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通知
安政发〔2011〕67号
安边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我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驻镇各单位:
《安边镇突出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镇政府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地质灾害
预案
通知
(四)治安、交通和通讯
(五)基本生活保障
(六)信息报送和处理
(七)应急资金保障
七、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二)通讯与信息传递
(三)应急技术保障
(四)宣传与培训
(五)新闻信息发布
(六)监督检查
八、预案管理与更新
(一)预案管理
(二)预案更新
九、责任与奖惩
(一)责任追究
(二)奖励
十、附则
(一)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二)预案
灾害应争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组管理、条块结合、以当地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镇政府负责全镇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镇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镇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其组成如下:
指 挥 长:王
军(镇人民政府镇长)副指挥长:薛海蛟(镇副镇长)
蔡生谋(镇工会主席)成员:张
涛(镇副镇长)
吴瑞宏(街道办主任)崔
江(党委秘书)王鹏程(政府文书)卜志毅(镇民政站站长)马德仁(镇水利员)王文新(镇安监员)曹
旭(土地所所长)薛
栋(交警中队队长)贺九峰(派出所所长)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1、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村(居)委、各单位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2、信息收信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征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二)预防预警行动
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镇政府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2、地质灾害巡查
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引发的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在,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照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一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二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三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称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以下,散。加强监测预报,有序组织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镇政府应解除险情应急状态,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管制措施,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交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
(二)灾情应急
1、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一级)镇政府政府的应急行动
镇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紧急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县人民政府及省县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2、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二级)
镇政府的应急行动要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县人民政府及县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镇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当地人民政府和基层组织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导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向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求助申请。
3、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三级)镇政府的应急行动
1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及死难者的善后事宜等工作。
5、应急响应结束
灾情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镇政府应当根据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建议,及时解除灾情急期,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
六、部门职责
(一)紧急抢险救灾
1、镇派出所负责协助灾镇政府动员受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露等次生灾害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进行抢险,消除隐患。
镇安监办、供电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护供水、供气、供电等生命线高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水、供气、供电、水利设施,保障正常运行。
各校负责组织开展被毁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后学校及时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镇民政办负责指导贫困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二)应急调查、监测预警和治理
镇土地所负责指导地质灾害监测、评价和预报,组织开展
3镇电信分局负责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恢复因灾损坏的通信设施,保障应急抢险通讯畅通。
(五)基本生活保障
镇民政站负责调查受灾人口、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款,接受和安排国内外各界提供的捐赠款物。
(六)信息报送和处理
各村(居)委、各单位负责救灾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组织调查、核查险(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实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七)应急资金保障
镇政府负责重大救灾和应急治理项目计划的协调安排,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资金,安排镇级突发地质灾害救灾应急资金预算,审查救灾款的分配、投向和效益,负责救灾应急款拨付并对其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七、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镇政府要组织建立抢险救灾应急队伍,并与镇人武部、镇
5发的工作力度和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
(四)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五)新闻信息发布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发布按照国家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应急预案和我省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应急预案执行。
(六)监督检查
镇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八、预案管理与更新
(一)预案管理
各村(居)委、各单位参照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镇政府负责修订更新,修订更新后的预案。
7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务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应急响应: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分为险情应急和灾情应急。
临灾状态:指岩(土)体在短时间内不断发生的位移,交形明显加剧,短期内可以发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
险情应急:指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后,即进入险情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
灾情应急:指地质灾害发生,即进入灾情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到、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三)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定政发〔2006〕23号《定边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废止。
第二篇: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保障全镇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进一步做好全镇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X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目的规范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确保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快速、协调、高效、有序开展,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XX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特制订《XX市XX区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三、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健全党委政府齐抓共管、部门联防联动、动态监管的指挥体系。各村(居)委会和镇属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提供保障等重要作用。更加注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依法规范,科技支撑。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培养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范围内处置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五、地质灾害分级
