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

时间:2019-05-13 18: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

第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

□ 刘艺容1 曾嘉2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长沙 410081)

摘 要: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保护不到位,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面临失传和绝迹的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怎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重焕生机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扩大,如果我们以文化消费为桥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们日常消费活动有机的结合,探索出一条消费性保护的道路来,这样既保护发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适应了现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并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消费 ;消费性保护

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发源于我国低层劳动人民的民间文艺、风俗礼仪等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与大自然协调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智慧的结晶。它体现着民族的特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保留着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因此,我国的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极其紧迫性,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而著名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曾经提出:人是一种“文化人”,而不是西方经济学中假设的“经济人”,这样提高了人在消费经济中的文化含量[1],而非物质文化的消费也是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如何去保护濒危的文化遗产?如何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众的消费结合起来?如何让这些民族文化精髓更好地、更长久地发挥其价值和意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我国湘西凤凰县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地区,如湘西自治州的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彩扎(凤凰纸扎)等民间民俗活动和技艺都拥有国家级的传承人,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作者前往湘西凤凰县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考察,包括对民间艺人、苗族文化博物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等进行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发放整理,发现只要我们以文化消费为桥梁,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数量,提升消费质量,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克服以往保护模式的弊端,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性保护的概念

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社群、团体,有 刘艺容,女,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学。

嘉,男,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

2时为个人视为自己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的社会实践、表演、表现形式以及知识和技能[2]。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性保护就是人们以文化消费为桥梁,努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含量和价值,突出文化特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或服务更多更好的被大众所熟知并消费,从而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资金支持,来更加行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其保护和传承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民间民俗活动和技艺已经面临即将失传的境地。对这些濒临绝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现有的保护模式又因为其具有被动、静态、保守的性质,而在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湘西凤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不例外,作者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和问卷的发放整理将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融资方面,保护工作严重依赖于政府的拨款支持。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候主任对我们说:“现在我们就是缺少资金,只要政府资金到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快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们在对苗学会会长、凤凰县山江镇苗族博物馆馆长龙文玉先生进行访谈时,他提到当地政府不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政府的工作重心都在经济建设上,而文化这一块的经济价值不大或者说在短期内很难明显的体现价值。龙馆长说到,他们前年在山江镇举办国际“跳花节”的时候,大部分资金都是自己筹集的,政府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支持,这使得“跳花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最好的宣传,错失了一些保护发展的机会。但政府资金毕竟有限,如果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等着政府拨款才能保护,那么工作就陷入了被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因资金不足而濒临灭绝。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注册登记、在当地开办博物馆等消极静态的方式,直接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限定在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知名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扩大。再次,很多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墨守陈规,不能创新,随着历史风俗的变迁,这些文化遗产不能被现代民众所接受,直至失传。我们调查团队在凤凰县和山江镇等地对当地的民众发放问卷100份,将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当被问及像银器制作、纸扎制作等民间工艺濒临消失的原因时,有34%的人认为是历史风俗变迁,有36%的人则认为是艺术变现形式单调、缺乏创新。连当地的民众随着历史的变迁都不喜欢自己本民族文化顽固不变的表现形式了,因此可以想象其他地区的人更难以接受这种过于原生态,没有改进创新的文化!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消费性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3]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般都采取建立博物馆、设立研究会、政府出资培养继承人等做法。诚然,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方式,是可以对非物质文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些现有的保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由于严重依赖政府拨款而形成资金短缺、被动的保护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随着历史风俗的变迁,不能被现代民众所接受等一系列问题。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积极地让文化遗产不再只是躺在博物馆或者仓库里做标本,而是想方设法地让它们能够公开给全体国民,让它们能够被继续利用,包括被用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各种事业等[4]。日本的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积极保护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针对前面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几个问题,我们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积极的、动态的、双赢的消费性保护模式,从消费经济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解决。

第一,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充分满足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赢目的。保护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而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就更不用提文化保护了。其实,往往这些地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前往观光的游客不在少数,当地的居民就可以抓住契机,宣传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游客进行非物质文化的产品服务消费,这样居民收入增加了,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去。理论上,根据需要满足的层次,美国人本主义经济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后来,他把人的需要增加为七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属于初级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中级需要,而求知需要和求美需要则属于高级需要。之后,美国行为激励学派心理学家奥德费(C.P.Alderfer)于1969年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又对需要层次进行了补充,把人的需求按照其性质压缩为三种,即生存需要(existence wants)、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wants)和成长发展的需要(growth wants),简称ERG论。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费ERG论,人的需要层次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之上,表现为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渐进过程,消费需求发展的这一梯度递进或上升的规律是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6]。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文化欣赏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早已超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功能层次阶段,而更多地进入具有满足精神消费、享受和发展消费的高层次功能阶段,非物质文化消费正是这样一种消费形态。所以,我们只要抓住这个庞大的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群体,不断地充分满足他们非物质文化消费的需求,就能得到相当可观的资金收入,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也就能得以顺利进行。比如山江镇苗族博物馆的龙馆长,在了解到有些游客千里迢迢来到湘西旅游却没有较好的吃饭住宿条件时,他就利用自己承包

[7]

[5] 的原生态苗寨开办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农家乐”,这样,游客们在解决了吃饭住宿问题的同时,又了解了“苗族村寨”这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实也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一种消费,更重要的是,每年100万元的毛收入,使得龙馆长对山江镇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增添了几份坚实的信心!

