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浅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和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标准》的实施,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枝粉笔一张嘴”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再加上由于数学学科其自身的特点,似乎就决定了其枯燥性和单调性。数学的确也没有其他学科形象生动而具有趣味性,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有点枯燥无味。信息技术手段介入数学教学之后,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丰富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行平台。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性、趣味性,创设激趣的氛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几点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1.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引入中,我是这样进行的:用幻灯片打出一间很漂亮的房间,需要进行墙面粉刷,需要买多少的涂料最合适?这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首先让他们先从实际问题来联想到要应用的知识,激发他们空间的想象。结果,学生们很容易的就进入了立体几何的氛围中,显然后面的教学过程当然就非常顺利了。
2.在概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例如在指数函数性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出指数函数的图象,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当a变化时,指数函数图象成菊花般的动态变化状态,但不论a怎么变化,所有的图象都经过点(0,1),并且当a>1时指数函数单调递增;当a<1时,指数函数单调递减。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恰当的问题为学生营造探索、研究的空间,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出有关规律和性质,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也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及时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3.运用于计算教学中
因为向量运算较为抽象,与数量运算有很大区别,为此我就借助多媒体再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将实例直观的显现出来,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向量运算的理解,突破难点。
4.运用于应用题教学中
在数学应用题中,有些题的情景比较简单,或学生比较熟悉,或数量关系比较明显,只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运用一般教具演示、线段图分析等辅助教学,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但有些应用题的情景及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运用上述教学手段较难把题中的情景呈现出来供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为此在这类应用题的教学,我注意使用课件进行教学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5.在几何教学中进行整合
在几何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要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几何画板,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观、简洁。又如在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几何图形,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们,通过多次的观察、思考,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6.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的机会。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及其能力的最佳途径。我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会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必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将推动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进程。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任重道远。面对方兴未艾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我仅做了初步尝试,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体验,为更好地发挥整合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数学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变化的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从听与做作业中获取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讨论的启动者和调整者,问题解决的参与者、经历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信息技术对数学的学习者与教学者都将产生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这将是革命性的一场 变革。学习方式(地点、时间、环境、资源)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的关联性将无比接近,教学模式将更加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由于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平台,就可以满足多样性、个性化、区别化的需求。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探索与不断思索才能实现。对教师而言,原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现在可以被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所营造的教学环境所代替,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等,这样教师不仅有灵活选择一些素材的余地,而且可以大胆创设一些教学环境,设计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参与式、活动式、主体性教学得到实现,师生关系得以改变,成为真正的合作者。
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事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更适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数学课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进行,但实际上学生的主要精力消耗在大量的复杂的运算上。因此,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实际上很难进行验证和证明。但是在计算机上,学生借助一些工具软件,如Maple,Matlab等,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极为复杂的运算。这就使学生验证自己的设想成为一种可能。这必将促使学生进行深发层次的思考,以挖掘问题。这种现象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
设计课例、上课.同时科组教师在课件制作中互评价和指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进行了五轮的信息技术培训,从观念到具体操作,还讲行了几届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在我校组织的几届课件制作比赛中,我科组均取得良好成果.同时,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加强交流;购买或下载一些较优秀的课件,组织教师学习和交流心得,不断提高教师制作课件水平.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青年数学教师队伍与素质较高的电教老师形成的团队,从软硬件上为本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支持.(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创设和教学研究
根据课题的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新教学模式探索.我们实现了课件共享,并有30%的教师通用过网络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探索.通过老师们的教学实验,我们归纳出这样几个模式.A、演示型;B、交互型;C、网络型.教师们通过实验和讨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在以下五个关键处“运用”作用最佳.能使数学教材“活动”起来.第一, 在新旧知识连接处;第二, 在教学关健处;第三, 在教学难点处;第四, 在学生思维困惑处;第五, 在学生思维转折处.(4)、我们努力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的转换,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综合方面差异,做到有的放矢,恰当运用,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索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转变为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5)课件制作研究
A、作平台软件的选择
要制作出优秀的教学课件,应必须要选择好制作软件.目前在市场上的制作软件和平台有很多种.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等.我们学习研究各种软件的特性,要求教师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制作 水平选择适当的制作软件.B、本的编写
脚本是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正如拍摄电视片就需要有分镜头脚本.撰写脚本要以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为依据,要考虑许多心理因素和美学效果,撰写脚本的步骤: 编写初稿→绘制画面→标注说明→重叠检查→编排顺序→绘制课题流程图 C、课件制作
课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执行教学任务的计算机程序,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具体表现.在完成稿件系统之后,教师利用各种课件制作工具,根据脚本给出的内容进行课件的程序设计.2、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本课题组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该用什么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1)用电脑创设“情景”,改善认知环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查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只有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才能获得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而大多数学生并未都达到这一发展水平,即使在某一领域达到这一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其他领域都不一定达到,因而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仍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利用CAI课件展示,可以色彩鲜明地显示线条的移动,图形的变化,有效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事物.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景,提与知识有关的问题或则造成悬念,学生疑中生趣,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与现代数学教育接轨的崭新平台,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能逼真地营造和创设不同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轻松地缩短与现实社会的差距,感受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在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学生愉悦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乐趣.(2)化抽象为形象,增加直观教学的感染力
数学是抽象的,电脑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特别是形象、生动、逼真的三维效果,有助于学生尽快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如,讲授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时,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旋转”或“围成”的.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图形的旋转形成过程,学生很快在大脑中形成图形在空中变化的现象,并能正确区分“旋转成”与“围成”立体图形的空间变化的特点,演示图如下:小学数学新课程提倡数学生活化,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作为现代教师就应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注重其生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供数学生活化的场景和机会,从而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以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需要.(3)注重联系,建构新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规律,习得新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一道题目,以开放的角度引导学生从已知到结论,采用设疑、观察和演示,步步深入,层层引发新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往往能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这不仅加强了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训练了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广阔性,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是主动参与,常规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创设很多的实际生活情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新课改精神,强调“数学知识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应用网络教学虚拟丰富的情境,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4)诱导层层深入,展示问题产生的过程
