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

时间:2019-05-14 05:2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

第一篇: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2008年3月13日)

为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国家和首都创新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全球新兴的创新中心,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的有关精神,中关村科技园区按照“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形成创新集群”这一思路,积极探索以产业联盟促进联合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产业联盟的内涵。产业联盟的本质是以企业为主体,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协同创新。产业联盟的出现是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情况下企业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类市场主体联合创新发展的产物。产业联盟一经出现,就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产生发展的背景。产业联盟在中关村的形成和聚集不是偶然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全球化技术转移和国际化资源配置带来的科技竞争方式的重大变 化;二是园区企业面临跨国公司强大竞争对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应对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三是中关村园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探索新的促进产业发展模式。

1.全球化技术转移和国际化资源配置带来的科技竞争方式的重大变化。近年来,科技全球化加快,使得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标准、专利、人才、信息等成为科技竞争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使得传统的科研组织结构和创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国公司加速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从而成为促进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产业联盟是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在战略高科技产业领域政策扶植和引导的重点方向,对提高美国战略高科技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区域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中关村必须充分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争抢产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才能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2.园区企业面临跨国公司强大竞争对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应对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在微观层面,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竞争格局和更大的竞争压力,一是国家间、联盟间竞争加剧;二是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受自身资源、信息、技术等因素制约,风险较大;三是在国内市场趋于饱 和的情况下,开辟新市场满足新的增长需求,拓展国际市场的压力;四是企业自身做强做大的压力。目前中关村企业有80%仍是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靠单打独斗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及组织方式,在高端产业越来越难以应对新竞争的压力。

3.中关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探索新的产业促进模式。中关村科技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已逐渐走出依赖招商引资、土地出让和政策优惠的传统发展模式,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和竞争格局,围绕全球新兴创新中心的建设需求,不断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为根本的内生发展模式,正在形成“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形成创新集群”为手段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三)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发展现状

1.产业联盟发展的总体情况。2002年10月,中关村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截至目前,中关村已有长风软件联盟、数字电视产业联盟、闪联、龙芯联盟、新材料产业联盟、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节能环保等22家产业联盟,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近20个产业领域,对于整合资源解决这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发展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学院所、中介组织等,围绕技术标准和产学研合作成立产业联盟,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关村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

2.产业联盟的分类。按照组成联盟的单位性质,中关村的产 业联盟有两类:一是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如中关村软件企业出口联盟等;二是产学研联盟,如TD-SCDMA产业联盟、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等。按照产业发展的阶段,中关村的产业联盟可分为三种:

一、产业化前的联盟。以制定行业标准为基本手段,如闪联工作组;

二、产业化过程中的联盟。以推进产业化进程为核心目标,如TD-SCDMA产业联盟;

三、产业成熟阶段的联盟。以共同开拓市场为核心目的,如长风软件联盟等。

同时,中关村有一类联盟非常值得关注,即以标准为纽带形成的产业联盟。其通常由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牵头,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共同的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同时又借助联盟的力量促进标准实现产业化或上升为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如闪联工作组、AVS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

3.产业联盟的特点。科教功能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功能在空间上的耦合,使得中关村的产业联盟表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高度的创新性。如闪联、AVS、移动多媒体联盟等产业联盟制定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是广泛的代表性。如数字电视联盟成员达135个,聚集了产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大学院所等各类成员,拥有完整的技术链、产业链和创新链。

三是国际化趋势成为主流。闪联、AVS等众多技术标准迈向国际标准,并积极吸引国外企业参与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和市场资 源。

四是绝大多数联盟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和高度共享。如目前中关村约2/3以上的产业联盟是全国性联盟或以北京为主的全国性联盟,其科技、信息、人才资源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开放和共享。

4.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以产业联盟为依托,园区初步营造了开放式协同创新的新局面,在以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中关村龙头作用引领科技革命潮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网络出版联盟成员北大方正集团的“网络数字音视频生产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汉王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绘画板,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闪联工作组制定的闪联标准即将成为全球首个3C协同领域的国际标准;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成员凌讯华业公司研制出第一颗符合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信道解调芯片,创毅视讯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颗符合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的信道解调芯片、华旗资讯公司研发的我国第一款手持移动电视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正式发布;SCDMA产业联盟成员信威通信公司SCDMA无线接入系统在蒙古国全线开通;国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已建立了5个规模商用试验网,主要依托TD-SCDMA联盟成员大唐移动公司建设;生物医药联盟成员北京科兴公司与中国疾控中心共同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参与“国务院办公厅节约型办公区 示范工程”(中南海北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等等。

回顾近年来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构成了中关村创新型经济的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中关村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

(四)中关村电子信息领域产业联盟的发展情况(部分)

——闪联。2003年7月,闪联即“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化工作组在信息产业部支持下成立。2005年5月,在我委的支持下,闪联信息产业协会成立,成为推广闪联标准的中立的法人实体。目前拥有成员100多家,覆盖国内计算机产业50%、家电产业84%和手机产业50%的市场份额,在业界的影响力持续增强。目前,拥有相关专利204件,成员企业已经推出30余款闪联产品在市场上销售,2007年底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台,带动了国内3C协同产业快速发展。据赛迪估计,我国3C协同产业规模将从2006年的121.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673.1亿元。2005年6月,《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简称闪联标准)1.0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是中国第一个3C协同产业技术标准。2007年11月,闪联标准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至关重要的一轮投票。全球首个3C协同国际标准花落中国已成定局,标志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历史性的突破。

