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大石桥移民工作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3 19:5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9年大石桥移民工作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9年大石桥移民工作汇报材料》。

第一篇:09年大石桥移民工作汇报材料

2009年大石桥乡移民工作

汇 报 材 料

一、移民试点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7年11月,张湾村被确定为首批试点移民村,该村8个村民小组,1553人,耕地2000余亩,为整建搬迁安置村,安置地为新野县王庄镇新生农场。2009年8月28日,该村搬迁工作全部完毕,未留一户一人,实现了平安和谐搬迁目标,圆满完成各项移民试点任务。

(二)具体做法

1、宣传发动阶段是一个“深”字。去年12月份,全县移民试点村工作开始启动,我乡张湾村属10个试点村之一。该村地理条件优越,依山傍水,县乡公路穿村而过,土地肥沃,耕作方便,有五泉汇流之称,农业设施完备。初期,张湾村部分群众期望高,对安置点不满意,不认可,抵触情绪大,县乡工作队员进不了村,情绪难以控制,一些不明真相群众受煽动,多次围攻乡村干部,围绕乡政府,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高达8次。如何处理好这些棘手问题,乡党委、政府通过电视、广播、墙体标语,过街标语,设立公开栏,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县乡干部进入入户等多形式,多渠道 宣传好移民政策,营造良舆论氛围,让移民了解、接受、理解国家的移民政策,支持配合移民工作,进行转化为自觉行动,签订了搬迁意愿书,移民签字率达100%.2、人口、户数确定阶段突出一个“突”字。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移民人口确定有关政策,坚持“四个一”、“六到户”的工作思想的工作方法。“四个一”就是一切为了移民、一切围绕移民、一切服务移民、一切依靠移民;“六到户”就是干部走访到户、政策宣讲到户、问题研究到户、矛盾调解到户、议题公示到户、群众评议到户。对县乡工作队员实行定任务、定时间、定奖惩的“三定”责任制,圆满完成了人口、户口核实、实物卡、资金卡发放、新村宅基分配到户等阶段性工作任务。

3、移民新村规划建设阶段坚持一个“严”字。移民新村从规划到房屋建设是移民搬迁的首要条件,移民房屋建好了就能实现迁得出,住得下。同时,移民建房质量也直接关系着移民能否顺利搬迁和移民的长期稳定。所以,规划是前提,质量是关键。在确定移民新村布局、公共设施、选择户型方面,严格把握3个方面:一是依据移民群众的居住习惯和迁入地生活环境。结合新建设要求由移民群众代表提出建议,规划部门做出规划。二是拿出2个以上户型供群众选择。三是充分遵守群众意愿,规划要交群众讨论协商,规划部门、迁出迁入地正确引导。在新建设上严把“四关”,即:建房施工企业的选择关、宅基地分配到户关、建户合同签订关、施工进度和质量关。乡村联合成立“移民新村建设指挥部”,下设技术质量监督组、治安保卫组、协调服务组,分别负责建 房质量、治安保卫和水电路畅通等事宜。乡党委、政府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住建房基地,密切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解决建房中的诸多问题,为移民建房提供各种服务。

4、移民搬迁阶段抓好一个“早”字。在移民搬迁之前,乡党委、政府抓好“四个早”:一是矛盾早排查。通过村组干部会议、群众会议、县乡干部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排查出搬迁中要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53件,现已全部解决。二是搬迁方案早制度、按照科学、合理、全面、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原则,具体到批次、人次、户数、车辆、时间及分包人员。三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预案早准备。乡党政一把手亲临前线,乡村干部全员上前,保证大石桥乡首批移民平安、详和、喜庆迁出。

