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代女性:不可低估的领导力
新时代女性:不可低估的领导力
“领导”(Lead)一词来自印欧语系词根Leith,意思是“跨越界限”。作为生活在当代的女性,同西方主流社会比起来,领导力好像离我们很远。有研究表示中国的女性在基础女性和社会参与程度上比例很高,高于世界上很多国家,但在人大和政协当中,女性代表的人数低于20%,低于很多国家议会的女性比例,甚至低于很多临近的发展中国家。在“新时代”的环境之下,斐贝女性认为当代女性更需要发展个人领导力。
在21世纪的经济发展当中,有三个重要的引擎,那就是三个W,哪三个W呢?一是网络,二是气候,就是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结构性经济调整;三是女人,女人身上既是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她们也是非常成熟和有力量的消费者。所以能够争取到女性,让她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能够适应他们自身成长的需求,是一个有竞争力的社会表现。
阳光媒体集团主席杨澜曾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分论坛“女性:被低估的领导力?”上提出,这个时代中国女性要有自己的主张,首先现在的女性不需要把自己打扮成男性,或者拿出比男性强势的姿态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选择。另外,在社会当中应当给女性更宽松的环境,鼓励她们无论在商业机构和政府机关当中能够有更长远的发展。其实,斐贝一直秉承着为女性建立一整套的女性价值提升体系,女性要发展个人领导力,首先要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如志向远大、信心坚定、性格刚毅、思维独立、胸怀宽广、情绪稳定、兴趣广泛、意志坚强等,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女性创业成必备的品质,也是女性完善自身的重要内容。
斐贝国际就是一家专注于女性事业的企业,为女性建立了一整套的女性价值提升体系,包括网上商城、线下连锁、资讯门户网、商学院等,致力于打造一个提升女性综合素质的平台。一方面为女性提供一个智慧消费,同时可以尝试自己进行“零风险、零投资”创业的平台;另一方面,斐贝旗下的体验馆、斐贝资讯网、斐贝商学院三大板块为女性提供一整套的服务:体验馆为女性提供线下的分享、交流空间,而斐贝资讯网则为女性提供家庭、亲子、时尚等各方面的有用资讯,斐贝商学院作为一个无限的线上学习的平台,为女性提供创业、理财、励志等方面的课程培训。
斐贝国际认为,新一代的女性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人的竞争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做引导时代的领导者,必将成为社会不可低估的领导力。
第二篇:女性领导力
结合课堂上讲授的领导力理论和练习,你认为女性领导主要应该开发哪些区别于男性的领导力?
我认为,女性领导主要应该激励、沟通和冲突解决、下属培养的领导力,利用自己的优势,培养出区别于男性的这些领导力。
首先,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合作、支持、理解、温顺和服务他人的,而对男性的角色期望则为有竞争力、强壮、坚韧、果断、控制别人等。Rosener认为这也许是现在的女性较男性更可能成为具有交互性的领导的原因。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交互性”的领导风格。交互性的领导风格具有以下特点: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将权力视为可以被分享的连带关系;鼓励有创造性的方法互相竞争;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场合促进多样化。合作、支持、理解、温顺和服务他人的行为方式是更容易被接受的,而竞争、控制别人的行为方式则不那么容易被人接受。具有女性化特点的领导风格更容易让下属适应,而具有男性话特点的领导风格则没那么容易让下属适应,男性化特点的领导风格较女性化特点的领导风格容易产生摩擦。这应该是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很明显的一个优势,温和不代表弱小,女性领导应该着重发扬自己的这方面优势来培养自己的领导力。
女性不像男性那样,认为领导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等级。女性领导方式是从组织中心出发的领导,其目标是建立以领导者为中心,相互联系的小组(Helgesen,Gilligan,1982),这样的“网状领导”能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按照男性领导方式的沟通,似乎是一对多(领导对下属),而女性领导方式的沟通,则是多对多(领导和下属对领导和下属)。这样的沟通在组织中更为充分而全面,几乎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想法,这对于培养沟通和冲突解决的领导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这方面,女性明显优于男性。男性化的观点视权力为凌驾别人于之上,而女性化的观点却视权力为融合于别人之中(Maier等,1993)。而从女性化的视角来看,权力是一种联系,而非等级。这种领导在本质上更趋向教育,领导者承诺共享信息和技能,这样别人可以同时成为出色的组织参与者和领导者。将这种女性化观点运用激励、下属培养之中,效果会优于运用男性化观点。同时,由于女性化的观点认为不同的技能、想法和管理途径都是有价值的,因此女性领导在变化和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工作,具有优势。
系列讲座设计女性领导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女权主义思想对于女性领导的影响男性和女性领导在领导风格上的差异女性成为领导的障碍女性突破领导障碍的方法
女性领导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目的了解世界范围内女性领导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思考自身作为一位女性领导,在现代社会有着怎样的形象和地位,思考自己是要做一位独当一面的新新领导女性,还是家庭工作统筹兼顾的全面领导女性,自己又将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内容要点
。在历史上,女性在哪些领域参与工作并担任领导职位,这些女性的数目是多是少?。在历史上,女性参与工作和担任领导有过什么样的曲折发展?
