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暑假培训学习总结
小学语文暑假培训学习总结
7月22日至24日,我在恒辉学校参加了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培训。这三天课安排得很满,我课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课下及时写好当天学习心得体会,总之,培训这几天我过得很充实,学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现在我对这几天的学习成果做以下总结,以加深印象,熟练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
一、关于学习义务教育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总结:
1、理清学段目标。教学目标清晰具体是有效教学 的前提,一定要认真学好《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阶段性教学目标要熟悉掌握,讲课时按照这个标准,小学六个年级都有识字写字,但三个阶段都不一样,要达到怎样的度一定要把握住。例如识字方面:一段是识字兴趣;二段是熟练力求美观;三段是毛笔,写字姿势。同样对三个阶段阅读的要求也不一样,年级越高阅读要求越高,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2、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在这里指语言运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方面谁也离不开谁。实践性强调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就像学骑自行车,先听人说怎么骑再反复的自身训练,才能学会。所以说学习就是训练,是在反 复的训练中获得的。
3、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维品质、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要素的综合。这里的全面不仅指能力的全面还指所有的学生,对那些落后跟不上的学生一个都不能放弃,小学教育是底线。
4、适当的教学生一些造字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利于学生记字。此外关于形近字的辨析,要随时加强。例如学习“峭”与“梢”。对多音字,是据义定音,就是意思不同音不同,根据意思来定音。“又”代表手,横撇代表右手。古代王玉是通用的,斤代表斧头。
5、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是两条并列的线,一定要创造结 合点,让它相交。例如孩子们用了刚学的词语造了个句子,一定要表扬,这样才能学好。
6、现在语文的学习模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式。这里 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满足三点:一是任务明确;二是分工清晰;三是汇报展示。就像画一幅画,有人画树,有人画房子,有人画河流。
7、一节课通过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点,要学会取舍,在这里林秀平老师强调三不教,即自能读懂、自己读后能明白,教了也不明白的,不教。课上不要过多的解析词语不要 让学生去概括全文或段意,概括是一种很难的能力,是初高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朗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比如多这样问,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同时,课上不要用印证式思维,印证就是先有结论再找原因。即先说结果让学生找原因,也不是还原。多运用发现式思维。
二、加强习作教学的学习收获
1、加强习作教学,从读写结合开始。一篇文章要写好,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积累素材,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运用语言,习作修改。这是根据语文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确定的。这里的读指阅读。写既指口头表达也指书面写。读写结合关键是找好结合点。因此就要让孩子们多读书,读书一方面可以开拓眼界;另一方面还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基础。一个写作水平好的人肯定阅读很好,反过来一个人阅读好,不一定写作水平高,但是阅读能够形成思维。
三、语文与思维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二天我们学习了朝阳区张龙老师讲解的语文与思维,感觉受益颇多。语文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语文不是为教书而教书,要树立大的语文观,语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比较、想象、联想、概括能力。在此,张老师引用了梁漱溟的思维层次和境界。他把思维分八层,第一层是形成主见,就是说要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何为学问?有主见就是学问!学问不学问并不在读书之多少。一定要做个理智的人。第二层是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在这里主要是指要能发现问题。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不要让孩子们为了分数而生活。第三层是融会贯通,即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第四层是知不足。就是不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知道不足。第五层是易简御繁,能够简单的处理。第六层是运用自如。第七层是一览众山小。第八层是通透。
1、课上要多绘制思维导图,要让学生画图,图文结合。或绘制横竖坐标图。语文课要用数学思维教,突破知识性学习,多用思维。例如:《扑杀恶狼的分析》分为长期结果、中期结果、直接结果、短期结果四个方面。设计教学不要光让学生说,一定要多用比较、想象、思维导图,注意一个环节的多重功能。一节课用一到两个思维策略。想象要给孩子方向和空间。可以比较阅读,例如:《桥》人们的表现,老汉的表现的对比。老师、书本、作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出人物品质。课堂一定要有高潮,把孩子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再如:讲解《最后一头战象》中有这样的比较环节:昔日的战象是······即将死亡的老象······指导朗读思维用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也可用在《穷人》这篇课文中,讲完后让学生续写他们一家今后的生活······
