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2 18:3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第一篇: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为全面提升*市建筑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任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对建筑业的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全市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提高建筑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

(二)工作任务。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深化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建筑业运行机制、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显著提升,确保建筑业全面、协调、平稳、较快发展。

二、积极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快发展一批综合实力强、资产规模大、社会信誉好的大型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为企业在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融资、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对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和上缴税金首次超过一定标准的建筑企业,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财源建设工作的意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扶持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引导和支持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培育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重点发展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等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以及钢结构、电子工程、电信工程和环保工程等专业企业,进一步提高专业企业在全行业中的比重。支持专业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含量工程建设领域,逐步提升高端建筑市场的专业施工能力。

(五)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无建制的劳务群体向有建制的企业转化,支持房屋建筑总承包三级企业转为劳务企业,积极促进劳务企业与大型总承包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加快建立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推动劳务企业规范化发展。

三、加快转变建筑业产业发展方式

(六)推动工程承包方式改革。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积极推行BT、BOT、BOOT、EpC等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并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企业,引导经济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建筑业大型骨干企业积极拓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等经营模式,开辟新的市场领域,逐步完善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七)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引导*市建筑业企业,通过与相关专业企业兼并整合、联合投标等方式,广泛介入到公路、铁路、隧道、机场、码头、桥梁、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施工领域,创造更高产业附加值。

(八)加快区域建筑经济发展。积极扶持县(市)区建筑业发展。发挥长清区建筑业资质企业、骨干企业较多的优势,积极培育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建筑业产业集群,增强长清区建筑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使其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大力推进建筑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九)加大对建筑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体系,在企业资质管理、质量管理、招标投标等环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积极鼓励高等级建筑业资质企业和专业骨干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建筑业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十)促进建筑业新技术、新工法的开发和推广。引导大型建筑企业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点进行管理技术和成套施工技术、专利技术及工法的研发申报;引导建筑专业承包企业重点发展专业施工技术和专项工艺技术;引导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加强作业人员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四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培育建筑新技术开发企业,利用专项知识和技术实力解决工程建设难题,使之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加强装饰装修工程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推动建筑企业将工法、“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的开展与建筑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紧密结合,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型建筑”和“节能省地型建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十一)建立建筑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节能减排等科技研发专项补助,对建筑业企业承担的节能减排等科研课题、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和预拌砂浆生产使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扶持。

(十二)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鼓励建筑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普及计算机应用和信息联网,启动建筑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生产,提高建筑部件工厂化生产比重,提升施工现场装配能力和机械化生产水平。

五、加强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

(十三)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创新建筑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支以高素质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建造师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关键岗位人员、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以技师、高级技工为主体的施工作业队伍,形成多层次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十四)切实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建立以农民工业余学校为载体的企业自主培训机制,强化对农民工的准入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加强组织协调,规范行业教育管理和培训行为,保障培训质量。改进建筑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管理办法,降低企业和农民工培训负担,提高一线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建筑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六、深化建筑市场监管

(十五)完善建筑工程监管体制。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充实建筑工程监管力量,加大建筑工程监管力度。理顺建筑管理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的关系,明确工作衔接程序,建立建筑市场查处协作配合机制。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明确市、区管理权限和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十六)加强工程招投标和市场交易管理。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招标控制价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的监管。修订、完善招标文件和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加快推进电子辅助评标和网上评标,加强评标专家的准入清出管理和动态考核,规范招标代理机构市场行为,强化合同履约跟踪监管。进一步推进工程招投标运作程序制度化,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约束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等违规违法行为发生。建立全面、公正、及时、系统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交易程序,加强硬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有形市场服务功能。

(十七)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加强对建筑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影响突出问题的监督管理。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模式改革,强化对建设工程质量相关责任单位的监督。加大对建筑工程结构质量的控制力度,探索推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加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力度,鼓励企业争创精品优质工程。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保证、监管及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及恢复办法,对以项目为单位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试点。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起重机械管理,严格落实设备登记备案制度。加强模板工程、深基坑开挖、整体脚手架的监督检查,防止坍塌事故发生。规范施工现场总分包行为,明确总分包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完善质量安全事故防范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遏制、减少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十八)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制定出台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促进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文明施工自*保障体系。深入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加大对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投入,强制推行建筑工地远程监控和车辆冲洗设施配置,严格落实扬尘治理措施,规范渣土运输行为。改善工地生产和生活条件,倡导清洁生产理念,加强施工环境保护,保障施工人员身心健康。完善监督检查、媒体曝光、严管重罚、视频监控、公众参与等综合治理措施,减少建筑活动对群众日常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十九)推进工程造价改革。加快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建设,及时统计并发布各类施工企业的社会平均成本、工程造价指数及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标准和价格信息,建立健全人工工资定额、消耗标准、工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市场计价行为,实施竣工结算备案制度,强化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市建委要尽快制定建筑工程“优质优价”实施办法,为工程创优提供支撑。

