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多层框架结构火灾损害事故分析和修复处理

时间:2019-05-13 19:2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多层框架结构火灾损害事故分析和修复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多层框架结构火灾损害事故分析和修复处理》。

第一篇:某多层框架结构火灾损害事故分析和修复处理

某多层框架结构火灾损害事故分析和修复处理

摘要: 通过某工程实例的测试和 分析,研夯了多层框架结构火灾后的受损特性,并为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设计提供了一个可行 方法。

关键词: 修复 加固 框架 结构 碳化 1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建设高潮。在此期间,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1 637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总额为39 263亿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3.7%。建成各类建设项目24万个,其中大中型项目845个,新建城乡住宅45亿时。城市的高层建筑、大型公用工程拔地而起,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外形之复杂,设计施工之新颖,标志着我国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累计建成高层建筑超过 1.班时,国有 企业 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中,高层已占20%。如北京建成的北京西站工程,群体建筑面积70万耐,其中主站房就有50万心,铺轨lookm,并设有预埋地铁,总投资63亿元,而工期仅36个月。该工程部分结构采用劲性钢筋、C印混凝土,主站房门楼采用45m跨的预应力钢屋架,用整体提升方法安装就位,施工难度极

大。上海杨浦大桥,桥面采用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结构,跨度印Zm,一跨过江,创造了世界斜拉桥跨度之最。该桥主塔高220m,施工垂直度偏差仅为l/l slx;全桥100万个精制高强螺栓,全部一次合格;桥面在 自然 状态下合拢只用了卯而n。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总高肠sm,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施工中采用300m竖向预应力张拉工艺,高强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达350m,380t天线桅杆高空安装就位,都创造了施工安装的新记录。深圳地王大厦是一幢80层、高384m的钢和钢筋混凝土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面积26.7万时,地下3层采用半逆作法施工,上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大吨位、大行程千斤顶整体爬模,平均每一标准层只用时2.75d,又一次开创了高速施工的新记录。上述工程不仅规模大,技术复杂,而且施工难度也极大,由于施工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有些技术达到或接近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才使这些工程能按预定工期保质保量地建成,同时也反映了 目前 我国施工技术的总体水平。2我国施工技术简要回顾 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地基基础的工程造价和工期,一般要占整个建筑物的 20%一30%。我国在 研究 合理利用天然地基的基础上,已掌握了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套技术。目前我国基础最大埋深已达一26.8m,桩基仍然是高层和重载结构支承的主要方式。地下工程和深基坑支护技术 发展 也较快。2.1.1地基加固技术。从当地的土质、加

固材料和工艺条件出发,各地研究开发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多种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如石灰、粉煤灰、碎石桩,渣土夯填桩,水泥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强夯法、排水固结法、预压加固法仍然是开山填谷、围海造地、滩涂洼地大面积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好方法。强夯法的夯击能量可达12以kN·m,并可用块石、钢渣等作置换材料,大面积用于围海造地或处理软弱土层,各地都已有广泛 应用。2.1.2桩基仍然是当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现浇灌注桩承载力大,施工对环境的 影响 较小,应用比重日益增加,且桩径最大已超过3m,桩长可达1以m,承载力达10以X)kN以上。预制混凝土方桩已部分为预应力管桩所取代。长桩基础施工设备除少数采用有套筒护壁外,大多仍为泥浆护壁,水下浇灌混凝土。为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推广应用了桩底、桩侧后注浆技术,并与超声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超长灌注桩施工成套技术。为检验桩基承载力,动测检测技术发展很快。结合 计算 机应用,桩基动测技术已基本成熟。2.1.3地下工程和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迅速。我国地下工程起步较晚,初期主要用于隧道、人防等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已广泛用于地铁、地下车库、仓库等工程。地下工程的施工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和冻结法等施工方法。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及折返线等工程,都是按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实现了在繁