地质灾害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分为四级: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地质灾害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地质灾害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地质灾害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六、组织体制和职责任务
XX镇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指挥部负责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指导、统筹协调。指挥部指挥长由镇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国土资源领导和分管应急管理领导担任。镇武装部、国土资源、学校、卫生院、建管、水利、财政、民政、派出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事故调查、治安防范、现场抢救、医疗防疫、交通管制、基本生活保障等抢险救援工作组。
(一)抢险救援指挥部基本职责
镇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和办公室,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援措施,在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和重大险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负责进行应急抢险救援。
1、向区抢险救援指挥部报告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和应急处置情况;
2、负责收集、掌握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发布小型及以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
3、负责决定启动本级应急处置预案或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处置指令,采取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4、负责指挥、协调当地警力、民兵及本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组织社会有关抢险救援力量,动员和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5、决定对地质灾害现场进行封闭、实行交通管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等强制性措施,情况特别危急时决定对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或者妨碍抢险救灾的建(构)筑物强行拆除;
6、协调本级有关部门落实救灾资金。
(二)抢险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国土资源所: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影响居民住房地质灾害防治、指导、监督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工作;负责组织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和专业单位制订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方案,并指导政府、有关部门承担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险情防治及应急救援工作。
建管岗位:组织开展在建工程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监测;负责组织在建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制订应急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
水利岗位: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负责在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防治工程质量监管;负责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后期维护的监管,做好水利设施及周边的安全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负责组织监测,及时采取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负责水文、水情分析预测,发现洪灾险情,及时向有关地区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帮助政府做好洪水引发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当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威胁到水利设施及周边人民群众安全时,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负责制订应急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财政所:负责安排调度灾害资金,确保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负责救灾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
卫生院:负责组织对伤病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负责采取措施,做好灾后疫情防治工作。
民政服务岗位:协助政府调查核实灾区房屋损失,灾民生活情况;协助政府做好险区灾民临时转移安置工作;帮助政府做好灾民生活安排工作,并按规定给予重灾户救济补助;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灾情。
派出所:负责地质灾害现场的治安、交通秩序维护,协助组织人员疏散。协助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援。
应急办:负责做好危险区域警戒线和警示标牌设置,协助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参与地质灾害抢险工作,同时收集统计地质灾害灾情类型、灾害体规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诱发因素和灾情发生后人员伤亡情况及财产损失等信息。
镇中心校和村小学:负责学校区域及周边地质灾害的巡查、报告和疏散危险区域内的学生等工作。
各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各村(居)办公场所、聚居点、在建工程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监测、报告等工作。
(三)抢险救援工作组职责
综合协调组:由政府办公室、国土资源、派出所及有关负责人参加。任务是传达现场指挥部领导的指示,报告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情况,协调有关抢险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事故调查组:国土站牵头,民政配合。主要任务是对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进行调查,核实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并通过现场指挥部向区应急办和区地质灾害调查组报告发生地质灾害的初步原因。
治安防范组:由派出所负责。任务是组织民警及当地有关人员设置地质灾害现场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现场抢救组:由现场指挥部确定成员单位,主要由参加抢险的抢险救援力量组成。任务是迅速抢救遇险、受伤人员,安全转移人财物等。
医疗防疫组:由卫生院负责。任务是负责现场伤员抢救和转送、灾区卫生防疫,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和救援情况。
交通管制组:由镇应急办牵头。主要任务是负责地质灾害现场的交通管制和疏导道路交通,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本生活保障组:由政府办公室牵头,应急办、民政负责灾害发生地群众的转移、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保障救灾所需的燃料、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供应,指导有关村(居)委会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安置。
七、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根据XX区XX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形成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二)预防预警行动
1、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国土资源所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本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标明各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定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向社会公示公布。
2、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
各村(居)委会、国土资源所要组织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组织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并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实施地质灾害动态管理,将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报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及时向镇人民政府和区级应急管理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主管部门报告。各村(居)委会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性组织避灾疏散。
3、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
各村(居)委会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按照“两卡一表”要求,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每个隐患点位,落实到防灾责任人镇长、监测责任人各村(居)委会主任、各隐患点监测人员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群众,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群众手中。
4、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国土资源所要依据对各灾害点的监测情况、当地气象和水文预测资料,结合以往产生地质灾害的各种临界值,做好临灾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八、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一)速报时限要求
