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

时间:2019-05-15 07:4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

第一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

一、成立背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足而引发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2016年全球共发现187个工业控制系统漏洞。仅2017年第一季度,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就曝出我国新增工控系统行业漏洞30个,其中半数以上系高危漏洞。

这些漏洞到底有多大危害?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核设施、钢铁、有色、化工、石油、电力、天然气、先进制造、水利枢纽、环境保护、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一旦遭破坏,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停产停工等严重后果,甚至还将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工业控制系统还应用于航空航天的飞行器、导弹、运载火箭等各个领域。由于其精密性和复杂程度更高,面临更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旦爆发信息安全风险,对航天航空设备的研发,制造和运行都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影响国防安全。

近年,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保障能力有所提升,但工业信息安全产业依然面临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发展规模相对缓慢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正是为了保障国家工业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45家单位才联合发起成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

二、角色定位 一是要通力合作,将联盟打造成为政府和产业界协同联动的平台;二是要融合发展,将联盟建设成为自动化、信息化与信息安全领域的跨界融合平台;三是要牵引带动,将联盟培育成为行业资源整合、对接、推广平台。

三、成员单位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苗圩担任联盟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担任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是首届理事长单位,所长尹丽波担任联盟理事长。目前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已达149家,包括神华集团、中车集团、航空工业、中国兵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18家副理事长单位,中核集团、中船重工、中石化、中钢集团、中国烟草等45家理事单位。

第二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第三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

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第四篇:上虞市工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上虞市工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 作者:佚名 | 来源:本站原创 | 更新时间:2009-2-27 ]

《上虞市工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以下简称《导向目录》)分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禁止和淘汰发展三类。其中:法律法规和国家、浙江省、绍兴市产业明令限制、禁止和淘汰的产业、工艺和设备,均属限制类、禁止和淘汰类产业和项目。鼓励类产业和项目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浙江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8—2010)》、《绍兴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确定的分类工艺设备、技术和产品,结合我市机械装备、精细化工、轻工纺织、照明电器、光伏五大支柱产业予以确定。

凡属鼓励发展产业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积极扶持,除全面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外,优化保障要素供给,优先列入政策扶持范围,优先向上级政府推荐申报享受优惠政策,优先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融资,同时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重点项目加以跟踪服务。

凡属限制发展产业的,原则上不准新建项目,不鼓励其简单扩大生产能力;情况特殊的,需经市级工业投资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核准。列入限制发展的现有存量生产能力,企业要加快实施技术改造,主动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对禁止和淘汰的产业和项目,工业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受理立项,建设、国土、环保、消防等部门不得办理新建、扩建项目的有关许可手续。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明令一定期限内淘汰、关闭的产业和项目,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法加强督查,督促企业按相应规定执行。

本《导向目录》适用于上虞市内各类工业企业,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业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导向目录》期限为2009-2012年,实施期间如国家、浙江省另有新的规定,按新规定执行。

一、鼓励类

(一)电子信息产业

(1)移动通讯系统设备及关键配套件(2)通讯交换与传输设备(3)各类专用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4)光电显示、传导、存储器件及关键部件(5)光机电组件、新型光电显示终端产品(6)超高亮度半导体光源

(7)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声器件及汽车、节能、医疗、金融等新型应用电子产品(8)大尺寸半导体材料、电子专用材料(9)绿色环保型电池及材料

(10)基础软件和中间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及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二)医药产业

(1)有化合物专利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2)现有产品新型制剂或重大工艺改进

(3)新型抗肿瘤、抗结核、抗爱滋、抗心脑血管、消炎镇痛、抗感染及老年性疾病防治类药物

(4)脂溶性维生素系列及主要中间体(5)新型医用和药用生物材料、辅料

(6)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制药手段,实现中药现代化;现代中药新药、高效活性物质提取产业化

(7)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重大产品(8)新型医疗器械、仪器及药用包装材料

(三)新材料产业(1)有机硅系列材料(2)新型高品质工程塑料(3)纺织阻燃材料(4)特种纤维复合材料

(5)高性能陶瓷材料(特种复合陶瓷)(6)新型膜材料(7)稀土材料及产品(8)新型合金材料(9)纳米材料及技术(10)新型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

(四)机械装备制造业

(1)工业电动车辆及关键零部件(2)汽车重要部件的精密锻压

(3)汽车传动、悬挂、制动、灯、仪器仪表等系统总成(4)汽车空调压缩机及制冷系统(5)汽车电机、发动机及电子装置(6)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伺服装置(7)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及产品开发制造

