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实施意见(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8:1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实施意见

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实施意见

产业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推动产业联盟构建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就推动我市产业联盟的构建和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战略产业我市优势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持续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制约我市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整体发展战略,以及“一园、一区、一城”建设发展方向(即通化医药产业园、通化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国际知名通化医药城)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工业调整和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围绕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群,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层次技术创新平台,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争取3-5年时间,构建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遵循市场经济规则,通过平等协商,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在产业链条上实现合作与共赢。

(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要符合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符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要有利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促进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通过法规政策和计划资源调控产学研等技术创新要素有效组合,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联盟的构建。

(四)开展联盟试点工作。根据产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对不同类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试点,推动形成长

效、稳定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成熟一个构建一个,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开。

四、构建联盟的条件

构建联盟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联盟成员。要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组成。联盟的企业应处于行业骨干地位,大学或科研机构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应在省内、市内处于前沿水平,其他组织机构也可成为联盟成员。

(二)联盟协议。要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协议中要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并明晰联盟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关系和任务分工。联盟协议必须由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共同签署生效。

(三)组织形式。要设立决策、咨询和执行等组织机构,一般由理事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和常设机构组成,要建立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联盟执行机构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有关日常事务。

(四)经费筹集与管理。要建立经费筹集的长效机制,联盟经费来源一般有:国家、省项目经费、联盟成员自筹经费和缴纳的会费、对外开展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的收入提成及其他合法收入;联盟经费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联盟可委托常设机构的依托单位管理联盟经费,政府资助经费的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

监督。

(五)利益保障机制。联盟研发项目产生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应事先通过协议明确权利归属、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要实行违约责任追究制度,保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

(六)开放发展机制。要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联盟成员结构和组成,并积极开展与外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联盟要建立成果扩散机制,对承担政府资助项目形成的成果履行向联盟外扩散的义务。

五、联盟的主要任务

(一)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通过盟员单位间的创新资源有效分工和合理衔接,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建立联盟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技术信息、标准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信息、仪器设备、中试设备等资源共享,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公共服务和支撑。建立知识产权及成果的保护、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共享。

(三)建立创新型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加强联盟成员之间人员的交流互动,增强联盟的创新活力。积极开展国内外人才合作交流,聘请高水平的海外专家和优秀科技人才团

队与联盟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创新方法培训或工作任职,探索建立长效的人员交流机制,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四)探索建立联盟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协调成员分工及产品配套形成产业链;围绕开发共同目标市场、降低创新成本等,探索实行联盟成员间融资拆借、互相担保、采购让利、基础设施和基础平台共享共用以及对外集约化采购的多种运转模式,实现联盟市场利益最大化。

(五)联盟各成员通过合资、合作、联合研发、交互许可、供应商契约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和竞争,取得竞争优势;各成员单位共同打击侵害联盟专利权、商标权等行为,维护联盟合法权益。

(六)开展联盟技术创新成果、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品的统计分析,为制定联盟发展规划和开展市场预警预测提供决策依据。实施技术转移,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广运用,推动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六、保障措施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作为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各自职能,加强组织和协调,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一)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指导。一是集成现有各类科技资源向联盟倾斜,通过科技计

划委托联盟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区域创新联盟积极推荐国家和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积极推荐联盟争取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对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成效突出的联盟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给予奖励支持。三是加大对联盟的智力和人才支持,为联盟招才引智、人员培训提供服务;四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联盟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联盟在运行机制、发挥行业作用、承担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任务、落实国家、省、市自主创新政策等方面先试先行。

(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联盟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引导性资金、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研发投入后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联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各项制度。

(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参与联盟构建,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带动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

(四)教育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参与联盟构建,引导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五)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导联盟企业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岗位培训、专

业培训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职工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营造全员创新、全程创新的良好氛围。

(六)鼓励行业协会围绕本行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问题,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本行业重点领域战略联盟的构建。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教育局、国资委、总工会成立滨州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鼓励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战略规划,监督检查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解决联盟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对在组织和构建试点联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选择和共同组织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

