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秦岭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的调查
关于秦岭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的调查
目前,陕汽30万辆微型车项目落户,标志着我县实施“突破蔡家坡”战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国家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蔡家坡建成经济区内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等城市,这为蔡家坡突破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面对即将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如何发挥秦岭北麓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蔡五地区的“后花园”,为蔡家坡发展创造最佳人居环境已成为超前思考、高点谋划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期,县政协社会与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分两次对我县秦岭北麓石榴山自然生态资源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予以报告,请参阅。基本情况
石榴山又称桃山、二郎山,因神话传说中的石榴神坐化于此,故称石榴山,位于我县南部秦岭腹地,海拔2160米,为岐山境内最高峰。由曹家镇西沟村入山到石榴山主峰相距约35公里,整个区域地理坐标约在东经107°31'40“~107°38'40”,北纬34°08'~34°13'之间,东临石头河库区和我县安乐镇,西与陈仓区毗邻,南接太白县青峰山,北至我县曹家镇,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9.6公里,可供开发的总面积约90多平方公里。石榴山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726.3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4天。该山区犹如镶嵌于秦岭山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山、谷、石、林、水诸景皆备,山体由岩石组成,土层薄,含砾量大,林草资源广,多为我县五丈原林场国有林地,余为曹家镇西沟村土地。森林覆盖率94.3%,植被覆盖率93.5%。山峰顶尖设有岐、宝、太三县分界碑,国家测绘总局高点标志。山内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夏季凉爽。山中流水清澈跌宕,庙宇众多,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七月初一庙会时,岐、宝、太三县徒步进山观光朝庙的善男善女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人数多时有近万人。石榴山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了旅游、休闲、疗养、避暑、观光的天赐宝地,具备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良好条件。开发优势
优势之一:森林植被蓊郁宜人。石榴山区域珍稀动植物保存完好,森林分布茂密,满目苍翠,秀色欲滴,林木依山体而苍翠,景观随四季而不同,由北向南一路陡升,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天然林以栎类次生林为主,散生树种有榆、核桃、白桦、华山松和侧柏等,另有小面积呈团状分布的山杨、青杨、漆树及人工营造的刺槐、油松等,灌木主要有酸枣、胡枝子、胡颓子、绣线菊、忍冬、山杏,地被植物主要有禾草、莎草、蒿类等。森林和植被的覆盖,营造了山谷舒爽宜人的小气候,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及植物精气,适宜游客开展娱乐休闲、保健度假活动。山体土壤多为褐土,海拔1500米以上为棕壤。母岩以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十枚岩及石灰岩为主,成土母质为坡积母质——残积母质的聚积物,土层厚度一般为30~60厘米,PH值为7.0左右。山内有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林麝、青羊、野猪、锦鸡、白鹭及鸟类。
优势之二:自然景观沉雄峻秀。远眺石榴山,群峰耸峙,气象万千,山岚蒙面,白云缠绕;走近石榴山,林草葱郁,水清泉幽,白日寂静,夜晚更幽。顺山谷而前行,只见山体依蓝天而巍峨,河谷依山体而深邃,悬崖峭壁与岩石造型并存,高耸山峰与深切峡谷相依,石河、石海气势壮观。途中的石罐子瀑布及石坝水库,造型别致,石坝水库水面约16000平方米左右,遇山雨充沛,坝面形成天然瀑布,落差20余米,瀑布旁边石崖中部有一圆形石罐,积水深不见底,传为瀑布流水长年冲刷所致,甚为奇特。走近石榴山山麓,山体裸露众多岩石,人称诸葛石,均石尖指向山巅,煞是壮观,实为奇景。如若细观,秦岭北麓特有的急陡山势,使森林的景色,随山而变,顺水而移,山涧清澈的流水时而跌宕在浑白的巨石上欢歌,时而在柔草浅滩上细语低吟,山渐高,只见青青翠竹,摇曳生姿,颇有几分南国的韵味。特有的森林气候造成山内时而天高云淡,时而雾云遮天,时而倾盆大雨,时而阳光明媚,非常神奇迷人。据《岐山地名志》记载,石榴山雨量充沛,气候差异大,如山腰出云,若雾若烟,弥满山巅,必然淋雨,俗谚有:“石榴戴帽,农夫高卧”。站在石榴山的顶峰,若天空晴朗,放眼望去,西秦大地,如锦似绣,渭河蜿蜒,龙行东去,城镇村庄,颗颗明珠,渭北平原,冯家山水库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神、奇、险的自然景观,为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优势之三:人文景观内涵丰富。石榴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具备了优于其它生态旅游胜地的人文优势。位于途中的大柳坪圆通寺,占地10余亩,建有佛教大雄宝殿。该寺院气势恢宏,设有五尊主佛神位,颇具规模,民间在此从事佛事活动已有数年,近年佛事频繁,在岐、宝、太三县影响较大。山间还另有山寺道教圣地一处,设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众多神位。同时,还有汉代光武帝刘秀系马桩、清末明初黄家院遗址、华林寺古庙等人文景点多处。行至石榴山顶有桃山庙一座,设有玉皇大帝、太白神、二郎神、娘娘等诸多神位。庙内原有的一尊铸铁佛像和铸铁大钟文革时惨遭损毁。90年代,民间在重修庙宇时,电闪雷鸣,一声炸响,山顶东侧一重达百余吨的立条石被雷电击中裂缝,民间称天公开山,至今石缝仍清晰可见。
优势之四: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石榴山与蔡家坡、五丈原近在咫尺,可以说是蔡家坡的后花园。7.25万亩的天然栎类、阔叶混交林,充沛的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独特的自然风光,能够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山内原有拉运林木柴头的简易砂石道路,可通到各个景点,70年代,曹家公社(今曹家镇)在石榴山山腰(当时的公社中药材厂)召开“三干会”时,农用拖拉机可行至山腰,现因封山育林,简易公路仅通到瓦房沟管护区,再向上部分需步行上山。山口处距即将在五丈原要动工建设的郑西专线客运站5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蔡家坡出口处仅8.5公里,距陇海铁路蔡家坡火车站仅10公里,距310国道(西宝南线)仅7公里,距五丈原诸葛亮庙5公里,距西安市120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05公里,距宝鸡市50公里,处于西安与宝鸡都市圈的中间地带。关中旅游环线的建成通车,又将石榴山与北部的法门寺、崛山、周公庙,南部的诸葛亮庙、钓鱼台、红河谷、汤峪口、太白山等旅游景点紧密相连,这些都为石榴山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优势之五:前景诱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业作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正在兴起,走进大森林,回归大自然的原始纯情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新时尚,而蔡家坡地区云集机械制造、电子、纺织、制药、建材等行业,企业密集,且对周边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麟游、太白辐射影响较强,是未来宝鸡大城市的副中心、50万人口的西部汽车工业中心和宜居创新城市,潜在的庞大休闲旅游消费群体,不仅会对石榴山生态旅游提供充足的客源保证,而且会对提升我县旅游品位和效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石榴山以大范围的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为依托,弥补了周边地区的法门寺有神而无山水,太白森林公园有山水而无神的空白,与诸葛亮庙相互支撑,二者兼备,优势互补,既有传说的神气,又有山水的灵气,特别是石榴山区域内(圆通寺、瓦房沟、华林寺等),大面积的平缓地带比比皆是,为建设别墅度假村、停车场和会议培训中心提供了独特条件。开发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可使石榴山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进一步扩大岐山文化旅游名县的对外影响力,而且将带动石榴山区域的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从而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和群众的生活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全县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对我县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快实施“突破蔡家坡”战略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几点建议
