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桓台县委桓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县的实施意见
中共桓台县委文件
桓发[2006]13号
———————★———————
中共桓台县委 桓台县人民政府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县的实施意见
(2006年5月13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配套政策措施,增强我县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利用10年的时间,建成创新型县,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建设创新型县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以建设创新型县为目标,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 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立足全员创新、全方位创新、全社会创新,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高新技术、大企业名牌、自主知识产权带动,实现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大幅度的提高,为实现绿色、开放、现代化新桓台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建设创新型县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06年要达到34%,以后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60%以上,培植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4-5家,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2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9%以上,本县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向国外申请专利量居全省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科技进步水平综合指数进入全国前列,科技引领桓台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建成创新型县。
3、建设创新型县的主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科技规划纲要》和决定,积极推进科教兴县和 人才强县战略,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能力;努力构建技术、管理、服务创新三个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造业信息化载体三大平台。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在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农业高新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特别使主导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围绕自主创新,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⑴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从今年开始每年争取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20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科技成果15项,研发市级以上重要科技成果15项以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发明专利达到500项。
⑵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围绕建设具有桓 台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重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管理信息化体系和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到“十一五”末,力争80%的骨干企业通过挂靠联合等形式,建立起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3-5家。到2015年,建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5-10家,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6-8家,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坚持产学研结合,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特色技术创新体系。
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以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农业高新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加强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创造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量。大力推进东岳国际氟硅材料产业园建设,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形成以含氟材料为链条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到30家,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50种以上。⑷企业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到2015年,全县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100%;信息技术对产业改造有明显成效,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应用率达到80%,建成省级以上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50家,建成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县。
⑸大企业名牌带动作用愈益凸显。对全县60家纳入动态管理的骨干、成长、提升及亿元培植型企业,在政策、资金、环境上予以引导和扶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百年企业,并发挥其在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上的优势,在优化提升传统名牌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自主开发,掌握一批国际国内核心和关键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更多创新品牌,以此带动整个县域科技、经济发展。到2015年,争创中国名牌5个,山东名牌60个,国家免检产品45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山东著名商标50个,国家级新产品30个,火炬产品50个,星火产品80个。
⑹创新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制定有利于人尽其才和高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优惠政策,充分整合人才资源,努力引进、培养一批具有跟踪国际先进技术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一批产业化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支 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形成良好的人才结构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到2015年,全县企业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规模以上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5、支持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到“十一五”末,力争使80%的骨干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到2015年,亿元、提升、成长型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达到3%以上,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应达到5%以上。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政策。
6、鼓励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对新认定批准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县政府奖励企业30万元;新认定批准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奖励企业5万元。
7、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设立实验室或科研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每新建一个县政府奖励企业5万元。
8、鼓励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和成果。引进技术和成果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的,在招商引资考核中按照协议作价全额计算招商引资任务,并享受政府奖励政策;引进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可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政策。
9、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对列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863计划、国家级新产品的,分别奖励企业10万元,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的,分别奖励企业5万元、2万元;列入省级重大科技计划的,奖励企业5万元,列入省级火炬计划或星火计划的,分别奖励企业3万元、1万元。
10、支持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对省级以上的新产品,自列入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名单的年度起,实行国家级新产品享受3年、省级新产品享受2年的财政专项 资金扶持政策。当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国内先进以上的,奖励企业1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课题组1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课题组5万元、3万元、1万元,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奖励课题组2万元。将县级科技进步奖的奖金提高到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0.5万元。
11、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企业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购臵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当年抵免不足的,可用以后年度企业比设备购臵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12、支持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企业以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属《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生产的产品所得,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三、实施高新技术带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1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份额。各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年增三个百分点以上,县政府奖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各0.5万元;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年增三个百分点以上,县政府奖励科技、统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各0.5万元。
14、积极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新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每家奖励10万元;新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每家奖励5万元。从事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项目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享受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具体执行中,应由企业提出申请,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并出具审核证明后,报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查,省级税务机关审查合格后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执行。
四、加强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机构建设
15、加快桓台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平台建设。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中心平台建设,着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沟通与联系,加快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引进及科技难题联合攻关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
16、加快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建设。积极争创氟硅材料国家级园区,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 后工作站;以园区为载体,勇于争取和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研究开发项目,逐步建成亚洲乃至国际上最大的氟硅材料研发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出口产品创汇基地和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17、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促进全县优势传统企业得以信息化改造。在此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建成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县,并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县。建成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县政府奖励企业10万元,建成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县政府奖励企业5万元。
18、积极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两院院士、各重点大学、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力争与国内近100家重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支持企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19、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20、对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镇村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利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种子站、农机站,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镇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开展上述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
五、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保险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1、加大财政科技投入。2006年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新增部分重点用于建立科技各类专项资金等。到2015年,县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即科三费)达到县财政支出的2%。
