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中的溶酶体知识小结(共5篇)

时间:2019-05-13 19: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中的溶酶体知识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中的溶酶体知识小结》。

第一篇:高中生物中的溶酶体知识小结

高中生物中的溶酶体知识小结

邓伟

细胞内的溶酶体在高中生物多次提到。现将其相关知识做一小结。

溶酶体(lysosomes)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直径约0.025~0.8微米;内含多种水解酶,专司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1955年由比利时学者C.R.de迪夫等人在鼠肝细胞中发现。

已发现溶酶体内有多种酸性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磷酸酶、糖苷酶、脂肪酶、磷酸酯酶及硫酸脂酶等。这些酶控制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大分子物质的消化。因此,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溶酶体的功能具体体现为: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小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更新组织的需要。三是在吞噬细胞中将抗原摄取处理为大分子。

典型题应用如下:

1、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下图表示细胞内溶酶体的部分功能。请分析并回答:

(1)图中表示当(结构乙)衰老时,会由(结构甲)包裹后与溶酶体结合,进而被分解。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 转运进入细胞质基质供细胞代谢使用,其余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2)由图还可推断出溶酶体具有的另一功能是。

(3)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1)线粒体 内质网 流动性 载体蛋白(2)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3)pH升高导致酶活性降低

2、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图中显示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结合,而后出现细菌的抗原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了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加工处理后的抗原是直接呈递给T细胞,不是B细胞;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都存在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材中特性小结

新课标教材中的特性小结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特殊的性质,总结如下:

1.流动性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膜脂与膜蛋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是保证正常膜功能的重要条件。在生理状态下,生物膜既不是晶态,也不是液态,而是液晶态,即介于晶态与液态之间的过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既具有液态分子的流动性,又具有固态分子的有序排列。

2.选择透过性与半透性

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膜的生命活动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3.高效性

3.1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除核酸(有催化活性的RNA)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在没有酶的情况下,几乎是不能进行的。即使像CO2水合作用这样简单的反应也是通过体内的碳酸酐酶催化的。每个酶分子在1秒内可以使6×105个CO2发生水合作用,这样以保证使细胞组织中的CO2迅速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肺泡及时排出,这个经酶催化的反应,要比未经催化的反应快107倍。

3.2 激素是机体产生的对机体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的速度和方向起调节作用。激素在体液中的浓度很低,但其作用显著。例如美国学者肯德尔(E.C.Kendall)从3吨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由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以使人产热增加4200KJ。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糖蛋白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些列的酶促放大作用,一个接一个,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4.专一性(特异性)

4.1载体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表现在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异性在于载体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有选择地吸收一定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4.2 酶 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4.3 激素 各种激素有其作用的专门细胞、组织或器官,即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这种选择性作用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上存在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糖蛋白有关。

4.4 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是存在于抗原表面的特殊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个抗原分子可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每种决定簇只有一种抗原特异性。

4.5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

4.6 单克隆抗体 杂家瘤细胞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 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产生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4.7 tRNA的专一性 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这是因为在tRNA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每个tRNA的这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4.8 根瘤菌的专一性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营养。不同的根瘤菌,各自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4.9 限制酶的专一性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只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4.10 淋巴因子 由特定的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具有专一性。

5.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表现出胚细胞中每个基因的潜在能力,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一般来说,细胞全能性高低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

植物细胞全能性高于动物细胞,而生殖细胞全能性高于体细胞,在所有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完整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6.多样性

6.1 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而每一类型细胞中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2 DNA分子的多样性 每个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及排列顺序是不同的。6.3 蛋白质的多样性 形成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及多肽的空间结构不同。

6.4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的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统一性与差异性

7.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体现在组成元素的种类是相同的,差异性体现在同种元素的含量不同;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有这种现象。

7.2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同种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7.3 遗传密码的统一性,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但不同的生物基因不同,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性状不同。

7.4 遗传物质的统一性,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DNA分子。

8.稳定性

8.1 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的共同协调下,维持动态的稳定。为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8.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都能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者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

9.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包括突变和重组都是不定向性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10.连续性

生物膜系统中各种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内质网为中心,与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11.两重性

植物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浓度较高时起抑制作用,浓度较低时起促进作用。当然对于植物的不同部位其最适的浓度不同。

12.先天性与后天性

12.1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有两种:一种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因而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非条件反射。它是由于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通过大脑皮质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例如,初生婴儿嘴唇碰到奶头就会吮奶;人进食时,口舌黏膜遇到食物,会引起唾液分泌。另一种是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它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12.2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人体的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13.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全球的范围内循环的,具有全球性,循环性。所以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不是哪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任务。

第三篇:高中生物中关于红细胞的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知识的总结

济源一中生物组 李立峰(整理)

