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简单的学习,学习之后所得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历史车轮驶进了21世纪。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促使世界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学习其实是学生的一项创新性活动。人类处于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行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总之,新课程从顺应时代发展、从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变革现行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的改变,而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它是保障学习者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二、新课程倡导建立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建构在大众教育的课程理念之上,是建构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现代学习方式不仅包含许多具体的学习方式,更是一个以宏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等内容的开放的学习系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以科研实验为先导,从课堂教学改革人手,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建立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行为。
四、新课程主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
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2.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3.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总之,从这次新课程培训,我知道了教师应怎么样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担负的一项新的和重要的任务,教师不仅要重视它,而且要把它作为一项行动研究去实施。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定稿]
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基础教育是科技新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课程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次课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随着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构架、课程实施与课程评语的变化,新课程必须对教学活动提出一定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指全体学生的发展、终身持续发展、活泼主动地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一、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这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提高全国民族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着眼全体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二、着眼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
学生的素养是他内在心理的写照,取决于它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新课程的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是如此。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再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或做学习的最佳效果。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以独立为基础,如果小组成员盲目听从“优生”,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千人一面,合作就没有意义。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这个本身就是价值,不管论证结果是实是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是受益者。
传统的教学观师生随师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倦;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习小组车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欣赏的和谐氛围。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就能从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为人民服务意识,也就是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技能的迅速掌握。
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新角色,不仅使学生的引导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一起交流,同学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效应。
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积极的旁观,更应积极地参与,在参与中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儿文化,呵护学生的理想精神,让学生争辩,让学生质疑,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不能以“传授者”或是可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
信息时代的发展迅速,学生获取知识的多渠道,常常会让我们自叹不如,学生知道我们未必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她们的不学无术。”在合作学习时,遇到困惑或不懂得事情,教师不能碍于面子,怕难为情,应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要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失误,留给学生课外思维的空间,也留给自己重新思维的机会。因而让课堂焕发活力,必将是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徐以安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心得一:
我们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时听到几个频率较高的词语:新课程意识、评价方式的转变、要给学生减负增效。。。
其实,每次一听到这些词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的做法上符合这些吗?这里我就讲两个方面的问题,和同行们探讨,更恳请大家对我见解的批评与斧正。
1.我们来谈谈减负增效的问题。其实减负增效不应该只说是对学生,一定要对教师是一样的做到才能够真正做到。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新课改,那么,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到减负增效了呢?对学生来说,首先从课程学科的设置来看:在课改之前,高一的新生只有8个学科,就是没有生物学科,其实就是在课改前,学生想真正将8个学科都学好已经不容易了。当然我还是发现,高一的学生的确将8个学科都学得较好的,这不仅要学生有较高的智慧,更要有相当好的方法。然而,新课改之后,学生的学科变成了9科。不少的学生真的就是照顾了这科无法照顾其他学科。我所遇到的学生,无论他又多优秀,都给我的答案大同小异:总感时间紧,每天就在不断的赶作业。其次从每个学科的内容设置来看,我是教数学的,我这里就以数学学科为例来加以说明。数学课改前的第一学期的内容就是三章:《集合》、《函数》、《数列》。至少我们作为一个教师,总还感觉到:这些内容能够在一学期中可以完成的。然而在课改以后,第一学期的数学内容明显增加了,内容有:《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四章内容,当然还要感谢市教科所的领导们非常了解情况,为大家减轻负担,把《三角变换》没有列入全市期末统考的范围。同时在函数部分还新增加了《幂函数》的内容。在其次是四川的高考在命题上怎么命?没有谁能够明确的告知的事情。所以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还是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上、课后的作业指导上,没有真正贯彻课改的理念和意识。从这样的一些层面分析:所谓课改的减负问题还真成了有的老师说的减负就是加正的了。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在减负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改变自己的理念,当然理念不是说改就改的,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和时间。正如北京十一学校的特级教师王春易的“讲和不讲”的问题一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我们的学生不能象成七那样,讲不讲都没关系。教师理念要慢慢改。我们面对的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群体。初中教师那一种填鸭式教学没有改变,就会影响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换句话说:中学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只是改变高中教师的理念是不现实的。
其次,高中教师在不能改变更多的现实的情况下,应该做到的,还是要多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解读》,从中找到改变课堂的要素,尤其要找的是:我们再教学中要如何操作,才能够体现我们的课改的真正精髓。
再次,教师们要发扬合作与团结精神。真正做到充分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活动中不仅要多进行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做到集体认真研究课本,对教学起好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第四,对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师要洞察高考的方向和趋势。不仅在备课组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同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还要不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堂课中的,讲、如何讲、讲多少等的问题。这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在指导学生时,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2.谈谈评价方式。其实,我们搞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评价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事,可以说到现在都没有一套评价方案是很好的。其实,我在这里谈得评价方式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或学校的的评价。首先,我们来探讨对学生的评价。要分为几个方面的来讲,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一个评价方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的评价,学生交来的作业,教师的批改和评语,也是一种平时的评价。学生参加一个阶段的学习,参加的阶段学习考试得到的结果也是一种评价。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就是高考一次来一个终结性评价。除后面的终结性评价以外,我们老师在以前不少老师没有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其实我建议作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好是一种鼓励式的,发现优点式的评价起到的效果会明显一些。高考的终结性评价,对我们老师来说。是没法改变的。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来说,现在各地的搞法,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个专家讲:学生的一次成绩好坏能够评判一个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的水平和对学生的培养,尤其是一个学生的将来的法杖潜力?对现在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转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型,教师的特能讲,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多的体验参与的一种意识。高考的评价方式没有变,无论怎么改,同样不能改变学生学习教师特能讲的方式。不改变对教师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学校和老师更多更看重的是:学生高考的成绩。在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经常说:不能拿高考的成绩比较学校和学校的好与不好,但是,实际能做到吗?现在,不用高考成绩来衡量一个学校,衡量一个老师,那么,有用什么来衡量更好呢?每年高考成绩发下来以后,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又要统计,进行一定范围的评比表彰,这又是符合我们的现代教育中得课改理念吗?