(8)大型机电成套设备、行业生产自动化成套设备(9)机器人技术应用开发(10)电力及智能控制设备(11)先进内燃机及关键零部件(12)立体车库及物流仓储设备(13)智能模块化冷却塔(14)专用及环保型风机(15)新型传感器开发制造(16)先进模具开发、设计、制造

(17)机电一体化纺织设备、缝制设备及高性能染整设备(18)微型、特种、变频节能电机及调速系统(19)新型电动工具

(20)精密、耐磨、专用、特种轴承、轴瓦(21)高强度异型紧固件

(22)烟气脱硫、除尘、气力输灰等机电成套设备

(23)水污染防治、水净化处理、环境监测等新型环保设备与仪器仪表(24)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25)新型给药系统技术开发与装备制造(26)铜加工专业设备制造

(27)太阳能及风能发电技术、设备开发和应用

(五)纺织产业

(1)功能性、差别化、超细旦、高仿真化学纤维、可降解纤维(2)特种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加工及产品开发(3)高档棉纱精纺(80支以上)(4)高档产业用、汽车配套用纺织品

(5)高效高性能纺织过滤材料、透气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农用非织造布(6)医疗卫生用功能性、舒适性防护材料

(7)高档涤纶仿真面料、天然纤维面料、针织服装面料、丝绸及轻薄型毛纺面料(8)高档经纬编、混纺、复合、交织等中高档时装面料(9)品牌服装、服饰设计与生产

(10)系列化、功能化家用纺织品开发生产

(11)不增加生产能力和污染物排放,采用高技术的织物印染、后整理加工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项目

(六)轻工产业

(1)高档系列家具、现代家用厨房设备及用品(2)环保、节能、新型家用电器(3)新型、节能照明电器

(4)年产10000吨以上绍兴黄酒新建项目及低度新型黄酒开发(5)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食品

(6)新型文化、旅游、体育用品及工艺、首饰品(7)高档新型塑料薄膜产品

(8)食品、饮料、医药用等复合包装薄膜

(9)环保型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回收材料、低毒少害材料开发(10)绿色、新型包装材料

(11)新型合成橡胶制品、车用传动带

(七)化工产业

(1)高性能、绿色环保精细化工系列化产品

(2)高固色率活性染料,超细纤维用分散染料以及液晶染料、激光染料,热敏、压敏等功能性染料(3)可降解、高性能环保纺织印染助剂及表面活性剂

(4)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新型高效催化剂生产(5)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及制剂(6)高效、广谱、低毒除草剂

(八)建材冶金产业

(1)高档节水型卫生洁具及五金配件

(2)节能、环保、高性能新型建材及装饰材料(3)节能墙体、屋面、门窗的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4)新型纳米、资源综合利用建筑材料(5)建筑用、工程用高档系列塑料管件

(6)高性能、高精度和高附加值的铜、铝深加工材生产

(7)运用大跨度、抗震、防腐、防火技术,高强度高层钢结构、轻钢结构件的设计、制作和安装

(九)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

(1)纺织、印染、化工、医药、有色、建材、热电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2)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应用(3)垃圾、污泥焚烧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

(4)电机、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热管节能技术推广应用(5)工业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

(6)尾矿、粉煤灰、矿渣、淤泥等综合利用(7)新型节水型或无水型工艺技术推广应用

二、限制类:参照国家、省和绍兴市产业指导目录执行

三、禁止和淘汰类:参照国家、省和绍兴市产业指导目录执行

第五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使我省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一)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着力发展壮大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围绕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

(二)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建材、林产等传统产业,发挥我省对台优势,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做强做大我省优势传统产业。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围绕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依托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5个省级高新区的建设,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先进环保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五)提升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业综合配套功能, 改善产业集聚条件,优化入园企业发展环境。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