各村(居)出现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后,必须在半小时内速报于镇人民政府。并随时对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小型(含小型)以上的地质灾害也要按上述要求速报。
(二)速报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根据地质灾害险(灾)情变化情况随时进行续报,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地质灾害险(灾)情报告报镇人民政府。
九、应急行动
(一)先期处置
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后,在未确定级别之前,由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应采取如下措施:
1、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2、划定危险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3、组织救援队伍抢救受伤群众;
4、组织人员对险情进行监测,防止灾情加重继续造成人员伤亡;
5、做好转移避险群众的临时安置;
6、紧急调配辖区内的救灾物资,安抚转移群众;
7、核实险情或灾情,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二)应急抢险救灾行动
经核实,出现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时,政府启动《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采取如下应急抢险救灾行动:
1、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听取有关灾情汇报,安排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2、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3、迅速组织医疗救护队伍赶赴灾区,抢救受伤群众;
4、迅速调配救灾物资,安置受灾群众;
5、根据灾情或险情的情况,向上级报告请求协调驻军部队、武警部队进入灾区执行抢险救灾任务;
6、迅速向政府及国土等相关部门报告灾情及救灾情况,必要时请求上级支援。
(三)应急行动结束
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报区政府批准,镇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行动结束。
十、善后工作
(一)恢复生产
应急行动结束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当地干部、群众对受灾群众财物进一步清理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并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民政办按规定做好地质灾害造成致病、致残、死亡人员的补助和抚恤工作,确保转移避险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灾害治理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意见,地质灾害点有条件治理的,地质灾害发生地积极向上级政府申请立项勘察和设计,尽快组织对地质灾害点实施工程治理。国土资源所做好地质灾害点的申请立项工作。
(三)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地质灾害点无条件治理的,要积极向政府申请群众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组织受灾群众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民政、国土指导做好群众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申请立项工作。
十一、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地质灾害易发区应组建民兵等应急抢险队伍,并组织应急抢险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时救助手段及时到位。政府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时物资的供应。
(二)宣传和培训
要加强公众防灾、救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国土资源所要定期组织对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水平。
(三)监督检查
国土资源所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制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实施意见并组织各单位负责落实相关责任。
十二、附则
(一)预案管理
应当制定本行政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预案更新
国土资源所根据具体情况负责对本预案进行更新,并报政府批准。
(三)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建立和完善高效有序的防灾和抢险救灾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本
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时,为了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是指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短期内可能发生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
(三)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临灾应急,是指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后,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灾害应急,是指发生地质灾害后,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
(四)地质灾害灾情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不含3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不含1000万元)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不含1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不含3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含3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的。
(五)地质灾害险情按照受威胁的人数,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受威胁人数在1000人以上(不含1000人)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不含1亿元)的;
2.大型:受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不含500人)1000人以下(含1000人)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不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含1亿元)的;
3.中型: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不含100人)500人以下(含500人)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不含500万元)5000万元以下(含5000万元)的;
4.小型: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含100人)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及职责。
发生大型以上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级以上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时,执行《四川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发生中型地质灾害或出现较大级临灾险情时,市人民政府应成立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抢险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指挥长由负责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指挥长,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市国土资源局,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为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发生小型地质灾害或出现一般级临灾险情时,所在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应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1.速报时限:要求县(市、区)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同时可直接速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并可抄报市级相关部门。对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中型(含中型)以上地质灾害的小型地质灾害也要按上述要求速报。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小型地质灾害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同时可直接速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并可抄报市级相关部门。
2.速报内容: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包括死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工作机构及职责。
市地
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作为具体工作机构。
1.紧急抢险组:由市武警支队牵头,广安军分区、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抢险队伍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
除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组织强行避灾疏散。
2.调查监测组: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政府应急办、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的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开展监测工作。根据灾情发展实际,调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补充调查人员力量,确保应急工作需要。
3.医疗救护与生活保障组:由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及保险公司参加,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和所需药品及医疗器械的供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指导灾区做好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灾民临时安置和管理,以及死难者的善后、保险理赔等工作。
