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现状及对策
职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现状及对策
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 贺瑞楠
许多教非艺术专业音乐课的老师在日常交谈中反映:学生不爱音乐课,上课纪律差,书本上的知识很多没法教,教学双方都没有一种愉悦的感受。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反映。在我的理解中,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应该是很幸福的,不但给人快乐,同时自己也在不断享受这份快乐。可如今为什么这种快乐却变成了一种痛苦?带着许多的疑问,我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音乐课上,做了一个调查,分别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音乐的历史,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对乐理知识的了解度及对音乐课的期望等方面开展了一些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了我校机电工程部三个班级,学生共151名,其中男生102名,女生49名。
一、调查数据结果:
1、对音乐的喜欢度:非常喜欢的占37%,一般的占52%,而选择不喜欢的只2人,另有5人选了不知道。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音乐的。
2、学习音乐的阶段:48%的学生选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37%的学生选了小学和初中偶尔上上音乐课,另有15%的学生选了初中。说明大部分学生是上过音乐课,但大多数属于偶尔上上。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音乐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
3、喜欢何种音乐:81%的学生选择了流行音乐,选择其他音乐的学生都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4、对乐理知识的了解度:选择非常懂的是0人,选择有一点懂 的占42%,选择一点也不懂的占58%,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一个音盲。这也反映了我们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个重大缺陷,我们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可是接受了九年“素质教育”的学生却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一点不懂。
5、对于音乐知识的渴望度:这一栏的调查出乎意料地平均,有30%选择要欣赏一些名曲,有26%选择要多唱一些歌曲,有17%选择要学习一些乐理知识,有19%选择什么都要学,另有18%选择了无所谓。因为是多项选择题,所以有些喜欢音乐的学生选了多个选项,但是选择无所谓的学生的比率也超乎我的想象,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对于音乐课一点兴趣都没有。
6、在征集学生对音乐课的建议方面,大部分学生希望能有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希望老师能多让他们听一些歌曲,唱一些歌曲,也有个别学生表示想要学习一点乐器。
二、原因探寻和问题剖析
1、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矛盾根源探究
首先,现有的音乐课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音乐课被挤占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的机会,渐渐地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目前的音乐教材内容太单一,离学生的欣赏实际能力相差甚远,同时由于没有相关的乐理知识,学生往往对老师的讲解一知半解,不能形成相应的系统,给音乐欣赏也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由于音乐课在学校课程中不受重视,音乐教师的地位相应也就不太高,所以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也就随之下降,课堂教学 出现较随意的现象,教学效果当然也就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导致学生不喜欢音乐课 的一个原因。
2、流行音乐成为学生主流音乐的成因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可是现今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和流行音乐相比却少之又少。音像店里、电视里到处是流行音乐,一些流行音乐的歌手也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些主流人物,成为一些青少年模仿的偶像。流行音乐的特点是比较轻松,贴近生活,张扬个人的感受,较得到大众的认同,青少年喜欢轻松快乐的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大部分流行音乐的整体品位不高,真正适合青少年的流行音乐很少,这也让音乐教师的选材产生一定的困难。
3、学生音乐知识贫乏的病因寻根
在现行的教育中,音乐知识通常被认为是不太重要的。文化课有统一的考试,有升学的压力,而音乐通常只是被理解为唱唱跳跳玩玩,小学和初中时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比较零散,有些学校甚至就不讲音乐知识,给学生放放歌、听听歌,有什么比赛就参加一下,搞个活动什么的,就当成了音乐教学的全部。却从根本上忽视了音乐其实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社会公众的音乐素质偏低,音乐知识的普遍缺失也是导致学生音乐知识贫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
4、学生渴望学习多种音乐形式的心理探源。
由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音乐的,可是在欣赏一些较严肃的音乐时却无法欣赏,这让他们也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所以也迫切想提 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同时,一些学生除了流行音乐,很少接触其它形式的音乐,因此有一定的好奇心,想去感受更多形式的音乐,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另外,音乐欣赏课有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害怕变成象文化课那样的模式,所以希望老师能轻松课堂气氛。这给老师提出了一定的希望和要求。
三、教学计划与策略的调整对策
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通过原因探寻和问题剖析,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
1、调整教学计划
(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增加了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我们的音乐大纲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加入了这部分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增补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学生的教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增补了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 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2、改进教学策略
(1)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学习节奏时: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音乐欣赏时:我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也经常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我校根据职业中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秉承着“天天小活动,周周中活动,月月大活动”的原则,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比赛(包括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校园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小品相声等),还有每天下午6:00-7:00开展的社团活动、每天大课间开展的文艺表演、每月一次的专业部文艺展演以及学校团委组织的演讲 比赛、文明礼仪大赛,还有校园广播等等。在课堂中我常常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还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重视音乐教学的育人作用以及加大音乐教学的改革力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因此,我由衷地希望能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的文化环境之中,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状: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1,缺乏学习动力。由于没考上普高而上职高的学生,大部分存在着一种失落感,他们认为上职高没有前途,低人一等,盲目悲观。还有一些学生,原来就很差,考上了职高认为很不错哦,因而盲目乐观。而不论书盲目悲观还是盲目乐观,其思想上的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职高“好混”,拿个毕业证容易,缺乏学习上的进取精神。具体表现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得过且过、不学、厌学。