(二十)完善行业社会保障。积极扩大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收缴覆盖面,拓宽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补贴范围,力争使其惠及劳务企业和农民工。建立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过程监控和竣工项目的拖欠梳理,依法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各类不良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十一)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健全建筑行业企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完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加快建立信用保证体系。完善市场诚信评价标准,对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诚信行为进行评价分级。发挥失信约束和惩戒作用,建立完善资质、资格、市场准入等失信惩戒协调机制。

(二十二)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联动管理。建立对建筑工地特别是重点工程的部门协管机制,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加强建筑市场稽查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稽查工作程序,严厉查处规避招标、肢解发包、违法分包、施工单位转包、无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及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等问题,并将查处情况与资质管理、招投标、施工许可、安全生产许可、评优树先等相结合,完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形成闭合式管理。

七、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二十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驻场监管制度,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业转型发展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管理手段创新的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方式,努力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二十四)建立健全“走出去”服务协调机制。加大与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协作力度,构建开拓外埠市场的信息服务平台,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和新兴市场加强宣传与推介,积极为企业开拓外埠市场提供优质服务。鼓励本市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加强协作配合,积极参与对外援助工程建设,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大力开拓东南亚、西亚、非洲地区等海外市场。

(二十五)大力营造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建筑业先进典型、骨干企业的宣传力度,弘扬建筑行业风采,支持建筑业企业创立品牌、拓展市场、扩大影响。市有关部门要积极协作,形成合力,努力为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篇: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为全面提升*市建筑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任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对建筑业的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全市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提高建筑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

(二)工作任务。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深化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建筑业运行机制、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显著提升,确保建筑业全面、协调、平稳、较快发展。

二、积极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快发展一批综合实力强、资产规模大、社会信誉好的大型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为企业在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融资、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对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和上缴税金首次超过一定标准的建筑企业,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财源建设工作的意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扶持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引导和支持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培育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重点发展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等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以及钢结构、电子工程、电信工程和环保工程等专业企业,进一步提高专业企业在全行业中的比重。支持专业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含量工程建设领域,逐步提升高端建筑市场的专业施工能力。

(五)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无建制的劳务群体向有建制的企业转化,支持房屋建筑总承包三级企业转为劳务企业,积极促进劳务企业与大型总承包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加快建立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推动劳务企业规范化发展。

三、加快转变建筑业产业发展方式

(六)推动工程承包方式改革。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积极推行BT、BOT、BOOT、EP等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并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企业,引导经济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建筑业大型骨干企业积极拓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等经营模式,开辟新的市场领域,逐步完善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七)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引导*市建筑业企业,通过与相关专业企业兼并整合、联合投标等方式,广泛介入到公路、铁路、隧道、机场、码头、桥梁、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施工领域,创造更高产业附加值。

(八)加快区域建筑经济发展。积极扶持县(市)区建筑业发展。发挥长清区建筑业资质企业、骨干企业较多的优势,积极培育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建筑业产业集群,增强长清区建筑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使其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大力推进建筑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九)加大对建筑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体系,在企业资质管理、质量管理、招标投标等环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积极鼓励高等级建筑业资质企业和专业骨干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建筑业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十)促进建筑业新技术、新工法的开发和推广。引导大型建筑企业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点进行管理技术和成套施工技术、专利技术及工法的研发申报;引导建筑专业承包企业重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点发展专业施工技术和专项工艺技术;引导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加强作业人员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四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培育建筑新技术开发企业,利用专项知识和技术实力解决工程建设难题,使之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加强装饰装修工程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推动建筑企业将工法、“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的开展与建筑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紧密结合,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型建筑”和“节能省地型建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十一)建立建筑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节能减排等科技研发专项补助,对建筑业企业承担的节能减排等科研课题、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和预拌砂浆生产使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扶持。

(十二)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鼓励建筑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普及计算机应用和信息联网,启动建筑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生产,提高建筑部件工厂化生产比重,提升施工现场装配能力和机械化生产水平。

五、加强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

(十三)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创新建筑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支以高素质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建造师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关键岗位人员、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以技师、高级技工为主体的施工作业队伍,形成多层次的产业发展人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才队伍,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十四)切实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建立以农民工业余学校为载体的企业自主培训机制,强化对农民工的准入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加强组织协调,规范行业教育管理和培训行为,保障培训质量。改进建筑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管理办法,降低企业和农民工培训负担,提高一线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建筑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六、深化建筑市场监管