——TD-SCDMA产业联盟。2002年10月,在信息产业部、国 家发改委、科技部的推动下,由大唐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发起和组织的TD-SCDMA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大唐电信、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中国普天等8家通信企业成为该联盟的首批成员,目前成员已发展至48家会员,覆盖了TD-SCDMA产业链从系统、芯片、终端到测试仪表、智能天线、操作系统等等的各个环节。此外,三星、LG、MOTO、爱立信、MTK、诺基亚等越来越多国际通信巨头正在进行批量产品开发或已经推出相应的TD产品。目前,终端射频芯片、各类测试仪表和终端开发工作陆续获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我委组织产业联盟企业申报国家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产业化专项第二期项目,其中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首批4个项目全部由中创信测公司和星河亮点公司、新岸线公司、东方网力公司四家联盟企业承担。

——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2005年2月,由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联合天地互连、清华比威、中国网通、中科院计算所等11家单位发起成立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现有会员28家。联盟以应用发展为龙头,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上下游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关系,整合资源,促进行业应用。2005年,联盟企业中标40%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产业化项目;2006联盟企业又中标17个相关项目,为总共34个项目的50%。同时通过信息产业部等政府机构,进行中日、中欧、中美的IPv6产业交流。中国企业也走出去和国外单位联合研发,在欧盟第六框架中,以天地互连为单位的中关村企业中标欧盟项目,为中方在欧盟第六 框架IPv6领域唯一中标的项目。目前联盟成员正积极准备参与欧盟第七框架科技计划项目的投标工作。

——数字电视产业联盟。2007年6月,由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闪联信息产业协会等九家单位发起,上百家在数字电视领域拥有技术产业优势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数字电视产业联盟”,在京成立。联盟下设8个工作组,共有135个成员,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联盟抓住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颁布契机,正积极筹备申请建设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二、中关村以支持产业联盟促进联合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工作全面推进

(一)以产业联盟建设为主线的产业促进工作思路逐渐明晰。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加强了产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既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也应是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近几年的创新和探索,中关村科技园区支持产业联盟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我委制定并发布了《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2007年,我委确立了以产业联盟建设为主线的产业促进工作思路,开始由以往关注单一企业、单一项目的工作模式向促进联合创新转变,并在《促进中关村科技园 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重点细分产业的促进方案和《2007—2008年度园区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指南》,明确提出重大产业化项目将主要围绕产业联盟展开。目前,已依托产业联盟制定了中关村数字电视与多媒体等九个特色优势产业的促进方案,企业以数字电视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联盟为依托申请的部分重大产业化项目已经列入07年~08年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计划,高新技术产业联盟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二)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日臻完善。为了给产业联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2006年我委制定并实施《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对产业联盟的扶持政策,对产业联盟的基本要素、主要任务、政策支持等进行了制度探索,明确要在创造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吸引国家重大项目落户、参与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等活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在修订后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了重点产业联盟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产业联盟组织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整合产业资源,共同开拓市场建立测试验证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开展行业研究,举办重大活动等。

(三)积极推动财政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为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的交流、碰撞提供了新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协作创新,提高 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按照“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形成创新集群”的工作思路,我委积极推动项目支持方式从支持单一项目转变为建立产业促进工作体系,从关注“单一企业、单一项目”向聚焦重点产业联盟转变,从单纯依靠专家评审向市场、行业和风投等多角度评价相结合转变。由于项目支持方式的转变,财政资金对重点产业实现了集中高效配置,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推进园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以2007年为例,我委对数字电视、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9个重点领域产业联盟共立项57个重大项目(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专项42个,占项目总数的73%),拨付专项资金共计9557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0.6亿元。截至2007年年底,支持的57个项目共产生标准5项、专利125项、软件著作权29项。

下一步我委拟通过政策制定和项目安排,在促进产业联盟规范化运作、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创新、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其产业创新中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形成创新合力和创新网络,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

三、促进产业联盟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我们的建议

(一)当前促进产业联盟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联盟缺乏相关的管理法规。产业联盟在国内出现到目前仅5年多时间,尚属新生事物。目前国内法律法规在产业联盟 的管理上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例如对产业联盟存在的法律身份、管理政策、评价标准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2.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联盟较为匮乏,影响了产业促进工作的效率。虽然产业联盟在一些地区或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整个国家或行业来看,还缺乏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联盟。这对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十分不利。

3.国内缺乏对产业联盟支持的专项资金。目前只有中关村等少数地区在产业发展资金或科技研发经费中设置了产业联盟这一支持方向,目前国家和国内大多数地区还没有设立专门支持产业联盟的专项资金,这对于引导和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壮大十分不利。

4.受主客观因素限制,政府采购对产业联盟的发展支持不够。与单个企业相比,产业联盟在集成创新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理应在政府采购市场中占有优势。但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缺失,产业联盟缺乏“正式”或“合适”的身份,同时某些政府部门对联盟某些成员存在不熟悉或不信任情况,使得政府因此在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时存在很多困难和不便,并不占优势,其实并不符合政府鼓励开放式协同创新、支持产学研合作的精神。

