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渔业发展实施意见
为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水域生态建设,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现代水产业的通知》(川办发〔2014〕10号)要求,结合广安实际,现就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和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城市安全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产品优质、渔民增收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6.76万吨,水产业总产值12.15亿元,农民人均水产业收入320元。建成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20个、面积1800公顷,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完善,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4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7.38万吨,水产业总产值14.04亿元,农民人均水产业收入369元。建成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30个、面积2000公顷。
二、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产业布局。
1.养殖业。以两江一环二线三区块布局发展现代渔业。以渠江、嘉陵江流域为重点发展江河湖库生态养殖渔业。以广安、护安、观塘、协兴、浓溪、大安等乡镇为环线发展休闲观光渔业。以广南线、广垫渝线等沿线乡镇发展健康养殖渔业。以武胜白坪、飞龙、双星和华蓥阳和、高兴、庆华以及邻水大洪河周边乡镇为区块发展名特优新渔业。
2.加工业。依托特色养殖基地就地就近发展名优特色水产加工,鼓励水产加工企业进入规划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3.流通服务业。以区市县城区所在地为中心建立水产品批发市场,形成辐射全市的水产流通网络布局。
4.休闲渔业。依托 “一环二线三区块” 养殖业布局发展集养殖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
(二)发展重点。
1.加速基础提升,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鼓励开展标准化池塘建设与改造,充分利用低洼地、茺滩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渔业基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注重渔业环保设施建设,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微孔增氧、底部排污、水质在线监控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和效益。
2.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渔业。坚持市场需求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技术,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鼓励优势特色水产品种适度规模发展,创建渔业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布局,走“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生产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标准生产品牌化、品牌经营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3.着力水产种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端种业。加强水产原种保护和良种培育,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鼓励新建、改造种苗繁育设施,支持传统地方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开展亲本更新,提升种苗品质,建设一批优势种苗生产基地,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
4.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渔业。将现代渔业发展与生态旅游带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集特色生态养殖、游钓、餐饮、运动、渔家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以优美水环境、优秀渔文化和优质餐饮休闲拓展渔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5.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加工流通产业。鼓励水产加工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拓展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水产市场和水产品配送基地(中心)建设,健全现代水产物流体系。鼓励水产企业走渔工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6.提升产业化水平,大力培育新型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渔业中的基础地位,鼓励和支持承包鱼塘、水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支持龙头企业创建渔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渔民参与生产和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7.强化安全监管,大力提升水产品质量。推进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开展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监控、包装标识、产品准出等制度,确保水产品源头安全。严
格水产品市场准入,保障入市销售水产品质量安全。完善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专合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探索水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违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8.搞好水域生态保护,大力开展渔业水域污染治理。按照“属地管理”
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水产养殖监管,杜绝江河湖库网箱施肥养鱼污染水质和养殖场(户)直接向水体排放沼液、沼渣和污水等不良行为。水产养殖废水宜因地选择处理技术和工艺,排放水质应达标,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本地总量控制要求。
9.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大力保护水产资源。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执行春季禁渔制度,严厉打击违禁和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作业行为,强化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坚持水产资源增殖放流,促进水产资源复苏。
10.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导现代渔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指导招商引资。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行产业链招商。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瞄准行业龙头主动上门招商。加大广安水产整体宣传,扩大广安水产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意义,建立现代渔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把渔业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项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其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协调一致,推进全市现代渔业有序发展。要建立现代渔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现代渔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现代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推行政府、部门领导联系一个区域渔业产业基地,抓好一个特色品种,扶持一个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发展3—5户家庭渔场,推动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二)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做好水域滩涂养殖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将养殖证作为享受各级财政补贴、项目建设和灾害救济的资质条件。渔业用地可按照农业产业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进行管理,渔业用水、用电纳入农业优惠政策范围。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等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局,应统筹兼顾渔业养殖场和养殖基地发展需求。渔业龙头企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工业企业在推进技术改造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水产品收购的贷款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利率和偿还方式。
(三)注重人才培养。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产行业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现代渔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水产行业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现代渔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快新型职业渔(农)民培训,推进渔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要加大水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水产经营管理人才。人社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以利现代渔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的引进。