第二篇:淳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 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淳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 产业发展的实施

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按照“坚定秀水富民路、建设康美千岛湖”战略,推进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适度规模化、产业品质化、品牌效益化的发展方向,以土地规模流转为基础,以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旅融合、提升品牌实力,发展康美产业,实现秀水富民。

二、政策措施

(一)加快土地流转、引导产业发展1.完善流转机制。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做好信息收集发布、对外项目推介引进、经营主体资格审查、流转合同鉴证、流转档案管理、政策咨询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2.鼓励规模流转。对签订书面流转协议,流转登记备案手续齐全,经营主体明确,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当年连片流转耕地50亩以上、连片流转园地100亩以上的,给予村集体每亩50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非用材林林地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按实际开发经营面积给予村集体每亩5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各乡镇要落实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大土地规模流转的推进力度。3.力推示范园区。按照统一申报、审核立项、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与旅游市场的营销对接。农业园区要求达到连片300亩以上或连片设施大棚100亩以上,土地流转率80%以上,新增总投资300万元以上,验收合格后,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休闲观光设施等投入的45%的补助。单个园区一次性累计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4.发展产业基地。对新发展或提升改造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主导特色产业基地,基地规模连片50亩以上,验收合格后,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办公管理用房除外)当年新增总投入部分达到20万元以上的,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等投入部分40%的补助;对食(药)用菌产业当年新增总投资2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后,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办公管理用房除外)投入部分40%的补助。单个农业基地一次性累计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5.扶持连片发展。对新发展茶叶联户连片种植基地达到2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补助650元,其中鸠坑种单株茶园每亩一次性补助800元;水果联户连片种植基地达到1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补助800元;名贵中药材联户连片5亩以上或常规中药材联户连片1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分别补助2000元、600元。对发展良种油茶和一般用材林连片面积1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1000元;对发展香榧和珍贵树种连片面积1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1200元。6.支持种苗繁育。对建立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组培苗驯化基地除外),连片面积2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子种苗基地,土地承包期5年以上,本县供种率80%以上,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名贵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每亩一次性5000元的补助,常规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每亩一次性1000元的补助。7.扶持农业设施。对未纳入农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的项目,新建用于农业生产的棚篱架连片5000平方米以上,验收合格后,给予每平方米3元的补助。发展喷滴灌及配套设施,面积达到30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按喷滴灌及配套设施投入的45%给予补助。8.规范标准养殖。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通过设施农业用地审批,符合畜牧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与环保准入条件,且环保设备运行正常的养殖企业,通过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当年新增总投资达5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养殖设施设备、环保设施设备以及上述配套设施设备,以及美丽生态牧场创建等投入部分40%的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在保留养殖场范围内的生态型林下放养禽企业,当年新增总投资达2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养殖设施设备、环保设施设备以及上述配套设施设备等投入部分40%的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对通过工商注册的蜜蜂养殖主体,当年新增投入10万元以上,给予蜂机具等生产性固定投资给予40%的补助。9.稳定蚕桑产业。县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规模化省力化养蚕、“十天养蚕法”示范点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以及桑旅融合等蚕桑产业发展。

