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 年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总结
一四二团医院医疗机构监管
工作总结
2012 年,我院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2012 年卫生工作要点,以质量、安全、和谐为主题,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等医疗服务要素的考核和监管,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和评价体系,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等,保证医疗安全。现将2012年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内容和措施。不断推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保障医疗安全。
(一)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规范,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的管理。
(二)总结“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有效推进病人安全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加强护士执业注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并完善了护士执业注册及换发证工作。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性规范,我院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证患者医疗安全。逐步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和医院感染报告系统,落实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性标准及规范。全年未发生群体性医源性感染事件。
三、加强医疗纠纷防范和化解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进一步规范医疗纠纷处置程序,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我院今年狠抓了医疗纠纷防范和化解工作.制定医疗纠纷防范处置预案,让纠纷苗头处理在萌芽状态,从而使我院今年的医疗纠纷数量有所下降,全年共发生医疗纠纷3起,协调处理3起。
(二)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大型设备过度使用。强化《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收费,切实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三)总结医疗事故处理工作的有益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强化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探索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处机制,加强对患者投诉处理的规范和监管工作,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一四二团医院 二0一二年七月三日
第二篇: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总结
保康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总结
襄阳市卫生局: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2〕56号)、要求,以及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局积极部署开展此项工作,认真组织人员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现对此次监督检查活动进行总结汇报,形成报告如下:
此次督导检查我局严格依据《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此次督导检查的对象为保康县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具体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此次检查督导我们采用医疗机构全面自查为主,县卫生局监督检查及县卫生局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重点抽查与普遍排查、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明察与暗访、主动发现与受理举报投诉相结合、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由基层医疗机构依据检查标准进行自查,并撰写自查报告,并将自查报告交给检查组。检查结束后由检查组统一上报卫生局。其次再由检查组和卫生监督局安排检查卫生监督人员参加对辖区内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室的执业行为、人员资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相关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事项进行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行政处罚。在督导检查结束后,要及时将检查结果和自查报告上报并分别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组织执法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督促落实整改意见。
此次我们重点检查了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执业资格。检查各基层医疗机构是否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开展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诊疗活动,是否有超范围执业行为。各医疗机构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否具备《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非卫生技术人员是否有从事诊疗活动。新进入村卫生室执业的人员是否具备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其次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的检查:主要检查各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和保管,合理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是否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侵入性诊疗器械的管理;是否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
此次检查活动我局高度重视,局领导亲自负责,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做好本检查督导工作。同时检查组成员深入各医疗机构诊室和药房,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全面细致的进行督导检查,明确的指出问题并暴露隐患,指导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行业形象的突出问题,要求被检查单位逐项进行重点整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通过这次检查,我县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基本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行业要求。各基层医疗机构在职员工基本都取得执业医师证或助理医师证、护理资格证,未取得资格证得医疗人员按要求均未上岗。乡村医生均在取得乡村医师或村医资格,才开展医疗业务。严格按《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执行。并且各基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开展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诊疗活动,严格执业范围,未发现问题。
在对给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建设检查中发现,我县各医疗机构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条例办法》、《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并检查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和保管,合理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医疗安全;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一次性医疗器械和浸入性诊疗器械的管理;依照《医疗废弃无管理条例》等进行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
最后此次督导检查发现:少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对在职医疗人员培训不
够;对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医院感染、诊疗技能和医患沟通等教育培训也不足;对新进医疗人员没有很好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医德医风的教育。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群众健康宣传教育不到位,没有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疗风险。个别乡镇卫生院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理没有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以上这些问题我局在检查时及时通知被检查单位,要求该单位拿出具体措施及时整改,我局将会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以上问题被解决。并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上是我局此次检查督导报告,有不足之处请上级部门批评指正。我局将在后续工作中积极改进,落实医疗管理职责,争取是我县我市的基层卫生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工作总结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工作总结
根据保定市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我所迅速组织监督执法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卫生部通知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展开对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医疗安全的全面监督检查。
一、领导重视,明确重点