(二)我们的建议

1.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为产业联盟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法律政策环境。建议国家调整或设立相应的法律,明确产业联盟的法 律身份,并对其规范管理出台相关管理法规。中关村将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产业联盟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创新方面“先试先行”,为国家产业联盟的法制建设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在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战略性产业引导和支持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壮大,形成国家自主创新的集团军。中关村希望能够在信产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首都区域创新优势,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围绕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以及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国家重大专项,组建辐射全国的产业技术联盟,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促进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并加速科技成果的形成与转化。

3.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支持产业联盟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和支持产业联盟发展,重点支持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技术转移、国际化合作等项目或活动。

4.推动政府采购对联盟的支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明确产业联盟在政府采购市场中的主体身份,大力支持其开展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活动及成果,通过订购、首购等方式,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和国有企业优先采购产业联盟提供的自主创新产品与服务。

5.希望能与信产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资金)开展重大项目配套支持合作,共同促进TD-SCDMA产业联盟、下一代互联网产 业联盟、闪联、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等现有产业联盟的发展,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做强做大。

第二篇: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

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 内容摘要:中关村已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区域创新系统。中关村园区创新系统孕育了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关村已有产业联盟20多家,无论数量还是类型都走在全国前列。中关村产业联盟促进了园区内企业和产业的创新,丰富和促进了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带动了国内产业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建设有很多创新和经验,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借鉴。

关键词:产业联盟,自主创新,中关村

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中关村园区创新系统

中关村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已从最初的“电子一条街”发展到了世界一流科技园;已从以招商引资、土地出让、“贸工技”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了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创新为根本的内生式发展阶段;已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机制较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系统。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关村园区面临着全球化技术转移和科技竞争方式的重大变化,国际区域间的竞争及园区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依托中关村创新系统进行联合创新已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中关村创新系统集中了中国自主创新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期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寻求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重大战略突破口。首先,中关村创新系统拥有国家顶级的知识创新系统。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密集、最顶尖的科研资源,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68所著名大学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70家科研机构。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1个,占全国28%。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2个,占全国22%。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占全国20%。有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65个。第二,中关村创新系统有全国最活跃的创新企业。中关村地区是中国目前创新企业数量最多、最为密集的地区。园区内企业数量达到17000多家,大部分为高科技企业,每年新认定的创新型企业超过4000家。第三,中关村创新系统具有全国领先的创新基础条件。中关村拥有全国最丰富、学历层次最高的人才资源。拥有国内领先的创新基础设施,建成了9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8个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拥有首都政治资源,包括政策、法律法规、媒体宣传等资源。第四,中关村创新系统拥有全国最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资源。几乎所有的国内超大型企业和部分跨国公司的亚洲业务都将总部设在北京,政府采购的决策中心在北京,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也产生了庞大市场需求。第五,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中关村创新系统建设。中关村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20多年的发展中,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要求并出台了支持中关村做强的八条政策措施,北京市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二十三条意见》,决定“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本节数据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及原因(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快、创新多

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快速、类型丰富。从2002年中关村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联盟成立至今,中关村地区已成立了20多家产业联盟,包含了研发合作、技术标准、产业链合作、市场合作和社会规则等5种类型的联盟。据初步了解,中关村产业联盟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中关村产业联盟所覆盖的产业范围广。中关村产业联盟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环境保护、手机动漫等多个产业领域,有的是中关村当前的支柱产业,有的是具有重大发展潜力且当前需要大力培育的产业。这些产业大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或跨越式发展阶段,有很多产业共性问题需要解决。

中关村产业联盟在很多方面具有创新性。中关村产业联盟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内没有其他地方的产业联盟建设可以借鉴,再加上国内产业联盟建设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就需要联盟建设的各个主体进行各种制度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在联盟的法律形式、治理方式、管理方式及联盟的很多工作上都具有创新性。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关村是国内领先的区域创新系统,产学研合作有意愿和基础。中关村有大量的原始创新需要产业化,研究机构需要与产业部门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中关村有大量活跃的创新型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联合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中关村以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产业联盟有客观需求。首先,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高、风险大,企业需要联合创新以分担创新的成本和风险。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快,技术转化的周期短,技术交叉融合多,产学研需要加强合作。第三,信息产业具有显著的网络特性,创新产品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和技术标准的竞争,信息产业必须搞联合创新。

第三,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与中关村园区内的企业特性相关。中关村企业中,既有行业龙头企业,如联想、中星微、大唐等,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先,行业龙头企业尽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国际竞争中尚处于弱势,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上受制于国外,有联合进行技术突围的要求。企业有意愿自发组成产业联盟,如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第二,中小企业虽有很强的创新活力,但规模小、实力弱,难以与大企业竞争,需要联合起来达到规模经济,迈过一定的市场门槛。

第四,中关村拥有独特的首都资源,通过联合易于获取。中关村具有两类独特的首都资源,一是政府资源,即国家每年对重大科研项目的投入,如对下一代互联网、TD-SCDMA、AVS等技术,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二是市场资源,全球500强企业的中国总部有一半以上在北京,国家161家中央企业有120多家总部在北京,政府采购的决策中心在北京,北京本地市场特别是2008年奥运市场需求巨大。中关村在争取和利用这些资源上具有区位上的便利,通过联合更有利于获得这些资源。

第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是中关村产业联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北京市政府特别是中关村管委会在长期的工作探索中认识到,产业联盟是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早在2002年就开始提出要设立产业联盟,之后在各类文件中都提到了要通过产业联盟建设带动产业发展,2007年1月专门制定了全国首个《产业联盟支持政策》,明确对产业联盟各项工作的支持手段和资金支持额度。