(四)加强财政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水产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用于渔政、资源调查、品种资源保护、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大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渔)民水产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作为申报实施主体参与水产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形成资产转化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股份的机制。
第二篇:关于发展休闲渔业[范文模版]
关于发展休闲渔业
摘要:本文探讨了休闲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国内外和我市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对我市市休闲渔业发展内外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阐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我市市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休闲渔业的概念及内涵
休闲渔业是以渔业为基础、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通过对资源、环境和人力进行一种全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将现代渔业与旅游、观光、健身、餐饮及普及知识等有机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它既是第一产业(渔业)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向第一产业的转移、实现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融合的产物。
休闲渔业既可充实渔业内容,扩大渔业发展空间,更能为渔民、渔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密切联系,是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包括观光渔业、游钓业以及水族馆产业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渔业经营形式,它开辟了现代渔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拓宽了渔业发展的新领域。目前休闲渔业就其表现的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
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
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农家乐、避暑山庄、都市鱼庄等。
三是游览观光形态。以走进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
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
2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休闲渔业在西方迅速发展,并形成产业,如西欧和美国,休闲渔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以美国为例,最新资料标明,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美国的游钓爱好者从1982年的2000万人猛增到目前的8000万人;游钓渔业的经济收入从1984年的180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1000亿美元,该国每年有约3520万成年人钓客,在休闲渔业上花费达378亿美元,在游钓区有餐饮、旅馆、商场、娱乐场所等各种服务设施,充分满足了游钓爱好者的休闲需求,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3倍以上。在英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此外,韩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渔业发达国家也都非常注重休闲渔业。
我国休闲渔业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各具特色。广东珠江口一带和舟山、宁波、温州等地海上观赏渔业船(含海上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的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浙江、广东、福建三个省兴建集垂钓、旅游、观赏、餐饮和度假为一体专业休闲渔业场所200多家,且具有相当规模;北京、上海等许多大城市周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集郊游、垂钓、鱼鲜品尝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区(带);四川、辽宁两省利用江湖两岸的山水风光,以游船为主,集赏景、娱乐、垂钓、避暑和风味餐饮于一体,形成了“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景垂钓、观光游玩”的特色休闲渔业;观赏鱼的养殖迅速在全国各地
扩展,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和以江苏、上海、广东为重点的东南沿海两大观赏鱼生产地,其中北京市的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超过800hm2(1.2万亩)、年产观赏鱼1.5亿尾左右,2003年我国观赏鱼的进出口贸易额达326.8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302.47万美元;目前我国拥有钓鱼爱好者9000多万人。休闲渔业的发展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渔业局在我国渔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休闲渔业。
3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市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因势利导、在政策上鼓励,资金上扶持,加强服务,规范管理,我市市观光休闲渔业逐步从城市郊区向全市延伸,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的发展势头。2004年南岸、渝北、巴南、荣昌、万州等地的观赏鱼养殖快速发展、形成特色,全市观赏鱼养殖快面积达到近170hm2,生产观赏鱼和水草5000多万尾(株),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分别上年翻了一番;以渝中区为主体的主城观赏鱼消费市场初步形成,年消费观赏鱼7000万尾左右。全市休闲渔业基地面积超过4000 hm2、同比增长20%,规模居全国第五位;九龙坡区确立专项资金支持休闲渔业发展,形成以白市驿为中心、金谷钓鱼城、大田鱼村、鱼鹤园、天醉园等为代表的,集观光、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观光休闲渔业带,全年垂钓和消费水产品近5000t,刺激了渔业生产发展。以鱼为主的餐饮业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合川“三江鱼”、九龙坡“罗非鱼”、大足 “邮亭鲫鱼”、潼南“太安鱼”、璧山“来凤鱼”等美食鱼一条街和一大批 “休闲鱼庄”、鱼餐馆、餐饮船生意火爆,新开张的万州“周家坝烤鱼”一条街、巴南南泉“六合鱼”鱼庄、渝中区“周鱼府”等门庭若市,全市餐饮业消费水产品近15万t,同比增长3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亿多元,形成了以消费带动渔业生产发展的良好局面;主城区沿江两岸以休闲、观光、餐饮相结合的水上鱼庄已成为我市餐饮业的一大特色,成为主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合川“三江鱼美食街”,有我市小天鹅火锅、碟碟香川菜馆、邮亭鲫鱼等110家大店名店和特色餐饮店落户经营,日销售鲜鱼2—3t,月营业额达500万元左右。集观赏、科普于一体的南岸海底世界和万州海洋馆,接待游客30万多人次,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
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市把渔业发展的主要精力摆在解决“吃鱼难”和“吃好鱼”的问题上,休闲渔业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尽管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尚处在初级阶段。一是在发展上缺乏规划,在管理上缺少指导,只是靠民间自发地探索和发展;二是缺乏资金投入和科研工作,使高档次的特型、特色、特体、特质的名优种类培育工作基本上没有进展;三是缺少专业化的行业组织和活动,使我市市水族观赏渔业、休闲渔业处于市场分散、未成规模、竞争乏力的状况,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目前数目还相当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对休闲渔业有一定的认识,但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还没有真正出台,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我市市休闲渔业仍在低水平中徘徊。
4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环境分析
4.1外部环境
4.1.1市场前景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我市市经济发展迅猛,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GDP达到2250亿元,比直辖前的1996年增长8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6.7亿元,是1996年的3.76倍。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94元,七年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20元,年均增加10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938亿元,是1996年的3.8倍。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市民游憩需求不断增长。主要是为都市市民服务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恰好符合市民的近程旅游出行规律,如果加强规划,加大资源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完全有可能占据市民近程游憩的大部分市场。
4.1.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
我市地处长江上游,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水、陆、空交通发达,是西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境内水生野生动物及鱼类资源丰富,有各种鱼类180余种,各类珍稀名贵鱼类、地方特种鱼类资源丰富。有可养殖水面47万多 hm2,有渔业专用塘0.73万hm2(大部分在主城区附近),水库2万多 hm2,江河水面14.7万多hm2。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库区85%的水面在我市市,境内将增加水面4万多 hm2,达9.13万hm2。库区岛屿众多,地下冷、热水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冷水鱼、热带鱼养殖、特种鱼养殖和“绿色食品”。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休闲渔业创造良好条件。
4.1.3旅游资源丰富