1、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石榴山境内山高、弯多、坡陡,地形相对复杂,再加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开发成本很大,因此不宜搞“一窝蜂”式开发,而应该在做好市场分析、进行景观生态化设计以及理顺生态旅游关系的前提下,用5—8年左右的时间,分二至三期工程,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发。一是要科学规划。要把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突破蔡家坡”战略的总体规划之中,高点谋划,统筹考虑,逐步开发建设。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石榴山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科学规划和设计有利于景区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二是要按规划分步实施。旅游项目开发应坚持条件成熟一点开发一点,不成熟就先保护起来,不要盲目上马,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资源环境的破坏。三是要按照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托石榴山优势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在景区开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项目选择应符合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布局密度、体量、色彩和风格要与环境协调,充分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粗旷古朴的风格,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品位较高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不断增强石榴山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旅游、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2、加强宣传,积极招商。石榴山的旅游资源优势目前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要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用严格科学的准入标准,精心选择开发商,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个人投资开发石榴山景区。同时,要通过签定开发协议的形式,要求开发商按规划有序地开发和建设景区,防止开发商因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过度开发甚至破坏性开发的行为。
3、拓宽渠道,多方融资。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首当其冲要建设,庙宇维修不可缺,依据目前的物价和消费水平,预计需要开发资金2亿8千万元左右(其中:道路1亿元,通电9千万元,水工程6千万元,庙宇维修建设3千万元)。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大力鼓励国有、集体、个人、外资等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开发。要积极探索建立石榴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引导县内外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开发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4、落实责任,科学管理。随着石榴山对外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游客自发进入石榴山进行度假、探险和旅游活动。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规范管理,个别游客的旅游活动出现了一定的破坏性,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景区环境的保护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石榴山景区尚未开发成熟投入市场之前,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运用法律手段对石榴山实施严格有效的保护。一要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二要增强游客自我保护意识。三要禁止非法狩猎、诱捕、毒杀野生动物和出现其它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现象。四要禁止乱砍乱伐林木,禁止非法收购或收集、采挖野生花卉、珍稀名贵树种、中草药材、树桩盆景等,严禁随意放牧。
附件:关于石榴山的四个传说
1、石榴神的传说:相传古时,岐山马江三县寺一樵夫乔德铭骑驴来南山伐薪,见山中树下有两个老者下棋,便在一旁观棋。有一个老者给了他一颗桃,他吃了桃,看完棋后,驴绳朽断,斧把成末。回到家中后,家中的人俱不认识,原来他已在山中待了六十年,给他开门的人已是长成中年人的孙子了,他知道自己已得了道,故又去南山,后在山上坐化为石榴神。时至今日,我县马江一带的人,每年都还要到石榴山去祭拜先人。
2、二郎神劈桃山救母的传说:石榴山又称桃山,相传天界的九莲圣母遭贬被天王流放到桃山,孤守桃园,其子青峰神吴二郎不见母亲的踪影,到处寻找。后来有人告诉他母亲的所在,便到桃山寻母,可既不见母亲,又不见桃树,遂怒劈桃山。石榴山山顶上现在宽约1米、长达8米、深不见底的巨大石缝,相传即为二郎神所留。至今,石榴山上还建有二郎神庙,人行此处皆可感受到古代英雄的神韵和伟力。
3、刘秀系马石的传说:相传汉代光武帝刘秀带兵作战时,行至石榴山,见此地林草丰茂,风景秀丽,便将其战马拴于一方石上休息。时至今日,系马石上仍可见一圆形铁环,传为刘秀当年拴马所用铁环。
4、黄家院的传说:相传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有一黄姓财主在山间的平坝上开工场、办运输、搞商业,大手笔经营,高店(现五丈原)半条街的铺面为他所有,可谓富甲一方。他的骡队也是颇具规模,共有99头骡子,超过99头,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添一头则死一头,增两头则亡一双。后来,黄姓财主为防盗贼而修哨楼,据说因挖到了龙脉上,家境由此而衰(还有一说是山中发生了一场瘟疫)。直至今日,黄家院遗址上盗墓者仍时有出没,掘得到处是洞,一片狼藉。但当时修建哨楼所用的部分石条依然存在。景由地而生,地因人而名,宝地钟人杰,胜景毓精英,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为石榴山的开发增添无比的灵气。
2009年8月31日
第二篇:新乡市生态旅游资源调查
新乡市生态旅游资源调查
摘 要:生态旅游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旅游形式,对于在全国生态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城市来说,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如何抓住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进行相应的开发,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就以新乡市为例,对其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其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乡市开展生态旅游时要转变观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设施配套建设,组合特色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宣传促销等措施.希望能为新乡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同时能够给该类市县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思路.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
保护
发展
一、旅游资源的概况(一)旅游产品资源
在2003年全省统一组织的旅游资源普查中,新乡市旅游资源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占全省近10%是一个旅游资源市。其中,以八里沟、万仙山、关山、回龙、白云寺等景区为代表的南太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雄、险、奇、秀;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王陵、比干庙、陈桥驿等为代表的人文历史资源,文化底蕴深厚;以名人(史来贺、刘志华、吴金印、张荣、耿瑞先、梁修昌、许福卿)名村(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新乡县小冀镇东街村、卫辉市唐庄、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凤凰区耿庄、新乡县七里营龙泉村、获嘉县照镜镇楼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极具典型性;以华北最大的国家级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河南省唯一的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乡黄河故道以及植物茂密的南太行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景色优美,自然和谐;以河南新飞电器集团、小冀京华园、刘庄、龙泉村、耿庄等5个全国工农业示范预园为代表的工农业旅游资源发展迅速。(二)旅游服务设施
1.旅游交通。新乡地处河南省北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豫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城市,为国家级二级枢纽城,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交通发达便利,已形成了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纵横贯通、快捷方便的交通运输网。
2.旅游餐饮。民以食为先,餐饮业不仅能满足旅游者饮食的基本需求,而且能形成旅游区吸引游客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饮食文化的旅游区可以构成一种旅游资源。如罗锅酱肉、杜记牛肉、牛忠喜烧饼、赵记馄饨、新乡烧鸡、原阳烩面、长垣霜打馍、卫辉空心面等都是新乡有特色的风味美食。
3.旅游住宿。饭店业在新乡较为发达,共有星级饭店16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7家,二星级饭店6家,家庭旅馆床位5000余张。总的来说,新乡各景区(点)所在城镇的饭店也基本上能满足目前游客规模的需要。
4.旅游购物。旅游区的旅游纪念品、美术工艺品、土特产品、影视作品等均为旅游购物的内容,它既可增加旅游区的收入,又可通过旅游商品的独特性树立旅游区的品牌。
二、新乡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简介
