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示范县创建工作汇报
定边县劳动服务科
关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
完成情况的汇报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省人社厅《关于开展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工作的指导意见》(陕人社发【2009】68号)文件要求,我科及时制定创建方案,认真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基本完成。现就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突出舆论宣传,营造创业氛围
2009年以来,我科充分利用《新三边》报刊、定边电视
台等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宣传一批培训特色基地,品牌专业,展示培训工作成果,跟踪报道一批经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的典型,同时,在每年的“春风行动”期间,通过流动宣传和定点咨询的方式,共向群众发放各种就业资料9000多份,现场接待创业政策咨询1530多人次,提高了广大就业困难群体对全民创业特别是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搞好扶持引导,推动回乡创业
近年来,我科通过基地引导,小额贷款支持等措施全 面推动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一是抓好农业实训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各乡镇农业生产特色,我们已创建了白泥井镇大棚蔬菜培训基地,并计划打造石洞沟乡奶牛养殖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进一步挖掘特色实用培训专业,让农民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真正实现了培训农民、致富农民的战略目标。二是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对回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和创办企业资金不足的由个人(企业)申请,县小额担保贷款中心从快办理相关贷款手续,支持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加快农民向市民、打工仔向小老板、小门店向中小企业的转变。三年来,共向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1笔,共计564万元。
(三)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1、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我科加强与县农业、林业、畜 牧、水利、职教中心、驾校等单位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系统现有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以我县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大棚蔬菜种植、汽车驾驶及维修、农用车驾驶及维修、科学养殖、“GHEM”生物菌剂推广及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培训班。2009年以来,共培训农民工5817人,有力的提高了农民工的创业、就业能力,坚定了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大力实施专项技能培训。2009年以来,我科先后 两次聘请山西长治大棚蔬菜种植专家刘根文来我县讲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共计培训农民工700多人;2010年,我科聘请宁夏银川东港餐饮集团顾问、董事长助理郭健先生对县域内酒店餐饮120名从业人员进行了餐饮服务相关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了我县酒店餐饮服务水平。
3、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每年年初,我科都组织工作人员下基层调研回乡农民工的实有技能、培训需求、创业意愿,并将有志参加创业的农民工详实登记,坚持向外输出和回乡创业“两条腿”走路,培训和扶持“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回乡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以及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2009年以来,组织开展了14期创业培训,共培训各类创业者910人,其中回乡农民工111人,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回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缺乏针对性。2009年以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我县在外务工人员回乡较往年增多,如何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创业培训,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没有做到因每个人的创业愿望、自身能力、经济实力开展针对性培训,创业成功率有待提高。二是创业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工创业就业观念落后,存在一定的求稳思想,认为创业存在风险,因而缺乏开拓精神和进取心,创业意愿淡漠。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以创业培训为抓手,着力提高农民工的创业就业素质。面对回乡农民工,我们将有针对性的分类拟定创业培训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进行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开展以项目选择、政策法律、营销管理为内容的创业培训,解决创业者的实际困难,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稳定就业。
(二)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通过整合培训资源,逐步健全完善以县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民办培训机构为主体,各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创业培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和创业成功率。同时要通过培训逐步转变回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观念,坚定其创业决心。积极开展适合农村发展、农民需要的技能培训,最大限度促进农民增收。
定边县劳动服务科 二O一一年十一月
第二篇: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本溪县创建省示范普通高中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让我代表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省教育厅示范性高中评估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溪县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
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辖14个乡镇,30万人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注重以建设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普通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重点高中1所,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 人。
县高中始建于1980年,1981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在校生2776人,45个教学班。目前,县高中招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本溪县高中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成绩。为此,我县以县高中为龙头,积极创建省示范高中。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县委县政府将高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增加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县高中扩建,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为高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XX年,县委县政府无偿为县高中划拨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3.5万平方米,高中园区建设基本形成,这为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强效益观念
为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我县加强对重点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县高中新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处食堂和一座体育馆,目前学校共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了我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些都基本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起到了优质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培养大批的跨世纪创新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 目标
在创建工作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培养大批的跨世纪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目标。县高中要名符其实地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培养创新人才之范。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高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实践“五个创新”,即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课程结构创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教育观念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在县高中强调:
第一,教育的整体功能观,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功能,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把县高中的学生培养成开拓创新的现代人,勤学善思的自强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
第二,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全面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在教育力量的组合方面,除发挥学校的主要职能作用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制度,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家长提高会,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效果。在教育渠道和途径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充分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大力实施开放式办学。近年来,县高中积极同本地区及省内外,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韩国忠清大学、日本九洲外国语大学等结成友好学校。