。了解早期女权主义和妇女运动。
。在历史上,人们如何看待女性以及女性领导?
。在现代社会,女性领导的情况如何?讲课形式
。前30分钟使用幻灯片讲解内容要点中的第1到第4项
。中间30分钟播放电视剧《女人最痛》中女主人公Cash太因家庭问题而丢失在工作上的地位,以及沙宛琪为争高位放弃爱人的相关片段
。后30分钟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内容包括《女人最痛》的片段以及自身作为一位女性领导,在现代社会有着怎样的形象和地位,自己是要做一位独当一面的新新领导女性,还是家庭工作统筹兼顾的全面领导女性,自己又将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等问题
女权主义思想对于女性领导的影响目的了解女权主义思想的内容及其对女性领导的影响,加深对女权主义思想以及自身在女性领导中所持观点的认识。内容要点
。女权主义思想的内容
。女权主义思想对女性领导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别有哪些?讲课形式
。前60分钟使用幻灯片讲解内容要点
。后30分钟组织学员讨论自己是否持有女权主义思想,并且思考自己在领导方面的观点对自己的领导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领导在领导风格上的差异目的了解男性和女性领导在领导风格上的差异,女性领导相比于男性领导体现出来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内容要点
。男性领导特点
。女性领导特点
。男性和女性领导风格特点的对比讲课形式
。前45分钟播放《孝庄秘史》中皇太极和孝庄治理国家的相关片段
。中间30分钟组织学员讨论男性和女性领导在领导风格上的差异,两种风格分别有着怎样的优势和劣势
。后15分钟每个学员都写一份如何看待自己相比于男性领导的优势和劣势的小作业
女性成为领导的障碍目的了解在现今社会,女性成为领导又哪些方面的障碍。内容要点
。女性成为领导的内部障碍
。女性成为领导的外部障碍
。造成女性成为领导的障碍的原因讲课形式
。前20分钟组织学员根据上一次课程的作业讨论女性成为领导可能有哪些障碍
。中间40分钟使用幻灯片讲解女性成为领导的内部障碍、外部障碍以及造成女性成为领导的障碍的原因
。后30分钟组织学员介绍自己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成为领导的障碍的经历
女性突破领导障碍的方法目的了解女性突破领导障碍的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内容要点
。如何跨越外部障碍
。如何处理内部障碍
。女性应当如何利用自己相对于男性的优势来培养自身领导力,成为出色领导讲课形式
。前30分钟邀请某女性领导作演讲,内容为这位女性领导处理成为领导过程中的障碍的经历
。中间30分钟结合演讲内容以及幻灯片讲解女性成为领导突破障碍的方法
。后30分钟组织学员讨论女性应当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培养自身领导力,成为区别于男性领导的出色领导。同时,布置学员做一个简单的成为女性领导之路的计划,主要的计划内容为突破成为女性领导之路中遇到的障碍的方法
第三篇:女性领导力
读《女性领导力》
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演进过程,从神话传说中的补天女娲,到氏族社会曾经是“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时代,到封建社会的 “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到近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到当代女性领导在社会各领显示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妇女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上下波动起伏,经历着历史风雨的洗礼和考验。当历史的黄页一页页翻过,经过世界无数女性的争取与奋斗,今天,当代女性正处在一个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
1960年,当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在斯里兰卡登上亚洲国家女首脑权力宝座开始,世界政坛女性群体迅速崛起,先后涌现出20多位叱咤风云的女首脑,并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领导风格。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出现在政坛中,她们也在自己的执政生涯中,运用女性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女性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绝大多数国家的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代女性无论是参与企业管理还是国家行政管理,都是从基层的管理人员逐渐做到企业或是政府的决策层直到国家元首,从后台到前台,从基层到高层,从企业管理层到企业决策层,从政府的执行层到国家元首。
