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论文_《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大庙小学
(摘 要)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语文学习离不开读。而小学阅读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主张多读,主张“熟读“和“精思”相结合。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 键 词)读书 思维 感悟 自主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离不开读。而小学阅读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首先,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阅读教材(课文);其次,认识的任务是从接受作者的知识、经验、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培养理解和表达能力;第三,认识的基础是阅读实践;第四,认识的条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魂”,二者缺一便不成其为阅读教学。因此,阅读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书和思维。
一、课前预习,独立质疑,营造自主阅读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因此,学习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整体感悟文章的线索,领悟作者的情感。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自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在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已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抢着举手。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时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起来了。
三、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小音乐家杨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后,学生提问:杨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杨科为什么张大眼睛?杨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杨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伙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交流、共同欣赏。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是学生由敢于提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到经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到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做到,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有认识,有体会随时可以发表。此时的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强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努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己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示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观快;“田园风光”低语绶读出流连出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坑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述感受。
五、自读感悟,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让体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公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言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所以,把课文作为观察和认识的对象,让学生动用全部感官与心智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探讨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越来越突出。这便要求老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意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俗话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便是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能,由微小的优点发展成大的潜能,逐渐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以下是我本人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的对策,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作用
1.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思和心态,主动和小学生做朋友,发现学生的潜能,对其赞扬和鼓励,小学生受到鼓励后,便会对学习兴致高昂。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从多角度来观察每个小学生,尊重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每个小学生不同的潜能,进而进行激发,使每个小学生都对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
2.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有力竞争
赏识教育便是教学中的一种思想,其目的便是让学生能够有好的人格、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发展。那么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班上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赏识,便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比、学、赶、帮”的良好条件,以此便激发了学生之间的有利竞争,有利于学生们的成长。
3.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有些小学生可能反应比较慢,没有那么的聪明,所以这些小学生往往得不到家长、老师和他人的有效评价,长期下来便会出现自卑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对这些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进行积极的肯定,让小学生树立起信心,进行自我肯定,这样便能逐渐克服自卑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格。赏识教育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郭忠英学习兴趣、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尊和自爱;还可以检查小学生自己的学习进步状态等等,所以赏识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思想。
二、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措施
1.善于运用正面暗示法,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
