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

时间:2019-05-13 02:5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

第一篇: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

东方国际学习心得

峄城实验小学 刘艳云

2012-4-19

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

刘艳云

2012年4月14上午,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有幸到东方国际参加了中国未来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暨名家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现场聆听了韩军、魏星、两位名家的课和报告,感受颇深,特别是10日上午观摩了中学语文教改名家韩军老师的展示的阅读课《匆匆》和习作课《南来北往》,更是令人难忘。

下面,我就把我最主要的几点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认为韩老师的课与以往听过的其他名家的课有很大的不同,过程简单(背诵片段、吟诵体味、咬嚼词语、仿写句子)亮点很多,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扎扎实实的、地地道道的语文课,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处处彰显‚语文本色‛:

一、诵读体悟,让学生感受母语的美

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不应只是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外加口与耳才好‛。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诵读是学生感受语言的有效途径,它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

韩军老师这两节课,都对文章的进行诵读。他那浑厚而又带有磁性的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带入了课文所描绘的的意境中,忧愁、急躁或者悲壮的情绪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弥漫。在报告中他提到‚诵读是他的强项,也是他一直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韩军老师认为‚美读吟诵‛是‚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他说诵读的关键‚在于走入作者之心‛。而且,老师的诵读,还能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达成共鸣‛。韩军老师的这次诵读就走入了‚作者之心‛,使冷冰冰的文字活了起来,使听课的学生在情绪上达到了一个高潮。

韩军老师不仅注意用自己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还注意引导到学生反复品读语言。如在《南来北往》中,对‚你们才赶在第一片雪花飘落之前‛一句的品读,老师一边用手做着飘落的姿势,一边让学生读;学生读一次,老师引导一次:‚再慢!‛‚谁还能再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完全被调动起来,纷纷用很慢很慢的语速来品读‚第一片雪花飘落‛,课堂精彩纷呈。对这一句的品读,不仅让学生感受了学语文的快乐,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二、咬嚼文字,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曾多次慨叹我们的课堂‚少慢差费‛,也曾不断的反思自己,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听了韩军老师这两节课,我们怎能不如醍醐灌顶呢?回想韩老师这两节课节课,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咬文嚼字,看似漫不经心的师生对话,渗透着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精髓,看似轻松的洒脱评析,浓缩了韩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技巧,在润物无声中,学生收获许多,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在课堂上,韩军老师善于运用‚换词‛‚改句‛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辨析词语,揣摩语言。在《南来北往》这节课上,韩军老师没有明确说要改哪几个词或句子,而是不动声色地在诵读时‚读错‛了一些词或句子,然后,‚很尴尬‛地让学生找出读错的地方,把老师读的词句与原文进行对比。学生很积极地找出了韩军老师读错的地方:把‚凝视‛读成了‚仰望‛,把‚奇妙‛读成了‚奇特‛,把‚第一片雪花飘落‛读成了‚冬天来临‛,把‚夏日的炎阳烤焦大地‛读成了‚夏天来临‛,还把几个句子的语序读错了。于是,在韩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揣摩原文用词用句的妙处。在比较揣摩中,学生不但知道了原文运用词句的巧妙之处,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运用巧妙。这是货真价实的语言课,学生有了满满的收获。

我认为,韩军老师这样上课,与他的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有关。他一向反对把语文课上成班会课、表演课、综合课、多媒体课,视‚文字妙处‛如无物,却在课堂上唱歌跳舞,到处声光电乐,喧腾热闹,而‚语文‛无地自容,迷失本身。因此,韩军老师说,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远也不会过时。

三、精心设计的仿写,引导学生运用语言

语文的学习归根结底应该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写作,若把揣摩体会语言作为语文课的终极目的,显然大错特错了。韩军老师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揣摩语言后三次让学生动笔去写,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很多老师都为学生的写作水平低,总以为是课堂上没把课文教好,学生不会‚举一反三‛,而韩军老师却认为‚学生不会写作,这恰恰是‚举一

反三‛惹的祸。一篇课文要讲的东西很多,老师要做的就是忍痛舍弃不必要的枝节,突出语文教学的主干——‚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在平常的课堂上,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学生的‚写‛,而韩军老师却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且注重了‚写‛。在《匆匆》阅读课上由易到难的进行了很多仿写练习,就连作业也是;在《南来北往》的习作课上两次练铺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难度上由浅入深;一次写题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迁移巧妙自然。

