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9: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xx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瞄准创建“全国棉纺织基地县”目标,突出棉纺织特色,按照“培育龙头,壮大规模,拉长链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新纺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区建设为平台,促进了棉纺织工业的持

续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2005年,全县棉纺织工业完成产值463亿元,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645和646,“十五”期年均增长25以上,棉纺织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新纺公司是我县棉纺织工业的龙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大型纺织骨干企业,全国520家、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之一和全国同行业竞争力前20强,是全国功能性服装面料开发基地。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139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有5个生产分厂,纱锭35万枚,其中环锭纺22万锭,气流纺24台;织机2832台,其中无梭织机946台。拥有进口清梳联、自动络筒机、转杯纺纱机、无梭织机等国际先进设备1000余台(套),占公司关键装备总量的70以上,其中气流纺生产线处于国内最大、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生产和经营纯棉及混纺纱、纯棉和混纺坯布、色织布、家用纺织品、服装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高档织物用纱7万吨、服装面料13亿米。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新纺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发挥其人

才、市场、信息、资金等优势,与民营纺织企业实行产业分工协作,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了xx纺织产品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二是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县棉纺织企业发展到101家(其中纺84家、织8家、捻线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1家、超亿元的5家。固定资产达到262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纱锭规模达到80万锭,织机达到4500台,年产棉纱16万吨以上,各种面料1亿米左右。企业集中布局于县纺织工业区及城关、上港等7个棉纺织工业小区内。全县民营棉纺织企业的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纺公司。围绕棉纺织工业,全县常年植棉38万亩,年产优质原棉4万吨,“银鹏”牌棉花被评为全国十大棉花名牌之一。我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植棉——购销——轧花——纺纱——织布——服装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三是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全县棉纺织企业的机器设备,全部都是国家定点纺织

机械厂最近三年出厂的先进设备,主要设备J128K、FA506细纱机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新纺公司辐射带动下,民营企业拥有了一批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市场销售渠道畅通。以新纺公司为依托,整个纺织产品销售网络健全,在国内外设有多家销售公司,同上百家纺织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营销网络

覆盖我国中部及东南亚地区广大市场。产品质量好、年销率高,棉纱、服装面料产品产销率

平均保持在99以上。2005年,全县棉纺织产业市场交易量近6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800万 美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1、优化结构,培育壮大龙头。近年来,在积极引导棉纺织产业开发高科 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上,逐步

将一般产品生产能力向民营企业转移。不断加大新纺 公司技改投入,着力引进了一批具有当今国际一流水平的纺织装备,重点发展高档色织服装 面料、功能性高档服装面料等,确保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处于全国 同行业先进水平,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纺织企业 集团。加快新纺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减少国有股份比重,去年该企业及企业持股会、县财政

三方共同出资9000万元在县纺织工业区新上了华亿纺织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活力。同时,着力扶优壮强,近年来坚持每年筛选5—7家骨干纺

织企业作为全县优强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施动态管理,促其做大做强。目前已有华星、鹏 升、华裕等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亿

元,12家达到5000万元左右。在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 下,近年来全县棉纺织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拉长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原料、纺

纱、织造、印染、服装加工、市场营销诸要素,鼓励和引导小轧花向棉纺织转移,棉纺向棉 织产业、服装加工业转移,完善产业链条,推进棉纺织产业的社会分工和产销配套,形成社 会化生产格局。纺的方面,鼓励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兼并联合小型棉纺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速形成以新纺公司为龙头,以城东、城西、城南三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12全文查看

第二篇: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国共产党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xx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瞄准创建“全国棉纺织基地县”目标,突出棉纺织特色,按照“培育龙头,壮大规模,拉长链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新纺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区建设为平台,促进了棉纺织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2005年,全县棉纺织工业完成产值463亿元,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645%和646%,“十五”期年均增长25%以上,棉纺织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新纺公司是我县棉纺织工业的龙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大型纺织骨干企业,全国520家、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之一和全国同行业竞争力前20强,是全国功能性服装面料开发基地。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139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有5个生产分厂,纱锭35万枚,其中环锭纺22万锭,气流纺24台;织机2832台,其中无梭织机946台。拥有进口清梳联、自动络筒机、转杯纺纱机、无梭织机等国际先进设备1000余台(套),占公司关键装备总量的70%以上,其中气流纺生产线处于国内最大、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生产和经营纯棉及混纺纱、纯棉和混纺坯布、色织布、家用纺织品、服装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高档织物用纱7万吨、服装面料13亿米。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新纺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发挥其人才、市场、信息、资金等优势,与民营纺织企业实行产业分工协作,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了xx纺织产品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

