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大纲
课 程 名课 程 性学
教 学 对
称
数学
质
必 修 课
时
96课时×1学期
象
印度尼西亚三年级小学生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前 言
经过了两年的华文数学学习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还学会了许多华文数学用语。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更有效率的教学。本学期课时安排大约为96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内容,并会口算及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其次“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是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的延伸及巩固,需要多练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所以教师首先让学生懂得整数的概念,由浅入深进行教学。对于已经有良好华语基础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能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激发他们的最大潜力。总之,教学需要形式多变、灵活运用。
以下只是本学期课程内容的教学计划编排,也许会有其他原因出现课程的变动,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各班的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本学期教学内容如下:
教学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测量
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复习:米、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2.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测量与估量物体的长度
4.质量单位:吨、千克(复习:克、千克)1吨=1000千克
教学重点:1.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2.会简单物体的测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概念,1千米=1000米 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1吨=1000千克
3.能够动手操作测量简单的物体及估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内容:1.两位数的加减法
2.三位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3.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点: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递进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2.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注:借
1、进1)3.能熟练的运用验算方法检验运算结果
第三单元 四边形
教学内容:1.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估计长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其他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1、“余数”的概念
2、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格式
3、关于除法余数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教学目标:1.知道“余数”的概念,会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2.能够利用除法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 时、分、秒
教学内容:
1、秒的认识
2、时间的计算(1分=?秒;1时=?分)
3、时间的比较(如:9分钟和90秒进行比较;4时和24分进行比较),知道在一段时间里或不同的时间里可以做多少事情。
4、用合适的时间单位来表示做一件事情所用的时间。教学重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2.时间的计算(时、分、秒)
3.了解时间“1分钟、1秒钟、1小时”各有多长。4.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2.用乘法估算(约等于)3.口算乘加的综合运算 4.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5.相关应用题 教学重点:口算及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能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正确书写其竖式。
2、知道有关乘法算式估算的方法。
3、能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并会计算分数。
教学目标:
1、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认识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会读写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的分数。
2、会比较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分数的大小。
3、掌握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及规范其格式写法。
第八单元 可能性
教学内容: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做描述。教学重点:会分析事情的发生结果。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1、简单的排列数
2、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
1、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第十单元 总复习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
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面积单位。(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 积。(四)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 验算乘法。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4.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 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 1 000千克,1千克=1 000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6.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8.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9.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第三篇:三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三 年 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 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1 000千克,1千克=1 000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2.掌握万以内加减法。
3.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4.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5.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6.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7.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8.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9.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木斯乡乌图中心校
努尔古丽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37、3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它的特性。2.通过观察、动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图形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工具】:情景图,硬纸条做成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谁来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在生活中见到过它吗?它有什么特征?(老师拿出用纸条做成的平行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新知
1、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演示情景图,请你找一找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同学们到前面来指出平行四边形)
老师指出电动门图片:这是一个伸缩门推开时很省力,知道为什么吗?
2、做实验
完成教材37页的做一做,同学们分别到前边感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互相交流,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拉不动,很稳定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伸缩门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推开了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动手操作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你的钉子板上围一围(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你能不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画,然后与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画平行四边形的?)师: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通过比较,再次感知平行四边形。
师:咱们要围一个长方形框,得用几根硬纸条?4根什么样的硬纸条?请小组的同学讨论选出来。
学生讨论筛选后,教师提问:你们选了什么样的?为什么这样选? 最后小组合作用图钉固定出长方形框。
围好后,请小朋友推一推,拉一拉,看图形变了没有?(学生操作)师:如果换成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呢,应该怎么选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
形特点通过量一量、折一折、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点和区别: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发现它们都有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都有四条边,但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平行四边形只有对边和对角相等,所以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3)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4)对边相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5)有个四边形,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就是长方形.()
2、思考题:
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分米,宽都是2分米.(1)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拼的?
(2)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你是怎样拼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34—35页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容易变形
2、对边相等、对角相等1 3
教学反思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将动手操作活动引入教学。如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具有熟悉的长方形一拉动变成了要学的内容平行四边形,既复习了旧知识长方形,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都有内在联系。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始了让学生“辨、拼、说”的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实践与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交流中思考,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章。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观,让他们的手、眼、脑等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设计学生喜欢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通过"变魔术"引出平行四边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轻松学习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感到不足的是设计的练习不很多,题的类型不够新颖,在练习的设计中,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
二、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通过交流询问,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大部分属于中上等,部分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总体来看,情况良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 75%。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兴趣。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第一周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 4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法 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1课时
第二周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第一章大归纳复习1课时,整式-----单项式 1课时
第三周整式----多项式 1课时,整式的加减 3课时第二章大归纳复习1课时
第四周期中考试及其后续2课时,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一)1课时
第五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2课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2课时,第三元大归纳复习1课时
第六周多姿多彩的图形及直线 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角 4课时,第七周期末复习及考试 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