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老龄工作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老龄工作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老龄工作开展情况调查报告2007-02-10 16:48:
农村老龄工作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县地处四川重庆两省市结合处,与三市交界。目前,全县人口总数逾万,其中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以上,并正以年均的速度急剧增长,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县的行列。由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家居农村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社会保障的不断深化,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水平遂步得到了提高。但农村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生活、赡养等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关注农村老年人,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之路,对于农村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党和政府及老龄工作部门当前亟待研究、探讨并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县一直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和老龄工作部门都很重视农村老龄工作,关注农村老年人,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工作实绩及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大力强化宣传,普遍提高农村老龄意识。一是把宣传贯彻《老年法》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县乡政府都召开动员大会及座谈会,将《老年法》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社区居委会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纳入当年的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二是采
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把中青年及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宣扬子女孝顺父母、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事业、基层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党政领导重视老龄工作等方面的典型。
二以“老有所养”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同时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倡导个人的自我养老,走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我县在开展农保工作中,主要采取储蓄式积累方式,其经费来源由村组和个人共同负担,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个人缴费和村组补助部分,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属投保人的私人财产。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操作上,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因户、因人制宜,坚持自愿投保原则,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摊派,不强迫命令。承保机构在资金的管理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搞好基金的营运,千方百计保证基金增值。并强化监督机制,由审计、财政和监察部门定期对“农保”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确保了基金的安全营运。自年至今,全县参保人数达多人,共筹集保费多万元,累计积累基金万元,现已有多人开始领取养老金,共计支付万余元。
三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他们无儿无女,其生活保障,也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提供。××年广安市委、政府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大了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关怀程度。随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农村敬老院暂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广大农村的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得到了落实,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改善,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日渐完善。
近年来,我县通过转移支付和村、组供给等方式,保证了全县名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年元生活费和公斤口粮的补给标准。另外,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敬老院所,共有床位张,已收养了五保供养对象人,占全县五保供养对象的。
四落实“双签”工作,促进家庭养老。开展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和“家庭敬老保证书”的“双签”工作,是贯彻落实《老年法》,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我国尊老、敬老、养老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县在巩固“双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完善“双签”工作,把重点转移到建立跟踪回访监督机制方面,把家庭养老落到实处。目前,我县已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份,签定“家庭敬老保证书”份。
五以老协为载体,促进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县老年人协会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作为社会与老人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经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调解家庭纠纷、解决村民生活困难、破除迷信、移风移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月日晚,我县金牛镇一带突遭特大暴雨袭击,洪水来势凶猛,位于金牛镇二村的孙家平桥被洪水冲毁。次日清晨,余名去河对岸学校上学的中、小学学生及相邻几个村的过往村民站在被冲毁的桥边因无法过河而急得团团转。这一情景恰被该镇老年人协会二分会负责人孙平阳等人看见了,望着河岸人群中那一张张焦急又无奈的面孔,老人们庚即组织分会会员及村民商量、研究,决定马上搭建一座临时竹桥,以解决两岸村民过往难题。他们砍来自已家的树木、竹子(共约多斤),并买来大量铁丝,组织人员削竹、排竹、捆绑固定,孙会长还带领会员们涉水冒险架桥。在他们的精心指挥下,不多时一座长米、宽米的临时竹桥便架起在洪水滔滔的河面上。竹桥建成后,孙平阳又组织青年村民将被洪水阻隔的那余名学生
和村民安全护送过河,保证了孩子们正常上课和村民的正常过往,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养老发展缓慢。我县农村的社会养老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农业条件的限制和我国城乡二元政策体制的管理模式,使社会养老这种方式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平、缓慢发展的层次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养老投入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目前全县只有五保老人能够得到较为固定的社会救济性保障,其余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社会保障。
第二,保障水平低,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
第三,农村的社会化养老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特别是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以及社会救济具体实施,缺乏规范的法制化措施,某些方面的工作流
于形式,或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实际工作中漏洞很多,导致某些社会养老保障措施不能得到落实,部分社会养老保障金不能真正用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多数老年人还不能实现共享社会救济发展的成果,甚至落后于平均生活水平。
二老年需求得不到满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农村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给广大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多数农民已告别贫困走向富裕,但在老年需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第一、农村老年人经济自养的能力不足甚至低下,其他亲属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很小。