三、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技术和产品

(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积极推动优势企业增强集聚能力,重点发展移动通信手机产业、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听产品、显示器及软件等五大产业集群,把我省沿海建设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电子信息制造业:支持笔记本电脑、网络计算机、路由器及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发展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设备、光通信器件等数字通信产品;促进数字音视频产品、3C融合产品、数字电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机、数字电视机顶盒等产品的快速发展;加快片式电容、电阻、电感及液晶显示屏、半导体照明、发光器件等新型元器件发展,提升整机产品的配套能力和元器件产品的出口能力;鼓励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通信设备制造业:开发IP和数据多媒体技术、传输、移动通信技术、接入技术,重点发展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及可视电话与会议电视系统、高效通信开关电源等通信终端产品。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性能台式PC、便携式PC、网络计算机等,以及高分辨率显示器、液晶显示器、POS、UPS和激光、多功能、专用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产品。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采用数模兼容电视接收、数字处理电视及高密度数字光盘等先进设备与技术,重点发展数字电视接收机、等离子、液晶、背投等大屏幕高端彩电、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处理模拟彩电、甚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机以及数字照相机等产品。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壮大以华映光电新型显示器件为核心 的产业链并与冠捷显示器组成核心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彩电显示管、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蓝光二极管等新型显示器产品,以及6″、8″集成电路、多层、柔性印刷电路板、表面贴装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敏感元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元器件产品。

壮大以福州、厦门软件园为龙头的软件产业集群,重点开发应用软件并向支撑和系统软件发展。

(二)机械工业

不断提高产业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及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把我省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工业产业基地。

汽车工业:扩大和提升闽台汽车合作规模和档次,加速与国内大汽车集团的战略联盟,重点发展东南汽车,福建戴·克等中高档乘用车,厦门金龙大中型客车,闽西北的改装车、载货车,适时开发汽车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自动车门、等静压马达、空气悬挂系统及汽车电子产品等重要组成零部件。

船舶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厦门、马尾、泉州、福安四大修造船基地,将我省建成东南沿海的修造船中心。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造船设计软件,提高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建立与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货船、大功率拖船及金枪渔船系列船型,开发建造53000吨散装船和4300吨汽车滚装船,逐步形成船舶产品品种多样化;积极发展船舶分段、舱口盖制造、安装、船舶涂装以及船舶机械设备制造。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支持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工器材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的壮大发展。采用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柜、lokv-220kvGIS间隔、智能化低压电器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力电缆、数字通信电缆、特种漆包线、光纤电缆等电工器材,柴油发电机组、特种电机等电机产品。工程机械:提高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及产品开发能力,支持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路面机械等五

种工程机械主导产品及相关产品链的发展。

(三)石化工业

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湄洲湾、海沧石化工业基地和福州江阴精细化工园区建设。支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后加工项目的建设,鼓励发展省内外市场紧缺、附加值高的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坚持“上游带动下游,下游促进上游”发展战略,围绕炼化一体化项目,使石化工业上、下游协调平衡发展。形成:炼油-乙烯裂解-乙烯、丙烯-合成树脂-颜料制品加工、建材、包装材料产业链;乙烯、丙烯、芳烃、碳四-合成纤维原料-合成纤维-纺织产业链;C4裂解-丁二烯、异丁烯-合成橡胶-橡胶制品产业链;丙烯、芳烃-聚酰胺、聚碳酸酯、PBT、PTT-工程塑料加工产业链;丙烯-丁辛醇-增塑剂产业链;乙烯、丙烯、C4-有机化工原料及其他合成树脂产业链。

精细化工:支持硅酸钠、白炭黑、草酸、氟化工产品等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的建设。以点带面,重点发展市场前景较好塑料助剂、涂料、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工、胶粘剂等八大类精细化工产品发展。

化学原料及化肥工业:为农业、电子、建材等社会多行业服务的基础化工原料的配套发展,使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形成系列化、专用化、多规格化,重点发展甲醛、液体二氧化碳、液氨、液氯、1,4--丁二醇二甲醚等基础化学原料。提高非肥化工产品比例。

(四)轻工业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品牌经营,着重发展鞋业、食品、陶瓷、家具、塑料管材等产业集群。

(五)纺织工业

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服装、家用纺织、工业纺织用布产品;发展泉州、厦门、福州及辐射闽西北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以石化下游化纤原料及涤纶、腈纶、丙纶、氨纶等化纤产品为主,开发高仿真织造等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提升高档织物面料质量和染整水平,重点抓好时装、衬衣、牛仔服、针织服装和制鞋五大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形成以泉州为中心的服务产业群和晋江、莆田的鞋业产业群。大力发展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

(六)冶金工业

铝业:采用快速铸轧、非晶合金薄带制造、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制造等先进技术,重点发展制罐坯料、PS版、铝箔坯料等高精度铝板带材,双零铝箔、电子铝箔、空调亲水铝箔等高档铝箔,以及新型断面结构和表面处理的工业和建筑型材。