我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美丽壮观的“山城”、“江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我市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直辖以来日新月异的山城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新景观。拔地而起的宏伟大厦与散落在各处的富有异国情调的别墅楼宇,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城市建设组合成了我市特有的城市形象。横空出世的长江、嘉陵江大桥及“地铁”、高架内环线,美丽的山城夜景让人们感受到现代都市崭新的面貌。我市同时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金佛山”、“芙蓉洞”等构成了我市的一项特色旅游。主城区的“渣滓洞、百公馆”等革命教育基地也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符合发展多功能休闲渔业的地域性的要求,伴随着我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更加确保了休闲渔业客源市场的稳定。
4.1.4社会环境良好
国内外休闲渔业蓬勃发展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所取得的良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使休闲渔业在渔业和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刺激着越来越多的业主进入休闲渔业开发领域。同时,近几年来,我市市各级水产部门响应我市市政府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号召,大力发展我市特色的“都市型水产业”,休闲渔业必然是一个发展方向。这为我市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2内部环境
4.2.1 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市市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快提高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优化渔业内部结构,提高渔业的竞争力,切实解决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是今后我市市渔业发展的目标。为完成目标,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各具特色的渔业产业带。必须重点发展良种工程、创汇渔业、生态渔业、设施渔业、休闲渔业。
优化渔业内部结构,首先大力进行渔业区域结构调整:都市发达经济圈以池塘养殖为主体,特色渔业为补充,形成以娱乐休闲、垂钓、餐饮为特色的都市观光渔业带。渝西经济走廊以池塘、稻田、江河集约化养殖为主、设施渔业为辅、高科技渔业为补充,形成名特优新水产品为特色的经济渔业带。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以保护天然鱼类资源为主,发展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形成名贵鱼、冷水鱼、江河自然鱼类生产、垂钓、餐饮为特色的生态渔业带。
可见休闲渔业作为我市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被提到了具体日程上来。
4.2.2休闲渔业的作用日益显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休闲渔业是把旅游业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国内外发展休闲渔业的经验表
明:第一,发展休闲渔业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二,发展休闲渔业,容易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业容量大,有利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第三,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渔港、渔船和渔业设施,充分发挥渔民的专业技能,形成新的产业;第四,有利于推进渔区环境整治、美化家园,加快现代化新渔区两个文明建设;第五,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繁荣渔区经济,提高渔业和渔区的知名度。
5我市休闲渔业发展对策
5.1高度重视,准确定位,强化宣传,转变观念
“有位才能有为”,产业准确定位是休闲渔业快速发展的必备前提。要准确剖析我市渔业和旅游业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分析发展休闲渔业的资源优势、客源市场细分,将休闲渔业定位于渔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都市旅游的新领域这一层面上,努力做大、做实规模。我市市发展休闲渔业机遇、挑战并存,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刊物、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休闲渔业的特殊地位及其发展作用,特别要大力宣传休闲渔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努力营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的良好氛围,逐步转变决策层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休闲渔业在我市渔业以及整个我市农业中的战略作用,力求突破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范畴的旧观念,将其作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来看待,作为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农民增收和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力争取得新的发展。
5.2认真规划,加大投入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休闲渔业既涉及到经济发展、产业联动,又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客观上要求有规划上的大手笔。要尽快建立由城市、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市政建设等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渔业发展咨询小组”,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确保质量”的基本方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等因素,认真组织、制定好我市市及各区县(市)的休闲渔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积极组织实施规划,确保休闲渔业发展的起点高、水平高、区域特色明显。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县、区、乡、村、个人投资,广泛吸纳闲散资金,同时银行、税收、保险部门也要给予积极支持,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
5.3合理布局,建设基地
休闲渔业基地布局原则:一是与旅游结合。将休闲渔业纳入旅游业的范畴,统筹规划,一体开发,促使旅游业与渔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扩大旅游业与渔业的协同效应,产生1十1>2的效果,携手发展我市休闲渔业。二是交通方便。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离城镇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市民到基地休闲、娱乐,保证客源稳定。三是整合资源。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将单个的基地纳入一个村、镇或一条线、一个片,形成区域性休闲渔业基地,强化行业自律,加强指导,确保休闲渔业基地影响力大,整体竞争实力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
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求:利用现有渔业资源,坚持改造完善为主、新建为辅,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初期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近郊以游钓为主、养殖为辅,远郊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充分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休闲渔业的复合功能,提高休闲渔业的效益。
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重点:结合旅游业发展,利用现有水产养殖场和渔业水面资源,不断完善
养殖设施、游钓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旅馆设施,优化环境,建设一批城镇郊区休闲渔业基地。三峡库区要借旅游之“水”,行休闲渔业之“船”,加强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适宜区域,建设游钓码头(与网箱养殖结合)、“游钓鱼礁”、游钓渔船和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批硬件、软件过硬的独具魅力的特色休闲渔业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和钓鱼爱好者前来开展游钓活动。
5.4依靠科技,开发产品
观赏渔业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观赏渔业要注意将传统金鱼选育与新品种引进试养相结合,展示与原种繁殖、保存基地建设相结合,特形、特色新品种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我市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和在渝相关院校的作用,积极开展特形、特色新品种特别是地方独特品种的规模化繁育、养殖技术研究以及垂钓基地健康、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为休闲渔业发展储备技术。建设一批特色鱼类原良种繁育基地,为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优良种苗。改革技术推广方法,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主推池塘高产高效生态、大水面增殖等技术,积极推广特形、特色品种的金鱼、我市市独特品种胭脂鱼、长薄鳅、中华倒刺鲃等的养殖,加快新技术、新品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尽快改变落后局面,提高我市市休闲渔业的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档次和发展效益。
5.5加强管理,搞好协作