第二、农村老年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感到生活无人照料的比例高。
第三、在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因种种情况时常感孤独,无处无人诉说心事。
三医疗困难、医疗水平低。与城市
不同,我县农村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全由自己掏腰包,而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看病的钱由子女(主要是儿子)负担,而多数子女经济收入低,无法全力承受其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老人生病后,只要进医院看病时,如果医生说治不好,大部分老人及家人也就不再坚持医治了。对老年人来说已经完成了人生的任务:传宗接代、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对子女来说已经尽了自己的一定责任,无论从道义上还是舆论上都不会受到多大的谴责。这就出现了有病难医、或不医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县农村长期处在较落后的阶段,医疗机构设施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合格医生比例不高,因此老年人一旦生重病后,对痊愈所抱的希望不大,这也是老年人就诊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生活质量低下。在我县农村,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传统责任,但是赡养并
没有一定的标准,也即是说,给什么样的伙食、住什么样的房子没有标准,只能以儿女的孝心来保障,但相当一部分儿女养老意识不强,因此,尽管儿子生活越来越好,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却变化不大,甚至随着物价的上涨,老年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更不用说照顾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我县大多数家庭、子女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在家带管孙子、上学等,老人不但生活无人照料,还要管教孙子,很难安度晚年。
五部分农村家庭赡养形式简单,子女负担加重。虽然说老年人在家庭就可以完成养老,但实际上农村的老年人传统的养老形式是非常简单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农村家庭子女数逐步减少,过去由几兄弟共同承担的对父母的赡养变成了由两个子女或一个儿子承担,这样,在家庭规模小型化之后同样赡养形式简单的完全家庭养老却加重了子女的负担。特别是儿子外出打工后,儿媳妇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照料下
一代,又要承担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家庭负担加重。
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分的依赖家庭养老所造成的结果易导致养儿防老的陋习难以剔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出现困难。因此,设法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已刻不容缓,建立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自我保障为重点,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共养为保障的养老体系。
一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建立家庭养老体系。中华民族历来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在《婚姻法》和《继承法》的相关条款中分别将
这一义务用法律的形式给予了确定。因此赡养老人是一项法定的社会职责。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子女赡养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农村老龄工作者应当通过宣传、监督,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农村倡导、推行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规定赡养标准和子女的责任,确保老年人的家庭赡养,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体系。
二鼓励老年人自养。老年人的自养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年轻时的收入积蓄,二是在老年时仍然有劳动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所得。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具体措施,鼓励老年人自养。如协助地方建立老年人储蓄机构,帮助老年人制定养老计划,发展第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养能力。
三集体助养。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
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而我县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也可由集体经济和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共同出资。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对有较大经济开支需要的老人给以适当的帮助,以弥补家庭养老、社保养老和自我保障的不足。同时,建立邻里互助小组,充分发挥邻里功能。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这一初级社会群体在传统的农村担负着“守望、共生”的重要功能,邻里之间的相互照顾包括家务劳动,老人小孩的照看等。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老龄工作者要发挥农村邻里互助的作用,组织农村老人自愿组成的邻里互助小组,就近开展邻里互助服务,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小孩的照看、老人的看护,充分调动社区老人的积极性,强化邻里的互助功能。邻里互助的另一形式是家庭之间互相协调,例如张家的劳动力帮李家耕种农田,李
家的老太太帮助张家照顾小孩等等。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调子女赡养和集体助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供养,培养通过社会保险养老的习惯。建立基层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发展相应的养老形式,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五建立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老年人看病难主要是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因此,今后农村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方面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农村建立和添加便利医疗点,发动一些城镇的医疗组织机构志愿定时定点的去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和体检,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面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
四、兴建适当的老年文化生活设施
建立老年文化设施,如健身房、图
书室、兴趣活动室;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他们喜爱的文娱活动,如老年健身操、太极拳表演等。对落后地区应实行送文化下乡的办法,将一些新人新事新变化通过演出的形式送到农村,使一些从未走出过家门的老年人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生活的幸福。
除此之外,还可设立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兴办老年教育中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满足经济生活较富足的老年农民的需要。
总的来说,农村老龄工作的开展应围绕着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和生活照料两大方面出发,尽可能的调动农村的各方力量,挖掘农村的巨大养老潜力,使农村老年人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第二篇:陆良县老龄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陆良县老龄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宋贵生2011年7月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党组《关于在全厅副处级的干部中开展深入基层调研活动的通知》(云政办党组字[2011]26要求。我于2011年7月,赴云南省陆良县进行老龄工作现状调查,调查中采取召开座谈会、走村访户、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陆良县10个乡镇和1个华侨管理区的老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滇东,距昆明120余公里。是云南的第一大坝子,俗称高原明珠、滇东粮仓。据2010年末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总人口642645人,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79530人,占总人口的12.8%,其中有66512人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18%。随着陆良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保体系的建设,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各级党委、政府将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纳入建设社会改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从政策上予以倾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养老保障的政策措施。