三、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特点

(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实践形式丰富,以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和市场合作产业联盟为主 课题组调研的20家产业联盟中,研发合作产业联盟、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和社会规则产业联盟等五类联盟都有实践。这五类联盟都是基于创新的联盟,都是为创新服务的。突出特点是,产业链合作联盟和市场合作联盟占据了绝大部分。这种结构与中关村园区的创新特点是相符的。中关村园区科研机构多,原始创新突出,但产业化面临巨大挑战,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有利于解决原始创新的产业化瓶颈。其次,中关村聚集了大量有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合作联盟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合作达到规模经济。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在法律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国内产业联盟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是法律形式问题。国外产业联盟有多种形式,有的设立为非盈利组织,有的设立为公司,有的只是根据协议协调行动。从实践看,国外的产业联盟多数为非盈利组织。国内对非盈利组织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

中关村产业联盟采取了多种灵活方式解决法律形式问题。有的采用了协议形式,有的设立为公司,多数联盟采用了行业协会或行业协会分会的形式。由于国内对行业协会的规定比较灵活,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园区协会主管部门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态度,以协会形式注册的联盟较好解决了法律身分问题,为联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区域环境条件。

(三)中关村产业联盟是企业主导的组织

从联盟形成看,中关村产业联盟基本上都是企业自发形成的组织。从运行机制看,中关村产业联盟建立了企业主导的治理结构。多数联盟采用了行业协会的法律形式,在治理上实行“成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或“理事会-秘书处”的结构。少数联盟采用了协议形式,在治理上实行集体协商的方式。个别联盟采用了公司形式,在治理上采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的结构。不管联盟采用何种形式,成员企业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不进行任何直接干涉。

(四)中关村产业联盟是市场导向的组织,以解决产业创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 中关村产业联盟一般为解决产业创新中的特定问题而设立,即联盟的目标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中关村产业联盟虽然多数采用了行业协会或行业协会分会的法律形式,但是并没有像行业协会那样只是制定类似“促进行业发展”的一般性目标,而是设立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如研发某项技术,打造某项创新技术的产业链等。由于联盟的目标高度聚焦,联盟在资源投入和工作计划上相对确定,目标也容易实现。

中关村园区以及园区外的相关企业参与联盟的积极性很高。企业参与联盟的积极性高的原因在于联盟的目标是帮助企业解决创新中的具体问题,多数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联盟企业都是业务相关企业,对业务和市场非常了解。因此,联盟很容易建立有效的治理,从而保证了联盟的市场导向。

(五)中关村产业联盟有区域性联盟,也有全国性联盟,都由国内企业主导

课题组调研的20家产业联盟中,6家是区域性联盟,14家是全国性联盟或以北京为主的全国性联盟。无论是区域联盟还是全国联盟,都是国内企业自主的联盟。

部分联盟开始走向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员的国际化。如闪联联盟积极吸引国外企业参与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和市场资源。二是业务的国际化。如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联盟,在业务上与国际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了成员的创新能力。

(六)中关村产业联盟整体上处于发育阶段,很多工作尚在探索中

产业联盟在国内是新事物,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关村又走在全国前列,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不多。总的来说,中关村产业联盟整体上还处于发育阶段,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如在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背景下园区如何建立促进联盟发展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园区如何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促进联盟发展;如何尽快建立完善联盟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等。

四、中关村产业联盟对创新的作用

(一)中关村产业联盟促进了园区内企业和产业的创新

中关村不同类型的产业联盟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园区企业的创新。

闪联技术标准联盟抓住3C融合的机会,制定了闪联标准。闪联标准V1.0版本包含了204项发明专利,全部为联盟成员企业所有。2005年,闪联标准已成为国家行业推荐标准。2007年闪联国际标准提案在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14:1的高票数通过委员会提案,成为最终委员会提案(FCD)。国内电子信息企业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上长期受制于人,闪联标准成为国内企业技术突围的重要突破口。

闪联技术工程中心是闪联技术标准联盟核心成员共同投资成立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共同研发闪联技术标准的共性技术。工程中心不仅集中了一批技术专才从事研发活动,而且还将部分研发项目分配到成员企业,发挥了成员企业的技术专长,提高了成员企业的研发能力,减少了重复投入,加快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

TD-SCDMA产业联盟是中关村主要的产业链合作联盟。国内企业提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后,商业化过程面临产业链协调发展的问题。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商业化要求整个系统同步推进,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就会阻碍商业化步伐。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上下游企业组建了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协调投资、共享技术和信息,产业化步伐显著加快,运营商的信心也不断增强。

中关村市场合作联盟对企业和产业的创新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市场;共同学习、统一认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共建研发基础设施,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如长风联盟通过将下游企业吸引到联盟中,扩大了市场空间。下一代互联网联盟建立了成员企业统一共享的Ipv6测试中心,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7+1”饲料联盟通过联合采购,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中关村清新空气产业联盟是中关村的社会规则联盟。2004年联盟与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联合编制了《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标准》、《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标准》,并推动北京市将其设定为强制性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实施不仅推动了环保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有利于保障卫生工作者和患者的健康。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丰富和促进了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带动了国内产业创新

中关村产业联盟增强了区域创新网络。出口软件联盟、长风联盟、下一代互联网联盟等市场合作联盟建立同行业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闪联联盟、TD-SCDMA联盟、AVS联盟等建立了区域内企业间和产学研间的合作关系。