2、怎样备课。读课文吃透教材,至少读课文20遍,1 至5遍读大的层次,6至10遍读小细节,11至15遍读方法策略,16至20遍读自己。没有白吃的苦,对文中每个词语的意思要理解并记住,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再重组教材,找好对比点、概括点。分析完课文再制订教学目标,通过重点段落感受季羡林对母亲和祖国的感情。课堂模式:读词语——整体感知——重组课文内容——聚焦段落——聚焦词语——聚焦情感。要注意一个环节的多重功能,读要读出词语背后的温度,独处感情的起伏和变化,可以分生读师读。比如:《再见了亲人》师读志愿军做了什么,生读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师问从中你了解了什么?生答爱是相互的。师问志愿军做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深情厚谊,不怕牺牲,甚至牺牲生命,甘愿付出。也可以情、景分着读。例如:《再见了,亲人》师读直接抒情的句子,生读叙事抒情的句子。师生分着读的在PPT课件中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比如黑红。每一节课都要有音乐。如果设计得好学生一定会触景生情。整体感知:以《怀念母亲》为例,师问这节课和以往课有什么不同吗?生答散文+日记来抒发情感。此外,语文课中要多用到互文,即以文来解释文章,这样既可以拓展阅读又有利于加深课文的理解。
3、长文短教促进学生深学。从“教会知识”转向“教 会学习”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 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长文不光指篇幅长的文章还指学生难学习的文章。余映潮老师在诠释“长文短教”时,讲了两点:一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完篇幅较长的课文;二是选取较少的内容教完篇幅较长的课文。深学在这里更多的指深度学习,它提倡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表达了一种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深学”就是通过教师“短教”促使学生思维发生变化,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更好地生活。把文中重点字词标好,提前下发给学生。整体感知——直奔重点——回归整体。例如:《开国大典》,整体感知:群众汇集、宣告成立、检阅三军、群众游行到关注语言文字、发现语言形式、充分想象、引用资料、理解背诵。再如:《夜莺的歌声》,整体感知六次歌声到聚焦重点:诱敌深入、巧传情报。短篇小说讲情节,长篇小说讲梗概。挖掘教材价值,提升核心素养。
4、关于诗歌的讲解。有哪些景物?读理解词语,想象 画面。感悟情感,如果是一幅画,应该是怎样的画?讲诗一定要想象画面。例如《渔歌子》,生动,怎么动的?通过“飞、流水、斜风、细雨”诗歌要多用想象,在课上练孩子想象力,动静结合。颜色、色彩怎样,色彩明丽,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把画面变成语言,听唱,一首诗是一支曲,一首诗是一份情。出示四首《渔歌子》配乐读,让学生找共同点异点,探究诗 人。然后出示张松岭《渔父歌》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和学生“和对”。你们知道张志和为什么不归吗?
5、读整本书。例如:《穿条纹衣服的小男孩》出示书名,提问他问什么穿条纹衣服?读书封面、读题目,从中读到哪些信息。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引导孩子读封面、目录、封底。步骤:a:题目b:聚焦封面c:聚焦人物d:聚焦情节。主要是把思维教给孩子,这样上课就轻松了。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不要无效的重复。
四、互文性阅读。第三天我们听了陈琳教授的授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小说/诗歌,不能说文章。朗读技巧很可怕,不要强调读出什么什么语气,朗读不是技巧而是理解和思想,是对文字理解后的读,有感情了自然就读好了。阅读的重要性高于写作。要多读文学要对孩子负责。读文章读的是思想,没思想就没什么可读。读《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把优点发挥了就成功了;得练本领;有生存的危机才会练本领;你没有付出就没有价值,你没有价值就没有尊严。概括能力特别难,不要让孩子概括,那是初高中才学的。文学作品必须读;回忆性散文里面一定有悔恨、愧疚。小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背,记忆力很好。画面和画不一样,画是死的,画面是动的,有明暗。课上多用互文,这样能把问题说透。互文是和其他文 章联系十分紧密的。互文不是拓展不是群文。是一个作者或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文章、诗歌互文讲。一堂课是为了训练思维,培养天分,训练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课堂上词语生活化也很重要。好老师思维密度都非常大。散文都是臆想出来的。说明文都是专家写的,写说明文得先专业。注重提问读后的感受,读一句一段的感受。音乐搞到顶级的都是理科的。没有一个会写的不是会读的,即使不会写也会有思维。特点一定是客观的,谁都能看出来的。
2、散文、小说的教学策略。散文抒情性强,散文应该抓情感字眼和画面。小说应抓人物、环境、情节、冲突。
第二篇:小学语文网上培训学习总结
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做起
——学习《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有感
这段时间,通过在网上学习《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这个课题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感受颇深,也和主讲老师的讲解产生了许多共鸣。在此,我想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给予指正。
最近几年,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从小学二年级教起,一直“跟班”到现在的四年级,所教学段横跨中低年级,我觉得,就小学阶段而言,越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能力相对越差一些,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就越强。随着年纪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我们做老师的,就要逐渐降低学生在学习方面对老师的依赖性,我们要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觉得,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不妨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做起。
