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

时间:2019-05-13 02:1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

第一篇: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

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 推动我践行图解语文的一个信念

21世纪是以终身学习为典型特征的学习型社会。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要在学校里学到将来所需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在具备阅读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前提下,努力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这将比学会事实(learn to know)更为重要。

随着国内外对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多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启示我们: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既是语言素质,又是思维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因为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要培养学生提高读写能力,就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才能更好地创造和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这一个信念推动着我教学生以思维导图解读语文,我清晰地认识到:

儿童的发展需要关注

知识会生长,开发智慧的大脑更需要关注儿童成长的环境和关注儿童汲取知识过程的方法。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旗手卢梭以自然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要求教育内容、方法以及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必须适合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教师应当成为自然的有理性的助手,为儿童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20世纪,被认为是“儿童世纪的代表”——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儿童理论认为:“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他不是通过聆听词汇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内汲取经验而得到的。”许多语言学家都说:“儿童期的语言是长出来的。”这一儿童发展的重大发现,不但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小学教育也有了巨大的冲击。儿童能够自然吸收知识的发现为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使整个有关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指明了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向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的心理吸收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近30多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学生通过教师教而学得的知识只有10%~20%,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正可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2003年,梁军曾用微分方程建立了一个描述讲课过程的数学动态模型,用数学方法阐明显著影响学生课堂知识吸收率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分析了提高课堂知识吸收率的实施方法及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是:课堂知识的容量的大小,与学生的素质和理解方法、课堂教学的实施的内在关系密切。尽量减少学生未能吸收而流失掉的部分知识,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率,就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与学的调控过程中,传统教学使教与学二者保持思维的同步,这种“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的做法是不对的。

随着对大脑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还发现,大脑的潜能十分丰富,传统主流的左脑型思维弊端日益明显,早已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因此,促进开发全脑,促进左右脑平衡的时代即将来临。一定要培养“善学者”

中国古代教学论著《学记》中有言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怒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往往不用老师多花精力,自己就可以获益良多,并且知道这是老师的功劳并感谢老师;而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教好。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是一种用脑的艺术,只有立足于学生学的学法,服务于学生学的教法,能够令学生自己有效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组织规律,才能学得好。如果我们继续沿袭单纯的传承知识的传统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的创新精神,在改善人类的未来这个任务上,我们就不可能再看到有丝毫的希望。因为,如果个性化的具独立性的思维发展落空了,传授知识还有什么意义呢?故此,我们看到:只有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成为“师”半功倍的“善学者”。这样学生才会自动自觉地学习,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投入。学会学习更重要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对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总共34个国家的3万余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闻记者能力的国际性对比,结果美国孩子阅读能力的平均得分名列榜首。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写作测试中,美国孩子的表现就不如英国、德国、中国等东西方国家的同龄孩子,而在外语测试(包括阅读和写作)中,美国孩子的平均得分甚至还远远低于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同龄孩子。测试结果表明美国孩子虽然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但也不能保证同时拥有同样超强的写作能力。

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素养评价项目(PISA)评价中,把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运用和反思文章的能力,阅读是以增加个人的知识,使其能够达到普通教育目标,开发个人的潜能,促进个人参与社会活动为目的的”。PISA的评价结果表明,表现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是能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计划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是等待教师“喂”给他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思维方法的指引,从而为所有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为增强个人创造性和推动个体得到终生发展做好准备。国际性的调查评价,为衡量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的效益提供一个外部的参考视角,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引发了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我相信:图解语文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从思想理念上革新我们的语文读写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写作时,能参照思维导图来进行思考,学会以图的形式来显化读写思维的过程,自主掌握各种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思维导图的形象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可扩展性,能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和直观化,它更适合文科教学中辅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隐性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对于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来说,思维导图为教学改革提供一种直观、有效、可操作的新途径。在平时的语文读写训练中,以引导思维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切入点,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读写思考的指引,能在阅读中,提升思维的技巧,启迪学生大胆发现,激发探求和学习、吸收读写知识的热情,提高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在写作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不让一闪而过的灵感跑掉,让每一朵闪现的思想火花都能燃起熊熊的烈火。思维导图能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读写教育。

把思维导图引进语文教学实践,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逐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养成自主探究新知的自学习惯,这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你也会从图解语文中体会到遵从孩子本性的幸福

当人类意识到可以把内心的“精神图谱”外化出来,发展的速度就变得很快了。最开始的一些标记演变成图画,从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洞穴壁画开始。随着文明的发展,图画又缩减成了符号,然后又变成有顺序的字母和笔画,如汉字或埃及楔形文字。

我们采用了字、句、逻辑和数字作为文明的基石,但却使我们的大脑使用的表达方式越发变得单一化了。实际上,我们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达芬奇曾经说过:“虽然在选材上诗人也有和画家一样的广阔的范围,诗人的作品却比不上绘画那样使人满意,因为诗人企图用文字来再现形状,动作和景致,画家却直接用这些事物的准确形象来再造他们„„毫无疑问,绘画在效用和美方面都远远胜过诗,在所产生的快感方面也是如此。”(《笔记》)因此,倘若教会孩子文字和绘图结合地进行思考,必然会使原来仅能作为视觉艺术的图画变得有更直接、强烈、迅速的审美效果和指导作用。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画图吸收知识的心理

