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之我见
钦州市钦北区青塘第二中学 区善森
[摘要]: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许多学校都建设了“班班通”,使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科教育成为可行。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我就两年经验来谈谈运用信息技术在优化地理教学的几点做法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讲《欧洲西部》一课的课前2分钟,先播放欧洲风光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用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就播放一些欧洲西部的牧场和生活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气候对欧洲西部农牧业及生活的影响,即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草场可终年放牧,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发展。也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种植;人们的饮食也以牛羊肉及乳产品为主。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好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大陆漂移假说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过程及内容,随后将书中的插图215、216、217,用移动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1)拼和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会有古老地层相似?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分布在南美和非洲?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大陆漂移假说是有科学道理的,同时知道,在科学求知的道路上,不仅要有钻研探索精神还要有献身精神。在此过程中,即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及掌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中东地理位置时,用闪烁来突出“五海三洲”之地。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中东石油分布时,用闪烁来突出世界石油储量丰富的区域--波斯弯、也可用其他颜色来表示主要产油国的位置。这样学生就形成比较鲜明清晰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整合可以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有利于地理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它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去继续深入研究,但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只有我们精心策划,细心制作,恰倒好处地使用,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才会对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许骏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0(05)
2、《计算机应用基础》乔兰柱编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09)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李子运著 中国远程教育,2010,(05).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初探
富县高级中学 李晓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是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或取得某种教学效果,往往将多种教学方法、策略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如果这种运用方式趋于相对稳定,这就变成一种模式。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我们就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初步摸索信息技术课与地理教学 模式,以方便地理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一、讲授演示型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外,还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讲授和演示课程内容,是目前我们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也可直接从网上或者地理课程资源库中下载合适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备课制作的课件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演示课件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的地理意义》时,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情境: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一颗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使长短的变化,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无需教师费口舌,就都非常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诸如地震火山的发生、褶皱断层的形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等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突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能力。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地壳运动等;通过课件演示,再与讲授相结合,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探究型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们相互协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首先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从主机上观察(或课堂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通过观察学生展示在电脑屏幕上的画面及声音,也可以对指定组或全班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轮流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肯定,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总结教学任务。
这种形式的教学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宇宙中的地球、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化特点、商业网点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
三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
学生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针对某一学习内容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该教学内容的过程。它的基本要求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人以上)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上分小组汇报、讨论。它适用于探究任务比较大,信息容量较大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在网络教室中进行教学,汇报时用一台计算机和大屏幕。在教学中,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不要过大,应以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教师要提醒学生网络操作的注意事项,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和有效合作。
如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师生共同拟出学习提纲,分小组选择专题。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本专题的信息查找、资料整理,最后制成PowerPoint幻灯片,派代表上台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此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网上查找收集图片、文字资料、音乐,极大的丰富了教材内容。通过个体读、看、听、说、做,通过群体讨论、交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而且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观点、视野在此碰撞,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视教学内容、学生水平而定。一般来说,对教材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又难以达到其它模式学习要求的情况时,一般多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对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协作学习获得知识的,多采用探索发现型模式和小组协作型模式。为深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价值观,还可能采用讨论型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和的深入开展,地理教学模式必定会超越课堂的局限,未来远程式教育、开放式教育都会成为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以确保地理教学的不断升华。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避免高科技下的“满堂灌”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教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把电教化教学嵌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需要我们深刻领悟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新课程标准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标倡导主动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关注过程的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新的课标下要求我们要切实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电教化教学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提高我们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避免把电教化教学做成一堂华丽的“满堂灌”
关键词:多媒体,引导,建模
电教化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它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这对中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和拓展有着十分积极地作用特别是地理教学中的“地球的运动”这种需要空间思维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个简单的动画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模型,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程中所创造的逻辑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对学生的理解帮助巨大。