中关村产业联盟联合了区域外的创新资源,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中关村拥有突出的知识创新资源,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之下,中关村的产业力量常常无法支持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中关村必须联合全国的产业资源,才能完成整个创新过程。中关村产业联盟通过联合全国创新资源,极大地提高了中关村的创新能力。如科学院计算所研发的AVS数字音视频技术标准,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产业链不完善,受到国外技术标准的压制。2004年,计算所联合TCL、创维、华为、海信、海尔、浪潮、长虹、上海广电、中兴通讯等十二家国内电子制造企业发起成立AVS产业联盟,共同推动国内技术标准的商业化,成效显著。

中关村产业联盟将区域创新能力辐射到全国,带动了国内产业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多为全国性联盟,这些联盟组成了全国性的创新网络。以TD-SCDMA联盟为例,TD-SCDMA技术标准起源于中关村的科研院所,由大唐集团开发。大唐集团拥有TD-SCDMA技术标准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知识产权。组建产业联盟后,大唐集团向成员企业免费提供所持有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帮助成员开发上下游产品,使得相关企业能迅速进入该产业。联盟成员多为北京以外的企业,包括华为、联想、中兴、南方高科、华立、普天、TCL、上海展迅、重邮科信、海信、宁波波导、广州新邮通等遍布全国各地的40家企业。

五、中关村产

(一)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大力支持联盟建设,但不干预联盟的运营

北京市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关村产业联盟的设立和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盟形成阶段,政府部门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支持手段各式各样,如资金支持、提供办公场地、通过项目支持。政府的支持是建立在企业自发基础上的,企业的需求和自发组织是基础,政府的支持起加速作用。

在联盟运行阶段,政府不进行任何的直接干涉,各类联盟均以“自发、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则进行运作。政府只是对联盟的发展保持密切关注和进行必要评估,对政府支持的(二)结合区内企业特性建设产业联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80%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极强的创新活力,但规模小、资源匮乏、市场能力弱,创新成功率较低,难以单独与国外大企业竞争。政府部门支持中小创新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有利于中小创新企业跨越一定的市场门槛,提高创新成功率。中关村大力发展市场合作产业联盟符合园区企业特点,抓住了区域创新的关键矛盾。

园区内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正在从产业跟随者发展为产业领先者。这不仅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还要具备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在技术标准上发挥重要作用。政府部门支持园区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走联合创新的道路,帮助园区龙头企业转变为全球产业竞争的领先者。

(三)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围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结合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展战略联盟建设

中关村在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重点产业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些产业具有显著的网络特性,需走联合创新道路。中关村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发展技术标准产业联

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发展还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眼于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如环保联盟、生物医药外包联盟、创意产业联盟、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等,都为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四)以促进产业创新为目标,从支持单个企业创新转向支持整个产业创新 中关村发展产业联盟反映了政府部门支持创新的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即以促进产业创新为目标,从支持单个企业创新转向支持整个产业创新。中关村园区政府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效果,主要表现在:为产业群体突破创造机会,以少量政府资源整合产业资源实现联合创新,引导社会资源发展战略性产业,利用联盟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五)鼓励联盟对外开放,发挥园区创新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 园区政府鼓励园区产业联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全国创新机构加入园区联盟,也鼓励全国的创新机构到园区设立产业联盟,利用中关村的各种创新资源。实践表明,园区产业联盟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园区的创新,也开始在一些战略性产业的创新中发挥全国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

(六)要积极进行制度、组织治理、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 国内有关产业联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联盟的治理和内部管理也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模式,需要政府、联盟、企业等各个主体在联盟建设过程中探索、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经过几年的运作,在制度、组织治理、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创新。

(本文为“产业联盟与创新”专题调研报告分报告)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袁东明

执笔 来源:国研报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xiexiebang.com)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2&ID=231347&replyID=&skin=1

第三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第四篇: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汇报材料

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

工作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实施我区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向薄弱学校辐射,实现区域内教育优势互补,2012年10月份,秦都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了成立教育发展联盟活动,根据区教育局《关于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实施意见》,我校积极组建了“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并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对我教育联盟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了“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

2012年10月初,在完成各联盟校基本信息收集、沟通的基础上,经过积极地筹备,制定出了《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章程》,确立了坚持“共享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增强总体实力”的联盟宗旨和“共建、分享、同研、相长”的联盟活动准则,努力形成联盟校内学校管理规范化、师资队伍优质化、教育质量一流化的均衡发展目标,为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实施联盟教学一体化,充分发挥联盟校在教育、教研、培训等方面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助、携手共进,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努力提高联盟学校整体办学能力是我们成立教育发展联盟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2012年10月19日,秦都区教育局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在总校咸阳纺机学校召开了成立大会,宣布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总校是咸阳纺机学校,分校是沣东中学、联盟小学、魏家泉小学三所学校。参加会议的有四所学校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团委书记等领导共15人,总校校长韩振伟同志致欢迎词,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袁立同志宣布了教育发展联盟的理事会组成名单和联盟理事会各机构的工作职能,并对理事会成员的分工进行了介绍。

在会议上,纺机学校领导与各分校领导对教育发展联盟工作高度重视,相互协商,大家一致认为要坚持以 “精诚合作、共同进步、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尊重个性、凸显特色”为联盟原则,在教学、教研、德育、师资、文化、资源等方面密切配合,确定教育联盟的工作目标是“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优质量”。通过教育发展联盟和自身努力,努力提高本联盟四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把教育发展联盟工作推向务实、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二、积极制定纺机学校教育联盟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教育发展联盟“十统一”,结合各联盟学校实际,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制定了本联盟的教育教学活动发展规划。