另外,韩老师提倡的讲课前先让学生背诵几句或片段,我也认为很值得提倡,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目,我们必须落实在课堂上。而平时,老师们总是害怕占用时间,害怕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就把背诵任务推到了课下,而学生又确实‚忙‛的无暇顾及,结果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背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会背的,自己一定要先会背,为学生作好示范,表率的力量是无穷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追随教师尝到了背诵的甜头,学习语文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韩军老师的这节课,虽然没有精彩的表演,没有漂亮的课件,但他通过‚激情澎湃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通过‚咬嚼词语‛法让学生揣摩语言,通过别出心裁的写作练习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彰显语文课的‚语文本色‛,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倡导‚举三反一‛的新语文教育,不仅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较多实实在在的收获,也使我们语文教师在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受到启发和引导。

这两天的学习给我的另一个比较深的感受就是我们语文教师与专家的差别太大了。这种差别不仅仅是学历的高低、教学技巧和知名度上,更应该是在自身语文素养上。名师专家们为什么在课堂上能那么游刃有余,为什么能从我们看着一个简简单单的字词中体会到那么多而有深刻的东西,令我们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从而爱上我们的母语?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不就是因为我们的语文功底太浅薄了吗?不懂得造字规律,你就不能体悟出‚回‛和‚遭‛的区别;没有较好的感悟能力,就不会从《失去的一角》这篇童话中领悟到‚追求目标‛的过程才是最美的。那我们应当怎么办?老师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想搞好语文教学、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那就请你牢记:‚加强学习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听毕英春老师教学观摩课有感

听毕英春老师教学观摩课有感

吴静宜

2013年 11月 9日 校长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参加了在第五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活动”品析主题单元教学的魅力,感受很深。尤其是毕英春老师讲的《搭石》《跨越还峡的生命桥》感觉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听完后,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2.一堂课的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要求面面俱到,只怕教授的内容有遗漏。学生学得效果也未必好。尤其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无需“顾全大局”,而应抓住重点,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写的契机。

3.节省了大量时间,让学生有了大量的阅读空间。省去了太多的品析,做到了以点带面。

当然,回来后反复琢磨,觉得还有需要深思的地方。

1.从课型的确定到课时的安排再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各教学环节,教师能不能完成,我觉得有难度。

2.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掌握如何,能不能应对当前的应试教育。3.生字词语放在一起过关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性会不会被磨灭。

4.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面对层次不齐的学生,尤其是班内的差生,会不会越丢越远。

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关键,希望在摸索中逐步找到答案!

第三篇:韩军老师《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整理:罗平一中 李建权 孙颖

(韩老师首先介绍相关剧情及剧中主要人物关系。)师:我问下孩子们,周朴园是个好人还是个罪人? 生:罪人!

师:异口同声啊!要改变一个异口同声的习惯,好吗?异口同声有时候是对的,但有时候从别人那听来直接说出,没过脑子(这就不对了)。是一个罪人,是吧!有没有说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罪人,彻底的罪人? 就是没有一点点的好,没有一点点的优点。生:他也懂得关心人。师:他关心谁呢?

生:他以前的恋人,梅侍萍。师:嗯,他还牵挂她,是吗? 生:是啊!

师:他还惦念她。

另一生:他也关心他的儿子鲁大海。

师:还关心他的儿子鲁大海,你看了戏里,他关心他的儿子鲁大海了吗?

生:虽然他对他(大海)的态度有些恶劣,但是当知道鲁大海是他儿子时,他的心还是有些微妙的变化。

师:嗯,有微妙的变化!待会分析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还会叫你的!他作为一个父亲,发现那是他儿子的时候,心里有些微妙的变化,你读得很细!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罪人,但是他还有作为老年人的惦念——对他儿子的、作为父亲的那么一种心里的微妙的牵挂,是这样的吗?那么现在回过头来,他是罪人,罪怎么得出来的?他犯了哪些罪?他最大的罪是什么? 生:他抛弃了已怀身孕的爱人鲁侍萍,还有他把两千两百人给杀死了。师:嗯,两千两百个工人,他并不是开枪杀死的,而是—— 生齐说:淹死的!

