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职能转变周总结
社区的定义是在一定地域内、一定人群共同参与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是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也是实施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项目的重中之中。社区既然是自治组织那么就需要居民的共同参与,在参与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服务工作。我们源北社区认为如果要社会管理创新,就要摒弃旧的管理理念,要求我们社区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公共服务。
这周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开展了一次社区职能转变学习座谈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区职能转变讲话中,讲话中指出的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层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通过学习,我们源北社区干部明确了社区职能转变的现阶段工作任务。我认为“代民做主,有时做好事不落好,由民做主,很多工作变得又快又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已从最小的“城市细胞”社区开始了,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开始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每一个细胞都演绎生命的激情,整个生命体才能显现不竭的活力,只有每一个社区都成为温馨家园,整个城市才会春光永驻。以还权、赋能、归位为目标,我们源北社区的职能转变工作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针对胡书记的重要讲话,我社区经过讨论,总结出应从以下七方面工作入手,认真做好社区工作,加快向“服务型社区”的转变。
1.建立民意直通车,走访广集民意
2.居民生活救助
3.劳动保障
4.群众利益诉求
5.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 6.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7.政策咨询
通过以上几方面工作,争取做到“小事不出社区”,积极解决关系民生的各种问题。首先让社区居民看到我们源北社区在职能转变中的行动。
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1.“从居民最关心、最急迫的事情做起。”社区将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贯穿始终,借助社区入户走访建立民意直通车,我们开展起进楼栋、进家庭活动,通过党员干部交心谈心会、群众代表恳谈会、广泛征求广大居民的意见建议,使社区每一件实事都办到了居民的心坎上。社区一系列扎扎实实的举措在社区居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走访时居民为社区干部送上一碗水,理解社区干部工作的辛劳。居民质朴的话语,折射的是社区居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社区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我们对社区内的黑板报更换为社区职能转变的内容,让居民了解近期上级政府的政策,做到政务公开。
3、对弱势群体,空巢老人开展经常性的入户走访,并建立空巢老人、弱势群体档案,问他们有什么需求,对出行不便的居民开展邻里互助。如:代缴煤气、水费、电话费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在细微之处体现对居民的关心。这周一开始我们组织清扫员对社区的卫生进行大清扫,清理卫生死角及拔草5000平,并于这周二对老年活动室进行了粉刷和清扫,使老年活动室内焕然一新,到活动室活动的老人都夸活动室整洁了,心情也好了、玩的也开心了。
5.我社区中心园的太阳能路灯,一年多了,从安装就有一个不好使,居民找到我们后,经过多方的沟通和上报,路灯终于又亮了起来。
二、让社区居民广泛的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1、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我社区将于8月1日至8月3日,为时3天,举办书画展,将在社区内征集参展作品,对作品将给予奖励,同时也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2、利用暑期聘请老红军老战士为小学生讲革命传统教育故事,了解红色知识,并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买笔本等文具,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3、开展社区健身活动,成立健身队,由
牵头,每天晚上带领大家跳健身操,有的居民还绕着中心园走圈,即锻炼了身体又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
4、开展看门望户活动,夏季利用老人在外纳凉的机会及老人对本楼居民的熟悉,让他们对不熟悉的外来人员,多问一句话,多动一句嘴,就能起到看门望户的作用,使社区形成良好的治安环境,减少不安因素的发生。完毕!