根据心理分析专家剖析,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具有不同的从画图中的吸收知识的心理。1岁孩子:紧跟着会说话的前后开始会画图,只须等腕臂能自由活动,能好好把握蜡笔,就会开始描绘。这一时期的图画叫“乱画”,又叫“乐画”,儿童是边乐边画的。2岁孩子:会为自己的图画命名。

3岁孩子:会事先决定要画什么了才去画,虽未必能画出所预定的东西,而且会较快改画相似物的形状,也有先不论画什么,画成才像什么说什么的。这让人感受到智能和图画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的,较早能造形的孩子智能发展要快,当然此时不会画的孩子也有智能很高的。

4岁孩子:可以说都会替自己的画命名,但多需孩子本身说明,否则旁人就无法理解,不过这些画在孩子认为已很清楚了。

例如,四岁孩子这时期的特征是不画所看到的,只画所知道的东西(图1-1,图中小文字为家长对孩子自己解释所画内容的简要记录)。

图1-1画所知道的东西

孩子在绘画中自由表现自己,不拘束于画什么形状,如果形状弄不好,就以颜色表达感情,或只画线条(图1-2),但这也比我们灌输的图画要有个性,有姿彩。

图1-2以颜色表达感情或只画线条

图1-3最深刻的场面

5~6岁的孩子:所画的大多是一幅图画故事,而不是一瞬间的情景,是希望把某一段时间的经过表现在一张画上。所以他们画出经历过的事情或听过的故事的内容,有的孩子会画经历中最深刻的场面或整个故事,有的孩子则杂乱地画几个场面在一堆(图1-3和彩图4)。6~8岁的孩子,是上小学阶段,特别到了9~11岁儿童期后期,读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发展在这时期有个飞跃期,因为其大脑内部结构此时已进一步复杂化,功能日趋完善,逐渐成熟。研究发现:大脑发育速度最快是在10~12岁,脑重已与成人相当。这一时期的思维习惯、思维发展水平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日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蒙台梭利在所著的《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儿童有一种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理,他们能够自己教自己。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自如模仿其生长环境的语言,在没有专门教授的情况下,也能渐渐学会自如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而对于成人来说,学会一种语言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智力成就。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先后秩序展开的。但皮亚杰谈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时说过:儿童是很少有系统性的,他的思想联系不足,演绎不够,总的来说缺乏避免矛盾的需要,倾向于判断的平面状态而不是加以综合,满足于混合性的图式而不加分析。换句话说,儿童思维更接近于同时出于行动和幻想的定势的总和,离系统的和有意识的成人思维较远。为此,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回到原点”,遵从孩子思维存在系统性不足的特点,充分发挥孩子与生俱来的喜爱画图记事等吸收知识的特性,尝试借助绘制思维导图的外部动作作为展开思维活动的辅助手段,帮助孩子全方位展开阅读理解和分析,引导其进行系统思考,让孩子借助思维导图来深入领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化复杂烦琐的认识过程为简简单单的画图过程,简单得像幼儿时代的“边乐边画”,让孩子更容易、更直观地从思维导图中发现和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感。

当你也让孩子用上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语文,你必定也会从图解语文中体会到遵从孩子本性的那一种幸福感!

思维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人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等许多方面,都由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

孩子儿童时期养成的思维习惯,会影响其一生。因为思维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形成定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对学习、工作、生活当中的思考方式起到永久性的作用。

人类本身就具有某些“特异功能”——通过知识内化的过程去产生新的知识,并且能够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人的年龄越小,思维定势越少,越是培养这种“特异功能”的最佳时机,越是容易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如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的:“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当制作思维导图成为一种自然的思维习惯时,它会使人把它随心所欲地应用于所需要运用的各种地方。从此,拒绝肤浅的思考,开拓出阅读和写作的多向性思维空间,引导出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新方式。应用思维导图是帮助孩子构建新思想的简单方法,从小使用思维导图,是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它开启孩子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帮助孩子形成这种能造就他们走向成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让孩子将来的学习后劲十足。

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息息相关

学习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语文不是仅以学教材语言所表述的内容为目的的,也不是仅为了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学习语文还为了学习语言的形式,学习怎样组好词,怎么写好句,以及怎么遣词造句记叙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感悟,表明自己的理解,表白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思维结果„„简而言之,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学习欣赏语言和运用语言。

但是阅读中,学生如何表达言语理解中的相关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但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热点问题。目前不少学生,读课文仍然只有认得字词的感觉,所有的词句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一个没有联系意义的单位。这样的感觉即使在教师很精心地讲解、教导下读懂了,换一篇同样类型的文章,学生还是会读不懂。如何解决学生阅读读不懂的问题呢?还有学生作文中仍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如何交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笔记本”,以便学生自主地、大量地阅读和储存管理读写知识呢?如何交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步骤,让学生能自主搭建阅读和写作的“脚手架”呢?