第二、当地居民可以突出非物质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文化特点,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文化价值,树立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促使非物质文化产品或服务被更多更好的消费,引起更广泛关注,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树立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的: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这就决定了其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凤凰沱江镇有一个叫刘大炮民间艺人,掌握的祖传民间手工工艺印染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文字记载,长沙马王堆出土女尸所穿戴衣物被盖,均为质量高级上乘的蓝花布印染。我们在对刘师傅的采访中得知,他的刘大炮印染坊之所以闻名遐迩,备受关注就是因为他的印染作品有其独到的特色:一是刘师傅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探讨,在单面画的蓝花布印染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种印染双面画蓝花布印染。双面画蓝花布印染比单面画蓝花布印染工艺流程要复杂得多,因此,其价值也就更珍贵。二是刘师傅注重从民间收集像蝴蝶、麒麟、狮子等一些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印染图案,目前已经搜集到100多种早已失传的图案,这样他的印染作品就比别人的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再加上著名画家黄永玉老师为其作画,提供图案,刘师傅的产品就显得更加特点鲜明,铭足珍贵了。其次,非物质文化的产品一般为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如凤凰苗族银饰手工技艺,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用于苗族妇女的服装装饰,品种多样,饰品系统全面,成为配套系列,体现出其整体效应和整体装饰之美。整个工艺都为手工打造,很多部件的制作流程繁琐冗长,而银凤冠和银花帽的制作尤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达150余件,多则达200余件,工艺流程长,花费时间一般需要五天,复杂的需要六天。由于手工艺制作,所以以银器为代表的手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产品价值就显得高昂珍贵。三是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含义的凤凰纸扎艺术从历史走来,它代表着人们呼喊幸福吉祥。如:纸扎狮子头的两个古钱眼,“两钱”即为“双全”;眼前贴有金灿灿的“云蝠”,蝠即“福”之谐音,表示着“福在眼前”;狮子的耳朵为桃型,“桃”为“寿”,将其与云蝠、两个眼睛一起看,即为“福寿双全”;狮子头顶有两排各五个云髻,右为“五世及第”,左为“五代同堂”;狮子鼻是按如意图案造型,意表“事事如意”;狮子大口,上颌为阳,即天,下颌为阴,即地。天地谓之“两仪”;四个牙齿〔谐音“伢子”〕都写有一个“半”字,上颌两个“半”加起来为“一”,下颌同样。加上上颌为阳,即男即“子”,下颌为阴即“女”,女加子为“好”。一切贯通起来

即为一切都好,全家和好,万事如意。所以说,凤凰纸扎狮子头一身都是吉祥。它代表了民意,代表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作为非物质文化产品,它也充分的体现出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这样,人们消费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单件的手工艺品,里面包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购买和收藏价值。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以苗族鼓舞为载体的苗鼓,我们在对龙馆长的采访中得知,其实苗鼓不仅仅是一种打击乐器。第一,苗族人认为苗族祖先的灵魂是住在鼓里面的,大鼓的目的是唤醒祖先的灵魂,这就把苗鼓和祭祀活动结合起来了;第二,是能召集群众的器皿,可以成立一个像村一样的社会单位组织——鼓;第三,是驱逐野兽、指挥作战、娱乐几位一体。这样,苗鼓就被赋予了极深的文化价值,它的经济价值也就不可估量了。非物质文化产品的以上三个特点就决定了它可以走一条精品消费路线,甚至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我们在对扎染艺人吴花花采访时,就注意到她在她的每件扎染作品上都绣上了“花花扎染”的标示,而且据影像资料显示,她的单件作品曾在湖南卫视进行现场拍卖,并以一万元的价位卖出,这足以显示非物质文化产品在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内涵后,完全可以树立产品的文化品牌,走高档产品消费路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甚至国外都建立起良好形象,扩大我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刘大炮师傅的印染特别吸引了一些蓝眼睛金头发的外国人;聂方俊老师的纸扎狮子头作品也是飘洋过海东到日本,南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西到意大利以及港澳台地区。这些作品被消费,但消费的已不仅仅是它的物质性,而且包括它的文化性,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金量和知名度也就与日俱增了。