华地区不中断地面 交通 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作业。北京还在长安街过街地道施工中,成功地创造了“平顶直墙超浅埋暗挖工法”。在覆盖层仅厚lm,不中断地面交通的情况下,采用将管棚超前支护和搁棚喷浆等技术进行施工。盖挖法是先向地层深处做好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再做楼层盖板,在支承结构和围护墙的保护下,自上而下进行土方开挖,现已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地铁车站和地下结构的施工。上海地铁1号线的18.skm隧道和n个车站,都建在高流变、高压缩的软土地层中,车站大多采用多道锚杆的地下连续墙作深基坑边坡支护,而隧道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进行顶进施工。在深基础施工中采用逆作法和半逆作法技术,由于造价太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多数是要求做好深基坑开挖时的临时支挡,这已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各地都有不少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基坑设计既要考虑坑壁土压力、降水隔水技术和开挖时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要计算支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基坑深度不超过 7m时,一般采用灌注桩做成的悬臂挡土壁;当基坑深度超过7m时,应采用复合式支挡结构;基坑深度再增加,上述方法难以奏效,则应设置单支点或多支点的拉锚结构。沿海地区深2一3层的地下室基坑施工,有不少是采用环梁护壁(或中心岛)内支撑作为深基坑支挡。单支点或多支点拉锚的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法,在更深、更复杂的基础施工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土钉墙是我国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中浅层基坑支护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广东、北京等地。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插筋和注浆来设置的,还可将插筋直接打人形成土钉。土钉杆体通常用山 4一犯的螺纹钢筋或打人式钢管,钻孔直径约loolnzn,面板为配网的喷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面,厚50一looIYun。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杂填土、普通粘性土和非松散砂土层,以及N值为5以上的砂质土和N值为3以上的粘性土。由于土钉技术简单,操作方便,不占用现场的空间,且施工期短,费用较其他方法低ro%一30%,因此深受欢迎。2.2混凝土技术发展步伐加快混凝土仍然是我国工程结构最重要的材料。混凝土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材性的改善、平均强度等级和 工业 化程度的提高上。2.2.1用于工程结构的混凝土,不仅应具有足够的龄期强度,而且对其早强、缓凝、抗冻、抗渗、体积变化以及泵送性能等还会有不同的要求。预应力混凝土要求具有高强度、低收缩徐变的性能,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应具有低发热量、可泵性好等特点。由于水泥混凝土和高性能外加剂技术的进步,已有可能按工程使用和施工需要,设计和配制特定性能的混凝土,以满足超高层、大跨度、大体积以及各种特殊性能的要求。2.2.2混凝土平均强度稳步提高。我国混凝土结构的平均强度等级已达到C25,Cso以上的混凝土已普遍应用。C50、C印高强混凝土在一些高层和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C80

混凝土已用于预应力管桩构件中。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使结构截面和自重减小,密实度和耐久性也相应提高。2.2.3 1995年,全国已有so座城市建成预拌混凝土搅拌站616座,设计能力6(XX)万耐。实际产量2以万时,1996年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中,上海、大连、常州等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已分别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印%以上,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搅拌站采用机械上料,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并较普遍地使用了外加剂和掺合料。采用搅拌运输车输送,现场大多用泵(固定泵或泵车)输送人模。目前,混凝土的最大泵送高度已达368m,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灌量已达24仪X)耐。我国的碾压混凝土已在大坝和公路工程中应用。2.2.4为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各地都重视现浇模板的研究与开发,并要求企业做好模板的配板设计。大模、爬模、滑模、台模、筒子模等支模工艺都有新的改进和提高。为加速模板周转,楼板模板已较普遍应用了快拆脱模体系,有的还推广了小流水段施工。组合钢模板已部分为中型块体的钢框竹(木)胶合板模板所取代。钢框竹(木)胶合板模板面积大,重量轻,表面平整,可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和作业效率,使用量逐年提高,已占模板总量的10%。密肋楼盖与曲面构件的模板已较多应用了塑料或玻璃钢模壳。碗扣式、门式支架在支模和作业脚手架上的使用比重日渐提高。2.3粗钢筋连接和高效预应力技术 应用 日趋扩大 2.3.1

