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9:4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媒体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媒体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浅谈新媒体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谈新媒体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企业党建是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对企业发展提出一系列严峻考验,也带来新的机遇。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成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 思考 企业党建工作

随着新媒体科技的蓬勃发展,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媒体平台的兴起,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总书记明确提出:各级党委要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新媒体的兴起,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巩固企业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为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1)新媒体有助于增强信息传递实效。相比传统党建工作信息传递载体而言,新媒体具有辐射广、覆盖全、渗透深、时效快等诸多实效优势。新媒体传播信息不会受时空限制,传播内容可随时随地借助媒介终端立体传递。实现信息发布、媒体联动、资源共享,切实提升信息传递艺术,提高内容吸引力,能够有效体现新时期下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即时性和实效性。

(2)新媒体有助于促进党建工作开展。在当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已逐步走进党建工作办公平台,如设立微信公众号,以微信为载体,构建员工成长成才平台;设立电子留言板、邮箱,公开牌等媒介接受群众投诉建议以及回应职工诉求等多种方式,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有效促进党建各项工作开展。同时,也可通过新媒体媒介加强对党建知识的宣传,提高党建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使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先进技术、获取信息的同时,受到国法,党规,党纪的教育。

(3)新媒体有助于扩大企业品牌效应。一是拓宽宣传工作平台。新媒体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企业宣传载体,拓宽宣传工作平台,使企业又多了宣传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二是提升企业宣传效果。企业可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进一步改善宣传的工作质量,进而提高宣传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三是强化企业宣传意识。新媒体作为企业宣传的创新手段,不仅可以传统宣传工作的载体更加丰富,宣传效率大大增强,宣传效果成倍提升。

二、新媒体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对企业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自上而下“单向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改变。每位普通党员都可能成为“自媒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在微观领域,每位党员所获取的信息形式、内容也不尽相同,各种信息错综复杂、真伪难辨、良莠不齐,信息便利与信息陷阱,积极思想与消极言论、正确观点与错误倾向并存。因此,在虚构世界多元意识形态相互冲撞的背景下,如何牢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建设,巩固新媒体时期下党内共同价值观,将会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对传统党建工作载体的挑战。企业党建工作离不开一定的工作载体,互联网兴起前,诸如报纸、书籍、杂志、展板等传统党建工作载体,长期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发挥着聚人心、提士气、促发展的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兴起后,作为一种全新工作平台,其具有信息容量大、时效快、传播范围广、成本低、图文声并茂等诸多优势,对这个企业特有的传统党建工作载体带来了新的挑战。

(3)对宣传及舆论引导力的挑战。新媒体宣传主要体现在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交叉融通,以多平台联动、多渠道发送的方式,达到多终端覆盖的目的,进而实现立体传播的新模式。通过多媒体、网状化的传递,一方面能够提升和优化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给信息过滤和管控带来新的挑战。当前企业新闻宣传引导工作缺乏“统一出口”,对内对外传播模式尚处于自上而下、分级传达的初级阶段,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式和话语权格局,这给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如何正确舆论引导的新挑战。

三、新媒体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对策

(1)积极利用新媒体做好思想建设。要建立强大的宣传队伍,建立起企业党建官方网站、微博等。统筹规划好信息传递、理论宣传、文化建设、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渠道,主动抢占新媒体宣传工作“高地”。要积极与地方新媒体平台进行联动,利用一批在党员干部中有较深影响的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形成宣传合力,牢牢把握新媒体宣传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要进一步扩充、丰富新媒体宣传内容,提高新媒体宣传艺术,增强意识形态内容的吸引力。同时,对于引起广泛关注的、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决定,企业相关部门要利用新媒体进行解读,及时回应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用事实说话、积极传播“正能量”。