22、鼓励金融机构对自主创新的支持。金融部门对各类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出口产品、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优先提供贷款,给予重点支持。
23、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对新上市企业,县政府奖励企业30万元。
六、实施知识产权和名牌带动,推动产业升级
24、实施知识产权带动,鼓励企业创造知识产权。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省级以上专利明星企业可享受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结合,鼓励和推动企业争创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强化执法手段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5、实行专利申请奖励制度。从2006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专利申请补助奖励,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技术的实施和发展。
26、实施大企业名牌带动。每创建一个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国家级免检产品的,每个奖励企业10万元;争创山东名牌和著名商标的,每个奖励企业2万元。通过实施名牌带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
27、大力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各单位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吸引各方面人才。高层次人才带研发项目到我县工作,根据项目情况,优先提供科研启动经费。以高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作价金额可以达到注册资本的35%或者更高。
28、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建立创新型人才带薪培训和学术休假制度。支持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制度,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的培训费 用,由政府、企业(单位)、个人共担。
八、加强领导,全民动员,努力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社会环境
29、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县,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圆满完成建设创新型县的各项任务。实行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进行总结表彰;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小发明、小革新。广泛宣传在科技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30、本意见由组织部、宣传部、科技局、财政局、人事局、经贸局、环保局、统计局、工商局、质监局、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权限,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县科技局牵头负责对本意见所列奖励项目的 考核和认定。
31、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以前政策与本意见不相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县委[2006]6号、[2006]19号文件涉及科技的部分,2006年继续执行,但同一项目不重复奖励)。
主题词:科技工作 创新型县建设 实施意见
中共桓台县委办公室 2006年5月13 日印发(共印240 份)
第二篇:中共南通市委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中共南通市委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发布时间: 2006-08-28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
通委发〔2006〕12号
为贯彻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苏发〔2006〕13号)精神,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南通全面腾飞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现作如下决定:
一、把自主创新作为南通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南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成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期,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市场制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需要自主创新的推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南通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紧密结合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定位和以长三角中心城市为特征的功能定位,必须紧密结合南通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科教人文基础深厚等实际,必须紧紧抓住大桥开通、沿江沿海开发的新一轮发展机遇,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优势和潜力,着力解决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积极整合各种创新资源,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功能。全市上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真正把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模式转型、促进南通新一轮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引领和支撑南通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主线,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把推动科技创业作为主要抓手,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品牌,增强创新活力,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争当全省江北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在全省率先跨入创新型城市的行列。
“十一五”期间,是为南通建成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高新技术产业超千亿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121”工程、产学研合作“百千万”工程、知识产权“315”工程、建设新农村科技先导工程),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增速达3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每年递增1.2个百分点,“十一五”期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专利总量名列江北第一,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在社会发展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科技创新环境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建立布局合理、良性互动、开放配置、运行高效、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实力的创新型城市。
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激励企业的重要指标,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依靠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一批规模型企业,做强做精一批民营科技型企业。鼓励支持一批民营企业,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及创新成果,解决企业竞争中的技术难题,使其成为提升我市产业结构层次,加快发展模式转型的生力军,成为全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的领头羊。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政府科技经费要重点支持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超过5%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超过3%的规模企业。鼓励企业开展科研攻关、新品开发、成果转化等科技活动,扶持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群体。
加强科技合作,拓宽自主创新渠道。要创新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涵,以更大的力度吸引高科技成果到我市进行转化。支持我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大力加强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防科工委系统的深层次合作,吸引来通创办各种形式的创新载体。加强与国内大院大所的合作,吸引863、973等重大项目到南通落户和产业化。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合作,主动接受上海、南京和杭州的科技辐射。支持在通高校、科研机构的发展,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量,发挥其在自主创新中的源头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依托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建设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中小科研机构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资源共享的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在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为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转化和知识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有效载体。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和行业,建设技术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科技情报机构、高等院校和图书馆,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调节,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造就一支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逐步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研发服务、技术开发、技术交易、技术评估与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促进技术和知识的有效流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兴办产权多元、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合理分工、相互衔接、服务社会、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创新型产业高地
加强主导产业技术集成,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新型船舶修造及配套、新能源、软件、通信器材及设备、高效节能机电设备、化工新材料、电子医疗设备、汽车零配件、电子基础元器件及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建立重大战略产品、产业的政府协调机制,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支持一批先导性和产业链长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形成若干在国内举足轻重、在国际有影响力的产业群,占领若干产业制高点。引导支持民营资本和技术人员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外商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
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创办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形成综合性与专业性、公益性与盈利性相结合,竞相发展、功能互补、信息共享的开放型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软件园等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形成一中心多园区的格局,努力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创业中心。加快科技创业社区建设,打造功能完善配套的南通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的核心区。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以优化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目的,以实施种子优化工程为主要抓手,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培育有利于发展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的动植物新品种;积极研究并系列开发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产品贮藏深加工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等,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品种,扩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规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社会事业领域自主创新。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实施社会事业科技发展计划,突出重点地加快工业生活废水废气处理、农业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突出加强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等社会领域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为建设“和谐南通”、“平安南通”、“生态南通”、最适宜居住与创业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四、发挥对外开放优势,大力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加注重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引进。通过合作研发设计、联合承包工程、配套协作制造等方式,积极承接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高起点引进技术装备,防止盲目引进和低水平重复引进。