(三)、几点体会

1、必须把稳定工作放在移民工作首位。稳定压倒一切。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受政策等方面制约,群众思想活跃、心理脆弱,同时移民期间村组矛盾、家族矛盾、邻里矛盾等各种矛盾交织,集中爆发,而移民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移民过程中极易爆发群体性事件。工作中,一方面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做好矛盾的排查调解工作,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防止激化矛盾。同时规范县乡工作队员的言行,防止引发矛盾,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形成群体性事件,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敢于面对群众,及时化解矛盾,做好善后工作,为后期移民 工作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2、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移民工作顺不顺利,村组干部起决定性作用。村级班子弱,在群众中威信低,缺乏战斗力,会使移民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加了工作量,我乡张湾村试点工作在这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痛定思痛,在2008年第六届村两委换届中,我们一方面对后进村班子进行了整顿,11个移民村中调整了4个村支部书记。另一方面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我们对移民村实行特殊政策,村委、支委不交叉任职,增加了村干部职数,增强了移民工作的力量。同时,做好移民村村组干部培训教育,在下步大规模移民中,发挥好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先进带后进,先搬带后搬,推动移民工作各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

3、必须把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移民工作的始终。移民工作说到底是一场思想的较量、心理的较量,移民群众搬与不搬,根子在思想,思想通则一切通。一是宣传政策。让移民群众了解、接受、理解国家的移民政策,支持配合移民工作,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二是武装骨干。武装培养一批有一定政策水平,有头脑的群众,做为移民工作的中坚力量,现身说法,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以群众说服群众,带动面上工作。三是教育群众。一方面通过政策宣传,正面引导做好面上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择击打击,特殊教育,打击少数人,教育大多数群众。张湾村在经历8次百人以上群体事件时,我们采取的是正面教育疏导,而对个别违法违 4 纪人员,我们不手软,坚决打击到位,先后刑事拘留4人,检察机关传唤2人,从而教育了大多数群众,推动了面上移民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

4、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完善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决定工作成效。移民工作一开始我们结合大石桥移民工作实际,从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入手,切实把移民工作做细做实。一是建立了一套工作方法。以“六到户工作法”(政策宣讲到户、干部走访到户、议题公示到户、矛盾调解到户、群众评议到户),统揽移民工作全局,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拔钉子”(对钉子户、重点人,一方面大员上前,宣传教育到位,另一方面坚决打击到位);“吃小灶”(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由纪检、组织部门进行集中谈话和个别谈话);“动手术”(对五保户、低保对象,教会人员、党员等由相关部门进行谈话教育,对顽固分子,由公安机关正面接触,进行训诫问询);“借力量”(发动本村在县内工作人员回村做好家人、亲属的思想工作);“下通牒”(以乡移民指挥名义下发移民与迁安组织签订建房委托书的具体截止时间和优惠政策,督促群众);“督进度”(每天召开两次督导会,督导进度,对班子成员、县乡工作队员实行三定责任制,即定任务,定时间,定奖惩)。二是建立了一套工作机制。在工作中,我们先后建立了宣传机制、保障机制、督导机制、奖惩机制,以此指导推动移民搬迁工作。