在政府主导战略指导下,新乡的旅游资源正在全方位、多渠道的进行开发,初步开发形成了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目前,新乡已经开发建设的景区15个,其中4A景区2个,3A景区3个,2A景区6个。一部分旅游资源已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优势逐渐向产业优势转化,全市旅游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4年新乡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0.5%,旅游业成为新乡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满足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发挥新乡农业优势,调整农业结构,新乡大力开发建设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市共启动农业旅游建设项目近20个,初步形成了名人名村、林业风光、高效农业等名牌农业旅游景区。农业旅游点的开放,大大提高了新乡旅游的对外影响,促进了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深化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目前,新乡已有4个景区(刘庄、景华国、回龙、耿庄)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南省跑马岭景区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境内。景区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是国家AAA级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具有优越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河南省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门票38元。京华园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新乡市西南15公里处,占地300余亩,90多个景观和旅游点。东临107国道,“京华园”旅游区是一部简明的,立体的,形象的,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文化史的精品长卷,构思奇特,设景自然。叠山理水,宛自天成。亭台楼榭,曲径通幽,长廊相接石栏相连,水露迷蒙,鱼帆点点,松竹苍翠,百花争艳,生机盎然。
三、生态旅游资源面临的威胁
1、态旅游区粗放经营,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生态性:一方面,部分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另一方面,经营者目光短浅,不顾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盲目扩大游客数量、建筑数量等;盲目发展机动车辆,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2、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受传统经济学发展观影响,许多开发商将生态旅游当成一种时髦的旅游产品,不顾生态旅游的质量及其基本原则而盲目开发。在生态旅游实践中以接待定开发,没有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不注意资源保护,环境质量下降,原本是“生态旅游”的产品到最后也失去了“生态”的特征,造成了“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如景区的城市化倾向,将使自然景区和区中居民的观赏价值大大降低,最终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另外,旅游开发商处于利益的驱动还可能调整传统生活方式,让服饰、歌舞、节庆和手工艺品等带上利益的色彩来迎合游客的需要,使景区的特色文化受到冲击。
3、政府宏观管理混乱或管理无力:一方面,由于生态旅游区涉及多个政府职能,而且划分不明确,导致生态旅游区多头管理。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除在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外,还在其中开采矿产资源,兴建水电设施等,即政府想最大潜力地挖掘生态旅游区的各种资源,然而,这样只会使生态旅游区遭到破坏,而旅游主管部门又无力制止或干涉。
4、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由于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欠缺或淡薄,可以说旅游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因为旅行社和各级政府把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等同起来。在缺乏全局的自然保护规划和不征求当地社区意见的前提下,全民发展生态旅游。又是在生态旅游的招牌下,将无序旅游肆无忌惮地扩展到自然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黄金旅游周期间许多生态景区游客爆满,其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甚至破坏是显而易见的。部分游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果皮饮料瓶等、攀折花木、恐吓动物等,都是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的体现。
5、污染防治与控制等措施不到位:与传统旅游业不同,由于生态旅游一般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明显特征,而作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主要措施的污染防治与控制等基础设施建设亦与其他工业或城市污染的防治显著不同,但目前从许多生态旅游景区来看,其对废水、废气、废渣及动植物资源与地质地貌、自然遗迹等生态旅游环境资源均缺乏必要的基本保护设施。
6、生态旅游法规与生态旅游环境质量标准等不健全:在生态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其相关的国家旅游法规体系比较完备。由于生态旅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国家性的专门政策法规尚未出台,仅针对我国主要生态旅游目的地类型颁发了一些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管理条例。但是面对全国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兴起与发展,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指导政策和意见等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等要求和需求。特别是有关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旅游监督管理、生态旅游景区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等规定以及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标准等急需颁布出台。
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1、倡导和坚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基于各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规律是人类反思其历史经验,谋求在人类未来发展中实现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客观需求和规律。根据可持续发展规律,生态旅游开发商,经营管理者和消费者都要对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高级的形式和产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和行动,应充分考虑它对资源和环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
2、认真做好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是应用生态旅游经济学,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活动与环境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合理布局,旅游者类别及需求特征,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大小,旅游地生物多样性程度和保护条件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地公平发展和各方面利益兼顾等原则展开,在不破坏生态旅游环境基本原则指导下,分析生态旅游地重要性,化出功能分区,确定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步骤,制定旅游线路,选择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旅游和居民居住的规划方案。
3、加强政府宏观管理:政府生态旅游宏观管理包括制定相应法规、政策、审批开发项目、监督、评估管理者和宣传教育工作。首先政府要制定出相应的宏观政策,这是发展的先导,是进行管理的前提和条件。在经济政策方面,支持那些有利于提高景观生态多样性,增强地方生态旅游特色,可以吸引更多生态旅游者的产业;在环境政策方面,加强对生态旅游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有关法规征收一定环境税或颁发无污染奖金;在技术政策上,提倡保留一些民间技术和生产部门,尽量使古老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生态旅游区更具有吸引力;在社会政策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生态旅游活动走上科学化,生态化的道路。
4、加强教育,提高履行职责与义务的自觉性:一方面,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加强生态旅游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态观。注意增强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责任感。例如,可在景区入口处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告诫游客“除了照片之外,你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之外,你什么也别留下”,以此来增强游客的环保责任感。第三,适当添置一些有利于唤醒人们环保意识的设施。例如,国外就出现了造型滑稽的青蛙垃圾箱,垃圾投入青蛙口后,会自动发出“真好吃,再给些”的优美声音。这样以来好奇的游客,尤其是孩子会受到鼓励,很高兴将果皮等垃圾扔进垃圾箱内。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开发者、管理者往往是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引导者和监督者。首先应对他们实施生态旅游教育。其次,生态旅游开发者、管理者还要调整理顺管理体制,以保证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性。最后,生态旅游管理必须加强生态旅游法规条例的建立和执行。例如,规定生态旅游的消费模式、征收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费用;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森木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