4.治安保卫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救灾物资,灾区人员和财产以及重要部门、单位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5.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指导灾区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通信、电力、供水、供气、水利、交通、校舍等设施;指导灾区修复损毁的农田、林地及灾民住房重建,恢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和教学秩序。
6.应急资金保障组:由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监察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政府应急办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落实由市政府安排的抢险救灾资金,负责指导、监督救灾资金的安排、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四)应急调查队伍。
由地质灾害防治和气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灾害险情的地方进行调查、会商,尽快查明其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等情况,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减轻和控制灾情。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危险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三、应急准备
(一)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报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要求,做好应急救灾所需设备、交通工具、救灾物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准备工作。
(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落实应急队伍和人员,进行抢险救灾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
(四)市、县(市区)、乡(镇)三级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水务、交通、环保等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当对公众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应急响应
(一)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重、特大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应迅速向省人民政府、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国土资源厅报告。同时在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迅速组织应急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二)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较大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中型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并密切跟踪其变化情况,提出应急抢险方案,建议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启动并组织实施本预案,成立指挥部,各工作机构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市政府视灾情和险情的情况,向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报告,请求指导和支援。
(三)发生一般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出现小型地质灾害时,灾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做出应急响应,按程序启动本级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发生较大级以上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出现中型以上地质灾害时,灾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做出应急反应,在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灾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灾情的变化情况及抢险救灾工作落实情况。
(四)临灾应急响应。
1.组织专家对险情调查、会商,确定抢险避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分析、预测险情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应急对策。
(五)灾害应急响应。
1.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及时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进行抢险和防范。
2.迅速查明灾害类型、影响范围及诱发因素,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组织灾情监测和评估,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对策。
3.划定受灾群众安置区域,组织救济物资供应,搭建临时住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指导当地政府组织抢修通信、供电、供水、交通等设施,恢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教学秩序。
(六)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组织收集、整理信息,按规定将险情、灾情、灾害发展趋势和抢险救灾情况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争取指导和支持。
(七)按照有关规定,经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批准,由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向社会发布灾情。
(八)灾情、险情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当宣布结束灾害应急期,撤销地质灾害危险区,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地方政府组织实施。
(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统筹规划和安排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
五、附则
(一)因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参照本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三)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
为切实加强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本乡实际,特制订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㈠成立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谋慧
副组长:陈托张军郑华兵
成员:高文军杨忠向武华杜平张立坤
郑德义向左贤赵盛各村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乡国土所,杨忠兼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3525001。
㈡成立乡地质灾害应急分队
队长:袁谋慧
副队长:陈托杨忠
队员:何家云余社泉郑德义高文军向左贤
赵盛张剑文辉吴鹏朱立平
各村村主任
二、工作责任
(一)乡国土所负责灾前预案编制和灾后初步地质调查,确定有无后续灾害,划分危险区,指导进行避险,进行灾情评估和提出灾后重建方案以及防治措施。
(二)发生灾害的村委会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设立警戒区和疏散危险区群众。
(三)派出所负责维护抢险秩序,协助政府组织人员转移。
(四)卫生院负责伤员抢救及灾后传染病预防工作。
(五)财政所负责救灾资金运作,保证抢救及善后工作顺利进行。
(六)民政所负责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调配、发放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配合政府共同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
(七)交通、公路部门及时组织对因灾中断的道路进行抢险,恢复交通,保障交通畅通。
(八)供电所负责电力供应及灾后供电设施维护。
(九)水利站负责对水库、防汛设施的监测工作。
(十)电信所、广播站负责保障通讯畅通。
三、组织及准备
各职能部门负责成立各自的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地质灾害分级及上报程序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村委会负责提供灾害的损失情况报告(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确定灾害等级,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予以上报,同时做好灾害初步评估分析。
五、地质灾害调查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分队负责调查地质灾害情况,包括发生地点、时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类型、规模、原因、发展趋势,对采取的防范对策和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二)根据调查结果,由应急分队将地质灾害情况上报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六、预警信号及避让搬迁
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预兆后,各村应及时安排具体责任人搞好监测,发放避险明白卡,确定并公告预警信号,保障通讯畅通,以便村民在灾害临界点前能够得到报警和及时避让搬迁。
七、转移路线及疾病控制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现预兆后,有关乡直单位和相关村应做好人员财产撤离准备,按规定路线搞好转移,卫生部门要做好医疗救治和疾病控制准备。
第五篇:翁源县国土资源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翁源县国土资源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根据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韶关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韶府办