当代社会的进步为女性的成长和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人们对女性持有的各种偏见逐渐消除,女性自身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逐渐增强。在新文化和新思想的指引下,女性能够克服内心的束缚,抬起头和男性一起竞争同样的岗位,要求和男性相同的权利;并且,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女性领导者在各个行业所做出的成绩使人们不得不承认女性在领导方面所具有的某些天赋。在这样内外条件双双改善后,女性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来施展拳脚,取得更加喜人的成绩,如此,女性在社会中的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篇:新时代女性
现代女性
现代女性现代女性,当今社会中有自己工作、事业、收入,经济上独立、人格上独立,不受男人约束,有自我支配的强烈意识的女性。对生活和家庭更加的热爱,兴趣爱好更加的广泛的女性。
现代女性,既忙自己的事业,又不失女性传统的美德。开放的外部世界和激励的生存竞争,给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女性几千年旧思想的茧壳中破茧而出,自信自强。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不断地为思想“充电”,做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职业女性”同时,也要具备女性传统的美德——很好地经营自己的生活,不失温柔贤慧,在生活中,懂得怎么体贴男人,懂得怎么教育子女,懂得怎么烹调。
现代女性既有现代气息又具有传统美德;既时尚又典雅;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情感内涵;既大胆开拓又柔情似水。活得洒脱,活得现代,蕴藏着事业上的向上冲劲和生活上的美好追求。现代女性虽然很辛苦,但往往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女性的骄傲。现代女性既要温柔也要事业,是新体制下的新型女性。
现代女性能准确地把握生活真谛,现代女性逐步将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全面的新型女性。
完整独立
新好女人有完整独立的人格。在经济上,不依靠任何人,因为她懂得坚实的经济基础是维护自我尊严的必需。通过经济的独立,她享受着成就的满足感;在精神境界,她不是某个男人的附属品,更加具有自我意识,她们追求自我的价值,自我的目标。虽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是不少女性的追求,但是不再会为不爱自己的男人流泪,也不会因为男人的承诺而用一生去等候。她,只相信自己。旺盛的精力
旺盛的精力一直是男人的优势,现代化的劳动强度其实并不亚于前工业时代的劳动强度,脑力的角逐背后有着体力这头看不见的小狐狸。优秀的现代女性,其生活方式中一定包括了强健身体,健身像维生素一样重要。聪明的女人会懂得放弃,放弃那些需要付出体力精力又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的事务。
果断,充满创新精神
现代女性对工作极其进入状态。这个状态其实是现代人最先进最出效果的生活方式:行事干练果断,决不拖泥带水。从自我出发,不讲究与周围的谐调。若发生纠纷,只对事不对人。没有自满,不因循守旧,重视创造性。
时时不忘充电
身处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不进则退。新好女人明白这点,所以她们不断自
我充实,提升自我的知识和技能。她也许没有天生的优势,但绝对相信后天的创造。
我们要做这样的女子,内心强大,外表温和,小事不纠结,大事有原则,心中明白,适时糊涂。要做到这个,太难太难,也许一辈子都学不会。但这怎么能成为我们不学习不进步不越变越美丽的原因?我们总是朝着光明去的。
职业女人在职场打拼除了要有过人的才干与胆识外,职场人气也是非常主要的。那么如果给自己打造成一个有气场的职业女人,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想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SHAMOUR-LADY,下面就和女性朋友们聊一聊。
SHAMOUR-LADY微博分享一,衣着选择
不容质疑,作为职业女性,衣着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平时在职场中职业装的穿着,能为女性朋友增添不少气场,同时在谈判桌上,在宴会中,女性的衣着都是一大亮点。女性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气质来选择衣着。年轻入行不久的女性朋友,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色调的职业女装,不张扬,同时又能增添自己的年轻美丽。而中青年的女性朋友,可以选择一些沉稳,淡定的颜色,比如黑色,同时这种系列颜色的服装也很显瘦。在款式上要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的环境及要求。职业装也可以穿的时尚,也可以稍露性感,但尺度很重要。SHAMOUR提醒女性朋友职业装同时需要得体的举止配合,切记轻浮与夸张。具体搭配请女性朋友参考SHAMOUR-LADY微博.SHAMOUR-LADY微博分享二,妆束把握