第四,连续的终身教育观,即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切实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倡导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新做法,让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并且乐意继续学习。
2、管理模式创新
县高中主张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注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确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模式,体现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同时副职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使学校领导层成为一个凝聚力、影响力极强的有机体。校长马永义在我县教育系统向来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著称。他领导下的班子成员个个都让县政府满意。
县高中提出“管理是科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把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干部 队伍作为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中青年干部好学上进,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认真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和《县高中学生一日常规》,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整体育人功能,建立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不仅对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负责,更发挥对整个班级工作 “领导、组织、协调”的职能,对本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对学生的管理,简单的“管、卡、压”只能窒息学生,县高中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理自律的意识与独立自主的精神。建立独具特色的值周班制度,每周一个班级,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校日常检查和管理的机会。
3、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创新。县高中越办越好,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一大批优秀老师各有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创新过程中,一个以推进新课程教学计划实验为契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化全新教学模式,已在县高中形成共识。
4、教学手段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可或缺。基于这一认识,县高中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把教学设备的更新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县高中目前拥有多功能阶梯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16个,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电子大厅、报告厅、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等。有80%以上的学科,1/3以上的课程能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名教师在全省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5、课程结构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以课程来落实。目前,县高中课程结构创新的核心就是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设好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认真开好心理健康等选修课,努力建设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适合县高中特点的课程结构体系。如今,学校开设了20余门选修课和活动课,有多部自编的校本课程,如《 》。组织了艺术体操队、文学社、各项体育集训队、各种兴趣小组等,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课内打基础,课外育特长。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广大师生深入厂矿、农村、社区,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成为县高中办学的一道道风景线。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根本保证
县高中现有教职工196名,其中专任教师169名,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57名,一级教师44人,研究生17人。其中市级名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14人,市县两级骨干教师42人。他们深受社会的尊重和学生的欢迎。学校形成了一支思想稳、结构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这是长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县高中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体现在政治环境宽,作风纪律严,干群关系和,敬业精神强。
面对商品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泛滥,学校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尤其是学校领导,不仅以踏实稳健的作风管理学校,而且以极具魅力的人格与情感凝聚教工。领导班子成员十分重视自身建设,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进取、高效”的领导集体。中层干部切实抓好各处室工作,为学校全局工作排忧解难。大家心齐力坚,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此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遴选和引进人才。近两年,县政府允许高中在全省范围内招聘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共有50余人加盟县高中,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建成了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定岗定员、竞聘上岗、转岗分流、优化结构的全员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年部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选择班主任,从而实现双向选择,变人事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奖励工资制度,在满工作量的基础上,向教学一线倾斜,变福利工资为奖励工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制定《县高中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实行百分考核制度,每学期考核一次,作为评职、晋级、评优、聘任的重要依据。
3、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师风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县高中注重加强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树榜样,定制度,抓评价”三管齐下,通过典型引路、制度约束和学生评价,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用师德师风这一隐性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对青年教师加强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1、3、6、9工程”,达到一年适应,三年优秀,六年骨干,九年名师的培养目标。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师徒合同制,年轻老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拜老教师为师,签订师带徒合同,一定三年,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定期验收;教导处把年轻老师的课排在导师之后,先听后上,这样,既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县高中的整体教学质量。
5、狠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开展新教师“百花课”和35岁以下教师示范课评选活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对 全体教师提出“三个一”要求,即精选一门必修课、上好一门选修课、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研究。实施了“跨世纪园丁工程”,以培养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拔尖人才为主,来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6、强化科研,走科研强校之路
县高中明确把学习、科研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主线,提高教师素质的捷径。学校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培训处,有专兼职教研、科研人员。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承担科研立项和教改实验课题,实施指导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开发等具体工作。县政府在经费上积极支持,从而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高中师生共同创办了《创新天地》、《研究性学习集锦》、《教研科研信息》等校园刊物,使教科研气氛浓厚。
为此,县高中被授予“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进行了全国及省市多级科研课题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教科研骨干,多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400余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坚持科研,浓厚科研之风,已成为县高中创新办学,提高教师素质的鲜明特色。
营造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本质要求