对此我提出:以应用思维导图引导思维作为切入点,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有着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所以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息息相关。

语言是一种信息载体,是用于传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语言不是一般的信号,而是由语词信号所构成的体系,这种语词信号体系是和思维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具有指谓性和交际性。人们靠思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靠思维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靠思维来形成思想。任何思想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但是人们要把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思想记载下来,传达给别人,就必须依靠语言。事实上,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使用语言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总和思维密切联系着,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思维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也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想也就没有物质载体;然而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也就不可能有语言交际和表达。

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对语言的阅读能力。运用语言来写作的能力的培养,都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然会推动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能力的发展。

中英对照的发现

尽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点,但作为母语教育,也有相通之处。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有利于用全球视野观照和展望我国的语文教育。

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创了思维导图(Mind Maps),他所定义的思维导图主要是由一个中央关键词,向周围发散分枝的树状图。而且,分枝连线上一般没有顺序编号(本文在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为了更清晰记录阅读理解过程或整理写作思路的需要,常常在连线上标序号,或通过箭头来为思维导图的连线指示方向)。

图1-4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例如: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弄清楚记事文写作必须交代的内容,托尼·巴赞所说的思维导图是这样的,当他需要学生把握叙事要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时,就以彩色的思维导图呈现(图1-4和彩图5)。

又如:教学生学习写书信时,我们以写作提纲的方式,主要可以列出以下几条: 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等部分。其中要求: 1.先称呼收信人。如一般书信,是与亲戚或朋友之间平常往来的书信,可称呼亲爱的××(姓名);如果是正式的书信,如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证明信等专门书信,则称呼××先生(小姐)等;

2.正文部分,先写好问候语,再写要告诉对方的事情,事情要交代得清楚具体:要交代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等;

3.如果是回信,要先写明来信收到,并对来信的有关事项作出回答、解释或对未明问题作询问,写明回应的目的;

4.结束语,正式的专门书信写“此致/敬礼”,非正式的根据自己与收信人的关系,写上祝福词;

5.最后署名,写日期。

以上这些要点用思维导图来呈现,就变成下面这种有趣又直观可见、简洁易懂的样子(图1-5)。

文图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提纲要领式的写作提示有以下不足之处: 1.仅仅是条文的线性文字的描述,不易激活右脑图像思考的功能。2.提纲条文缺乏视觉节奏感,容易使学生感到视觉疲劳,易降低学生集中精力构思书信的能力。

3.文字要求太多会使学生对自己大脑的记忆能力和自身的写作水平失去自信。

图1-5写书信

又例如,有时我们会在晚上做梦,等到第二天早上梦就被我们遗忘了。但坚持用思维导图,则可以清晰记录所思所想,甚至是瞬间的灵感或梦境,你看,彩图6所呈现的是一个梦境的思维导图,它详细记录并直观展现了一个人在梦境中的思想。

做白日梦,记住梦里的情景对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而且能让人的记忆力发挥到极点。画思维导图就是帮助抓住梦境,抓住记忆灵感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第二篇:语文四大名著导读

高考语文四大名著导读

(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

《红楼梦》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主要事件:

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4、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相关练习: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3、《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

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7、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8、《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9、请写出“金陵十二钗”其中三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10、《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贾宝玉。

11、《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林黛玉,她的性格特点是: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1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13、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1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

15、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16《红楼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贾宝玉写的《芙蓉诔》。

17、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贾赦、贾琏

18、《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19、《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20、“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2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曹雪芹。

22、《红楼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描写的是(林黛玉)

2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2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2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三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主要内容: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及性格特征:

曹操: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相关事件:

1、桃园三结义。

2、火烧赤壁。

3、草船借箭。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过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相关练习:

1、“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2、《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4、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5、《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6、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7、《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作者是谁?你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

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先后发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个弱军打败强军的故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写出故事情节。

例:诸葛亮和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以区区数万人在赤壁击败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0、《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1、“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三国演义》;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三国演义》。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献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18、《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张飞。

20、“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关羽。

21、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种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种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

2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2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2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2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2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3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七擒:七擒孟获北拒: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31、“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名)之口。

32、周瑜,字公瑾,东吴水陆大都督(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33、“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 才00B7

34、下面这首诗选自《三国演义》,它所称赞的人物是(C)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A、诸葛亮 B、黄忠 C、关羽 D、张飞

35、《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刘备为其加封号为“虎威将军”,他的英名是在单骑救主一战中奠定的,在截江夺主后更是声名远播。这位德才、胆识、谋略都高过同辈的真英雄是(C)

A、关羽 B、张飞 C、赵云 D、马超

36、《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指(D)

A、赵云诸葛亮关羽 B、赵云 张飞 关羽 C、刘备 赵云 关羽 D、刘备 关羽 张飞

高考语文四大名著导读

(二)《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施耐庵)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阅读感受: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相关练习:

1、“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这幅对联写的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内容。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花石纲)。

3、《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李鬼。

4、《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 ? 她们的绰号是什么?