5、完善法规与政策支持体系:生态旅游的发展涉及到众多利益层面的关系,这些关系的确定和协调除了通过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和文化机制进行控制外,还必须依赖于法律的规范和制约。因此,在现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各省(市、区)尽快制订出台《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法》、《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与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地方行政法规等。同时各省(市、区)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定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并具有本省(市、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开发管理规章与政策。
五、新乡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资源需要经过开发、加工,能转化为产品。旅游资源要变成旅游产品,必须根据客源场需求进行筛选、加工、创新,才能组合成适销对路的产品。
(一)重点开发建设南太行山旅游区
现代旅游以休闲活动为核心,太行山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生态环境、纯朴的民风民俗和优美的风景,是一处休闲度假的绝佳胜地。目前,对省内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南太行山旅游区的山水自然风光要进一步优化、深化、创新和整合,其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是重中之重。利用太行山自然形成的开展攀岩、登山活动;利用其丰富水体,开展垂钓活动;用其山青水秀的环境,开展疗养活动;利用其丰富的植被,行果实采摘、品尝活动;利用其深山洞穴,开展探险活动,将太行山建设成集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区,把它培育成新乡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使其成为河南人游河南、新乡人游新乡的首个目的地。
(二)继续加大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
新乡发达的农业,悠久的开发历史,众多的名村,典型的北方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是城市居民解脱疲惫、轻松身体和心情,回眸传统社会农家生活的自然乐趣,体验劳动的快乐,展望高科技农业的目的地。在开发时,要根据目标市场———城市居民和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开发出集原始性、多样性、娱乐性、知识性,体验性于一体的特色项目。如距新乡10公里的龙泉,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文明村。村里开发了集名优新特水果、花卉种植以及集农事活动、农业教育、观光农业等内容为一体的高效农业园区。其主要特点是水果的采摘和观赏,但体验性和参与性不足,可以观赏的景物有限。可进一步拓展一些项目,如:利用园区的良好环境,挂一些人工制作的鸟笼(造型别致,要有特色);在果树间隙(或专门开辟),科学利用套作技术,种植一些花生和红薯等,让游人参加栽培、管理、收获,也可以承包的形式包租给客人;在小河内养殖一些鱼、虾、蟹,增加垂钓的内容;在餐馆内,为游客加工他们通过劳动收获的产品,并增加一些农家菜肴,如:糊涂条、煎饼等等,同时也可让游客动手参与;开辟农业生活展示区,如:利用新乡县是全国商品棉基地的优势,把传统手工织棉布技术的全过程展现出来:纺花———浆线———染色———织布,再把棉布加工成床单、沙发布、沙发靠垫、棉布睡衣、衬衣、鞋垫,而这些又是深受城市居民喜欢的特色产品。
(三)深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新乡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总体上看,新乡的文物古迹较多,但不少古迹呈散点分布,资源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对其开发也常局限于静态的展示,游客缺少参与和体验,对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受不深刻,因而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不能充分表现出来,文化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新乡应通过适当的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对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要以历史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的发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串联、整合起来,构建若干条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加强包装和推介,打造新乡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和文化古都安阳、开封、郑州、洛阳等市进行交流合作;将新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城市中心的现代都市风采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四)保护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由于生态环境具有的保护性、自然性、参与性等特点,新乡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要适度,要保护性地开发。
1.森林旅游。在“回归自然”这种旅游心态下,森林旅游的发展前途极为可观。新乡市有着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如植物有1100多种的八里沟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的万仙山景区、辉县市西部太行山无人区等,其森林旅游正在规划开发中。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功能区,对服务设施和建筑规模、风格、分布等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崇尚自然、遵循规律。
2.黄河观光游。新乡境内的黄河地跨原阳县、封丘县和长垣县,河岸线在我省是最长的。沿黄河大堤一路行来,可以观赏雄伟的悬河风光、千里长堤以及防洪工程、引黄工程、跨河交通工程,还可以观赏大堤两边的田野风光、防护林景色。临近水边,则可观长河落日、看鸟鹭飞翔、听鸟虫鸣叫,冬季还可看到高雅的天鹅在水面游弋、在水上飞翔的景致,严冬时节有时还可观赏到冰封黄龙或黄河凌汛时惊心动魄的景象。大力发展黄河滩区综合开发和沿黄旅游景点建设,将黄河沿岸建设成为一条集观光、休闲、生态、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带,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回归自然、休闲度假、增知增智的旅游需求。3.湿地旅游。位于卫辉市与延津县接壤处的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280公顷,区内水域、滩涂广阔,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知鸟类130余种,植物256种,是内陆中原地带罕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封丘的青龙湖湿地,占地6000余亩,水面4000余亩,水量丰富,面积辽阔,水生植物和鸟类繁盛,是河南、山东沿黄河流域最大的一处自然湖,历经200多年未曾干涸过,素以清净淡雅著称,有着非常大的开发潜力。优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深刻挖掘城市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示城市的民族化、现代化特色,提升城市品味。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报(网络版)·新乡,中国中部崛起的城市 [2]中国商业地产信息网·新乡市情况分析
[3]李俊清、石金莲、刘金海《生态旅游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阎春梅《生态旅游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5]罗明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述评[J].旅游学刊2002(3):75~78
[6]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138~139
第三篇: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
生态旅游资源情况的调查告 报告 1 一、我县生态旅游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 a 添星”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打造快速推进。
2015 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 16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8.4 亿元,分别比上增长 30.1%和 37.7%。2015 年 1―6 月,全县接待游客 102.76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8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94%和 24.09%。
(一)景区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龙缸景区通过精心策划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成功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目前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县城至龙缸景观廊道――“百里画廊”,目前已分片区在沿线道路旁栽种部分景观和经济植物;二是张飞庙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完成了南滨路油化工程、桃园步行街等建设;启动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广场、停车场、征地拆迁及景区绿化工作;三是三峡梯城景区完成了磐石城、龙脊岭公园、登云梯、三峡文物园、下岩寺等景点的硬件建设,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完善,2015 年申报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现已通过验收并授牌。