师:江堤出险,淹死的。就是(他)双手沾满了两千两百个工人的鲜血。谁揭露他的? 生:„„

师:这两千两百个(工人的事)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鲁大海(口里)。

师:然后每个小工他扣了多少钱呢? 生:三百!师:(每人)扣了三百块钱,这是他发家的第一桶金,双手沾满了鲜血!所以说他是罪人。两千两百个小工!刚才这个孩子又说他还跟侍萍恋爱,然后抛弃了她,并把鲁侍萍逼得怎么样了呢? 生:自杀!

师:是怎么自杀的? 生:跳河。

师:跳河,是吧?就这两桩罪,是吧?一个是两千两百个人(被淹死),一个是始乱终弃。其实还有!在第二幕剧里,鲁大海之所以来罢工,不是因为两千两百个工人(的死),他是因为什么罢工的? 生:„„ 师:(大家)预习课文时,他是因为两千两百个工人的旧账、老账来罢工吗? .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因为什么呢?请举举手,他是因为多少个人、什么事情来罢工的? 生:他(周朴园)怂恿警察开枪打死了三十个工人。师:哎,三十个还是三十六个? 生:三十个。师:三十多个工人,加起来是两千两百三十多个!孩子们,也就是说他杀人已经成为习惯了!只要出了事,他就要动用警察,要开枪,要镇压!所以这算一桩罪——杀人!第二桩呢,始乱终弃。也就是说,他是一个虚伪、自私、冷酷、丧失人性的人,这概括来源于《教参》,由此来看,他这个人是非常反动的!自私、冷酷。同时我们也可看出他的虚伪,他把她(侍萍)逼走了,逼她跳河!当然,并不止他来逼,他和他的父母一块逼——但是,我们再来看一看他这个罪人,说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罪人,是反动资本家的形象,作者好像是不大同意!也就是说我们《教参》说,他是反动资本家,我们《雷雨》就是揭露了反动资本家的虚伪、冷酷,曹禺写这戏就是揭露反动资本家获取最大经济利益,暴露这个大家庭里的冷酷,这个大家庭里的混乱,这个大家庭里的罪恶——我们能不能得出这个结论来?能不能? 生:„„

师:根据刚才我们说他是一个罪人,杀了两千两百多个人,能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生:能!

师:哎,我觉得很容易就得出来了!很简单,反动、自私、冷酷、无情、强硬。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曹禺先生在写这戏的时候,他自己很委屈!看见别人这么去演了,他自己说了这么段话,读一下。(多媒体投影曹禺话语,让一学生读)生: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师:“匡正”——也就是说揭露了他,然后让这个社会不要向他学习,揭穿了他,倡导人们不要去学习自私、虚伪的人,这叫匡正。曹禺当初写《雷雨》并没有批判、讽刺和揭露什么这意思,他用了一个词“匡正”。而一直到现在,《雷雨》(的主旨)都是这样解释:批判资本主义大家庭,暴露资本家的罪恶、虚伪、残酷。那么曹禺想说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投影展示:“《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师:他在说什么?

生:他对神秘的事物是不可理解的。

师:就是对神秘的不解,并不是对资本家。你怎么看?(问另一生)

生:我认为他要说的是对宇宙间事物的憧憬,包括对人类心灵的憧憬,对人类精神和举动的一种好奇心。

师: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好奇,对吧?比较神秘。

另一生:我认为是他对社会某些现象和问题的剖析。

师:这是社会层面,还有“对宇宙间”呢?宇宙更大,宇宙间很多东西是可理解的还是不可理解的?

生:不可理解的。

师:是清晰的简单的还是隐秘复杂丰富的? 生:隐秘复杂丰富的。

师:也就是说(曹禺要表达的是)隐秘的不可理解的,不是简单明显的来暴露社会上资本家 .和工人间的矛盾。曹禺有种委屈和不满,他当初写这戏就是因“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宇宙间有那么多神秘复杂的东西,他在写这些。可是现在我们简单的把它概括成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资本家跟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揭露资本家的自私、冷酷、无情、虚伪,曹禺没有这个意思!而什么叫“神秘”、“隐秘”、“不可理解”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一看:先看周朴园的两桩罪(投影显示:始乱终弃,铜板滴血)然后再看看周朴园的结局,他是一个罪人,可是他的人生结局,他犯了罪他受到惩罚了吗?他第一得到荣华富贵啊!那到老应该幸福美满,家庭和谐啊。周朴园最终得到这些了吗? 生:没有。

师:他得到什么呢?(投影显示:周的结局——罚,家破人亡)几番恋情不合伦,几条人命不得生,几个家庭同破碎,几个生者孤苦终。曹禺在尾声里写,最后繁漪和侍萍精神都不正常了,周朴园伺候她俩。周朴园最后得到圆满了吗? 生:没有。

师:儿女死的死,走的走。他开始犯了那么多罪,最后受了罚。那么我问大家,犯了罪,应不应受惩罚? 生:应该!