(二)强化主体培育、加大金融支持10.强化主体培育。根据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认定条件,每年由县农办牵头组织申报,经审核后报县政府审定命名。对当年新命名的国家、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15万元、8万元、2万元的奖励;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省、市、县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含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给予一次性11万元、8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县政府每年评定十佳农业龙头企业、十佳农民专业合社和十佳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给予1万元的奖励。建立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动态监测管理制度,实施优胜劣汰。11.鼓励加大投入。鼓励农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凡新增设施设备投入100万元以上的,按设施设备投入额的30%给予补助,厂房按投入额的5%给予补助,同一主体一次性投入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茶厂改造,生产车间达300平方米以上,厂房及设施设备投入达2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后,给予厂房及设施设备投入30%的补助,同一主体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新办中药材、茶叶、毛竹加工及物流企业,厂房及设施设备投入达到80万元以上的,按其投入额的40%给予的补助,同一主体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12.扶持企业融资。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经县园区办立项的农业园区实施主体用于生产经营性及建设的贷款,连续支付利息不少于3个月的,县财政给予贴息,对单笔贷款100万元以上或累计贷款300万元以上(家庭农场单笔贷款5万元以上或累计贷款30万元以上),年贴息率为3%。贴息以上实际发生的贷款和支付的利息为依据,贷款期限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计算贴息,一年一贴。对同一主体贷款贴息最长期限为3年(与上一轮政策连续计算)。贴息资金单个主体一次贴息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同一贷款贴息政策、投入奖补政策按就高执行,不同时享受。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淡季农资储备贴息。13.做大企业销售。农业企业(茧丝加工企业除外)经税务部门核实的年应税销售金额,以2017年为基数,销售规模增加部分予以奖励。应税销售增加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按应税销售增加额的2%给予奖励;自第二起,增加额为当年应税销售额与前一和基准中就高金额的差额计算,单个主体年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14.专项扶持补偿。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对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等项目,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担保机构农业贷款损失项目,根据投资规模和农业贷款损失情况,由县政府专题研究后予以扶持和补偿。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品牌15.推广农业科技。县财政每年每个产业统筹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其中食用菌产业安排50万专项经费,用于购买社会化科技服务。16.发展智慧农业。鼓励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智慧农业信息系统。经审核立项的智慧农业项目投入达10万元以上的,验收合格后给予45%的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17.建设美丽农业。对成功创建县级美丽田园体验区的单位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对成功创建美丽农牧渔场的单位,给予一次性2万元奖励。18.扶持良种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种子种苗专项资金,用于鸠坑种茶、良种油茶、花猪、中华蜂、道地药材、特色水果以及农作物等原生态物种种质资源保护、良种试验繁育基地建设、品种鉴定、开发利用等费用,构建较为完善的种子种苗生产供应体系。19.加强品牌营销。加大“千岛湖”等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的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扶持展示展销中心、品牌策划、品牌宣传、营销推介、展示展销、品牌包装、品牌奖励等扶持。20.支持企业创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主体首次认证奖励1万元,完成复查换证奖励0.3万元;对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主体首次认证奖励2万元,完成复查换证奖励1万元;对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主体一次性奖励5万元。支持农业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对获得国家、省、市等农业品牌称号的,按相关政策予以奖励。21.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县财政每年从食品安全专项资金中按需统筹安排农产品质量管理专项经费,用于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及维护、农产品检测、产地准出及合格证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及专项整治等工作,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信息网络。并建立统防统治机制,通过提高统防统治技术应用覆盖面,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四)强化用地保障、推进农旅融合22.完善农业设施用地。有序保障现代农业用地,对农业的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淳政办发〔2015〕55号文件执行。23.保障农旅融合用地。对农业生产加工、农业园区等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对所需的经营性用途的用地,在符合规划和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依法报批后实行公开出让,保障用地需求。同时,由旅游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农业旅游景点认定授牌,并纳入旅游线路(景点)、宣传推介和旅游产业政策扶持范围,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三、工作要求24.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作为“秀水富民”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细化分工、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25.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农旅融合的理念,突出发展重点,制订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若干个区域优势产业带。各乡镇要研究本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并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26.规范项目管理。淳安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关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由县农办、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等部门另行制定。各个产业主管部门每年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产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县政府,抄送财政局备案。对列入项目化管理的扶持项目,要求实施主体明确,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并建立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度。本意见的奖补资金来源由县本级财政及整合县级以上各级财政资金组成;奖补对象为同一实施主体,且同一项目同一环节在各级财政资助中选择一项就高执行,不重复享受;上述奖补资金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对同一实施主体在同一区域内实施的项目被列入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已享受奖补的环节不再享受农业园区奖补政策。27.落实责任追究。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奖补资金的行为,除追回已拨付的资金外,三年内取消该主体申报财政奖补资金的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时间暂定三年。原《关于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淳政发〔2015〕6号)文件同时废止。

淳安县人民政府

2017年9月5日(此件公开发布)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县各群众团体。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5日印发