县高中在办学实践中,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县高中的文化积淀熠熠生辉,同时又把握时代的脉搏,形成了 “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符合学生实际,提供人人成材的理想氛围”这样一种办学风格。这种风格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成功经验,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规范,也是县高中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县高中拥有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发挥着美化心灵、陶冶人格的德育功能,校园刊物展现了师生的才华和风采,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尤其是孔子的巨型塑像,象征人类智慧的金苹果,以及天道酬勤的巨型石刻等,都是采纳了县里其它部门的一些意见,精心设计而成,其中处处蕴含着学校教育的主题。创建示范性高中,就是要牢牢把握和营造这种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创建过程中赢得主动和成功。
建设县高中园区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崭新起点
本溪县县委县政府按照“教育立县、科技兴县”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地在县城东部建设县高中园区,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对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县高中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为县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县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县城老百姓都非常满意。高中人也为之精神振奋。
县高中目前占地13万平方米,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3栋学生公寓及食堂、浴 池等。一流完备的硬件设施、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县高中的发展如虎添翼,快马加鞭。县高中园区的建设,是县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崭新起点,是县高中再创辉煌的良好开端。
作为本溪县的龙头学校,县高中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质量,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取得了累累硕果,实现了我县高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辽宁日报,本溪日报,本溪教育报对学校的发展都做过专题报道,县高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XX年5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中学校长研修班到辽宁进行为期13天的考察,考察的唯一一所县级高中就是我县的重点高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在总结中指出:本溪县高中以严管理、高质量、大贡献为目标,立志在教学环境,干部与教师
这是对我县高中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创办优质高中的鼓励。今后五年,我县要把县高中办成素质教育的基地、课程改革的基地、教育科研的基地、信息交流的中心,把带动普通高中特别是扶持薄弱校的发展作为县高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五年之内,与四所普通高中结成帮扶对子,建立起帮扶网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县非常珍视这次省级示范高中评估组亲临我县评审指导的机会,诚恳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县的创建工作给予批评与指导,以便推动我县沿 着重在过程、重在发展、重在务实的道路,将省级示范高中的创建工作继续全面向前推进!
第三篇: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本溪县创建省示范普通高中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让我代表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省教育厅示范性高中评估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溪县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辖14个乡镇,30万人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注重以建设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
县普通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县一中、县二中、县五中、田矿中学),重点高中1所(县高级中学),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人。县高中始建于1980年,1981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在校生2776人,45个教学班。目前,县高中招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本溪县高中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成绩。为此,我县以县高中为龙头,积极创建省示范高中。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将高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增加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县高中扩建,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为高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2003年,县委县政府无偿为县高中划拨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万平方米,高中园区建设基本形成,这为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强效益观念为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我县加强对重点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县高中新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处食堂和一座体育馆,目前学校共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了我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些都基本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起到了优质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一)培养大批的跨世纪创新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目标在创建工作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培养大批的跨世纪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 的核心目标。县高中要名符其实地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培养创新人才之范。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高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实践“五个创新”,即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课程结构创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教育观念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在县高中强调:第一,教育的整体功能观,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功能,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把县高中的学生培养成开拓创新的现代人,勤学善思的自强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第二,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全面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第三,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在教育力量的组合方面,除发挥学校的主要职能作用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制度,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学
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家长提高会,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效果。在教育渠道和途径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充分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大力实施开放式办学。近年来,县高中积极同本地区及省内外,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韩国忠清大学、日本九洲外国语大学等结成友好学校。第四,连续的终身教育观,即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切实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倡导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新做法,让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并且乐意继续学习。
2、管理模式创新县高中主张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注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确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
管理模式,体现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同时副职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使学校领导层成为一个凝聚力、影响力极强的有机体。校长马永义在我县教育系统向来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著称。他领导下的班子成员个个都让县政府满意。县高中提出“管理是科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把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中青年干部好学上进,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完成12全文查看
第四篇: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辖区面积0.2平方公里,有居民住宅楼34栋,1722户,5368口人,其中有下岗失业人员1171人,残疾人257人,直管党员66人。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贫困人口较集中,是我们社区的特点。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振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共驻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关注就业、社会救助等
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关爱救助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特色社区创建基础
