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语句——高三浙科版生物资料整理

时间:2019-05-13 19:3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归教材语句——高三浙科版生物资料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归教材语句——高三浙科版生物资料整理》。

第一篇:回归教材语句——高三浙科版生物资料整理

高三生物资料整理归类

一、文字资料整理

回归教材——生物必修一、二、三

1.血浆中的无机盐在维持血浆的正常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非常重要 2.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3.肝糖元在维持血糖的平衡调节中起相同重要的作用,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4.蛋白质热变性时空间结构改变,生物学活性会降低,肽键不断裂

5.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生物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是DNA 6.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并不稳定,会随温度的升高发生改变,并且空间结构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便会失去生物学活性。

7.卵细胞体积大,不利于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8.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脂双层中的任何一层都不能称为单位膜。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9.脂双层是膜结构的基础,它使得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

10.膜蛋白对细胞行使功能有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就越多 11膜蛋白有许多功能:有些控制着某些分子与离子的出入;有些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有些膜蛋白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这些标志物中有的能识别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物质,有的能识别其他细胞,有的则与病原体作斗争有关。

12.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13.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有些光面内质网上还有合成磷脂的酶。内质网向内与细胞核膜(外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

14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能把集中在其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目的地

15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溶酶体中有60种以上的水解酶,这些酶原来存在于高尔基体中。

16.线粒体是细胞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17质体分白色体与有色体两类。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18.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是遗传物质贮存、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19大多数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少数细胞有多个核,如横纹肌细胞,极少数真核细胞的核消失了,如哺乳动物红细胞、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

20.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核孔也有选择性。

21.原核生物的DNA与周围的核糖体直接接触,并通过RNA传递信息,由核糖体合成所需的多肽

22.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细胞呼吸就在质膜上进行 23.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24.能引起约50%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就是细胞液的浓度。

25主动转运与易化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载体蛋白分子会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而改变形状,于是把分子或离子转运至膜的另一侧。将分子或离子释放后,载体蛋白又恢复至原来的形状。26.P68第一段原文——关于酶促反应最适温度的描述。

27在线粒体基质中,存在着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也有少量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嵴上。28人体肌肉细胞可以靠厌氧呼吸维持短时间的活动,所产生的乳酸则被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29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30NADPH和NADH都是氢的载体。NADPH只是比NADH多1个磷酸基团。(NADH也含有磷酸基团)

31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1分子三碳糖,这是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

32三碳糖在叶绿体内能作为合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的原料,但大部分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3.G1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34.前期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这种小泡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35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几个时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36G2期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已复制完成),分裂前期,这一对中心体分开,其间有纺锤体相连。

37.人和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第1-2次分裂所形成的2-4个细胞,仍具备全能性。

38体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受到了细胞内物质的限制。但细胞核含有该物种全套基因,所以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39.衰老细胞多各酶活性降低、呼吸变慢、线粒体数量减少而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向内折叠。

40所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一些细胞要发生凋亡。

回归教材——生物必修二

41.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42.性状分离是指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43.等位基因是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44.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45.基因有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即一对等位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是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的

46.对于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等都是相对恒定的,它们是人们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47.必修二P34第二段,关于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的描述。48.生物的性别也是生物的一种重要性状

49.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是指某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50.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断。51.染色体由DNA、蛋白质与少量RNA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5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53.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54.DNA合成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即DNA复制是一个酶促合成过程。

55.DNA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以自身为模板,半保留地进行复制,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根据它所贮存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质的结构。56.转录是指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上的过程,其中指导RNA合成的链称为模板链 57.RNA的合成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催化,并且转录不是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的。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时,包括一个或者几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

58.RNA病毒(如劳氏肉瘤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反向合成单链DNA,因为它们具有能够催化此反应过程的逆转录酶。

59.基因就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而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RNA。

60.通过基因重组,使亲代的性状重新组合成为亲本中所没有的新类型 61.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成为生物进化和培育新品种的材料

6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63.我们将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基因突变称为自发突变,而将在人工条件下诱发的基因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64.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

65.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包含了该种生物的一整套遗传物质

66.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

67.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6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细胞结构虽然有了比较显著的差别,但它们却是由相同类型的分子所组成,大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

69.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个体并不是把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子代的仅仅是亲代的基因。