一)、联盟总校与分校每学期互派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转任交流; 二)、总校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及优秀教师要去分校讲课,听课,评课; 三)、每学期总校及分校要互派教师顶岗锻炼;

四)、总校及分校互相参加彼此进行的教学观摩及大型教育活动; 五)、统一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进行期中考试联考制度; 六)、定期组织联盟校内教师赛教、班主任工作交流等活动。

三、联盟各校间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后,为了不断提高联盟各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联盟内四所学校之间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一)、2012年10月23日,咸阳纺机学校韩振伟校长带队,纺机学校3名语文教师、2名英语教师一行6人,来到教育发展联盟分校魏家泉小学开展小学语文和英语教学交流活动,魏家泉小学边菊红校长带领本校全体语文、英语教师参加,同时还邀请了秦都区教育教研室魏芬玲、水教研员等两位老师,对教学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全体参会人员首先进行了工作交流,两校领导和参加教师分别就两校办学思路和办学成功经验进行交流。

全体参会人员听取了魏家泉小学语文教师朱亚洲和严洁两位老师的语文公开课教学,听取了余飞艳老师的英语公开课教学,随后,朱亚洲、严洁和余飞艳三位老师对自己的公开课进行了自评,纺机学校老师及区教研室水教研员对三位教师的课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角度进行了评价,魏芬玲老师对这一次公开课活动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大家对魏家泉小学各位教师的课肯定了优点,指出了不足,本次小学语文和英语教学交流活动非常成功,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2012年10月31日,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纺机学校积极开展小学语文和中学数学示范课教学活动。总校纺机学校邀请了三个分校沣东中学4名教师、魏家泉小学7教师,联盟小学11名教师前来参加示范课教学活动。

总校纺机学校小学白小润老师在五(2)班教室讲语文示范课,魏家泉小学7教师和联盟小学11名教师进班听课。中学樊涛老师在七(1)讲数学示范课,沣东中学4名教师进班听课。

课后进行了评课活动。魏家泉小学和联盟小学的老师对纺机学校白小润老师的语文课进行了点评,联盟小学的老师评价道:听了白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感触颇深,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会创造出不同的课堂呢?通过认真思索,感到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师生观转变,教学相长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化,由教学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白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让作文更加精彩起来”的,课堂上一方面实行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另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实现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和谐交流和共同发展、切实达到了新课标中的“教学相长”。

2、树立正确课堂观,面向全体学生

白老师这一节精彩的作文课很“活”主要表现在“由关注老师的教学行为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观。

课堂上老师很重视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对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创造精神,新现象,新契机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这样,整个课堂上体现出了“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人人都从不同方面均有所得,所以我们认为白老师这一节课是一堂精彩的作文课。

3、发展性评价,准确及时

在白老师这一节作文课上,白老师把评价的机会让给学生,她打破了以往常规教师的垄断地位,让学生们自己同桌小组成员都参与评价,抛弃那种“挑刺式”评价给予学生多次机会,提供倡导,不同学生“差异性”“肯定性”的阳光评价。这样让孩子们在轻松预约中,自觉不自觉中学会作文

总之,这一堂课精彩、经典,真可谓犹如一汪清泉涓涓流淌,我相信,它一定能在这新课改的大潮中,卷起惊涛骇浪。

沣东中学的老师对樊涛老师的数学课进行了点评。大家充分肯定了课堂的优点,发表了不同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商讨,各抒己见,气氛活跃。纺机学校韩振伟校长进行了总结。

本次示范课活动,教师们通过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对方学校教师的教学优点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逐步缩小各教育联盟校的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2012年11月8日,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总校咸阳纺机学校和分校魏家泉小学开展考试经验交流活动。

为了加深探讨考试的意义和作用,咸阳纺机学校和魏家泉小学在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互相交换试题,互相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各校老师走出了校门,开阔了眼界,听取了优质课,学到了经验,为老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打下了一定基础,各校之间达到了交流教学经验,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联盟干部、教师挂职顶岗活动

按照《秦都区教育局“关于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的实施意见”》以及《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2012—2013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安排,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理事会于2012年12月11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自2012年12月13日起在联盟校内进行校级中层管理人员和教师挂职、顶岗学习实践活动。本阶段主要主题定为“管理人员和教师挂职、顶岗学习实践活动”,由联盟总校纺机学校首先向联盟分校魏家泉小学派出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和小学低段语文、数学学科优秀骨干教师,以“传、帮、带”为目标,共同学习和感受各联盟校在学校管理以及课堂教学中探讨教法,2012年12月14日,杨曼、张宝玲老师到魏家泉小学位全校教师讲授了一节示范课,指导分校青年教师如何更好的教学。同时联盟理事会要求联盟分校要按照联盟总校派出的学科教师,实行“一对一”交流机制,安排好互派教师的教学、学习、生活等事宜,为交流教师的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和优质服务。纺机联盟总校本次派出小学部教导主任刘巧梅,区级“优秀教师”杨曼、张宝玲2人,赴魏家泉小学挂职顶岗任教交流学习。

四、联盟各校积极开展德育、体育、教研等方面的交流

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各校之间在德育、体育、教研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几次大型活动观摩活动。