2,缺乏学习习惯,业余时间很少用来学习。相当多的学生的业余时间不是来学习的,而是哦用来看电视、上网的,上网也主要是聊天、玩游戏。甚至有相当多的学生上网、玩游戏已经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因此而迟到、旷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上学、放学根本不背书包,因为他们回家从来就不学习,也就无须背书包。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
3,缺乏恒心和毅力。许多学生也承认自己并不笨,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恒心和毅力,一旦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放弃学习或自欺欺人,走“捷径”。更为严重的是,不学习、抄袭现象一旦传播开来成为社会风气就会互相影响,很多学生本来就意志薄弱、厌学、不学,不学习的现象会使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大家都这样,我不学也不算什么,因而恶性循环,最终败坏了学习风气。
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职业高中学生厌学、不学习、成绩差、并非是智力原因,而是由于缺乏学习动力、缺乏恒心和毅力等内在原因以及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外在原因。
1,讲求理想教育,启发学生的内趋力。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老师应有的重视,逐渐失去了自信。进入职业高中以后更是觉得低人一等,前途和未来不再光明和美好,只想破罐子破摔,混张文凭了事。没有了理想和追求,也就是去了学习的动力,大部分学生是老师和家长“要我学”。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理想教育入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入学伊始,就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入学教育和职业知道,要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社会输送数以亿计有专业激素的劳动者的有效渠道,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学校要请已经毕业的、学有所成的或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教,典型引路。要让学生认识到,能够上普通高中,考全日制大学,搞研究 工作是一种选择;上职业高中,学一门技术,通过成人高考或自学成才,做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从而逐步打消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职业理想,进而启发其内趋力,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2,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认识学生。
职业高中的学生其实很不幸,在他们违纪、眼学的背后,更多的是自卑与无奈。作为教师,切不可只看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实质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学生,不仅要看他们的现在,还要看他们的过去;既要看他们厌学、破罐子破摔的表面现象,又要看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既要看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更要看他们身上可贵的优点、长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信心,得出“你能行”的结论,才能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有了自信,学生才有进步的动力。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教师无私的爱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亲其师,信其道”。职业高中的学生成绩大多比较差。面对这些孩子,职业高中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既要授业解惑做教师,又要关心爱护做“父母”,还得纠正他们思想和行为上的错误做“医生”。
因此,职业高中必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而且还要课下补习,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真心爱护学生,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褒扬他们的优点,引发他们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只有让学生渴望求知、求真、求美的心灵受到触动,萌发求知、求真、求美的欲望和行动,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以学生为本位,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厌学问题的关键。职业教育摆脱了高考指挥棒的束缚,课程设置大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容易与实际生活和具体职业相联系,为教师尝试新的加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课程选择上,职业学校更适合推广“学分制”。知道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特点自由选课。由于所学内容是学生自己感兴趣或认为使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依据专业特点,以学生需求和学习规律为中心,尝试各种教法
5,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政治观、和道德品质。在科学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念、信念、道德观更具科学性、自觉性,更富有时代特征。因此,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对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作为隐性影响因素,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熏陶、感染作用;学习活动作为一种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学生各种优良品质的形成具有锻炼作用;教师人格、思想、情感、态度、意志、性格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识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教育功能,自觉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第三篇: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教育,是协调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应试教育将学习的重点全部转移到学生和学校上,却未曾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中来。良好的个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与孩子个性发展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特别关心和注意。
1.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1.1
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家长闲时不看书读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1.2
家长期望值过高。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与此相对应,农村家长都舍得投入,他们节衣缩食,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要求。
1.3
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1.4
过分依赖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埋怨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1.5
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溺爱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农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1.6
家长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还较为片面。有的认为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将来当工人、干部才有出息。有的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就可以“成才”。还有的认为不管孩子将来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是人才。
2.对策
2.1
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外部环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把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消除封建文化残余。通过政府的力量,因地制宜,开展文体
活动,建立适合农村孩子发展、创造、竞争、成才的健康的家庭文化,减少和消除封建主义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从观念上、文化上、形式上改革家庭,改变人们的家庭心理结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2
加强学校对家长的教育,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学校应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开设和完善家庭教育课,通过各种资料、图片、案例和多媒体等方式来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家长要在生活中运用各种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家庭意识和家庭观念。
