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2:5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

第一篇: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

案例 课题:《梅花魂》 一:基本理念

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申老师能以阅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语文教学。二:教材

(一)内容:《梅花魂》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为了能让孩子理解文本、吃透文本、走出文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感受梅花的形象。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感受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

品味梅花美的形象特征时,感悟信念对人生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可以看出,目标明确,重难点醒目,能抓住教材,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感悟人生。

三、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选用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内化了课文的语言,通过朗读培养了孩子的语感,通过朗读让孩子体会到了情感,通过朗读培养了孩子审美和朗读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这种学习方法,这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品味梅花精神美的句子时,在交流学完此文的感受时,充分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课件做得精美,尤其是听读课文部分,图文对照,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文本,使教师的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农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自然亲切,水到渠成,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

1、赏花

执教者先让孩子边听读课文边看课件,然后学习作者赏花的语言文字,感知梅花的美丽形象。由直观形象到学习文字无不体现了执教者的独具匠心。

2、品花

让孩子默读课文之后,去品味描写梅花精神美的句子。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执教者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品悟,读中悟、悟中读,反反复复,促使孩子挖掘出文章的中心。

3、悟花教学 由物到人,自然过渡,让孩子们谈收获,谈感受,谈人生,在执教者的调动下、精心设计下,孩子们争先恐后、用精美凝练的语言倾吐心声,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和优秀的表达方式

此环节的设计独特而新颖,老师们在教学语文时,千万不能忽视对语言的学习,紧紧贴近语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执教者采用指导朗读、反复朗读的形式进行品味,即让孩子们学习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否则,就会读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鹦鹉学舌、写词不达意。而课文优秀的表达方式又是指导学生、提升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本文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值得让孩子好好学习与借鉴,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训练了孩子的思维,收获多多。

5、小结与作业

小结能以点带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作业的布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孩子各种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闪烁着执教者智慧的火花,老师们,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争做专家型教师。

第二篇:梅花魂评课稿

《梅花魂》评课稿 高段语文组组长翁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梅花魂》。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作者借物抒情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这堂课中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重点突出、诱导得法、教学轻松、学生活跃、语言得当。板书精炼、效果良好。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做得特别好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翁老师关注了读读的过程分初读、细读最后是表达。读贯穿于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课堂上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对课题的读法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教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说出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更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包括写梅花的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教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二、教学活动中融入了老师自己的感情 语文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追求情感。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翁老师让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中了解梅花的秉性那娓娓动听的声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翁老师用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的话语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在《梅花魂》的教学后他让学生欣赏《祖国》引领学生阅读作者成年后所作的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作者对梅花魂的理解使学生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一个感悟和对话的课堂。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这几个主体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教学实现了这几者相互的沟通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这节课中翁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对话。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去体验、去感受。这种例子在整堂课中很多不胜例举。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教师教态自然语言简练始终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实现了与学生的沟通做学生的引导、促进和激励者。另外还有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能否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增强合作意识。

2、本课重点是爱国心和民族魂环节上能否把民族魂放到后面去并减少在课中的比重前面出现比较突然且有喧宾夺主的味道。

3、在教学时间上再把握一下重新分配时间或教学方案稍作修改。

4、发挥翁老师激情澎湃并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优势创设一个更利于学生感悟的课堂氛围。

5、写外祖父心声这个表达练习比较好的最好不要省去。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感谢翁老师给了我们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梅花魂》第二课时评课稿

陈登华

景玉茹老师执教的《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课文。我听完她的第二课时教学后有以下感想:

1、创设情境处理比较好。本节课属第二课时,学生已经接触、梳理过课文,景老师巧妙利用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观赏梅花图片来创设情境,吸引全体学生回到课堂中来。我觉得很实用,符合实情。