(二)乡村旅游前景向好 近年来,各乡镇(街道)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打造,各显特色。一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靓点纷呈。栖霞油菜花节、水口荷花节、巴阳枇杷节、宝坪红高粱节、E 草采茶节、平安钓鱼节、盘龙美食节、清水土家女儿会等 10 余个乡村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二是以“农家乐”、“果农乐”、“牧家乐”、“休闲茶园”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目前,全县有农家乐 100 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 20 家,日接待能力 10000 余人次。三是从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
品位和服务档次入手,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开发。桃片糕、票草牛肉干、歧阳茶、巴山妹刺绣、中蜂蜂蜜、黑木耳、养鹿草编、云艺木制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10 余家,从业人员 600 余人。我县的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市民及周边区县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三)旅游配套服务逐步完善 全县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各层次酒店 40 余家,其中已评五星级酒店 1 家,三星级酒店 2 家。旅游产业所吸纳的直接从业人员达到 3000 人,间接从业人员达 1.5 万人;全县有国内旅行社 5 家,旅行社门市部服务网点 7 家,从业人员30 余人;旅游交通运输公司 1 家,旅游专车 6 辆,载客量 171 客位;旅游轮船公司 1 家,星级旅游船 13 艘,载客量 9548 客位;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 10 余家,基本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目前,重庆主城到云阳、利川到龙缸的旅游班车开通,车次不断增加,组团游、自驾游常态化,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
(四)旅游宣传营销成效明显 突出旅游形象宣传效果,在央视第一套节目、重庆卫视投放云阳龙缸形象宣传广告,在重庆日报等主城主流媒体专板宣传云阳旅游,重庆轨道交通等户外亦投放有云阳旅游形象广告,云阳旅游形象影响从主城逐渐扩大到全国。旅游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各种推介活动、节会活动在重庆主城、在周边重点城市不断开展,积极有效地扩展了客源市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发展氛围不浓 一是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力量不强、合力不够。全县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部门和人员有限,亟需相关各行各业部门通力合作;二是全县旅游产业的投入较少,没有形成旅游产业导向性的投入机制,导致开发建设缓慢。对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政策不突出。如 XX 县对成功创建 4 星级农家乐每户奖励 50 万元,XX 县对成功创建 4 星级农家乐每户奖励 30 万元。这些区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较好,氛围渐浓,做法值得借鉴。而我县对农家乐创星没有奖励政策,一定程度影响农家乐创
星的积极性。
(二)旅游发展速度不快 一是景区打造较慢,旅游服务系统相对滞后。全县在旅游产业项目前期策划规划、包装、宣传、推介等方面都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景区项目建设推进较慢,精品景区的打造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吸引力。旅游餐饮、住宿、游乐、购物等功能的建设仍不能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县城缺乏旅游咨询、游客集散中心,其旅游集散功能有待形成。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还比较落后。从全县的层面上看,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缺乏总体规划,“绿色、生态”主题不突出,形象定位不准,开发、保护、规划管理等要素结合不够,造成布局欠合理,农家乐“散、多、小、差”,呈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造成价格恶性竞争和游客乏味,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不配套,部分景点、大多数农家乐的建设用地以租赁的方式获得,无法办理土地产权,导致消防、特种经营许可证等行业的审批手续无法办理,经营和发展受到制约;三是旅游业延伸产品不多,没有成有效的产业链。目前旅游人气拉动了部分餐饮住宿业,但效果还不够明显,旅游商品较少、旅游地产迟迟没有启动销售,已明显落后于周边的“万州、利川等区县。
(三)旅游形象知名度不高 一是旅游形象口号不够响亮。我县旅游形象口号代表性和影响力不强,而且频繁变化,对客源市场没有较强的冲击力,游客难于记住云阳旅游特色;二是旅游宣传形式缺少吸引力。因为经费不足等原因,我县旅游对外宣传模式比较单一,规模小且比较散。虽在部分市县举办了旅游推介会和央视、重庆卫视有广告投放,但密度太小,吸引力不强。在报媒、户外媒体投放的广告少而分散,针对的对象不广;三是市场拓展缓慢。目前,我县主要的客源市场还是本县、周边区县及重庆主城,对周边省市市场的拓展较慢,客流量少,离“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差距。
(四)旅游同质化竞争激烈 目前,我县周边的巫山、奉节、湖北的恩施、利川等地都在加快发展旅游及
其相关产业。他们均位于长江中上游,同属于喀斯特地貌特征,我县的龙缸、奉节天坑地缝、恩施大峡谷等都属于同一类型自然景观。在资源同质的情况下,周边的快速发展对云阳旅游形成了巨大竞争,如何突出重围,放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我县旅游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面对三峡黄金旅游带这块大蛋糕,沿江城市都想分一杯羹。如果能做出亮点、做出特色,不仅能在三峡游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也能让我县其他旅游景点借势营销,后发制人。
(五)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旅游业是一个较长产业链的产业,我县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旅游策划规划、开发建设、宣传营销、行业管理等各方面人才。但编制控制太严,旅游队伍数量严重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稀缺,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中接受系统专业知识培训的人仅占10%。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旅游规划,科学确立旅游发展战略 一是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围绕“两点一线”、“五大园区”的规划,以龙缸景区为核心,进一步打造好“龙缸、张飞庙、三峡梯城”三张旅游名牌。尽快启动彭氏宗祠、南三峡、栖霞宫、彭咏梧纪念馆等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努力形成文物古迹游、生态观光游、康体养生游、运动休闲游、红色旅游五大旅游产品体系。二是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突出乡村本地特色,让当地村民充分参与,利用好现有设施,加强配套建设,保持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同时,根据我县民俗和地方特色,按照“一乡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发展农(牧)业观光型(田园风光、草原风光)、民俗探秘型(民间艺术、民间歌舞、民族传统展示)、休闲体验型(体验农家生活、种植养殖、吃农家饭)等乡村旅游产品。具体到村镇,要根据种植户、养殖户、文化专业户,农副产品加工户、特色旅游商品经营户等不同特点,建设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接待户,以充分体现民俗民情的丰富多彩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二)强化旅游配套服务,打牢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全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大环境,树立“全民兴旅”的大旅游意识。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方面给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完善旅游发展体制,进一步研究制定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形成不断加大旅游投入的导向机制,营造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捆绑使用发改委、扶贫、交通、林业、水利、农业、移民等部门的资金,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基础设施进度,建设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格局;二是加强现有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旅游教育机构、高等院校等平台,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经营旅游的技能和水平。与此同时,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大胆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吸纳优秀旅游人才。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落实好《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六部委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出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解决好旅游企业的用水、用气、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从旅游企业营业额中收取旅游宣传促销费、旅游企业税收优惠等问题,为旅游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精品景区打造,提升云阳旅游品牌质量 一是加快打造龙缸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以“4a” 景区为基础,以“天下龙缸、云上草原、石笋峡谷”为主题,将云阳龙缸景区打造为集猎奇探险、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地质科考、健身养生、民俗体验、节事节庆于一体的西部最具吸引力的体验型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县城至清水“百里画廊”建设进度,争取早出形象。二是加快推进张飞庙景区提档升级工程。要主动出击,加强联系协调,督促市旅投集团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档次,做大规模,加快张飞庙景区广场、绿化、接待中心、消落区整治工程、南滨路商业一条街的建设进度,增加游客参与项目,力争早日实现从单纯的过境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型。