一、形态:双凹圆饼状。

意义:增大红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其与周围的血浆进行气体交换。

二、结构特点: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1.意义: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提高运氧效率(增加运氧量)。2.相关影响——

①无核→寿命短,如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只有120天。

注意:虽无核,但仍是真核细胞。因为人家曾经拥有!比如,其中的血红蛋白就是自身的核糖体在消失前合成的。

②无DNA→无全能性。不能用于“DNA的粗提取和鉴定”。③无其他生物膜→是研究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④血红蛋白相对含量高→可用于“血红蛋白的提取和鉴定”。

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环绕一个亚铁血红素(呈红色),此基团可携带一分子O2或一分子CO2。

三、功能特点:

1.只进行无氧呼吸。

①意义:自身不消耗氧气,提高运氧效率。

②相关影响——由于无氧呼吸产生能量少,所以红细胞在吸收葡萄糖时,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2.不能分裂。红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直接分裂分化形成。

四、与人红细胞相关的疾病:

1.缺铁性贫血:属于营养不良症。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遗传病,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五、其他与红细胞相关的内容:

1.蛙红细胞可以进行无丝分裂。2.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选用的是鸡血。

3.无核的真核细胞还有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4.涉及红细胞的跨膜计算——例题:某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从产生到释放,再到最终进入某人体的肝细胞中被利用,共穿过了多少次膜? 答案:14层!

第四篇:高中生物知识总结

高一生物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无机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 蛋白质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酶;

③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肽链数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 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C

H

O 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植物 ∕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 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三、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

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

(N、P)∕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水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高中生物知识列表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作用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 三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说》——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主题: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 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环保 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细胞质 基质——营养物质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

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原核细胞 主要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

拟核 裸露DNA 细胞相对较小

细胞增殖 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分裂间期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 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细胞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全能性表现最强的细胞是已启动分裂的干细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细胞癌变 细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癌细胞由于原癌基因从抑制变成激活状态,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细胞膜变化。

细胞衰老 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特征:水分减少,新陈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积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呼吸速度减慢,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第三章 生物新陈代谢

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表现(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酶 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特征:高效性、专一性。

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 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必备条件:

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矿质元素的利用形式:N、P、Mg Ca、Fe

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

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

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全。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 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类型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自养型:光能自养、化能自养

异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植物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运动。

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

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果。

动物——体液 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

动物——神经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递

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

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理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

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迁徙、织网、哺乳)

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判断、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

学习主要是与大脑皮层有关。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单子叶:玉米、小麦、水稻

双子叶: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遗传和变异作用。

个体发育 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植物个体发育 花芽形成标志生殖生长的开始。受精卵经过短暂休眠;受精极核不经休眠。

胚柄产生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发育。

动物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含色素的动物极总是朝上,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短暂而迅速的重演。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羊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遗传和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 DNA的探索:

转化因子的发现→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 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的书写。

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

生物变异 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

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优生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生物进化

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光对动物的影响很明显。(繁殖活动)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种群 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

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生物群落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 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据此实现对能量的多极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第五篇:高中生物试验方法小结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小结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中学 燕亚军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及探究性课题研究中,常常发现学生因常识欠缺,专业知识薄弱,经典方法、模式思维没有形成等因素,致使一个实验从探究、设计、操作到最后的结果分析往往是问题百出。为了规范操作,理清思路,形成模式,以便更好的用实验解决生物中的相关问题。笔者在从教的过程中对生物实验设计中的一些方面给予总结,仅供参考:

一.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1、淀粉:碘液(蓝色)。

2、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沸水浴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3、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乳酸:pH试纸。

5、O2:余烬复然 ;无O2:火焰熄灭。

6、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双缩脲试剂(紫红色)。

7、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8、DNA:二苯胺(沸水浴,蓝色)或甲基绿(染色后,呈绿色),也可用DNA酶。

9、RNA:吡罗红(呈红色)、苔黑酚乙醇溶液

10、染色体: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二.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隔绝气体:密封玻璃容器可用石蜡,隔绝空气与液体可用油膜; 排气或充气可依据升温或冷却。

2、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增加容器中的CO2:NaHCO3溶液。

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5、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6、析出或溶解物质:水溶性根据溶解度,脂溶性可用丙酮或酒精。

7、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8、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

9、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DNA鉴定:沸水浴加热。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④、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箱培养。

⑤、降温,冷却;升温,加热。

10、维持PH:缓冲溶液(HCO3/H2CO3,HPO4/H2PO4);降低加酸或生理酸性盐,升高加碱或生理碱性盐。

11、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

12、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13、动物细胞的处理:破裂用清水,细胞的失水用NaCl。注意搅拌。

14、骨无机盐的除去:盐酸溶液。

15、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冼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旁进行。