(2)积极发挥新媒体下党建网络优势。当前,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以网上党建理论学习、党建信息资源、党建成果展示等主体要素的党建网、数字报刊、官方微信、微博已成为新媒体下企业网上党建的“主战场”。但从目前来看,企业党建网的应用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初级阶段,相互间因企业商业机密、内部竞争等诸多因素甚少交叉,缺乏“统一指挥”,无法“握紧拳头”,发挥不出“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应有威力。为有效扭转企业间党建工作“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首先要建立起一个权威的、自上而下的协调组织部门,充分发挥各党建网站的优势,逐步实现网站间相互链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集团效应。其次,要以企业所属子(分)公司地理区城为划分,在保护商业机密、条件资源共享等因素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扩大信息资料库的种类和规模、逐步开发出与党建功能相适应的特色信息资源,如企业党建发展史、党建成果展、特色党建文献数据库等。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新媒体党建与传统党建的关系,要清楚地认识到二者之间只有媒介之差,没有层次高低之别,只有相互依赖,绝不可脱节分化。新媒体党建是鉴于新形势下的创新工作载体,传统党建是新媒体党建的“根”,新媒体媒介是传统党建的“发声器”,在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和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延伸,两者共进才能构建出新媒体时期完整的党建工作模式。

(3)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一是着力打造新媒体的公信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新媒体信息发布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对新媒体媒介管理,及时将全面、客观、真实、可信、权威的信息传播给受众,逐渐在社会和受众心中形成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有效提升企业新媒体的公信力。二是强化新媒体下宣传阵地建设。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捷、全民参与程度高的特点,把新媒体宣传作为企业宣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牢固占领新媒体宣传阵地。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把信息传播和发布“海关口”,运用新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力求将有害信息从源头根除,将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三是加强对热点问题的解读应对。要坚持把正确导向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在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对企业热点问题上要主动引导、加强防控,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注重正面宣传力度,维护企业政治大局稳定,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总之,要想做好热点问题应对与解读,就要坚持“不添乱、不片面、不冲动、不主观”的原则,做到重引导不误导、重维护不破坏,真正发挥出新媒体宣传报道应有的重要作用。

(2)提案处理工作质量评价的原则。为总结提案处理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查找职代会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在提案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提案处理工作的具体建议,对提案处理工作开展质量评价,促进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加强提案处理工作,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处理力度,提高处理质量,提升提案人和广大员工对办理的满意度。同时,通过评议提案处理工作质量,拓展职工代表参政议政途径,进一步增强职工代表履行职能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职代会提案作用。通过建立提案办理民主评议制度,对提案办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主要从提案的答复率、落实率、满意率等方面评议。

(3)提案处理工作质量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方式。1)提案处理工作质量评价的具体内容:一是领导重视程度:领导是否重视,分工是否明确、提案办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提案办理责任是否明确。二是提案办理态度:是否做到办前沟通、办中协商、办后回访,认真解释;是否按规范要求答复,措施具体、内容详实、答复明确。三是提案办理结果:办理答复措施的落实情况,能采纳的是否采纳,不能采纳的是否认真解释;承诺计划办理的,是否兑现跟踪落实。四是提案办理时限: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答复办理。五是提案答复格式:提案答复意见是否按照统一的行文格式答复,是否注明A、B、C、D、E,是否注明承办人。2)评价方式。第一阶段:组织提案人、提案单位相关专业部门职工代表采取测评的方式对每一项提案处理质量进行评价。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及时对评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适时将评议有关结果分别通报给相关部门,被评议的相关部门针对评议中反映的问题与不足,反馈整改措施与打算。一是组织提案人(包括第一提案人、联名提案人)本着理性思考、客观分析、公正测评的原则,对不同部门办理本人有关提案情况,分别进行评议,有“不满意”的,在文字栏中注明事由。提案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做到找问题到位,即在掌握情况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提建议到位,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对于承办单位在提案办理工作中的困难,尤其是那些普遍存在的、单靠个别部门的力量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要客观地分析原因,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建议的落实。二是组织提案单位相关专业部门的职工代表参与测评。在“值得肯定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建议”栏目中填写具体内容,以便承办部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办理工作,增强办理实效。三是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收集各项提案处理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对提案处理工作的回复率、落实率分别进行考评。第二阶段: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对两个测评结果和专委会考评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各提案处理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意见。其中,提案人评价意见占40%,职工代表评价意见占30%,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考评意见占30%。