第三篇:10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2010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2010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附加值大等特点。为加快发展我市服务外包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现就我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重大机遇,重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以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为重点,以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为保障,以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以

创造服务外包产业良好发展环境为基础,加大招商引企、吸引人才工作力度,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东北亚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之一。

发展目标。2011年前,完成3个服务外包重点园区、3个万人实训基地、2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3年,全市实现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年收入735亿元,其中实现国际外包收入6亿美元,培训服务外包人才8万人以上,新增大学生就业5万人,千人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0户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北亚服务外包产业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使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工作重点

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拓展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以东软软件园为模式,以沈阳国际软件园为核心,以沈阳动漫产业基地、昂立信息园、沈

阳软件出口基地、沈阳东煤软件园、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园、和平区科技软件园区、畅通数据信息服务产业园、百科软件园等为集聚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逐步向更高端的知识流程外包发展;发挥我市在承接海外汽车电子导航、移动通信设备等领域的软件开发,数据加工处理、海外证券市场咨询等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挥我市在装备制造、软件开发、韩语人才集聚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积极承接国际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测试、解决方案、呼叫中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外包业务。

发挥我市教育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社会人才培训力量已经形成规模的优势,引导各类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和培训。

加大招商引企工作力度,大力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及全球著名培训中心和咨询公司落户沈阳。

三、保证措施

完善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从2010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设立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的沈阳市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实施步骤,在土地、通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预留充分发展空间,促进技术、人力、政策资源的高度集成。到2013年,全市投入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低于20亿元人民币;市政府、各开发区和有关部门投入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合计不低于亿元。

突出重点载体,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贴息,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总体规划中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以1个核心园区、7个专业园区和1个大学园区为主体,总体规

模在300万平方米以上的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布局。

2.对园区内服务外包企业当年外汇收入同比增长额度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按当年实际增长额的1%给予园区专项补贴,以扶持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服务环境。

3.对在2010年底前入驻核心园区的企业,按企业从业人员规模给予一次性入驻园区补贴。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服务外包企业,每户给予5万元补贴;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服务外包企业,每超出100人,增加5万元补贴。

加大扶持企业力度,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1.从2010年起,按企业当年离岸服务外包创汇同比增长额的2%,给予企业离岸服务外包收入奖励。

2.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当年从业人员总数比上年每新增加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且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不高于

每人4500元给予支持。

3.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对2年内发展为1000人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4.当年取得cmmi认证三级以上和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且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同比增长在30%的,给予不超过认证费50%的补贴;当年取得cmmi认证三级以上和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且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同比增长在10%至30%的,给予不超过认证费用30%的补贴;当年取得cmmi认证三级以上和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且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同比增长在1%至10%的,给予不超过认证费用10%的补贴。

5.当年外汇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或外汇收入同比增长在30%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租用定向国际宽带线路的,给予当年租用费用10%的专项补贴。

6.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为发展离岸外包业务,通过在沈金融机构办理流动资金贷款的,当年离岸外包收入

在100万美元以上且同比增长50%以上的,由市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给予全额贴息;当年离岸外包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且同比增长30%以上的,给予50%贴息。

7.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资产兼并重组和上市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1.按照部、省、市共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原则,积极履行落实沈阳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职责,整合在沈各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形成大学培养高端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中低端人才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格局,实现年培训万人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能力。

2.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通过专业

知识和技能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中央财政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培训补贴的基础上,再由市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培训机构每人500元的培训支持。

3.对吸引国际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落户沈阳,年培训服务外包人才能力在人以上、当年实际培训1000人以上的培训机构,再按每培训1人给予不超过300元的一次性奖励。

加强招商引企和引智工作,促进产业跨越发展。

1.凡来沈投资设立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的,按其实际投资到位额的2%给予奖励。将业务发包给我市服务外包企业的,按其当年发包业务年收入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境内外企业来沈投资设立1000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并且年离岸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000万美元的,给予一次性

奖励200万元。

3.凡引荐境内外公司,来沈投资设立服务外包企业或将服务外包业务发包给我市企业,且企业当年实现新增服务外包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给予引荐人以企业新增服务外包收入1%的奖励。那一世范文网