1、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全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2009年年参保人数42643人,年发放保险金25万元。农村低保制度建立,按人均每月60元标准发放,有18600人享受。城市低保制度建立,按人均每月105
元标准发放,有11631人享受。
2、初步建立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县有468096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有472名老人享受了低保救助。
3、老年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加大。2009年县、乡财政和社会筹资351.9万元资金,对25个农村社区和村委会老年活动室进行了改扩建。全县现有老年人文艺队135个,参加活动3375人。老年人体育团队177
第三篇:农村老龄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老龄工作调研报告
XX风景名胜区辖54个行政村,近10万人万人,60岁以上老人4548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4730人。近年来,党工委、管委会根据省、地、有关老龄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老龄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抓好四个落实,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不断完善老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强化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老龄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工作实绩及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普遍提高农村老龄意识。一是把宣传贯彻《老年法》列入管委会的议事日程,召开动员大会及座谈会,将《老年法》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纳入当年的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把中青年及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宣扬子女孝顺父母、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事业、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党政领导重视老龄工作等方面的典型。
(二)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他们无儿无女,其生活保障,也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提供。XX年XX党工委、管委会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大了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关怀程度,对广大农村的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得到了落实,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改善,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日渐完善。、因势利导,发挥余热,大力支持老年人参与新农村建设。根据老年人的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组织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为各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平安创建”方面,组织夕阳红义务联防队,有效维护了农村治安;在解决邻里纠纷方面,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族长等德高望重的积极作用,解决居民纠纷,化解家庭矛盾,有效地减少了不安定因素;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特别是近年来创建“生态文明生态村”中,一大批老年人自发地组织起来,义务清扫街道,运送垃圾。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优势,组织“三老”人员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失足青年开展结对帮教,取得良好效果。广大老年人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老年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老年人经济自养的能力不足甚至低下,其他亲属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很小;农村老年 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感到生活无人照料的比例高;在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因种种情况时常感孤独,无处无人诉说心事。、部分农村家庭生活质量低下,赡养形式简单,子女负担加重。
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分的依赖家庭养老所造成的结果易导致养儿防老的陋习难以剔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出现困难。因此,设法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解决老年人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XX农村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已刻不容缓,建立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自我保障为重点,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共养为保障的养老体系。
(一)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建立家庭养老体系。中华民族历来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公民义务老龄工作者应当通过宣传、监督,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农村倡导、推行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规定赡养标准和子女的责任,确保老年人的家庭赡养,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体系。
(二)鼓励老年人自养。老年人的自养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年轻时的收入积蓄,二是在老年时仍然有劳动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所得。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具体措施,鼓励老年人自养。如协助地方建立老年人储蓄机构,帮助老年人制定养老计划,发展第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养能力。
(三)集体助养。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而我区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也可由集体经济和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共同出资。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调子女赡养和集体助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供养,培养通过社会保险养老的习惯。建立基层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乡的实际情况发展相应的养老形式,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兴建适当的老年文化生活设施。建立老年文化设施,如健身房、图书室、兴趣活动室;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他们喜爱的文娱活动,如老年健身操、太极拳表演等。实行送文化下村的办法,将一些新人新事新变化通过演出的形式送到 农村,使一些从未走出过家门的老年人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生活的幸福。除此之外,还可设立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兴办老年教育中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满足经济生活较富足的老年农民的需要。