第二篇:职能转变
**镇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措施及机制
一、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服务功能。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从转变职能,创新体制入手。
1、解放思想,找准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逐步明确为:“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执行政策”,就是结合本地实际,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发展”,就是要围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乡镇经济组织、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服务群众”,就是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在新农村建设、农技、民政、社保、就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促进和谐”,就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乡村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更新观念,加快职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加快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要在更新乡镇干部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五强化五摒弃”:一要强化“服从大局”观念,摒弃“本位主义”意识,积极支持改革,跟上全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二要强化“不进则退”观念,摒弃“安于现状”意识,增强不改革就落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三要强
化“服务为主”观念,摒弃“管理为主”意识,尽快在思想上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四要强化“方便群众”观念,摒弃“自我中心”意识,把思想转变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上来;五要强化“争先创优”的观念,摒弃“得过且过”意识,积极建立一整套对干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3、树立形象,强化服务功能。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紧密结合上级展开的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入学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的过程中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塑造“五型”干部,树立新形象。一是塑造“学习型”干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二是塑造“创新型”干部,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三是塑造“服务型”干部,形成挂牌上岗、热情服务的良好习惯;四是塑造“责任型”干部,形成敢于承诺、勇于负责的良好习惯;五是塑造“廉洁型”干部,形成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服务平台,改进服务方式。规范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1、以便民服务中心为着力点,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归并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土管、林业、医保、计生、就业、农技、信访等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归并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二是选好并完
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地点选择要方便群众办事,场所设施既要有一定标准,又要量力而行。三是选派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从机关和站所挑选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并持证上岗。四是建立乡、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采取在各行政村设立帮办点、在村小组设立信息员的方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2、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切入点,转变服务方法。把围绕群众需求、转变服务方法作为转变乡镇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一是利用“便民卡”疏通群众需求渠道。将“便民卡”印上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并分发到每家每户,让群众清楚什么事情找谁办理。二是借助便民服务大厅收集群众需求。大厅工作人员在办理审批事项的同时,要肩负收集群众需求信息的任务,并做好记录,按职能分工转递给承办人办理。三是依靠村组“信息员”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村组“信息员”及时收集信息和报送群众需求制度,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利用干部下乡收集群众需求。干部下乡携带《民情日记》,及时记录群众需求,带回后按职能分工转递办理。五是通过民情热线收集群众需求。设立民情热线电话,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对群众的咨询及时答复,对群众的需求及时转交办理。其次,做到公开办事、科学安排、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要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以下制度:一是 “五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值班长制度。在服务中心设值班长岗位,由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值班长,负责协调有关事务、监管工作作风。三是 “集中办理日”制度。每个星期固定一天为集中办理日,实行集中办公,其他时间则根据需要安排2—3人值班。四是干部上门服务制度。在生产特别繁忙季节或对因身体原因办事不方便的群众,免费提供上门服务。
3、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机制。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要紧紧围绕责任的落实来进行。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强化“第一接收群众需求信息人”的责任,促其过问到底;二是实行分工负责制,强化职能单位的责任,促其负责到底;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强化承办人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实行跟踪问效制,强化责任人的落实意识。
三、完善绩效考评,形成有效激励。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
1、按照“权责统一、分类考评”的原则,科学地制定绩
效考评方案。首先是遵循“权责统一”的原则,把干部的工作任务(权)与工作目标(责)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评。一是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不仅要明确工作任务,而且要明确工作目标的完成质量和时限要求,为考评打好基础。二是考评方案的考评标准要与目标责任书完全一致,不能搞成“两张皮”。其次是遵循“分类考评”的原则,按照干部工作的不同岗位区别对待、分类考评。对包村驻点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办实事,且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认可上;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做好接待、办证、咨询和其他服务工作上。
2、按照“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原则,公正公平地实施绩效考评。首先是遵循“群众监督”的原则,要在绩效考评中,给群众充分的知情权、评价权。一是对包村驻点干部为群众需求所办的实事,应及时备案登记,以备考评。二是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为群众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应以群众代表民主测评结果为重要依据,进行绩效考评。其次是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将绩效考评办法、考评程序、考评参与人、考评时间、考评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认可。
3、按照“奖罚分明、任用有别”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兑现绩效奖惩。正确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做到奖惩兑现。一
要奖罚分明。对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给予应得的奖励,对工作任务未达标的干部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并扣除年终考评奖。二要任用有别。对干部的使用要与绩效考评结果严格挂钩,让能干事、干成事的有舞台、有荣誉;让不干事、干不成事的挪位子、无市场。
第三篇: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抛弃传统工作方式,面对着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
一、加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2、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山东的白菜运往浙江,再也不用绳子挂起来。福建的芦荟也经常来到北方人的餐桌上,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基层工作者眼花缭乱。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传统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这本来是极大的好事,但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严峻问题。