(十五)完善建筑工程监管体制。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充实建筑工程监管力量,加大建筑工程监管力度。理顺建筑管理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的关系,明确工作衔接程序,建立建筑市场查处协作配合机制。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明确市、区管理权限和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十六)加强工程招投标和市场交易管理。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招标控制价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的监管。修订、完善招标文件和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加快推进电子辅助评标和网上评标,加强评标专家的准入清出管理和动态考核,规范招标代理机构市场行为,强化合同履约跟踪监管。进一步推进工程招投标运作程序制度化,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约束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等违规违法行为发生。建立全面、公正、及时、系统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交易程序,加强硬件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有形市场服务功能。

(十七)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加强对建筑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影响突出问题的监督管理。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模式改革,强化对建设工程质量相关责任单位的监督。加大对建筑工程结构质量的控制力度,探索推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加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力度,鼓励企业争创精品优质工程。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保证、监管及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及恢复办法,对以项目为单位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试点。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起重机械管理,严格落实设备登记备案制度。加强模板工程、深基坑开挖、整体脚手架的监督检查,防止坍塌事故发生。规范施工现场总分包行为,明确总分包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完善质量安全事故防范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遏制、减少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十八)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制定出台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促进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文明施工自*保障体系。深入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加大对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投入,强制推行建筑工地远程监控和车辆冲洗设施配置,严格落实扬尘治理措施,规范渣土运输行为。改善工地生产和生活条件,倡导清洁生产理念,加强施工环境保护,保障施工人员身心健康。完善监督检查、媒体曝光、严管重罚、视频监控、公众参与等综合治理措施,减少建筑活动对群众日常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十九)推进工程造价改革。加快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建设,及时统计并发布各类施工企业的社会平均成本、工程造价指数及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标准和价格信息,建立健全人工工资定额、消耗标准、工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市场计价行为,实施竣工结算备案制度,强化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市建委要尽快制定建筑工程“优质优价”实施办法,为工程创优提供支撑。

(二十)完善行业社会保障。积极扩大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收缴覆盖面,拓宽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补贴范围,力争使其惠及劳务企业和农民工。建立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过程监控和竣工项目的拖欠梳理,依法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各类不良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十一)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健全建筑行业企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完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加快建立信用保证体系。完善市场诚信评价标准,对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诚信行为进行评价分级。发挥失信约束和惩戒作用,建立完善资质、资格、市场准入等失信惩戒协调机制。

(二十二)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联动管理。建立对建筑工地特别是重点工程的部门协管机制,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加强建筑市场稽查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稽查工作程序,严厉查处规避招标、肢解发包、违法分包、施工单位转包、无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及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等问题,并将查处情况与资质管理、招投标、施工许可、安全生产许可、评优树先等相结合,完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形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成闭合式管理。

七、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二十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驻场监管制度,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业转型发展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管理手段创新的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方式,努力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二十四)建立健全“走出去”服务协调机制。加大与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协作力度,构建开拓外埠市场的信息服务平台,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和新兴市场加强宣传与推介,积极为企业开拓外埠市场提供优质服务。鼓励本市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加强协作配合,积极参与对外援助工程建设,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大力开拓东南亚、西亚、非洲地区等海外市场。

(二十五)大力营造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建筑业先进典型、骨干企业的宣传力度,弘扬建筑行业风采,支持建筑业企业创立品牌、拓展市场、扩大影响。市有关部门要积极协作,形成合力,努力为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三篇:产业实施意见

产业实施意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产业实施意见》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加快各个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提出了产业的一些实施意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产业的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文一为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为了加快各个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提出了产业的一些实施意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产业的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一

为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张政发〔2016〕48 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牢树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政府扶持”的原则,采取“基地布局园区化、原料生产工厂化、菌种生产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销售加工专业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栽培基地,逐步走出一条“种养产业+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道路,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6 年培育食用菌工厂化龙头企业 1 个,建立标准化栽培生产基地 1-2

个,生产食用菌菌棒 500 万个,栽培食用菌菌棒 500 万个。以高台县智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在新坝镇、南华镇、骆驼城镇各落实香菇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5 亩,企业同基地农户签订栽培合同和产品订单,进行香菇栽培加工销售的试验示范,为发展壮大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有效借鉴。到2020 年,全县培育 3 个以上食用菌栽培经营主体,发展 5 个以上食用菌栽培基地,食用菌栽培基地面积达到 1000 亩,年栽培各类食用菌菌棒 3000万个,年产鲜菌(菇)2200 万公斤以上,总产值达到 1.5 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产业布局,逐步扩大发展规模。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创新“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祁连山沿山冷凉地区的新坝镇为重点区域,发展中低温型草木腐食用菌,利用夏秋季的低温优势进行生产,辐射带动其他镇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

(二)强化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食用菌生产标准,突出抓好食用菌产地环境检测、投入品质量监管、菌种质量检验检测、生产过程记录、产品质量追溯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健全县、镇、基地三级检验监测体系,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培育营销队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食用菌营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营销大户、中介组织和加工企业的作用,健全完善促进食用菌产品营销的政策体系,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将分散的栽培户组织起来,形成“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