2、景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合乎新课程标准,迎合新课程理念。她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外祖父“爱故乡、爱祖国”的思乡爱国之情,同时教育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景老师关注了读,读的过程分初读、细读,最后是表达。读贯穿于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课堂上,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弄清课文脉络,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段落和句子,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景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尤其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这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景老师还用她那亲切的教态、带磁性的嗓门、柔和腔调、甜美的声音、激情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唤起了学生的热情、激情,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因此景老师的这种设计理念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达到了读书育人的效果。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除了“母语”之外,更是用生活来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科。景老师用“梅花”生活的环境处理、把握好了课文中的人和事,再联系中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来拓宽学生的知识。例如:师生共同欣赏“赵一曼、文天祥„„”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素材,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规律。这样不仅拓宽了师生的知识,更能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历史的距离,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让学生确立了目标,树立了理想。

4、学法指导上,景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自由读、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指导后再读等等。还巧妙地利用一个“想”字,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导出了课文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5、课堂结束时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来作小结。我认为:这又一次震撼了在座所有师生的心灵,使整个课堂再次掀起一次高潮。

另外还有点建议仅供参考:

1、再指导读的同时,可让学生质疑,以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可乘机适时进行写作指导。如在导出前后照应的方法后,提问:你在平时习作中用到过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感悟,这样将阅读和习作有机的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朗读指导时,可直接教给学生重音、停顿、语气等的朗读使用方法。如:读课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把重音放在“魂”上。等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研更无止境。感谢景老师给了我这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第三篇:梅花魂评课稿

我心解读“教是为了不教”

----听《梅花魂》有感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经常萦绕在耳畔,这是叶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最近,有幸听到孔凡艳教授讲授的《梅花魂》两课时,让我在实践中如何体现“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一、有效检测,明确预习方向

叶老在语文教学方法论中指出:“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就是说,“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孔教授引导学生如何做好预习,如:

1、初读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自然段放在一起读,这样可以较快速度了解文章大意;

2、字词处理细化,引导学生分别从音、形、义三个角度学习生字词,扎实、有效,为学文打好基础。

3、了解作者,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上网查阅作者准确的资料,通过这些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由于孔教授的有意检测,为学生的预习明确方向。

二、生成学案,提升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今天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调。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加思考的学习是肤浅的、缺失方向感的。教师在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时,必须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当初步感知课文,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并用小标题概括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加深,探究的欲望也随之增强。这时,孔教授提出了开放性的思考问题:“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探究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学生深入探究:“梅花魂”的深刻含义;外祖父留给我怎样的印象?“这不只是花,而是一个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生生不断地交流,对话,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问题探索中得到提高。孔教授依据学情,顺势引导学生生成学案,为本课探究明确目标。

三、注重联系,咀嚼语言文字内涵 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语文学习不透过语言这件衣裳,人们就没法触摸包裹在 “衣裳”里面的事实和思想。语文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进行深度触摸,对文字没有反复咀嚼,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下降,甚至会丧失殆尽。《梅花魂》第二自然段中写到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我在教学时,并没有注意到文中三句思乡怀亲诗的出现有一定的联系,是孔教授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她引导学生朗读这段文字时,想象当时的情景:“外祖父读到这些思乡诗句时,他在想什么?看看每句诗都在表达什么情感?”学生依次读诗句想象,解读到“外祖父可能在想祖国,想亲人,盼回国,不能回去而忧愁。”“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之心溢于言表。”孔教授这样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不仅体会到句与句之间内在的联系,还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

四、文本细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历史等学科,学习的是内容,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副产品。

在本节课中,孔教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如:“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哪些人物有气节?”学生回答:“刘胡兰”。孔教授随即追问:“为什么这么说?她有哪些精神?”学生说得只言片语,孔教授领着学生简洁、完整地说出刘胡兰的精神: “刘胡兰参加了革命,并成为共产党员,为了保护革命组织,铤身而出,在敌人的铡刀下视死如归。”接下来交流 “江姐”,孔老师还是循循善诱,学生渐渐明白如何表达。随之汇报“詹天佑”和“钱学森”的时候,学生很清晰表达出这两位人物具有的气节。这个引导的过程,让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的方法有很多,但只有那些贯穿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不教”的目的而形成的方法才是值得我们重点追求和探索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能自主学习,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教师才可以真正“不教”了。

第四篇:梅花魂说课

寻找情感支撑点 品梅析魂引共鸣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滨海新区汉沽河西一小的语文老师胡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寻找情感支撑点 品梅析魂引共鸣——梅花魂说课设计》。我的说课分为五个部分。