二是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县棉纺织企业发展到101家(其中纺84家、织8家、捻线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1家、超亿元的5家。固定资产达到262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纱锭规模达到80万锭,织机达到4500台,年产棉纱16万吨以上,各种面料1亿米左右。企业集中布局于县纺织工业区及城关、上港等7个棉纺织工业小区内。全县民营棉纺织企业的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纺公司。围绕棉纺织工业,全县常年植棉38万亩,年产优质原棉4万吨,“银鹏”牌棉花被评为全国十大棉花名牌之一。我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植棉——购销——轧花——纺纱——织布——服装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三是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全县棉纺织企业的机器设备,全部都是国家定点纺织机械厂最近三年出厂的先进设备,主要设备J128K、FA506细纱机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新纺公司辐射带动下,民营企业拥有了一批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是市场销售渠道畅通。以新纺公司为依托,整个纺织产品销售网络健全,在国内外设有多家销售公司,同上百家纺织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营销网络

覆盖我国中部及东南亚地区广大市场。产品质量好、年销率高,棉纱、服装面料产品产销率

平均保持在99%以上。2005年,全县棉纺织产业市场交易量近6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800万

美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1、优化结构,培育壮大龙头。近年来,在积极引导棉纺织产业开发高科

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将一般产品生产能力向民营企业转移。不断加大新纺

公司技改投入,着力引进了一批具有当今国际一流水平的纺织装备,重点发展高档色织服装

面料、功能性高档服装面料等,确保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处于全国

同行业先进水平,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纺织企业

集团。加快新纺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减少国有股份比重,去年该企业及企业持股会、县财政

三方共同出资9000万元在县纺织工业区新上了华亿纺织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活力。同时,着力扶优壮强,近年来坚持每年筛选5—7家骨干纺

织企业作为全县优强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施动态管理,促其做大做强。目前已有华星、鹏

升、华裕等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12家达到5000万元左右。在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

下,近年来全县棉纺织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拉长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原料、纺

纱、织造、印染、服装加工、市场营销诸要素,鼓励和引导小轧花向棉纺织转移,棉纺向棉

织产业、服

装加工业转移,完善产业链条,推进棉纺织产业的社会分工和产销配套,形成社

会化生产格局。

纺的方面,鼓励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兼并联合小型棉纺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速形成以新纺公司为龙头,以城东、城西、城南三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大

棉纺产业发展格局。

织的方面,以华亿公司为龙头,重点培育高、精、深产品的研发能力,开

发生产新型纤维材料纺织面料和防尘去污、抗菌无毒、休闲保健等功能性、环保型高档服装

面料及产业用布、装饰用布等。同时,鼓励企业以参股联合的形式,加快解决浆纱、染整等

瓶颈环节,为中小企业发展棉纺织业创造条件。

服装加工方面,重点支持新纺公司在开发生产高档服装面料的基础上,努

力搞好与外地名牌服装加工企业的“攀亲结缘”,力争在服装加工上实现大的突破。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资服装加工业。

3、科技带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改造

我县纺织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十五”期间,新纺、万豪、华星、鹏升等企

业重点引进了紧密纺、自动气流纺、清梳联、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等先进设备,淘汰落后设

备,改进织造工艺,大幅提高织造水平,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针对民营纺织企业低支纱趋同的现状,积极引导民营大个企业着力加大技改投入,已有20余家企业新上了精梳纱、包芯纱

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品牌战略实施,在严格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有

关媒体和参加各类节会等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xx棉纺织业品牌,巩固扩大国内

市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大治污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把

能源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4、抓好纺织工业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县纺织工业区规划占地8平方公

里,20

03年初开始首期开发建设。按照“纺织立区,聚集产业,连片开发,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

和“政府启动,市场动作,多元投资,封闭管理”的模式,目前已完成首期规划建设目标,占地15平方公里,完成投资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2000万元。同时,切实抓