(四)强化宣传营销力度,全力提升云阳旅游形象 一是加强旅游形象宣传。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云阳民族文化遗产,着手筹划在云阳龙缸景区打造一台实景演出,丰富龙缸景区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办好
“十大乡村旅游节”,抓好旅游宣传“十个一”工程,综合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手段,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体系;二是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做好长江三峡陆路深度游这篇文章。借助沪蓉、万州高速铁(公)路的建设和开通,积极开展与湖北利川旅游宣传合作,融入万州、XX 县、奉节大旅游经济圈的宣传营销格局。创新旅游推介方式,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行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营销计划,构筑全国旅行社网络营销体系。三是部门、乡镇联合联动。支持并参与旅游产业大发展。XX 县、酉阳县把旅游发展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集合全县产业发展政策,全民参与旅游,特别是明确任务,实行奖惩,由全县各部门、乡镇组建多个旅游宣传营销团队深入全国重点城市宣传营销的做法值得借鉴。
关于秦岭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的调查告 报告 2 目前,陕汽 30 万辆微型车项目落户,标志着我县实施“突破蔡家坡”战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国家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蔡家坡建成经济区内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等城市,这为蔡家坡突破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面对即将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如何发挥秦岭北麓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蔡五地区的“后花园”,为蔡家坡发展创造最佳人居环境已成为超前思考、高点谋划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期,县政协社会与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分两次对我县秦岭北麓石榴山自然生态资源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予以报告,请参阅。
一、基本情况 石榴山又称桃山、二郎山,因神话传说中的石榴神坐化于此,故称石榴山,位于我县南部秦岭腹地,海拔 2160 米,为岐山境内最高峰。由曹家镇西沟村入山到石榴山主峰相距约 35 公里,整个区域地理坐标约在东经 107°31”40“~107°38”40“,北纬 34°08”~34°13“之间,东临石头河库区和我县安乐镇,西与陈仓区毗邻,南接太白县青峰山,北至我县曹家镇,南北长约 10 公里,东西宽约 9.6 公里,可供开发的总面积约 90 多平方公里。石榴山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 726.3mm,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年平均气温 12℃,无霜期 214 天。该山区犹如镶嵌于秦岭山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山、谷、石、林、水诸景皆备,山体由岩石组成,土层薄,含砾量大,林草资源
广,多为我县五丈原林场国有林地,余为曹家镇西沟村土地。森林覆盖率 94.3%,植被覆盖率 93.5%。山峰顶尖设有岐、宝、太三县分界碑,国家测绘总局高点标志。山内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夏季凉爽。山中流水清澈跌宕,庙宇众多,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七月初一庙会时,岐、宝、太三县徒步进山观光朝庙的善男善女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人数多时有近万人。石榴山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了旅游、休闲、疗养、避暑、观光的天赐宝地,具备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良好条件。
二、开发优势 优势之一:森林植被蓊郁宜人。石榴山区域珍稀动植物保存完好,森林分布茂密,满目苍翠,秀色欲滴,林木依山体而苍翠,景观随四季而不同,由北向南一路陡升,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天然林以栎类次生林为主,散生树种有榆、核桃、白桦、华山松和侧柏等,另有小面积呈团状分布的山杨、青杨、漆树及人工营造的刺槐、油松等,灌木主要有酸枣、胡枝子、胡颓子、绣线菊、忍冬、山杏,地被植物主要有禾草、莎草、蒿类等。森林和植被的覆盖,营造了山谷舒爽宜人的小气候,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及植物精气,适宜游客开展娱乐休闲、保健度假活动。山体土壤多为褐土,海拔 1500 米以上为棕壤。母岩以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十枚岩及石灰岩为主,成土母质为坡积母质——残积母质的聚积物,土层厚度一般为 30~60 厘米,PH 值为 7.0 左右。山内有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林麝、青羊、野猪、锦鸡、白鹭及鸟类。
优势之二:自然景观沉雄峻秀。远眺石榴山,群峰耸峙,气象万千,山岚蒙面,白云缠绕;走近石榴山,林草葱郁,水清泉幽,白日寂静,夜晚更幽。顺山谷而前行,只见山体依蓝天而巍峨,河谷依山体而深邃,悬崖峭壁与岩石造型并存,高耸山峰与深切峡谷相依,石河、石海气势壮观。途中的石罐子瀑布及石坝水库,造型别致,石坝水库水面约 16000平方米左右,遇山雨充沛,坝面形成天然瀑布,落差 20 余米,瀑布旁边石崖中部有一圆形石罐,积水深不见底,传为瀑布流水长年冲刷所致,甚为奇特。走近石榴山山麓,山体裸露众多岩石,人称诸葛石,均石尖指向山巅,煞是壮观,实为奇景。如若细观,秦岭北麓特有的急陡山势,使森林的景色,随山而变,顺水而移,山涧清澈的流水时而跌宕在浑白的巨石上欢歌,时而在柔草浅滩上细语低吟,山渐高,只见青青翠竹,摇曳生姿,颇有几分南国的韵味。特有的森林气候造成山内时而天高云淡,时而雾云遮天,时而倾盆大雨,时而阳光明媚,非常神奇迷人。据《岐山地名志》记载,石榴山雨量充沛,气候差异大,如山腰出云,若雾若烟,弥满山巅,必然淋雨,俗谚有:“石榴戴帽,农夫高卧”。
站在石榴山的顶峰,若天空晴朗,放眼望去,西秦大地,如锦似绣,渭河蜿蜒,龙行东去,城镇村庄,颗颗明珠,渭北平原,冯家山水库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神、奇、险的自然景观,为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优势之三:人文景观内涵丰富。石榴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具备了优于其它生态旅游胜地的人文优势。位于途中的大柳坪圆通寺,占地 10 余亩,建有佛教大雄宝殿。该寺院气势恢宏,设有五尊主
佛神位,颇具规模,民间在此从事佛事活动已有数年,近年佛事频繁,在岐、宝、太三县影响较大。山间还另有山寺道教圣地一处,设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众多神位。同时,还有汉代光武帝刘秀系马桩、清末明初黄家院遗址、华林寺古庙等人文景点多处。行至石榴山顶有桃山庙一座,设有玉皇大帝、太白神、二郎神、娘娘等诸多神位。庙内原有的一尊铸铁佛像和铸铁大钟文革时惨遭损毁。90年代,民间在重修庙宇时,电闪雷鸣,一声炸响,山顶东侧一重达百余吨的立条石被雷电击中裂缝,民间称天公开山,至今石缝仍清晰可见。
优势之四: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石榴山与蔡家坡、五丈原近在咫尺,可以说是蔡家坡的后花园。7.25 万亩的天然栎类、阔叶混交林,充沛的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独特的自然风光,能够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山内原有拉运林木柴头的简易砂石道路,可通到各个景点,70 年代,曹家公社(今曹家镇)在石榴山山腰(当时的公社中药材厂)召开“三干会”时,农用拖拉机可行至山腰,现因封山育林,简易公路仅通到瓦房沟管护区,再向上部分需步行上山。山口处距即将在五丈原要动工建设的郑西专线客运站 5 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蔡家坡出口处仅 8.5 公里,距陇海铁路蔡家坡火车站仅 10 公里,距 310 国道(西宝南线)仅 7 公里,距五丈原诸葛亮庙 5 公里,距西安市 120 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105 公里,距宝鸡市 50 公里,处于西安与宝鸡都市圈的中间地带。