在教师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不要以为教给学生多记得几个公式,多记得几个结论,这个老师的水平就要高。对教师的评价能不能看学生的发展潜力?教师的教书育人中,重点可能还应该是育人。
心得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在全国铺开,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为此,国家教育部组织了本次新课程远程教育研修。经过十多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使我收益非浅。下面就结合本次研修内容,谈谈学习的体会与心得。
一、实施新课改首先要转变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起点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起点科学合理,既考虑到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课业学习的目标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又充分考虑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开放式培养,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学困生有成功感,学优生能最大程度的放开手脚,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各展所长,各有进步,各有收获。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二、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是一言堂,满堂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程度,基础水平,个性差别,要求所有学生对学业的完成整齐划一,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发展,新课程则提倡构建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合理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讲尽兴,敢于让学生表现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合作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旧的评价模式是定性评价,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程评价模式则要求除了定性评价之外,还应提倡定量评价。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 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实施新课程必须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之下的有效教学应该体现出四个维度,即在四个范围体现:第一,要看课堂教学的效率度。你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你的目标的有效性,你的开放度,达成度等等。第二,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她的这节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意识,完全不是一种封闭的就课本弄课本,这里边就包括了内容的开放度和对教科书的再开发问题,还有教学方式的开发度,包括个性化的、多样化的一些引领等等。第三,应该看课堂教学的深刻度。这个深刻度主要体现在内容处理的深刻上,学生思维的深刻上,我们视野的引领的深刻上。最后一个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我认为是幸福度。什么叫做幸福度呢?第一看学生的情感素质的发展程度;第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是否体验到了一种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等等;第三个就是学生能不能享受到智慧生成的这种成功的愉悦感。
五、实施新课程必须正确把握三维目标。
要正确地把握三维目标,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就是先以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切入点,进行了确切的学情分析,这是一个保障。第二,在过程和方法的有效设计上,进行了高效的引导。第三,在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为贯穿全课的追求目标。另外,还要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储备,当作实现三维目标的一个重要的保障。
六、实施新课程必须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
我们看待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的立足点之一,应该首先就是看我们的教学能不能充分地遵循了学科固有的一些属性和它的一些基本的特点。那么,按照学科的基本特点的这个角度来考虑,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不是有效呢?第一点,我觉得现在的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个轻知识重能力的倾向,这种倾向实际跟学科特点是不一致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理直气壮的去抓知识。第二点,其实跟第一点相联系,有效教学应当体现出学科的叙事性的特点,而且叙事性必须要条理清晰,就是第一叙事第二清晰,如果你叙事不清晰这不能说有效的,如果你没有叙事的话就更没效了。第三,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师讲授和学生思维活动的关系,这个问题也跟前面讲第一个问题知识和能力问题有关系,我觉得知识和能力问题,还应该是一个总的纲,不可偏废,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过程最低限度的讲授,进一步探究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建立在这种空中楼阁基础之上的教学肯定也是无效的。
就教师而言,实现新课程有效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第一,坚定课程改革的基本信念;第二,磨炼自身的基本功,这里边就包括了知识和技能;第三,要向课堂质量。
第四篇: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我们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时听到几个频率较高的词语:新课程意识、评价方式的转变、要给学生减负增效。。。