二是电教化教学可以使课堂的内容更充实有趣,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电教化对学生建立积极地学习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传统的课堂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很多教学设想不能完全的呈现出来,如果课堂上再缺乏表演力,往往使得课堂很沉闷。学的听课积极性大大下降,很多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驭一堂课,把我们构思完美的呈现给学生,使课程了过程的转换更加灵活易于掌控,课堂内容的表现力通过我们精心设计得到了极大地加强,课堂内容会因为一张图片或一个动画而变的生动活泼。同时还可以节省出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讨 论,思考「1」。把学生从压抑的灌输中解脱出来。把课堂的主体让给学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这样那样的好处,可是我们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度的依赖电教化教学建模,电教化建模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自己建立模型的能力,可是有的时候我们把建模当成了一种主要的手段,不断地通过多媒体模型,一味的演示,对学生的想象力不很相信,反而抹杀了学生们自我锻炼空间思维与提升建模能力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大大的降低,空间想象也只是局限在我们建立的几个简单的模型上面,本应丰富多彩的思维变得千篇一律,想这恰恰是我们最不想要的结果。
二是过度注重形式忽略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一堂课如果缺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剥夺学生自我表达的课堂,不管有多华丽的外包装,都改变不了“满堂灌”的事实。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学会一种终生学习的能力,不应该是为了解决几个知识点,考个高分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应该背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条主线。我国伟大的思想巨著《论语》它是以语录的形式向我们呈现的,其中的很多对话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学生的疑问启发了老师的灵感,老师的回答启发了学生的心智,这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离不开思想的碰撞,只有经过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我们的课堂声、光、电,搞的很是精彩,学生看的也很过瘾,如果我们没有把它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手段,把灌输知识换成高科技的形「1」式,这样的课堂我们宁可不要。
三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节奏过快带来的低效。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准备了大量的知识和课外相关内容,授课时又过分的追求教学效率,弊端也就很快的显现出来,由于多媒体的转换比较快,很多知识点在没有任何铺垫的前提下直接展示给学生,要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消化,学生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由于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也就根本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思维节奏,也就更无法让学生做好完整的课堂笔记,失去了课后复习的课堂笔记,也就无法系统地进行课后复习「3」。因此导致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把握不好整个课堂的节奏,忽快忽慢,忽左忽右,幻灯片已经打过去了而内容还没讲完或是内容已经讲完了 2 而幻灯片还没打出或是幻灯片放个不停可老师的讲解却是跟不上幻灯片变换的节奏。
因此我们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避免形式主义。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始终反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凡是背离教学内部内容的,不根据教学的主体。只是把教学的内容排练成“供人观摩”“专门排练的集合”常常带有一种表演的性质,实际上还是让孩子们机械的熟背和重复那些看似华丽的词「2」句。这样的课堂形式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只有深入到教材里面,把教材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课件彻底为内容服务,为学生服务。
二是课堂的设计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切记生搬硬套。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仅仅从网上下载几个,简单的组合一下。自己的思路完全跟着别人走,自己擅长的风格往往无法很好的融合到课件里。给自己的感觉是肚里憋了很多东西没有拿出来。给学生的感觉是陌生的,和老师的一贯风格不相符。这样课堂效率是大打折扣的。这种认识过分依赖媒体教学,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最终还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把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师教学个人教学风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一个整合,一个恰倒好处,才能真正把一堂课上好。因此,课堂的设计应该是我们自己独立的设计好课件的框架,哪里设疑、哪里解答、哪里有“包袱”。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上的得心应手。才不会最后流于一种知识的灌输。
三是多媒体与最好板书相结合。多媒体使用最大的弊端就是知识点转化太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不能很好的做课堂笔记,如果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模式,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在黑板上,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内进行记录和思考,避免了知识在脑中一闪而过的现象,这样才能是重点得到突出,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强化,避免一种学生拼命地追赶教师进度的情况,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视觉疲劳。利用板书的时间让学生的到一定的休息和整理,会大大的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
总之,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核心,以启发学生为目的。不要盲目的追求外在的形式,避免重蹈“满堂灌”的覆辙。
参考文献:「1」《教育与现代化》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3」《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直接实践者,肩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信息技术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层次。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专业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社会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全面、整体、持续的终身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是伴随教师生涯的永恒追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就是在这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核心。
2.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集体备课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新教师的缺陷不足,而且,还可以用新教师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改变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这样,集体备课就真正实现了新老教师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3.从互动交流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拥有最便捷、最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专家、同行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互动交流。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参与这种最便捷、最广阔、多层面、多渠道的学习交流活动,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前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培训。互动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4.从参与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增强教师的凝聚力;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教师潜能,激发教师的创造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相信只要用心教育,用心钻研,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在专业上更大程度的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努力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会出现新工具、新技术和新创意,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懂得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如何决策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
1.重视教学情境的营造,形象化教学
由于本学科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讲起来比较费时间,而学生也感觉枯燥无味。作为教师就应深钻教材、教法,把知识化繁为简,创设情境教学。情境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求,也是联系与现实生活与世界的桥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习直观化、形象化。例如,在“多边形工具”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校园花园的场景,在学生感受美的气氛中提出思考,进行任务驱动:我们想用手中的鼠标记录这一美好画面么?然后出示教师电脑创作的由线条组成的花园美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法”构建学生自驱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其任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科学合理的任务,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任务是:运用自选图形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由于学生对这个卡通人物很感兴趣,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
3.注重课堂评价
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例如,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00等软件的使用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还有就是要注意评价时机的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信息能力,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4.小组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采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围绕拟定的几个问题上网搜集、查阅、下载有关资料。做好相应的资料采集,并要求学生利用WORD完成资料的编辑和排版,并完成研究报告。这种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操作探索未知的领域,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体验着自己动手的乐趣。最后,通过和其他同学的共同协作,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