4.参照《关于印发沈阳市软件高级人才专项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在我市纳税并经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给予奖励。

5.对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等商务活动,给予参展活动经费20%、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改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1.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的有关扶持政策,组织有关企业积极申报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申请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的有关扶持

政策和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2.积极争取省政府扶持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资金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引进与培养、培训与实训机构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企业争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取得国际资质认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及生产用房和数据专线租赁等的支持。

3.集成市政府各部门相关政策,形成扶持合力。沈阳市有关开发区管委会、产业集聚区政府、外经贸、经信委、科技、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人事等各有关部门要在现行政策和专项资金中对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招商引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项目研发、人员培训、扩大就业、吸引人才、房租补贴等给予重点扶持。制定《沈阳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4.加快推进沈阳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外包产业管理与统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完

善沈阳市服务外包企业公共软件培训工具和培训项目课件数据库、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储备和需求数据库、服务外包产业统计数据库、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数据库等,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5.鼓励政府有关部门将不涉密的有关数据处理、信息服务、呼叫热线、政务公开网站等业务流程发包给服务外包专业公司。

6.积极拓宽服务外包企业融资渠道,扩大服务外包企业融资能力。一是支持金融部门拓展适合服务外包企业特点和需要的信贷产品;二是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手合作等方式融资;三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组合、自主出资、相互担保,企业、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携手发展,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探索政府帮助服务外包企业建立贷款担保的方式方法,缓解服务外包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7.积极协调海关、外汇管理部门和

银行,建立和完善与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相适应的通关监管模式,对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支付一定金额以下的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外汇资金,免交税务证明,并在外汇结算、资金汇兑等方面,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便利快捷服务。

完善工作机制,保障产业顺利发展。

1.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议事规则,定期听取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引企和示范城市综合评价考核工作等重大事项和问题。

2.明确分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认定工作,提出全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资金的安排意见,会同市财政局组织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申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审核工作1 2 下一页

第四篇: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0〕77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政办发〔2010〕77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促进我省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我省人文资源优势、民间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以繁荣创作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学化管理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秀人才,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电影产业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省电影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由电影大省向电影强省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认识电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商品双重属性,发挥电影的娱乐和教育双重功能,遵循艺术创作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产品、繁荣市场,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引导消费、促进增长。

坚持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产业经营和公益服务相结合,通过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服务,促进电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各类资本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进入电影市场,形成国有、民营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竞争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整合资源、重点突破。整合电影产业链的各种优势资源,集聚国内外优质要素,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在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工程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发挥带动示范效应,努力提升全省电影产业的整体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我省电影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努力把浙江建成产品丰富、市场活跃、主体壮大、服务优良、管理规范、效益显著,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影强省。电影产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每年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电影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若干成长性好、具有知名品牌、实力雄厚的骨干电影企业;电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级多厅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中心镇影院建设积极推进,全省电影发行放映网络进一步完善;电影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全省实现电影放映数字化转换,电影制作基地高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影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加快发展,基层放映经营服务得到改善,建立健全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电影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权责一致、分工合作、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电影行政管理体制。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繁荣电影创作生产。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大力弘扬主旋律,精心组织电影创作生产,着力强化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电影在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在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提

高质量,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多出优秀作品。注重扶持现实、农村、少儿题材影片和戏曲片的创作生产,积极促进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电视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的生产,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创作生产格局,满足不同层次的电影消费需求。充分利用我省影视动画人才优势和制作条件,以进入各大院线和扩大出口为目标,制作生产具有广泛影响和良好效益的动画电影,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办好浙江省电影“凤凰奖”,鼓励优秀电影创作生产,加大对电影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

(二)积极培育新型电影企业。加快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激发创造活力。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鼓励电影企业组建电影投资主体,开发多元化、多媒体影视市场。借鉴国内电影集团运营的成功经验,积极谋划筹建集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电影频道、新媒体业态为一体,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省级电影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电影企业,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充分发挥浙江民间资本优势,大力扶持制作、发行、放映等民营电影企业,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品牌。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国有电影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加大对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等影视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加强产业要素集聚,吸引国内大型电影企业入驻发展。