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休闲渔业管理的法规、规章、质量标准,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注意协调旅游、交通、航运、体育、卫生、工商、税务、海关、进出口检疫等部门以及系统内部渔政、港监、船检等等环节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同时,运用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投资,引导休闲渔业发展。定期组织开展综合质量评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强外来物种、尤其是对引进的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管理,严格检疫,并控制在一定的养殖范围内,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疫病传播。针对目前休闲渔业发展分散、规模偏小、竞争力弱的现状,加强行业或专业性经济技术协作组织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技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休闲渔业的竞争能力。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加强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推进我市市休闲渔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做大做强我区建筑业、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我区建筑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加快建筑业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的总体要求,各街道、园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工作,要把培植壮大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建筑业加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加快本区建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步伐
建筑主管部门要制定职工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抓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岗位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获得过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3项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授予初级、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权。
三、积极引导,加大本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新技术应用力度
建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增加对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建筑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企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后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调整结构,提升本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领域拓展。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办理工商注册,申报劳务企业资质。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成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由劳务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职工进行培训。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进行培训。在编制工程造价制定人工单价、定额时,应明确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
五、设立基金,支持本区建筑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设立建筑业发展基金,扶
持建筑业发展。
(一)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资金。
(二)资金用途:
1、对企业创建国优“鲁班奖”和省优“扬子杯”工程的奖励;
2、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开发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奖励资金。
六、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增强本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奖励标准:对年建安决算收入(开票数)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区内规模建筑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入库营业税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的50%直接奖励给该企业,另50%在该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时予以补助。
(二)领取办法: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在次年1月凭上缴税发票及上年财务会计报告向区建工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并向企业所在街道财政所(园区财政分局)备案,建工局负责收集企业的申请及缴税发票、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财政局负责企业销售收入和缴纳营业税、的审核,经确认后共同拟定奖励方案,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兑付。对企业购置安装设备的补助,由企业提出申请,提供设备购置发票,经建工局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按政策兑付。
(三)奖励资金分担办法:根据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企业的资金补助,按税收实际受益地分别由区、街道、园区分级负担。
七、开展规模建筑业企业评选,加大对本区规模建筑业企业的扶持
(一)总体目标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水平,从全区规模建筑业企业中评选出“十强企业集团”,“十强企业集团”的总产值、利税等指标要占到全区建筑业总量的70%—80%,形成江宁建筑业的品牌团队,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评选原则实施“动态考核管理、优胜劣汰、重点扶持”的原则。凡本区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均可以申请加入“十强企业集团”,实施动态考核管理,每年对相关指标及其增幅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保留在“十强企业集团”内,考核不达标的,退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凡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按照重点扶持的原则,享受区政府及建工局的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
(三)评选标准
1、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社会信誉度较高,企业内部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须报区建工局备案),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全区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和带动作用。
2、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含二级)资质以上或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或总营业收入(含多元化发展产值)达3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年均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指标增幅达15%以上。
3、企业通过以IS09000标准认证,拥有独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水平优良,创精品、创名优工程走在全区建筑业企业前列。每年确保创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创市级优质工程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20%以上。
4、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每年创2项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要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30%以上。
5、企业有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有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保证每年施工产值的1%以上作为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要有1项工程被列
为省级或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每年要有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工法。
6、企业全年无因拖欠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管理办法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每年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开展一次考核考评,对照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标准以及企业的总产值(总
营业收入)、增加值、利税、技术装备、创优、创文明工地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一次严格考核考评,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达不到15%以上的企业,第一年给予“亮黄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次年企业仍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达不到15%以上的,“亮红牌”,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业。对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次年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
(五)扶持措施
1、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的扶持。在企业基本符合企业技术资质等级条件时,优先帮助提高一个资质等级或增加兼营资质。
2、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承接工程业务的扶持。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的建筑业规模企业可在区内自主、直接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设置任何障碍,不得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企业要求参加投标的建设工程,无论实行公开、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优先推荐企业参加投标或直接发包,在评标结果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推荐该企业中标。在区政府安居工程等住宅产业计划中,优先为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行列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安排建设任务,支持其实行开发、设计、施工总承包。