积极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同时,大力开展对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引进技术装备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安全环保措施等方面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集成和提升的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支持引进单位和制造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互协作,有计划地组织产学研三方面科技力量,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联合攻关。确需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有关企业必须制定消化吸收及再创新方案,明确计划、目标和进度。对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开发区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研发活动的国际化。抓住发达国家部分产业研发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吸引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土化。支持我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中外合资合作形式兴办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研发,支持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研发交流和外资企业研发设计,通过提高我方在国际性技术研发活动中的参与度,有效增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五、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大力推动科技创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各类科技人员的作用,强化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优化创新人才的发展环境。围绕建立南通人才特区的总体目标,制定、完善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强化科技创新企业、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人才载体建设,鼓励各类自主创新机构、企业面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尤其是自主创新领军型人才。大力实施“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产业人才开发配置工程”、“技能振兴行动”,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自主创新意识强的企业家。加大对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的资助力度,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建立开放、流动、竞争的用人机制,促进全社会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科技要素参与分配,引导和支持企业吸引、稳定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技创业。推动科技创业,实现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爆发式增长的先进生产力,是南通推动科技创新的当务之急和主要抓手。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支持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企业家利用创新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高校、科研机构拥有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和科研团队,以兼职或离岗等方式,走出来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或与企业家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市外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携带创新成果来南通科技创业,支持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自主创业,加快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企业家。鼓励各类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项目承包等多种形式转化创新成果、参与科技创业。保护科技创业人员的合法收益,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解除科技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六、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协调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调整完善各项科技奖励政策,及时研究解决自主创新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市科教兴市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各县(市)区要调整充实科技管理力量,确保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注重在制度、机制、体制等方面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制定和落实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国家、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从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确保科技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制度以及政府首购政策和订购制度。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发展多元化的创业投资业。加大财政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力度,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依法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信用担保企业发展。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将创造和应用知识产权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目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发明创造。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知识产权的应用和管理,提高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调整优化科技经费使用结构,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与财政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改革完善科技项目立项制度,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和联合攻关,推行和完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招投标制。加强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实行科技项目廉政准入制和重大项目监理制,强化中期评估和验收考评,努力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绩效,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科技投入与产出比,探索建立科技持续创新发展的新机制。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促进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不断完善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党政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对自主创新政策、目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的评价和督查工作,定期分析和评价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并责成相关部门和地区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建立我市重点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估体系,对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知名品牌的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估。把各相关部门推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工作纳入市级机关目标管理体制,列入考核。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大力弘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和“三创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业风尚,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焕发人人讲创新的精神风貌,营造全社会重视创新的良好环境,把南通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第三篇: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意见
中共栾川县委 栾川县人民政府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意见(2006年8月11 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豫发〔2006〕10号)和《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洛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洛发〔2006〕5号)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栾”战略,推进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栾川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栾川建设是全面实施“科教兴栾”的迫切需要
1、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意义。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所在。2006年5月召开的全国第四次科学技术大会,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全局高度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了建设创新型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重大部署,对全省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5月召开的栾川县第十次党代会,也把创新作为未来五年我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循环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品牌型经济四大突破”。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第8位,经济增长幅度位居全省前列。
“十五”末,我县已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具备了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但也面临着经济对资源依赖重、环境影响大;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人才缺乏;企业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栾川,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全县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栾川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观念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全面实施“科教兴栾”开创新局面。
2、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栾”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县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栾川。
3、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总体目标。全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荣誉,为全面实现“科教兴栾”提供科技支撑。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0件,专利授权量20件,其中发明专利实现零突破,授权量达到5件以上。工业以打造世界驰名钼钨产业基地为目标,实现钼钨销售收入100亿元;农业以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优质桃产业带、无核柿子基地、百合基地建设为目标,打造栾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二、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栾川建设的基本途径
4、全面落实《栾川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我县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贯彻了国家、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出了今后5年科技发展目标,体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栾川的具体部署和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使规划在建设创新型栾川的过程中得到全面落实,并在各项工作中加以充分体现;必须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等,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全县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制定和实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内部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保障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研发工作,逐步提高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到2010年,各类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要达到企业职工总数20%以上。坚持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开展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二是引进建立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平台。抢抓科研单位深化体制改革和我县招商引进重大项目的机遇,吸引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我县建立研究机构或分支机构,充分利用外部科技力量弥补我县创新资源的不足。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加强科技信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等中介机构建设,解决必要的人员、开办经费和运行费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加速科学技术知识、成果和信息向生产领域的转移,为全县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良好服务。
6、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广泛采用新技术,促进钨钼、铁、金、铅锌优势产业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逐步改变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工业增长模式,做大做强钼钨支柱产业。钨钼工业要突破重大关键技术,钼回收率由80-83%提高到90%,钨回收率由70%提高以7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钼钨伴生矿铼、镓、钒、银、硫实现综合回收;钼钨深加工要形成一批钼酸盐、仲钨酸铵、钼板、钼丝、钼棒、钼箔、抗震钨丝等具有栾川品牌的特色产品。大力发展钼冶炼新技术、钼钨合金材料、钼钨异型制品等钨钼高新技术,建设钼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通过技术攻关,达到主副结合、优势互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力争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未降低20%左右,钼精矿产量达到5万吨/年,白钨精矿产量达到2.5万吨/年,钼化工产品达到2.3万吨/年,全县钼钨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1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钼都”,实现“世界驰名钼钨基地”目标。
7、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撑。抓住国家“科技富民强县”机遇,加快培育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作物良种选育、优质高效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标准化农业。重点围绕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脱毒马铃薯基地、脱毒红薯基地、优质桃产业带、地道中药材桔梗、丹参规范化种植、珍稀食用菌姬松茸、蛹虫草开发等特色项目,开展科技攻关,通过实施星火计划、攻关计划、科技富民专项工程等各级科技计划,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建成一批独具栾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提高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率,2010年,全县农业新品种引进要达到200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广农业高新技术30项以上。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科技书屋,改善农村电教设施,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为农民提供快捷、有效的科技服务,加速现代农业技术的辐射和推广。