近几年粗钢筋连接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并在高层、大型和公用工程中普遍应用。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始于80年代,现已成为粗钢筋连接的主要 方法。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和气压焊也是粗钢筋连接的可靠方法。套筒挤压连接和锥螺纹连接属机械连接,应用也较普遍。机械连接具有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或气候等条件的 影响,接头强度稳定,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目前,焊接和机械连接已占钢筋接头总数的70%。2.3.2从so年代中期引进的冷轧带肋螺纹钢筋,现已初步得到推广。550N/mil子级主要用于现浇混凝土楼盖,取代工级钢筋,可节约钢材30%;sooN/n价了级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中小构件,代替冷拔低碳钢丝,可节省钢材15%,并极大地改善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性能;650N/mll尹级既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中小构件,也可用于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板的配筋,已先后推广使用。用中强度钢丝在工厂制造的焊接钢筋网片,已在部分桥梁、道路和楼盖中使用。2.3.3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应用日益扩大。近几年来,高强钢丝、钢绞线 发展 较快,年产量已达20万t,预应力工艺和锚夹具等专用设备已日臻完善。高耸、大跨、贮罐等工程结构物已普遍使用了预应力混凝土。近期发展起来的无粘结预应力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楼盖结构,使用量已达5(X)万时,如珠海机场9万扩候机楼,12mxlZm柱网,楼盖全部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不仅

改善了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也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成本。2.4化学建材和玻璃、陶瓷、石材的应用,使装饰、装修大放异彩化学建材一般是指建筑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涂料、外加剂、粘结剂等,是继钢材、木材和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四大建筑材料。化学建材性能优异,在建筑领域中用途十分广泛。我国化学建材从生产到应用是近十几年的事。如聚氯乙烯水管已在2亿多时建筑上使用;东北、内蒙古等一些寒冷地区的城镇,在新建住宅中使用塑料窗的己达30%;使用塑料电线穿线管的建筑累计已超过1亿时;建筑涂料与化学粘结剂不仅品种多,而且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聚氯乙烯块材和卷材地板、化纤地毯等,不仅大面积应用于公共建筑,而且已成为家庭居室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装饰混凝土、涂料、陶瓷、石材、壁纸和墙布、玻璃及金属饰面应用日益广泛。陶瓷饰面已成为外墙饰面的主体,同时也是家庭装饰的重要材料。各种彩色釉面砖、陶瓷锦砖、高级地板砖备受宠爱。由于开发应用了胶粘剂,在镶贴技术和工程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作饰面的已为数不少,施工中的挂贴安装工艺,如薄型石材的树脂胶粘贴工艺、干挂石材柔性连接工艺等,使施工技术和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玻璃和金属制品的装饰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环境效果,成为当今时髦的装饰材料。2.5防水

工程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防水工程质量有所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其在防水工程中应用,把建筑防水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筑防水材料品种已达80多种,可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片材、防水涂料和胶结密封材料4大类。沥青油毡占全部防水材料的so%,年产量8亿耐。主要防水材料厂家生产的改性氧化沥青油毡质量比较稳定,胎体除纸胎外,还有玻纤胎、玻布胎、化纤胎、聚醋纤维无纺布等,同时引进了22条新型防水材料生产线,生产如SBS、App等类改性沥青油毡,年生产能力达1亿时。高分子片材年生产能力20以)多万时,主要产品有聚氯乙烯片材、氯化聚乙烯片材、三元乙丙橡胶、氯磺化聚乙烯等。目前,除使用纸胎沥青毡外,全国使用新型防水材料的面积已占建筑防水总面积的20%。依据新型防水材料的特点,我国还开发了一些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有的已形成工法。如热熔工法、冷粘贴工法、高频热焊工法,以及松铺、点粘、条粘、机械固定等新的施工方法。过去仅在南方少数屋面上使用的刚性防水,也因其材料、工艺的改进,使防水性能进一步提高。在混凝土中加人 8%一12%UEA微膨胀剂制成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不仅可用于屋面的刚性防水,也可作为地下室防水。在混凝土中掺人钢纤维、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做成的纤维混凝土,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在混凝土或砂浆中掺入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聚合混凝土和聚合砂浆,可用于防水、隔水。新近开