小学生们年龄小,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拜程度甚至超过了父母。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专业文化修养和自己的仪态等,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老师的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正面暗示法,这样不仅使自己的教学实施的非常顺利,也使小学生在日复日的熏陶中努力学习,以老师为榜样,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坚持理性激励的赏识准则
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对于学生的语文赏识教育,一定要具体实在。如果太容易得到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用的,对于学生来说,不实在的表扬不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还会导致他们养成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创作思维力、信心和进取心,学习好的学生会感觉老师在敷衍,差生会觉得老师是迁就他们,所以这样的激励方式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会觉得老师这不是尊重。由此可见,赏识教育不应该随便进行,而是要抓准时机和实际,坚持理性的激励原则,这样才能够逐渐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评价艺术
赏识教育的途径便是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的,而评价尺寸的把握非常重要。第一,要重视公开和及时的表扬。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们,对于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要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第二,坚持表扬的长期性。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听赞扬的话,所以老师要切合实际,对于学生实际表现中优秀的地方加以表扬,然后坚持表扬的长期性,以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掌握批评的尺寸。有表扬就有批评,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有进步。当然对于批评的尺寸一定要拿捏好,要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可以采用反问的句式、开玩笑的句式或者单个批评的形式等,这些都可以让小学生意识的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进,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对于小学的学生是非常受益的,老师要准确把握孩子们的心理,对症下药,让学生们通过赏识教育的思想,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式的重要性,这便是老师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尚来洪.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2(23)
【2】姜建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新课程(下),2014(01)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插上翅膀 快乐飞翔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
小学华婷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看图写话能力可以说是作文的基本功。我想这项基本功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也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形成的。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地积累。完全没有基础,没有方法,没有积累的看图写话课,老师和学生都会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通过平时的摸索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注重观察 看一看
平日里的生活场景,周围环境无疑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奥妙无穷的大自然,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低年级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向往。多多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孩子们会从中猎取到许多感兴趣的内容。文学大师鲁迅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是观察。”春天来临了,我会带他们去田野里观赏金灿灿的油菜花;到校园中看看那竞相开放的花朵,长满绿叶的树木,聆听那清脆的鸟鸣„„面对这美妙的世界,孩子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
吸引住时,有的孩子会兴致勃勃地讲述,爱思考的孩子会不住地提问。有了情感触动,就会有倾吐的需要。孩子们会把那些使他们激动、赞叹和惊奇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语写下来。在我上完《找春天》这篇课文后,我带着孩子们到校园中观察,让他们摸一摸小草,闻一闻花香,听一听鸟叫„„自己去校园中找找春天。下面是我们班学生徐文君写的一段话:春天来了,我们唱着《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跟着老师去校园中观赏美丽的景色。我发现春天在那五颜六色的花朵里,春天在那嫩绿的小草里,春天在那小鸟的叫声里。我高兴地叫着:“我找到春天啦!”你瞧,生活是孩子创作的源泉,外面的世界是孩子最好的课堂,观察体验是孩子最真的感受。
二、大胆思维 想一想
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低年级在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时,在多幅图中抽去一幅或出现不完整的图画,要求学生自己创作添画,推前测后,更能激发学生去大胆想象。记得一次交流课上,我出示了一张画,画中只画了半个圆,我要求学生在这个半圆上添上几笔,变成一样东西,然后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后来发现,学生画的图有“太阳”、“刺猬”、“乌龟”、“蘑菇”、“小汽车”、“雨伞”„„形形色色的东西,奇思妙想的话语,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其中应文若写的 “太阳”的故事,更是让我心灵一颤,印象深刻。她画的是可爱、生动的太阳。她写道:“星期二下午放学后,我ch
énɡ着车回家。半路上,我看见太阳zhuī着车子。车子跑到哪,太阳就跟着跑到哪,就这样跑来又跑去。我下车了,那太阳还在。原来太阳是zhuī着我在跑啊。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听后笑了,我也笑了。”多么富有童趣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和时间赛跑》中,不是也有与太阳比赛的场景吗?这场景与小女孩所描写的画面多么相像!
三、化难为易 演一演
有些图片类似于生活片段,我们还可以用演一演来化难为易。有一次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一幅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躺在病床上,另一个孩子站在病床边。要求写一写他们的对话。(提示:小军生病了,小明去看他,小军同桌小红有事去不了了,请小明代她向小军表示问候。)当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图并认真读提示,然后来说说时,孩子们都面露难色,举手的寥寥无几。我忽然灵机一动,请上了两位学生,一个孩子坐在椅子上当生病的小军,另一个是来看望小军的小明,我没多说什么,只是让“小明”到门外去。门外的孩子即刻“咚咚咚”敲起门来,“小军”应声:“请进!”“小明”推门探头进来,边走边笑着问:“小军,你的病好点了吗?”“小军”面露笑容:“好多了!谢谢你来看我。”“小明”接着说:“本来小红也要来的,可她今天有事来不了了。叫我代她向你问侯。”“那也请你帮我对她说声谢谢!”“小军”笑着说。此时此刻真应该伸出双手为他们热烈地鼓掌,动作、表情、语言他们都表现得如此到位。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自己解决了难题。当我再问“谁还想演一演?”时,学生们活跃积极。自己表演了,还看了别人的表演,这时再来看图,静止的图画在学生的眼中、心中必然会“活”起来,“动”起来,这时让他们看图说说,再让他们看图写写,学生们乐此不疲!