5、必须与迁入地建立起友好畅通的对接机制。前期与迁入地的对接要做到充分细致,不吃夹生饭,尤其是生产用地、5 生活用地对接必须准确到位,稍有疏忽,就会影响了后序移民工作,张湾村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所以,我们深深感到移民对接一是细致,对接前必须要把政策研究透,把问题考虑细,把群众思想掌握准,对接以后才不留遗症。二是包容,迁入地与迁出地是一种唇齿关系,工作中有矛盾,但又必须相互依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要充分理解迁出地的工作,多沟通,少埋怨,多配合,少设绊,多理解,少推诿,共同努力把移民工作做好。三是督导,按照大纲要求,我们的工作就是一句话——搬人。但我感到迁入地工作的任何一点疏忽和失误,都会影响移民情绪,影响到后序搬迁工作,我们迁出地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要及时督导迁入地的工作,减少失误,为我们下步的搬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6、必须加强与兄弟乡镇之间的交流。移民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我们有了70年代的第一次移民工作经验,但时代变了,国家政策变了,群众心态变了,老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践证明,试点工作中兄弟乡镇一些好的作法,搬过来就可立杆见影,所以我们感到县移民指挥部让试点乡镇书记谈移民活动很好,加强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为下步大规模移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第一批移民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大石桥移民共总涉及10个村,13479人。第一批搬迁是东岳庙村、东湾、贾洼、郭家渠、姚家湾5个村,5863人。安置地为宛城、卧龙、邓州3个市区8个乡镇18个安置点。2009年8月4日至8月9日,淅川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助民带队,县公安局长畅建辉、乡党委书记、乡长、主抓领导等一行8人,对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三区市10个乡(镇、办)23个安置点(3个备用点)。采取“一听、二看、三访、四反馈”的考察方法,逐点进行了考察。一听即听安置区、市移民部门及乡(镇、办)情况介绍;二看即看规划图、看现场;三走访即走访乡(镇、办)领导,走访安置点附近村、组干部,走访当地群众;四反馈即反馈省、市、县对移民安置点考察的具体要求,反馈大石桥乡情、移民村村情和民情,反馈大石桥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反馈对安置点的意见和建议。总体感觉是:绝大部分点区位优势好,交通条件好,土地质量好,但安置地自我感觉好,理念有偏差,对接整合有难度。

(二)、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1、同市不同策,同区不同策,主要是生产用地三个市区标准不一,而卧龙同区不同策,加大了后期移民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点比较分散,10个村,6个村分村,而分村的安置点相距较远,条件差异明显,分村对接难度大,工作量大。

3、前一期搬迁的遗留问题,加大了对接的难度。郭家渠有从邓州刘集返迁的移民,再次移到邓州,思想上不容易接受。虽然点区位、交通、地质都很好,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都很大。

4、点的整合有难度。考察中发现个别点需要优化整合,但安置地一再声称,调地难度很大,我们提的所有意见,安置地一般不采纳。在反馈时双方甚至出现争执现象。

5、安置地认识不到位。考察中发现个别安置地移民领导,对移民工作的政策性、移民任务的艰巨性、移民情况的复杂性、对接工作的重要性,因为没有经验而认识不到位,有理想化、简单化的思想。

6、规划有遗留。在考察安置点过程中发现,郭家渠2003年登记移民1007人,本次外迁536人,剩余471人后靠安置不了,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李家营组属于返迁组,157米以上没有土地,属淹房不淹地类型,理论上应该后靠,可实际情况是没有地方后靠,后靠没有一点地,后遗症大。2003年长委没有特殊规划。

(三)、对移民对接的建议及乡镇下步工作。

1、统一政策,同市同策,同县同策。

建议县政府县移民部门积极与市政府和移民部门做好对接,统一政策,减少阻力。

2、加强沟通,提升理念

要加强与安置地县领导的沟通,引起县(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各种问题的最快解决。

加强与移民部门的沟通,增加移民政策交流,确保移民 工作有序进行。

加强与安置地乡(镇)交流,提供乡情村情民情,掌握干群思想动态,上升对移民工作认识高度,落实移民政策。

3、跟踪督导,优化整合

对我们提出有异议的,蒲山、安臬、茶庵、汉冢、高庙、茶庵、陆营、邓州成人中专等安置点搞好协调,同时邀请相关乡(镇)领导、移民局领导到大石桥实地考察移民居住条件,交通状况,以正确理解群众要求。近期将根据安置地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再次考察。

4、引导群众、巩固成果

考察结束后,立即召开村支部书记会议,对安置点进行概念性的宣传引导,宣传安置地区位优势、宣传安置地政府高度重视、宣传安置地民风民俗,坚定信心做好对接。

引导支部书记正确看待安置点的优劣,多纵比、少横比,多与现在本村的条件比,少与其他村攀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求村支部书记必须认可长委的规划成果,必须与县、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的决定。同时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排查矛盾,武装培养骨干,为一批移民奠定基础。

移民试点搬迁工作已顺利完成,第一批大规模移民工作已经启动,做好移民迁安工作,服务好南水北调,是历史赋 予大石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让组织放心,让移民满意!