发的倒置式屋面,正在进一步扩大试点。涂膜防水及防水堵漏技术和设备,也有新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我国的防水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2.6掌握了一批“高、大、精、尖、新”的设备安装和调试技术 我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 60万kw发电机组安装、45万t乙烯装置改造、4350耐高炉壳体焊接、300t氧气顶吹转炉安装、2030冷轧钢板连轧机安装以及卫星发射和大型核电站的建设。同时,在施工安装中也掌握了超大件设备吊运、超高压大型压缩机组的安装与调试、药芯焊丝自保护焊、10侧叉)耐球罐的制作安装和热处理、长距离管道敷设与胀插连接等技术,有些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期发展起来的由 计算 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同步提升技术,已成功地将长120m、重380t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天线整体提升安装到350m高的塔座上。采用类似整体提升技术的还有:北京西站门楼45m跨度的预应力钢析架,跨度150m的波音747维修车间钢网架屋盖,以及重达5以X)t的上海歌剧院屋盖等。2.7改革 企业 管理制度,逐步提高 现代 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工程建设中,有些企业已运用系统工程、网络 计划、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统筹安排施工技术方案和计划进度。施工中较普遍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贯彻GB/T19仪x)-巧09《月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建立并完善 科学、规范、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和质量保证

体系,使工程质量处于全面受控状态,适应国际质量管理惯例和市场客观需要,增强了企业竞争实力。在施工技术政策中,对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与计算机应用要根据企业性质、资质等级与管理的实际水平,贯彻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的方针。一级建筑企业在工程招投标、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和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都果普遍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并达到微机联网,利用系统集成管理软件进行企业或项目的综合管理。二级及其以下建筑企业,应利用已有的软件成果,对 50%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应用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达到微机联网。企业要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大力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逐步实现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施工预算及管理、计划与统计、劳动力管理、工程质量管理、钢筋翻样及优化下料、模板配板的优化设计、文档与资料管理等通用软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国民 经济 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施工技术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有些单项施工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施工技术的总体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原材料质量、工人的技术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建设周期长、工程质量差、劳动生产率低等顽症,长期困扰着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并没有真正落实,企业的技术力量在削弱,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管理粗放,工程质量、管理质

量一时很难提高;施工中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大量存在,工业 化程度近期不会有大的改变。我国施工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是在建设任务推动下,用高投人的方法取得的,也就是说,用交高额学费的办法换来点滴经验。因此只有走深化改革之路,用利益机制杠杆去调整政策,解决 社会、企业之间深层次的 问题,才能使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良性轨道上来。3施工技术的发展形势和展望 根据“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将以8%一9%的速度递增。国民经济对建筑业需求旺盛,并将以高于整个国民经济2%一3%的速度增长,建筑业仍然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巨大的建设任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摸清工程技术上的热点和难点,选准重点,组织科研攻关,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今后巧年内,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工程仍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城市建设中,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的高层、超高层和大型公用设施仍将兴建,地下空间的利用将更加迫切。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项目不仅规模大,而且工艺技术都相当先进。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数量相当可观。“九五”期间,仅新建城镇住宅一项就超过10亿耐。3.1建筑施工技术 发展 重点(l)发展地下工程与深基础施工,特别是深基坑的边坡支护和信息化施工,同时还应发展特种地基(包括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2)总结 高层建筑施工经