职业装重要,同时职业妆也很重要。女性天性就是爱美。化妆对女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事情。但是对于职业女性的妆束来说是有讲究的。首先要配合自己的职业装来选择色调。同时也要根据自己办公的环境来选择。通常为淡妆。而且在职场中,女性要时刻留意自己是否存在脱妆的问题。要经常补。但切忌。要在洗手间或者休息时进行,千万不要在办公桌前拿着自己的化妆品。这会让你的魅力大大折扣。由于在办公室里工作较干燥,又经常面对电脑,见意女性朋友要做好补水,在化妆前要让自己的皮肤充分得到水分的滋润。这样化出来的妆才更耐看,也更持久。具体化妆小技巧请女性朋友参考SHAMOUR-LADY微博.SHAMOUR-LADY微博分享三,身材修塑
如果一个人的美丽三分在于打扮,那么身材则占了七分,因为只有好的身材才可以穿出最美的衣服来。由于职业女性久坐办公室。身材多少都有走样的现象,特别是腰腹,大腿,这些都是堆积赘肉的地方。同时SHAMOUR也提醒女性朋友们,身材修塑除了让自己穿衣服更漂亮外,对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因为职业女性应该给自己留一些时间,瑜珈,游泳都是不错的运动,而在午休或者下午荼的时候,女性朋友也可以进行一些小的有氧运动。最简单的就是爬几层楼梯。多做几个下弯动作。好的身材一定会给自己好的自信,让你在职场打拼中更坚定,更事半功倍。一些简单的运动方法请女性朋友参考SHAMOUR-LADY微博。
SHAMOUR-LADY是一个新时代的成功职业女性的代名词。
SHAMOUR也提醒女性朋友们,漂亮的服装是外修,而女人内在的美丽与健康更重要。所以职业女性们要作到内外兼修,这样才能在职场中的打造你最强,最美的气场。
第五篇:不可低估中国城市贫困现状
城市贫困的基本状况 识别城市贫困人口、判断城市贫困状况和确定贫困救助水平,需要依次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该地区贫困线是多少;然后识别该地区人口中的贫困人口数量;最后将该地区估算的贫困线与实际的救助线之间进行比较,以判断该地区贫困人口的救助状况。
(一)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 中国城市人口的范围是按照户口性质划分的,这和国际上通行的根据人口密度和生计来源等常用的社会经济标准不同,使得城乡人口的统计不能真实反映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一些居住在农村而持有非农户口的居民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另外一些居住在城镇而持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却被排除在城镇人口之外。比如,1999年的43000万“非农业人口”(正式城镇人口)中,37.2%(16000万)是农村居民,他们并不住在城市。而城市常住居民中38.6%(10100万)持有农业户口的人,则被认为是农业人口,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已与农业没有任何联系。此外,农村劳动力中约有30%全职从业于非农产业,而且城市周围许多县的农村居民收入中除了很小一部分以外,均来自于非农产业。因此,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在考虑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时候需要增加两个群体:一是长期生活并工作在城镇的流动人口,一是农村县的人口中符合通常“城镇人口”标准的人口。据此计算的中国城镇人口比例要高于官方数字36%。
(二)贫困线确定的思路 根据用途,可将贫困线分为两种:诊断性贫困线和贫困救助线。诊断性贫困线是为了确定哪些人是贫困人口,通常称之为贫困线;贫困救助线可用于确定潜在的社会救助对象和救助力度,通常称之为救助线。“诊断性贫困线”的计算涉及下列几个问题:地域覆盖范围、家庭大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采用哪种贫困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域特点各异的国家来说,地域覆盖范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各地区消费结构、物价和生活水准(或人均收入)差异很大,因此,采用全国统一的贫困线可能会扭曲地区的贫困格局。尽管省级贫困线也有同样的缺陷,但比全国贫困线要可靠一些。同时,由于个人的生活水准取决于其家庭的规模和家庭成员的年龄构成,因此,贫困线的确定还需要根据家庭的规模和构成进行调整。关于在何处划定贫困线的问题,本文主张采用几条而不是一条贫困线。这是因为:第一,贫困的确定不是绝对的。第二,选定的贫困指标的测量值总是有一点的误差。计算贫困线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绝对”和“相对”贫困线之间做出选择。本文所谈及的贫困线均指绝对贫困线,它以基本需求这一概念为出发点。这些贫困线在省与省之间是不同的,而且大体上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三)城市贫困线的估算结果 估算贫困线一般需要首先估计食品贫困线,因为减贫的首要目标是为贫困阶层提供足够的营养。