3、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外向市场开拓扶持,在办理出省施工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每年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或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考察市场,学习外地管理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使用。
4、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等方面优先向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倾斜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对创国优(鲁班奖)工程的企业,由区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创省优“扬子杯”工程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5、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宣传鼓励,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网站上开辟“企业风采”专栏,凡入围“十大企业集团”的建筑企业可在专栏内进行专版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扩大社会知晓率,打响企业品牌。
6、凡入围“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该企业的注册所在地表彰与奖励。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每年在全区开展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一)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评选条件:
1、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建筑业发展目标;
2、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工人工资行为及引起的上访行为;
3、建筑业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5名或年增长幅度超过50%。
(二)优秀建筑企业评选条件:
1、完成区建工局下达的有关指导性经济指标和任务;
2、完成优良工程和文明工地的创建指标;
3、建筑业施工面积、产值、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15名;
4、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工程质量事故;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5、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管理各项政策规定;
6、企业法人在江宁区注册。
(三)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企业(项目部)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工程质量事故;
2、企业(项目部)全年无拖欠工资行为和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群体性上访行为;
3、完成工程创优和创文明工地指标;
4、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年检合格;
5、由所在企业推荐,区建工局统一评比考核。
(四)奖励办法: 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和优秀建筑企业各奖励2—5万元,建筑管理先进个人每人奖励2000—5000元。
具体考核评比工作由区建工局负责。
九、其他事项
1、本实施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江宁政发(2005)29号文件停止执行。
2、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区政府其他优惠政策。
第四篇:渔业发展调研报告
二、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渔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市场、科技、体制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渔业产业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渔业投入不足。渔业多元投入机制还未建立,社会资金参与渔业项目开发不多,渔民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缺乏来源渠道。二是对渔业的扶持政策亟需修改完善。苍委发[2000]140号《关于加快渔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至今8年仍在沿用,对渔业领域的新情况新发展缺乏引导和扶持。三是渔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渔业是弱势产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较差,每年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给渔业造成重大损失,而保险业至今未进入养殖领域,渔业风险分摊和救助救济机制不完善,渔民灾后生产自救能力较弱,影响渔业发展后劲;失海渔民保障还未实施,渔民失海后容易落入失业的困境,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
(二)捕捞业稳定难度加大。一是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海洋,造成近海海域污染加剧,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捕捞强度过大,主要经济鱼类得不到有效恢复,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日趋严重。再加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东海渔场受到严重压缩,海洋捕捞将面临无鱼可捕的严酷现实。近几年我县拖网渔船的年生产时间不断减少,巴曹、中墩、大渔等地渔船无奈自动停港休渔的时间不断提前。二是我县特有的毛虾抛锭生产作业方式,近年来因经济效益明显,逐渐为舟山等地渔民所效仿。根据捕捞生产管理相关规定,抛锭作业不允许跨县生产,一旦舟山从事抛锭生产的渔船达到一定规模,当地管理部门必将依法禁止我县渔民前去生产。三是捕捞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渔船更新换代缓慢,木质渔船仍占有一定比例;新作业方式开发能力不强,传统作业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灯光敷网效益也不稳定;远洋渔业尚在起步和探索之中,目前我县远洋渔船还是挂靠在乐清的远洋渔业公司,影响长远发展。
(三)养殖业提升任务艰巨。一是养殖业粗放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低、小、散”状况明显,集约化程度很低,总体效益不高,水产养殖“短腿”依然如故,渔业尚未实现由“狩猎型”向“耕海牧渔”型转变。二是大宗水产品养殖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今年受气温偏高影响,我县的紫菜养殖都发生大面积烂菜,损失惨重。三是随着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实施、大渔湾围垦工程的启动和临港工业的发展、霞关港的开发,沿海滩涂、浅海正在或即将被大量占用,养殖业发展空间也受到挤压,传统养殖品种和模式将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
(四)加工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水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不高,我县虽然已有了孝心、宏达利、宏发、榜峰等一批加工企业,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紫菜、毛虾、低值鱼等传统大宗水产品的加工还是以粗加工为主,大部分的水产品没有经过加工直接以初级原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水产品加工品牌形象不突出,没有形成规模的拳头产品,市场辐射面窄,加上今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各水产加工企业产品出口严重受限,宏达利公司停产已近半年,孝心公司生产规模明显缩小。二是水产品流通体系还不完善,虽然有浙福边贸水产城的基础,但我县特色鲜活海鲜配送基地仍未建成,水产营销人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休闲渔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县休闲渔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档次低、吸引力不强,经济效益一般。
(五)渔业服务管理不够到位。一是我县渔业科技现有的水平还无法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品种的引进养殖,还是以群众自主摸索为主,代价过高;水产养殖病害和海洋赤潮频发,对其防治手段的研究相对滞后;水产“科技孵化器”、“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渔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渔船之间、养民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和合力,不利于长远发展。现有的合作组织绝大部分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名存实亡。三是渔民素质总体较低,灌输式的授课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四是水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很多隐患,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尚无能力对水产品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全面检测。五是渔业执法管理手段不强,偏重于海洋捕捞渔船管理,对养殖水域管理、渔业水域污染处置、渔业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还无法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渔业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理念,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坚持“开发与
保护并重”的方针,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发展三产,力争结构调优、产业扶强、效益调高,促进资源、生态和渔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努力构建起“健康的捕捞业、先进的养殖业、发达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繁荣的休闲渔业”的现代渔业新格局,实现渔区繁荣进步、和谐稳定。
