现该学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班车坐垫未每天更换,消毒记录不完整。

2、班级晨检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其认真做好班车消毒并留有记录,坐垫要每天更换。加强晨午检和班级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在本周的督导检查中,未发现我区有患甲型流感儿童。

第五篇:流病科2018年上半年总结

流病科 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按照市卫生计生委、市疾控中心下达的2018 年工作目标任务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的要求,逐项落实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进度。现总结如下: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1、为提高传染病的报告率,杜绝漏报、迟报。对全县19个网络直报单位进行了培训和督导检查。并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上半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 581例,报告发病率 13.05/10万,与去年同期比上涨了0.52%.身份证完整率100%、无迟报、迟审。

2、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

上半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共发出预警信息 36条,涉及5个病种15个乡镇,共对36例预警病例进行电话核实处理。

二、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1、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与监测工作

按照市级文件要求,制定了《元氏县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与监测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对全县15 个乡镇卫生院、2个县级医疗机构进行了培训和督导检查。主要督导内容为肠道门诊建设及开诊情况。5月份开始每10天到辖区医院肠道门诊开展主动监测1次,每10天分析汇总辖区医疗机构肠道门诊收集的腹泻病人数、开展病原检索人数、监测结果等数据上报市疾控中心。上半年共统计上报59例腹泻病例。

2、两脑项目工作

按项目要求每旬到县医院、中医院进行主动搜索病例,填写相关表格进行汇总并于6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上半年累计报告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155例。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工作

每周到县医院、中医院进行主动搜索实行双签字制度,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全年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4、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根据今年手足口病的防控形势,制定了全面的防控方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了手足口宣传,上半年共报告8例,其中外地报本地6例,县医院报告2例并及时通知乡镇卫生院配合采集便样上报市疾控中心。

5、疟疾防治工作

根据《石家庄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4 月26日在常山路举办了一次宣传活动。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在发现“三热”病人后,及时告知其到县医院、中医院或县疾控中心做血检。月底之前县医院、中医院将血检情况报疾控中心,2018 年县医院、中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共完成22例“三热”病人血涂片,未发现血检阳性标本。

三、死因监测工作

按市疾控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死因监测质量。对辖区内承担死亡病例上报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培训和督导。在站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掌握妇幼和民政部门的死亡病例的基础上又拿到了卫计局和新农保的死亡数据,大大提升了我县的死亡报告率。每月和民政部门、新农保、妇幼等部门进行死亡数据的交换,和系统数据比对查出漏报并反馈到各乡镇卫生院再进行核实补报。每月对辖区内死亡报告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形成简报,反馈到各乡镇卫生院。每个季度以卫计局名义出死亡简报对乡镇卫生院进行通报。上半年报告 1342例死亡病例(按现住址进行搜索),死亡率602.79/10万,重卡率0%、报告及时性100%、身份证填写完整率99.85%、多死因链填写完整率99.78%、审核率100%、错误编码0%.四、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按《河北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实施方案(2016 版)》要求,每单月对“老鼠”进行实地监测。每次选三个不同的生境各一处;蝇密度监测工作按照方案要求选择农贸市场、餐饮、医院和居民区4种类型的监测生境各2处。自4月至10月每个月开展一次,于监测月上旬开展。2018 年上半年共上报老鼠1 只,蝇4 只。2018年4月,对蜱和臭虫进行了密度监测,捉蜱144只,每月25 日前以电子版方式将当月的监测数据报石家庄市疾控中心病媒所。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

1、建立并完善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和队伍建设。开展了自然灾害的模拟演练。同时建立健全了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2、完善补充更新了部分卫生应急物资。