3、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职能转变成为新形势下乡镇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乡镇工作向何处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如何体现出来,是一个严峻的难题。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把乡镇功能变化全部归之于农村税费改革,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影响乡镇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过去,乡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因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是压在乡镇肩上的一大重担。现在“三保”要继续,但乡镇工作有没有事,有多少事要干,农民群众对乡镇工作欢迎不欢迎,干群关系能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归根结底,都在于乡镇是否能够真正实行职能转变。
二、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我们后高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建起来的,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又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制约和职能的弱化,以及乡镇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具体问题。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如农民种植什么样的良种适宜该地区生长,乡镇得依托县种子公司;用什么肥料、多少农膜得靠供销社;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得请农业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农作物病虫害后,农业局还要调查、研究,最后才能开出方子,到这时,很多农作物都已经遭受了损失。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养殖业、中药材等发展中,这种职能上的薄弱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假种子、假农药,打击有专门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
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特别是现阶段的农村、户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记也上划了,这给乡镇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集镇建设上,要推进集镇建设,但集镇规划靠城建局,土地审批靠土管部门,同时还涉及公路、水保等单位,乡镇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会落空。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群众意见大,认为政府监督不力。
2、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农村税费取消了,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肩上的担子轻了,究竟该怎样工作却浑然摸不着头脑。他们无法从传统的乡镇工作中解放出来,没有了“催粮要款”,少有了“刮宫引产”,只有听领导安排,推一下,动一下,有的甚至动都不会动。当前,在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是逐步取消农业税,取消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走?工作怎么干?工作上迷茫,甚至因此消极懈怠。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的观念还非常浓,不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认为,现在特产税取消了,乡镇政府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职责层层下压,应对部门层层加码的工作任务已是很不容易的了,直接面对群众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不懂得如何去服务,整天只忙于转转、看看。许多干部包村,包的是村干部,只为村干部当好通讯员就算了事,搞产业宣传老一套,抓不出典型跟不上服务。
3、乡镇干部素质普遍低下。乡镇干部中退伍军人多,选举式干部多,顶招干部多。这“三多”干部占到乡镇干部总数的65%以上,许多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同时,乡镇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部分干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只知道取消农村特产税,落实计划生育只讲一胎化,对政策的精髓,说不明道不白。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以“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为主的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脱离专业工作,即使专业干部也不懂专业特长,很多农校毕业生不会指导农民修剪桑园,家住农村的干部不懂制茶,种烟技术。许多乡镇干部工作依靠村干部,能力上比村干部还低。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1、不断强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实现乡镇政权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乡镇就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心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职能。当前,我县走出了一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一般干部谋职锻炼”的用人机制,这既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干部作为的良好平台,乡镇职能转变要以此为契机,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确定等问题上要立足实际,合理设置机构,不墨守成规。同时,要为广大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加强对干部的继续教育,使乡镇干部更多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
2、转变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的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村民自治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中去显得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现阶段,一是要抓信息。农民得到的信息常常滞后,种什么、养什么,大多来源于干部动员,或是跟着别人干,总比市场的真实信息慢半晌,造成了种什么,多什么,卖不出去什么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乡镇政府和广大干部应当重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科技手段去收集信息,及时发布、传达给农民,减少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到哪里输出劳务的盲目性。二是要做好市场分析,解决“卖难”的问题。要多方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加强与外地客商的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中介组织解决农民产品销售问题。三是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是产业的支撑,不注重科技,产业就体现不出质量和效益,现在乡镇富余人员较多,可以尝试将部分分流人员派到大专院校或其它示范基地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有偿服务和发展集体产业的办法,既可以分流富余人员,减轻财政压力,又可激发农村经
第四篇: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抛弃传统工作方式,面对着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
一、加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2、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山东的白菜运往浙江,再也不用绳子挂起来。福建的芦荟也经常来到北方人的餐桌上,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基层工作者眼花缭乱。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传统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这本来是极大的好事,但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严峻问题。
3、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职能转变成为新形势下乡镇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乡镇工作向何处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如何体现出来,是一个严峻的难题。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把乡镇功能变化全部归之于农村税费改革,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影响乡镇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过去,乡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因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是压在乡镇肩上的一大重担。现在“三保”要继续,但乡镇工作有没有事,有多少事要干,农民群众对乡镇工作欢迎不欢迎,干群关系能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归根结底,都在于乡镇是否能够真正实行职能转变。
二、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我们后高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建起来的,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又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制约和职能的弱化,以及乡镇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具体问题。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如农民种植什么样的良种适宜该地区生长,乡镇得依托县种子公司;用什么肥料、多少农膜得靠供销社;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得请农业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农作物病虫害后,农业局还要调查、研究,最后才能开出方子,到这时,很多农作物都已经遭受了损失。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养殖业、中药材等发展中,这种职能上的薄弱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假种子、假农药,打击有专门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