一)、2012年10月24日,咸阳纺机学校召开第30届秋季运动会,邀请了教育发展联盟的其他3所学校的领导前来参加开幕式。运动员入场有校旗、会徽、标语、仪仗队、鼓号队、健美操方队、篮球操方队、旗语操方队、军体拳方队,九至一年级运动员代表依次通过主席台,整齐的队伍,嘹亮的口号,赢得了阵阵掌声。纺机学校的学生表演了大型团体操。六年级同学表演了健美操,三年级一班同学表演了篮球操,四年级同学表演了航海旗语操,八年级同学表演了军体拳。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老师和同学们阵阵掌声,赢得了其他三所学校领导的称赞。二)、2012年11月1日,联盟小学召开趣味运动会,邀请纺机学校领导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运动会共进行了16个项目的比赛,项目适合小学生运动特长,比赛精彩激烈,安全有序,圆满成功。

三)、2012年12月12日,咸阳纺机学校邀请咸阳师范学院胡鸣焕教授率领的高效课堂教育专家团队进行高效课堂讲座,其他三所联盟分校的部分领导和教师共同参加学习,接受了培训。胡教授就什么是高效课堂,为什么要开展高效课堂,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等三个困扰教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使广大教师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了解。胡教授还对各联盟学校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解答。通过本次讲座广大教师收益非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受到了各联盟校教师的欢迎。

四)、2013年3月15日再次召开联盟理事会,对上学期联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3联盟工作进行了商讨。3月18日、19日、21日,纺机总校与沣东中学、魏家泉小学互派教师进行公开示范课及常规课观摩活动已开展起来。从3月25日开始,纺机学校、联盟小学、魏家泉小学的教师顶岗、中层干部转任交流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总之,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2012年下半年成立,通过积极开展工作,在教学、教研、德育、体育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为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向薄弱学校辐射,实现区域内教育优势互补打下了一定基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2013联盟校工作设想:

2013,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将在2012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在教育管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互派中层干部、任课老师挂职工作,使联盟的工作向广度、深度进一步深入,努力探索“互助共赢——捆绑整合——打造共同体”的教学工作模式,实现联盟学校之间的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联盟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及统一的教学监测,期中检测将进行联盟内学校及咸阳高新一中联考,召开教学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会,中考复课工作研讨会等,促进各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赛教等活动,评选优质课,推进“同研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

3、着力加强名师的培养,通过师徒捆绑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积极作用,对分校教师进行帮扶结对。

4、积极推进联盟内教师研修培训工作,促进联盟内培训走向立体化、多元化。

5、扎实落实联盟内中层干部转任交流和教师常态流动制度,领导带路,骨干教师带头,使校际人员真正流动起来,且交流任职不少于一个月。

6、以“养成教育”为核心,联盟内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点,开展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的德育活动,如班主任经验交流会(4月10日)、联盟学校优秀文艺汇演(6月1日)、主题班会交流会(6月19日)

咸阳纺机学校教育发展联盟

2013年3月25日

第五篇:油茶产业发展汇报(稿)

邵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汇报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市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资源丰富,油茶一直是我市林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产业,绥宁县曾被称为“万顷油海”,邵阳县更是湖南省的油茶基地县。

我市油茶有近五百年的经营历史,解放后,油茶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油茶林发展到55余万亩,遍布全市12个县市区,其中以邵阳、绥宁、邵东三县分布最多,分别为13.5万亩、8.2万亩、2.9万亩。油茶产业曾是我市邵阳、邵东、绥宁等县的农业支柱产业,油茶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劳力的转移、资金缺乏、管理粗放,油茶林大面积的荒芜,加上树龄老化,病虫危害严重,火灾和人为损毁, 我市油茶林面积及产量急剧下降。总面积由原来的 52.4万亩递减到现在的 30.2万亩,亩产量也从原来的每亩5公斤下降为2—3公斤。工业加工方面,长期以来,我市茶油加工一般为家庭作坊式,规模小,加工粗放,科技含量低,原料的利用率较低。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力度不强,整体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提高。

近年来,油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2006年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以湖南、江西为中心产区,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化发展综合效益。”《意见》为我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优化环境生态、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林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发展油茶产业,是我市拓宽林农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我市“兴工强市”战略实施重大举措。

如何抓住国家林业局政策扶持的契机,将这一深得市场和林农青睐的传统产业做强做大,是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二、发展思路、规模与布局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稳定现有经营面积的基础上,坚持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坚持丰产林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利用并重,大力推进良种化进程,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茶油产品质量,打造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逐步实现油茶产业的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益,从而达到政府增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赢”目的。

(二)、发展规模

全市共发展油茶高产基地建设规模50万亩。其中 油茶新造10万亩、更新改造10万亩、油茶垦复(修整)21.0万亩、油茶品种改良9.0万亩、油茶种苗基地500亩。在上述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油茶优良品种无性系繁育基地300亩和建立高产示范片2万亩。

(三)、区域布局

1、种苗基地建设:邵阳市林科所200亩,邵阳县林科所(苗圃场)200亩,邵东县100亩。

2、油茶无性系繁育基地建设:邵阳县100亩,邵东县100亩,市林科所100亩。

3、油茶高产培育基地建设:邵阳片3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7.0万亩,更新改造7.0万亩,油茶垦复12.0万亩,品种改良9.0万亩。

绥宁片1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0.5万亩,更新改造0.5万亩,油茶垦复7.0万亩,品种改良2.0万亩。