师:应该是吧?必然不必然受到惩罚? 生:必然!

师:也就是说,犯了罪就必然、肯定、百分之百受到惩罚,相信吗? 一生:不相信。

师:也就是犯了罪不会必然受到惩罚? 生:是的。师:(对另一生)犯了罪会不会受到惩罚? 生:我觉得会。

师:你能阐释一下吗?

生:现在有法律来约束,以前社会伦理道德也会让他受到惩罚。

师:只要犯了罪,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所以刚刚那同学说犯了罪不会受到处罚是错误的?(老师和学生充分互动,先前哪位同学思路也被引了过来)你们都错了!一生辩:戏里的年代社会黑暗腐朽。

师:那是旧社会,也就是说现在要是谁犯了罪,一定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生:是的。

师:现在是非常圆满的,过去是不圆满的? 生:是的。

师:现在也有很多坏蛋没有受到惩罚啊!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要警察干什么!因为已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了。可每天都有大量的案子,据说破案率百分之七十就很高了,还有百分之三十漏网的。生:但是现在国家政府正在努力。师:可再努力他能百分百受到惩罚吗? 生:那倒不能。

师:天网恢恢有没有疏而漏的时候呢? 生:有。

一生:现在受法律约束,以前这方面差些,但是犯了罪,他内心的自责,内心的痛苦,也是一种罚。

师:也就是道德上的谴责,内心反省。好了,回到刚刚说到的“必然”,什么是必然?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这里是偶然还是必然? 生:必然。

师:这是社会现象,下面我们看看自然现象(老师将一板擦举过头顶),我撒开手,它必然还是偶然掉在地上? 生:必然!师:(撒手,板擦落地)它必然掉在地上,这是自然科学定律,受地球引力影响。那在社会规律上来说,恶一定有有恶报吗?刚刚同学说社会不惩罚他,他心里会惭愧,有些人他心里会惭愧吗? 生:不会!

师:这里是必然还是偶然? 生:偶然。

师:也就是说,做好事和做坏事跟善报和恶报之间,它是必然的单线的联系还是复杂的多线的联系?

生:复杂的多线的联系。

师:有些人有没有这种可能,他做了好事得到了恶报? 生:有。

师:好人没好报,有没有这种现象? 生:有。

师:那坏人也有可能得到好报。你还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生:„„

师:孩子们,我们必须进行这种严密的思考,不能感性。行善行恶跟好坏报之间有没有必然关联? 生:没有。

师:社会历史现象、人生现象是否跟自然现象那样有那么多必然与直线联系?(教师再次演示板擦落地现象)生:不是!

师:那么我们看这部戏,周朴园做了坏事,后边得到了这种结局(家破人亡),这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生:必然的。

师:戏里的是必然的,这就是一种神秘。周朴园前面干坏事,后面就让他受惩罚,老天爷在那看着呢,这就是疏而不漏。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有没有老天爷? 生:没有。

师:是的,没有。这就是曹禺写的神秘,可理解吗? 生:不可理解!

师:年轻的曹禺在清华园里对人生、社会的这些现象不可理解。(戏里周朴园犯的)罪跟(他的)结局之间冥冥有天意,这个“天意”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生:偶然。

师:可让我们读剧本的人产生一种“必然”的想法。下面看“诅咒”,读一下(投影展示: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一生:(读)