①扈三娘、一丈青②孙二娘、母夜叉③顾大嫂、母大虫

4、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5、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水浒传》。

6、“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林冲。

7、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8、“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9、《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话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10、“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11、请写出《水浒传》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高俅。

12、补全回目:①、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②、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13、《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14、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15、“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四个即可)

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智取大明府、智取文安县、排九宫八卦阵

16、《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

17、《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18、《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声场。

19、《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 ‘山东呼保义’一书 ‘河北玉麒麟’”

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宋江、卢俊义)

20、《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1)智取生辰纲(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2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2、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23、《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24、“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25、⑴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填对四处即可)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施恩(金眼彪)夺回(孟州道);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 ;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西门庆、孙二娘、快活林、行者)

⑵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

26、“《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是毛泽东(人名)对《水浒传》的评价。

27、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____________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__ _降至终点(误走妖魔、魂聚蓼儿)

28、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林冲、鲁达(智深)两位英雄有关。

29、《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

30、《水浒传》是描写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请写出你所熟悉的两个故事。

①武松景阳冈打虎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④智取生辰纲。

31、“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宋江)。

32、《水浒传》中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如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 善于偷盗;行者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33、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34、《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李逵、武松;主张招安的将领:宋江、吴用。

3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2)(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3)(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36、请写出《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人物名字及绰号,简单说出其擅长的绝技。

①时迁,鼓上蚤,擅偷②花荣,小李广,擅射箭③戴宗,神行太保,擅神行之术。

37、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38、林冲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可以看出林冲是怎样的人?

39、《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晁盖

40、《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在景阳岗打虎的是武松。

41、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鲁智深;吴用。

42、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

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43、《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44、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例如:我赞美鲁智深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言之有理即可)

45、《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却同样义薄云天,请你举出两位能体现这种“义气”的英雄人物及其相应事例简单作答。

(1)鲁达。鲁达义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2)武松。武松为替施恩夺回店铺,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46、《水浒传》是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统治阶级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47、《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家》

1谈谈《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

高老太爷是巴金在《家》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专制的君主而出现的。他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一代为带界,他的灵魂腐朽而堕落。因而“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存。作品通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示了新与旧、当势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2谈谈《家》的思想成就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主要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名著。它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生活为背景,真实描写了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之事。具有较高的思想成就:

1、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

2、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

3、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公开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3请你谈谈巴金的《家》中高觉慧的形象。

高觉慧是巴金在《家》中塑造的大胆而幼稚的叛逆形象。他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如支持觉民逃婚,与丫头相爱,最后又从封建大家庭走出去。但他有时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他身上寄托着作家的希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4请你谈谈巴金的《家》中高觉新的形象。

他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高觉新声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也受到传统的教育和五四新思潮的影响。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处于大家庭斗争的旋涡中,使他形成温良懦弱的悲剧任务。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吃人的本质,也向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子夜》

1、简述冯云卿父女两人的悲剧情节。(“美人计”)

在《子夜》中,冯云卿是地主兼投机资本家的形象。作为封建地主,他是笑里藏刀的“笑面虎”。他拥有两三千亩土地,利用放高利贷,盘剥压榨农民;作为投机资本家,在金融市场上自称“公债通”。但他在公债魔王面前只有一败涂地。他为了挽回败局施用“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为了要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结果,弄巧成拙,他的女儿早把此事抛于脑后,为了应付她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赵伯韬作的是“空头”,最后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

2、简述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情景

就在吴老太爷遗体入殓的那天下午到晚上,在双桥镇,七里桥农民暴动的消息传来,平时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的吴荪甫的舅父曾沧海也交上了霉运:仆人阿二的顶撞、姨太阿金和儿媳的争风吃醋、与费小胡子斗心机的失败、儿子与姨太的乱伦,这一切使曾沧海再也忍耐不住。正当他破口大骂之时,农民暴动队伍攻破了双桥镇地方兵团防线,阿金的原丈夫进宝带领一些人冲进了仇人曾沧海的家,逮住并押走了曾家父子。由于路上遇到宏昌当的兵团伏击,曾家驹趁乱逃走,假扮农民军洗劫了锦华洋货店。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三年来苦心经营的的王国美梦。

3、简述“益中信托公司”垮台的经过。

双桥镇农民暴动成功时,在上海的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正当他志得意满时,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了,这使他陷入窘境:要扩充、整顿那些亏本的小厂,要资金;要搞公债投机,牟取暴利、也要资金。吴荪甫日益感到资金兜转不灵。在这种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赵伯韬的一边,“益中”成了赵伯韬的囊中之物。

4、简述吴赵在公债市场上的较量。

在“益中信托公司”遭重创后,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并不甘心失败,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但是,时局的发展对吴荪甫十分不利。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为了转嫁损失,激起了工人的罢工,吴荪甫躲到长江上寻欢作乐。而此时,赵伯韬正设计吞并“益中”。吴荪甫将益中的抵押款和办厂的资金聚拢,甚至连住宅也押上,准备与赵伯韬做最后决斗。但由于收买的人和合伙人杜竹斋倒戈相向,致使他功败垂成,倾家荡产,差点自杀身亡。

《堂吉诃德》练习题

1. 简述堂吉诃德滑稽冒险的一个故事。

答:他们来到郊外,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说:“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另参考: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卷起了一片尘土。堂吉诃德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他臆想出一连串名字,说出多个地名和民族,紧握长枪,冲进羊群举枪乱刺。牧人喝不住他,把石子向他耳边弹来。最后,他被牧羊人乱石打倒,还磕掉了三四个牙齿。