好工业区的规划管理,严格项目入驻建设标准,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目前,县棉纺织工业区入驻棉纺织企业28家,拥有纱锭15万枚,织机500台,整径浆纱生产线4条,400型轧花厂及棉花储备交易市场等。今年以来,围绕

标准化厂房、棉花仓储交易市场及质检中心建设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实施。目前,华亿纺织公司标准化厂房已建成,430台剑杆织机全部投入生产,在建标准化厂房32万平

方米,目前基础浇铸部分已完工。棉花交易市场项目属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设在xx的交割库,分三期工程,总投资9823万元,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占地120亩,建标准化交割储备

库11栋,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栋。棉纺织品质检中心主要配备乌斯特条杆仪、验布机、棉检仪等,总投资500万元,目前上级项目扶持款160万元已到市,下半年可望建

成并投入使用。县纺织工业区正在加快成为环境优美、服务优良、基础设施完善配套、项目

建设布局合理、资源利用节约、产业特色鲜明的省、市一流工业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棉纺织工业发展虽然很快,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

一是全县棉纺企业虽有一定规模,但大个企业较少,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

品档次偏低,附加值不高。

二是目前民营纺织企业从事纺纱生产的较多,产品趋同性强,织造环节发展

较慢,产业衔接度不高,且缺乏品牌支撑。

三是市场建设滞后,制约了纺织产业集群水平的提升。

四是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渠道较窄。我县虽然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但

在现行金融体制下,部分企业仍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投达产

和技改项目的实施。同时,受资金因素制约,县工业区标准化厂房及原棉储备交易市场等建

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县工业区在全县纺织产业优化升级中龙头带动作用的发挥。

五是民营纺织企业缺乏高素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企业

创新能力不强。

四、下步打算

在今后的棉纺织产业发展上,将继续把其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以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为主攻方向,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园区建设和培育市场为平台,整合资源,提升产业,扶优壮强,培育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建设全国棉纺织强

县。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纱锭达到150万锭,年产纱30万吨;织机15万台,年织

布35亿米。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棉纺织工业在整个工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主要保障

措施是:

1、扶优扶强,壮大龙头。筛选10家左右技术装备先进、年销售收入超300

0万元、年纳税总额超100万的民营棉纺织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争取“十一五”末使之培育成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年纳税总额超500万元的中型民营棉纺织企业。新纺公司作为全县纺

织工业的龙头,坚持技改不停步,重点发展高档色织服装面料、功能性高档服装面料等织造

技术,确保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10年企业各类高档功能

性服装面料及休闲面料超2亿米,力争销售收入超30亿元,利税完成5亿元以上,出口创汇突

破8000万美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棉纺织产业发展,加快提升我县棉纺织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2、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作用,加快整合原料、纺纱、后整理、织造、印染、服装、市场营销等生产要素,引导民间资金、民营企业采取

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组建企业集团等,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条,推进棉纺织产业的协作生产和产销配套,形成社会化生产格

局。加快市场建设,尽快建成富有xx特色的原棉大市场和纺织配件大市场。引导纺织优强

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打响xx棉纺织区域品牌。

3、建设园区,打造平台。加快工业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优势,扩

大园区影响,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贸易。加快县棉纤维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

建设,及早开展对棉花、棉纱、各种织物等全过程的质量跟踪检测与监督,稳定各类原料及

产品的整体质量。加快县棉花储备交易市场建设,以诚德贸发公司国家棉花体改重点扶持项

目为依托,及早建成棉花交易市场,稳定棉纺织原料基地,并通过与国内棉花交易市场、期

货交易中心及较大规模棉花经营单位的密切协作,使该市场及早成为豫西南棉花仓储交易中

心和棉价形成中心。

4、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继续把纺织产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抓住棉纺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依托

县工业区和乡镇棉纺织小区,发挥好县招商办、驻东莞联络处的作用,采取以商招商、产业

招商等形式,重点组织好对东南沿海纺织产业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对棉

纺织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科技含量较高的骨干企业和工贸型项目,推动全县纺织行业在更

广领域、更高层次实现拓展与提升,在优化存量、扩充总量中实现全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

本性转变。

5、科技带动,提升产业。以新纺公司的国家功能性棉纺织品开发中心为

依托,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县纺织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引导民营纺织企业

更新设备,改进纺织工艺,提高织造水平。充分利用全县职业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

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管理经营及生产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棉纺织企业家队伍及员