共担”的食用菌产业经济联合体;引导和鼓励食用菌栽培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增值空间。积极鼓励支持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利用民间资金、工商资本投资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针对不同区域人群研发不同口味、不同类型的食用菌产品,逐步向即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等延伸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食用菌菌渣回收综合利用体系,充分利用菌渣生产动物饲料、育苗基质、有机肥等。力争到2020 年全县食用菌生产所需培养料基本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菌料循环化利用。

(五)创建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创建食用菌名优品牌,到 2020 年,创建省级以上食用菌名优品牌 1 个、认定食用菌有机食品 1 个,绿色食品 2 个。鼓励支持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到国内外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我县食用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和贫困户精准脱贫的重点产业来抓。县上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工信等单位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人员为成员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做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镇、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区域特色和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

来抓,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计划,认真研究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拉动作用,重点对在本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及科研实验推广的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栽培户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奖励扶持,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2016 年,县政府将从支农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布局,扩大规模。

1.扶持建设食用菌设施棚室。

①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栽培食用菌的,每座日光温室以实际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 50000 元)给予同期银行基准利率 50%的贷款贴息。每座钢架大棚以实际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 20000 元)给予同期银行基准利率50%的贷款贴息。

②对在蔬菜产业园外连片新建 30 座以上(含 30 座)高标准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发展食用菌的,每座日光温室(60m×9m)补助 5000 元;每座钢架大棚(60m×9m)补助 2000 元。优先解决供水、供电、通路等配套设施。安装自动卷帘机的,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

③在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配套层架式设施发展食用菌的,享受 2016 年县委一号文件奖励扶持政策。

④对新建连体钢架大棚(5 亩以上)并配套层架式设施发展食用菌的,每座连体钢架大棚奖励资金 5 万元。

2.扶持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从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企业,按照《高

台县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若干扶持办法》和《高台县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办法》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县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优先向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倾斜。

3.扶持发展食用菌栽培农户。对在日光温室或钢架大棚(1 亩以上)发展食用菌(香菇)的农户,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企业和农户签订食用菌生产和产品收购合同,企业提供菌棒,回收合格产品。农户按规程和标准生产食用菌,按订购合同交售合格的食用菌产品。

(三)加强科技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在菌种选育、高效栽培、菌棚建造、菌渣利用、加工工艺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科技贡献率。

(四)加强人才培育。加强食用菌产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业务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技术队伍,指导食用菌栽培农户按市场需求、菌种特性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

(五)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营造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舆论氛围,宣传食用菌栽培设施建造、菌种生产、栽培管理、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等信息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典型企业和农户,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升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水平。

(六)加强监督考核。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指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开展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研发,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关镇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食用菌产业发

展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县督查考核局把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加大各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检查考核力度,促进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 年 8 月 31 日

范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央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山西省政府《关于推动全省动漫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意见。

根据晋城城市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新世纪城市发展规划,把文化旅游、现代传媒、艺术品、文体娱乐、动漫影视和教育培训这 6 个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形成以重点文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进一步加强对太行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旅游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

---发展与大众文化、体育、健康消费相结合的文体娱乐产业。加快孙悟空主题公园、文化艺术中心、印刷工艺园区、太行山文化产业园建设,利用现有的文体宫、游泳馆、跳水馆,大力发展文艺娱乐业,积极申办较大规模的体育竞赛,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

---发展具有晋城特色的会展业。结合晋城的人文资源、社会环境和经

济特色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建的会展中心和已有的文体宫等有利条件,以及对一些破旧工厂进行改造利用,形成多元的会展场馆和独特的会展环境。采用补贴、奖励等措施,吸引和举办各种具有国际、国内品牌效应的会展,形成会展、住宿、接待、旅游、购物、交通、休闲、娱乐的会展产业链,打开对外开放窗口,提升城市品位。

---发展与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或独立办学,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大力发展专业知识、实用技能的各类培训业。

三、积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文化骨干企业

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品牌为龙头、资产为纽带、企业为主体,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对全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树立“只求所在、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观念,积极争取并支持省级部门、省属企业在我市投资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各方投资,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业来我市落户。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规模大、竞争能力强,具有晋城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骨干企业。

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太行山、赵树理、上党梆子等品牌优势,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领域,培育一批名牌单位。充分利用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白马拖疆、二十八宿等文化遗存,推出一批精品名作。扶持《白马少年》《二十八宿传奇》等动漫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并鼓励其形成相关链。