第五篇: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抛弃传统工作方式,面对着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
一、加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2、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山东的白菜运往浙江,再也不用绳子挂起来。福建的芦荟也经常来到北方人的餐桌上,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基层工作者眼花缭乱。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传统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这本来是极大的好事,但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严峻问题。
3、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职能转变成为新形势下乡镇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乡镇工作向何处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如何体现出来,是一个严峻的难题。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把乡镇功能变化全部归之于农村税费改革,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影响乡镇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过去,乡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因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是压在乡镇肩上的一大重担。现在“三保”要继续,但乡镇工作有没有事,有多少事要干,农民群众对乡镇工作欢迎不欢迎,干群关系能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归根结底,都在于乡镇是否能够真正实行职能转变。
二、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我们后高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建起来的,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又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制约和职能的弱化,以及乡镇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具体问题。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如农民种植什么样的良种适宜该地区生长,乡镇得依托县种子公司;用什么肥料、多少农膜得靠供销社;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得请农业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农作物病虫害后,农业局还要调查、研究,最后才能开出方子,到这时,很多农作物都已经遭受了损失。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养殖业、中药材等发展中,这种职能上的薄弱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假种子、假农药,打击有专门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
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特别是现阶段的农村、户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记也上划了,这给乡镇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集镇建设上,要推进集镇建设,但集镇规划靠城建局,土地审批靠土管部门,同时还涉及公路、水保等单位,乡镇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会落空。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群众意见大,认为政府监督不力。
2、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农村税费取消了,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肩上的担子轻了,究竟该怎样工作却浑然摸不着头脑。他们无法从传统的乡镇工作中解放出来,没有了“催粮要款”,少有了“刮宫引产”,只有听领导安排,推一下,动一下,有的甚至动都不会动。当前,在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是逐步取消农业税,取消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走?工作怎么干?工作上迷茫,甚至因此消极懈怠。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的观念还非常浓,不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认为,现在特产税取消了,乡镇政府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职责层层下压,应对部门层层加码的工作任务已是很不容易的了,直接面对群众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不懂得如何去服务,整天只忙于转转、看看。许多干部包村,包的是村干部,只为村干部当好通讯员就算了事,搞产业宣传老一套,抓不出典型跟不上服务。
3、乡镇干部素质普遍低下。乡镇干部中退伍军人多,选举式干部多,顶招干部多。这“三多”干部占到乡镇干部总数的65%以上,许多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同时,乡镇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部分干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只知道取消农村特产税,落实计划生育只讲一胎化,对政策的精髓,说不明道不白。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以“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为主的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脱离专业工作,即使专业干部也不懂专业特长,很多农校毕业生不会指导农民修剪桑园,家住农村的干部不懂制茶,种烟技术。许多乡镇干部工作依靠村干部,能力上比村干部还低。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1、不断强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实现乡镇政权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乡镇就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心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职能。当前,我县走出了一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一般干部谋职锻炼”的用人机制,这既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干部作为的良好平台,乡镇职能转变要以此为契机,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确定等问题上要立足实际,合理设置机构,不墨守成规。同时,要为广大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加强对干部的继续教育,使乡镇干部更多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
2、转变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的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村民自治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中去显得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现阶段,一是要抓信息。农民得到的信息常常滞后,种什么、养什么,大多来源于干部动员,或是跟着别人干,总比市场的真实信息慢半晌,造成了种什么,多什么,卖不出去什么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乡镇政府和广大干部应当重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科技手段去收集信息,及时发布、传达给农民,减少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到哪里输出劳务的盲目性。二是要做好市场分析,解决“卖难”的问题。要多方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加强与外地客商的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中介组织解决农民产品销售问题。三是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是产业的支撑,不注重科技,产业就体现不出质量和效益,现在乡镇富余人员较多,可以尝试将部分分流人员派到大专院校或其它示范基地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有偿服务和发展集体产业的办法,既可以分流富余人员,减轻财政压力,又可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带动农村发展。做好了这几方面的工作,农民就能见到实惠,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也显现了出来。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乡镇职能转变,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协调,靠服务来管理。一是要努力实现乡镇职能重心的转变,即由过去对乡镇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生产的全方位领导与管理转变为对其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与服务。二是健全政府机关,特别是“七站八所”等条块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能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基层民主,保证广大农民能够参与村民自治性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这就要求努力完善基层组织的规章制度,使人民的管理权、监督权能有法可依,以保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切实履行农村经济工作的管理责任,运用政治的、法律的手段解决好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赢得群众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