三、注重德育教育
1.注重日常行?楣娣叮?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是要求学生穿好脚套才能进入机房,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二是要求学生安静有序地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三是要求学生认真填写上机登记册,按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使用机器,下课摆好键盘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四是要求学生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成了时髦的话题,网络游戏使部分学生流连忘返。很多学生都喜欢计算机课,但是这些喜欢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而是来源于对游戏的热度。我不反对学生在学习之余玩一些有益的电脑游戏,放松心情,但是,一定要掌握一个“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游戏,引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列举一些国内外青少年因长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而导致犯罪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自觉的控制对计算机的“热爱”,经得起各种不良诱惑。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良好的道德意识包括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等,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培养。学完“word部分”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利用 word进行贺卡的制作。在“母亲节”“教师节”来临之际,鼓励学生亲手制作贺卡赠送给母亲和老师。这样既节约了学生的零用钱,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学完“电子邮箱部分”的内容后,让学生算一算,如果大家平时都用电子邮件联系,一年下来可以节约多少纸张,又可以挽救多少树木。并由“电子邮件”引申到电子对帐单、电子贺卡等,不知不觉中给学生渗透了环保的意识。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时刻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始终站在新技术的前沿。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与时俱进,做一个永不懈怠的求知者。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跟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才能够引导学生不断获取新信息。
参考文献:
[1]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吉林教育,2007,(09).(责任编辑 陈始雨)
第五篇:多媒体与农村地理教学之我见
多媒体与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之我见
湖南省望城县靖港中学 丁科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计算机随之也走进了我们普通农村中学。把计算机引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本人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应用的看法:
一、多媒体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关系
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收集地理素材,制作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图、声、文交互性强,界面友好,操作简捷方便、灵活易用,易于控制的地理课件,同时,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发挥其优势,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多姿多彩。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时空跨度较大,既有自然地理内容,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为抽象的空间天体模型和自然原理。多媒体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在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给农村孩子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地理世界。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存在利弊两方面。多媒体也是如此,下面我就来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利和弊: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弊(1)、有利的一面
1、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电脑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地量信息,而且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优势,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教学情境,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
2、突出重难点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需要学生掌握。其中不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些知识点如果运用语言讲述,很难讲清楚,即使配以挂图,模具,投影片也很难讲清楚,而借助于多媒体电脑可以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把不易观察的地理事物充分显示出来,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如《地球的公转》,中黄交角及其影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flash制作立体地球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再配之以静态的图结合几何知识,就可以把他讲得非常透彻,效果鲜明。
3、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提高师生间的交互
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师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画画、写板书等事,使教学节奏加快,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电脑可以把知识能力要点编辑成交互性很强的练习,可以放于最后,这种练习可以用来评判学生练习的成绩,其评判公平、快速。便于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达到教与学双向沟通的目的。
4、多媒体资源使用方便,可持续使用
教学挂图在使用上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有时一堂课还要换几幅挂图,很不方便,倘若使用投影片老师在课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和维护投影片,而运用多媒体电脑则方便得多,很多的教学用图都可以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像资料,直接运用于教学,不需占用现实空间,而且调用非常方便。同时以前的老是需要在黑板上画地图,当堂使用完后就必须擦掉,但是使用多媒体制作的地图,则可以无限制使用。
综上所述,用多媒体电脑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教学过程,并提供即时反馈,优化教学信息,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深受广大地理教师的喜爱。尤其是公开性的示范课,评优课,几乎都使用了多媒体电脑来辅助地理教学。
不过我同时也发现用多媒体电脑来辅助地理教学在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端:(2)不利的一面
1、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由于多媒体兴起不久,许多的软件还不配套,致使许多的老师在做课件时,得费尽心思地去搜集各种与教学课题相关的材料,且课件的制作绝非一日之功,得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功底和掌握相关的课件制作软件,如制作一个flash课件,从设计到准备到制作到演示,我们有时得花上一两天或更长时间,有时甚至要求几人的协作。所以,制作课件是项花时较多及计算机操作要求高的工作。
2、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
多媒体教学本是一项辅助性教学,其主要功能就是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使教师易教,学生易懂。然而,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已演变成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在教师的公开课中是否用多媒体,已成为一项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很多老师,都是想办法使公开课的课件做的如何漂亮、美观,而很少去考虑这课件的内容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内容。有时真让人感觉有走秀之嫌。
3、忽视了板书的作用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达不达到教学目标是最重要的。在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手段亦非常重要,比如板书,用一手优美的粉笔字在讲课过程中把板书写在黑板上,要比一闪而过的电脑板书更方便学生记录。在很多的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的课堂都存在这样的不足,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片空白,学生的笔记一片空白,这为今后的复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多媒体的模式太固定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程度都一样。一个班如此,一个学校和地区更是这样。在一些多媒体课件中,非常缺乏灵活性,有的老师只是充当一个放映员,无法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控,从而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那么到底如何均衡和处理好这之间利弊和矛盾呢?
1.注意教学的适用性,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一个课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只有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抽象难懂的关键性知识的教学,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坚持适度原则,宁精勿滥。教师在设计时,要给自己的临场发挥留有余地,留出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从而使教学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3.教学手段变化了,但同样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应让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农村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加强新技术的学习,积极参与地理课件的制作,掌握网络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如何扬长避短因教师、因课、因学生而宜地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地理教学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使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更有效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