2.简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一个情节。

答:在一座林子里,堂吉诃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怒斥主人,让主人解下牧童,回家后如数付给牧童工钱,并警告主人发誓后务必做到,不然找了他痛打一顿。说完他踢动罗西南多,扬长而去。

3.简述堂吉诃德因荒唐之举而使周围朋友遭殃的一个情节。

答:堂吉诃德离开客店,遵守骑士道原则而拒付房钱。落在后面的桑丘被人们揪住了。他们把桑丘兜在床毯里,不停地向空中抛掷,像“狂欢节耍狗那样耍他”。堂吉诃德回马要救他,可是店门被关上了。他隔着一堵墙头看着,急得要命。直到人们气力使尽,才把桑丘放了。

4.简述堂吉诃德出游后获得第一次胜利的故事。

答:堂吉诃德路上遇见一帮人,后面跟着一辆载着一个要到塞维利亚去的贵妇人的马车。他把走在前面的两个修士当成劫持公主的强盗,便提枪冲上。一个修士吓得从骡背上跌下,另一个逃走。接着,他和贵妇人的仆从交战,击中了仆从的脑袋,贵妇人忙求手下留情,他才饶了她仆从的命。

5.与堂吉诃德耽于幻想的性格相比,仆从桑丘更注重现实,试举一个事例说明。

答:他们无定向地走着。桑丘说,你来回冒险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少,没人知道,当然也永远埋没了。咱们最好去投奔一个正在打仗的皇帝或国王,他一定按咱们各自的功劳酬报咱们,而且一定把你的事迹写下来,一代代流传下去,我的事如果按骑士道规则,也不该略过不提。

另参考:堂吉诃德第二次出外当游侠是在十五天之后。他游说了街坊上的一个农夫桑丘做仆从。堂吉诃德允许将来封他做海岛总督,并加许他种种好处。桑丘正想出去碰碰运气,加上当仆从是赚工钱的,便答应了。于是骑了一匹自家的骡子,跟在堂吉诃德的瘦马后面,一同出发了。

6.在堂吉诃德眼里,“黄金年代”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答: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你我之概念,一切皆共有。那时候,人们安身立命,情同手足,和睦融洽。欺诈和邪恶还未同真实和正义混杂在一起。正义自有它的天地,任何私欲贪心都不敢干扰冒犯它。在法官的意识里,还没有枉法断案观念,因为没有什么事什么人需要被宣判。

7.概述堂吉诃德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牺牲自我的一个故事。

答:他和桑丘走进了一座深山。在这里,他们遇见了一个叫卡迪纽的青年。卡迪纽因爱人陆莘达被花花公子堂费南铎夺走,悲观失望,躲进深山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堂吉诃德受了启发,决定自己也要为意中人受苦,便打发桑丘回家,自己在深山过起修炼的生活。

8.请举一个堂吉诃德因打抱不平而导致对正邪判断失误的事例。

答:堂吉诃德遇见一队被押送到海船上服苦役的犯人。他一一询问了他们被关押的原因,同情他们的遭遇,说:“老天爷特地叫我到这个世界上来,实施我信奉的骑士道,履行我扶弱锄强的誓愿”。然后他杀散了押送人,把犯人全放了。结果自己也挨了无理犯人的一顿揍。

9.简述堂吉诃德赢得曼布利诺头盔的冒险故事。

答:他们来到山间,天下起雨来。一位路过的理发师把铜盆顶在头上遮雨。堂吉诃德一见,硬说那是骑士光灿灿的头盔。举枪冲了上去,喊到:“把我份里的东西双手献出来!”理发师看到这怪东西冲来,便滚鞍下驴,把铜盆丢在地上。堂吉诃德吩咐桑丘捡起,随即戴在自己的头上。

10.说说堂吉诃德自称“狮子骑士”的情节。

答:堂吉诃德在路上见一辆运狮子的车辆,硬要赶车人打开狮笼,和狮子决战。笼门打开,狮子只打个呵欠,就转身卧倒,不肯应战。堂吉诃德吩咐管狮子的人打它几棍,让它发脾气。可他不干,还假意地夸了堂吉诃德,随即关上笼门。此后,堂吉诃德便给自己加个称号——“狮子骑士”。

11.你是如何理解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形象的?

答:①堂吉诃德是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他一心要匡正这个社会,却一厢情愿地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他无视已经发生变化的时代,企图以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打抱不平当作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成了一个“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一个可笑可叹的人物。

②堂吉诃德是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勇士。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见义勇为,从不胆怯。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他心地善良、幽默可亲,学识渊博。

③堂吉诃德是理想主义的化身,他执著于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与打击。虽然四处碰壁,却越战越勇,百折不悔。他的进步思想,闪耀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他的失败,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④堂吉诃德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迂腐、固执、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他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他行为荒唐、卤莽,不会吸取经验教训,这样的人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以上四个答案任选一个,综合亦可)12.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人性《圣经》”?