××社区按照市、区组织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打造特色示范社区”的总体要求,从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在街道办事处和结对共建单位资金支持下,使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内部设施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改观。建立了“四室一基地”(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开设了社区党务、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制作了高质量图版,配齐了电视、vcd、音响等设施,规范了社区居委会牌匾和各种档案,提升了软硬件建设水平。
二、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以党员为中心,与困难户、下岗职工、残疾人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围绕下岗党员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在商业网点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争创党员先锋岗(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和“诚信经营户”评比活动,带动身边的经营户诚信经营。为了营造一个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平台,社区党支部制作了“爱心互助卡”,以党员作为邻里联络员,定期走访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对空巢老人、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对下岗职工、残疾人送政策、送技能服务,让他们自主创业重新走上就业岗位。通过“爱心互助卡”使邻里之间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互帮互助成为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生活共同体。
三、建立和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关爱救助工作新途径
××社区是旧小区,今年,我们立足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振兴街道××爱心超市,采取微利经营和社会无偿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安排一名低保人员,帮助她实现了就业,用盈利的资金回报给困难群体,同时发放“爱心救助卡”,开展不定期的无偿救助活动。截止目前为2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了“爱心救助卡”,使他们凭卡到爱心超市按需求领取米、面、油或其他生活用品,由一次性救助变为长年性帮扶,使爱心救助真正成为一条长效的保障线。另外,我们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困难职工帮扶站,有针对性的开展编织、布艺等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利用培训基地举办技能培训12次,安置就业130多人,为79名“4050”人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就业率达到97%。树立就业典型2人,建立了详细的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管理档案。
四、真情关爱,扎实有效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社区是自治区级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工作,我们于2006年4月成立了松山区首家残疾人康复站,并配备了价值1.5万元的康复设备,安排了一名康复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成立了残疾人协会,为有康复需求的14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到90%,对25户残疾贫困户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问题,为双腿残疾人发放了轮椅,为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申请了救助金7000余元,同时还积极协调市残联、区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97名残疾人安排从事临时家政、块布加工等工作,安置6人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残疾人就业率达85%。7月份,××社区举办了首届“邻里联谊暨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近200名社区居民、党员及残疾人参加了这次运动会,30名运动员围绕××社区进行了火炬接力赛,并组织残疾人开展了象棋、扑克等比赛,通过活动,展现了社区居民团结和睦、友爱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救助社区氛围
为了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创作了××社区区徽、区歌,创办了“××之家”社区简报。不定期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社区近期重点工作和热点新闻,健康饮食等知识。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辖区旧楼房混乱滞后的现象,我们为137个单元安装了单元牌,同时,把计划生育知识、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和居民思想
道德建设等书写在单元牌上,既方便了居民,又宣传了相关知识。为辖区内所有楼道悬挂了安全警示牌,提醒广大居民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防范意识,让平安建设工作走进每一个楼道和家庭,创造了平安和谐的环境。
总之,我们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刚刚开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下一步,××社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关爱救助社区创建工作。
一是进
一步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功能。安装电子显示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群众、辖区企事业单位对我们服务的满意率。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组织设置。积极筹划建立党总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特色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特色示范社区创建,提升特色社区创建水平。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专门助老、助残、助困志愿者服务队,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为70岁以上老人过一次集体生日,让他们体会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依托乒乓球协会经常性地开展乒乓球联谊赛,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借助各类基地,立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增添活力,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第五篇:镇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汇报
**镇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汇报
**镇地处县西部山区,镇域面积达220平方公里,共辖24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64000多人,是一个地域广,人口多的大镇。区位独特、经济活跃、人流密集,自然条件优越,拥有良好发展优势和潜力。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2011年,我镇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食品监管,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今年以来,食品安全工作平稳,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安全放心的饮食消费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领导,抓好食品安全组织机构网络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安全责任网络。镇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镇25村(社区)明确一名食品安全专干和一名信息员,配合做好全镇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信息报送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乡镇对各行政村(社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建立了举报奖励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制度、教育培训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公布。明确村(社区)、镇直相关单位的监管责任,村(社区)书记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各行政村及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三)保障经费,加大投入,确保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坚持重点工作重点保障的原则,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目前,共拔付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和监管工作经费3万元,其中:宣传经费0.5万元,培训经费0.5万元,专项整治经费1.5万元,办公经费0.5万元,同时对涉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关费用做到实报实销,确保了全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领导重视,结合实际安排部署全年工作。2011年4月9月,由镇人民政府牵头,召集各村(社区)、镇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会议对2010年**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2011年工作重点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确保了2011年工作食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强化培训,提高监管工作队伍的业务知识水平。今年以来分别组织餐饮单位、流动厨师、种植户、养殖户、村(社区)食品安全负责人共进行了4次食品安全培训。会上学习了《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知识》、《食品生产加工业监管培训提纲》、《消费者购买食品应注意相关知识》、《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办法》等并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明确了各自职责,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维护群众食品安全为出发点,以增加强群众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为目的,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食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有效利用固定宣传栏、黑板报、发放知识宣传单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二是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月、中秋、国庆节等节庆日为契机,搭建咨询服务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三是建立基层队伍,由镇食品安全检查及各村(社区)联络员借工作检查和召开会议之机免费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单发放到户;四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群众的健康饮食安全意识和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监管服务水平,为我镇更好地开展食品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加强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检查。