(三)继续扩大电影院线经营规模。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做强浙江时代等骨干电影院线,发展壮大浙江横店、温州雁荡、浙江星光等一批院线。鼓励电影院线公司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本地本行业资源配置,联合其他地区和领域的优势资产,促进多门类、跨区域、跨领域、跨所有制发展。加快推动市级11条农村数字院线组建全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大力开发农村市场。积极探索院线经营规律、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加强全省电影放映票务系统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切实加强国产影片发行放映考核奖励。

(四)大力推进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结合城乡空间布局、城镇功能开发和重要文化设施建设,把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有序发展。建立政府奖补机制,大力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数字影院建设。各地对数字影院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对城镇数字影院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给予土地供应支持,其中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法律法规规定以协议方式供地。投资者要专地专用,不准改变用途。

(五)全面加强电影公共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38号),以实施农村放映工程为载体,以数字化放映为标志,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公共服务建设,力争基本实现一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完善政府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海岛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的倾斜力度。按照公益放映任务的要求,以服务农民、中小学生和城市新居民为重点,组织好国产影片进农村、进学校、进广场、进社区、进企业放映活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节展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放映活动。大力提倡电影发行放映企业采取优惠票价等多种方式满足农民工、城市低收入居民等群体的观看电影需求。积极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放映队,着力提高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更好地完成政府购买的公益放映任务。鼓励农村院线公司在搞好公益性放映的同时,通过商业放映、广告开发、配合宣传等搞活经营,走出一条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经营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六)大力推动电影数字化。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认真制订和实施全省电影数字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电影数字化转换,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全国数字化建设成果,加快建设全省电影数字化服务平台和监管系统,努力拓展数字电影技术服务领域。在重点城市加快建设2K数字电影放映设施设备,并向中小城市推广普及。加

快农村放映数字化进程,努力实现农村电影放映全部数字化。重视加强特种电影制作技术的研发及其放映场所技术设施建设,扩大电影制作数字化应用,提高制作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电影产业的重要性,把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落实,强化配套措施,大力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广电部门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围绕制定目标规划、指导创作生产、确保播映导向和维护市场秩序等,切实加强对电影产业的指导和管理。宣传、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工商、海关、教育、文化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电影业投入机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专项资金额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要求,落实电影制片企业转让版权的收入、电影发行企业取得的电影发行收入、电影放映企业在农村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营业税、电影完成片出口享受退税政策和相关电影项目贴息贷款等优惠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电影企业,金融机构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重点电影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电影人才为我所用。充分利用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教育资源和研发优势,培养电影专业人才。加强电影创作、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培训和在职学习实践,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加强基层放映员队伍建设,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二○一○年六月八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五篇: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09〕90号)

【发布单位】宁波市

【发布文号】甬政办发〔2009〕90号 【发布日期】2009-04-20 【生效日期】2009-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宁波市

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甬政办发〔2009〕9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我市茶叶生产的生态和经济区位优势,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做大做强茶产业,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稳步提高生产总量,积极扩大市场占有量,努力增加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逐步加大文化份量,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专业合作组织,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完善质量监管机制,发展茶经济,促进茶文化,壮大茶产业。在未来3年内,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并逐步提高良种茶园比例,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0.4万吨,产值3亿元。新改造初制茶厂和通过QS认证120家,重点扶持茶叶龙头企业10家。积极参与大型茶事活动,开辟大中型城市市场,新增专卖店、营销点30处。开展科技攻关,选育、引进优良新品种5个,并形成完善的推广体系。建设全市茶叶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平台,新增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共10个,新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个,新建、改建包装中心5个。

二、工作重点

(一)提高生产总量

1.加快良种化改造。继续实施茶园良种化改造工程,力争新建茶园全部实现良种化,同时加快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淘汰失去生产价值的老茶园。

2.提高名优茶比例。鼓励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名茶生产能力;坚持高、中、低档名茶开发并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鼓励开发机采机制名茶,降低人工成本。