师:这里是一种诅咒,诅咒就是咒人,用语言去诅咒别人,这种诅咒能否应验呢? 生:不一定。

师: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呢? .生:是偶然。

师:他骂的不是他的爸爸而是资本家。他的诅咒实现了吗?他爸爸绝子绝孙了吗? 生:没有。

师:考虑一下他的俩个儿子(周萍和周冲)死了吗? 生:死了。

师:那这算不算断子了呢? 生:算。

师:鲁大海到了结尾,曹禺没有告诉我们他去哪了。两个儿子死了,一个儿子下落不明了,我们还能想象他还有孙吗? 生:不能。

师:那这个诅咒实现了没有呢? 生:实现了。

师:基本上实现了,偶然又变必然了,神秘不神秘? 生:神秘。

师: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就是 生:一语成谶。师:一语成谶,“谶”就是实现的那种感觉,一种很神秘很隐秘的。下面看四风发的誓(投影展示:

鲁四凤:妈,我答应你,以后我永远不见周家的人。〈雷声轰地滚过去。〉

鲁侍萍:孩子,天上在打着雷,你要是忘了妈的话,见了周家的人呢?

鲁四凤:〈畏怯地〉妈,我不会的,我不会的。

鲁侍萍:孩子,你要说,你要说。假如你忘了妈的话。

鲁四凤:〈不顾一切地〉那、那天上的雷劈了我。)师:也就是不让她去见自己的哥哥,当然她的妈妈没有告诉她是怎么回事——那是她的亲哥哥呀!如果她去见了,那天上的雷会劈死她的。最后她怎么死的? 生:被电死的。

师:她说的是雷,后面是电,这怎么说应验了呢? 生:因为雷也是一种电。

师:雷也是一种电,这也叫一语成谶是吧。两语成谶了,一一应验!咱们都是学自然科学的,两者(语和谶)之间有没有必然关系呢? 生:有。

师:若有,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我们13亿人来念就实现了吗? 生:不会。师:“语”跟“谶”之间形成了偶然也是必然的关系,这就很神秘了。下面看命与天,人们有没有命运,老天是不是掌管着我们的命运呢? 生:不是。

师:你不相信命运是吗? 生:是。

师:那命运掌握在谁手里? 生:自己手里。

师:同学们再看看这里,侍萍是怎么说的(投影展示: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师:侍萍相不相信有天命? 生:相信。

师:老天管着她的命。管着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老天指使着她。所以侍萍就祈问苍天。(老师模仿侍萍口吻深情的读到: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一个人有罪,我先走错了一步。如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事情已经做了的,不必再怨这不公平的天;人犯了一次罪过,第二次也就自然地跟着来。)

她知道她也是个罪人,她越过了一条线,她是一个佣人,仆人,然而呢她爱主子,爱贵族,而且没结婚就生了孩子,所以她觉得她也是个罪人。所以她口不择语。对天,她是真信还是假信呢? 生:真信。

师:中国大部分下层的劳动妇女都信,也就是说,这里面没有必然,仅仅是一种偶然。她想不开,她就信这种神秘。这里边一共有三种神秘,哪几种呢? 生:第一种是罪与罚,第二种是语与谶,第三种是命与天。师:那么天的定义是什么? 生:天就是命。

师:从自然角度,到底什么是天? 生:抬起头看到的就是天。

另一生:应该是当时思想上的一种寄托。

师:也就是没有天。别受此戏影响,到底什么是天?(教师幽默引导)生:头顶就是天。

生:周围的一切就是天。

师:咱们不进行物理上的定义!地之上的,周围、周遭的就是天。师:这部剧的主角他姓什么? 生:周。

师:刚才我们说了天叫什么? 生:周围。

师:周遭、周天、周围。曹禺写周朴园的时候为什么不让他姓张王李呢?取名叫周朴园,有别的意思吗? 生:有。师:他为什么不叫陈朴园呢?完全可以姓其他,为什么在百家姓里偏偏选姓周呢?《红楼梦》里人物的姓都是有讲究的。“周”呢其实就是天。现在请同学们用“周”组词。生:周围,周遭,周末,周边,周而复始,圆周,周全,周到,周游 师:(投影展示用“周”组的词)一起念:

生:周胜 周祥 周易 周旋 周章 周到 周长 周全 周而复始 周围 周遭„„ 师:“周章”的两个意思是仓皇狼狈,周流、周游。用含“周”的四字成语来概括一下投影的剧情(周子重复着周朴园的悲剧)。生:周而复始。师:解释一下。生:(结合剧情解释)师:儿女重复了父母一辈的悲剧,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也体现了曹禺先生对神话的一种愠怒,.是父债子还,母罪女偿的一种罪与罚的体现。这也是一种神秘感,这也是一种平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是周的第一个含义。所以,周朴园为什么姓周?大家明白了。这部戏离不开“周”,现在大家来给周下个定义,或者画图,什么叫“周”? 生:起点和终点的重合。

师:对,具体一点就是起点与终点的重合、重逢。现在我们回到剧中,数一数全局中有几组重合、重逢? 师:(投影呈现:周朴园与侍萍相见的对话)算不算重合? 生:算。

师:那是谁的起点?