总的来说,XX农村老龄工作的开展应围绕着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和生活照料两大方面出发,尽可能的调动农村的各方力量,挖掘农村的巨大养老潜力,使老年人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区政府老龄情况调查报告
区政府老龄情况调查报告
区政府老龄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区老龄委的统筹协调下,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区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全区老龄工作取得的成绩
打造了一个结构完整的组织网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主任、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老龄委,统一协调部署全区老龄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区老龄委下设办公室,各街道参照设立了街
道老龄委,各社区也普遍成立了老龄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和老年协会。三是配备工作队伍,区、街道、社区三级老龄工作机构均配备了工作人员,部分街道还组建了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四是规范工作制度,一方面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围绕《江宁区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出台各个的老龄工作要点,逐年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将统一规范与自主管理结合起来,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街道和社区的老龄工作机构也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制度保障。
形成了一套覆盖面广的保障体系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为基础,出台《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失地生活补助金和养老保险补贴,新农保参
保率达95%以上。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贴,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所有社区全部建成医疗卫生服务站,部分社区设立老年康复点,农村老人和城镇无保障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城镇退休职工医疗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五保供养经费与农村低保标准实现联动,低保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标准稳步提升。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低保老人可以得到慈善救助的优先照顾,区慈善总会还为部分高龄困难独居老人购买了意外住院和意外伤害保险。
构建了一种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首先,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依托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系列服务,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有效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发展“机构养老”。
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蓬勃发展。全区21所公办养老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快速起步。目前已发展的13家民办养老机构中,既有桃园老年公寓那样的“平民化”养老机构,也有荣平老年康乐中心那样的国家一级养老机构,为社会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第三,不断丰富养老模式。广泛开展“动态养老”,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积极引入“候鸟式养老”方式,加强与异地养老机构交流合作,根据南北方气候的不同特点组织老年人赴异地避暑、过冬,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营造了一方和谐老龄的社会氛围
一是围绕尊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营造,利用重阳节等节日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老年人的生活。二是围绕老年人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成立了10所
老年大学和134所老年学校,建设了一批健身活动场所,购置了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器材,此外还积极支持离退休教师协会等社团的发展,为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载体和平台。三是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依托区法院等司法部门,成立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合议庭等工作机构,为老年人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便利。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近年来,在区委的重视下,在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全区的老龄工作取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给老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度。目前来看,我区的老龄工作与新时期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全社会为老服务的意识仍需强化。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对老龄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得还不够深入,为老服务的举措有
待进一步夯实。
二是对老龄工作的扶持力度还需加大。在政策制定上,缺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在考核机制上,老龄工作尚未纳入“四项建设”考核基本内容,基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经费落实上,现有老龄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与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开展。
三是老龄工作的队伍建设尚待加强。虽然基层都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是缺乏专职的老龄干部。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而且变动频繁,导致基层老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几点建议
第五篇:老龄工作
东张镇老龄工作主要事迹
东张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尊老助老的浓厚氛围,增进家庭和睦与代际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主要事迹有如下几点:
1、明确老龄工作地位
东张镇领导高度重视老龄问题。每年年初,东张镇都按照办事处老龄工作目标责任状制定出老龄工作计划;将全镇老龄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下发相关文件,安排研究部署老龄工作,讨论如何贯彻上级的工作和如何做好本镇的老龄工作,切实为老年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
2、积极健全老龄工作机构
东张镇积极调整充实老年协会,安排村委会成员协调分工、各尽其责,使老龄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积极组织老龄工作例会,研究布置本镇老龄工作任务。
3、涉老部门职责落实
东张镇深入调查研究,建立了涉老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及优惠政策规定,使涉老案件及时快速解决;利用宣传车、板报、标语等形式开展了《老年法》等一些涉老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同时大力弘扬社会
上尊老、养老、助老的先进事例,谴责社会上歧视、虐待,甚至伤害老年人的不良现象,在全村树立起了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营造了敬老维权的良好氛围。
4、老年人作用发挥好
东张镇开拓思维,按照“老有所为”的目标要求,注重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动员老年人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加强对学生的帮教和监管。降低了未成年人的犯罪率。
5、为老服务设施完善
在老年人文化阵地的建设上,东张镇加大文化活动中心服务设施的投入,室内设有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健身器材等。大力鼓励老年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常年组织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