3、进一步做好我县H7N9疫情防控科普宣教工作,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5月9日,举办了H7N9疫情防控‘五进’(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宣传活动。4、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减灾防灾知识技能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六、专项业务工作 1、2018 年3月份开展了2017/2018 流脑健康人群带菌监测工作,在苏阳乡、东张小学、音体美对7 个年龄组,每组15人,共105 人采集了咽拭子标本,完成了采样人员基本信息、疫苗接种史等信息的汇总工作。2、2018年4月在我县苏阳乡对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脑、乙脑、手足口病、百日咳、病毒性肝炎、白喉、水痘、腮腺炎、梅毒等重点传染病开展了健康人群重点血清学调查。年龄划分为1-、5-、15-、40-、60以上五个年龄组,每组至少采集10份血标本,分离血清装于3个血清管中。共采集150份血清按时上报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3、完成了第一季度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调查了一所县级医疗机构和两个乡级医疗机构共20份病例。

七、基本公卫督导

完成了第一季度15个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公卫的季度现场考核。对存在问题的乡镇卫生院提出整改意见60 余条,完成了元氏县国家基本公卫月报表、季报表。

八、学校卫生工作

1、学校教学环境、生活环境监测

按要求上半年对4所中小学学校开展教学环境、生活环境监测。按照教室的层次、朝向抽取学校中有代表性的普通教室进行监测,每个学校至少监测2间教室。监测内容主要为教室人均面积、教室采光及照明、微小气候、教室外环境噪声、课桌椅布置以及生活环境(宿舍、厕所、图书馆、饮水)等。

2、学校常见病防治督导

上半年对全年任务的1/3进行了督导,按照《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表》的内容逐项进行督导,并填写相关记录。3、6月6日全国“爱眼日”,在常山小学开展了面对面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咨询。

2018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除了常规工作外,对市疾控上半年督导中提出的问题逐一落实整改到位,加强对县级医院的督导,争取做到无漏报、迟报。

二、继续开展死亡病例漏报调查,重点对医疗机构开展督导检查,争取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目标。

三、8月底联合教育局开展一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讲座。

四、9月份在全县开展出血热漏报调查。

五、学校卫生

1、学生健康状况监测

8月30日前,对学校体检机构检测人员进行培训,规范检测方法和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1所做为监测点,对监测点学校的体检现场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

2、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

把上半年剩余的2/3学校进行督导,并撰写督导记录。

3、学校教学环境、生活环境监测

上半年剩余的8所学校进行监测并汇总上报市疾控中心学卫所。4、9.20“爱牙日”开展卫生宣传活动

六、开展辖区内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县级医院监测覆盖率达100%,保证监测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乡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至少抽取2所开展监测。制定并实施本地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计划,包括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幼儿园总数不少于3所,保证监测项目的种类和数量,统计分析本地监测数据与10月20日上报市疾控中心。

七、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下载流病一二章题目与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病一二章题目与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上半年流病科工作总结

    2012年流病科工作总结(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流病科在中心党支部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办法》等......

    控流小结(五篇模版)

    控流小结流生是职业学校的普遍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流生,是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我校在控流工作上摸索出了一套有效方案。其中。将学生分配给有关科任教师进行教育、管理是一......

    口腔粘膜病学要点小结

    要点小结 .各型唇炎的临床特点 .唇炎治疗的共同原则 .萎缩性舌炎的临床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 .梅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灼口综合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干燥综......

    pku_poj_kmp题目小结

    ACM题目分类总结及pku题目分类 ACM-题型分类的代码 主流算法: 1.搜索 //回溯 2.DP(动态规划)3.贪心 4.图论 //Dijkstra、最小生成树、网络流 5.数论 //解模线性方程 6.计算几何 //......

    防治甲流工作小结

    吴家营中心学校防治H1N1流感 工作小结 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

    个人网络流知识小结

    个人网络流知识小结好啊,入门资料,包括简单介绍网络流的知识概念以及Dinic的算法介绍,主要思想就是bfs进行分层,在dfs找增广路径,以及ISAP算法介绍,很全了HDU3549 最简单的网络流......

    防迷流施工小结

    上海浦江镇公交配套系统工程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工程关键节点验收施工小结 一、 工程概况及验收范围 1、 线路情况及验收范围: 浦江镇公共交通配套工程线路起自轨道交通8号线一......

    定额与预算第一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及建筑工程定额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但不倒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