一、潜心阅读,走进文本——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文章是归国华侨陈慧瑛的回忆录,记述了远在异国的外祖父的五件小事,表现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梅花魂在文中有多层涵义:一是梅花的秉性;二是民族气节;三是外祖父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心、赤子情。本文文词优美、情感浓郁。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进行语言积累。

二、反思实践,立足学情——说目标

《梅花魂》是打动我的一篇文章,但执教后发现,学生常常是知情却不能动情。冷静想想: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情感体验,对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他们又如何动情呢?于是我一次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反思与实践中去寻找情感的支撑点,力求在品梅析魂中引起学生共鸣。

我的教学共分为两课时,这是我第一课时预期达成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脉络结构,概括出五件事的小标题。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3.初步体会梅花精神和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第二课时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品词析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3.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产生传承梅花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是:品词析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产生传承梅花精神的愿望。

三、以情为线,以生为本——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2.朗读感悟法。3.架桥铺路法4.品词析句法。结合本课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运用情感朗读法、对比体会法、查阅资料法,以疑促思法、合作讨论法等层层深入地理解“梅花魂”的含义,通过反馈调节教学,形成了一种投入读、尽情说、入境品、展开想的有效的课程教学。

四、寻找情感支撑点 品梅析魂引共鸣——说教学过程

(一)赏月吟诗话故乡,感受思念入课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家乡,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来交流你搜集到的思乡诗句。随着舒缓的钢琴曲《思乡》,学生吟诵起诗句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言语积累,也对思乡又了初步的感知。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梅花魂》,走进外祖父的内心世界。(贴板书)

(二)整体感知品落泪,创设情境引共鸣。

初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作者与外祖父之间的几件事?第一课时已经整体感知课文,并概括出小标题,在此回忆旧知,依次板书: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墨梅图、送梅花巾。其中哪几件事写到外祖父落泪?想一想外祖父为什么落泪?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语句,反馈流泪原因:第一次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无声流泪。第二次,听到回国的消息时,放声大哭。第三处在送别时的泪眼朦胧。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于是我引导学生体会眼泪背后的内心世界。我用语言创设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离别的那一天,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外祖父心中有千言万语,可却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泪眼朦胧了。此刻,你听到老人心中的呐喊吗? “莺儿,我好想我的家乡,好想在有生之年回去看一看啊!”“故乡的梅花,你又开了吗?我不能回去看一看你,但你却一直在我的心田盛开着呀!”学生情感的闸门打开了,他们的心里漾起爱国思乡的涟漪。

(三)品词析句议爱梅,层层深入悟梅魂

首先,我带领学生“品行为,感受爱梅心”

文章写外祖父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以梅花魂为题呢?哪件事让你看出外祖父对梅花分外喜爱?学生自读珍爱梅图部分,运用品词析句法提升感悟。如:联系上下文,通过外祖父两种态度的对比来体会:

对待古玩,外祖父(不甚留意)。

对待墨梅图,外祖父(分外爱惜)

想想古玩和墨梅图哪个更有价值,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引领学生感受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课标中指出高年级阅读要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在研读外祖父训斥的语句时,我先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五岁时的我是怎样玷污了外祖父的墨梅图,学生找到语句只是“不小心留下了脏手印”。5岁的孩子犯了一个平常的小错误,可外祖父的态度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顿时”“第一次”“训斥”想象外祖父当时生气的心情,再指导学生表演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随机采访:“这位外祖父,不就是一副墨梅图吗?您为什么那么生气?”在角色体验中体会外祖父的内心对墨梅图的分外爱惜。

然后,我带领学生品语言,领悟梅花魂。

第一层:观形吟诗,解读梅花秉性

欣赏梅花图片,交流积累的梅花名句,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对梅花精神有了初步的理解。梅花的特别之处在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男女生对读,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经霜傲放的高尚品德。这正是梅花魂的第一层含义:梅花精神。

第二层:结合资料,感受民族精神

如果只是上课时学生读找到的资料,往往出现资料不理解,与文本不能有效结合,资料过长拖沓等问题。课标指出:高年级学生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因此,我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资料,选出最具代表的人物,运用文中句式来汇报:历经的磨难,受到的欺凌,仍然这就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一环节,不但提高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到梅花魂的第二层含义:

民族精神。再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等方式,在读中深化感悟。(板书:民族魂)

第三层:以疑促思,感受传承之意

外祖父让我好好保存的单单只这幅墨梅图吗? 这一有探究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刻的思考。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知道外祖父让莺儿保存的不单单是墨梅图,更是寄托着对下一辈发扬梅花精神的殷切期望,表达了外祖父的一片爱国心、赤子情。(板书:赤子情)

(四)课外阅读架桥梁,传承梅魂谈启示

本文作者陈慧瑛后来成为了中国著名女作家、女诗人。她又是否将这份爱国之心传承和发扬下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陈慧瑛的诗歌《祖国》吧。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陈慧瑛放弃锦衣玉食,漂洋过海回归故里,用她的行为续写了梅还魂。同学们,不论时光怎样流转,不论你身在何处,请将梅花魂传承发扬下去吧!梅花魂从外祖父延续到作者,再到每一个中国人,落实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板书:传承发扬

这是我的作业设计。作业力求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推荐阅读《一花一世界》,这样可将课堂的拓展延伸到课外,起到深化和丰富语言积累的作用。

五、图文并茂梅花开,形象直观点梅魂——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直观性、实用性为原则,图文并茂,一朵盛开的梅花,花瓣是内容的呈现,花蕊则点明中心,梅花魂即民族魂,即外祖父的爱国心、赤子情。这一板书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清晰、顺畅、整洁的感觉。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读一读:有感情课文。

抄一抄:积累下喜欢的词句。

拓展性作业:读一读书后“阅读链接”中的《故乡》。

选作作业:推荐阅读:陈慧瑛《一花一世界》。

第五篇:梅花魂评课稿

《梅花魂》评课稿 高段语文组组长翁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梅花魂》。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作者借物抒情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这堂课中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重点突出、诱导得法、教学轻松、学生活跃、语言得当。板书精炼、效果良好。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做得特别好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翁老师关注了读读的过程分初读、细读最后是表达。读贯穿于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课堂上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对课题的读法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教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说出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更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包括写梅花的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教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二、教学活动中融入了老师自己的感情 语文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追求情感。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翁老师让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中了解梅花的秉性那娓娓动听的声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翁老师用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的话语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在《梅花魂》的教学后他让学生欣赏《祖国》引领学生阅读作者成年后所作的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作者对梅花魂的理解使学生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一个感悟和对话的课堂。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这几个主体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教学实现了这几者相互的沟通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这节课中翁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对话。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去体验、去感受。这种例子在整堂课中很多不胜例举。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教师教态自然语言简练始终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实现了与学生的沟通做学生的引导、促进和激励者。另外还有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能否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增强合作意识。

2、本课重点是爱国心和民族魂环节上能否把民族魂放到后面去并减少在课中的比重前面出现比较突然且有喧宾夺主的味道。

3、在教学时间上再把握一下重新分配时间或教学方案稍作修改。

4、发挥翁老师激情澎湃并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优势创设一个更利于学生感悟的课堂氛围。

5、写外祖父心声这个表达练习比较好的最好不要省去。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感谢翁老师给了我们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梅花魂》第二课时评课稿

陈登华 景玉茹老师执教的《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课文。我听完她的第二课时教学后有以下感想:

1、创设情境处理比较好。本节课属第二课时,学生已经接触、梳理过课文,景老师巧妙利用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观赏梅花图片来创设情境,吸引全体学生回到课堂中来。我觉得很实用,符合实情。

2、景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合乎新课程标准,迎合新课程理念。她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外祖父“爱故乡、爱祖国”的思乡爱国之情,同时教育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景老师关注了读,读的过程分初读、细读,最后是表达。读贯穿于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课堂上,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弄清课文脉络,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段落和句子,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景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尤其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这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景老师还用她那亲切的教态、带磁性的嗓门、柔和腔调、甜美的声音、激情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唤起了学生的热情、激情,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因此景老师的这种设计理念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达到了读书育人的效果。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除了“母语”之外,更是用生活来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科。景老师用“梅花”生活的环境处理、把握好了课文中的人和事,再联系中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来拓宽学生的知识。例如:师生共同欣赏“赵一曼、文天祥??”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素材,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规律。这样不仅拓宽了师生的知识,更能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历史的距离,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让学生确立了目标,树立了理想。