推进文化企业集团化发展,改变目前文化产业单位规模小、相对分散、难以形成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状况。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山水、人文、地理等资源优势发展一批文化企业。在出版、文艺演出、体育、文化旅游、娱乐休闲、艺术品生产等行业中,扶持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骨干企业,并创造条件发展成为企业集团。

四、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每年增长幅度应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文化艺术专项经费 500 万元,重点用于市级文化单位的艺术创作和精品生产。“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比例要有明显提高。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政府每年从煤炭可持续发展本金中拿出 5000万元作为基本金,以此吸收社会资金,滚动发展,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用于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用于对文化产业投入,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奖励优秀文化企业,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使用范围如下:

(一)经市政府审定,每年公布 10 家优秀文化企业,连续 2 年按企业对财政贡献额的 50%奖励该企业,按第一企业对财政贡献额的 2%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

(二)鼓励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企业,对市政府审定的优秀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创新奖励。

(三)建设符合规定条件的文化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项目(试验)

基地,给予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研发资助。

(四)对原创动画片给予奖励。在中央电视台主要频道、省级少儿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二维原创动画片,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200万元。在中央台播出的二维原创动画片,按片长每分钟 1600 元给予奖励;在地方台(省级电视台)播出的,按片长每分钟 1000 元给予奖励;在市级电视台播出的,按片长每分钟 500 元给予奖励。三维在二维的基础上给予加倍奖励。同一产品在多个电视台播出,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五)我市原创影视动画片获得国际知名动漫节(展)、国际 A 类电影节的主要奖项和国家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50万元;获得省级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30 万元;获得市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10 万元;同一产品在多个获得多个奖项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六)对我市数字出版产品、图书报刊出版产品、音像出版产品等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政府类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

(七)从事电影发行、放映的电影公司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适用 13%的增值税税率,文化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范文三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旅游、文化产业内涵,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

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县在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体育产业新发展,体育彩票销售快速增长,体育旅游市场培育与开发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围绕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目标,我省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1〕43 号)文件精神,现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体育惠民方针,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完善

体育功能、提高体育整体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努力向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活动场所,提高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培育和开拓体育市场。完善政策措施,广泛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改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培育体育产业市场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提升体育产业内在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体育经济发展的产业基地、产业带。

——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以中国云南高原体育基地建设为主轴,积极加强体育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拓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努力形成具有永平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科学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市场体系;努力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做到管理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以全民健身服务业和重点,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新格局;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互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阶段目标:

2011 年—2015 年,打牢基础阶段。整合体育产业资源,提升体育产业内在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体育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培育形成多样性、多层次、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体育消费产品。基本形成多元投资体育产业体制和全民广泛参与体育消费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和统计体系。体育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体育及有关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增均增长 5%左右。

2016 年—2020 年,巩固提升发展阶段。体育市场投资及消费主体进一步成熟,体育消费市场不为扩大,全民体育消费水平显著增加,一批现代体育企业成为体育市场主体,形成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体系。体育产业宏观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较为完善。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比例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

二、发展重点

结合我县实际,突出特色,重点支持以下产业领域:

(一)体育健身服务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健身消费。紧密结合我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一批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一批旅游小镇、一批旅游特色村、一批国家森林公园、一批旅游

休闲度假类重大项目”的机遇,推进体育产业进入“五个 一批”开发建设。进一步开发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群众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功能。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我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市场开发、推广。

(二)体育旅游。协调推进体育与旅游等有关产业互动发展,不断创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我省旅游文化产业优势,以旅游业为依托,强化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互动与互补。抓住我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推进体育产业进入服务业规划和旅游产业“五个一秕”项目规划。加大力度开发网球、登山、攀岩、探险、定向运动、自行车、民族射弩等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我县户外运动资源优势,积极稳妥开展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等项目经营活动,不断提升体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体育特色旅游、全民健

身旅游、赛事专线旅游、民族民间体育旅游等服务。

(三)体育竞赛表演业。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市场运作。支持各乡镇根据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竞赛活动,鼓励社会各界承办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积极引进和举办大型体育竞赛表演,大力培育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逐步建立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带动有关传媒、广告、赞助等行业发展。

(四)体育用品业。利用我县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抓住我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健身绿色健康营养食品,积极承接省、州内有关产业转移,培育一批体育用品销售企业,创立本省知名品牌产品。

(五)体育彩票业。不断研究探索我县体育彩票市场发展规律,健全销售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监管,提高使用效益,促进我省体育彩票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措施

(一)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县、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发展体育产业的综合协调作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运用经济的手段管理体育,把体育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体育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来抓实抓好。

(二)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会分开,营利

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和防止对体育市场资源的限制和垄断。加快有条件的体育经营事业单位的改制进程,加大体育项目市场化动作力度,促进体育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调整体育产业投资结构,合理配置资源,财政资金重点投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体育教育、体育科研和难以产业化的竞技体育项目。发挥体育产业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电子信息等有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促进体育出版、体育媒介、体育广告、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有关业态发展。