大石桥乡移民安置指挥部 2009年9月3日

第二篇:XX年移民扶贫工作汇报

XX年移民扶贫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移民扶贫工作是我乡最重要的工作,今年的移民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进展顺利。今年,县下达我乡的任务数是380人,是我乡三年来移民人数最多、搬迁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年。XX年是309人,XX年是120人,加上今年的移民,将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移民扶贫搬迁,极大改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现将我乡移民扶贫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是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到户。年初,我们成立了乡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制定了奖惩措施,落实了责任,调动了积极性,并深入农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使移民工作立足于早。

二是大力宣传,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我乡的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工具大力宣传移民扶贫政策,并召开移民搬迁动员大会,大造舆论声势,形成一股移民热潮,报名移民户94户447人,报名县翔云社区的有15户61人,使移民工作行动于快。

三是认真研究,选准安置地点。经过三次党政班子会议认真讨论研究,确定将今年移民集中安置点选择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的圩镇、梅竹村、桥头村三处,其中圩镇点计划安置50户,梅竹计划安置10户,桥头计划安置19户,三处共征用土地25亩,山场10亩。在3月份就完成了土地征用工作。

四是妥善安排,关心移民生活。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标,我们将关心移民生产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专门落实了工作组责任,纳入目标考核,并落实了12户移民户作为科级领导1+2帮扶户,经常关心、帮助移民,使移民工作情系于民。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困难。一是移民区配套设施建设还需改善,建设工程资金缺口大。二是我乡无一块面积较大平地,平整土地工程量很大,需搬运土石方2.8万方,浆砌挡土墙护坡1000方,总投资需要59万多元,供电、移动、电信杆线搬迁量多,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近期正值多雨季节,挖机、车辆无法正常作业,影响了工程进度。

但我们坚信,有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我们前面困难重重,我们一定会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开拓进取,保证按期完成移民搬迁任务,请领导放心。

第三篇:大石桥乡第一批移民工作总结

大石桥乡第一批移民工作总结

大石桥乡第一批移民涉及5个村,40个村民小组,5569人,安置地为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三个县(市、区)5个乡镇。自2009年7月县第一批移民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大石桥乡党委、政府把移民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扎实工作。按照省、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县直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全乡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大石桥乡第一批移民工作实现了“按时、全部、平安、和谐”的搬迁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宣传工作争取主动,取得最大范围的支持。从试点开始,大石桥乡就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创造性的提出了“六到户”工作法,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一批移民宣传工作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新谱了“听、看、比”三部曲,“听”就是组织试点部分移民以串亲戚、访友邻等形式跟一批移民讲讲移民新村与原住村庄的优劣好坏,从自身感受到整体氛围感染一批移民,达到一个初步效果。“看”就是组织一批移民以回访的形式,到移民新村实地查看,看效果,看居住环境,让一批移民从心底感受移民新村与原居住地的不同。“比”就是通过来访与回访,让一批移民权衡利弊,比出差别。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移民了解、理解、接受国家的移民政策,支持配合移民工作,使移民搬迁思想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要求,使移民行动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加强领导,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移民工作顺利与否,组织工作是关键。大石桥乡根据实际情况,1、制定了“五五五”责任制。即:五个乡主要副职领导分包五个一批移民村,五个责任区具体负责调处五个一批移民村出现的问题或矛盾。

2、整顿村组班子,配齐配强干部队伍。根据试点经验,对一批5个移民村两委班子进行了集中整顿,增加了班子指数,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积极能动性,缓解了移民村干部的工作压力。调整了贾洼、郭家渠两个村支部书记。贾洼村原班子战斗力弱,赵国武任支书后,敢碰硬,动真劲,出实招。在配合长江委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中起早贪黑,顶烈日,不怕苦,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人口核定时,严格把关、请吃不到、送礼不要、说情不听。应上的移民一个不漏,虚报的全部剔除。郭家渠村因村、组财务不清,导致群众长期上访告状,郭继业任支书后,迅速成立了村理财小组,在乡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清理出不合理开支3万余元,全部退回,严肃处理了有关人员,稳定了村情。

