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背景跟以前比较有了很多变化。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生免试升入初级中学学习,学生间的素质差异扩大了;独生子女多了;还出现“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学生使用的初中数学教材也跟以往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新形势下,学校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初中数学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学生的素质养成等方面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数学从现实生活中来,反过来为现实生活服务。”许多教师期待学生将数学应用于未来的、与技术有关的工作上,如木工、测量等等,而对数学在初级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素养的近期作用重视不足。为此,我校数学教师进行了6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所教学生的素质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有65%后进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有明显转变,向良性发展。
一、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堂上最生动的德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应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出发,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
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处于半依赖、半自立状态,对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个适应期。为了让他们更快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结合学校开展“溺爱有害”的教育,在讲七年级人教版数学“角”的有关内容时,让学生比较“33.15度”和“33度15分”的大小,学生凭感觉说“33.15度大”,经理智的思考发现:“单位不同需化为同单位。33.15度等于33度9分,比较小。”此时,教师发现一名在家庭溺爱中长大的学生靠在同桌的肩膀上听课,继续引导学生:感觉和智慧不一样,比如在同学身上获得溺爱,感觉真的很好,但那是错的;只有智慧才能破除烦恼。那名坐姿不好的同学悄悄地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不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带动了一部分同学进步。
教师及时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励学生产生深入学习愿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向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素养的育人目标。
二、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数学课堂上最重要的德育
教师要成为美的示范。教师走进数学课堂那“胸有成竹”的举止、清晰的言语、美观的板书以及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都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美。从教师的言行中获得真、善、美的熏陶,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学生往往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我,形成自我的概念。教师要做学生的一面镜子,了解学生,用真实反映学生情况的语言帮助学生成长。不能欺骗或糊弄学生,教师的言行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德育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与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三、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数学课堂上最常抓的德育
小事情孕育大道理。我校教师从课堂教学开始,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细微之处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建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幸福感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了解学习新知识,会出现一个对所学知识认识比较朦胧、了解不全面的时期,此时解答问题出差错,不要紧,改过来就好。课堂上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会对全班同学有很大启发,是有功的表现。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快乐中质疑,在微笑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情绪困扰更有利于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课堂氛围一旦形成,对学生的影响会很持久,有力地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的前提下学习,意识到个人目标和他人目标是互相依赖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作业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书写整洁,计算或推理过程不能出现一点瑕疵,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通过做数学作业,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数学课堂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在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的手机计费问题中,创设情境:帮助过自己的退休老教师拿着移动公司的两种手机计费方式来求助――哪种计费方式划算?爱学数学的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启发、交流信息、成功解答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守望相助的精神。
学生管理教室内物品,是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和谐班级的保障。在讲七年级人教版数学“同类项”的有关内容时,从“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以类聚”讲起,把混乱物品摆放整齐,体验有条理、有秩序的生活带来的简洁美,培养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处处想到他人、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明显的、有效的素质养成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德育教育应渗透于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地统一,预设并生成丰富的德育内容,让数学教学贴近现实生活,犹如春雨润物般,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使数学课堂成为一个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场所。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
第 1 页 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 2 页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东汤九年一贯制学校:黄海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东汤九年一贯制学校
黄海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邓贵华
(1.“国培计划(2013)”衡阳师范学院初中数学班;2.桂阳县樟市镇中学,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主要有哪些方面;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关键词:德育;渗透 ;价值观;情境;教育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德育是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础。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
4、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远离邪恶、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要有是非观和良知。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自信的良药,并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 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师要精于创设利于德育渗透的情境。