四、兴趣入手 画一画
在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时,你会发现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的图画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从下手;有的图画学生不喜欢,观察的时候就会缺乏主动性;有的图画有人物,有景物,学生在写话时,往往写了人物,忽略了景物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我想到了画图画是低年级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美术课上,他们充满画画的热情,纷纷用画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课间,也经常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在一起交流自己得意的图画作品,可见他们是多么地喜欢画画,在他们心中画画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何不先把看图写话改成画图写话呢?画画是孩子们体验画画乐趣的过程,又是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他要构思画什么,为什么画,怎样画更漂亮,这又是个观察和分析的过程。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都投入了一定的感情,他会急于表达自己的作品,此时再让孩子们写话,一定会生动又有感情。
五、畅所欲言 说一说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写话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练习都有说话训练的安排。可见“说”是多么的重要。低年级孩子好奇、天真,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说起话来
有时前言不搭后语或重复。这就要求老师要耐心引导,注重细节。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胆小,不爱说话,但对班级里发生的事,同学身上发生的事总爱跑来跟老师说说。说也奇怪,原先连话都说不通的孩子这时候他总能有头有尾地把事情原委流利地有条理地说下来。其实,平时我们的做法,特别是对调皮,学习不认真的孩子,总没有耐心听他把话说完,还会打断他的话。但你不曾发现这也个是训练孩子说话的好机会吗?课标上也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意识到这点后,我总是能耐心地听完孩子们想说的话,还时不时地给他纠正语病。孩子他愿说,而且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他能说得那么顺溜,也就不足为奇了。后来我还经常利用课前几分钟鼓励他们说说班级里发生的事。这一招真好,有些孩子还会事先进行练说。他们都愿意说着自己在班级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还会说出自己心中对这事的看法。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他们在今后看到一些关于班级或同学故事的图片时,有话可写。
此外,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这样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也认为,那些爱听故事、爱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为此,在平时,我经常讲故事给学生听,并鼓励他们自己讲故事。为了扩大阅读面,我还推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如:童话、寓言、儿歌、成语故事等。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在阅读时,认认生字,划划优美词句,并鼓励记下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能促使学生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教师要注重观察引导,善于利用资源,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带领学生实践,积累写话材料,让学生愿说乐写,使他们能顺利地迈上中年级作文的新台阶。我坚信:给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他们一定会像小鸟一样快乐飞翔,一定会用五光十色的笔来描绘美好的生活。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工作将近半年。在此期间,我从基础教育工作的职责中得到许多的启示和认识,对于怎么才算真正搞好小学语文教学,我只能用自己这一年来从事的语文教学经历浅谈一下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内容、显示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结构时,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坚持一个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设置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学到课本外的做人知识。要做好这些,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知识要渊博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要具有丰富的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是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印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华,必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问题适中,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都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五、要能与学生融为一体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老师。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学会知识。
第五篇:《论文》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性的练习内容,是学生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大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要写出真情实感。
三、在生活中积累材料,丰富大脑。做到多阅读、勤观察、勤写日记、多思考,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作文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发现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性的练习内容,是学生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眏了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大小。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学生的习作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同的习作却写出了相同的内容,也就是“题目不同,内容一
样”,即“换汤不换药”现象;写作过程或冗杂繁长,或极尽“简洁”、三言两语,最终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还有的习作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矫揉造作现象严重;再如“流水帐“作文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反眏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过分重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联系教学实际,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其实就是说话,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自己心里想的挺好的,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与之大相径庭。其原因就是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心里想法用简洁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新教材在多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而口语的表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即兴演讲”、“背诵比赛”等各种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其“口脑合一”,以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出真情实感
新课标更注重思想感情的培养,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之所以会“言之无物”,无从下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明白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 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只有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写得自然、顺手和流畅。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感受,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这样才会真实、自然、言之无物。
三、积累材料,丰富大脑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它作为文章构成的重要成分,在写作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着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关系到写作活动的成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材料缺乏,写不出来。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材料的积累。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⑴多阅读。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得以延续的载体。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拓展思路,认真合理地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2)勤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掌握观察的各种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认识、分析、评价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
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3)勤写日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叶老的话给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多写多练,而在教学中最有效,最易操作的的就是学生经常写日记。在现实中,一些学生提起写日记就喊累,不知写什么,其实日记的内容很好确定,可以记下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和感触;也可以写下自己对某事的态度和看法„„均可作为日记的内容记下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库。“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材料,学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作也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快乐事,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持之以恒,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我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