2.3
开展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与学校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生活性和随意性,由于孩子对父母天生的信赖,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技巧,选择恰当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孩子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应正确定位学校与家庭教育,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充分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职责,不能过于依赖学校教育,虽然学校是教育主体,对孩子的成长起主导作用,但它不能取代家庭教育的职能,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进行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反复的教育活动,仅凭家庭单方面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联合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力量。家长在加强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要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意识,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教育孩子。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情境化训练,通过言传身教,使家庭教育达到实效。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履行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同时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去。
第四篇: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模式守旧、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到位、学生后勤缺乏保障等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意见,以期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迅猛,但随着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妥善化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业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
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目标。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缺乏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性。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种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把学生只当作管理对象的缺陷, 尤其是没有真正把握高职学生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 学生管理实施方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 学生管理仍然是处于金字塔管理系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可以说, 基本上是进行外部控制, 而不是主动地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或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成才, 更不能唤醒学生内在的创新之魂。这种管理只是告诉学生“不准做什么”, 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 如何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成为人才”, 从而使学生产生茫然、抵触甚至逆反心理。现有的管理模式忽视了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除了少数学生干部有机会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外, 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被剥夺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在这样 的管理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缺乏创新精神, 依赖性强, 这样的管理理念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特征不相符, 也是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认可的重要原因。
2.缺乏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中的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是把班级管好、管活的关键, 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现实中, 许多高校虽然按学生比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辅导员(班主任)来管理学生, 但效果不佳, 作用不明显。实践证明, 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 又融于课堂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担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效果比较理想。但目前,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 专业课教师数量有限, 即便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 仍不能满足辅导员(班主任)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的需要。
3.缺乏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最突出的矛盾是后勤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 是为了减轻院校建设成本负担, 相对解脱后勤对教学的冲击。然而, 目前多数学校尚未解决一系列权、责、利等有关问题, 有时问题还表现得相当严重。由于后勤供应商的过分逐利, 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后勤服务质量低下, 由此发生学生对学校的“住宿条件太差”、“食堂饭菜差, 服务质量低”等诸多投诉现象。这说明高职院校在抢抓机遇, 迅速发展的同时, 没能很好地做到在校生人数与学院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学院的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的外因。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 引起了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以及利益关系多样化, 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也冲击着高校, 特别是影响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由于高职院校与市场关系十分紧密, 受社会的影响程度很大, 尤其是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他们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去选择和接受各种思想文化, 其社交、娱乐, 甚至学习、社会工作都呈现出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的趋势。他们会主动或被动地踏足社会, 以打工、实习等方式去体验社会, 不断增强与社会的联系, 从而使许多学生问题开始 2
与社会问题连在一起, 并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另外, 网络给广大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许多黄色的、反动的网站冲击着青年学生。据调查, 相当多的大学生上网是在闲聊、玩游戏或浏览黄色、反动的网页。有关青年学生不遵守网络规则在 BBS 上留下色情或反动言论、会见网友上当受骗甚至受害、上网成瘾不可自拔导致学业荒废等事件, 频频见诸于媒体报端。这些无疑都给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 影响甚至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氛围。