16、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

17、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

18、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

19、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 20、阻断植物激素传递:插云母片法。三.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2+

-3-2-

1、有无某物质的存在:有机物根据颜色反应或凝集,无机物根据变色或生成沉淀。

2、光合速度: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生成量。①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

②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 ③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深浅;

④水绵可借助显微镜下好氧性菌的分布情况。

3、呼吸速度: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有机物消耗量。

4、原子或分子转移途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或元素示踪法。

5、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或U型管+半透膜。

6、细胞吸水和吸收离子的关系:可用KNO3溶液质壁分离及其自动复原。

7、植物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和复原或细胞质的流动。

8、甲状腺激素: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9、生长激素:生长速度(体重、体长变化)。

10、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昏迷)。

11、血糖的含量:低血糖症状或尿糖是否出现。

12、胰高血糖素作用:尿糖的检测(在尿液中加班氏试剂进行沸水浴,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13、生长素作用及浓度高低的显示:可通过去除胚芽鞘后补充生长素后的胚芽生长情况来判断(弯曲、高度)

14、菌量的多少:菌落数,亚甲基蓝褪色程度。

15、菌种:菌落的形态、大小、边缘、高低、颜色、光泽等。

16、大肠杆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四、实验中常用器材和药品的使用

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2、Ca(OH)2:鉴定CO2

3、CaCl2: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HCl:解离(15%)或改变溶液的pH

5、NaHCO3:提供CO2、作为酸碱缓冲剂

6、酸碱缓冲剂(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用于调节溶液pH

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8、琼脂: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9、酒精:用于消毒(75%)、提纯DNA(95%)、叶片脱色、配制解离液(95%的冷酒精)及洗去浮色(50%)

10、蔗糖:配制蔗糖溶液,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1、二苯胺: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

12、甲基绿:检测DNA,呈绿色

13、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14、苔黑酚乙醇溶液:用于RNA的鉴定

15、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

16、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

17、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和苏丹Ⅳ染液(红色):用于脂肪鉴定

18、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

1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2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21、健那绿B: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22、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灰绿色

23、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24、吲哚酚试剂:用于维生素C的鉴定

25、伊红美蓝:鉴定有无大肠杆菌的存在

26、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污水中的耗氧性细菌(细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

27、pH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如乳酸

28、卡诺氏固定液:用于细胞有丝分裂根尖的固定

29、解离液(5%盐酸和95%酒精按1:1的比例配成):有丝分裂中根尖的分离与固定

30、层析液:用于叶绿素的分离,主要类型:①由20份石油醚(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②95%的酒精;③93号汽油;④9份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1份苯混合;⑤汽油或四氯化碳加少许无水硫酸钠。31、20%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H2O2酶,可促进H2O2分解产生O2

32、无土营养液:用于植物无土栽培

33、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34、结晶紫:用于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35、秋水仙素(C22H25O6N):用于单倍体育种,作用机理是可抑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可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36、滤纸:过滤或纸层

37、纱布、尼龙布:过滤,遮光

38、云母片:阻止生长素传递

39、微电流计:测量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内或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情况 五、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1、根据颜色来确定某种物质的存在:

淀粉+I2(蓝色);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脂肪+苏丹Ⅲ(橘黄)或+苏丹Ⅳ(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大肠杆菌+伊红和美蓝(菌落为深紫色,有金属光泽)。

2、用颜色标记法来确定原肠胚三个胚层的分化情况。

3、用荧光标记法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同位素示踪法: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来源;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去向;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5、确定某种元素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的方法:

水培法(完全培养液与缺素完全培养液一次对照,缺素与加进去某元素后二次对照)。

6、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

诱导染色体变异,如无籽西瓜;用赤霉素处理如无籽葡萄;无性繁殖获取香蕉。

7、确定某种激素功能的方法:

饲喂法,切除注射法,阉割移植法,切除口服法。

8、确定传入、传出神经的功能:

刺激+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测定神经上的电位变化。

9、植物杂交的方法:

雌雄同花:花蕾期去雄+套袋 +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雌雄异花:花蕾期雌花套袋+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10、确定某一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测交;该显性个体自交,水稻可用花粉鉴定法。

11、确定某一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方法: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的杂交,子一代所表现的一个亲本形状及为显性,自交,观察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若分离原性状为显性。

12、确定某一性状受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控制:正反交。

13、确定某一性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两亲本杂交的子一代该性状在雌雄两性间比例是否相同,若相同为常染色体,否则在性染色体,或用正反交法。

14、确定某一性状受核基因确定某一个体是否具有抗性基因的方法:

确定小麦是否具有抗锈病基因,用锈病菌去侵染,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锈斑出现。

15、鉴定血型的方法:用标准血清与待测血型混合,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凝集情况。