生:应该是两人30年前,30年后又回来。师:再来看看下一组,(投影呈现:周朴园说,“难怪四凤像你”)这里好像有点牵强?以前两人是没见过面的,大家来想一想究竟算不算?不算大家就把它扔掉。生思考中。

师:周朴园惦念不惦念侍萍,侍萍惦念不惦念周朴园?他们之间有无数的怨恨,但是30年过去了,究竟是记住了对方的好,还是记住了对方的坏?会不会在夜深人静之时会在内心有一种呼唤? 生:会。

师:好,从隐秘的角度来看,四凤是侍萍的女儿,是她身上的骨肉,却同她母亲一样来到母亲以前恋人的家,伺候他,也是母亲这个年龄打工的地方。这算不算来到了她妈妈的起点?从生命密码的角度来看,这种循环有没有? 生:有。

师:可以说四凤像是她妈妈的一个使者。而且周朴园一看到四凤就想起了侍萍。也算是一种重合和重逢。都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可以这样去说的。师:(投影呈现:周朴园与鲁大海对话)是谁和谁的重逢? 生: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重逢。

师:简单来说,这是父与子的重逢。他去哪打工不好,偏偏到了父亲的矿上,这也挺神秘的啊!(投影呈现:四凤与周萍),兄妹相见并且相恋了,和父母的轨迹重合。

师:再来看下一组,语言在天上飞,说出去就变成空气了,但有时候语言会下来,会落在地上,会应验会实现。这就是谶!(投影呈现:四凤的誓和鲁大海的咒)。让子弹在天空飞一会,让语言在天空飞一会,最后实现了。重合重逢应验兜一圈。(投影呈现:总结五种重合)这一戏剧性是要营造一种神秘,渲染一种神秘。所以说,周的第二义,重合、重逢、应验。

师:咱们再来看看周朴园与侍萍这名字(投影呈现:浮萍的图片),大家来看萍有什么象征含义。

生:萍水相逢

生:浮萍,没有根,没有依靠。

师:有没有自主性?想到哪就到哪?能自主掌握命运? 生:不能。师:这就是萍。(投影呈现:漂泊、飘零、飘荡、漂浮、游移、无根)无法自主自我的命运。大家来看,侍萍是不是这样的性格命运。生:是。

师:大家再来看,相对于萍的无根漂泊,做为周,圆周的周是否也是漂移不定的? 生:圆周应该是固定的,有圆心。师:对,想干啥就干什么,(教师转圈),所以一辈子就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对不对?这 .就是我的圆心,这就是我一世的追求。这个圆周能不能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呢? 生:能。

师:所以这就是周,这就是萍;所以他是周,她是萍。能自我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实现了自己赚钱的愿望了没?他实现了组织一个大家庭(的愿望了没)? 生:实现了。

师:他实现了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好人物了吗?(他是)顶尖人物还是底层(人物)? 生:顶尖人物。

师:他掌控了自己命运没有? 生:掌控了。

师:所以“周”围绕着圆心,固定、圈定、限定。实现、得到及其周全。因为有个定心丸。好,大家再来看侍萍,她在周圈的范围内她跑出去了吗? 生:没有。

师:她的福起于青春美貌,向往得到爱情,但极其短暂像一个梦幻。而她的祸也由此开始,她没有跑出周朴园这个天,周朴园就是她的周遭,她没有能逃脱。(投影呈现:浮萍图外围围绕一圈心形的锁链)大家来解释一下这幅图。生:心形的项链是周朴园以前对侍萍的爱。

师:正是这心形的项链最后变成了锁链,失去了自由,项链变成锁链成为了人生的枷锁。所以飘萍跑不出周圈。好,这是侍萍。那我们再来看下剧中其他人物跑不跑得出周朴园这周圈。咱们挨个来看,繁漪同周朴园结婚了,她得到的是自由呢,还是一条锁链? 生:锁链。师:解释一下。生:周朴园蛮横。