(三)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省人民政府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 2000 万元作为全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县、乡镇人民政府也要通过安排补助资金等方式,对符合重点支持方向的体育产品、服务、项目和企业,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给予扶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设立体育类基金会,鼓励境内外组织与个人向基金会提供捐赠和资助。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通过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参与体育设施改造、建设和经营,参与兴办各类体育竞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信息咨询等经营性实体,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新格局。

(四)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税费优惠政策。

1.认真落实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认的新兴体育项目的经营,以及新办独立核算体育经营企业和租用体育设施从事体育服务单位,按照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减免税费。

2.认真落实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体育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房、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为安置体育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及下岗人员兴办的体育健身服务业,符合政策规定的实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3.按照国家有关行政性收费和有关税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体育训练、竞赛、科研、教育以及直接为群众健身服务等公益性体育设施、承担国家培训优秀运动员任务的训练基地,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凡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出资举办面向青少年的业余体育俱乐部和兴建校外体育活动场所的,按照国家和我省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

5.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性体育活动场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在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规定在税前扣除。

6.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体育产业广告费支出,允许按照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

7.符合条件的体育类非营利性组织取得的符合条件的收入,可按照税法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有关优惠政策。

8.政府对用于群众健身的体育设施日常运行和维护给予经费补助,并根据其向群众开放的程度,在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二○xx 年六月二十日

第四篇: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做大做强我区建筑业、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我区建筑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加快建筑业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的总体要求,各街道、园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工作,要把培植壮大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建筑业加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加快本区建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步伐

建筑主管部门要制定职工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抓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岗位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获得过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3项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授予初级、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权。

三、积极引导,加大本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新技术应用力度

建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增加对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建筑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企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后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调整结构,提升本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领域拓展。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办理工商注册,申报劳务企业资质。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成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由劳务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职工进行培训。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进行培训。在编制工程造价制定人工单价、定额时,应明确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

五、设立基金,支持本区建筑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设立建筑业发展基金,扶

持建筑业发展。

(一)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资金。

(二)资金用途:

1、对企业创建国优“鲁班奖”和省优“扬子杯”工程的奖励;

2、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开发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奖励资金。

六、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增强本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奖励标准:对年建安决算收入(开票数)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区内规模建筑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入库营业税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的50%直接奖励给该企业,另50%在该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时予以补助。

(二)领取办法: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在次年1月凭上缴税发票及上年财务会计报告向区建工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并向企业所在街道财政所(园区财政分局)备案,建工局负责收集企业的申请及缴税发票、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财政局负责企业销售收入和缴纳营业税、的审核,经确认后共同拟定奖励方案,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兑付。对企业购置安装设备的补助,由企业提出申请,提供设备购置发票,经建工局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按政策兑付。

(三)奖励资金分担办法:根据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企业的资金补助,按税收实际受益地分别由区、街道、园区分级负担。

七、开展规模建筑业企业评选,加大对本区规模建筑业企业的扶持

(一)总体目标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水平,从全区规模建筑业企业中评选出“十强企业集团”,“十强企业集团”的总产值、利税等指标要占到全区建筑业总量的70%—80%,形成江宁建筑业的品牌团队,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评选原则实施“动态考核管理、优胜劣汰、重点扶持”的原则。凡本区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均可以申请加入“十强企业集团”,实施动态考核管理,每年对相关指标及其增幅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保留在“十强企业集团”内,考核不达标的,退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凡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按照重点扶持的原则,享受区政府及建工局的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

(三)评选标准

1、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社会信誉度较高,企业内部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须报区建工局备案),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全区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和带动作用。

2、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含二级)资质以上或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或总营业收入(含多元化发展产值)达3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年均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指标增幅达15%以上。

3、企业通过以IS09000标准认证,拥有独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水平优良,创精品、创名优工程走在全区建筑业企业前列。每年确保创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创市级优质工程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20%以上。

4、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每年创2项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要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30%以上。

5、企业有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有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保证每年施工产值的1%以上作为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要有1项工程被列

为省级或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每年要有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工法。

6、企业全年无因拖欠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管理办法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每年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开展一次考核考评,对照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标准以及企业的总产值(总

营业收入)、增加值、利税、技术装备、创优、创文明工地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一次严格考核考评,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达不到15%以上的企业,第一年给予“亮黄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次年企业仍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达不到15%以上的,“亮红牌”,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业。对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次年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

(五)扶持措施

1、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的扶持。在企业基本符合企业技术资质等级条件时,优先帮助提高一个资质等级或增加兼营资质。