70.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

71.遗传平衡定律是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也称哈迪-温伯格定律。

72.相对于二倍体亲本,四倍体植物已是一种新的物种。这个新物种是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的,即所谓同地物种形成,而且是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的。

73.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种疾病属于遗传病

74.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75.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两种比较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

76.羊膜腔穿刺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

回归教材——生物必修三

77.78.79.80.81.82.除激素调节外,植物还有多种调节机制。

生长素也叫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

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必修三P6页表格。

每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效果取决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

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直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83.愈伤组织是一团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

84.当水分供应良好时,禾本科植物种子中的胚就会释放赤霉素,以动员贮藏的养分,从而促进种子萌发,这时脱落酸的作用就显示不出来了。

85.乙烯是由成熟的果实和植物的其他部分产生的激素,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86.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天然的植物激素与人工合成的化学类似物。

87.现代耕作制度的一项改革是免耕法,就是用除草剂处理表土,抑制杂草的滋生,免去耕作程序;同时可以使作物收获后残茬留在土壤表层,这样可以维护地力,防止水、肥流失。

88.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力的(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89.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90.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它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

91.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更准确,而体液调节往往是在神经系统的影响下进行的。92.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肌细胞也是),可兴奋细胞的特点是在受到刺激后能迅速发生反应。93.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在静息时对K+的通透较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94.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95.神经纤维间具有绝缘性

96.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97.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

98.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99.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100.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二元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101.人体蒸发散热中,1/3是通过呼吸排出的,2/3是从皮肤蒸发的。102.有些哺乳动物(如狗、猫)和所有鸟类都没有汗腺。

103.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104.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包括细胞增大与增多。105.甲状腺激素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所不可缺少的。106.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107.胰腺中有几十万个胰岛,胰岛细胞至少可以分成五种。108.胰岛素能促进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

109.性激素是脂类物质,可以口服并起作用。雄激素也增加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110.P48页关于局部炎症的描述。

111.MHC分子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它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的身体细胞上都存在。除同卵双胞胎外,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分子。112.抗原包括特异性的蛋白质与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113.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带有一种抗原的受体。

114.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该受体分子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

115.每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抗体分子是Y形的,两臂上有同样的结构位点。

116.检查血液中的某一种抗体便可确定一个人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侵袭。117.免疫接种属于主动免疫。而注射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如抗血清)属于被动免疫。118.疫苗在三种类型:灭活的微生物、减毒的微生物、分离微生物的成分或其产物。119.免疫应答的作用是清除那些突破身体屏障侵入体内的病原体。120.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有逆转录酶)。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还可以感染其他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121.种群是物种存在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

122.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而密度和分布型是种群所特有的。

123.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124.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如动物的领域行为等。随机分布是种群成员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如狼蛛在森林底层和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125.指数增长的特点是: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

126.K值,也叫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127.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与湿度。128.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一般气候造成的为非周期波动。)种群的周期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如北方针叶林和苔原地带。

129.外源性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内源性因素则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130.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与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131.顶极群落是该地区最复杂也最稳定的结构,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132.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平均温度与年降雨量决定

133.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134.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135.生物量金字塔也有倒置的,如在英吉利海峡,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但是,能量金字塔绝不会倒置的。

136.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137.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趋于稳态

138.负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而正反馈很少见,它对生态系统往往有极大破坏作用。

回归教材——生物选修三

第一章

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是基因重组

()2.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的表达()3.PCR技术为基因工程的创建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特定的核苷酸()

5.DNA连接酶能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2个DNA片断通过氢键连接起来()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连接酶只能在细胞外起作用()7.质粒是一种细胞器,内含环状DNA分子,可自主复制()

8.目的基因的序列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或者用PCR扩增()9.目的基因的序列未知,可以从基因库中获取目的基因()10.要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在一起,只能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

11.常用的受体细胞有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

12.以大肠杆菌为受体细胞,应该选择质粒或噬菌体作为载体()13.受体细胞如含有细胞壁,都应该用氯化钙处理()

14.由于质粒上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来筛选含有重组DNA分子的受体菌,但不一定能筛选动植物受体细胞()

15.转入了胰岛素原基因的大肠杆菌,可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1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达到定向改造生物的目的()