2.高等教育转型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受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等的作用和影响, 当今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生与校方的关系已步入由身份到契约的转轨时期,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入学成绩、家庭背景、民族状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特困生、心理障碍生、学习困难生等特殊群体, 各类学生的学习目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等思想认识问题自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费由以前国家统包到现在按教育成本收费, 增加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 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化。学生就业, 也由以前国家统一分配转向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因此,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的转型中正发生着急剧变化。另外, 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国家取消了高考年龄的限制, 不仅已婚的成年人可以走进校园, 那些大龄的青年人更是将成批地涌入校园,有 20 岁左右的青年人, 有 30 岁左右的成年人, 也会有 50 甚至 60 岁左右的准老年人。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将变得多样化, 无疑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创新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专科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各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能因循守旧,承袭以往中专的管理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而应当不断摸索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作为高职管理者,要培养出“以学生为本”的这种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得问题是什么。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 3
识,变管理为“服务”。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一切为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全面的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高职的学生管理者,不可能时刻与每一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坚力量,为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调动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干部主要是通过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把广大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由于现在高职的扩招,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思想素质高低不一,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仅仅只靠辅导员、任课老师及学生工作者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只有通过学生干部掌握信息,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的矛盾及时进行分解和沟通。发挥好这种带头的作用与老师做好协调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效果。
2.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逐步改变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绝对不能成为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换句话说,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的立足点不应是控制、约束,而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尊重。其次,真正落实院系二级管理模式,逐步由原来的集中、封闭、单一的管理模式过渡到和普通高校接轨的系、部自主管理模式。各系部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学生管理方法和措施。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考评工作都以系、部为单位进行,充分调动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几乎都推行校院级的“二级管理”体制, 学生工作职责分布于系、部、院、学生处、团委等几个部门, 部分职责还分布于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 虽然要求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但实际上, 由于职能重叠, 职责不清, 责任不明, 权力交叉, 在一些具体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诿, 办事效率低下, 不能很好地发挥齐抓共管的优势和形成合力, 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学生工作干部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工作水平的提高。高校应该建立一个统一专门的学生工作机构,统一行使学生管理工作职能, 形成点面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系统, 负责对高校各年级学生的专业工作进 4
行统一领导, 组织协调, 指导检查, 考核评估。建立这样的机构, 可以使高校学生工作精简统一, 职责明确, 运转协调, 达到有效管理, 也可以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
随着高校的扩招, 学生人数大量增加, 现有的班主任、辅导员严重短缺, 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着不齐、不力、不稳的现象。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就必须从源头抓起,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 把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学生工作队伍结构要合理。本着/专兼结合、新老搭配、层次交错的 原则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就是要求各院校根据本校学生工作 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协调开展学生工作。新老搭配就是要注意学生工作队伍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比例构成,有利于在实践中保证学生工作的传承,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延续;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层次交错,则要求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要以多样知识结构、多样学历层次的人员组成。其次,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要提高。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选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较高个人素质的人才加入学生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
5.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 文化建设中注重用世界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来熏陶青年学生, 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相结合, 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举办专门的“科技节”、“艺术节”、“专家论坛”、“学者讲座”, 组建大学生艺术团等社团, 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使青年学生尊重文化、欣赏文化和创造文化;要通过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治安和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风、教 5
风和学风, 切实形成一个有正确的舆论, 良好的教育机制, 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 真正做到用先进的文化陶冶人,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
三、结束语
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而温和的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覆盖到每一个过程,控制到每一个环节,规范到每一个步骤,具体到每一个动作,落实到每一个人员。具体来说要做到:培养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管理工作责任化与人性化结合。面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做到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切实抓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学生工作者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第五篇:浅析技校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浅析技校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产生政策的调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企业对中级技术工人的要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对高级技工、技师的需求,更加迫切,这给从事技工教育的各类技工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受生源质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及技能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距离甚大,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技校生思想品德现状,讨论研究教育方法,以适应社会对技校生的需求。