师:他让繁漪听他的话,她听不听? 生:听。

另一生:不听.师:表面上听不听? 生:听。

师:她不得不听,得到的是锁链。要给周萍、周冲做样子,必须听我的话,对不对?她其实是向往自由的,而不是受周朴园的颐指气使,所以说周朴园是繁漪的锁链。那再解释下周冲,是像自由的小鸟一样的五四的新青年,向往纯真的爱情,他受不受父亲的父权的约束? 生:受。师:嗯,如果你看全剧中周朴园对待他的儿子表面上确实是温情脉脉,很疼爱儿子。可是呢,他必须让儿子怎样?

生:他必须让儿子遵守规矩。师:这个规矩是谁制定的? 生:周朴园自己。

师:对,要听周朴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我定的,我是家长,我是你爸的这种父权思想。

师:好,再来看看周萍受不受约束? 生:不受。

师:孩子们他想不想有自己闯天下的一种人生历练? 生:想。

师:他年纪那么大了也想自己出去闯天下,但是他的人生已经被安排好了,周朴园让周萍干嘛? .生:到矿上工作。

师:注意了,这是要让他接他的班。他也想走出周家,可是他走出去了吗? 生:没有。师:他也是他的锁链,他也是他的天。好了继续来看,四个人,哪四个人走不出这个“天”? 生:侍萍、繁漪、周冲、周萍。

师:再想,还有谁?鲁大海到哪打工? 生:周家。

师:那这是不是他的天,依附着他?鲁大海还是没有走出去,那鲁大海同他斗争时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生:失败了。

师:你还是被我罩着,对不对?跑都跑不了,跟我斗,你是孙悟空,我是谁? 生:如来佛。

师:再看鲁贵,只剩鲁贵。他离开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大资本家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吗? 生:不能。

师:周朴园是侍萍的锁链,也是所有人的锁链。他就是一个锁链,他就是一个牢笼,就是一个周圈,就是一个套。所有人都逃离不了他的圈定,所以说“周”就是周朴园,他用命运的锁链锁住了剧中所有人的锁。(所有人)无一不在锁链中,(他们)都是“侍萍”。除了周朴园,都是“萍”。萍无根飘零,命不由己,仅仅是侍萍一个人吗? 生:是所有人。

师:周朴园是不是“萍”?(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众生:是!

一生:不是,周朴园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也是“萍”!师:先给这孩子鼓励鼓励,韩老师不明白,他不是“萍”,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不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获得了吗?不是“萍”?

生:但他最后结局不好,要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还会让自己的孩子都死了,最后妻子疯了,自己落一个家破人亡?

师:听明白了没有?他是不是“萍”啊?鼓励鼓励。所以说这是他警醒我们的,要动动脑。(投影呈现:剧中人物无一不是萍)。不仅仅是侍萍,其实这幕剧人人皆是,被谁掌控? 生:命、天。

师:你相信有天命吗?周朴园既是他人命运的锁链,又是命运中无根的飘萍。在周朴园这个周圈外面还有没有周圈? 生:有。

师:这才是让我们深思(的地方)。咱们回到文本,﹝投影呈现:上半段,周()填3字组成成语;下半段,周()填一字,组词﹞ 生:周而复始。

师:下半段,周朴园和鲁大海谈判,是? 生:周旋。师:解释一下。

生:他们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就有相互勾心斗角。师:是不是啊?周朴园费尽心机,鲁大海也想方设法实现目的。情节上了离不开这个词,好,我们现在来看看这(投影呈现:周朴园与鲁大海谈判对话,师读)师:“为什么周朴园与鲁大海谈判让周萍下来?先别说,我否这个答案,这个答案是浮在表面的,即使不是侍萍要见周萍也会让周萍下来?为啥,究竟什么目的?