工素质,推动全县纺织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

第三篇:关于我县棉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纺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经信局

针对目前纺织行业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原料价格大起大落、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企业运营困难的实际情况,县经信局组成调研专班,深入工业园区和乡镇,采取与企业家座谈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银丰、玉沙、常丽、粤昌等重点纺织企业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并就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加快纺织业发展对策和措施有了初步的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纺织行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加大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力度,先后引进了银丰、玉沙、粤昌、常丽、申联、福海、豫东、圣联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颇具实力的业主,新上和扩批改造纺织服装业,使我县纺织规模迅速扩大。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12家,占全县62家规模以上工业的19.4%,纺织总规模达到26万锭,从业人员近万人。2011年,纺织服装产业共完成产值15.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亿元,实现利润6400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1.1%、11.5%、18.2%;完成入库税金1746万元,占全县工业入库税金的19.4%,在2011年入库税金过100万的40家纳税大户中(其中工业企业11家)纺织服装企业就有4家,分别为玉沙集团、银丰纺织、申联纺织和格 1

律诗纺织。

2012年上半年,由于受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影响,上半年纺织行业在从紧和较为严峻的形势下运行,我县棉纺织企业呈现增速趋缓态势,企业效益进一步回落。今年1—5月份,12家规上纺织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1.7%,银丰、粤昌、常丽等企业普遍出现亏损,其中粤昌亏损79万元,银丰亏损32万元,申联亏损15万元,常丽亏损65万元,其它企业也利润微薄,纺纱行业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纺织产品销售受阻。由于我国纺织产品对外贸出口的依赖较大,原来约占40%左右,受欧债危机持续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主要的经济体国家经济在萎缩,造成目前我国的棉纺织产品出口订单减少,特别是欧美客商订单大幅减少。市场的低迷给企业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企业产品不同程度积压。据银丰纺织负责人反映,在去年这个时候,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客商排队提货,可是现在,必须先交货,再约期付款,有时货已经交出3个月都拿不回货款;粤昌纺织公司反映,目前公司生产的涤纶缝纫线大量积压,今年元—5月仅销售210吨,比上年同期的980吨减少770吨。当年销售量仅占实际生产量的42%。

2、纺织企业经营困难。一是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今年以来,虽然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但据企业反映,产品

价格降幅要更大。国内棉花市场行情扑朔迷离,国内外棉价差继续拉大,化纤价格受棉花价格、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影响,呈现震荡态势,加大了下游企业运营风险。银丰纺织目前以生产莫代尔40S为主,产品价格目前已由原来的63000元/吨降至43000元/吨,利润与2011年对比。下降80-90%;粤昌纺织目前以生产40s、20s绦沦线为主,涤纶线销售均价为13590元/吨(不含税价),比上年同期的15810元/吨减少2220元/吨,降低14.2%。进入六月份以来市场愈来愈恶化,到今天为止当月仅销售了35吨,预计今年10月以前市场情况不会好转。常丽纺织的化纤纺有原来的1800元/吨,降为1500元/吨,而原料仅由1200元/吨降为1100元/吨。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造成相当部分纺织企业出现亏本。但纺织企业为了保客户、稳工人,还利息不得不咬紧牙关坚持生产。二是工资成本上升。如粤昌纺织吨线工资今年元—5月为2450元,比2011年的1670元增加780元,增长47%。玉沙集团职工工资与2011年同比上涨20%,现职工平均工资达2200元;银丰纺织职工工资与2011年对比,增加40%。常丽纺织员工最高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以上种种情况使我县纺织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企业经营非常艰难,处在举步维艰的状态。三是企业招工难。尽管工人工资一路上涨,但我纺织企业除玉沙集团外,普遍缺少员工。如粤昌纺织最满负荷生产可达到700人,可是目前员工只有180人,企业现在开工不足30%;常丽纺织有纺

纱能力2.4万锭,可由于缺少员工,只有员工120人,今年开工只有50%;此外银丰纺织业缺少熟练工20多人。此外,电价上涨、运需成本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