钨业:重点发展硬质合金、贮氢合金粉等贮能材料及钼丝、钼坯等钼产品,向国内外市场提供所需难熔金属加工材的服务,提升我省钨及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钢铁工业:充分利用我省具有的水资源、深水岸线、劳动力等优势资源,积极承接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的转移, 在沿海地区形成以1~2个以大型钢铁企业为龙头、关联度较高的钢铁产业群。

发展关键钢材品种,如冷轧薄板、镀锌板和涂镀层板、不锈钢薄板、冷轧硅钢片;促进我省特大型磁铁矿采选扩产改造,充分利用我省水电及硅石资源优势,引导铁合金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

(七)建材工业

结合淘汰落后工艺,鼓励采用新型干法回转窑技术生产优质水泥,提高干法回转窑水泥比重;发展闽东、闽南石材产业集群,以泉州、闽清为主的闽南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和南安水暖器材产业集群。

石材行业:提高各类石材大板、薄板、异型材及石雕制品等高附加值石材产品和出口产品比例,促进金刚石锯片,磨具磨料等石材机械产品发展。

建筑陶瓷行业:采用多管布料、辊微印花、二次给料等先进技术及大吨位自动压机、现代辊道窑等先进设备,提高产品档次,节能降耗减污,开发抗菌、自洁、抗静电、荧光、吸声及发热等多功能性陶瓷新产品。水泥行业:以节能降耗减污、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加快新型干法水泥建设。

玻璃行业:发展优质浮法玻璃,汽车安全玻璃。鼓励和促进玻璃加工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性能优良的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真空玻璃及各种复合加工玻璃。

(八)林产工业

发挥我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优势,积极发展闽北林纸板一体化及竹木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沿海引进大型造纸制浆企业,培植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纸制品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人造板业重点发展刨花板新板种,薄板型中密度纤维板、多功能型、环保型中密度板,建筑用人造板,促进以人工林小径材、薪材、“三剩物”、技桠材等为原料的单板层积材、定向成材等人造成材产品的开发。

造纸业重点发展办公用纸、卷烟纸、彩色纸、白面牛皮卡、非植物纤维纸等,促进高得率、低污染制浆技术及印刷纸低克重化发展。

(九)医药工业

突出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优势化学原料药、生物工程新药和药物新剂型,加快中药GAP基地建设,培育形成医药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优势化学原料药、生物工程新药、药物新剂型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以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为先导,大力拓展生物医药前沿领域项目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海洋生物药物的开发生产;着力发展抗艾滋病病毒原料药生产基地和β-内酰胺类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

(十)企业信息化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冶金、石化、轻纺、机械以及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内部网络建设。建立链接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十一)节能、环保、安全及资源综合利用

节能降耗:企业进行节能、节材、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改造,鼓励企业利用中低温余热。

污染防治:冶金、煤炭、轻工、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推行清洁化生产,并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进行治理。

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系统改造,工业采用安全先进技术、消除事故隐患。

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山尾矿、低品位矿、粉煤灰等工业废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对废钢铁、废旧轮胎、废旧电器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粉煤灰、烟尘)处理设备,促进节能、节水、三废治理器材、器件和环保型产品的生产。

(十二)农副产品加工业:

发展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闽南为主的果蔬加工、蘑菇罐头产业集群,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闽北、闽西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闽东食用菌、闽南茶业等产业集群

下载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书记产业联盟

    “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若干法律和政策性问题 崇左市委党校 黎飞宇 龙州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充分发挥全县33个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主力军作用,组建“第一书记产业......

    中国安全应急救援产业联盟

    中国安全应急救援产业联盟 为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安全应急产业市场,规范安全应急产业市场的秩序,使安全应急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3月20日,民政......

    国家政策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附件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编 写 提 纲 说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申请指南 (风险评估一级) ©版权2014—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2014年5月1日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CNITSEC)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申请指南(安全......

    黄石市工业鼓励类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黄石市工业鼓励类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试行) 一、高新技术产业 (一)新材料产业1、高强度钢生产2、高速重载铁路用钢生产3、冷轧硅钢片生产 4、专用特种钢管生产:石油开采用油井钢管......

    淮阴区工业产业发展态势与总体布局

    淮阴区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一、工业产业发展态势与总体布局 (一)主导产业 1、食品加工业:近几年来,淮阴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采取内育外引、提升总量、抓小扶大、创建品牌等有效......

    工业产业集聚发展有关政策暂行规定

    加快工业产业集聚发展有关政策暂行规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切实加快我区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特制定如下政策规定: 第一条 产业......

    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2008年3月13日) 为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