验,发展成套施工技术。要重视超高层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 应用 技术。(3)重视高性能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的 研究、开发与应用。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4)开发轻钢结构,扩大应用于 工业 厂房、仓库和部分公用建筑工程。发展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膜结构。(5)改进与提高多层建筑功能质量,发展小型混凝土砌块建筑和框架轻墙建筑体系。(6)开发建筑节能产品,发展节能建筑技术。(7)开发既有建筑的检测、加固、纠偏及改造技术。(8)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9)开发智能建筑,研究解决施工安装与调试中的 问题。(10)发展桅杆式起重机的整体吊装技术和 计算 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同步提升技术。(11)金属焊接与检测技术。(12)建筑 企业 的 现代 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3.2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3.2.1强化 科技 意识,牢固树立“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都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材的良好风气。切实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广大职工对开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要提倡用 经济 对科技的大投人换取经济的大发展,使行业和企业逐步走上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行业企业素质的振兴之路。3.2.2强化科技管理,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新机制。贯彻执行 1992年建设部与国家科委联合颁布的施工企业总工程师职责规定,建立总工程师岗位职责,确立总工程师在企业技术指挥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强化企业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要指导施工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重视基础管理和职工培训,办好继续 教育,提高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素质,还要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积累,建立本企业特有的工法与工艺管理制度。采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抓好新技术工程应用试点和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示范工程,也可开创科技先导型企业或科技效益型的工程。3.2.3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建筑科技整体水平为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企业活力,必须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的推广工作。当前仍应继续抓好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ro项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还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增加新技术推广的 内容,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为使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应分阶段、分层次地抓好一批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以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先导、辐射的作用。企业要真正认识到技术进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增强加快技术进步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3.2.4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培育和发展机

械设备的租赁和调剂市场当前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老旧机械比重大,性能和安全性都比较差,难以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实现建筑工业化。为此,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加速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逐步用先进机械取代约占总数1/3的性能差、能耗高、安全性欠佳的老旧机械,积极发展手持动力机具。机械设备应按专业或工种配套,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要调整企业的装备结构,逐步减小自有机械的比重,发展 社会 化租赁。对暂时不用的机械设备,及时组织转让,使有限的装备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配置。建筑施工中的繁重体力劳动、危险作业和非用机械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工序和工种,应实现机械化、自动化。3.2.5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综合概念,其内涵是要求建筑业从传统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中解脱出来,并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通过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工业化要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专业化,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的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适用的系列化的建筑构配件和制品;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 方法 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住宅产业基础,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扶植专业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采取上述政策措施,相信经过若干年努力,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率先建立起专业门类齐全、技术装备精良、组织结构优化、供应渠道畅通的大生产格局,一个强大的建筑业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篇: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一、发生事故后要做到四不放过:分析不出原因不放过,找不出责任者不放过,教育不了大家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二、当天发生的事故要当天分析,拿出意见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三、不论何种原因发生热工及电气二次故障,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分析处理;影响两小时以上的热工及电气二次事故由班组长组织分析并拿出处理意见。

六、较大及以上的热工及电气二次事故由部门相关领导组织分析、上报,并制定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

七、各类事故报表、分析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当月必须建立台账。否则罚相关班组长50元/次。

第三篇:车站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车站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1、如发生火灾时,火灾发现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当班客运员应迅速指挥旅客疏散到站舍外安全地点,同时向车站站长、车站站警报告。

2、迅速扑救。在消防人员未到前,客运值班员负责组织其他岗位的客运人员用消火拴和灭火器迅速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防止火势蔓延。灭火时,做到分工明确,不慌不乱。车站站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指挥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扑救。

3、切断电源。如发现为因电起火时,要迅速切断电源,防止火势、爆炸事故蔓延。

4、设置防护。客运值班员应组织职工迅速做好防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报告救援。车站站长应尽快向段调度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救援。报告内容要简明扼要,火势情况要报告清楚,并应迅速向当地政府、公安机关请求支援。

6、抢救伤员。在疏散旅客、迅速扑救的同时,要积极的抢救伤员。

7、保护现场。在扑救火灾时,站长要组织保护好现场。车站工作人员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宣传工作,稳定旅客情绪,维持秩序,以免发生混乱。

第四篇:设备事故分析处理办法

设备事故分析处理办法

为了规范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查清事故原因,严格追究事故责任,防止和减少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和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一、事故处理的工作程序

1、无论发生何种设备事故,现场单位必须立刻组织力量,迅速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如有人员伤亡,应先抢救人员并保护现场,并逐级上报。

2、一般设备事故由运营管理部组织水厂及有关人员参加。按事故处理“三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报分管经理。