3.改变大宗茶格局。推进初制茶厂改造,提高出口茶质量,深入利用夏秋茶,开发黑茶、青茶、红茶等产品。

(二)扩大市场占有量

1.推进品牌整合。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在建设“一县一品”茶叶品牌发展格局的同时,鼓励以组建或加盟、参股等方式扩大品牌规模,创建跨区域的品牌。

2.组建营销网络。鼓励发展专业营销队伍,并在各大中城市开办专卖店,设立营销点,建立营销网络。

3.打造宁波名茶。注册“宁波名茶”集体商标,积极组织参与重要茶叶博览会、展销会,以宁波茶叶集体名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三)增加科技含量

1.开展科技攻关。针对全市茶叶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同时加大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2.选育良种壮苗。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自主选育、引进优良品种,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良种。

3.完善推广体系。引进茶叶人才,并培养一批“有技术、懂政策、会经营”的乡土专家。

(四)提升产品质量

1.制订生产标准。根据生产形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制订、修订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制作标准样本,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建设包装中心。规范茶叶分级包装制度,确保同一级别茶叶品质一致,同时各大名茶品牌所有者都应建立包装中心。

3.重视食品安全。建立全市茶叶生产全程质量安全追溯和管理系统平台,建立监控管理中心,构建安全体系,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生产,继续开展茶厂QS认证工作。

(五)加大文化份量

1.搞好国际茶文化节。进一步扩大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国内茶叶信息交流平台、茶产品采购平台和茶文化展示平台;全力培育“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使之成为国内绿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评比活动。

2.推进茶文化普及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少儿茶文化教育、茶文化进社区、茶文化旅游等工作,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提高广大群众茶文化素质。

3.抓好重点茶史整理工作。紧扣“中国绿茶之源”和“中国海上茶路启航地”两大重点,挖掘整理宁波茶史,兴建标志性建筑,撰写论文,编辑图书。

三、政策措施

从2009年起的3年内,每年安排300万元茶叶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以下项目:

(一)茶园良种化改造。对新发展良种茶园或老茶园良种化改造集中连片30亩以上,符合无公害产地建设标准,按照标准化方式进行生产加工的,市级每亩补助250元,县(市)区级等额配套。

(二)茶厂改造和QS认证。通过初制茶厂改造和茶厂QS认证,视茶厂规模,市级每厂补助2万元~3万元,县(市)区级等额配套。同时通过茶厂改造和QS认证的,不重复补助。

(三)扶持龙头企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并进行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标准生产、服务工作完善的骨干茶叶企业,开展改善基础设施、改进生产设备、提高加工能力等工作,经验收合格,市级每企业补助5万元,县(市)区级等额配套。

(四)扩大营销网络。宁波各茶叶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在各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营销点,以宁波茶叶品牌为店名,主销宁波茶叶,经营1年以上,经营额达到一定规模且经营面积20平方米以上,经县(市)区茶叶主管部门审核,市茶叶主管部门审定,由市县两级等额给予一次性补助。

(五)建设包装中心。加强名茶分级包装管理,各名茶生产企业(协会、合作社)新建、改建茶叶包装中心500平方米以上,经县(市)区茶叶主管部门审核,市茶叶主管部门审定,由市县两级等额补助。

(六)建立安监平台。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全市茶叶生产全程质量安全追溯和管理体系平台,确保全市茶叶质量安全。

(七)组织品牌推介。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市内具有一定实力的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或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和推介活动,参加大型茶文化节、博览会。

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实施意见(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实施意见(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桐梓县委桐梓县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0年10月18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建设“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州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凉委发〔2010〕3号各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州属各事企业单位,垂管系统驻州各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我......

    壮大扶贫产业促进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发7号)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赵政发〔2020〕号赵川镇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壮大脱贫产业促进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

    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

    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 一、为落实《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制定本实施细......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省目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转变经济......

    产业党委创先争优实施意见

    关于在产业分党委各党支部和党员中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为全面提升*市建筑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调整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