3、综合竞争力较为薄弱。一是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总体来看,我县纺织企业规模偏小,除银丰纺织和玉沙集团目前已有5万锭外,其余的纺纱企业平均纱锭数约为2万锭。由于规模较小,集中度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整体设备有待提高。我县纺织企业虽然个数较多,但大部分企业起点较低,装备较差,不少企业还在使用八九十年代的老设备,工艺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档次上不去,利润率低,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企业技术力量匮乏。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的技术研发目标,忽视产品市场发展需求的研究,对开发具有自主创新的新一代产品方向不明,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意识较为淡薄。

三、后期发展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实施产业链招商,提升产业层次。加强对我县纺织服装招商小分队的管理,面向南方纺织产业发达地区,实施产业招商,重点招大引强。对落地项目要设定投资强度、投资产出以及建设周期、设备水平等投资门槛,着力引进纱锭规模在3万锭以上、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高支纱项目、高档服装面料、品牌成衣等项目,要瞄准行业100强、全国1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引进织造、成衣和针织等优势企业,争取他们来监利投资,延长我县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

2、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盘活做大存量。一是扶强做大骨干企业。本着“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原则,进一步推动银丰、玉沙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各职能部门对这些企业,继续在能源、资金、市场等方面积极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要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在生产调度资金以及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上予以倾斜。要加快推进玉沙集团5万锭紧密纺和20台气流纺项目建设,落实征地,尽快开工建设。二是引导中小企业升级改造。扶强淘劣,提高中小企业的危机意识,促进小企业升级改造。对部分投资不到位、投资强度不够但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要积极帮助企业将产品档次提高或外延产品,促进企业的升级改造;对容积率不够、土地占多用少、产能严重落后的项目,要强制企业在规定时限内扩大投资,更新生产设备,提高企业产出水平。

3、转变就业观念,破解企业招工难。一是加快技术工人培养。推动我县职业学校开设纺织、服装等专业,邀请高校、职校在监利设立纺织服装学校,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培养纺织服装类技工人才。同时,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和县经信局应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培训员工。二是转变我县群众的就业观念。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

立积极的就业观,促进群众择业观念转变,将群众从麻将桌上、从家庭琐事中吸引到企业中来。

4、强化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心支持,只有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纺织企业渡过“寒冬期”。在我们调研中,我们觉得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少数职能部门在执行政策方面过于呆板,不会变通,影响了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各职能部门在目前企业困难的情况下,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开展“治庸问责”为契机,努力履行好服务职能,促进企业发展。一是要结合县情拿方案。分析现状,出台有利于纺织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实施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建议对重点骨干棉纺织企业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二是要深入企业调研。通过调研,帮助企业疏导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主动应对困难环境,在危机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议坚决整治纺织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严格执行企业 “安静生产日”制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度过寒冬。四是结合实际出政策。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缓解当前企业压力,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五是帮助企业解决遗留问题。如整改银丰纺织土建工程的消防遗留问题、给银丰纺织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支付预留地的1200米围墙建设款等问题。

(二)企业层面

1、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纺织研发实验室,企业内部设立纺织研发机构,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加快设备更新改造。严格控制并加快淘汰现有落后产能。对90年代以前设备要逐步淘汰,尤其对能耗高、效益差、用工多、产品档次低的生产设备,要坚决逐步淘汰。着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品种。提高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使用比例,推广紧密纺、喷气纺、自动落纱细纱机等新型纺纱技术和新型织造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3、改善企业劳动环境。企业要逐步改善员工的劳动生产条件,建设食堂、宿舍等设施,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次,企业要把工资福利向一线职工倾斜,适当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实惠的待遇留住人,以规范的用工吸引人。

4、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一是要转换经营模式。企业应转变传统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着力引进职业经理人。全面强化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资本运作。二是要重视品牌价值。开发新产品,培育湖北省乃至国家级名优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要加强协作。加强企业间的横向协作,互通信息,互助合作,“抱团”闯市场,塑造监利品牌新形象。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第五篇: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棉纺织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一直是工业学术界讨论的课题。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在产业性质上相似相近或相关,在发展空间上同属于某个特定行业的产业领域、相对高密度聚集、分工比较明细、依靠紧密或松散型产业链相互连接,由诸多大中小型企业形成的一种工业集聚形态。在我县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依托本县及周边丰富的棉花资

源和新纺公司人才、市场、技术、管理、信息、资金优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等主要形式,通过催生、延伸棉花加工项目,培育出了县棉纺织工业区及上港、溧河、城关、城郊工业小区等棉纺织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新纺公司为龙头,集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棉纺织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新野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特点