就识字写字这一环节来说,对于二年级学生,开始我要求他们认真、充分地朗读课文,遇到自己不认识的生字(不止限于生字表上的生字,自己不认识即为生字)加标注,然后寻求老师的帮助,我会给他们在文中标注的生字加注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出生字的读音,再后来,我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自己查字典解决。当然,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查字典。就识字还要说几句,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脱离课文去识读生字表里的生字,对于这种做法,我不赞同,我认为生字的识读不能推理文本语境,这就像理解这个字不能推理词语语境一样。鉴于此,我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中去认读生字,我很少让学生脱离课文、孤立的去认读生字表里的生字。
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就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减低他们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除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下放学习的自主权利,尽可能多地给学生预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二者不可孤立分割开来,而是有机统一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中。
现在从阅读教学这个教学环节简单说说自己对学生学习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能力入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独立自主能力。在阅读教学环节,我给学生留有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一般课文阅读设置1到2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多读课文,每遍朗读都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初读标注自己的生字,然后自己查字典给生字注音。朗读第二遍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第三遍朗读,要求学生尽可能的流利朗读,注意停顿。第四遍朗读,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第五遍朗读,则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文中的情感,自己质疑。这是我的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
节——充分阅读环节。我觉得,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学生要充分阅读文本信息,只有学生对文本做到充分阅读,才能为学生在阅读与思考环节做到“独立思考”提供强有力的文本信息支持,所以说这也为下一个环节——阅读思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思考环节,教学以师生对话形式展开,学生在老师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去阅读、理解、思考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我特别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有些东西从我们老师嘴里讲出来,不如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效果好。为此,我经常对学生说,问题的答案就在每位同学的头脑中。在课堂上,我很少要求学生们齐答问题,因为那样很有可能会淹没一些“个性”的见解,不利于独立思考的养成。宁肯多花费些课堂时间,也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独立思考后独特见解。还有,我在课堂上,轻易不发布统一的、标准的结论性的答案,我经常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固定的,不是唯一的,只要你的思考合乎情理,都可以算是正确的答案。在阅读与思考环节,我还经常强调,学生的思考与回答最好“与众不同”,是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切不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在阅读思考环节,我会给学生预留充分的阅读与思考时间,我会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阐述自己见解的时间,我也会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充满个性的见解,不批评多鼓励与表扬。在学生表述自己见解时,我要求学生语句表达要通顺、完整、表意明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多读、勤思、擅言。
说完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我想再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谈几点拙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探究性学习涵盖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去学。如何实现这一点?我觉得,从心理学上讲,当我们从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积极的、快乐的情感体验的时候,我们就很乐意积极主动的去做这件事,并且愿意把它做好,反之,当我们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消极的、不快的情感体验的时候,我们就不乐意去做它。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你就会发现,当我们表扬或鼓励学生的时候,他们感受到学习很快乐,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然就高,进而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再去适时的表扬和奖励,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从而会激发他们以更大的主动性去学习。我们平时总是觉的后进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反问自己,我们平时对他们又有多少关注?我们每天面对他们,往往是训斥多,鼓励少,表扬就更少,这些后进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挫败感、痛苦与恐惧,他们又怎么能对学习提起兴趣?