在食品贫困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出人均基本的“非食品开支”,就可以得到一般贫困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贫困线。[!--empirenews.page--]根据1998年城镇家庭调查的数据,我们计算得到了各省及全国的食品贫困线和一般贫困线,见表。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突出特征:第一,省际贫困线的差异很大。沿海省份的贫困线要高于全国平均数,内陆省份的贫困线要低于全国平均数,只有三个省份例外,这三个省份是:云南(内陆省份,其贫困线是全国平均数的102%)、辽宁和江苏(沿海省份,其贫困线分别是全国平均数的95.4%和96.5%)。这说明全国采用统一的贫困线会低估沿海省份的贫困,而夸大内陆省份的贫困,最终结果是严重歪曲各省的贫困程度。第二,食品贫困线与一般贫困线之比率差异也很大。这个比率表示根据一般贫困线定义的生活水准中食品消费所占的份额。可以看出,食品消费所占的份额高于全国平均值的省份包括人均收入很高的省份,也包括人均收入很低的省份,如广东和上海(属于前者),贵州和甘肃(属于后者)。这说明虽然食品消费所占的份额随人均收入/支出的上升而下降,但对衡量生活水准来说,以食品消费所占的份额作为依据是有缺陷的,因为包括物价、家庭规模与构成以及与生活水准没有直接关系的当地的烹饪习惯等都对食物支出产生影响。
(四)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估计 我们分别采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作为贫困指标测得省贫困人口人数及贫困比率。该结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选用不同的指标(人均收入或人均支出)测量的贫困人口数差异很大。如果采用人均支出代替人均收入以识别贫困人口,全国城镇贫困人口人数从1470万增至3710万,增加2.5倍之多。这一巨大差别表明采用两个指标测量贫困人口及贫困比率是很重要的。就人均支出而言的人数高于就人均收入而言的人数表明:低收入家庭往往有存款。此外,许多这种家庭,其存款数目足以使他们的人均收入高于相关的贫困线,而人均支出低于相关的贫困线。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家庭相对于他们的收入而言有大量的存款,而是说他们的人均收入比贫困线仅仅稍高一点。转换指标而使贫困人数产生巨大差别的原因可能是:按人均收入排列的家庭密集于贫困线上下,这说明城镇贫困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城市贫困的显著特征
(一)敏感性程度很高 敏感性程度很高意味着贫困线较小的移动会导致贫困比率发生很大的变化。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非贫困城镇居民,由于收入较小幅度的下降,或在非食品方面的开支加大,比如由于疾病,而陷入贫困的可能性相当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相当于收入的减少,因为受影响的家庭不得不在食品或非食品方面减少开支。这一分析表明:扶贫措施不应当只注意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而且同时也应当注意陷入贫困风险高的家庭。对于后一人群的适当政策不是提供社会援助而是增加低收入家庭应付风险的能力,比如提供大病健康保险。由于家庭人均收入较小幅度的下降而会使相当比例的城镇人口陷入贫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要求必须重视社会安全网的建设。这一安全网要保护所有的城镇居民,而不能像过去和现在的实际做法,只保护无工作能力、无积蓄和无亲人可依靠的一小部分人口。
(二)区域差异显著 根据国际标准,从具体的数字来看,全国的城镇贫困人口总数是比较少的,贫困比率也是比较低的。将长期外来打工人员包括在城镇人口中很可能增大贫困比率,但不会大到完全推翻此结论的程度。但是,各省之间的比率相差很大。我们测算发现,比率很低的地区,除北京外,都是沿海地区,属最富裕的省份。高比率的地区都是内陆地区,除河南外,均地处西部。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地区是一种混合状态。某些最贫困省份的平均贫困率是4-6%,包括贵州和青海。某些较富裕的省份,如辽宁和天津,贫困比率比平均数高出不少。[!--empirenews.page--]省别贫困线的显著特点是变化的范围很大,这说明要是整个国家只有一条贫困线会扭曲城镇贫困的实际状况。同时还说明城镇扶贫的重心不同于农村地区,城镇贫困状况和地区贫富程度之间不是完全对应的。