三、完善各项激励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8、加大科技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科技投入的要求,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财政性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或超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要求的标准,2010年要达到财政支出的2%。乡镇要把科技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投入足够资金用于科学普及、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2010年要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2%以上。同时要创新投入机制,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明显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专项资金要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5%以上,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要达到2%以上,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要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
9、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级基本建设投资规划,并给予重点投资建设。按照《洛阳市科学技术投入条例》规定,县本级财政从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划拨2%的资金,作为县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重点规划建设栾川县科技创业园和栾川县科技馆。科技创业园主要用于科技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科技馆是我县科技成果交易、科技学术交流、科技成就展示和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基地。
10、加大科技创新表彰和奖励力度。一是定期评选科技功臣、县级科技进步奖。对获得县科技功臣和县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县财政每年要拿出不低于10万元的奖金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和洛阳市科技进步奖的专业科技人员,县里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1000元奖金奖励,同时有关部门可优先向国家、省、市推荐申报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并可优先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作为县人才重点培养对象。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争取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对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县财政将配套资金,并给予项目资金5%的奖励。
11、落实激励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设立专利申请资助资金,县财政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资助发明创造人申请专利和实施部分专利,促进我县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拥有。落实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创造、使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引导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研发活动,实施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各类科技计划要对具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和产品予以优先支持。要把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成效作为职称评审和科技奖励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创新型栾川建设
12、进一步加强对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领导。完善县科教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政治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加大协调力度,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及时解决科技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栾川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乡镇、县直各部门、重点企业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机制,把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扶持自主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等指标纳入目标管理,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县直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共同推动创新型栾川建设。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国家和省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
13、加速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把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大对现有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使用力度,建立全县科技人才库,服务全县经济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引进人才政策,重点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方位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栾工作,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增长指标、工资总额限制。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构筑“人才聚集平台”;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切实解决科技人员在户籍、住房、子女就学、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科技人员在我县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与科技人员贡献相符合的分配制度,引导鼓励人才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14、加强乡镇科技工作。乡镇科技工作要以引进转化科技成果、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学技术普及等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科技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健全乡镇科技管理体系,做到有阵地、有专职科技管理人员、有科技计划、有科技活动经费;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培育和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星火培训学校,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成人学校教育平台,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利用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省级科普示范点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一批市级科技示范基地,带动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5、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高素质,促进和谐”的要求,大力开展科普进村户、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企业、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机关活动,重点围绕青少年、农民、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素质行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进行科技知识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大中专学生担任村官的人才优势,强化科技推广和指导;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科普功能,制定科普作品选题规划,集成创新资源,繁荣科普创作,开展学术研讨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各级各部门、社会团体、企业等方面要加强协作,形成科普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公益型科普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专题三专题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题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总结型
1.结合国情谈谈国家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1).是改革的必然结果,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3).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
(5)、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你认为我国是否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能力 ?
具备。因为建国5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我们取得了一批以“二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等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全社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这些科技成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国家为什么要做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为什么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简要说明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理由。;国家为什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各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
(5)、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形式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6)、只有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4、你认为青少年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从现在起做到:(1)、努力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2)、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3)、把创新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4)、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等。
5、作为青少年你打算怎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
(2)、树立远大理想,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
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勇于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
6、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了明天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我们中学生应怎么做?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青少年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
(3)、敢于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
(4)、多参加制作、小发明活动;
(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7、(1)、出谋划策:谈谈怎样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请你为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提几条建议。请你为如何提高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几条建议。我国应如何面对崭新的21世纪?)
①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外技术依存度;
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使经济建设真正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 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④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自
身的创新能力;
⑤ 离开了传统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⑥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对外开放,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以
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⑦ 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大力营造敢于
创新,大力创新的文化环境;
⑧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对做出创新成果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和
鼓励,保护其创新成果;
⑨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2)、积极搜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某中学准备组织一次活动,向学生展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秘涌现出的创新成果。请你为本次活动,举几个体现创新的事例。
如: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王选发明电子激光照排技术、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一国两制”的理论等。
(3)、关注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应从小做起,从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请你举出一个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事例。
比如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我有时会利用一种与教材不同的新的解题方法等。
(4)、能力拓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请你说出一个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名言、成语或典故。
如:“推陈出新”“温故而知新”等。
8、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9、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体现了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哪项措施?