(一)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增强渔业发展动力。我县是一个渔业大县,涉渔人口多、范围广,加快渔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县政府要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采取强有力措施,加速推进渔业产业发展。一是尽快完善支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渔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及时出台引导作用强、扶持力度大、含金量高的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渔业投融资体系。县财政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基础设施配套、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开发、龙头企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等,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投入和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参与我县渔业经济开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逐年增加对渔业的贷款支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持渔业发展,扩大渔业发展的资金总量。三是加大保障力度。积极探索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实现形式,争取将农业保险覆盖到渔业领域,尤其是大宗水产品如紫菜养殖业的保险,着力化解养殖风险,为渔区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要认真研究解决失海渔民保障问题,失海渔民政策处理要视同失地农民,不断加大对失海渔民补偿力度,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控制强度,调整结构,实现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捕捞业是渔业的基础产业,稳定捕捞就是稳定渔业的基础,重视和保护海洋环境,控制捕捞强度,优化捕捞结构,是实现捕捞业可持续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加强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建立渔业水域环境监测监控和污染应急处置机制,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随意排放入海;要实现渔业资源的有效增殖,针对已经衰退的重要渔业资源品种采取各种增殖方式,不断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建议在七星岛设立特别海洋自然保护区,实施重要经济鱼类人工放流和增殖工作,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二是要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继
续完善捕捞许可制度,严格执行捕捞许可管理有关规定,逐步实施限额捕捞制度,控制和压缩捕捞渔船数量,要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推广负责任捕捞方式,减少幼鱼、低值渔获物的比例,促进捕捞业健康发展。三是要积极引进推广新作业方式,注重更新提高渔船质量,加快渔具的革新,重视科技新产品如风力发电、节油器等在渔船上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捕捞竞争力。四是要鼓励现有渔业捕捞资源进行归并、整合,扩大经营规模,探索公司化经营之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五是要积极开拓远洋渔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逐步建立属于自已的远洋渔业公司,增强整体实力,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
(三)拓展空间,转变方式,提升养殖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县的海水养殖主要是以浅海筏式养殖、围塘养殖和滩涂养殖为主,在现有海水养殖空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积极拓展养殖的内涵和外延。一是要重点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合理确定渔业水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切实加强对渔业水域开发利用的指导与调控,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不得随意侵占渔业水域、任意改变渔业水域功能定位。要谨慎、合理、科学开发港湾、滩涂资源。二是要注重拓展新的养殖空间。要继续开展紫菜全浮流养殖的研究,鼓励和扶持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高潮位工厂化养殖等设施渔业的发展,不断拓展养殖空间,促进养殖业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三是要注重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发新品种养殖,发展附加值高的海珍品, 扩大名特优新品种覆盖率;加快鱼塘标准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强化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通过革新养殖技术、规范养殖行为、推广养殖新模式,在我县逐步形成具有明显区位优势、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渔业产业带,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四是要注重结合苍南实际,着重加强对围塘养殖品种和技术的研究,为今后在大渔湾围垦区内开展大规模围塘养殖做好技术储备。
(四)深化加工,活跃流通,延伸渔业产业链。发展与渔业增长相适应的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伸渔业产业链,对于促进渔业生产、提高效益和产业素质,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一是要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要
以水产品保鲜、保活和低值鱼类的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加大精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水产品附加值;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出台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议在海涂围垦区内考虑规划建设水产加工园区,通过水产品加工业集中连片开发,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二是要加强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浙福边贸水产城为基础,着力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对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完善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推进市场管理现代化,尤其要对比较薄弱的市场信息服务要加大投入,不断增强市场集散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探索网上交易新途径,促进市场组织形态的演进与交易方式更新,实现批发市场与现代流通方式的有机结合;加快启动浙福边贸水产城二期工程建设,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做大做强水产品流通业。三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渔家乐等系列项目,开展沿海观光、海滨休闲、海上垂钓、海鲜品尝等以“海”为特色的滨海旅游活动,拓展渔民增收渠道;要打破了单一产品、单一生产的格局,寻求投资主体多元化,休闲品种多样化,不断开发渔文化内涵,促进渔业经济向高深层次发展。四是要重视发展科技、信息、咨询、生产资料等为渔业经济发展配套的各类服务业。
(五)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渔业发展后劲。一是要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整合现有水产科研力量,完善科研条件,加强对渔业实用技术的研究,重点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等,强化科技对渔业生产的推动作用;加大渔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充分发挥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等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与渔业生产的紧密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渔业科技示范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引导生产方向。二是支持渔民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与渔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互利互惠、共
同发展,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和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其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全县逐步培育起运营规范、竞争力强、能有效带动渔民增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要适应现代渔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努力构建渔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涉渔企业等参与渔业人力资源培训网络;广泛开展渔民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渔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渔业生产者的技能素质;可在渔民中选择部分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热心于渔业年轻人到渔业职业学校,实行半年或一年时间的系统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当地的水产科技带头人。四是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渔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开展ISO18000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和QS食品准入认证,推进水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五是要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加工质量、渔业市场、渔业防灾减灾、渔业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执法,为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篇:渔业公司发展介绍