4、学法指导上,景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自由读、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指导后再读等等。还巧妙地利用一个“想”字,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导出了课文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5、课堂结束时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来作小结。我认为:这又一次震撼了在座所有师生的心灵,使整个课堂再次掀起一次高潮。

另外还有点建议仅供参考:

1、再指导读的同时,可让学生质疑,以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可乘机适时进行写作指导。如在导出前后照应的方法后,提问:你在平时习作中用到过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感悟,这样将阅读和习作有机的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朗读指导时,可直接教给学生重音、停顿、语气等的朗读使用方法。如:读课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把重音放在“魂”上。等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研更无止境。感谢景老师给了我这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篇二:梅花魂评课稿

《梅花魂》评课稿 星期二早我们听了梁碧辉老师上《梅花魂》一课,觉得梁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作者借物抒情,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重点突出、诱导得法、教学轻松、学生活跃、语言得当、效果良好。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注重朗读训练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梁老师的课堂上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读的要求明确:有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不一样,如在初读课文时,注意弄清文章脉络,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情感的基调;细读课文时,先让孩子们潜心会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段落和句子,也就是外祖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指向更加的明确。在处理重点段落时,李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追求情感。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梅花魂的真正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想之情。梁老师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进行文本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列举有气节的英雄人物,梁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收集到的资料。如课件出示文天祥、朱镕基等的有关资料,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通过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思,领会梅花魂是祖国的象征,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再好的玉也会有瑕疵。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个人认为,在这堂课上,梁老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我觉得做得非常好。在生生对话这部分,我们应当积极的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更无止境。

《梅花魂》评课稿 城 关 二 小 魏 巧 芳篇三:梅花魂说课稿(一等奖)《梅花魂》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陈慧英女士的佳作《梅花魂》.这是一篇回忆录,有过经历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叙的手法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她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为主线,以读代讲,大胆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第二课时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三品梅花魂、由浅入深,逐步体会梅花魂的深层含义。

第一步:赏梅入文,初探梅花魂。

在《梅花三弄》的音乐声中,我用课件缓缓出示梅花傲雪绽放的绝美图片,随即开始现场绘画梅花那遒劲的枝干。(画梅花)这时,学生的脑海中一定涌出大量咏梅的诗句。于是,通过小组间赛读梅花名句的方式,唤起他们对梅花的美艳、幽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板书:赞花)

随后,由诗入文,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描写梅花的词句!反复诵读,读出感情!原来啊,这梅花,竟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她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引导他们迅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学习感悟铺路。

此时,我顺势进入第二步:品事入境,再探梅花魂。

由于有初读的基础,对于文中五件事情的品读和感悟,我放手让学生自学: 首先,我请孩子们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那件事情,多读几遍。同时划出最打动你的语句,想想为什么它打动了你,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或疑惑,做好批注。在孩子们完成后,我又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我适时指导,引导孩子们体会外公三次流泪带给我们的感动。同时把“品落泪”作为本环节的重点,读中悟,悟中谈体会。在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的音乐声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东南亚的星岛,想象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的爷孙俩,一遍又一遍的读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的伤感、忧郁,甚至能感受腮边也流下冰凉的泪珠。莺儿尚小,不懂,但学生明白啊!

接着,又随莺儿走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躺在藤沙发上,因不能回国,竟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着。读出丝丝惆怅,万般无奈。

再读到那艘即将回国的大客船,正是爷孙离别之时,泪眼朦胧啊!莺儿走了,但他的心会随莺儿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课上到这里,孩子们一定都静静地沉浸在那伤感和忧郁中,他们一定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是那一颗矢志不渝的爱国心感动了大家。(板书:爱国)1 随后,我适时质疑:孩子们,这几件事中,还有你不理解或有疑惑的地方吗?此时,学生们一定会提出:

墨梅图是外公的最爱,当初可是不让任何人碰一下的,现在又为什么会送给我呢?