3、组织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运用“4+2”工作法,利用党员活动日,以村为单位对一批5个移民村的200余名共产党员、村组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发挥其在移民搬迁工作中模范带头作用,巩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责任到人。

第一批移民工作启动以来,大石桥乡始终坚持“五不七包”原则,按照责任区编制组织全乡机关干部及乡直各单位职工组成5个移民村走访排查队,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排查矛盾、解决问题,做到聚亮点、解热点、克难点、治焦点、除盲点。要求干部走访群众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事、事不漏办,队员包户、包宣传、包动员、包协调、包组织、包服务、包安全,确保每村、每组、每户、每人有人包,有人管。建立健全了移民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移民搬迁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实行班子成员包村,责任区包组,干部包户包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制定移民搬迁执行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借鉴试点移民经验,制定了尽可能详细的执行方案,在一批移民搬迁前一个月,就着手方案的制定,收集各类情况,实现一村一策,一村一方案。先后6次不断充实和完善执行方案,细化到组、户、车、座、天、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到位,达到了忙而有序,忙而有备、忙而不乱的效果,确保了一批移民“不伤、不亡、不漏”目标的实现。

五、成立移民搬迁应急分队,切实为移民搬迁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

大石桥乡抽调了教育、林站、非一批移民村、大学生村干部等有关人员,成立移民应急服务分队,通过培训,应急服务分队在移民动迁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搬迁遭遇了试点所没有遇到的情况,高温、暴雨、特大洪灾,应急服务分队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搬迁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保障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几点体会

1、必须把稳定工作放在移民工作首位。稳定压倒一切。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受政策等方面制约,群众思想活跃、心理脆弱,同时移民期间村组矛盾、家族矛盾、邻里矛盾等各种矛盾交织,集中爆发,而移民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移民过程中极易爆发群体性事件。工作中,一方面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做好矛盾的排查调解工作,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防止激化矛盾。同时规范县乡工作队员的言行,防止引发矛盾,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形成群体性事件,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敢于面对群众,及时化解矛盾,做好善后工作,为移民搬迁工作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2、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移民工作顺不顺利,村组干部起决定性作用。村级班子弱,在群众中威信低,缺乏战斗力,会给移民工作增加难度,增加工作量。我乡有几个村在这方面吃了亏,痛定思痛,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对移民村实行特殊政策,村委、支委不交叉任职,增加村干部职数,增强移民工作的力量。同时,做好移民村村组干部培训教育,在大规模移民中,能充分发挥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先进带后进,先搬带后搬,推动移民工作各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

3、必须把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移民工作的始终。移民工作说到底是一场思想的较量、心理的较量,移民群众搬与不搬,根子在思想,思想通则一切通。一是宣传政策。让移民群众了解、接受、理解国家的移民政策,支持配合移民工作,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二是武装骨干。武装培养一批有一定政策水平,有头脑的群众,做为移民工作的中坚力量,现身说法,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以群众说服群众,带动面上工作。三是教育群众。一方面通过政策宣传,正面引导做好面上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对个别违法违纪人员,决不手软,坚决打击到位,确保移民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

4、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完善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决定工作成效。乡党委、政府结合大石桥移民工作实际,从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入手,切实把移民工作做细做实。一是以“六到户工作法”(政策宣讲到户、干部走访到户、议题公示到户、矛盾调解到户、群众评议到户),统揽移民工作全局,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有力推进移民工作圆满完成。二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在工作中,我们建立了宣传机制、保障机制、督导机制、奖惩机制,以此指导移民搬迁工作。

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工作已经结束,第二批大规模移民工作已经启动,做好移民迁安工作,服务好南水北调,是历史赋予大石桥乡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让组织放心,让移民满意!