其实,每次一听到这些词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的做法上符合这些吗?这里我就讲两个方面的问题,和同行们探讨,更恳请大家对我见解的批评与斧正。
1.我们来谈谈减负增效的问题。其实减负增效不应该只说是对学生,一定要对教师是一样的做到才能够真正做到。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新课改,那么,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到减负增效了呢?对学生来说,首先从课程学科的设置来看:在课改之前,高一的新生只有8个学科,就是没有生物学科,其实就是在课改前,学生想真正将8个学科都学好已经不容易了。当然我还是发现,高一的学生的确将8个学科都学得较好的,这不仅要学生有较高的智慧,更要有相当好的方法。然而,新课改之后,学生的学科变成了9科。不少的学生真的就是照顾了这科无法照顾其他学科。我所遇到的学生,无论他又多优秀,都给我的答案大同小异:总感时间紧,每天就在不断的赶作业。其次从每个学科的内容设置来看,我是教数学的,我这里就以数学学科为例来加以说明。数学课改前的第一学期的内容就是三章:《集合》、《函数》、《数列》。至少我们作为一个教师,总还感觉到:这些内容能够在一学期中可以完成的。然而在课改以后,第一学期的数学内容明显增加了,内容有:《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四章内容,当然还要感谢市教科所的领导们非常了解情况,为大家减轻负担,把《三角变换》没有列入全市期末统考的范围。同时在函数部分还新增加了《幂函数》的内容。在其次是四川的高考在命题上怎么命?没有谁能够明确的告知的事情。所以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还是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上、课后的作业指导上,没有真正贯彻课改的理念和意识。从这样的一些层面分析:所谓课改的减负问题还真成了有的老师说的减负就是加正的了。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在减负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改变自己的理念,当然理念不是说改就改的,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和时间。正如北京十一学校的特级教师王春易的“讲和不讲”的问题一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我们的学生不能象成七那样,讲不讲都没关系。教师理念要慢慢改。我们面对的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群体。初中教师那一种填鸭式教学没有改变,就会影响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换句话说:中学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只是改变高中教师的理念是不现实的。
其次,高中教师在不能改变更多的现实的情况下,应该做到的,还是要多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解读》,从中找到改变课堂的要素,尤其要找的是:我们再教学中要如何操作,才能够体现我们的课改的真正精髓。
再次,教师们要发扬合作与团结精神。真正做到充分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活动中不仅要多进行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做到集体认真研究课本,对教学起好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第四,对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师要洞察高考的方向和趋势。不仅在备课组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同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还要不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堂课中的,讲、如何讲、讲多少等的问题。这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在指导学生时,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2.谈谈评价方式。其实,我们搞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评价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事,可以说到现在都没有一套评价方案是很好的。其实,我在这里谈得评价方式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或学校的的评价。首先,我们来探讨对学生的评价。要分为几个方面的来讲,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一个评价方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的评价,学生交来的作业,教师的批改和评语,也是一种平时的评价。学生参加一个阶段的学习,参加的阶段学习考试得到的结果也是一种评价。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就是高考一次来一个终结性评价。除后面的终结性评价以外,我们老师在以前不少老师没有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其实我建议作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好是一种鼓励式的,发现优点式的评价起到的效果会明显一些。高考的终结性评价,对我们老师来说。是没法改变的。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来说,现在各地的搞法,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个专家讲:学生的一次成绩好坏能够评判一个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的水平和对学生的培养,尤其是一个学生的将来的法杖潜力?对现在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转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型,教师的特能讲,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多的体验参与的一种意识。高考的评价方式没有变,无论怎么改,同样不能改变学生学习教师特能讲的方式。不改变对教师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学校和老师更多更看重的是:学生高考的成绩。在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经常说:不能拿高考的成绩比较学校和学校的好与不好,但是,实际能做到吗?现在,不用高考成绩来衡量一个学校,衡量一个老师,那么,有用什么来衡量更好呢?每年高考成绩发下来以后,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又要统计,进行一定范围的评比表彰,这又是符合我们的现代教育中得课改理念吗?