3、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应在第一时间报告运营管理部、分管总经理、总经理。

5、运营管理部汇同事业部及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召开现场事故分析会,分析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并作出处理意见。报分管总经理。

6、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须在第一时间报公司总经理、分管总经理、运营管理部。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 牵头处理,公司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二、事故处理原则

1、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自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法律者要依法制裁。

2、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和小事故。、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部门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4、事故发生后,要尽快整改受损设备,争取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保障供水。

第五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期末课程论文

姓 名:董泽伟 学 号:3100106044 所在院系: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专 业:建筑1002 任课教师:沈圆顺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2013年12月

《建 筑 工 程 事 故 分 析 与 处 理》 课 程 期 末 论 文

2013 December

建筑工程事故处理与分析

作者:董泽伟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

摘要:土木工程事故处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学术内容。常见的建筑工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混泥土工程、砌体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桥梁工程等。常见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工程技术上的失误、工程质量上的不足、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及火灾等人为因素。因此,土木工程事故处理因给与重视。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城市的数量、规模和人口数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矿大,城市建筑正在向空间超高、地下超深的三维空间发展。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种工程质量事故也时有发生。

词:土木工程事故处理、事故处理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U 443(Times New Roman)

文献标识码:A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DONG Ze-wei(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Jiangsu University, Jiangsu Zhenjiang 212013)

Abstract:Civil engineering accident treatment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of civil engineering.Common building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asonry structure,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bridge engineering.Common causes of accidents are: natural factors, engineering quali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n the shortcomings, earthquakes and floods, fires, and etc..Therefore, the civil engineering accident treatment by giving attention to.After entering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s city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number of city size and population, have made rapid development.The new many-storied buildings, exhibition center, railway, highway, bridge, harbor, large-scal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such as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like emerge, new structure,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vigorously.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city population and the scale of the mine, 3D city building is to super high, super deep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accident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前言

土木工程事故处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学术内容。常见的建筑工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混泥土工程、砌体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桥梁工程等。常见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工程技术上的失误、工程质量上的不足、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及火灾等人为因素。因此,土木工程事故处理因给与重视。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发展进入 提交日期:2013-12-15

作者简介:姓名:董泽伟,性别:男,出生年份:1992。

了一个崭新阶段,城市的数量、规模和人口数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矿大,城市建筑正在向空间超高、地下超深的三维空间发展。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种工程质量事故也时有发生[1]。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建筑1002

学号:3100106044

姓名:董泽伟 土木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

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已有的工程事故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问题;

(2)施工问题;

(3)材料问题;

(4)勘测问题

此外,还可能有以下问题:

(1)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

(2)使用、改善不当,或使用中任意增大荷载;

(3)安全技术规范在施工中的得不到落实;

(4)有章不循,冒险蛮干;

(5)以包代管,安全管理薄弱,忽略了了安全细节因素;

(6)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 事故处理的工作原则

事故处理的工作原则有如下几点: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忙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充分发挥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采用新进的救援设备和技术。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 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处理

常见的地基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不当或环境和使用情况改变而引起的,其最终反应是地基产生过量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从而造成上部结构出现裂缝、倾斜,削弱和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并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事故严重者会使地基是稳,将导致建筑物倒塌[2]。建筑物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影响不大,但沉降量过大,可能造成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起雨水导管、管道断裂以及污水不易排出等影响正常使用问题。

不均匀的沉降过大是造成建物倾斜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过大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下述几方面:

(1)墙体产生裂缝;

(2)柱断裂或压碎;

(3)建筑物产生倾斜

常见基础工程缺陷事故还有错位、变形、裂缝、强度不足、混泥土孔洞以及桩基础工程事等类型。地基基础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地基、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质量制要点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才能减少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发生[3]。混泥土结构工程事故处理