(三)企业职代会提案征集处理工作激励机制的建立

(1)提案征集处理工作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意义。所谓激励,是指能够调动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通过激发和鼓励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建立职代会提案征集处理工作激励机制,并将提案工作处理考评情况与生产经营工作一样纳入部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奖励之中,其目的在于激励各提案处理部门,使其萌发实现提案处理工作目标的积极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提高提案处理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提案处理工作质量。

(2)提案征集处理工作评选组织机构、评选原则、评选范围、评选程序。组织机构:为规范、有序地开展提案征集处理工作评价,成立提案征集处理工作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其余领导班子成员和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担任领导小组成员。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成员即为提案征集处理工作评选工作办公室成员,办公室主任由专委会主任兼任。评选原则:从提案质量评级情况和提案处理工作情况两方面进行评选。评选范围:一是根据提案质量评级情况对相关提案进行评选。二是根据提案处理工作质量对各部门进行评选。评选程序:由提案征集处理工作评选办公室根据提案评级情况、各部门提案处理情况及提案处理工作质量民主评议情况对提案质量、各相关部门的提案处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对提案和提案处理部门分别进行初步评定,提交提案征集处理工作评选领导小组讨论确定相关奖项。

(3)提案征集处理工作各奖项设置评选的条件。根据职工代表提案的质量和产生的成效、各部门办理提案情况以及提案工作开展情况,分别设立提案奖、办理奖、组织奖和优秀提案人,并予以表彰奖励。各奖项的评选条件如下:1)提案奖: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参与奖。其评选基本条件为:一是提案格式符合要求,提交程序规范。二是征求职工意见与建议充分,调查研究分析深入。三是提案的主题明确,文字精练,表述清晰,重点突出。四是提出问题的依据科学,产生问题的原因清晰,解决问题的建议、办法或措施可行。五是提案对公司发展改革、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电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或产生较为显著的成效。在符合以上评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案评定为A级提案的,评选为一等奖;提案评定为B级提案的,评选为二等奖;提案评定为C级提案的,评选为三等奖;提案评定为D级提案的,评选为优秀奖;提案评定为E级提案的,评选为参与奖。2)办理奖:一是分管领导和部门重视提案办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办理程序规范,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办理任务。二是办理意见明确,依据充分,文字精练,表述清晰。三是答复和办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网公司、省公司的有关规定,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强,对推动公司发展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得到了提案人的充分认可。符合以上评选条件的均评选为优秀办理奖,并可对部门进行一定的绩效奖励。3)优秀组织奖:一是本单位组织职工代表积极开展提案征集活动,参与率高,程序规范,提案数量相对较多,工作成效突出。二是本单位征集的所有提案均为合格提案,质量水平较高,能够促进公司的发展改革、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电网建设、经营管理等水平提升,并有提案获得优秀奖。符合以上评选条件的均评选为优秀组织奖。4)优秀提案人:一是积极参与提案征集工作,并对提案的处理落实工作进行跟踪督导,使提案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二是所提提案符合提案征集要求,质量水平较高,且被评选为“三等奖”以上者。

第二篇: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初探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初探

摘要:作为一个企业能够健康发展集生产的有力保证-党建工作是党的事业在企业中不断获取新成效的基础工程,当前伴随互联网、手机等诸多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能够及时传播且拥有丰富内容并可互动的新媒体与人们的工作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密切联系。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方式借助新媒体的应用也得以提高和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企业;党建工作

作为在广播、电视及报刊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包含了数字电视、网络及手机媒体等,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大丰富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开展可将其宣传的时效性及透明性极大提高,使企业党群的互动不断强化并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本文针对企业党建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进行探究。