鼓励性措施。
10、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某班决定开展一次“科技活动周”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工作:
(1)、为学校“科技活动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
(2)、为了使本次科技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内容充实,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形式?
科技专题讲座;科学技术小发明创新比赛;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等。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这次科技活动周活动撰写一份发言提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整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青少年应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打好基础。(只要学生反映出对科技创新意义的认识及自己应该怎么做,观点正确,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既可。)
(4)、围绕其中一种活动形式,谈谈你将为开展这次活动作怎样的准备?可以从活动的不同步骤作准备,如活动构思、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
11、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这意味着什么?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国重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渐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不但“引进来”,而且“走出去”。
12、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源源不断的漂洋过海,从国家发展来看必须怎样做?
(1)、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2)、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越来越多的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技术工人。
1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青藏铁路的修建;神六飞船的发射成功;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国两制的理论等等.14.信息搜索:请你搜集两条你最喜欢的有关科技创新的名言警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 风采展示: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标语。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
“让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等。
活动设计:假如你是这次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策划人,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出全面策划,设计具体的活动安排。
(1)、组织有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讨论会或主题班会;
(2)、观看“神舟”六号飞船飞行的电视录像;
(3)、创办有关科技创新的黑板报、宣传栏;
(4)、举办科技创新方面的小发明、小制作展览活动。
各抒己见:在科技创新专题班会上,同学们就“从神六的成功看创新”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体现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感受。
“神六”的成功飞行是自主创新的一个典范,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赢得优势,促进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做到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5、有关创新、科教、人才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
第一步:请当地有明的科技专家讲话,谈人才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步:看投影《科学技术发明的辉煌时代》;
第三步:请学校的小发明、小创造获奖者交流经验;
第四步:请学生代表谈感想;
第五步:教师总结评论学生的发言,并对学生提出成才的希望和要求。
16、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3)、必须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条件;
(4)、必须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
(5)、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1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原因)
(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3)、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源泉等。
18、为什么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巨大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起
着主导作用。劳动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发明制造先进的生产工具,开拓更广泛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分类型
1、摩托罗拉公司每“投智”一美元,会增加30美元的经济效益。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2)、高新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呼唤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等等。
2、生活中点滴创新给你的启示。
培养创新思想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多角度分析问题。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敏捷,要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请分析:如何理解“超越王选,走向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更是一个国家在当今世界 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的决定性因素。王选同志一生致力于我国计算机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超越王选,走向世界” 说明他希望青年一代能够超越老一辈科学家,发奋图强、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让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重塑辉煌。
请理解:为什么王选会说:“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回顾过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我们必将会继续大踏步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结合费俊龙、聂海胜受勋,吴孟超获奖和《“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的事实,谈谈你对“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
当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中国当代青年的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它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的全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应有位置。
5、谈谈创建“创新型城市”必要性。
(1)、现阶段,我国科技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直接影响了现代化建设进程,我市经济上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上述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依然制约着我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应对未来持挑战的必然选择。
(2)、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才能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第五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府„2006‟144号)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按照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的要求,综合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现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税收扶持力度
(一)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1.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五年内结转抵扣。
技术开发费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费用。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加计扣除时,须报送经县(市)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备案确认的技术项目开发立项书。
企业应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所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
企业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而购臵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形成无形资产的软件,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适当缩短,最短可为两年;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折旧年限最短可为三年。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经省有关部门认定属于新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获利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软件企业科技人员的劳务和智力支出可以占企业技术开发费的60%。对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以上的企业,企业科技人员的劳务和智力支出可以占企业技术开发费的40%。
5.对生产国家鼓励发展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环保设备的企业,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产品)目录》,在符合独立核算、能独立计算盈亏的条件下,净收入30万元(含)以下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
6.经批准在企业建立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有权部门的批复,中心科技人员的名单、职称、学历及担任该中心职务等有关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后,其科技人员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据实扣除。
(二)支持外资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