学生再次聚焦在课文的13段,以读代讲,深入体会,明白在老人心中,他不但爱梅花,更热爱那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那“气节”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有气节”的表现呢?我请孩子们结合课外收集的知识库,说说苏武、岳飞、文天祥这些英雄的事迹。并且大胆走上讲台,用粉笔书写出对英雄们的赞誉。(板书:坚强不屈。贴:顶天立地、有骨气、有品格??)

此时,学生入情入境,自豪的读出:几千年来,这些英雄人物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为国献身,就像这梅花一样,令人敬佩!

原来,临别赠梅,寄托着外祖父的最殷切的期望——希望瑛儿能够秉承民族精神,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至此,学生们那年轻饱满的热情早已激起。教学进入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请问,除了文中提到的伟人,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梅花秉性的人呢?

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再次感受,不屈不挠的人都是具有梅花品质的人。

这里留下一个悬念,回国后的陈慧瑛到底能挺住那十年浩劫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前收集到的陈慧瑛的资料,并适时强调善于课外延伸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原来,1967年,21岁的陈慧瑛由于出身华侨家庭,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睡土窑,吃糠窝窝,喝雪水,一待就是六年。远在国外的亲人屡次劝她离开祖国,回南洋发展。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慧瑛女生是如何回答的呢?

是啊,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回到南洋。许多人问过陈慧瑛,遭遇苦难之时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她的回答是:“我曾经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人生的得失悲欢、苦辣甜酸,都会随着时光消逝。永不磨灭的,是我心中不变的祖国之恋。”

梅花有魂,人亦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影响了自己的孙女,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每个人。那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悠扬的《爱你,中国》歌声中,本节课拉上帷幕,但孩子们对人生的思考还将继续,永不停歇!2篇四:梅花魂评课稿 滕贞贞

《梅花魂》评课

老城中心小学 滕贞贞

讲一节课难,讲一节好课更难。能讲课的老师都是好老师,但为什么敢站出来讲课的老师不多。一是准备一节课的过程艰难,研读教材,准备材料,制作课件,编制导学教学案等。观摩课和常态课就是不一样。第二,不论呈现的过程怎么样,总会有不同的声音。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听课者总喜欢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各种观摩课,公开课,批评的声音更多一些。所以,能站出来讲课有一些难度,要有十足的勇气来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

今天,赵老师能站出来为大家展示她的课堂教学成果,是一种勇气,一种自信,更是学校对她教学改革的肯定。有人说:自信最美丽。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自信的赵老师在课堂的精彩表现,她的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引发了学生的激情洋溢,妙语连珠。感谢赵老师带给我们这样一节精彩的课堂,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

就赵老师这节课,我说三个问题。

一是导学案的使用问题。一直以来,大家都感觉导学案成了累赘,成了工作的沉重负担。的确,从量上来看,课后有两本练习册,课前又多了导学案,总是有添加的无尽的作业。但是,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想,既然必须要做,和别人一样花时间花精力,我们为什么不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这节课,赵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她告诉我们,导学案是我们的工具,我们利用它来学习,而不是受它的控制,被它所牵,被它所累,课上不是忙着对答案。教学中,我们还是按照以往的思路,用到哪方面的内容就进行穿插。比如开始的认读词语,后来的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等,都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穿插。导学案只是一张预习纸,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使用。第二,在新课改形式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怎么体现语文味。很多老师忙于订正导学案,课文不读了,词句不分析感悟了,字不写了,语文不像语文了。赵老师抓了三处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深入体会,并且三处都有侧重点,第一处诗句重在引导朗读,第二处外祖父发怒的地方重在词句的感悟,第三处梅花精神的句子重在理解三个层次,让学生学习从整体上把握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积极地深入到语言文字中进行独立思考。有老师的引导,点拨,深化,学生的思维也有了提升。整个课堂给我们的感觉是激情荡漾,生机勃勃,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文字的理解挖掘上下功夫,上出语文的味道。