一、企业党建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的问题

1.意识形态变化

以往的上下级制度灌输模式在新媒体背景下与企业广大党员职工的发展要求不相符,企业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对表现多样的新媒体出现变化。每个党员借助手机、网络等社交软件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出现了复杂且是非不分的发声,从而导致企业党员面临各种思想冲击的状况,没有进行科学引导的过激表达方式导致企业党员情绪多变并越演越烈。

2.依然存在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

某些企业管理者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党建工作的发展,以往的杂志、展板等党建教育方式已无法对当前企业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满足,而职工的发展热情需通过定制化及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得以激发。使用不当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引发职工的逆反心理并使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内部矛盾容易激发。

二、企业党建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新举措

1.与时俱进并及时把握党建工作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坚定不移的走适合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是党建工作的根基,立足党中央及群众路线的思想方针[1],从而为企业工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企业管理者应当借助新媒体全面覆盖、广泛辐射及时效快的优点将共享、开放的网络信息平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利用发布信息、反馈评价等各种方式,将党员群众在企业中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有效提高。有效结合当前企业党员群众喜欢的传媒方式,例如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站微信群等方式使党建信息在企业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得以展现和提高。另外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可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方式得以丰富,信息交流可加各种媒体传播手段作为载体从而将党员成长需进行沟通交流的发展平台建立健全。为了使企业党员的思想教育发展进一步扩大,应当相互渗透党建知识和新媒体,使党建教育工作在企业中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得以全方位的推动。

2.正面思想引导并随时做好舆论监督

企业管理者应借助新媒体组件拥有高素质、创新想法及优秀能力的企业媒体宣传团队,通过良性竞争与按劳分配的绩效考核方式,要

求企业宣传团队对能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党建新闻稿件进行撰写,定期在企业党建的官方微博、网站等平台上推送,使企业党员能够在浏览阅读电子信息时体会到正面的思想引导[2]。安排专人在舆论监督方面对企业党建思想建设督导工作负责,将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宣传深入开展,从而使党建工作与新媒体的聚合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者借助新媒体我通过网络收集广大党员群众的建议,借助检索、统计等方法传播事实。

3.树立品牌效应从而打造党建教育公信力

企业管理者为了使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应当利用组织教育学习活动和激励职工等各种方式,将相对公平、完善的企业党建思想教育局面进行创建。企业管理者要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严格认真落实到位,将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实效性充分增加。以严格控制新媒体为基础传播客观、真实、有益的消息给广大群众。同时可将网络党支部等门户网站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各部门党支部中建立起来,理论教育在线上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在线下开展,通过有效融合现代与虚拟教育对党建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新途径以各种渠道进行探索。例如举办展示党建文化纪念物品大会等形式对我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的新途径与举措进行探索,以此更好的管理广大党员,使每位企业党员工作人员的内心中围绕党建教育转化对国家与企业的热爱及荣誉感为动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效[3]。

4.立足企业文化并将企业的向心作用提高

企业管理者借助新媒体可将职工的思想意识更好的凝聚并将各种文化环境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来,同时使各种党内工作中的问题及职工错误理解个人利益的问题得以消解。建立符合群众意见的工作机制,从而使公开、科学化的企业民主决策得以不断完善并使职工的内心需求得以满足。加快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与互动的速度,对企业文化产业及技术资料等各种问题进行有效整合,将党建工作在企业中与其相适应的信息资源不断开发,从而使党建工作与新媒体的关系得到正确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未来是否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举措在于党建工作的影响,当前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要求企业党建工作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新媒体优势对当前的工作模式、体制机制及思想的转型升级进行有力推动,从而使党建工作在企业中有序开展的同时对企业未来的长远健康发展进行有力推动。

参考文献:

[1]徐策明.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8(2):25.[2]黄 敏 铭.新 媒 体 背 景 下 企 业 党 建 工 作 创 新 [J].中 外 企 业家,2016(33):254.[3] 王 吉 昭.探 究 新 媒 体 背 景 下 企 业 党 建 工 作 创 新 [J].才智,2015(32):265.作者:邵圆圆 单位: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第三篇: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5.3 今年是我们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新常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也要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抓住改革的红利、开放的红利、创新的红利,真正实现大有作为。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定力,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以“简政放权”等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经济发展质量得以提升。2014年我国GDP总量超过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2014年中国企业表现不俗,中国有100家企业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仅次于美国的128家。尽管500强排名主要看销售收入,但总体上也能反映出各国企业群体的地位变化。一些中国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表现大有“刮目相看”之感,如,中国高铁制造和建设企业后来居上,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开始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形象;阿里巴巴、京东相继上市,在规模上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他们的创新不仅引发了商品流通方式的变革,也推动了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的压力和机遇把握的难度都可能有增无减。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仍较缓慢。据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阶段,由于内部结构差异明显,世界区域发展更趋分化,但总体有望维持低增长态势。一是美国经济增长有望继续维持稳定。虽然劳动参与率短期不会明显改善,但美国2014年全年非农就业人数平均每月新增24.6万人;受能源成本下降、消费和投资增长企稳、国际资本回流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达到3%左右。二是欧盟经济降中趋稳。受高失业、低通胀和结构问题影响,欧盟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版QE的推出和欧元贬值,以及西班牙等南欧经济企稳,从经济界、企业界的反映看,似乎倾向于看好2015年欧盟经济有望止跌回稳。三是日本经济低位增长。消费税率提升引发经济增长大幅波动的效应减弱,预计2015年日本GDP增长1.2%左右,略高于2014年。四是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小幅回升但分化加剧。受发达经济体需求带动,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资金外流等影响,回升势头依然脆弱。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特征将更加明显。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9个方面描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但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中央提出的新常态概念,是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高度概述。具体到2015年,由于三期叠加的持续影响,我国经济短期内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过去一年经济运行的数据看,经济运行仍然呈下行态势。从需求侧看,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外,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从今年1月份进出口贸易增长、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就业初步情况看,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从短期趋势看,2015年我国经济仍处于探底调整过程中,预计全年增长速度相比2014年略有下降。二

面对2015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去年相比,企业总体上无论是经营状况,还是盈利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落差,但部分企业可能要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国有企业“重资产、顺周期、难调整”的发展特征,使其在经济调整期仍然存在着陷入新一轮困境的风险。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产业变革,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速转变阶段低效率的问题会再次显现,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二是一些过去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民营企业可能会出现更大困难。在传统产业增量空间有限、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很可能会出现业务快速萎缩、资金链条日趋绷紧等问题。有的企业因是当地的支柱企业,一个企业陷入困境,对当地的产业和就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要高度警惕这类事件和由此产生的局部风险。三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可能雪上加霜。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的状态下,需求持续不振;另一方面,不少成本不断上涨。中小企业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较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刚性上升。近年来,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职工工资普遍增长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10%。同时,结构性缺工突出,熟练技工和技术研发人员严重缺乏,人才流失等因素,也在无形中推高了用工成本。再有,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广大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也要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具体来讲,就是要把握改革的红利、开放的红利、创新的红利。

第一,要紧紧抓住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那么2015年将是改革重点突破之年,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336条改革措施中2015年要完成55项,改革重点将转到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来。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例,客观上说,2014年国有企业改革整体上进展还较为缓慢,尚处于思想碰撞和顶层设计阶段,但反复的交流、耐心的沟通乃至热烈的争论以及地方国企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为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奠定了基础。预计2015年国有企业改革将取得实质性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应抓住机遇,勇于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市场环境将更加公平,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开放,如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民营资本开放,有关部门制定了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这些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第二,要牢牢把握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红利。一是201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将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给广大企业带来关税降低、出行便利、市场拓展、旅游业繁荣发展等诸多实质利好。二是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将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领域开发建设中拥有更多机会。三是中国企业乘着政策东风加快“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特别是要防范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大约为1400亿美元,我国的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不仅要积极努力争取各类项目,更要努力了解、研究投资国的国别政策,包括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法律法规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全面分析、评估、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做好相应预案,尤其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稳扎稳打,切不可贪一时之利或因一处不慎而毁掉长远发展。第三,要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迅速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解决方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而国家间的角逐日益激烈。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复苏和回归,而是要以“再工业化”作为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跳板,促进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巩固并长期维持其世界第一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欧洲则以德国“工业4.0战略”为代表,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与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日本虽然近年来经济疲软,但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机器人等方面依然保持了相当的优势,在这几个领域的投资连年持续增长,其中部分领域如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燃料电池技术走在全球前列。2015年全球创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一些重大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将缩短,跨界融合、产业颠覆和各国产业优势重塑可能成为常态。新一轮产业革命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就总量而言已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且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亟待转型升级。在许多新的技术领域,如增材制造、机器人、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物联网、新材料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大体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有可能获得领先发展的机会。在传统领域,我们要加快追赶发展的步伐,在新技术领域,我们则要创造领先发展的机遇。对于企业家而言,要紧密关注全球新技术的变革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重视产业合作,争取在新一波技术革命浪潮中实现新的飞越。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伟)