新野棉纺织业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政策宏观引导,截止6月底,全县棉纺织企业,已发展到101家,其中棉纺企业84家,棉织企业8家,捻线9家。固定资产达到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纱锭规模突破80万锭,织机达到4500台。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县限额以上棉纺织业实现产值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7500万元,分别

占全县工业的、、67%和。棉纺织业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比重之高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主要呈现出五个明显特点:

1、龙头带动能力强。作为新野棉纺工业的龙头,新纺公司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纺织骨干企业,全国520家和河南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之一,全国功能性产品开发基地。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亿元,固定资产亿元,共有纱锭33万锭,其中环锭纺22万锭,气流纺24台,折合11万纱锭;织机3000台。拥有进口清梳联、自动络筒机、转杯纺纱机、无梭织机等先进设备1000多台,占公司装备总量的60%以上。主要生产和经营棉纱线、纯棉和混纺坯布、色织布、牛仔布等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高档织物用纱7万吨、服装面料亿米。产品远销广东、江苏、福建等20多个省市和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实现税利8105万元,其中利润3722万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和。出口创汇3260万美元,名列全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前12位,利税总额居第七位,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省同行业第一。荣获中国纺织行业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8月9日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二十强”荣誉称号。

2、产业集群群体大。靠政府的正确引导、靠新纺公司龙头的拉动,全县民营棉纺织业迅速膨胀。在短短三年时间内,限额以上民营棉纺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90余家,固定资产亿元,从业人员近2万人,纱锭规模达到40万锭。生产棉纱近8万吨,各种布料7000万米,完成总产值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其中鹏升、华星两家规模达到2万锭以上,另有5家达到1万锭以上,5000锭的企业12家,县工业区及城关、上港等7个棉纺织工业区内拥有棉纺织

企业70余家。全县民营棉纺织扩张的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纺公司。

3、企业装备水平高。我县民营棉纺织企业1997年起步时,设备基本上都是国有大型棉纺织企业限产压锭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机器性能差,工艺水平低,产品质量档次低。通过近几年的滚动发展、更新改造,止目前,全县民营棉纺织企业的机器设备,全部都是国家定点纺织机械厂、、出厂的先进设备,主要设备j128k、fa506细纱机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棉纺织产业链条长。目前,全县棉纺织业基本形成了由植棉——轧花——棉纺——棉织——服装的棉纺织产业链条。全县98万亩耕地,常年植棉40万亩左右,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县棉麻集团公司及其所属的9家棉花企业,担负着全县棉花收购、加工、销售任务。年收购加工棉花4万吨,其生产的“银鹏”牌棉花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棉花名牌”,全县棉纺织企业年需用棉花14

万吨,加工棉纱13万吨,织布亿米。永兴纺织服装公司等3家企业引进了服装生产线,年加工服装30多万套。

5、产品市场销路畅。以新纺公司为依托,整个纺织产品销售网络健全,在全国和境外设有多家销售公司,同上百家棉纺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营销网络覆盖我国中部及东南亚地区广大市场。产品质量好、产销率高,棉纱、服装面料产品产销率平均保持在99%以上。,全县棉纺织产业出口创汇3260万美元,占全南阳市出口创汇总额的1/3。

二、新野棉纺织产业集群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县棉纺织行业尽管占据了工业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提升改造速度不断加快、规模效益逐年提高,但形成分工明晰、互动明显、关联紧密的产业集群,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实际矛盾和问题,大致反映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至今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是形成棉纺织产业集群的思想

障碍。大致突出表现有五个方面:素质不高、信息不灵、开拓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低下、开放意识淡薄。首先是素质不高。虽然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迅猛,但真正强势、大型的民营企业仍是凤毛麟角,我县棉纺织行业民营企业目前达到中型要求的还并不多。综合各种因素,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诸多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文化、管理素质等离现代企业要求相距甚远。其次是信息不灵。这种状况的产生,源于三个主要方面:企业管理的不到位,诸多园区、协会对于如何及时向相关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宣传方针政策等不关心、不重视。企业习惯于独来独往靠自身拼搏,缺乏主动获得信息、争取政府支持意识。整个行业至今没有可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促进工业化发展的信息平台。三是开拓意识不强。在全县90多家棉纺织企业中,家庭作坊式、靠亲戚朋友凑钱、临时租赁场地办厂的企业居多。这些家庭作坊式企业,由于素质能力及资金人