第二章

克隆技术

17.分子水平上的克隆是指某种目的基因的复制、分离过程()

18.细胞水平的克隆是指从众多的细胞群体中通过无性繁殖和选择获得特定类型细胞的操作技术()

19.个体水平的克隆是指来自特定个体的单个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从而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或技术()

20.从理论上说,由于细胞核具有基因组全套遗传信息,生物的体细胞有潜力直接发育成胚胎和形成与核供体完全相同的个体克隆()

21.胚胎细胞克隆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动物克隆()

22.植物组织切口处的细胞在创伤的刺激下发生脱分化成为分裂的细胞,并且可以继续不断地进行分裂增殖()

23.通过调节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的适当配比,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分化()24.愈伤组织细胞液泡小而细胞核大,可发育成胚状体()

25.植物体的几乎所有组织的细胞,通过诱导都可再生新植株()

26.不同种类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27.某些植物所诱导出的再生植株,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28.培养物的胚胎发生和器官形成能力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染色体畸变等,其结果是不可逆的()

29.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适量的激动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可以诱导芽的分化()

30.由于植物细胞壁的存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克隆有一定难度,通过获得原生质体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31.获得原生质体的方法是在清水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

3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或病原体的毒蛋白,能够诱发和筛选抗盐或抗病的突变体()

33.动物细胞之间有接触抑制,所以只能在培养瓶中形成一层细胞()

34.动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以伴随组织分化,但长期的培养经常只能使单一类型的细胞保存下来,最终成了简单的细胞培养()

35.严格地说,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或移植到另一个培养瓶中就称为传代培养()36.连续细胞系大多数具有异倍体核型,有的具有异体致瘤性,有的保持接触抑制()37.细胞株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和生化特性()38.细胞克隆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分离出来的细胞是一个而不是多个()

39.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的措施包括用生长旺盛的细胞作滋养细胞支持生长等()40.细胞克隆最主要的用途之一是从普通细胞系中分离出缺乏某种特殊基因的突变细胞系()

41.癌细胞可以逆转成为正常细胞,并且保留基因组成的完整性()

42.在动物的基因组中,所有基因都只能选择性的表达,即只能在某些组织细胞中表达,在另一些细胞中不表达()

43.已分化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高度特化,这是由于基因表达的调控使得细胞中合成了专一的蛋白质()

44.胚胎细胞核的移植成功率远高于成体细胞()

45.高度分化的细胞经过一定技术处理,也可回复到类似受精卵时期的功能()46.重组卵细胞第一次卵裂是核基因不表达()

第三章

胚胎工程

47.同种动物精子、卵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相互识别的蛋白,所以只有同种动物精卵才能结合()

48.卵裂球含2—8个细胞时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而胚胎干细胞只具有发育全能性()

49.胚胎工程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高等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50.精子必须达到获能状态才能穿入到卵细胞内部()

51.体外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需经早期发育培养,才能完成植入或着床()52.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必须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进行培养()53.分割的胚胎或细胞可直接移植给受体,或在体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到受体内()54.良种雌性动物可以专门提供胚胎,而代孕的任务可以让一般动物完成()

55.饲养层细胞一般是胚胎成纤维细胞,因为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促进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第二篇:浙科版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展示茂密的森林植物,森林植物制造有机物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说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区别并且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学生活动】

阅读书本85页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教师活动】

请同学思考该概念所包含的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的叶绿体)、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糖等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我们在该模块第二章第二节学到过,请同学回答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活动】

内膜、外膜、基粒、基质;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器 【教师活动】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叶绿体的亚显微模式图,并标示各部分结构。从叶绿体结构来看,你猜猜看哪部分结构在光合作用中最重要。【学生活动】

对各结构进行简单思考并猜测。【教师活动】

类囊体和基质都是光合作用的重要部分,是其反应场所。首先我们来探讨为什么类囊体是反应场所呢?它里面有什么物质对光合作用起重要作用呢?是因为基粒类囊体上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那么叶绿体中含有多少种色素呢?首先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植物叶片是绿色的呢?为什么有些植物叶片在不同时期颜色不同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90页小资料回答问题。【学生活动】