关中旅游环线的建成通车,又将石榴山与北部的法门寺、崛山、周公庙,南部的诸葛亮庙、钓鱼台、红河谷、汤峪口、太白山等旅游景点紧密相连,这些都为石榴山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优势之五:前景诱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业作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正在兴起,走进大森林,回归大自然的原始纯情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新时尚,而蔡家坡地区云集机械制造、电子、纺织、制药、建材等行业,企业密集,且对周边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麟游、太白辐射影响较强,是未来宝鸡大城市的副中心、50 万人口的西部汽车工业中心和宜居创新城市,潜在的庞大休闲旅游消费群体,不仅会对石榴山生态旅游提供充足的客源保证,而且会对提升我县旅游品位和效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石榴山以大范围的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为依托,弥补了周边地区的法门寺有神而无山水,太白森林公园有山水而无神的空白,与诸葛亮庙相互支撑,二者兼备,优势互补,既有传说的神气,又有山水的灵气,特别是石榴山区域内(圆通寺、瓦房沟、华林寺等),大面积的平缓地带比比皆是,为建设别墅度假村、停车场和会议培训中心提供了独特条件。开发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可使石榴山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进一步扩大岐山文化旅游名县的对外影响力,而且将带动石榴山区域的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从而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和群众的生活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全县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对我县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快实施“突破蔡家坡”战略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几点建议 1、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石榴山境内山高、弯多、坡陡,地形相对复杂,再加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开发成本很大,因此不宜搞“一窝
蜂”式开发,而应该在做好市场分析、进行景观生态化设计以及理顺生态旅游关系的前提下,用 5—8 年左右的时间,分二至三期工程,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发。一是要科学规划。要把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突破蔡家坡”战略的总体规划之中,高点谋划,统筹考虑,逐步开发建设。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石榴山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科学规划和设计有利于景区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二是要按规划分步实施。旅游项目开发应坚持条件成熟一点开发一点,不成熟就先保护起来,不要盲目上马,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资源环境的破坏。三是要按照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托石榴山优势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在景区开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项目选择应符合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布局密度、体量、色彩和风格要与环境协调,充分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粗旷古朴的风格,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品位较高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不断增强石榴山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旅游、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2、加强宣传,积极招商。石榴山的旅游资源优势目前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要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用严格科学的准入标准,精心选择开发商,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个人投资开发石榴山景区。同时,要通过签定开发协议的形式,要求开发商按规划有序地开发和建设景区,防止开发商因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过度开发甚至破坏性开发的行为。
3、拓宽渠道,多方融资。石榴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首当其冲要建设,庙宇维修不可缺,依据目前的物价和消费水平,预计需要开发资金 2 亿 8 千万元左右(其中:道路 1 亿元,通电 9 千万元,水工程 6 千万元,庙宇维修建设 3 千万元)。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大力鼓励国有、集体、个人、外资等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开发。要积极探索建立石榴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引导县内外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开发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4、落实责任,科学管理。随着石榴山对外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游客自发进入石榴山进行度假、探险和旅游活动。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规范管理,个别游客的旅游活动出现了一定的破坏性,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景区环境的保护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石榴山景区尚未开发成熟投入市场之前,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运用法律手段对石榴山实施严格有效的保护。一要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二要增强游客自我保护意识。三要禁止非法狩猎、诱捕、毒杀野生动物和出现其它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现象。四要禁止乱砍乱伐林木,禁止非法收购或收集、采挖野生花卉、珍稀名贵树种、中草药材、树桩盆景等,严禁随意放牧。
附件:关于石榴山的四个传说 1、石榴神的传说:相传古时,岐山马江三县寺一樵夫乔德铭骑驴来南山伐薪,见山中树下有两个老者下棋,便在一旁观棋。有一个老者给了他一颗桃,他吃了桃,看完棋后,驴绳朽断,斧把成末。回到家中后,家中的人俱不认识,原来他已在山中待了六十年,给他开门的人已是长成中年人的孙子了,他知道自己已得了道,故又去南山,后在山上坐化为石榴神。时至今日,我县马江一带的人,每年都还要到石榴山去祭拜先人。
2、二郎神劈桃山救母的传说:石榴山又称桃山,相传天界的九莲圣母遭贬被天王流放到桃山,孤守桃园,其子青峰神吴二郎不见母亲的踪影,到处寻找。后来有人告诉他母亲的所在,便到桃山寻母,可既不见母亲,又不见桃树,遂怒劈桃山。石榴山山顶上现在宽约 1 米、长达8 米、深不见底的巨大石缝,相传即为二郎神所留。至今,石榴山上还建有二郎神庙,人行此处皆可感受到古代英雄的神韵和伟力。
3、刘秀系马石的传说:相传汉代光武帝刘秀带兵作战时,行至石榴山,见此地林草丰茂,风景秀丽,便将其战马拴于一方石上休息。时至今日,系马石上仍可见一圆形铁环,传为刘秀当年拴马所用铁环。
4、黄家院的传说:相传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有一黄姓财主在山间的平坝上开工场、办运输、搞商业,大手笔经营,高店(现五丈原)半条街的铺面为他所有,可谓富甲一方。他的骡队也是颇具规模,共有99 头骡子,超过 99 头,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添一头则死一头,增
两头则亡一双。后来,黄姓财主为防盗贼而修哨楼,据说因挖到了龙脉上,家境由此而衰(还有一说是山中发生了一场瘟疫)。直至今日,黄家院遗址上盗墓者仍时有出没,掘得到处是洞,一片狼藉。但当时修建哨楼所用的部分石条依然存在。景由地而生,地因人而名,宝地钟人杰,胜景毓精英,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为石榴山的开发增添无比的灵气。
第四篇:2015秦岭生态旅游节致辞
2015秦岭生态旅游节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 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丹江源头春正浓,秦岭南麓百花香。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时节,今天我们欢聚在美丽的商洛,共同为2015〃秦岭生态旅游节拉开帷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莅临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地处秦岭东段南麓,自然生态优美,旅游资源富集,是一片融自然、人文为一体的绿色宝地,被誉为“秦岭最美”的地方。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培育发展生态经济,致力建设山水美、城镇美、乡村美、生活美的**,举全市之力狠抓大型精品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国家3A级以上景区19个、“美丽乡村”33个,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商洛市业已跻身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最具魅力旅游城市”。
一年一度的秦岭生态旅游节已连续举办5届。本
届旅游节以“秦岭最美是商洛·美丽中国走起来”为主题,包括4项预热活动和10项系列活动,旨在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的发展理念,凝聚建设大秦岭旅游核心区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提升“秦岭最美是商洛”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朋友了解商洛、走进商洛,共建共享商洛更快更好的发展成果。
秦岭最美是商洛,美丽中国走起来。希望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借参加本次旅游节之机,尽享商洛的山水风光,体会商洛的风土人情,领略商洛的民俗文化,留下一段难忘美好的回忆;希望广大游客用镜头聚焦精彩瞬间,用微信微博传递自然美景,为商洛旅游喝彩,为美丽中国点赞!