广西昭平绿源桂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450万元,现有员工185人,其中:管理人员36人,技术人员18人,聘请专家2名。公司主要从事桂江鱼生态养殖、流通销售、物资供应、餐饮服务和休闲渔业等经营业务,实力雄厚,是贺州市首家综合性渔业公司。
公司目前拥有3800平方米高标准桂江鱼生态网箱养殖基地,3家“桂江生态鱼馆”专营连锁餐饮饭店,1600平方米水产物资仓储供应部,营销网络已覆盖桂粤两省五市。公司正在筹建投资200万元的水产品加工厂,计划在今后5年内再投资3000万元,新建2个共3万平方米网箱养殖基地,在桂粤等地新建10家“桂江生态鱼馆”专营餐饮连锁店和开发30-50个产品流通销售网点。
公司将进一步依托昭平得天独厚的桂江优质水资源和鱼类资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至真、至美、至鲜、至尚”为理念,本着“诚信、求真、务实、创新”的宗旨,大力发展桂江生态鱼生态养殖,致力打造“桂江生态鱼”品牌,努力把公司发展为集养殖、餐饮、流通、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力争进入广西水产业龙头企业行列,努力为保护桂江宝贵的生物资源,带动农民增收,促进昭平渔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
广西昭平绿源桂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450万元,现有员工185人,其中:管理人员36人,技术人员18人,聘请专家2名。公司主要从事桂江鱼生态养殖、流通销售、物资供应、餐饮服务和休闲渔业等经营业务,实力雄厚,是贺州市首家综合性渔业公司。公司目前拥有3800平方米高标准桂江鱼生态网箱养殖基地,3家“桂江生态鱼馆”专营连锁餐饮饭店,1600平方米水产物资仓储供应部,营销网络已覆盖桂粤两省五市。公司正在筹建投资200万元的水产品加工厂,计划在今后5年内再投资3000万元,新建2个共3万平方米网箱养殖基地,在桂粤等地新建10家“桂江生态鱼馆”专营餐饮连锁店和开发30-50个产品流通销售网点。
公司将进一步依托昭平得天独厚的桂江优质水资源和鱼类资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至真、至美、至鲜、至尚”为理念,本着“诚信、求真、务实、创新”的宗旨,大力发展桂江生态鱼生态养殖,致力打造“桂江生态鱼”品牌,努力把公司发展为集养殖、餐饮、流通、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力争进入广西水产业龙头企业行列,努力为保护桂江宝贵的生物资源,带动农民增收,促进昭平渔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
不久前,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正式开港,未来凭借完善的港口设施,这里将成为北方最大的渔业流通、交易、加工中心。从去年开始,为逐步恢复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滨海新区在汉沽和大港附近海域,分别建设五个“渔业特区”。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依托临海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滨海新区注重生态发展,科学规划现代渔业,以大港古林街等为代表,正在积极探索具有新区特色的设施渔业发展的“滨海模式”。
近年,滨海新区大港古林街累计投入7500万元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把海水引入工厂化养殖车间,让百余吨名贵鱼类游入人工营造的适宜其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中;再依靠高科技手段,使优质海产品以健康、高效的发展速度实现稳产、高产。目前,该街已形成立达、海升、玉清三大海珍品养殖基地和马一村渔盐一体化生产基地,并率先在全市走出了一片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的设施渔业新天地。
“公司+合作社+农户”做长渔业产业链
通过深挖产业链,古林街组建了津水水产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提供苗种、技术示范、服务辐射等带动方式,提升海水养殖业技术水平,目前已发展社员300户,遍及津南、西青、大港,每年带领农户创收达1200万元。
此外,该街还将渔业生产与辖区餐饮业相结合,使优质自产海珍品直供辖区酒店,实现产销一条龙;并以丰富的鱼种为资源优势,建设集餐饮、垂钓于一体的海通、玉清两个休闲垂钓园,年垂钓量达15万公斤,直接创造经济利润300万元。同时,该街还建成1.6万亩马一村渔盐一体化生产基地,使海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目前,该基地累计投资1750万元,年出盐量4万吨,产南美白对虾650吨,创造产值达3000多万元。
科技合作 驱动设施渔业经济
按照“发展经济,技术当先”的规划,古林街积极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其中,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荣膺“中国海洋大学教学科研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多个科研领头羊头衔;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以及省市级科技合作等12个科研项目,相继建成4个生态型内循环养殖车间,水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实现了由落后的传统型养殖模式向现代化生态型内循环养殖模式的跨越。在虾苗的培育技术上,海升养殖基地通过技术手段,用本地水培育虾幼体,使成活率较空运来的南方幼体提高10%以上。
目前,古林街已具备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研发实力,先后开展了水质监测、病害检测、水产品及饲料营养的成分分析等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29000亩养殖水面已全部取得无公害基地认定,年产各类海产品1400吨。
优化养殖模式 发展集约型设施渔业
针对近年水产养殖病害频发和近海海域污染严重这一现象,古林街及时调整养殖模式和养殖结构,通过铺设35KV供电专线、备用发电机组、建设海水泵站、开凿深水井等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该街将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的设施渔业发展作为重点,走集约型设施渔业发展之路。目前,古林街已建成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海升度假有限公司、玉清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设施渔业企业,建设设施渔业工厂化养殖车间达37700平方米,并开展半滑舌鳎、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数十种高端海珍品养殖,年产量达100余吨。
古林街办事处主任吕燕龙介绍,古林街正加紧建设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示范园区项目,将新建高效型和节能型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及源水处理车间各1座;20000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也在规划建设。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该街每年将向华北地区供应珍品鱼、基围虾、梭子蟹32万公斤,提供优质无公害虾苗、鱼苗21亿尾。(作者:来源:天津日报)
山东威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于1991年经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注册资本人民币4000万元。现有员工6000多人.成立20年多来,公司业务取得稳步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综合实力较强、规模较大及拥有一系列企业资质的综合性渔业企业。公司现经营渔业捕捞;渔需物资、水产品购销;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进出口业务。公司目前拥有自有渔船、代理渔船、合作经营渔船共1000余艘,公司
在中西太平洋海域从事冰鲜金枪鱼延绳钓业务。以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共和国等三国经济区域和周边公海等中西南太平洋海域为主要捕捞渔场。主要捕捞品种有: 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副产品有: 剑鱼, 旗鱼、鲨鱼、鬼头刀、马鲛鱼及其他杂鱼。
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及美国市场,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已逐步将自捕水产品运回国内销售,以丰富国内的水产品市场。贸易产品包括冰鲜金枪鱼原条及半加工产品,冻剑鱼、旗鱼、金枪鱼块、鱼翅、鲨鱼肉等。另外,公司尽量从国内采购国外基地所需的物资,如饵料和包装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及包装成本。公司坚持以组建自有船队为主的发展方针,在扩大船队规模与产量的基础上发展综合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加强与国内外经营者的合作,发展国内外加工、半加工及自捕鱼返销业务,生产金枪鱼高端产品,繁荣国内市场; 增加技术投入,利用现代技术改进传统捕捞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手段及船员素质; 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海洋渔业的大政方针,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国海洋渔业竞争力,为使我国成为海洋渔业的世界强国作出贡献。
渔业公司简介本公司由中国水产总公司、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中 国水产烟台海洋渔业公司共同发起、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 司。总公司将其下属的中国水产总公司上海太平洋分公司的 8 条大型专业鱿鱼钓船及总公司下属的供销、物资、劳务、进出口等业务部门和相关联的债务投入本公司,折为本公司 发起人股份。舟渔公司将其下属的主要从事北太平洋鳕鱼 拖网作业的 2 艘大型拖网加工船、5 艘大型鱿鱼钓船及相关 联的其他资产和负债投入本公司,折为本公司发起人股。烟渔 公司将其下属的主要从事北太平洋鳕鱼拖网作业的 3 艘进口 大型拖网加工船、6 艘大型鱿鱼钓船、1 艘冷藏运输船及相 关联的其他资产和负债投入本公司,折为本公司发起人股。本公司发起人总公司于 1984 年由中国海洋渔业总公司、中国水产供销总公司和中国水产养殖公司三家部属企业联 合组成,是国务院确定的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 120 户国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舟渔公司是总公司的全资子 公司,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成立于 1962 年,是一家以海洋捕捞 为主体、水产品加工、渔轮修造、绳网制作等各业配套的 大型综合企业。烟渔公司是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位于山东 省烟台市,创建于 1945 年,是一家以海洋捕捞为主体、水产品 加工、渔轮修造、绳网制作以及电子仪器等各业配套的大 型综合企业,属国家大型企业。公司现有 540-1600 马力冷冻,拖网船只 128 艘,国际运 鲜船只 5 艘,万吨级远洋运输船只 5 艘,2 万吨级冷冻周转 库一座,400 吨冷藏 2 处,船上安装卫星导航雷达。公司拥 有自己的渔港,码头,下辖鱼粉加工,冷藏加工,制冰,燃 料供应,水养殖企业,年产值 5 亿,制税 9 千万,是山东海 上捕捞行业中设备最新,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从业人员 6000 多人,公司管理制度严格,经济效益连续 9 年列威生活 费地区海上捕捞业之首,企业发展稳定,为加快远洋捕捞的 发展,特向全国招收部分船员和冷藏加工以及海水养殖工 人,船员年龄 18-50 岁,户口不限,地区不限,年薪 6-37 万 +奖金+分红,带薪休假三个月,公司免费交保险及船员证。海水养职工 30000-35000 元/年吃住免费,签劳动合同。公司 欢迎职工家属前来公司就职,对于双职工家属公司大连獐子 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 1958 年,曾被誉为“海上 大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海珍品育苗、养殖、加工、销 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股份制渔业企业。公司下设 18 个分 公司、5 个控股子公司,现有员工 3000 多人。2005 年实现 产值突破 5 亿元,达 5.06 亿元,增长 42%;净利润首次突破 1 亿元,达到 1.5 亿元,增长 107%。公司主要有以下特点:
1、资源优势明显。公司主要养殖海域位于黄海北部,并在东海、渤海设立了 养殖基地,确权海域面积 60 多万亩,全部是国家级清洁海 域,是国内开发海域面积最大的海水养殖企业。主要养殖品 种刺参、皱纹盘鲍、虾夷扇贝、海螺、紫海胆、黄条鰤、真 海鞘等多种名贵海珍品及经济鱼类,被誉
为“海底银行”。
2、品种和产业结构合理。公司产业链完整,覆盖海洋水产业的主要产业。公司是国 家级虾夷扇贝良种基地,是中国北方海珍品原良种基地,是 国内皱纹盘鲍、刺参、虾夷扇贝的原产地,公司现有育苗品种 7 个,养殖品种 8 个,加工产品 20 余种,已经成为国内 重要的海洋贝类加工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海胆加工企业。公司 金贝广场是国内最大的海洋贝类净化交易中心,与世界 500 强企业双日集团合资建设了东北首家超低温金枪鱼加工基 地,加工水平和质量居国内领先地位。
3、经营模式先进 公司在实践中创造了股份制+集约化的海洋资源开发模 式,被称为“獐子岛模式”,对海洋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合理化解风险,保护海洋环境,推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有 着积极的推广意义。公司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 企业。公司发起的“五合一”渔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整 合了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养殖渔户等社 会资源,为增加渔民收入,解决“三渔”问题,建设社会主 义新渔区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实现了国家扶持龙头企业,龙 头企业反哺渔业、渔村和渔民。
4、自主创新能力强。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 学、大连水产学院等一批国内一流的水产科研院所建立了战 略合作关系,育苗、养殖、加工领域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内 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公司被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海 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全国 118 家,大连 2 家)。
5、品牌战略不断推进。公司獐子岛牌商标已成为国内水产品首个“中国驰名商 标”,公司主导产品全部通过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AA 级绿 色食品认证,公司已通过 ISO9001 和 HACCP 认证,公司被 评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省渔业先进企业”“大、、连市 2004 企业 100 强”和“大连市最具成长力企业,公司 2002-2004 年连续三年名列大连市纳税 50 强,曾经是 我省、我市纳税最多的农业企
业。(目前公司享受国家级龙 头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公司国内外市场开发成果显著,底播 虾夷扇贝市场占有率 40%以上,加工产品出口美国、澳大利 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000 多家超市,2005 年出口创汇 2000 万美元。公司近期目标是到 2010 年,销售收入达到 15 亿元,利润 3 亿元。为保障上述目标,公司确立了“规模化、工业化、市 场化、资本化”战略,要把獐子岛渔业建成“中国渔业第一 品牌”,争取全面进入世界渔业百强企业。将提供每户不少于 60平方的住宅,并安排子女在就近学校就读,职工子女 毕业后在公司享受优先录用权。
浙江三特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位于中国江浙沪,浙江三特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是一家海八鲜礼包、海八鲜冻品、海八鲜干货、海鲜腌制品、海鲜即食产品、海八鲜礼卷等产品的经销批发的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特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经营的海八鲜礼包、海八鲜冻品、海八鲜干货、海鲜腌制品、海鲜即食产品、海八鲜礼卷畅销消费者市场。浙江三特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的产品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浙江三特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经销的海八鲜礼包、海八鲜冻品、海八鲜干货、海鲜腌制品、海鲜即食产品、海八鲜礼卷品种齐全、价格合理。浙江三特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实力雄厚,重信用、守合同、保证产品质量,以多品种经营特色和薄利多销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人民网威海2月22日报道:(孙晓波王树科)今日,记者从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今年将围绕“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引领行业管理创新”的工作定位,通过加快品牌化、科技化、产业化建设,在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上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支持能力。加快品牌化
利用海带、海参纳入“好客山东三珍”品牌的有利时机,通过展会、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做好营销和市场开拓工作,推出“威海十大渔业品牌”。在巩固“威海刺参”宣传效果的同时,将重点向企业转移,对冠以“威海刺参”等地域品牌推介产品、走出去开设专卖店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提高企业品牌意识,使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相互带动、相互促进,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快科技化
优化威海海洋研究院共建机制,加强国家海产贝类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海参、海带、扇贝、鲍鱼等主导品种育苗、养殖和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科研项目攻关和转化实施,提高科技进步对海洋渔业发展的贡献率。
加快产业化
重点培育30家现代渔业龙头企业和100家现代渔业成长型企业,通过产业招商加快引进知名企业,增加新鲜血液,激发赶超活力,形成现代渔业企业集群。加强渔民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其在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集聚功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针对水产品市场辐射效应不足的问题,配合相关市区,加快威海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建设,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海产品集散地。
中水渔业:背靠实力股东 资产整合可期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开幕,作为最高级别的经济会议,将为来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因11月份经济数据进一步恶化,因此市场预期政府将加大刺激经济政策的力度。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一向是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此次会议后或将继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后市建议重点关注中水渔业(000798)。该股股性历来活跃,近期涨幅偏小,在利好预期之下,该股后市补涨要求强烈,值得关注。
渔业龙头受益政策扶持
公司属农业类海洋渔业生产企业,是远洋捕捞行业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远洋水产品的捕捞、储运、加工、销售和进出口等,目前的主要产品有鳕鱼、鱿鱼、虾、金枪鱼等海产品及加工制品。公司拥有各种类型的远洋渔轮和运输船舶57艘,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常年进行大洋性远洋捕捞生产和经营。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公司作为渔业龙头之一,未来产品的市场前景较好。前期国务院
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公司也将受益。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农业或将继续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市场预期可能继续出台关于农业的利好政策,对农业类个股可能形成推力。
央企背景整合预期强烈
公司大股东是央企龙头,具备较好的整合预期。公司大股东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农业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是国务院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在我国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总公司直接持有中水渔业25.36%股权,直接、间接持股合计59.18%。因此中水渔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集团总公司的战略部署。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国际化的国有中央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是国资委的要求,也是集团公司的战略构想。因此推进企业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中农发集团必由之路。中农发集团的三大产业构成中,远洋捕捞及农业资源开发位列第一。远洋捕捞业在集团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的资源整合也变得顺理成章。此外,从前面上海远洋渔业资产注入华立科技所引发五涨停的赚钱效应来看,农业整合也势在必行。因此,公司未来资产整合的预期较强,后市想象空间巨大。
二级市场上看,该股近期连续上涨,重心不断抬高,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从均线来看,该股半年线开始走平,其它短期均线均呈现多头攻击的状态,后市有望持续上攻。该股股性较为活跃,近期涨幅较小,后市有望在连续小阳后拉出大阳线,可关注。(摘自《金证顾问》康永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