答:《堂吉诃德》描写了16世纪西班牙封建制度下各种丑恶与腐朽的现象,在表现“世风日下,邪恶横行”的同时,也让我们从堂吉诃德身上看到一种天真、善良、执著的人性存在,看到一个崇尚自由,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一切平等的人文主义情怀和为这个理想而尽忠的崇高精神

13、简述堂?吉诃德的一个滑稽好笑的冒险故事

事例一:堂?吉诃德主仆来到蒙铁尔郊原。郊野上矗立着几十架巨大的风车,堂?吉诃德认为那是长胳膊的巨人,打算前去挑战,为上帝立功。他飞马上前,一枪正中车轮,转得正欢的车轮一下子就把长枪折成几段,堂?吉诃德连人带马被扫了出去。

事例二:堂?吉诃德主仆走在路上,两群羊也刚好经过这条路,掀起漫天尘土。堂?吉诃德却认为是两队人马在交战,并准备加入正义的一方。他不听仆人的劝告,举着长枪,吼叫着冲下山坡,对着羊群乱刺一通,被牧羊人用弹弓把他打落 马下,并打掉了好几颗牙齿。

事例三:堂?吉诃德看见一辆车子上装着两头狮子,认为那是魔法师派狮子来对付他,因此不顾桑丘的劝告,执意让押送人打开车笼,准备与狮子决一雌雄。押送人乖巧地对他大大恭维了一番,堂?吉诃德才作罢,并认为自己战胜魔法师的挑战。

事例四:堂?吉诃德坐着小船顺流而下,看到河面上的几座水力磨房,以为又到了城堡,堡中一定有落难的贵人。磨房工人见小船就要卷进水车轮里了,急忙解救他。堂?吉诃德看见全身沾满了面粉的工人,以为他们是妖怪,拔剑向他们挑战,谁知一下子船就翻了,多亏磨房工人就了他的性命。

14、简述堂吉诃德之死

答:堂吉诃德主仆在海边闲逛,碰到了由参孙学士装扮的“白月骑士”,并被他激怒而进行了决斗。堂?吉诃德决斗失败,只好答应“白月骑士”从此结束游侠生活。回家后,堂?吉诃德一连六天都躺在床上,高烧不醒。第七天醒来后彻底醒悟,立下遗嘱,强调外甥女只能嫁给没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得放弃全部遗产。三天后,他与世长辞。

15、请简要分析塞万提斯作品中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另一方面,他奉行的是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16、请简要分析《堂吉诃德》中桑丘?潘沙的人物形象

桑丘是一个又胖又矮的西班牙普通农民,他性格中既有农民的狭隘自私、目光短浅、胆小怕事,处处为自己打算的一面,又有讲求实际、冷静与清醒的一面。他时时在提醒堂吉诃德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中来,正好与堂吉诃德的狂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7、请说说《堂吉诃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作品中,堂吉诃德与桑丘主仆二人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两两对比,相得益彰。

18、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请简要分析其喜剧因素或者悲剧因素

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

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19、请简述有关桑丘的一个故事

堂?吉诃德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参孙打败,按照约定,他们主仆二人只能回家。路上,桑丘在堂吉诃德的请求下偿清了三千三百鞭的鞭打,以便让杜尔西内妮脱离魔法。但他自个儿打自个儿,打得既轻,而且又作弊。他一面把鞭子抽在树干上,一面大叫,当作是打在自己的屁股上。

《巴黎圣母院》练习题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看中了街头卖艺的吉卜赛女郎艾斯米拉达,对她产生了邪念。于是他指使教堂撞钟人畸形儿卡西莫多夜间在街头拦路劫持,但艾斯十拉达被近卫队队长菲比斯救出,她爱上了菲比斯。副主教趁这对青年男女幽会之际刺伤菲比斯。并嫁祸于艾斯米拉达,将她判处死刑。行刑之日,卡西莫多将副主教从楼顶上推下摔死,当日失踪。两年后,人们在墓地发现他的尸骨和艾斯米拉达的尸骨拥抱在一起。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已经是一堆灰烬。作品无情揭露了教会的虚伪、残忍,封建王朝的昏庸、腐败和上流社会的卑鄙、无耻,热情歌颂了下层平民的优秀品质和反抗精神,具有巨大的战斗性和美学价值。但也宣扬了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以及宿命论思想。小说想象丰富,情节多变,戏剧性强,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取得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杰作之一。

1、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请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加以说明。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地解救了她。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遭受了绞刑。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这个人物。

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心地善良。他因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的养育之恩而极其感激。在愚人节被选为“愚人王”,受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在受刑时对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感动不已。他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悉心照顾,并深深爱上了她。最后他杀死了邪恶的克洛德,自己也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而死。

3、简要地描述卡西莫多的外貌特征

卡西莫多就像是把一个巨人打得粉碎,再把四肢百骸胡乱拼装起来的外表非常丑陋的人:四面体的鼻子,马蹄铁形的嘴巴,左眼上挡着浓密如茅草丛的红眉毛,一个大肉瘤完全遮住右眼,牙齿横七竖八,东缺一块西少一角,赛过城墙剁口,一颗长如象牙的獠牙伸出长着厚茧的嘴唇,下巴劈开。