绿色是叶绿素的效果,叶绿素呈绿色。秋天,光照量减弱,制造的叶绿素也减少了,遮盖不住黄色色素的颜色。【教师活动】

绿色色素叫叶绿素,它是叶绿体的主要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它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除叶绿素外,叶绿体中还含有黄色色素即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它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

1.由于叶绿素的含量大大超过类胡罗卜素,而使类胡罗卜素的颜色被掩盖,只显示出叶绿素的绿色。2.由于叶绿素比类胡罗卜素易受到低温的破坏,秋季低温使叶绿素大量破坏,而使类胡罗卜素的颜色显示出。

第三篇: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酶》教学设计

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

一、设计理念

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

《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图片、视频和一些类比,将较为抽象的酶的概念形象化,并鼓励他们小组学习交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酶的概念、作用和本质,掌握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酶的各种特性,描述酶的发现过程,学习探究更多关于酶的实验。2.能力目标:掌握实验探究的具体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酶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和对真理执着追求的态度。意识到,生物学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学好这门学科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提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难点:实验探究酶的特性

六、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七、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PPT,视频

八、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大家平时都会自己洗衣服么?我们来看几张图片。提问:洗衣服的同学都知道这是什么吧?

过渡:我们都知道,洗衣粉和牙膏加酶,是为了能够达到更加清洁的作用。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这个“酶”,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进入课题: 教师活动: 介绍酶的发现:早在十八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将肉块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了这些小笼。过了一段时间,将小笼取出。提问:他发现了什么? 提问:肉块去了哪儿?

设计意图:引出发现动物的消化系统能分泌许多种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教师活动:

情境:每年过年过节,家里的大人都会喝上几杯,当然你们还不能喝酒哦。那这个酒是从哪里来的呢?

设计意图:引出酒精发酵的内容和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三个人的观点。

提问:那酶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人想过它的本质?

设计意图:引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教师活动:

提问:因为有酶,葡萄变成了美酒。那酶到底参与了化学反应没有呢? 设计意图:导出酶没有参加化学反应这个观点。教师活动:

对书本上的酶催化活性实验进行一个疏导。让学生们观看一个视频。

设计意图:引出,没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教师活动:

提问:大家猜测一下,温度对酶的催化活性有怎么样的影响? 通过一个坐标轴的曲线让学生理解。设计意图:酶有一个最适温度。

教师活动: 课后作业

第四篇:浙科版生物必修一蛋白质教学设计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

§1.3蛋白质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蛋白质”是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二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分为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有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蛋白质的问题,对蛋白质还是比较熟悉的,但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同时对于有机化学的知识还没有一定的基础,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掌握起氨基酸结构和脱水缩合过程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阐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模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用塑料珠和细铁丝制作成串珠,探究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问题探讨”提问:1.当你购买某些食品时,包装上常附有食品成分说明。蛋白质是许多食品的重要成分,你能说出多少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思考回答:1.牛奶、鸡蛋、肉、大豆。教师补充:对,当然还有许多了,比如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蛋类中的卵清蛋白,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肌肉细胞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治疗糖尿病的用的激素----胰岛素,也是蛋白质,我们的头发是角蛋白等等。2.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的功能吗?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归纳蛋白质的功能。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没有有机物的知识,一开始学习蛋白质,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探讨,再结合教材中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了解的蛋白质功能有哪些,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

2.利用教材,总结氨基酸结构模型

前面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的功能,知道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我们都知道物质的功能与它的结构密切联系者。那么蛋白质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当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1)学习活动一: 比一比 结合教材中所给的4 种氨基酸的结构式,找出4种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它们是怎样构成蛋白质的。通过问题诱思,让学生自己推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设计意图:通过教材4中氨基酸例子让学生自主得出氨基酸通式,体现自主学习的思想;通过对比,找出异同点,让学生印象较深刻。

(2)学习活动二: 装一装 教师介绍氨基酸的分子模型,指出代表氨基、羧基、R 基和H 的部分;指导学生动手组装甘氨酸的分子模型,体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安排学生活动:在认真听讲后,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组装甘氨酸的模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亲自组装模型,在“做中学”,较好地理解氨基酸结构特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组装好的甘氨酸模型。