为加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明确责任,确保实现工作目标,市卫生局对此次专项行动做出了具体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做出了工作要求,成立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监督检查组,化区分片的对我市辖区内的民营医院、卫生所(室)等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
二、加强监管、规范行为
在检查中,我局共出动人员120人次,出动车辆40辆次,共检查基层医疗机构180家。在检查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超范围执业和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医疗机构,监督执法人员制作了《现场检查笔
录》,并当场下达了《卫生行政执法意见书》和《责令整改通知书》,提出了详细的书面意见,督促其认真作出限期整改。
三、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卫生执法人员分别到9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内基层卫生所(室)参加的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此次培训共有230多个村卫生所(室)参加,通过对村卫生所(室)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和培训指导,及时纠正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诊疗行为。今后,我局将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市卫生监督所
2012年7月6日
第四篇:x市医疗机构制剂监管工作总结
2012年XX市医疗机构制剂监管情况总结
(该范文内容及数据均为虚构,不作为参考依据,仅作为写作技巧交流材
料,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根据省《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管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在市局正确领导下,我局于201x年4月份完成了全市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室监督管理“回头看”检查行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市医疗机构制剂总体情况:
经过2010年换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后,我市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从原来的38家变为21家。虽然医院制剂室数量持续不断下降,但仍取得一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市制剂室配制硬件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通过换证淘汰了一部分硬件水平低、管理差、且有市场供应药品品种取代的制剂室。另外,由于部分医院的扩建和翻新工程,制剂室迎来重建的机遇,厂房设施改造后更加实用、配备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检验仪器更能保证制剂质量。(2010年后新建或改建的制剂室:xxx伤科医院、xxx区骨伤科医院、xxx大学xx医院。即将重建的医院制剂室:xxx中医药大学附属xx、XXX中西医结合医院。)
二是制剂产量进一步萎缩。我市医疗机构制剂2011年总产
对违规行为立即整改,及时纠正了一批医疗机构制剂管理不规范的行为,提高了院方对制剂和药品使用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效防止了医疗机构制剂管理水平的下滑,确保医院制剂配制质量基本安全有效。
同时,随着原有制剂室的减少和新制剂的申报,委托配制行为的规范化将可能成为下一步有待解决的监管问题。
三、医院制剂监管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头看专项检查使我们看到,我市医院制剂总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医院制剂室由于各种原因,在多个方面与《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规范》和《广东省2010年换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验收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药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制剂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在本次检查中,出现否决项的医院有5间,占制剂室总数的27%。直接原因是医院分管领导、制剂室负责人等管理人员法规意识淡薄、长期不重视制剂管理工作造成的。包括:1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xx中医医院);3家制剂室制剂未进行全项检验即发放临床使用(xx中医院、xxx风湿门诊部、xxxx结合医院);2家制剂室未按规定期限进行再注册,以致制剂批件过期仍进行配制(xxx防所、xxx医院);1家制剂室配制地址搬迁的未进行审批即进行制剂配制(省xx中心)。
随着医院对制剂室投入的减少和人员的缩减,部分制剂室管
况常见。二是生产质量管理文件制定不规范,如个别制剂室物料检验标准仍在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灭菌制剂配制工艺文件未规定如灭菌工艺参数等重要内容(华xx医院)。三是标签管理混乱,标签使用不计数发放,旧标签在更换制剂批准文号后仍继续使用(xxx眼科中心)。四是验证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制剂室对于设施和仪器设备欠缺自主维护保养与验证的常识,如未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校正;未按计划对配制场所洁净度和纯化水进行再验证。
(四)、药检能力仍旧薄弱,制剂质量控制存在隐患。一是原料检验能力薄弱。虽然新版药典的执行对原辅料的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多数医疗机构没有对药检室的检测能力增加必要的投入。药检室对原辅料、中药材的检验仍停留在按自拟标准(一般仅为鉴别)进行检验的水平。
二是缺少对配制过程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标准大多是自拟质量标准,对配制工艺和质量控制较宽泛,且配制过程也无相关规定进行过程监督,很难谈得上是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质量控制,这使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存在不确定的隐患。
三是个别制剂成品检验不落实。虽然制剂质量标准普遍较低,但个别制剂室仍不具备制剂成品按法定标准检验的能力。部分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制剂批量偏小、品种多,导致检验工作量大和检验成本相对偏高,是部分医疗机构不愿意花大力气进行全
的政策条件,这是不应突破的底限。随后,这个要求也在省局的工作文件中明确提出,医院制剂应及早思考、及早决策,做好应对。
1、面对即将实施的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管理规范,医院制剂应如何应对?
由于医院制剂产量小、价格低廉,基本不创造利润,大多数医院对制剂的投入是能省则省。医疗机构制剂硬件及管理的进步,主要是依照外部监管标准的更新而提高,较少医院是出于对制剂质量和规范管理的考虑自发改善配制条件的,制剂室的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面对GPP硬软件的标准,以现在我市医疗机构制剂的基本情况难以全部符合要求,正如前次换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一样,又到了决定去留的关键时刻。
虽然我市曾对一些制剂室(特别是中药制剂室)有所扶持,但医院制剂不能总是依赖政策倾斜而生存,各医院应从医疗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进行总体科学的评估,要么计划投入升级改造,达到GPP标准,要么及早寻求委托配制的出路。
2、进一步加大对委托配制的引导和监管力度。
我市持有制剂批准问号的医疗机构共32家,其中有13家进行委托加工,占全部制剂的三分之一。随着新制剂的注册和个别制剂室的停产,引导其进行委托配制是节约制剂成本和基本保证制剂质量的捷径,委托配制的申请数量还将不断增加,尤其是跨市委托的情况也较为常见。然而,部分受托单位的硬件虽然基本
第五篇:定点医疗机构年审及监管
定点医疗机构年审及监管
一、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的关系
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所进行的头等大事,就是全面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医改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和健全与社会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农村卫生保障体系。新农合和定点医疗机构形成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方和需方,两者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新农合制度的建立,为定点医疗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要适应新农合的开展。
3、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要适应新农合的开展。
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和年审的目的和意义
1、建立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
2、促进定点医疗机构技术规范的落实,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3、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
4、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5、促进定点医疗机构的运行和新农合制度协调一致,使政府、医院、农民满意,推动新农合的发展。
三、定点医疗机构年审
1、通过年审,对定点医疗机构在准入内的服务行为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对认真执行新农合制度的给予表彰,对违反新农合制度的给予批评,对严重违反新农合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暂缓定点和取消定点。
2、动态管理,每年年审一次,与新农合管理中心签署服务协议。
四、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管理
(一)常见不规范行为的表现形式
1、诊疗行为不规范
1)、药品使用不合理:重复用药、不科学配伍、不对症、无疗效、目录外使用、过度使用等;
2)、没有或不遵循诊疗规范和常规,不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3)、不合理化验和仪器检查,大量检查、重复检查、滥用大型仪器; 4)、病历书写不规范,病历管理不规范,书写混乱、涂改严重; 5)、不坚持出、入院标准,小病大治; 6)、提高复诊率和重复住院率。
2、医疗收费不规范 1)、重复收费、分解收费;
2)、乱收费、升级收费、如多次使用的耗材依照一次性的收费、2级护理按1级护理收费等等;
3)、无医嘱收费。
3、其他行为不规范
1)、搭车、回扣开药、串换药品; 2)、冒名住院,不验证;
3)、虚挂住院病人,造假病历,与患者串通记假帐; 4)、不按转诊规定随意转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