第四篇: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振兴中华民族的客观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更是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在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它始终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文化软实力,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再次,提高文化软实力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相差很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还不完全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三、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攻势,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加大发展投入,壮大发展规模,拓宽发展途径,切实提高文化发展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民族特色,强化核心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同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一样,都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原则,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这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一步。2.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兼容并蓄

西方文化中有些东西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已经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全球化发展,并且通过自身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让自己在这个利弊兼有的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力争上游。[13]当然不仅经济、政治体制要变,我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要变,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个趋势更要变,但这个变不是说丧失其个性,而是在保持自身积极因素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和特长,最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并又回到自身,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自身才能有所发展。3.积极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样道理,创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灵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创新的原则,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充分体现时代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创造性地发展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适应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振兴,这个民族首先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构一个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当然,要重树这种自尊心、自信心,我们就要首先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传统文化要以崭新的姿态去平等独立地参与到全球化过程去。4.进行传统教育,提高传统素质

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人,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民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我们应当通过国民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使他们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开放的胸襟和现代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将我们古老的文化带到世界面前,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15]还要培养他们拥有足够的现代意识和目光继续吸收外来文化的新成果,以繁荣自己的文化传统。5.输出传统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形态和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合理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具有积极意义,它在解决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与各国交往中,应大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使处于不同价值观支配下的西方日渐增加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并且通过扩大和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领域,使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有渠道领略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世界和谐。

总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重大作用。我们必须从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着重论述了民族精神问题,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不容置疑的客观大势,作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并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和理论框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 十五大报告第七部分、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十七大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 2>理论框架: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小学数学教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目前教育大环境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民对教育的认识,全国对教育的重视,是我们教师在地位与待遇上首先就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也使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想对的得到刺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交流与沟通更加快捷与方便,随之而来的像国培这种层面广泛,可选择性强的培训与交流等等,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全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的机遇。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与职责有了全新的认识。

然而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新的数学教学纲要的理解;如何正确有效地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学生视野的广泛、反映的快速、知识渴求面的增长、多元个性的养成;课堂随机生成的正确有效处理;如何对孩子客观、公正、鼓励引导行、实效性的评价等等,都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

所以我们数学教师,也和其他教师一样,一定要理智的把握好我们面临的机遇,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教育思想纵横度,以适应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下载浅谈新媒体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媒体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物检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植物检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植物检疫的概念植物检疫是指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

    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文5篇]

    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必然成为各国竞相吸纳和争夺的核心战略性资源,而人力资源的全球化竞争又是一种无准入过程、无交易条件的完全......

    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文化机遇与挑战:

    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文化机遇与挑战: 我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刘 韬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热潮。企业在全球范......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课论文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

    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精选五篇)

    目 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 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 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2 (一)、自建宽带接入网络;„„„„......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探讨 摘 要:伴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企业在进行建党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工......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来源: 中国医药报 我国各族人民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中国有着“世界之最”的中草药资源。目前,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自身命运的......

    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大全

    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金融机构包括邮政金融都融入了国际经济和金融大家庭,面临着经济和金融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问题。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