邵东片1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2.5万亩,更新改造2.5万亩,油茶垦复2.0万亩,品种改良3.0万亩。

(四)、时间布局

油茶高产基地建设期限为四年即2009—2012年。其中2008年作好种苗生产基地设计,圃地选择、引种、整地、育苗工作和2009年造林苗木定购工作。2009年春油茶造林伊始,年平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2008年动员群众对现有产果期油茶林实施垦复修剪,每年完成15万亩。

三、工作重点

(一)、出台扶持政策,创造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投资渠道。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渠道。结合退耕还林、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安排丰产示范林建设。充分利用财政贴息贷款,支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有关专项经费,加快油茶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

2.完善林权林地流转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切实坚持“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油茶 4

资源发展。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推动油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油茶经营效益。

(二)、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的科技水平广泛开展与科研院所联姻活动,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集成资源,大力开展油茶科技攻关。依靠科技创新,切实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技术重点和难点。力争在油茶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和培育技术、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标准研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推进油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广产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地资源状况和生产水平,采取低产林改造、更新改造和新造林相结合的经营措施,搞好分类经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三)、积极培育油茶产业主体,打造油茶产品品牌 1.积极培植油茶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着力扶持“中富油脂”等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发展。

2.支持油茶专业协作组织的发展。各级政府及林业部门大力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

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

3.着力培植油茶种植大户。通过项目支持、林权制度改革、合理林地流转等手段,为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种植大户创造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指导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广泛宣传油茶及其产品,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切实加强油茶种苗生产和市场的监管,加大油茶种苗管理的执法力度,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劣种子、嫁接穗条、苗木的行为,切实保证油茶种苗的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发展油茶产业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开发时间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市、县两级政府要成立以行政首长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发展与改革局、国土局、林业局、农业局、农机局、财政局、招商局、农村办、扶贫办、开发办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油茶产业开发办公室,办公地点设

发展和改革局,专门负责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督导以及日常管理和调度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组织本地区的油茶产业开发工作。

(二)、制度保障

为做大做强我市油茶产业开发,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重点明确以下制度:一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制度。各级行政领导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抓。二是实行项目法人制。以产业开发办公室为项目法人,充分行使法人权力。三是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由市、县两级政府委托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四是质量责任制。严格质量管理,认真落实“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制。

(三)、政策保障

油茶产业开发能否取得成功,政策措施非常重要,市、县两级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时务必明确:

1、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和“谁造谁有”的原则,切实维护好经营者合法权益。是谁在从事油茶产业开发,利益就归谁所有。油茶产业开发经营权一律延长到30-50年,同时造林、经营权属允许继承、拍卖、租赁、转让。、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想方设法、切实改变目前经营分散、资源浪费严重的局面。为了提高整体经营

效益,就要积极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油茶生产专业协会,以土地入股、资金折股,合伙经营,共同开发等形式加速油茶产业开发;万一协议不成,不能合理流转的,也要对现有的油茶林地,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入股、承包、转让、协议等形式,依法有偿自愿地将一方的林地转给另一方经营,促成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油茶生产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林农的生产经营权受法律保护,要多做政策解释,维护社会稳定。

3、多渠道扶持政策。全市上下都要关心支持油茶产业开发工作。计划部门要做好油茶产业开发的计划申报工作,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申报项目工程计划。财政部门要加强所有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安全使用。招商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有实力、会管理的大型油脂企业尽快参与我市的油茶产业开发。林业、扶贫开发等部门要争取国家油茶产业开发项目尽快在我市实施,优先将油茶新造林纳入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建设。国土部门要将油茶垦复纳入国土整改范围。农机部门将垦复机械纳入农机补贴内容。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和坚决制止破坏油茶林资源、哄抢偷摘油茶果的行为,维护油茶产区社会秩序,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本乡镇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4、专项补贴政策。油茶生产在我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市、县两级财政要对油茶产业开发工作设立 8

专项财政补贴。不论何种经济组织,凡对现有油茶林完成除草、垦复工作的,在冬季检查验收合格后,每亩财政一次性补助50-100元。新造林在秋季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补助100-200元。

5、税费减免机制。茶油生产周期长,从栽植到开始受益要4-5年,16年才进入盛果期,受益时间可达70-80年。前期开发只有投入,没有收入。为促进我市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市、县两级政府要出台《油茶产业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税费减免机制,对从事油茶产业开发的企业给予前3年的税费减免。

下载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书记产业联盟

    “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若干法律和政策性问题 崇左市委党校 黎飞宇 龙州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充分发挥全县33个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主力军作用,组建“第一书记产业......

    联盟汇报

    义路、义门、合作三校发展联盟工作汇报 学校发展联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是协作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享的纽带,是教育教学资源互补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协作学校之间进......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 一、成立背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足而引发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与社......

    20140310中关村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办法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营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良好的......

    船舶重工产业发展汇报

    广陵区船舶重工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广陵区经信委 区划调整以后,随着李典等五镇划入我区,船舶重工产业成为我区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旅游服装产业发展汇报(推荐)

    “旅游+服装”新时代,开启旅游发展新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了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升......

    香料烟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香料烟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一、08年生产情况 08年,全乡共有5个村,50个村民小组,633户种植香料烟,种植面积达1848.8亩,收购产量220935.6kg,收购平均价格10.89元/kg,亩产值达1301.17......

    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汇报

    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汇报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