最后,预祝“2015秦岭生态旅游节”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生态旅游资源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资源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旅游的第一要素是“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和欣赏自然”,需要强调的是,生态旅游并不完全拘泥于何种程度“自然”,而是更注重于再“自然区域”内我们在干什么。因此,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首先必须满足游客“亲近自然”的要求,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此外,生态旅游景区需要为游客准备动态或静态、口述或文字的解说,使游客获得有关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地质、历史、地理演变、乡土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否则,游客很难达到认识自然的全貌从而欣赏自然的目的。这样看来,在自然区域开展的旅游不一定是生态旅游。而到自然区域的游客,如果仅满足于到那里休闲、打牌、聊天,而不去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和欣赏自然,那么充其量只能算是普通旅游者,而非生态旅游者。反之,即使到人工修饰比较明显的自然区域,甚至经过人工加工的自然景观或野生动物园,如果给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包括很多自然的、生物的、地里的、当地人文的信息,那么,他们同样可以成为很好的生态旅游产品。
关键词:生态旅游、持续发展、问题、对策、趋势 正文: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 于1983年首先提出,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为内容的旅游。在生态旅游中,“生态”应是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统称。
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以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为对象,以观赏、了解和享受大自然及其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不破坏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与环境为前提,有益于繁荣地方经济和提升当地社区生活品质的一种旅游活动方式。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有本质的区别。生态旅游最终要达到旅游业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传统旅游侧重对文化及自然景观资源的获取与满足,旅游开发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旅游者追求的则是享乐,对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却退居其次,对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考虑的较少。生态旅游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旅游业所产生的人与自然、获取与保护、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为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1.旅游资源盲目开发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
2.1“无烟工业”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但认真地对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环境效应加以考察不难发现,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也会产生各种废物。旅游业不仅排放传统工业废物,而且生产的“旅游公害”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是致命的威胁。比如峨眉山,每到旅游旺季,游人大量涌入,信手丢弃的垃圾给当地的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2.2“低投入、高产出”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产出的产业。”他们忽视了环境资源的消耗,低估了旅游成本水平,虚增了环境新创造价值部分。
2.3“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的误导。认为旅游消耗只是精神消费,不对其构成威胁。而事实上旅游活动也消耗甚至破坏或毁灭旅游和环境资源。泰山后山的赤磷鱼一直是泰山的特产,但是由于近年来游人的不断涌入,对赤磷鱼的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现在赤磷鱼已经鲜见。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度使人浮想联翩,但今不如昔,文中描写的虎山水库,现在已雄姿不在,雨季瀑布业已不存,而且水体污染严重。这一方面是周围的旅馆饭店的污水直接排放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低素质游人的“杰作”。
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可持续发展原则
目前,一些研究者把生态旅游当作是指导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原则、模式、规划方法、管理方法,将其看成是适合所有旅游形式、所有地区、所有旅游相关建设和管理的一种普遍原则,于是便有了各种冠之以“乡村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的项目和规划。实际上,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种典型形式,但不是惟一形式,更不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本身。所有的旅游活动,尤其是占主流的大众旅游,都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而将生态旅游混同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导致对生态旅游的泛化理解,造成认识和管理上的混乱。
2.不可忽略其他旅游形式
这种错误理解实际上是基于第一种观点而产生的,认为只有生态旅游是好的,是道德的,是可持续的,而其他旅游形式,特别是大众旅游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很多研究者还详细列出了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之间的种种差异,来说明“好”与“坏”的不同。由于生态旅游这种道德上的天然优越性,使得许多地方和企业对它趋之若骛,想尽一切办法贴上这个道德的标签。实际上,尽管生态旅游是在人们对传统旅游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反思的结果不是用生态旅游替代、消除大众旅游,而是要起到借鉴、示范的作用。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之间的最终区别不是好与坏、可持续与不可持续的差别,而是产品类型和形式的不同。
3.发展大众旅游的观念和方法
实践中,很多人认为,搞生态旅游就要大搞设施建设、铺大摊子、上大项目,这种沿用发展大众旅游的方法来发展生态旅游的做法,曲解了生态旅游的本质和特点。实际上,在设施方面,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希望体会到与自然和原生文化的互动,为此愿意承受一定程度的艰辛,所以生态旅游不需要大规模的设施建设,不需要建造豪华的宾馆,不需要一应俱全的娱乐设施,甚至不一定需要斥巨资建造高级公路。同时,他们对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教育手段、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又极为重视。因此,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在设施建设、服务提供、管理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
4.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
面对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比较零散的现实,拓宽理论基础研究十分重要,旅游地学就是其中之一。旅游地学是运用地学的理论方法为旅游资源调查,规划开发及保护工作服务,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生态旅游资源中的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水文旅游资源等均涉及旅游地学问题。可见,旅游地学与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密切相关。目前已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无一不是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的生态旅游热点。生态旅游和地质旅游的对象也常常是相同的,例如近年推出冰川探险游,沙漠景观探险旅游,焦作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及广西西部天坑群科考探险游和全国性的漂流旅游热等等。
5.当成一种营销策略
在现实中,生态旅游经常被当成营销手段、策略、技巧乃至市场标签。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把生态旅游看成是一种时尚、潮流而趋之若骛,更多地注重了生态旅游的“牌子”,而并没有认真地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这种重形式、轻实质,重标签、轻规范的做法,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危害极大。
五.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趋势
1.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生态环境的保护,谈不上生态旅游的兴起。反之,没有旅游的开发,也不可能有生态旅游的存在。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利用好生态环境;只有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开通了旅游业的绿色通道,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2.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态旅游,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把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源向资本的转变。旅游,既是人们的生活行为,也是人们的消费行为。生态旅游的生态价值往往是通过经济价值体现出来的,而经济效益的高低往往又是取决于生态效益的好坏。所以,生态旅游具有自然和经济两重属性。没有好的生态效益,不可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只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好的经济条件。
3.生态旅游主要是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层次上,通过培养和教育旅游者“负责任的旅游”,旅游开发商“负责任的开发”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发展循环生态经济是在旅游区的一切相关领域,把旅游者行为从高消耗、高排放转变成低排放、高利用率的绿色行为,它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是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和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广和延伸也帮助生态旅游这种旅游模式得到更大的推广,促进整个区域旅游系统及更广阔的社会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环境产业的兴起,人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致力于不断探索合理利用环境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环保新技术也将被应用到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去,为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提供了生产上的可能性,为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6(2)刘紫青.试论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2(3)许春晓.旅游学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