4、简述有关卡西莫多的一个故事

当爱斯梅拉达因为被指控使用巫术刺伤了弗比斯而判处绞刑时,卡西莫多从钟楼飞身而下,把她解救到教堂里,为保护她不受别人的侵害,他甚至不惜得罪了收养他的副主教克洛德。因为误认为乞丐们是来抓爱斯梅拉达的,卡西莫多在钟楼上奋勇抵抗乞丐们的进攻,同他们展开激烈的战斗。

(1)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受鞭笞。跪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声。这时,美丽的埃斯梅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嘴边,心中充满感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

(2)乞丐王克劳班率领乞丐营救埃斯梅拉达。不明真想的卡西莫多极力驱散众人。乞丐们最终攻破大门,救走了埃斯梅拉达。不料国王的士兵从后门进入教堂。雨点般的箭射向埃斯梅拉达和流浪汉们。卡西莫多站在楼顶上,看到心爱的姑娘又被吊在绞刑架上,痛不欲生。当他发现克罗德正对着受绞刑的埃斯梅拉达狞笑,他把这个道貌岸然的野兽推下钟楼。

5.讲一个能表现加西莫多心灵的故事。

答: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意图绑架爱斯梅拉达未成功而被巡逻队抓住的加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只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里,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6.请简述加西莫多最打动你心灵的一个场面。

(1)爱斯梅拉达被押到广场行刑。弗比斯不敢站出来证明爱斯梅拉达的无罪。加西莫多从教堂里冲了出来,他挥拳打倒了刽子手,把爱斯梅拉达高举肩头,跳进教堂,用嘶裂的声音喊道:圣地!加西莫多搭救了爱斯梅拉达并将她安排在钟楼塔顶。

(2)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加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7、简述关于爱斯梅拉达的一个故事 事例一: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当她看到卡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卡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事例二: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正当甘果瓦即将被乞丐们处以绞刑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并摔罐为证,婚期四年.8、简述一个表现克洛德阴险毒辣的故事 克洛德暗中跟踪弗西比,当他看到弗西比同爱斯梅拉达亲热地幽会时,不禁妒火中烧,趁机刺伤了弗西比。但他反而嫁祸于爱斯梅拉达,在法庭上编造了所谓巫术的谎言,声称是爱斯梅拉达运用巫术伙同她的小山羊刺杀了弗西比。并对她进行严刑逼供,爱斯梅拉达屈打成招,被判处绞刑。

9.《巴黎圣母院》中,当爱斯梅哈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请作简要介绍。答:卡西莫多把爱斯梅哈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克洛德趁机威胁爱斯梅哈达姑娘,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加西莫多愤怒地把克洛德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10.简述《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对话内容 答:黑衣主教克洛德和他的弟弟约翰有这样的两句著名的对话:主教说:“结果不会好的。”而约翰回答:“但开始会很好的。”这寓示着生命是一个过程,开始和结果同属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只不过不同的是两个阶段是平等的,是同样重要的。

第三篇:小学语文单元导读

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第三组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 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第六组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 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

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 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第二组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三组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第四组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

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组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 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第七组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教材又专门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

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第八组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 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关于本组教材的学习,课本中的导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

教学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年级上册 第一组说明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 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

第三组说明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说明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 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说明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就是鲁迅。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第七组说明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学习本组课文,在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编写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

表达方法。入选的课文中,有的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八组说明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六年级下册 第一组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组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 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描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

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本组教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第三组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第四组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来安排内容,“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第五组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只有理解科学的精神,才能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意蕴;只有张扬科学的精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爱科 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探索求新、创造发明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正确态度。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16个词语。“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在本组课文教学的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一、单元总说

当我们开始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第四篇:语文九年级名著导读

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阅读感受: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

②本出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语,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①鲁达:鲁智深(花和尚),奉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②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③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④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已、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⑤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刀、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⑥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⑦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二、《傅雷家书》、作者:傅雷(1908 —— 1966),文学翻译家。

翻译作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大部分作品《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2、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是傅雷作为父亲对留学海外的儿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书信集。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家长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阅读感受: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三、“培根随笔”(共 58篇)、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全名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语)、主要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它关注现实,有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有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写作特点: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语迭出。、阅读感受: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局限性:他的毫不隐瞒的贵族立场,男权视角和某些近乎市侩哲学的功利主义思想。、精彩片断:

《读美》点评:这篇论美的短文写得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它在培根的随笔中颇具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学特点。、喜欢的格言警句: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②知识就是力量。③善择时即省时。④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⑤顺境易见劣性,逆境易见德性。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第五篇: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 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

阿底瑜伽(大圆满)的核心教导我们:应该揭露心的本质,心的本质是流动的自然。认识心的本质就是认识唯一的佛,除此之外一切都意义不大。

阿底瑜伽认为凡夫心就好象一个在海边堆沙子的孩子,他不断的堆沙子,但不断的被大海冲垮。大海比喻无常,而我们的心总是不断的在抓取,一旦我们抓取的被摧毁,我们立即换下一个,但是还是被摧毁,虽然我们会有短暂的娱乐,但是它们会被冲垮,最终我们会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好象水遇到一个坎,然后在那里发生旋涡,但是绝对不能将那个旋涡认为是整条溪流的本质,那个旋涡不过是一个纠结,不是所有的水。