我觉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是建立起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的激励机制,并且不断去完善这种机制。这种正面的、积极地激励机制往往要比惩戒机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效果要好。因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这种情感体验多来自于我们老师的正面评价与激励。我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中,力求对学生多鼓励与表扬,少批评与惩戒。尤其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对他们多一份关注与关爱,少一些冷漠与训斥。多一份鼓励与表扬,少一些抱怨与挑剔。
我们班在学生管理方面,尤其在学习方面,除了适时的口头鼓励与表扬外,更多的是完整的一套激励机制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具体包括小组星级评价管理竞争机制和家校互通共建机制。班级划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对于每一个小组内的成员在学习上的表现给予一颗或多颗星星评价,获取六颗星评价可以升级成“一个月亮”,获取三个月亮评价可以升级成“一个太阳”,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负面表现给予减扣星星评价。一周汇总一次各组成绩,小组间成绩要评比竞争,每周要评出一个优胜小组,给予挂旗表彰,同时,还要评出一位学习之星,给予奖励。可别小看这颗星星,它在学生心目中代表着快乐与进步。再说家校互通共建机制,如果某位学生近段在校表现良好,我会以班主任的名义给他的家长打电话发一个“喜报”,给家长通报该学生近段在校良好表现,同时要求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前段时间,我把我们班上的一位学生近段在校学习认真、进步的喜讯通报给了家长并要求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表扬,事后,这位学生见到我,眉飞色舞的对我说:“我爸爸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那种快乐都写在了脸上。从那以后,这位学生一改往日的粗心,学习一直很认真,作业也很少出错。给家长发喜报的目的就是强化和扩大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良好表现后感受到的那种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进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主动性。
以上这些是自己在学习培训之余,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尝试收获的几点感受,反思自己的教学探索,还有许多不足,只能说自己还刚刚开始行走在新课改的路上,这其中有收获与惊喜,也有困惑与迷茫,但是我会坚定沿着这条新课改的路走下去。
第三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平邑中心校 付本娟
“一个月的学习终于结束了”,很多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这么说。我跟他们一样,学完之后也是长舒一口气。因为这一个月,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很忙碌,平时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周六周日时间里加班学习,别说双休,单休也是奢望。但是,回顾这一月来的收获,才发现已经做了好几本笔记。真的是满载而归!因此,除了辛苦,更多的是充实。其实培训期间,虽说是牵挂着家中的孩子,但因为机会难得,始终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的观点,汲取精华,真心探讨。带着累累的硕果,踏上新的教育征程之际,回首培训历程的足迹,发现自己不仅在语文教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得到了升华。总之,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此次培训的大致内容及心得体会。
11月20日,我聆听了郯城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李玉华老师的讲座《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谈论了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1月21日,临沂兰山区教研室的郭玉金老师给我们作了题为《驻足语言层林,捕捉心灵风景》的报告,讲解了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11月27日,青岛的张伟老师,不仅给我们作了《有关有效教学》的报告,还亲自给我们上了两节示范课。他执教了《成吉思汗和鹰》,课始,他用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介绍成吉思汗这一历史人物,补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成吉思汗这个人物在孩子们心中一下子立体了,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继续探究的学习欲望;课中,张老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又是那样透彻,有问题的解答,有声情并茂的朗读,也有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学生的情绪高涨,他们真正的走进了文本,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课后,张老师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总结经验教训上,而是加强了课后的拓展,让学生续编故事,补充了文章《拔钉子》,让学生知道覆水难收的道理,接着进行了小练笔:钉子眼的诉说。至此,课堂充实了,变厚了变宽了,相信这节课会让学生终生难忘!总之,张老师的课堂让人回味无穷。
11月28号,临沂二小的孙艳霞老师先上了一节朴实而不失活泼的家常课,并做了专题为《行走在成长路上》的报告。让我明白了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勤奋,勤于读书,勤于反思。
12月5号,有幸聆听了山东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转型》,让我明白了教学是包罗万象的。之后,我们又观摩了几位老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经验报告。
这次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我从中还是收获颇多,感悟颇多。第一、原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去改。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我们正迎着教学改革的春风!