第三点关于评价,是借鉴的文文老师在实小听综合实践的评价方法,具体操作是各个小组长及时计分,快下课的时候老师统计,也值得学习和借鉴。总之,这节课上的很成功,但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评价的及时性,还有问题需更明确等。当然,瑕不掩瑜,希望大家能借鉴学习。篇五:《梅花魂》优秀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梅花魂》。

一 说教材

《梅花魂》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我回忆与外祖父的五件事,分别是读诗常落泪、珍惜墨梅图、不能回国哭、赠送墨梅画、再送血梅绢。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文章还通过莺儿稚嫩的声音表达了外祖父的言传身教在她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深深的爱国之根。同时,我也准备抓住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一个句子(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来组织教学。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单元训练重点及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 教学重 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两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学过程

根据格纹内容我设计了一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初解梅花含韵

开课时课件播放教师课前收集的梅花诗,引导生读诗知梅,然后再出示配乐的美丽梅花图,让学生欣赏完后谈感受。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梅花有感性的认识,并初步懂得梅花的精神。

(二)初读,直奔重点,品梅花之秉性。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读通课文。感受梅花的品格,并以此为主题引导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

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层情况:三层、四层都可以,只要说得有依据。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5,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谈梅花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先从内容入手,理清条理,再抓梅花与民族魂之间的关系,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最后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质上来。这样始终围绕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线。)

(三)、精读,悟爱国之深情。

第一步:学生自学,在受感动的地方写体会,概括事件。

第二步:反馈,抓住重点段落,利用课件反复出示,体会,朗读,品味。

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

2、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他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而奇怪?学生读课文谈体会,生交流中谈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爱惜这幅墨梅图?生抓住:惟独、分外、碰不得、训罢??抹净。这些词句体会。当交流到奇怪的原因是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重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篇课文感情充沛,文辞优美,尤其适合于学生诵读,在体会到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之后,让学生带著这位老人未了的遗憾反复诵读;在理解课文思考问题时,学生可默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体会老华侨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延伸,课后的精彩

在感受完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眷恋后,让生了解我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以期在学生的心目中对梅花的精神有更深更广的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

本课属于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默读思考 默读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读写结合 在学生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感时,才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三)、感情朗读 在细细品味文章的情感时,应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使感情得到升华。(四)、合作探究 在归纳几件事和写体会的时候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吸取别人的思想精华,达到探究的目的,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师总结,学习方法 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要多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多多开动脑筋,并不是只限于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关系,五年级属于高年级,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思,理解课文,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更深层的理解课文。

《梅花魂》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语文知识能力目标

(1)熟记课文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3)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来体验合作探索学习的乐趣。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 说学情

我所教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

三 说教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四 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在这里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魂,分外,抹净 低头折节,然后分别让他们标出魂,分,抹,折的音 魂(hun)分(fen)外 抹(ma)净 低头折(zhe)节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二)说导语设计 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词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想一想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标题“魂”又是什么意思呢? 本文地址: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 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四)深入文章,感知课文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喜爱呢?学生会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并且我会让同学们分析这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分析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当交流的生气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图时,向同学们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好生气的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2.由老师范读“临别赠梅”一段,找出在哪几句体现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提出“魂”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五)品味赏析 1.外祖父赞美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寄托着他的情愫,每当想起就不禁怅然泪下。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共有三处。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3.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想想此时我会想的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有恒古不变的爱国情。老师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下载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梅花魂说课稿分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梅花魂》说课稿 说课人:马小燕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各自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

    小学语文说课稿:《梅花魂》[精选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梅花魂》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梅花魂》。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时刻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 而作者在文中选取了5件事,来具体......

    《梅花魂》语文教案

    《梅花魂》语文教案《梅花魂》语文教案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

    《梅花魂》语文学案

    《梅花魂》语文学案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梅花魂》优秀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梅花魂》。 一 说教材 《梅花魂......

    《梅花魂》评课稿 李晨

    《梅花魂》评课稿 李晨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作者借物抒情,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

    梅花魂微课设计

    《梅花魂》微课教学设计 一、 复习旧知: 上节课我们知道“魂”的意思是:1.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灵。鬼~。~不附体。2. 指精神或情绪:~飞魄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