2、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承接工程业务的扶持。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的建筑业规模企业可在区内自主、直接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设置任何障碍,不得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企业要求参加投标的建设工程,无论实行公开、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优先推荐企业参加投标或直接发包,在评标结果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推荐该企业中标。在区政府安居工程等住宅产业计划中,优先为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行列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安排建设任务,支持其实行开发、设计、施工总承包。

3、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外向市场开拓扶持,在办理出省施工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每年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或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考察市场,学习外地管理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使用。

4、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等方面优先向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倾斜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对创国优(鲁班奖)工程的企业,由区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创省优“扬子杯”工程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5、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宣传鼓励,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网站上开辟“企业风采”专栏,凡入围“十大企业集团”的建筑企业可在专栏内进行专版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扩大社会知晓率,打响企业品牌。

6、凡入围“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该企业的注册所在地表彰与奖励。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每年在全区开展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一)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评选条件:

1、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建筑业发展目标;

2、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工人工资行为及引起的上访行为;

3、建筑业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5名或年增长幅度超过50%。

(二)优秀建筑企业评选条件:

1、完成区建工局下达的有关指导性经济指标和任务;

2、完成优良工程和文明工地的创建指标;

3、建筑业施工面积、产值、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15名;

4、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工程质量事故;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5、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管理各项政策规定;

6、企业法人在江宁区注册。

(三)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企业(项目部)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工程质量事故;

2、企业(项目部)全年无拖欠工资行为和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群体性上访行为;

3、完成工程创优和创文明工地指标;

4、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年检合格;

5、由所在企业推荐,区建工局统一评比考核。

(四)奖励办法: 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和优秀建筑企业各奖励2—5万元,建筑管理先进个人每人奖励2000—5000元。

具体考核评比工作由区建工局负责。

九、其他事项

1、本实施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江宁政发(2005)29号文件停止执行。

2、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区政府其他优惠政策。

第五篇:关于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来源:时间:2004-02-13作者: admin

根据统计,2002年年底我国水泥年总产量已突破7亿吨,其中4.9亿吨水泥为立窑生产;1999年~2001年,水泥产量净增约1.03亿吨,立窑水泥净增约6700万吨。而原国家经贸委早在1998年9月就要求各地在发展预分解干法窑水泥的同时,必须坚决贯彻等量淘汰和超量淘汰机立窑水泥。为什么国家禁止新建、扩建机立窑生产线的产业政策在有些地方屡禁不止呢?如何才能加快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现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在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机立窑产量为何能快速增长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笔者在一家“二磨三窑”日产1000吨熟料的花园式机立窑厂,连续调研3年时间。该厂1999年建厂时熟料吨投资100元,建设工期为8个月,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为1300吨,吨水泥综合电耗80kWh,吨熟料热耗890kcal,熟料28天强度为34~44MPa,各系统粉尘排放

<50mg/Nm3,直接吨水泥生产成本110元,立窑系统运转率大于95%。而同地日产1000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熟料吨投资300元,建设工期为一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为1000吨,吨水泥电耗116千瓦时,吨熟料热耗850kcal,熟料28天强度为54~62MPa,各系统粉尘排放<50mg/Nm3,直接吨水泥生产成本156元,回转窑系统运转率<80%,资本回收周期比立窑大4倍。如上综述,正是由于立窑的一次性投资少,直接生产成本低,窑系统运转率高,资本回收快,市场销售占有价格优势,虽然质量波动大、不稳定,各地还是打着技术改造,新建、扩建“二磨三窑”日产1000吨的(投资少,见效快的)机立窑厂。

笔者认为机立窑熟料难与新型干法回转窑熟料相媲美,广东塔牌为什么不继续发展投资少、生产成本低的机立窑群,而发展投资高、生产成本相对高的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呢?他们不就是看上了代表当今水泥工业先进生产力的新型干法窑能稳定生产优质熟料产品吗?

二、机立窑生产的熟料质量能否与新型干法回转窑熟料产品相媲美。首先,由于窑型不同,采用的配料方案也不相同,现代立窑熟料率值一般控制为KH0.90~0.93、SM1.9~2.2、AM1.2~1.4,新型干法回转窑熟料率值一般控制范围为KH0.88~0.90、SM2.5~2.7、AM1.5~1.6,所以烧成的熟料矿物组成也不相同。

其次,由于窑型不同,生料的烧成过程也不相同。立窑中的生料是成球后入窑的,在煅烧过程中生料的变化特点是料球的外部已经烧成反应完毕,内层

可能还在进行固相反应,而核心部分可能还在进行碳酸盐分解。在进行这些化学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空气不但要由窑下向上克服料层阻力运动,而且还需要透过料球表面到达核心层与化学物理变化,烧成的熟料难免存在“过烧”、“欠烧”或“还原”成分。新型干法回转窑中生料粉在预热器、分解炉及回转窑内同空气、火焰均匀而充分接触,化学物理变化完全,不存在“欠烧”、“过烧”、“还原”熟料。经笔者实地连续3年的对比验证,立窑的熟料质量难与大型新型干法回转窑的熟料质量相媲美。