在工程中要完全避免裂纹几乎是不可能的。微细的收缩裂纹(宽度<0.1 5~ 0.2mm)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随着水泥不断水化,一些微裂纹可能自合。但受拉区的粗裂缝甚至贯穿裂纹显然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尤其应该重视早期裂纹对工程结构使用寿命的影响,特别是工作环境较严酷的结构物。水是混凝土诸多破坏因素载体,由此可见混凝土的渗水性对耐久性的重要。在工程实际中,虽然混凝土本身液相的渗透和扩散的阻力大,但裂纹成为液相进入混凝土的最便捷的通道。举钢筋锈蚀为例,如果保护层有裂纹,有害物质很易通过裂纹抵达钢筋表面。一根钢筋上即使有几处锈蚀,就能降低整根钢筋的承载力 ,导致过早破坏[4]。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2)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3)混凝土自应力裂缝;

(4)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非常繁多,也非常复杂,并且常常是几种原因共同作用。为了较好地分析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地措施进行控制,现将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概括分类如下:(1)与结构设计有关的

1.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置位置不当;

2.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2)与环境条件有关的 1.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

2.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 3.冲击、振动影响。(3)与材料性质和配合比有关的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建筑1002

学号:3100106044

姓名:董泽伟

1.水泥非正常凝结(受潮水泥、水泥温度过高)2.水泥的水化热高 3.骨料含泥量过大 4.骨料级配不良 5.混凝土收缩

6.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泥用量大、用水量大、水胶比大、砂率大等)

7.选用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不当或匹配不当;

8.外加剂、硅灰等掺合料掺量过大(4)与施工有关的

1.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合后到浇筑地时间间隔长;

2.送时增加了用水量、水泥用量; 3.浇筑顺序有误,浇筑不均匀;

4.捣实不良,塌落度过大、骨料下沉、泌水,混凝土表面强度过低就进行下一道工序; 5.连续浇筑间隔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 6.钢筋搭接、锚固不良,钢筋、预埋件被扰动; 7.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8.滑模工艺不当(拉裂或塌陷)

9.模板支撑下沉、模板变形、模板漏浆或渗水、过早拆除模板、模板拆除不当;

10.养护初期遭受急剧干燥(日晒、大风)或冻害;

11.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及时;

12.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异过大。

针对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在设计方面、原材料、配合比方面以及施工方面应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措施[5]。

(5)有关设计方面的措施:

1、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同时应考虑工程当地的气候、环境,建筑物的规模、体量、体形、平面尺寸等;

2、楼板、屋面板、基础地板、地下室外墙强度等级不宜过高;

3、在长大建筑物中为减小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形成开裂的可能性,应根据结构条件采取“抗防结合”的综合措施。(6)有关原材料方面的措施:

1、水泥宜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酸三

钙(C3A)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2、骨料:对混凝土用的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及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且应优选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砂和级配良好、空隙率较小的粗骨料。此外,还应注意骨料的含泥量和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标准的规定,认真检查骨料中是否含有其他能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的物质。骨料宜堆放于棚内,防止太阳直晒或雨雪淋湿,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或水胶比。

3、矿物掺合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应在其中掺入矿物掺合料,所用矿物掺合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等的规定。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对现浇楼板不宜超过20%;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硅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当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时,粉煤灰和矿渣粉的掺量可适当提高。

4、外加剂:所用外加剂应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泵送剂》JC 473、《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混凝土防冻剂》JC 475及《混凝土膨胀剂》JC 476等的规定,并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的规定进行施工;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试验。

5、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C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的水方可使用,并应注意回收水中所含外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7)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棍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2、干缩率: 混凝土90d的干缩率宜小于0.06%。

3、坍落度: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

4、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

3。

5、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

3,高强混凝土 不宜大于550kg/m3

(含替代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建筑1002

学号:3100106044

姓名:董泽伟

水泥的矿物掺合料)。

6、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0。

7、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

8、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8)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1、模板及其支架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防止支撑沉陷,引起模板变形。

2、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馄凝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等。

4、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

5、底模及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定。

(9)混凝土的制备

1、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的规定。

2、混凝土所用生产配合比须根据砂、石含水和砂含石情况进行调整。

3、浇筑同一部位混凝土,应保证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10)混凝土的运输

1、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并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3、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4、由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试验确定。(11)混凝土的浇筑

1、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合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

2、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其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同时,还应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钢筋或预埋管线过密),必要时予以修正。