一是春节期间对辖区9户粮油经营户、4个超市和1个农贸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中未发现经营过期、霉变食品及假冒伪劣商品;二是在“五〃一”期间组织配合卫生院、工商、公安等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商店、食品摊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大检查,让全镇人民过上一个安定愉快的节日;三中秋和国庆前夕再次组织工商所、派出所、动物防疫等职能部门参加为期2天的食品安全大检查,对镇区内学校、餐饮店、工地食堂的卫生状况、餐具消毒、人员的健康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对所有被检查的经营户和工地食堂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150多份。
(二)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监管。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提高学校领导对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监管责任。利用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板报、广播等各种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对食堂卫生状况进行检查。镇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对全镇13所学校学生食堂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全镇各中小学的校舍安全、食堂卫生、周边环境等状况进行综合性的检查、排查,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学生安全健康。
(三)全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1、3月11日至12日配合工商“12315”执法对辖区内17户经营户和8户食品批发户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过期 食品作下架处理,发现无证经营户2户,要求其限期办理相关手续。
2、从4月10日至 5月30日,我镇认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全镇各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整治。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专门开会研究,要求要明确工作重点,强化源头治理,注重健全长效。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提高了广大师生和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从5月9日开始,按照县食安委统一部署,认真进行了打击食品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按照市县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整治工作要求,我镇结合实际,加强巡查,强化监管,狠抓落实。一是向食品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宣贯本次整治的相关文件,发放食品添加剂卫生宣传资料;二是督促餐饮单位和食堂对采购使用的食品原辅材料,从索证索票、验收登记、外观质量、产品包装、标识标签及说明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等方面逐一进行检查,进行检查自纠,认真整改;三是指导餐饮单位和食堂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采购的索证索票制度,登记制度和报告备案制度,彻底杜绝违法添加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4、从8月14日开始,进行了夏秋季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整顿的主要内容是乳制品、早餐食品、豆制品、农业投入品、食用油和餐厨垃圾等四项。从8月20日开始食安办组织工商、畜牧、农技等部门对我镇相关行业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通过摸底,我镇没有乳制品行业,其它行业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造册。并根据摸底情况,认真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并督促整改。通过动员会和协调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组织了专门人员进行了摸底排查,有效的推动我镇夏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在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宣传引导、清理检查、核查整改等工作,提高了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营造了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健康保障。目前,我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我镇将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会同工商、卫生、学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学校等进行检查,切实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四)强化检疫,从源头上把好肉食品市场安全关。镇党委政府把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村、社区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各村、社区防疫负责本村重大动物疫病的信息收集、汇报,镇畜牧兽医站负责分析疫情发展态势,及时提出防治计划,判定相应应急预案,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我镇对辖区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适时对市场进行检查。通过有效开展市场监督,保障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监管效能,食品安全有保障。年初,我镇与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并制发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了我镇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目标任务,要求按照任务安排,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效能,切实落实专项整治任务。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监管效能,营造出了我镇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使我镇食品安全有了保障。
(六)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健全考核奖惩机制。为督促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切实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我镇2011年食品安全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我镇不断加大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健全了考核奖惩保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考核组,由分管食品安全的副镇长任组长。二是抓好三个考核重点。即:考核时间上以年中及年末考核为重点;考核范围以二十五个村(社区)、卫生院、工商所、动物防疫站、农技站、学校、派出所等职能部门为重点;考核方式上以查看现场痕迹资料为重点;严格按照工作目标责任书和评分细则的内容进行量化评分。四是注重结果运用。将检查考核结果运用于对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年终考核的依据,从而,从根本调动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对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责任感。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通过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切实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打击不法行为,全年没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二是通过加大宣传,群众整体上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加强,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通过组织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打击了商贩的不法行为,清理了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四是有针对性地对学校食堂、小食店、农村自办宴席、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安全生产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五、存在不足及下步打算
我镇2011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如: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仍未高度重视,监管工作无法保证全面性;有关业务知识了解不够,档案不够规范;整治工作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困难;果蔬种植户难以监管,农残隐患突出;仍有不法商贩存在私屠乱宰现象等方面的不足,为强化工作保障,我镇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充分调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增强食品监管和自我防范意识;三是调动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对农村自办宴席进行监管,引导群众逐步规范管理;四是加强学校周边环境 整治力度,对学校食堂进行有效监管,切实预防集体中毒事件发生;五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市场有效进行监管,加大对不法分子的处罚力度。
总之,今年以来,我镇严格按照市、县关于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的要求,对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考核验收标准,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开展了创建工作,各村(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有效,创建目标基本实现,达到了食品安全示范镇的创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