同样,我们心的本质是自然的流动,但是一遇到内在和外在的事物,它就开始抓取,然后发生旋涡,它认为自己是那个旋涡,忘记自己是整条小溪流。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纠结在那里,不肯出来,我们认为自己是轮回中的一员,是问题中的一分子,但我们不懂得在问题中放松我们的心,这样我们永远被我们是旋涡的假象给迷惑。

紧张的心就好象遇到冬天的水,它因为寒冷而结冰,同样,我们的心因为遇到某些问题而开始凝结,开始抓取,本来自然流动的心被冻结成一个点,是恐惧,是焦虑,是谋划,总之它离开了当下,它被冻结在一个孤独的地方,也就是说,整个心的活力无法释放,但是,你可以释放它。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或是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用思维很多,不必企图改造什么,而是简单的放松在问题,或是非问题上,我们只要放松,一切就会淡化,退却,然后我们的概念会模糊,我们会开始发现自己无法承认和思考某些事情,在放松之中,一切思维和计划都自然的消失,但这是自然的过程,而不是逻辑推理。当一切都不知去向,你在没有边际和中央的,没有立足点和参考点的空间,这时的心仅仅是明晰的一种力量,这种充满力量的空间宁静的流动,没有任何事物能凝结它,那就是本觉,心的本质。旋涡的本质是溪流,冰的本质是水。只要你释放冻结,就没有轮回的冰,或是旋涡,然后只有广大的空间,和清新的光明。

阿底瑜伽的“见”是认识“本觉”。我们制造了轮回,因为我们把水制造成冰,然后把冰当成唯一的本质,但是我们一旦释放冰,水的本质就出现了,我们释放抓取、释放问题、释放我们的造作,我们的心就回到了本觉。本觉对任何事物都不留痕迹,它不停留在某个事物上,不为其而冻结,它好象广大的空间,但空间是死寂的,它却充满自觉的光明。

低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分析一切都是心的影象,然后寻找心,心无法找到,于是在空之中,他们认识明朗的觉察,觉性在空间中感受自由的喜悦。但这种基于推理分析的“见”,被称为是比较造作的低等“见”。

中等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停止思维,直接感受事物的鲜明,将一切视为明光,一切都本来解脱而无所谓造作。但是他们停止思维,还是一种造作的 “见”。

最高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超越任何努力,在自然的放松之中,心性自然的显露,这是最直接的车却修持,属于最高的部。

但这三种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效果,就是空与明的不二。

先从加行中试图发现心的根源,也就是观察每个念头的生、灭、住,但是,你将一无斩获,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明晰于空无。通过这个加行,你和念头的本质越来越熟识,你发现念头如幻,认识到他们空明的根源,同时经常安住在空明的当下,这是修止,很多人在这里开悟,但大多数人用它来熟悉自心,然后修空明之止,却不一定是大圆满的境界。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在放松之中,一切会自然的发生,一切“见”都会消失,你的“自性”会现量的体会到这一切——先是粗的,然后是细微的分别,它们都消失了,这不是意味着你在心里嘀咕,哦,他们消失了——不是这样,而是逐渐你放松了那个“冻结”的心,它不在抓取任何事物来作参考,它的本性就是“空”,然后却不失明晰,但只有你作,你就会日益的体验到这一切,由粗到细,有一段故事进入每个闪念,你将发现其背后无与伦比的巨大光明空间。从开始,你就应该坚持这样的修持,直到某次你留泪或是微笑,你见到如此美丽的心灵本质,它光辉的超越了任何轮回和生死的局限。

心是一个玩耍的孩子,而本觉是一个睿智的老人,你不需要关闭眼睛和耳朵,不需要进入深深的禅定,一切都在你广大的空间中出现,却不流下冻结的痕迹,这就是本觉,永远不改变,但是我们不认识它,这就是无明,当本觉自己体验自己,这就是明觉,明觉是无明的敌人,两者不会同时存在。

本觉超越了任何参考,它绝对的空无,所以超越了“常”,但它又自发的明晰,它也不是“断灭”。它的空,就是法身,它的明,就是报身,这二者结合自然的流动,就是化身,假如执着流动凝结成自我的一个个小结,那就是凡夫心,这是一根、二道。

“修”是“无修也无散”,假如你认识本觉,那么它就是唯一的明点和本尊,就好象阿底峡大师说的那样:你一生修一个本尊,成就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在本觉之“见”中,持续在其中,也就是说你的心不被冻结,自然的流淌,那么你就是修佛陀功德无二的禅修——在见中就是禅修,此外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不需要观想和持咒,修生圆次第。

下载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解读语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一、《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回忆性散文(体裁)集,共 10 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旧事重题》,1927年编集成......

    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一、《海底底万里》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海底底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

    人教版语文名著导读5篇

    人教版语文名著导读 一、意大利·德·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1、作家、作品 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

    九年级语文名著导读[合集5篇]

    名 著 导 读 练习题 1、 名著阅读。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 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

    语文冯老师名著导读(精选合集)

    现将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涉及的中外名著按作者(国籍)、作品体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主要艺术特色等方面,整理归纳如下 : 一、《爱的教育》 1、原名:《心》 2、作者:德·......

    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

    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

    八下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八下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第一课时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