第二、制定大量阅读的计划,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怎样激励学生读好书,怎样与学生家长携手搞好低年级的亲子阅读,怎样评价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师要思考的。
第三、和谐高效的课堂上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与学生平等对话。
语文课要上得有滋有味,天南海北,古今中外,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书香气,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生命力,才更具魅力。
第四、我认识到要想上出一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教师必须要认真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课堂上老师才能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才能使得师生的情感产生碰撞进而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五、要学会“牵一线而动全身”的教法。是的,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它就是一个凭借,所以课堂上教师抓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对学生进行或者是语言的训练、情感的激发、或者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就足够了,不要面面俱到。教师凭借一篇教材能使学生达到一种能力就很不错了。
第六、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过程。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每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但是共同的都离不开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诗意盎然的令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首先,要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此外,阅读兴趣要及早激发,能从一年级开始就不要拖到二年级。
在培训期间,我尽量严格遵守培训时间,但始终认真听课,做了大量学习笔记。我们与专家对话,与同伴交流。这些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自己知道的东西又太少。教师的“那桶水”,已成为杯水车薪,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的给自己的知识海洋注入新的生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培训中,我聆听了许多专家关于教育理论、科研、师德方面的讲座。他们睿智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他们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总之,对我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提升。
第四篇:小学语文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远程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与专家老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听取了专家及各位同行的各种观点和见解,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都得到了提升,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懂得了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又怎能为人师呢?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己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日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如今,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成为学生眼里“老古董”。
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
专家们亲切的语言鼓励和指导我们要学会反思,使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再学习,是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定位,就会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拓宽了学习形式 远程教育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它把教育培训从实际课堂搬到的网络交流空间里,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博客和多媒体课件和专家学者的讲课,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除了能阅读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另外,还可以通过博客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不同学区的教师们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我觉得“国培”是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一次好机会,是教育部送给我们一线教师的一份精神文化的“大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对这份弥足珍贵的“营养物质”,不断咀嚼、消化吸收,要学有所获,完成自身水平的一次升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暑假中德培训学习总结
暑假中德培训学习总结
2016年7月4日到31日,全校机械专业教师和部分电气专业教师参加了中德合作培训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培训的20多天时间里,通过德国专家教授的教学方法讲解和亲身体验专家教授的教学过程,感到受益匪浅,体会深刻,解决了心中多年的教学疑问。
一、培训心得
1.培训形式新颖
这次的培训与以往大不相同,德国教授不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法的语言传授,而是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带领学员亲自体验,让学员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在培训的几天里,我们就是学生,每次课都要独立负责任的、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性。
2.严格的工作作风
德国教授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每一位学员,不敢迟到也不敢早退。授课中充分关注每一位学员,调动每一位学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过程中发生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组6人从第一天布置任务开始组内自行分工,收集信息,翻阅资料、时间控制、记录、成果展示汇报。我被组里推荐展示汇报。第一天我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组里共同商量固定每人的工作。第三天组里的任务是制作插销,其他组在做工艺分析时,我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下,没想到教授马克斯马上走到身边来,当时我又慌了,赶紧请教制作插销的材料、器具、工作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中进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并锻炼了能力。
3.德国行到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行动导向的教学更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自省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无疑,“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4.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此次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全体参与,形成团队合作才更有推动力。
二、对我以后教学的改变
20多天的的学习过后,接下来我们在具体的课程开发中应该怎么做:
1.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提取经典案例和典型工作任务新的教学法的培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它不是针对于某一个具体专业或具体课程来设计的,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这要求我们任课老师要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法的结合工作。
2.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三方面的统一体。传授工作过程知识,要以职业能力的三方面作为整体开展教学活动,即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内容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中。
3.行动导向教学应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交织在一起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换言之,理论基础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出发点进行讲授,并使学生具有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手工与设备操作方面的技能,能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且几乎没有自我学习的空间。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更多地是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主持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为基本原则,通过广泛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行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需要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实现是以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为基础。现我校因受资金制约,实训场地少,应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面提供条件;应着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要完善相关制度,与企业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需要有关制度机制为保障,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组织方式的改革,新课程与学分的改革等,都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
4.转变角色,提高课堂设计能力
新的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教学组织者,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使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上。表面看来,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少,但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准备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制定等等。只有教师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保证课堂中“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精心策划好每一堂课。
这次中德培训意义深远,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培训,我对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增加了更广泛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使自己在教学中创造更好的佳绩,为学校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