第四篇:石桥小学德育工作汇报2013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任城区石桥中心小学 2013年3月28日

任城区石桥中心小学位于泗河之滨、荷花之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1164人,专任教师80人。一年来,我校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推行新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管理育人

1、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负总责,由分管校长带头,形成了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思品教师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学校以‚责任‛为校魂,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有责任心的队伍,让老师牢固树立为孩子服务的意识。我校首先从强化依法从教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做起,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倡导教师拥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之中。

2、抓好班主任的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学校主要以班主任工作这条主线,通过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如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结合班级谈感想,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学习与研讨,提倡教师间进行德育经验的交流。

二、服务育人

1、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违纪学生老师不能急风暴雨式的一味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谈心说教。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并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引导,点拨。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耐心,爱心,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观,树立远大理想。学生利益无小事,要关心学生每天在校的学习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学生的饮食卫生,学生有病有事都要求老师迅速到场,及时帮助解决。情暖人心,爱洒校园,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2、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我校一直强调学校教师人人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2012年初,学校投资9万元新建一处德育展馆:‚臻德馆‛,其中包含爱国主义教育馆、廉洁文化馆、中华传统美德苑、校史展览馆,展示图片三千余张,实物二百余件,定期组织学生到里面接受学习和教育。老师们教书不忘育人,育人促进教书,学校真正实现了‚教‛‚育‛相长良性发展的局面。

3、德育阵地是学生接受道德滋养的主要途径,也是道德体验和实践的主要平台。为此,我们坚持构建:(1)每周一升旗仪式课程。围绕‚习惯、文明、责任‛这三个主题词展开,做到每学期有计划,每周发言人,每周有主题。(2)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一月小结‛。提倡多种形式,或讲或演或讨论,不拘一格。(3)一周一节班队课程。(4)利用多种形式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归省高尚的道德意识,内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骨干 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卫生监督,完善值日制度等监督制度,教育学生遇见老师及来校客人礼貌招呼,不乱丢纸屑、不乱踩草坪、不攀折花木。开展了勤俭节约教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节约‚一度电‛、‚一度水‛、‚一粒米‛、‚一张纸‛、‚一分钱‛。

4、学校德育走入家庭。我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家访或电话访谈活动,使学校教育让学生家长有所了解,才能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参与到对学生的督促和管理工作之中。

三、书香育人

新教育伊始,我们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促使学生与书本为友,与经典交流,从中汲取文化和力量,让学生沐浴书香,感受经典的魅力和文学的力量,与书香共成长。

1、用晨诵开启美好的黎明。每天,我们用韵味十足的童谣、流传千古的诗词、意蕴优美的词句、朗朗的英语美文开启一个个美好的黎明。我校晨诵工作室的老师对晨诵课程进行了开发与研究,整理出优秀且适合不同年级的晨诵内容,推荐给孩子们诵读。很多班级还针对特殊的节日,选择了特别的诗歌,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进行诵读。现在,每天清晨的晨诵,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当琅琅的书声在每个清晨如约响起,晨诵也打开了孩子们一个个美丽的日子。

2、与笔墨交融,写好人生的每一笔。学校开设了书法课程,配 备了专职书法教师,学校为学生提供书法练习用纸,要求每周上交一次书法作业。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从坐姿到执笔,到笔画,到间架都要做到规范指导,对于优秀的抒发作业进行鼓励,并给予奖励。开展书法练习,学校本着‚先练姿势,坐要直,握笔对;再练习笔画、结构和章法;最后临帖‛的顺序,不求数量,只求一种态度,不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只努力让每个学生培养一种习惯,从中获得一种乐趣,使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用笔墨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3、与经典对话,将阅读进行到底。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并有书可读,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努力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全天开放,学生都可自由借阅图书。我们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学校为每班配备了50本新教育共读图书,我们还鼓励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书和读过的书拿到班级进行交流。就这样,图书资源得以流通、共享,使同学在教室、小课间也不断有新书看,实现拿一本读十本,读书亦交友的良性循环,教室图书角这里已俨然成为孩子心灵的芳草地。