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各章节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如学习有理数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本章内容,安排好学生演员,扮成正数、零和负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演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在愉快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象化手段,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全体现在教学语言之中。所以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表情达意能力,如丰富的眼神和表情、高低适中的语音、快慢适宜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生动形象的叙述能力等。换言之,教师应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员”,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号召力和鼓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备课时,教师宜选出合适的德育素材提前进行语言描述练习,这样可以使课堂效果更为理想,这是创设情境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抱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并在实践当中积极地摸索、认真地尝试和练习,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于其中以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教师要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形式。当然,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教材为主要工具。课本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数学课进行过程中,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而且新课标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效更好。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的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以“情”动人,辅之以合适的方法,必能使德育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洁.德育新论(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钱宝琮.中国数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源城区江源小学 姓名:何红娣 联系电话:*** [摘要]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实现德育教育实效化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在教育研究《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文中万志超副教授论述了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并给出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我看到了德育教育的新思路。如何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⑴ “德、智、体、美、劳”是人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而“德”又是在这个基本准则和教育目标中排在首位,因为“德”是具有社会性的,如果“智、体、美、劳”都实现了,但缺“德”,那他的身体越好,智力越高,其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明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也曾说:“学校之中,惟从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成其德,而因使益精能于学校之中。”⑵进一步阐释了教育“以德为先,兼顾其他”的思想。小学数学做为一门启蒙性的重要基础学科,日常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将德育巧妙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品德养成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诚实、认真求知的理性教育。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于产生了一些有用的、美妙的定理,更重要的是它孕育了数学的理性精神。“理性是道德的一部分,思考能提高和完善道德,理性是任何一个想成为有道德的人所不可缺少的。”⑶换句话说,数学是一种毫不含糊的事业,每一个结论都需要经过严格数学证明。在数学学科中不存在侥幸心理,戒绝了浮躁和伪编,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实事求是的,不违背运算规律才能求得真理。因此,在数学求解,尤其是在小学应用题当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透过文字看到数学本质,在求解的过程中明白一定要通过诚实的求解和运算,才能获得数学本身的乐趣和成就感。若同学们在运算过程中违背运算规律(加法结合律、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等),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告知规律就像社会的法律一样,应该去遵循,而不是去触犯,除非你能够用严谨的数学证明去证实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同学向自己讲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并加以引导,特别是在学生主动提出新想法的时候。我
们应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让理性精神在数学的思辨中得到萌芽发展。
二、崇高民族自豪感。
新教程强调课程内容要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⑷以下为例: “同学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条吗?” “长江。”
“非常好!但是你们知道它有多长吗?它长约6300公里,就是多长呢?大家知道一张床有多长吗?”课堂下同学们已经摆开手势比划着床的长度。“嗯,对。而长江呢,就有3150000张床那么长了。”瞬间,课堂沸腾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小学生们对一些简单而庞大的数字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前和同学们讲中国之最,讲中国在数学史上的成就。如:我国最高的建筑,最高的佛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最早发明十进制计数法,在殷商甲骨文早有记载;我国祖冲之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的人,要比西方早1100多年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更加注重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结合课程知识想学生展示古代数学及理念,数学教材在彩页上也多了插图、情景创设等。教师应适时给同学们进行简单而生动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国情的同时,也能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数学在学习中不再是一些无意义的代码,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事实例子,是一个具有价值的情感判断。
三、树立理想。
小学生处于理想的萌芽期。他们大多表现为没有理想,或处于幻想阶段,他们把理想看成是一种“美丽的希望”,是“金色的梦”。作为教育者来说,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处于“准理想教育阶段”。我们应该从小学生的现状出发,激发学生们的朴素愿望,或许会有些学生说只想挣很多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理想,并且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随时调整。所以在理想教育上不能提过高的、超越小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但是我们可以做好正确的引导,做大量的铺垫工作,为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作必要的准备。如:王晓琳老师的《在影视剧欣赏中培育理想》⑸,做得多好,高中三年十部影视剧,不仅安排十分恰当,富有阶段性,而却教育目的十分明确,一部影视剧一个欣赏目的,在娱乐中完成理想教育。同时,小学的数学教育也可以渗透理想教育并可以参照王晓琳老师的做法,经过笔者的思考和整理,我认为和同学们分享数学家们生平视频教育可以起到异曲同工之妙。如《数学王子高斯》以轻松可爱的动画形式展示小高斯的灵活、爱思考的可爱形象。《数学大师华罗庚》《数学家陈景润》在这
些较为成熟的影片中,我们可以节选那些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盲从,不唯上,不屈服的骨气的片段。让同学们在简短而真实的片段中学习伟人们的虚怀若谷,精益求精,百折不挠,坚持真理,艰苦朴素的人生态度。“真正的英雄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地感动着后人,除了他们壮举的本身伟大之外,做出牺牲时所表现出的那份自在和尊严。”⑹ 而这份自在和尊严正是我想向学生们渗透的精神。无论他们以后要成为什么人,在什么领域工作,贫穷或者富贵,我都希望他们能保持这份自在和尊严。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有句教育名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⑺精辟地阐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数学作为小学的基础启蒙性学科,在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渗透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这样的道德渗透教育去除了以前死板生硬的道德理论课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熏陶。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培养道德,无疑是在教书育人上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子。
总而言之,德育无处不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品德教育。德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具备自觉的德育意识,在生活中,语言中,教材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灵里,让他们成为一个自信,阳光,向上的少年儿童。
参考文献:
(1)万志超.《中国医药导报》 教育研究 2006年10月第3卷第28期124-125.(2)《王阳明全集》卷三 《答顾东桥书》
(3)袁锐锷.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伦理性与道德的人[J].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1):134.(4)刘燕婷,旅游英语情景体验式教学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郑学志,《班主任之友》[J].教之行.专题研讨.2010.No.01(25).(6)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何丽君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96.(7)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