1.外资研发机构设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并经省有关部门认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从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期满后,仍属于先进技术企业的可延长三年减按10%征收企业所得税。
2.经依法审批设立的外商及港澳台商研发机构,向国外境外购买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所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可向有权税务机关申请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扶持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发展。1.国家及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认定之日起,暂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2.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省政府批准的江苏软件园规划范围内的在孵企业,并经省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参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四)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
1.科技中介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后,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备案,可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
2.科技中介机构为完成特定服务项目,聘请属于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所支付的咨询费、劳务费可直接进入成本,成本列支与税法规定不一致时,按税法规定调整。
3.社会化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知识产权许可证贸易代缴的各类国家规费,可在计算营业税基数时予以扣除。
(五)鼓励社会资金捐赠资助科技创新活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捐赠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经费,按规定可在当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指不是资助企业所属或投资的,并且其科研成果不是唯一提供给资助企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二、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一)将有权部门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纳入我市政府采购目录,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优先采购列入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目录中的产品。
(二)经有权部门认定,对我市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开发试制的及首次投向市场的,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自主创新产品,报经市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由采购单位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经认定的自主创新技术含量高、技术规格和价格难以确定的采购项目,在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可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并将采购合同优先授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三)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在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评标方法中,其分值设定要考虑自主创新因素。运用综合评分法的,可给予自主创新的产品不少于8%的分值;运用最低评标价法的,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自主创新的产品报价不高于排序第一的一般产品的报价5%的,将优先获得采购合同。
政府采购非招标项目的评审,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可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5%的价格扣除。
(四)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产设备。对采购预算在100万元以上的进口设备的采购,需经过有关方面论证,对国产设备可以替代进口的,予以优先采购。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以及其它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50万元以上装备和产品的项目,各级采购人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
(五)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其它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标志产品。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招标文件应载明对产品的环保要求、合格产品的条件和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的评审标准。
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
(一)创新信贷管理体制。1.鼓励各银行创新信贷方式,重点加强对专利权、商标权质押的资产评估、信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由银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2.鼓励各银行优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针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简化操作流程,下放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
3.鼓励各银行探索符合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信用评级办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突出企业的信誉度,合理提高定性的比重。
4.各银行成立专门的高新技术项目评审小组,实现客户经理的专业化管理,提高银行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5.加强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支持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各银行针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办初期报表不健全的状况,充分利用纳税记录、报关信息、电费缴纳等非财务信息,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
2.各银行针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办初期不动产不足的状况,探索多样化的担保方式。除了适时开展仓单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外,对提供单项担保存在不足的企业,还可以依据其所提供的符合担保规定的企业有效资产、个人财产以及保证担保,采取抵押、质押、保证相组合的担保方式。
四、加大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扶持力度
(一)放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条件。
1.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采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外合作等多种组织形式。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可以分期缴付。首期出资控制在不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20%,且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其余部分可以由出资者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在五年内缴付。
2.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风险投资不受公司注册资本和公司净资产的限制。具体对外投资的额度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根据所投资的项目自行决定。
(二)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
1.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通过创业投资备案的企业,享受其相关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2.建立创业风险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允许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按不高于总收益10%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
3.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余额超过净资产的50%,且其他投资的资金余额未超过净资产30%的,经省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拓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1.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改制设立股份制公司的工作,扶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尽快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成功后,由企业所在地政府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2.加快开发区内股份制公司的设立工作,为开发区申报列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做好开发区内股份制公司的筛选摸底工作,为非上市高新技术股份制公司进入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打好基础。
3.拓展债券融资,扩大融资主体,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和改善财务结构。
4.通过财政支持等方式,完善壮大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发挥苏州产权交易所的作用,加入区域性、全国性产权交易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联网。建立完善公司股权托管、产权交易经纪人、企业产权进场交易等制度,探索建立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托管、交易平台,推进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转让。
五、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1.对高新区外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经科技局和财政局核准后,由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财政在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奖励其科技创新。