[论文摘要] 技校学生 学习现状 对策分析 技工学校学生现状 :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选择了上普通高中。而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首先考虑上中专,大量技工学校的招生已经到了无生源可选的地步:只要有人报名,不严格限制年龄、不要求初中毕业、不管有无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统统录取。即使这样,也很难完成招生计划。于是,不少技工学校采取向本校教工下达招生任务,完不成任务的处经济惩罚等措施,形成了校长为招生头疼、教工为招生发愁的局面。从目前形式看,这种状况短时间内难有改观。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技校招收的农村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实行了助学金政策,但吸引力不大,对改善技校招生困境效果不明显。
一、技校学生存在的不足:
1、自私自利:现在的学生多数都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为自己考虑的多,为别人考虑的少。有班集体活动时,听到学生说的最多的一些话就是“关我什么事,我才不做呢”、“做这个事有没有什么奖励”等,集体意识非常淡薄。
2、贪图享乐: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吸过烟、泡过网吧,花钱大手大脚。比如每学期的助学金一发到银行卡中,有些学生就迫不及待的请同学大吃大喝、上网唱歌、买手机、充Q币或者游戏币等,贪图享乐非常严重。
3、行为习惯差:很多学生都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乱丢乱扔、随地吐痰、讲脏话痞话、坐姿站姿吊儿郎当,一身的流氓地痞气,严重影响学校的校风。
4、独立能力差。现在的技校生大多都是90后,身上的“骄”、“娇”二气尤为明显。许多学生在家从未洗过衣服,从未叠过被子,从未打扫过卫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给学生正常的学习带来了极大不便。
5、对学习缺乏动力。很多技校学生在上初中时成绩就是倒数几名,长期遭受老师、同学及家长的歧视和谩骂,造成内心极度自卑,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之所以选择技校,一是因为年龄小,初中刚毕业就出去打工不太合适,先在技校混两年再出去打工;二是认为技校主要是学习动手能力,理论完全不用学。
6、个别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爱走极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技校学生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
1.自身原因:这些学生在原毕业学校长期受歧视,思想上缺乏上进心,没有学习的动力,有些学生更是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和社会上不良的人混在一起。主要表现在胸无大志,思无远虑,自己就没有把自己放在有用人才上看。
2.社会原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思想道德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有些成年人价值观扭曲,这些都给正处于青春期的技校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家庭原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与孩子正常沟通,导致学生性格孤僻,言行不一,存在较大的性格缺陷。
4.学校原因:现在许多技校生虽然办学时间较长,但实习场地、活动场所都比较狭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实习、活动的需要;专业设臵,课程结构也显僵化,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知识层次的需求;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经验,也影响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技校学生的教育对策:
针对技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了以下教育对策:
1.实施“以人为本”,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争创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应实施“以人为本”,即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无论是教学、管理和服务,都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爱在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部环境,促进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教学上实行了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求学的需要,不断加大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在管理上注重调查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不同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使同学们感到校园是无限温暖的,老师是可敬可亲的。
2.加强入学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每年新生入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新生活、新起点”教育,“新生活”即要求学生入校后要适应学校的寄宿要求,学会生活自理,性格方面要自立、自强,重新树起对学习的信心;“新起点”即学校无差生,对所有的新生都一视同仁,所有的新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以重塑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
3.积极组织军训,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
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人的作风感染学生是技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以军队一日生活制度和内务整理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4.实行值周制度,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
每个班每学期都要值周1-2次,学生值周既要负责教学楼、公寓楼和整个校园的卫生,又要负责维持各班的自习纪律,检查“两操”的出勤人数,与学生会一起,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5.进行法制安全宣传,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学校定期召开法制安全教育大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对各种安全隐患提醒学生注意。做到防微杜渐,常抓不懈,有效遏制了校园中违法乱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思想有障碍、行为有劣迹的学生则重点监控,定期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疏导。
6.改革课程体系,进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知识层次不一,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树立学习的信心,对基础课的教学采取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讲一点掌握一点;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讲深讲透,鼓励他们报考高职院校。
7.对学生管理实行综合学分制,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就学生的学习和日常操行赋予一定的学分,以学分的高低来反映学生的学习和遵章守纪情况,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分制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每月一总结,以此作为学生评先树优、推荐就业的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遵章守纪的积极性。
8.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共同教育。教育的基础就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并就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适当指导,避免出现“5+2=0”的现象。
9.加大推荐就业力度,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许多学生上技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来毕业能有一份好工作。为此学校应加大学生推荐就业的工作力度,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单位,在学生中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由被动学生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应全面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这一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素质,保证学生质量,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全力打造技校教育的精品工程。
上述对策在技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会产生明显效果,但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努力培养出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有用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