4、学生暮省,学会反思生活。傍晚的暮省时分,同学们通过日记、读书抄报、读书心得、读写绘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学习、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迹。每读完一本书,都要求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学校还专门编制印发了《脉脉书香》和《笔尖上的生命》两本小册子,上面不仅有自己的读后感,还有师生共读之后的感悟,家长共读之后的感悟。孩子们那还略显稚嫩的笔触,绚烂的色彩,就是他们美丽童 年最斑斓的展望。

四、环境育人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传统中寓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对周围一切耳濡目染,以致耳熟能详,恰似那无声细雨滋润心田,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按照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园空间进行了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墙主体主要分为七大部分:责任篇、孝文化、感恩篇、榜样篇、奥运篇、廉政文化、名人长廊,这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更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凸显了‚个性化‛、‚特色化‛,更彰显了‚魅力化‛。

在校园绿化,环境改善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教育入手,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即: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过去校园内的纸屑飞扬,方便袋,饮料瓶等随处可见,经过近一年的规范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活动育人

我们把新教育‚每月一事‛主题活动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机 结合起来,在‚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理念指导下,重点抓实细化‚每月一事‛项目,规范‚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即‚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反思‛,全校各班队根据这四个操作环节,积极发动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并每月依据这四个环节收集资料,注意积累,反思。同时在专题网站‚每月一事‛交流区及时发帖交流,交流师生在习惯养成中的做法、感悟和体会,注重班队‚每月一事‛资料包的整理。

2012年11月举办‚石桥中心小学首届柿子节‛,柿子节分为‚校园秋韵‛柿林观赏、‚生态石小‛柿子征文、‚爱在石小‛柿林绘画、‚石小金秋‛柿林摄影、‚心享‘柿’成‛柿子采摘等五个系列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吟诗、诵读、绘画、写作的良好习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魅力。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学阶段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一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是打好了生命的底色。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多数学生在返途中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他们的吃饭饮水问题,我校实施了‚双热工程‛,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学校成立了学生文明就餐领导小组,制定了《石桥中心小学学生就餐管理办法》,发起了文明就餐倡议,成立了‚就餐检查小分队‛,一系列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使整个校园变得活泼而有序、和谐而向上。水池旁,一排排整齐的学生队伍在洗刷餐具;餐桌旁,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在整理餐桌;餐厅内,三三两两的值日生在清扫卫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事情虽小,对于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学生在自我规范的同时,既锻炼了自己,又影响了他人,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一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但离上级要求和家长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加倍努力,扎实做事,勤勉育人,把学校办成孩子学习的乐园,成长的乐园,为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第五篇:07年移民工作汇报

尊敬的焦书记和省扶贫办各位领导:

正值我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市九次党代会和市八届一次人代会精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刻,焦书记和省扶贫办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谨代表某某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全镇经济发展和移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嘉峪关市东北侧,距市区33公里,全镇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38万亩,辖7个行政村,有44个村民小组、2158户、8225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大力发展“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27元,农民一产业、二三产业纯收入比重达到56:44。通过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全镇培育形成了地膜洋葱、精细蔬菜、优质西甜瓜、蔬菜与花卉制种等特色产业,高效经济作物尤其是洋葱种植面积近三年来一直保持在1.6万亩以上,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7%,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开发和客运出租、货运等运输业以及劳务输出为主的非农产业快速发展,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占到农村总劳动力的22%。农村道路、水利渠道、农电线路等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八五”到“十五”期间的初级小康建设,全镇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6%,农村电视电话入户率均达到70%以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移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全面推进新阶段的农村扶贫开发,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九五”期间,我市顺利通过了全省的初级小康验收,市委、市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更加高度重视,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我镇农业生产条件好,民风淳朴,在这种诱因下,从1992年开始到2004年,先后共有146户、578人移民迁移我镇定居,在我镇中沟、泥沟、横沟、某某、观蒲五个村形成了移民点(其中:中沟移民点有农33户136人、泥沟移民点有农户34户91人,这两个移民点农户相对集中,规模较大)。这些移民多来源于我省临夏、东乡、积石山等贫困地区,大部分家庭由于在原籍经济条件差,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移居我镇后,相对于当地农民来讲,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弱势、贫困群体。近年来,根据城乡一体化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我镇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明确步骤,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对移民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到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健全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镇经委、项目办等业务部门协调抓、各移民点项目实施小组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进行目标管理考核,为移民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积极引导,在农民增收上实现突破。贫困人口在温饱基本解决之后,增加收入的关键,是在科技扶贫上创新。我们从抓一产业结构调整入手,积极争取市财政资金扶持,无偿对移民修建日光温室、暖棚圈舍进行补助,引导农民进行洋葱、蔬菜花卉制种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带动农民增加收入,2006年,移民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市镇农技部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利用农闲季节,在各移民点累计举办各类种植、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培训班60余期次,提高了贫困农户科技致富的本领。镇经委充分利用我市劳务输入型城市的优势,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大移民点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力度,重点进行电气焊、电脑、车工、汽车维修、厨师等实用技能的培训,力争移民点户均有一名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镇累计争取扶贫资金144元,重点实施了移民点道路、供电、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投资28万元,完成了各移民点共6公里的道路路基铺垫工程,各村移民点道路均能正常通行。组织各移民点完成了农电线路改造并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投资23万元,修建了移民点人畜饮水管线,达到了户户通自来水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移民点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各村通往移民点的道路依然是土路或沙石路,急需硬化造面,以改善通行条件。其中:中沟村和泥沟村移民点目前需要硬化造面的道路宽6米,长4公里,工程造价72万元;二是移民点人畜饮水管线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尤其是泥沟村移民点急需更换管线2.2公里,需资金10万元;三是移民点农田灌溉渠道建设滞后。多为土渠,渗漏严重,目前,泥沟村一组到移民点约1公里的主渠道急需修建,需工程资金20万元;以上共需扶贫资金102万元,恳请协调解决。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努力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村镇作出新的贡献!

下载09年大石桥移民工作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09年大石桥移民工作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移民后扶工作汇报材料

    三台县断石乡人民政府 关于移民后扶工作情况的 汇 报 各位领导: 断石乡位于县城南10公里处,辖8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12477人,现有享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员补助的水库移民59......

    纪委移民工作汇报材料

    Xx纪委移民工作汇报材料 县纪委: 自2007年4月移民搬迁工作启动以来,镇纪委在县纪委的正确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

    扶贫和移民工作汇报

    扶贫和移民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村推进、库区移民项目建设和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为重点,以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抓手,强......

    石桥回小电教工作汇报材料范文大全

    依托信息技术优势 打造电化教学强校 ——石桥镇回民小学电教观摩活动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石桥镇回民小学位于石桥镇二村,东依白河,南邻张衡博物馆,环境优美、交通便......

    关于实施移民培训工作汇报

    关于2010年实施移民培训工作的汇报重庆市三峡技工学校 张玲开县移民局:今年,我校根据重庆市移民局《关于下达重庆市2010年三峡库区移民培训目标任务和经费计划控制规模的通知......

    乡镇移民安置工作汇报

    区,辖23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33559人,耕地4.9万亩,素有“郧阳粮仓”美誉。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成了万亩西瓜基地和三万亩柑桔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西瓜、柑桔、牲畜业......

    XX移民统计工作汇报

    驻马店市移民统计工作汇报全市现有移民17.5万人(其中列入省扶持有宿鸭湖、宋家场、白龟山水库的移民6.78万人),分布泌阳、汝南等6 个县(区)。十几年来,我市移民统计工作经历了......

    移民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大武口区劳务移民搬迁安置 工 作 简 报 2014年第26期(总第90期) 大武口区劳务移民搬迁安置 2014年8月6日工 作 指 挥 部 办 公 室 宁夏新民劳务有限公司获得大武口区以奖代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