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理解“限制、淘汰、改造、提高”八字方针,从而加

快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笔者认为,在新的时期“限制”就是限制日产1000吨(含1000t/d)以下各类

窑的新建厂;“淘汰”就是分地区、限最后时间淘汰落后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从而提高水泥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

水泥工业,无论机立窑还是现代立窑最终要被新型干法回转窑所取代。

各地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机立窑“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最后时间表,全国一盘棋才能从根本上加快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市2002年五委局以京工技字[2002]1742号文通知:2005年年底前所有机立窑生产线关闭。但由于全国不是一盘棋,笔者看到江苏被政府部门关闭的一家年产10万吨机立窑生产线,在2003年初又改建在西部地区,形成了新的机立窑生产能力。如果不管是沿海、沿江、内地,还是边远山区都能形成全国一盘棋,坚决淘汰落后的小机立窑生产线,才能切实加快整个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来源:中国建材电子商务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经贸委

关于加快全省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3]140号 2003年12月26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地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

省经贸委《关于加快全省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全省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省经贸委 二00三年十月七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布局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精神,加快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促进全省水泥行业结构优化和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坚持以发展促调整的原则,加大淘汰水泥行业落后技术和产品的力度,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鼓励优势水泥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通过“以大带小”或“上大退小”,实现产业布局合理化和专业化分工协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水泥企业,全面提高水泥行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到“十五”末,全省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600万吨,产量达到14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产量

达到700万吨;水泥散装率达到20%;年产量前10位水泥企业的总产量占全部水泥产量的比重达到80%;吨水泥平均综合能耗比“九五”下降15%。

二、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一)根据全省水泥行业现状及发展规划,严格水泥企业市场准入。鼓励有条件的水泥企业建设2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建、改建2000T/D以下新型干法生产线要因地制宜,从严控制。改建、扩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必须淘汰原有落后的水泥生产线。

(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禁审批任何规模的机立窑、湿法窑、立波尔窑、干法中空窑水泥生产线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停止所有立窑水泥企业的扩径改造。“十五”期间未列入淘汰计划的湿法窑和机立窑水泥生产线,要尽快采用先进实用技术进行改造。已列入省经贸委延缓关闭名单的企业到期后必须关闭。对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线、工艺和产品的水泥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

(三)凡在2002年底前已批复立项或可研报告,但资金不落实、未开展初步设计,近期难以开工建设的项目,一律撤项。

(四)支持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设立省级技术中心,推荐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申报设立国家级技术中心。

(五)积极发挥财政贴息等专项资金的作用,对下列项目给予支持:2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利用新型干法窑余

热发电项目;设立了省级或国家级技术中心水泥企业申报的技术创新项目;将中小立窑水泥企业改造为年生产规模10万吨及以上的粉磨站项目、年生产规模2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预拌砼搅拌站项目,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水泥制品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

(六)按照有关规定,对生产原料中掺有30%及以上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及其它废渣的水泥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

(七)鼓励水泥企业加大地质资源勘探投入,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八)鼓励优势水泥企业通过租赁、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改造提升中小水泥企业,发展跨地区的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九)水泥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规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有下列情形的,要提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注销其水泥企业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在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经限期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

2、因水泥质量问题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的。

(十)水泥企业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对污染严重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水泥企业,有关部门要责令其限期(半年)整改,到期达不到整改要求的,责令其关闭。

(十一)水泥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力争早日实现达产达标。

(十二)鼓励建设单位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在建筑材料招标采购中尽可能选用新型干法水泥,并提高使用比例。

(十三)水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秩序。一是组织编制全省水泥行业发展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列入规划的项目,在严格执行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视同备案。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二是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规范水泥行业市场秩序,制止低价倾销、恶性竞争行为。

全省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工作由省经贸委负责组织协调,省建材工业办公室会同各市(州、地)经贸委和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实施。有关方面要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妥善解决结构调整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全省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3年12月26日 实施日期:2003年12月26日(地方法规)

下载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结构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农业 浏阳二中 【背景材料】 ⊙重大事件: 一、2003中央经济世作会议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三方面措施:第一,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

    产业结构调整材料(精选五篇)

    „„乡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乡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5万人,耕地6.2万亩。境内有宁洛高速出入口,西有利楚路,交通条件较好。近年来,该乡利用近城傍郊的区位优势,强力优化一产,狠抓......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

    产业结构调整提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主讲人赵桂华 一、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指出了我国在“十......

    2010产业结构调整总结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柴村街道是尖草坪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的上风头、水源地,距市中心不足10km,西北外环高速公路、和平北路、滨河西路、柴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