多媒体给数学提供了“实验”、探索的工具,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与现代数学教育接轨的崭新平台,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能逼真地营造和创设不同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轻松地缩短与现实社会的差距,感受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在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5)通过数学实验,挖掘数学内在规律
课题组认为要解决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内容多、负担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教学,构思数学实验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并做了许多尝试.由学生自己动手,用他们熟悉的、喜欢“玩”的计算机解决几个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酸甜苦辣.“做然后知不足”,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在实验中的观察、认识、发现、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事实上,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一切脱离活动的数学课都会成为教死的数学和死学数学.教师若能在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将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认知结构的发展.进行的一次数学实验,……这时学生们已由传统的“听”数学、“讲”数学、“死学”数学转变为自己“实验”数学,这个小小的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发了学生的学习精神.尽管此次操作活动的时间有限,但所提供的灵活的图形实验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子里.(6)及时反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计反馈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模式之一:它包括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应用拓展、小结回授等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根据教材内容利用Flash、实物投影等媒体工具设计制作一些模型、图表、动画等问题情境,造成悬念,使学生跃跃欲试,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使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利用多媒体,通过观察、类比、实验、分析去建立概念,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自主探究].要把获得的新知加以巩固、加深,这实际上是对新知举一反三的应用和迁移过程.利用计算机可对例题、习题进行拓展,设计出各种问题情境,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运用新知去解决问题可避免传统的、单一的练习型的问题情境,并且使习得的新知掌握得牢,应用得活,迁移得快[应用拓展].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对每一节课或每一章节进行归纳小结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板书功能(如文字、表格、图形、动画),多方位、多角度地对本堂课做小结,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体系,使知识网络化[小结回授].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采用这一模式,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用某一两个环节.3、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数学信息意识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验中,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能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这一技术进行数学探索活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社会.网上寻找素材,收集、整理有用的数学信息,从中提炼数学题型,有意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研究成果,通过交流,表达、合作共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作出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研究气氛浓厚了,必带来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加人文性和艺术性欣赏性.为小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我们公布研究的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等.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查阅读资或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自主探索知识能力和信息意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2、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三年的实验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并能有力地推动课改的不断深化.通过研究与实践,造就了一支年轻的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3、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大量节省了教师仅仅用语言去分析,用粉笔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增加课堂的教学密度化抽象为直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运用多媒体能够加强知识间联系,设计开放型、探究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数学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素质得到提高.5、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获得真实、鲜明、生动的具体过程,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主动勃勃和验证数学规律,进而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6、本课题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在设计与实施实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已经出现一批出现成果有典型课例、成功课例录像、刻录光盘、精典课件、精彩素材、优秀论文等,呈现在数学网络资源库上,供教师教学时交互通用、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时效.数学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可行的,必要的.九、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1、课题组分工情况 顾问:李一鸣、罗忱虹 课题组行政负责人:张丕发 课题组业务组长:林薇华
组员:梁泵贤、刘志文、饶海轮、杨心海、石艳萍、夏镭、黄志轩、陈澜、詹淑銮、吴琛、邱芹、刘思云、周慧、周小红.2、分项研究,定期汇总
(1)在2004年上半年作了实验课题《现代小学数学》毕业班验收的阶段总结报告和教学活动.(2)阶段性报告及各学期课题实验活动记录.十、附研究成果介绍
在近三年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科组15位实验教师能认真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运用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研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认真上好实验课,为本课题提供第一线素材.同时实验教师能相互交流,及时总结,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实验论文,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成果如下:
一、数学实验教师发表的论文、案例统计表 表格 1 林薇华、梁泵贤
老师的 2 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市级刊物上.(书刊、论文)杨心海、(两篇)、饶海轮(一篇)案例 收录科学出版社《数学活动 与学生发展 》一书.(书刊、案例)2004年11 篇论文案例收录于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校本教研实 践与思考 》一书.(书刊、论文案例)2004年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案例有 15 篇收录于《研究性学习案例 集 》一书.(书刊、研究案例)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珠街镇中心学校张仁德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于2008年正式建成校园网络,这为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提供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正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⒈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
⒉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同时要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⒈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新的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如初三几何《圆心角、弧、弦、圆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的引入,我用一组动画:滚动的汽车轮胎,转动的水车还有快速旋转的风车等,展示现实生活场景,用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个性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我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
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通过割补与另一个角构成一个平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⒊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圆幂定理》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这四个命题的联系用动画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内在关系,即同一线段上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的积是一个定值,于是可以将这四个命题统一归纳成一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与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
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如抛物线的平移、旋转,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还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运动以及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CAI的演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⒋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变化,并引导学生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来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决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由坐标描点,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三、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当然好,不过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计算
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
《新标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及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模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内 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很重要。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直观性、形象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数学教学难点得以化解,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使复杂的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
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功能,能够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限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认识事物,减少抽象思维难度,并且可以减少老师的板演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积极性。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不能完全的依赖信息技术,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辅助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不得到普及,原因有以下几点:
1、物质条件制约:好多农村学校没有电脑;城市学校不是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
2、教师的个人素质:很多教师还不能熟练的使用电脑。
3、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如果能实现资源共享,那该多好。
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才能和谐互动,教师才能愿用、乐用,用多、用好,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