2.鼓励我市企业扩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按照海关认定的出口金额,由企业所在地外经贸局会同相关部门审核确定后,由所在地财政给予每万美元补贴50元人民币。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指我市出口企业、出口供货企业所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属于本企业自有的专利或专有技术而形成的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或高新技术产品使用了自有品牌;高新技术产品在海关税则分类中属于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等多部委制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认定的产品。
(二)鼓励软件企业的发展。
1.对通过省认定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由市科技局根据《关于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苏州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核定后,分别给予2万元和1万元的资助。
省认定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是指按照国家软件产业认定标准和软件产品登记要求,经省信息产业厅审核认定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
2.对通过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或CMMI等国际资质认证的,由市科技局按照《关于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苏州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核定后,给予认证费用50%的补助,累计补助额不超过60万元。3.对具有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经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产品的,并经海关认定的出口金额累计达到10万美元以上的(含10万美元),由软件企业所在地财政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补助;软件外包按照海关认定的金额,每万美元给予1000元人民币的资助,资助资金由软件企业所在地财政承担。
(三)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1.对经科技部门申报新建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上级部门立项建设时,按照申报渠道,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地财政以配套方式分别给予一次性资助200万元、100万元;以企业为主、科研机构联办、独立注册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市科技局审核同意,可享受相应科研机构的优惠政策;企业申请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市科技局对符合条件的择优立项给予一次性资助。
对经发改委申报新建的国家级、省级工程中心,按申报渠道,由工程中心所在地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资助200万元、100万元;企业申请建立市级工程中心,根据《苏州市工程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市发改委对符合条件的择优立项给予一次性资助。
对经经贸委申报新建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按申报渠道,由所在地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资助200万元、100万元;企业申请建立市级技术中心,由市经贸委对符合条件的择优立项给予一次性资助。
2.鼓励企业在国(境)外创办独立的研发机构。对我市科技型企业到国外科技资源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创办独立研发机构,经企业所在地外经贸局、科技局、财政局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按以下标准给予资助:研发机构用于研究与试验的装备或设备的投资额(以下简称投资额)在10万美元至50万美元的,由企业所在地财政一次性给予1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投资额在50万美元以上的,由企业所在地财政一次性给予15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对我市科技型企业与境外研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新办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中方按比例承担的用于研究与试验的装备或设备投资额(以下简称中方投资额)在10万美元至50万美元的,由企业所在地财政一次性给予1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中方投资额在50万美元以上的,由企业所在地财政一次性给予15万元人民币的资助。
(四)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1.对承担国家“863”、“973”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企业,经企业所在地科技局审核确认后,以企业所获得的项目经费的1:1比例,由企业所在地财政安排配套资金进行支持;对承担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企业,分别经企业所在地科技局、发改委审核确定后,按照申报渠道,以企业所获得的项目经费的1:0.5比例,由企业所在地财政安排配套资金按各自计划渠道进行支持。
2.对承担省科技攻关、高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项目的企业,经企业所在地科技局审核确认后,以企业所获得的项目经费的1:0.5比例,由企业所在地财政安排配套资金进行支持。
3.对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市级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按照申报渠道,分别由市科技局和市经贸委择优纳入各自相应计划渠道给予立项支持。
(五)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围绕产业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的产学研联合体,依据《苏州市产学研联合体确认条件》的要求报所在市(区)科技局确认后,由所在地财政给予一次性科研补助。
六、加大对自主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
(一)支持自主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对本市重点科技创新载体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建设用地,国土部门予以重点保障并优先安排。
(二)支持科技创业园建设。对国家及省有关部门新认定的国家、省级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管理单位,按项目申报渠道,由所在市(区)科技局、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在各自相应计划中优先立项,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补助,同一创业园通过不同渠道申报同一等级的不重复补助。对列入市级的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市科技局、人事局等相关部门按各自计划渠道择优给予支持,同一创业园不重复支持。
(三)鼓励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1.对科技部门审批确认新建的国家级、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上级部门立项建设时,由服务平台建设单位所在地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的配套补助。
2.对科技部门认定的已建立的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市级综合性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络、信息数据资料库、种质资源库、行业共性技术开发设计和大型综合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扩充服务功能,在新购入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时,可向所在市、区科技局申请市科技条件计划立项,给予不超过购臵金额50%的补贴,最高补贴额不超过100万元。补贴按照技术先进性和在本地区内不重复购臵的原则择优安排。所购仪器设备纳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服务。上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扩充有示范意义的新技术服务功能时,可以申请科技计划立项支持。
(四)促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经科技部门申报新建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上级部门立项建设时,由实验室建设单位所在地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的配套补助。
(五)发展特色产业基地。
1.经科技部门申报的新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的国家级、省级高科技特色产业基地管理单位由所在地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的补助,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共性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平台建设。2.对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市级特色产业基地,由市经贸委根据《关于印发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若干意见及认定申报管理办法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择优给予支持。
(六)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
1.鼓励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本市建立研发机构,研发机构所在地的国土部门重点保障并优先安排其建设用地。涉及占用集体农用地的,各市(区)在当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分解落实时,优先安排其用地计划,对因计划指标紧缺无法安排的,积极向省争取增加计划。并及时做好农用地转用、征收和供地工作。
2.对在苏州新建的纳入中编办编制和中央财政预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给予不低于5000万元的重点支持。
3.对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等院校在苏州新建立的独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由市科技局根据市政府《关于鼓励和吸引国(境)内外研发机构的意见》和《苏州市引进国(境)内外研发机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认后,给予200万元以内的资助。
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等院校在苏州建立的独立研发机构是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完整的组织机构,明确的研发方向,必要的研发经费,一定比例固定的研发人员,固定的工作场所的研发机构。
4.鼓励和支持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设立研发机构,经省科技厅认定在我市设立的国(境)外独立研发机构由市科技局按照市政府《关于鼓励和吸引国(境)内外研发机构的意见》和《苏州市引进国(境)内外研发机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分别给予一次性200万元以内的资助;非独立研发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的,择优给予一次性100万元以内的资助。
国(境)外独立研发机构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苏州市产业发展方向属于高新技术重点发展领域的,有完整的组织机构,投资规模超过200万美元,有必要的研发经费,有一定数量的研发人员和固定的场所的外资研发机构。非独立法人的国(境)外研发机构虽不具独立法人资格,但其它条件与独立研发机构相同。
(七)支持在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含以其为主承担的上述计划子项目)和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根据获得国家、省项目资金情况,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从市级科技计划配套经费中给予不超过30%的配套支持。