3.利用模型说明氨基酸构成蛋白质过程及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

(1)学生活动三 做一做 展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Flash 动画,结合教材脱水缩合过程,利用前面组装的氨基酸球棍模型构建两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模型。由学生活动模拟多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具体做法:(课前用A4 纸分别打印好羧基、氨基、肽键、水,其中肽键用彩色纸打印最好)若干名学生(身躯代表碳原子,头代表R 基,腿代表H)每人一手拿羧基,另一只手拿氨基,互相之间找同学(代表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一名同学专门负责取下消耗的氨基和羧基并换上肽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学生模拟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肽键与水分子、氨基酸数目及肽链数目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模拟脱水缩合反应,变抽象为直观,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学生活动四 穿一穿 材料:10-20 种颜色的穿孔塑料珠(每种50 粒),几根细铁丝。探究问题: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将学生分组,说明活动程序:①每小组随意穿几条串珠②各组将串珠随意挽成不同的造型后,将各组的作品进行比较体会蛋白质多样性(结构)的原因是: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其功能的多样性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穿珠子,自主体会并归纳出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进而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五篇:苏科版生物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苏科版生物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苏科版生物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xx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苏科版《生物》),我们已使用多年,感觉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设计的很好。该教材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切结合,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校在使用苏科版生物教材过程中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言叙述简明,版式设计新颖。

苏科版《生物》的语言叙述简单明了,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精选了很多插图、照片和表格,这些非语言类的视觉信息,富有时代感和趣味性,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该教材彩色印刷,每章前面都有生动活泼的章前图,并配有富有感召力、挑战性和悬念的引语,图文并茂,通过展示奇妙的生物现象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去尝试、体验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而“小资料”、“DIY”、“科学.技术.社会”、“信息库”等栏目的设计新颖,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有助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2.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教材结构设置合理。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教材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不过分强调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出发处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关系,从激发学生兴趣和方便探究活动出发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教材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新教材的“章”节较短小,包括的知识点少,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并把它们作为呈现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学生自我建构的支点。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景、问题和学生关心的一些科技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形成阶梯状的问题系列。

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

3、突出科学探究,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

科学的本质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究。该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重知识,更重过程、方法和能力,把它们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大量的问题都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解决,比较注重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苏科版”教材突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培养,在探究与创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作为进行探究与创造的手段,并为探究与创造营造良好的氛围与必要条件。通过探究与创造活动,实现两种目标:显性的结果是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隐性的结果是使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探究与创造的一些方法。最终,在前两种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是“苏科版”教材中所隐含的问题、探究、拓展三位一体内在结构的意义与作用。

“苏科版”教材还注意了探究难度的循序渐进,注意了探究环节由隐到显的逐渐深入的过程。对探究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逐渐放手,并逐步将观察、交流、测量、预测、推断、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与验证假设、数据解释、设计实验、建立模型等探究方法渗透到探究活动之中。充分体现了教材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特点。

另外,为了将探究延伸到课外,在配套的“实验册”(苏科版生物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始于欢乐,终于智慧”,使学生对探究活动流连忘返。

4、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教材中有很多章节有意不把结论写在学生用的教材中,只提问题,只讲背景,然后安排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感受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和教师留下充分的空间和回旋余地,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以发展。不仅仅学习了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究,养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5、强调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思想。

“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生物学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生物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初中生物课程以生物世界为认识对象,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系。它不能脱离比较系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这种课程中进行人文教育主要是渗透性的。课程的人文目标的实现主要靠渗透的方式。

结合我校的特色教学3015模式,将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相结合。我们的教学案板块中,第一块是预习检测,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和课本预习内容独自完成。学习过程主要以活动形式出现,每个活动下面放几个问题,以粗线条形式呈现。教师上课时怎么导入、怎么过渡,不详细的呈现在教学案上。教师的教案在脑子里或在课件上,在课前备课中,以个性化备课的形式呈现在教师自己的教学案上。当堂检测的内容要以最基本的目标达成为准,以15分钟之内的题量为宜。预习检测可以作为新课活动的准备,为了突破新课难点而复习的旧知识等等。课后巩固分层次,既要考虑所有学生的需要,也要照顾优秀学生的培养,在课后巩固的最后一两题,设置打“*”题,适当增加难度。

我们感觉苏科版教材结合我校的教学案,非常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我们的教学案,更好的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

下载回归教材语句——高三浙科版生物资料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归教材语句——高三浙科版生物资料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