16、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多倍体育种等。

17、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植物);标志重捕法(动物);显微计数法(微生物)。

18、生态瓶的制作方法:瓶必须透明,且封闭,放置在散射光下,动物耐受性要强。

19、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平板划线法;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如:圆褐固氮菌的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细菌和酵母菌的分离);液体稀释法;菌丝尖端切割法。

20、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

测定细菌的数目:显微计数或染色涂片计数法(红细胞计数法)。

测定细菌的重量:取一定体积的培养基,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称湿重,或烘干后称干重。

六、实验研究方法

1、显微观察法 :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2、观察法 :观察生物的外在性状和表现等,如观察注射了甲状腺激素的小狗的活动状况,观察动物的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实验等。

3、同位素示踪法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O和C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4、加法创意 :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法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等。

5、减法创意 :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授粉后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实验等。

6、杂交实验法 :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 :如番茄和水稻对Ca 和Si选择吸收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

8、比色法: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些有机物和化学试剂互作能产生颜色反应原理。

9、理论分析法:如大小草履虫竞争的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等。

10、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11、取样调查法:种群密度的测量,微生物代谢进程的监控。

七、实验技术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显微镜的取送、放置、旋转、对光(反光镜及光圈的使用)、低倍观察、高倍观察、镜头的擦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准焦螺旋的使用、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通常通过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或旋转目镜来判断)。

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适用于显微镜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在“观察动物如人体血液中的细胞”中要制作血液的涂片等等。

3、生物标本的染色技术:把组织浸在染液中,使组织或细胞的某一部分染上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使组织或细胞内各部分的构造县得更清楚,便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如细胞中染色体的染色。

4、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

5、解离技术:植物中用解离液或纤维素和果胶酶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动物中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

6、恒温技术: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根据题目要求选用。

7、层析技术: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划滤液细线、层析分离等。

8、植物叶片中淀粉的鉴定: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主要步骤包括饥饿处理、光照、酒精脱色、加碘等。

9、根尖培养技术: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10、小动物饲养技术:饲养小白鼠等实验动物

11、无土栽培技术:探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实验,〈拓展:微生物生长因子的判断的实验〉;植物的无土栽培〈注意溶液浓度和溶解氧〉。

12、微电流测量技术:用于刺激神经元细胞时,兴奋的传递情况。刺激神经元的某一点时,相对于该神经元的刺激点而言,其两侧均有电位变化(用两表则可在两侧任意位置,用一表测定则相对于受刺激点不等距位置有两次

偏转)可证明在同一神经元内具有双向传递性;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时,突触后神经元可测得电位变化,刺激突触后神经元时,突触前神经元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证明突触传递具有单向传递性。

13、pH控制技术:利用缓冲液调节pH,确保实验环境的pH相对稳定。

14、微生物培养技术:包括无菌接种技术,灭菌,培养基的配置,分离菌体,稀释,染色,显微计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技术等。

1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过程优点及应用。

16、细胞融合技术:促溶剂杂种细胞遗传特性的判断

17、离心技术:从组织匀浆中分离各种细胞器各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18、D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诊断,生物进化中亲缘关系的测定。

19、PCR技术:基因工程中基因文库的建立,体外基因大量的增殖。

总之,实验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一个小实验从开始构思到最后得出结论,每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本文籍借此想让更多的人关注、研究、归纳、总结、完善、升华这着一主题。

下载高中生物中的溶酶体知识小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中的溶酶体知识小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中涉及试剂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中涉及试剂知识总结 1、 斐林试剂 : 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

    高中生物常考知识点小结

    高中生物常考知识点小结 都是常考的点,当然资料原则上还是以可以背诵、套用的为主哈~❤动作电位 1.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小结(合集五篇)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实践小结2009~2010学年,我校开始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在学习、模仿的话,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现在老师们已经能有效地运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细节汇总

    生物必修一易漏知识 1. Si在某些植物中的含量多,例如:硅藻、禾本科植物,但是不能因此说Si是大量元素。 2.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在成人体内是8种,婴儿体内是9种(8+组氨酸)。氨基酸的来......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总结(第一版)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总结 主编:巩丽芹王丽娜(前期) 王亚妮姬广萍(必修1) 许亮刘娟娟(必修2) 李阿娜王晓蕾(必修3)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高尔基体的作用 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

    56个高中生物小知识总结

    1. 人的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 ①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②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 ③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④葡萄糖在成熟的红细胞中通过......

    oracle知识小结[共5篇]

    Tnsnames.ora: listener_rac=(Description= (ADDRESS=(protocol=TCP)(HOST=)(PORT=1521)) (ADDRESS=(protocol=TCP)(HOST=)(PORT=1521)) ) Listener_racdb1=(Description= (......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精选5篇)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必修第一册 1、1-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