才等严重局限,几乎没有什么“做大做强”的念头,只是凭借市场之手推动、靠市场效应凑合赚钱、养家糊口,小富即安。四是管理水平低下。由于管理的混乱、人才的奇缺、缺乏经营网络,致使相当部门企业整日忙于应付内部、穷于应对竞争、甚至奔命维持“关系”,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精力和条件去深入研究、分析、思考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国家大政方针等,并依此制定、提出本企业比较清晰的中长期发展思路。五是小农意识。即开放意识淡薄。我县许多个体私营主思想守旧,只愿在本地发展,不愿意离土离乡到外地开拓市场。在某一领域本地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宁可在本地市场中艰难地分一杯羹,也没有到外地开拓市场的计划,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放的市场意识,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创业的足迹,温州人经销网络几乎遍布全球 的每个角落。与这种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相比,我县的个体经营者小富即安,固守田园的思想观念就十分突出了,并且有极强的地域代表性。基于上述几种状况,在我县100多家棉纺织企业中,相当部分企业的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小富即满问题比较严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无疑类似这些目前尚占据重要地位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对形成有机联系、互动发展的棉纺织产业集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障碍。

2、管理体制的多头和不顺是形成棉纺织产业集群步履艰难的重要致“病”因素。我县的棉纺织产业集群,单靠企业自身是难以形成的,必须依靠行业管理部门在各工业区内明确定位基础上的服务、协调、指导、组织。然而,由于管理体制现存的多头、不顺的弊端,导致了行业管理的作用发挥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行业管理是社会化分工的客观要求。说到底,它应该是一种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行业内的经济民主实现机制,是行业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协商行业内部关系、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协调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诸多共性问题所采用的实现目的的非赢利性组织方式。而今单纯“官方”的或“官办”的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要么名不副实没有任何管理手段,要么应付生存竭力集资“化缘”,对推动行业的加快发展都不会起到太大的积极作用;而单纯由企业自发自主实施“行业管理”,又很难避免缺失政府支持、相互抵触摩擦等问题和矛盾,无法达到行业管理的作用目的。这种由于管理体制现存的多头、不顺的弊端所导致的行业管理作用发挥受到很大影响和制约的现状,成为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制肘因素。

3、企业各自为政搞“小而全”的矛盾问题日趋显现并有逐步发展升级趋势。在棉纺织产业集群中,由于企业间分工合作意识淡薄、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加之

妄自尊大和“以我为中心”传统思想较为顽固,不少企业将改造升级的精力和重心放到了建立自我内部循环的“私有产业链”上,企业“小而全”现象屡见不鲜,明显地违背了现代工业大生产的特征和规律。不少企业呈现一种“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病态”现状。无庸置疑,产业集群是一种符合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要求的集群集约经济,一个突出特点是使同一产业内部分工更为精细化,使一个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于该产业的某一道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明晰发展方向目标。产业集群内部相关企业间互通有无与分工合作,成为有机产业链形成并不断延伸和整体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且依照现代管理科学“8020”定律研究可知:“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因此,按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客观事物规律,不存在一味脱离社会分工与合作仅靠自身内部循环就可不断发展的“完全”;无论

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还是某个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不外乎在20%左右,其余80%则是为强化和发展这20%的核心竞争力相配套和服务的。因此,搞“小而全”的思维和运行方式的结果,必然1 2 下一页

下载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新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推荐]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新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棉纺织产业集群......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推荐)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新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新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棉纺织产业集群......

    油茶产业发展汇报(稿)

    邵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汇报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优秀范文5篇)

    的企业居多。这些家庭作坊式企业,由于素质能力及资金人才等严重局限,几乎没有什么“做大做强”的念头,只是凭借市场之手推动、靠市场效应凑合赚钱、养家糊口,小富即安。四是管理......

    船舶重工产业发展汇报

    广陵区船舶重工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广陵区经信委 区划调整以后,随着李典等五镇划入我区,船舶重工产业成为我区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旅游服装产业发展汇报(推荐)

    “旅游+服装”新时代,开启旅游发展新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了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