第三,在保持非物质文化基本特点的同时,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大胆进行创新,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很多非质文化遗产迅速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的那种抽象的、陈旧的元素不被现代的民众所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只要我们能够根据非物质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要求,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的精华与现代的元素有机结合,就能被大众所接受。我们在凤凰看了一场名为“寻梦凤凰”的苗族民俗风情歌舞晚会,其精彩的舞蹈、奇异的风俗、绚丽的民族服饰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会现场座无虚席,门票收入非常可观。我们采访了这场晚会的总导演杨局长,杨局长说其实先前的一个晚会的编排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有很大不同,他们最初的想法是把凤凰县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原汁原味的展现给观众,但除了少数的一些专家学者能欣赏外,其他的人都不买账,认为这些风俗民情过于抽象陈旧,没有丝毫新意。后来,杨导就决定在保留原有文化元素的同时,进行改革创新,加入了穿苗服、背新娘、抬花轿等新鲜好玩的元素,以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这样既宣扬了当地的文化遗产,又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一个事例就是宋祖英2009年6月在鸟巢举办的演唱会,就穿了一套苗族的银饰服装,但这套服装却不是土生土长的苗服,而是融合了两套

不同苗族服装的特色,还加入一些时尚现代的元素,演唱会的成功举办证明这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既表现了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的审美观,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即将被淡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对民族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的原则,注重保持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将精髓的元素保留并发扬光大,正如龙文玉馆长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升华,在升华中永生。”

(四)结语

对湘西凤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调研后,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和一些消极被动的行动上,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根据民众的消费需求,以文化消费为桥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和服务更多更好的被大众消费,从而主动获得资金支持和一定的知名度,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更好的宣传保护作用,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8]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邹启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M].大象出版社,2008.[3]张春丽、李星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7,(2).[4]廖明君、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学术访谈,2007,(1).[5]李昕.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8)总第204期.[6]肖青.当代文化消费模式下民族歌舞艺术的符号化生产[J].文化与传媒,2008,(6).[7]陈莉.消费社会中的民间传统娱乐文化[J].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7,(4).[8]贾小玫、文启湘.文化消费:国民实现幸福的上佳途径[J].消费经济,2007,(10).

第二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华图 2010-11-24 18:26:09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点评。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白丽丽)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题目:给定材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给定材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总字数800-1000字。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被誉为“民间文化抢救人”的作家在看完贺兰山岩画后,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一发自内心的感概,不正是在警示人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延续,需要后人来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我国强大的文化武器。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全民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的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发动全民一起行动,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统筹、规划。然而,一些社会现状仍令人堪忧。当一些古老、特色的的当地传统文化渐渐被当代人淡忘,而外来文明却成为年轻人追逐的趣味时;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表面政绩,发动全县资源“申遗”,而不顾之后的保护导致文化的衰落时;当传统的文化与习俗成为电视屏幕上孩子们看到的影像和记录时......我们已经遗失了过去的记忆,忘记了我们的“根”在何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发动全民的力量。首先,要提升民众对文化保护的意识。这不仅要在宣传上下足够的功夫,还要在教育上灌输保护“非遗”的重要性。政府部门、文化部门要把“非遗”保护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来规划,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社会上一些民众破坏和侮辱“非遗”的现状,让民众理解文化的魅力,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政府要扶持民间组织的文化团体,民众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中,那么“非遗”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科学的统筹和规划。当地的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科学正确的保护方案,对“非遗”施行有效、可持续地保护。一方面,政府要咨询相关文物专家们的意见,统筹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划、政策和执行上做好统一的部署;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征求“非遗”传承人和了解这一内容的民众的想法,把政策真正落实到社会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民族财富。作家们常在作品中提及的古老戏曲、剪纸和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不能只成为后人翻阅名著时遐想的片段,应是一

种思想在现实中的延续,文化“活着”的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发扬光大。一个有文化积淀的民族,一个重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民族,才真正能够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梦,需要全民一起运用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振兴!中国龙必将崛起!

第四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我国“非物质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

二、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由于保护工作仍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三、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地区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四、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基本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要求。一些具体工作人员,甚至有的分管领导和专家小组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不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判标准把握不准确。

五、政府投入不足,普查、抢救、保护经费严重缺乏。许多地方连基本的普查工作经费尚且不足,更谈不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

六、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

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一、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有序进行。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要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经各级政府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出境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要予以保护,对已被确定为文物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区、乡村,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的活动。

五、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行政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

六、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

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

下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

    2018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8年度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申报范围 一、项目资金 (一)抢救性保护 1、申报主体 苏州市级濒危项目保护单位 注:目前有6个市级濒危项目涉及7家保护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报告 (丁甲村龙灯) 黄州区文化局: 我灯是黄州府、禹王城、成家高山社庙灯,俗称(企龙灯),实则宝龙灯,现名龙灯。此灯在方圆三十余里晓有名气,历史悠久,据考究,此......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作者:乳源县文体旅游局2013-04-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推动文化认同、文化记忆和活态文化传统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

    2008申论范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论标准范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迫在眉睫》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集五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策划方案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本站推荐]

    文化传统是一条丰沛的河,源自远古,流向未来。关爱它、保护它,让它川流不息,奔涌向前,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范文,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