(三)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突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人员急剧增加,处于流动状态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据民政部估计,1999年,我国流动人口总规模(包括农村到农村、城市到城市和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已超过4千万,其中与城市贫困有关的流动人口即城市到城市、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占75%左右。随着流动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关于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存在如下特点: 第一,流动人口的贫困比率很高。流动人口贫困比率全国平均达到15.2%,在一些城市超过了20%,如乌鲁木齐、济南、南京、呼和浩特、银川、郑州等。第二,流动人口的平均贫困率比城镇常住人口高出50%。第三,流动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多数城市,流动人口仅限于从事常住人口不愿干的工作。而且,在从事同样工作时,流动人口得到的报酬通常比常住人口低。现有城镇贫困人口收入支持体系存在的缺陷 目前的城镇人口(流动人口除外)享有防范贫困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下岗人员生活费。目前下岗人员的生活费保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负责照顾和发放本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费,但最多只发放3年;一是下岗职工仅领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生活费,而在过去是领取基本工资。下岗人员所在企业都按照要求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登记下岗工人并支付他们的生活津贴,代下岗工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再培训及帮助求职或介绍工作。从2001年开始,所有的下岗人员都直接进入失业保险,不再像以前那样,先进入下岗再就业中心,三年后找不到工作再进入失业保险。因此,尽管这项政策的保障范围最广,但其功能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措施,因而是临时性的,预计2003年结束,将由失业保险取代。第二道防线是失业保险。2000年底,包括“登记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在内,城市失业人口总数达到1460万,相对应的“职工”(正式雇员)以及“登记失业人员”总数为1.185亿,由此计算的城市失业率为12.3%。目前失业保险主要覆盖正式雇用人员(“职工”),虽然缴费人数从1998年的7930万增加到2000年底的1.0342亿,但由于不包括城镇个体经营者和在城市工作的流动人口,因此,失业保险覆盖率实际上仍然不到城市从业人员的一半(48.9%)。第三条防线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国有668个城市和1638个县镇都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0年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覆盖的城镇人口是4.58亿(人口总数的36.2%)。1999年,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几乎所有城镇人口的第一年,281万人领取了救助。其中,约25%是“三无”人员。其余75%的受助者主要是“新的城市贫困人口”,其中包括了下列曾经被排除在传统贫困救助之外的人员:下岗人员(尚未与工作单位正式脱离关系)、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empirenews.page--]上述三道防线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后一道防线。从原则上说,这项制度是足以抵御贫困的,但事实上却难以实现上述目标。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覆盖面有限,只有很小比例的城镇人口得到接受救助的认可。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员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员领取了救助费。另外,长期流动人口(在某一地方居住6个月以上)还被排除在外。在2000年的前9个月,受助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数为1400万,这个数字在其他的估算中更高。根据民政部的数字,事实上只有23%的城市贫困人口得到了救助。扩大覆盖面的主要障碍是较低级别政府的可应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救助人口的需要。第二,贫困诊断工作不完善,得到确认具有接受救助资格的城镇贫困人口数被低估。地方贫困人数的数量主要靠估计,调查是零星进行的,而且调查方法和覆盖面都有较大差异。同时,由于确定贫困的市级政府要考虑财政上的压力和约束,也影响了对贫困的诊断。第三,救助的标准仍不足以预防贫困。测算发现,全国35个城市中的27个城市的救助线低于估计的贫困线。这些城市中有17个城市的救助线和估计的贫困线之间的差距大于10%,而且在一些城市,这一差距特别大,例如:青岛、深圳、乌鲁木齐和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