3、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环节的施工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4、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在降雨雪时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

5、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和楼板。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

6、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7、浇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务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

8、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上层棍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以便形成整体,9、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

10、滑模施工时应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模速率匹配,防止滑模时产生拉裂、塌陷。

11、板类(含底板)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12)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重要措施,必须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2、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于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3、浇筑后采用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建筑1002

学号:3100106044

姓名:董泽伟 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4、底板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

5、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薄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

6、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要时应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两侧覆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应符合5.6.3条规定;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

7、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

8、当混凝土外加剂对养护有特殊要求时,应严格按其要求进行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25℃。为达到这一要求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用矿物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并应采用缓凝减水剂,降低水泥用量和推迟水化放热;

2、在混凝土表面采用可靠的保温、保湿措施;

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例如在拌制混凝土时可采用加冰屑或冰水降温、控制水泥及骨料温度等措施);

4、预埋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火灾事故处理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火势蔓延的途径多,速度快;

2、安全疏散比较困难;

3、扩散难度相对较大;

4、高层建筑功能复杂,隐患多; 5人员伤忙损失惨重 公共场所的火灾: 地下空间和隧道的火灾:

1、疏散困难;

2、扑救困难,灭火难;

3、易引发地面建筑火灾;

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防止和减少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地震灾害工程事故的处理

地震是一种破坏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地震预报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因此目前只有在各项工程技术上达到抗震指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预防抗震措施有:

1、增强房屋结构的整体性稳定;

2、加强概念设计;

3、严格执行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对现有未达标的房屋采取加固措施; 桥梁工程事故处理

桥梁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因素,桥梁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桥梁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历史的局限性;

2、结构特性认识不深入;

3、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不够;

4、盲目追求创新,缺乏科学实例证明;

5、无证设计,非法转包设计;施工技术不当;

6、违规作业,施工中偷工减料,施工方法不当;

因此,总结了以下经验教训:在确定新建桥梁方案时,应正确对待和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要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中的安全[6]。我国将来工程的主要领域

1、房地产;

2、公路工程;

3、港口工程;

4、水务业;

5、城市地下管道系统;

6、铁路工程(地铁,高铁);

7、环境保护工程; 结束语

我们应该始终秉持的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设计态度,合理设计,认真施工,了解就、砌体结构与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建筑1002

学号:3100106044

姓名:董泽伟

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合理利用材料,组织地基,设置沉降缝,伸缩缝。通过分析砌体结构事故原因,找到正确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减少发生。所以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我们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 江见鲸,王元清,龚晓南,崔京浩.北京: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崔干祥.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科学出版社,2002.[3] 罗福干.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 江见鲸,陈希哲,崔京浩.建筑工程事故与预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5] 周炳章.砌体房屋抗震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6] GB 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下载某多层框架结构火灾损害事故分析和修复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多层框架结构火灾损害事故分析和修复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故分析报告和处理制度

    事故分析报告和处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做好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吸......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1) 1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

    2015事故案例分析:火灾典型事故案例考试试题

    2016安全工程师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择中,不属于雷电参数的是。......

    油库储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油库储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作者:周绍杰 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03期 摘要:油库储油罐储存的油料具有易燃易爆性且存储量大,一旦发生事......

    土木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

    土木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确保和提高土木工程质量是土木工程界得永恒的主题。土木工程中产品的特性是其产品的适用性、安全可靠性和耐久性的总和。土木工程的质量与人......

    矿井事故分析及灾变处理复习题

    矿井事故分析及灾变处理复习题 (时间:100分钟 形式:闭卷) 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简答题(36分,每题6分) 问答题(33分,共3题) 论述题(16分,1题) 1.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的概念及内容。 (1......

    机械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规定

    机械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保障安全生产,根据有关规定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

    设备设施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设备设施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一、 事故性质 根据事故造成的影响分为Ⅰ、Ⅱ、Ⅲ类:凡造成事故损失在200元以下或造成酒店停供动能10分钟以下,属Ⅰ类事故(一般事故);凡造成事故损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