在教师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不要以为教给学生多记得几个公式,多记得几个结论,这个老师的水平就要高。对教师的评价能不能看学生的发展潜力?教师的教书育人中,重点可能还应该是育人。
第五篇:新课程学习体会
新课程学习体会
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近六年了。新的学期,新课程更将在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全面铺开,在此,我把自己学新课程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1、教材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二是主张“双主体”互动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三是强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2、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阅读、探索、思考、观察、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体验丰富人生的环境。
3、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研究式——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讨论式——参与式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学习;小组协作式——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分享;和谐合作式——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平等合作;综合活动式——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
4、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等。给予学生这些自由和权利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程如何实施
1、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对于教材中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3、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做出正确判断。
我离新课程有多远——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当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袭来时,作为年轻的一线教师,我和同事们一起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学习,并积极大胆地实践着。这中间,我由欣喜到迷茫,由信心百倍到不知所措,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名词虽已熟到能脱口而出,但在实践中常常还会因为效果不理想而感到困惑。今年假期的培训,特别是安计芳老师的交流和书中那些案例让我豁然开朗:所谓的迷茫,所谓的不知所措,那都是因为我们离新课程太远,走得不近,所以看得不清。
一、走进新课程,仔细品味,消化吸收。
以往的学习,勾勾画画,听听考考完事,接受的只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一页一页地去读那些读本,听来的一些典型案例也来不及细细品味。实践中,总免不了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假期时间充裕,静下心来边读边做笔记,加上安老师对重点词语的解释、拓展,使我的理解更加深入。
新课程一切是“新”的。
1、教材新。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导语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教材变了,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我们对教材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也要变。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不是不容怀疑的“圣经”,不是冷冰冰的教条,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各种符号的堆砌,还应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媒体。
2、教学行为新。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在新的课程教育观的带动下,我们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将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地位新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意味着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创设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每个学生个性得到解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教改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走近名师,加强研究,注重反思。
书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特别是斯霞、李吉林、支玉恒、窦桂梅等名师对教材巧妙的处理,都让我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教学功底,他们一处处细致地精心的设计,一步步耐心地引导,一句句真诚地赞赏,都是源于他们深入的研究。他们一节成功的课,读课文不下几十次,查找资料,修改设计十几遍,一遍遍的设计——讲课——反思——修改,再讲,再反思,再修改„„与他们相比,我差的不仅仅是功底,还有功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让新课程真正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
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1世纪,人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要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继续学习,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我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或者说,我已经融入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广阔天地之中。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说实在的,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各种学习、培训也参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获的少。回忆这些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其一,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二,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其三,“新课程培训”,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音乐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本次学习的课时,而且在线学习时间还在不断上涨。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继 续 教 育 心 得 体 会
2009年8月中旬,在矿区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广大教师有计划开展了继续教育的学习活动。短短地学习,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更使得我的心灵再一次的感悟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神圣,从而在教学中更坚信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现把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学法,懂法,用爱感动学生嫩稚的心。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孩子的爱集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努力体验他们的感受。新课程教师把“爱”的原则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首要条件是非常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因为有爱,学生不会“厌其师而弃其道”,因为有爱,爱化作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因为有爱,爱便成为了成功的期望和精神的激励。义务教育法的学习促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更有一颗无私的心去对每一个学生施以真实的,本能的,平等的,全部的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尊重,接纳,理解,关怀学生,才能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做到关注每个个体的同时,要正确的去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允许学生“出错”,但是要及时发现他的优势潜能,指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表扬学生的点滴,分享他们的快乐,做个有深度的教师。爱的教育无止境,坚信爱的神奇,那么爱的力量一定会回报给每一位教师。
二、立志研究教学技能,用正确的行动理念去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阳光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韩愈曾说“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也。” 似乎教学就是被简单看成了灌输的“倒给”不是思维碰撞,也不是问题生成。有的几乎将教师抽象成了“蜡烛”,而蜡烛光的微弱也只是能照亮小部分的学生。诸多因素束缚着每一位老师,同时也拉远了师生间的距离,无形中也把学生当作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真正彼此做为人的感受。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的,显然这样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就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也大声呼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吧!教师请您走下神圣的讲台吧!”我深切的感受到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把每个学生的差异视为一种“财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会是我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比如对于那些唱歌不准确,音色不美的,课堂表现胆怯,纪律松散的应该给与鼓励和指导,给他们一些展示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的评价或者置之不理,真正要让他们发展起来,进步起来,使他们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太起头来走路”,做
学习的主人。在此做为教师我该努力的方向还有很多,比如要改变自己“一言堂”的做法,以往唱歌总是我来叫学生,这样就少了发现人才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还要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成为学生学习的“首席执行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只停留在三尺讲台,而是要更加强研究和学习,立足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带领学生走进知识,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着眼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真正转变观念,让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继续教育学习,激励着我在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
这个学期的继续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别。明白了在现代课堂中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教学,彻底改革原来的以“讲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使课堂教学体现新的教学观。比如在教授《朝夕》一课时,通过聆听,表演,鼓励学生说出有关朝夕的诗句,引导学生树立时间观念,珍惜时间,做和时间赛跑的人。同时在思想上也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认识到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共同参与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学评价的所要求的重要内容。我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走出权威意识,放下传统意义上的“架子”,真诚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实实在在的沟通和交流,不要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最本质的学生知识,道德、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也应该走到学生和家长中去给学生客观的评价与家长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的理念,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明白转变观念并非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家长和学生的义务。为此我希望在今后也要和家长建立联系,不要因为自己的音乐课不是主要考试科目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爱好音乐的爱好者!
路漫漫,我将上下而求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依靠教师的继续教育。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我的确受益非浅。今后我将继续参加好教育学习培训,做好笔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默默奉献,对得起这份良心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