七、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的扶持力度
(一)促进专利事业发展。
1.对本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获得受理的重大发明专利以及向国外申请专利所需申请费、实审费,经所在地知识产权局(科技局)审核确认后,除省财政补助外,其余部分由所在地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2.设立苏州市优秀专利奖,对本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拥有的优秀专利给予2万元以上的奖励;对专利工作人员、企业专利管理人员、专利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给予一定资助。
3.鼓励专利成果转化,设立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资金,支持重大专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项目。企业在专利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可一次或多次摊入成本。
(二)推动企业争创品牌。
1.对新获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经企业所在地经贸委会同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根据市政府《关于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若干意见》,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2.对新获得国家质量免检产品或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产品的企业,经企业所在地经贸委会同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根据市政府《关于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若干意见》,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以上各项奖励在当内不重复奖励,以最高一级计奖。
(三)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制定。
1.企业参与WTO/TBT(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通报评议主导意见和建议,被评议方采纳的,经企业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科技局、财政局审核确认后,由企业所在地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
2.对被新批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经起草单位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科技局、财政局审核确认后,由起草单位所在地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资助。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和区域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地方标准是指江苏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标准。
(四)实施知识产权诉讼法律援助。对困难企业及个人专利维权诉讼,可向所在地知识产权局(科技局)申请诉讼或行政处理费用补助。
(五)加强对企业兼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1.企业或品牌(含老字号)被外商收购时,被收购企业需事先向企业所在地经贸委、科技局报告,其中涉及所属国有企业的,须同时报告所在地国资监管部门。
2.凡被外商收购企业商标为省级以上著名、驰名商标或企业产品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并曾获政府奖励的,收购方须向市经贸委出具奖金回收上缴承诺书,其奖金由市经贸委负责收回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加收奖金利息,回收资金全额上缴市财政。
3.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审核确认被外商收购企业历年承担的由市级以上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其中涉及市属国有企业的,市国资委参与审核确认。凡企业历年承担的由市级以上财政全额资助的科技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及其无形资产,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由收购方按评估价全额返还项目下达单位并由市科技部门收回后全额上缴市财政。由市级以上财政部分资助的科技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及其无形资产,由收购方按评估价乘以财政资助比例返还项目下达单位并由市科技部门回收后全额上缴市财政。
4.凡被外商收购企业为苏州市老字号企业的,被收购企业需向市国资委、市经贸委(市贸易局)报告,并经市政府批准后进行。涉及老字号企业的无形资产转让的,收购方须与市国资委、市经贸委(市贸易局)签订无形资产转让协议,其无形资产经指定的具有一定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由市国资委、市经贸委(市贸易局)按评估价值的1.5倍向收购方收取无形资产转让费,并全额上缴市财政。
八、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扶持力度
(一)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
1.全市每年资助50名具有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企业家在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2.根据苏州市人才需求状况,每年确定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以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主的党政领导干部、软件人才、新农村实用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等紧缺人才海外培训基地。支持卫生、教育等部门及各类企业选派优秀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境)参加学历教育、学术交流和短期培训。
3.根据《苏州市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各类紧缺高层次人才来苏工作的,由引进单位所在地人才办或主管部门提出推荐意见,并报市紧缺人才开发办公室审定后,可按以下标准申请资助:(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位给予100万元的安家补贴;
(2)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条件相当的其他优秀高层次人才,每位分别给予50万元的安家补贴;
(3)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引进后承担市重大项目、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领军人才,或有自主知识产权来苏进行合作研究或实施成果转化的创新型科技研发人才,每位给予20万元的安家补贴;
(4)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且为我市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每位给予10万元的安家补贴;
(5)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年龄35周岁以下,且为我市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每位给予5万元的安家补贴;
(6)聘请参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且在苏实际工作时间累计6个月以上的专家学者,可根据聘请社会同类人员平均薪资水平及聘期等具体情况确定。
4.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经人事部门根据国家教育部、人事部以及市政府《关于留学人员来苏州创业的若干规定》确认后,不受用人单位编制(机关公务员除外)、工资总额和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
外籍专家来华工作由市外专局审核后报省外专局办理《外国专家证》或者通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凭办理的有效证件,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居留许可,在居留许可有效期内可多次入境。
5.对引进的海外优秀人才和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其配偶安臵,原则上由引进单位负责,确属引进单位解决有困难的,同级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按政策性安臵的办法,给予协调推荐到对口的工作岗位;其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可由市教育局和相关市、区政府在其户口所在地,根据合法固定住所和实际居住地,优先安排入学就读;其子女在本市参加中考的,可参照留学回国创业人员子女加分规定执行。
6.各市、区优惠提供土地、减免各类费用、建造人才公寓,为各类创新人才提供高品质低租金的公寓。
市和各县(市)、区政府建造的人才公寓,专门出租给各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范围由各级人事部门严格把关。
本市企业经批准可在企业用地内按相关比例要求建造专家公寓。本市企业经批准可在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内按不超过总用地5%比例建造专家公寓,原土地的用途不变。
(二)奖励自主创新杰出典型。
1.市财政设立科技贡献奖励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我市科技工作者,给予1:0.5 的配套奖励;对同时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单位或个人,奖金不抵扣。
2.对在全市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经济建设中做出杰出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授予苏州市自主创新市长特别奖(简称市长特别奖)。市长特别奖授予先进集体不超过2个、个人不超过3名。
九、加大对科普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加大科普投入。科普专项经费从2006年开始,每年以城区人口计,在2005年人均1元的基础上,以人均0.8元的额度逐年递增,到2010年财政对科普经费投入达到人均5元以上,并明显高于国家、省的要求。
(二)鼓励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对由市科技局、科协、教育局推荐,并分别经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和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新审批确定为国家级、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的,按申报渠道,由科普示范教育基地所在地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同一基地通过不同渠道申报同一等级的不重复奖励。
(三)鼓励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的建设。对由市科技局推荐,经国家科技部新批准确定的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由星火学校所在地财政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奖励。
(四)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设立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奖励中小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取得的科技成果。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每年10万元,由市财政在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中安排,由市教育局按相关规定组织评选。
本细则如与国家、省新出台的政策和实施细则不一致时,按国家、省的政策和实施细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