[2005]250号)和《翁源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翁府办[2006]13号)要求,为有效处置我县辖区内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提高救灾工作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在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本预案适用于翁源县辖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
(三)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四)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有备无患、快速高效。
1、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县人民政府全力配合上级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我局遵照执行上级和县人民政府的处置指令,积极投入救援辅助工作。
2、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并会同省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县人民政府全力配合,我局遵照县政府的指令,处置相关的工作。
3、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县人民政府全力配合工作,我局依照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指令,进行相关处置工作。
4、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按照职责分工,我局贯彻执行县人民政府的指令,并积极主动开展应急救援和灾害调查工作。
二、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
(一)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局办公室、矿管与地质环境股、执法监察股、监测站、基层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县局矿管与地质环境股承担,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站协助工作,其它部门配合完成相应的工作。
(二)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小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在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县国土资源局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县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任指挥长,有关部门和人员组成应急处置分队。
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积极执行和配合省、市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负责配合、协调和监督小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开展地质灾害灾情和损失情况的初步调查,并将结果续报县人民政府。
(三)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1、矿管与地质环境股:负责制定和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翁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督促预警体系正常运作;会同有关部门部署、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开展灾情调查并将情况续报局办公室至处置工作结束。
2、局办公室:负责统计灾情,汇总信息;安排好我局应急救援工作经费和车辆、人员;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做好上传下达,信息沟通工作;将准确情况收集汇总后,统一续报县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至处置工作结束。
3、执法监察股:负责监督有关部门、基层所执行和落实应急救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相关工作;追查擅自发布灾害情况的不良信息源,追究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协助局指挥中心做好其它应急救援工作。
4、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地质灾害技术调查、统计、巡查监测,并对灾害区域进行危险性初步评估、记录和有关数据交汇;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落实局指挥中心下达的其他社会性事务。
5、基层所:负责协调维护现场秩序,第一时间拉起安全警戒线,初步判定灾害引发原因和灾害类型,依照速报制度将情况上报县局;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具体应急救援工作任务。
三、应急处置工作
(一)特大型地质灾应急处置
县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启动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同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遵照县人民政府的指令,迅速协助其他部门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转移,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矿管与地质环境股及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站一起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初步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局办公室报告,局办公室汇总情况后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在上级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调查处置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续报直到处置工作结束。
(二)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县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启动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遵照县政府指令,迅速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转移,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矿管与地环股和监测站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初步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同时直接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应急处置过程中,在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调查处置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续报,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三)中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县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启动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县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采取应急措施,迅速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转移,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矿管与地环股和监测站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初步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及相关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县局各有关部门协助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续报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处置工作结束。
(四)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县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启动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指挥下,会同镇(场)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及进行灾情调查,并将灾情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处置工作结束后,将结果报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
(五)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县人民政府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宣布险情或灾情应急期结束,并予以公告。
四、应急保障工作
(一)力争县人民政府将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经费纳入各财政计划和预算,确保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本预案后,制定县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工作职责、矿管与地环股股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矿产资源与地质
环境监测站站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基层所所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巡查监测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信息库管理制度。
(三)加强通讯与信息传递机构的建设,强化人员的培训及装备的升级换代,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灾害处置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的信息畅通。
(四)加强公益性地质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满足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对相关业务部门和基层所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培训。
(五)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灾后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和有效。
(六)督促和指导各镇(场)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五、附则
(一)自然因素和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依照本预案进行处置。
(二)本预案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