生:希望周萍与兄弟见面,而且周朴园看到自己的儿子在一起可以有一种当父亲的感受 .师:嗯这是一点。其实这时候(他)在处理一个很棘手很复杂的问题。生:他本来是要让周萍接他的班,所以现在谈判让周萍来看一下。

师:是这样吧?这个解释是非常圆满的,因为我是毕竟要退的,现在让你来学学我这个老董事是怎样经验丰富、运筹帷幄的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向老爸学学,你要接我班!是这样吧?也表明这个人的心思怎么样? 生:周密。

师:好,再往下面看。“你这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让前面认为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儿子时,心还有些微妙的变化”的学生起来回答)开头咱俩有个约定,让你回答一个问题。生:这么说是指有些事是不能靠意气解决的,体现出自己是父亲但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有一些狠。但这也不能说明他不关心自己的儿子,文中也有一处,鲁大海刚来他家时,他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说明还是有关心的。师:(再次朗诵“你这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这里面有没有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叮嘱?我的孩子呀,将来你凭意气能办成什么事啊!生:有。

师:担心他儿子凭意气将来会怎么样?

生:惹事。周朴园自己会受到牵连,鲁大海自己会惹祸上身。

师:也就是自己会跌跟头,看着自己儿子老是跌跟头,老是灰溜溜的心里好受不好受? 生:不好受。

师:所以,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是以董事长的身份说的还是以父亲的身份?有父亲的心思在里面,包括前面让周萍下来,同样是有父亲的意思。那么面对两个儿子,两句对话,这是一个“周什么的父亲”? 生:周全。

师:周全、周道,和平常的父亲一样,所以也可是说是周正。不是很反动很虚伪很自私的,在这里能看出自私吗?所以这个地方很周全很周正,很正常。具体再分析,周朴园在这里问了几个问题?拿出来几个文件? 生答。

师:对共六个。那拿出了几个文件? 生:电报和合同。师:由此我们来看,(投影呈现六个问题)周朴园是否知道答案? 生:知道。

师:那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生:因为他想表现出对儿子的关心。师:仔细看,只是那么简单?

一生:我觉得不是,是体现他的威严。师:解释解释。

一生:觉得他什么都知道。

师:我都掌控着。就像抖包袱,一层层抖开,最后怎么样? 生:让鲁大海屈服他。

师:屈服他,很狼狈!在我威严下你还嫩点,你小子,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生笑)让儿子在这里跌倒了摔跤了实现了怎样的目的?

生:实现了掌握大权的目的,让大家都觉得自己权利很大,儿子在这里跌跟头就会让儿子觉得他权势很大。

师:对,一个方面让大家觉得自己是运筹帷幄,很周密,很有智慧。社会上谁和我斗都是这 ..样的下场。每一件事都是斗成功的,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另外呢,让鲁大海在这里跌一跤,吃一堑长一智,实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教训、叮嘱,是不是啊?“你这样只凭意气是办不成事情的,我的儿子啊,我担心啊”,有没有这个意思啊? 生:有。

师:对,就这两方面。还有后面的电报和合同也是为实现这两个目的。给周萍看的是什么?周萍眼睛里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爸爸,怎样的一个董事长? 生:我觉得,父亲是一个威严又很有能力办事的人。

师:对,就是一个掌控全局的人,顶天立地的人,处理各种事情得心应手的。像猫与老鼠一样,逗着让他学一学。好,我们回到语言题,这和应试有很大关系。周朴园是一个周正的父亲,心思„„。

生:周密,安排周详、周道,考虑周全,费尽周折,全力周旋,狼狈周章。师:“狼狈周章”我用的是什么意思? 生:鲁大海狼狈仓惶。

师:当然这个过程是费尽周折。那么孩子们,再回到周朴园的性格分析,在这场戏里面,是谁狼狈周章? 生:鲁大海。

师:对,他失败了。但在剧中有一个人一辈子都是狼狈周章,谁? 生:周朴园。

师:周朴园,那么我们之前说了,他是别人的周圈、周天,他是充满智慧的,他在处理鲁大海,棘手的事情,别人是一万次一千次失败,但他是? 生:成功。

师:但他所有的成功,加在一起等于失败,等于狼狈周章。而人呢绝顶的聪明,在剧里最聪明的,比诸葛亮还厉害,可最后结局——家破人亡!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想得很周密,但是他的一辈子,用一字,周? 生:不周全。

师:人算算过天了吗?(投影呈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齐读。

师:这是什么里面的一句话? 生:《红楼梦》。

师:对。即便是一部雷雨,也重复了红楼梦里面的主题。曹禺、巴金那一代人受红楼梦影响很深,也讲命运。周朴园是一个胜利者吗? 生:不是。

师:他是一个狼狈周章的人,而周朴园是别人的天,但他冲破了大自然的天吗?冲破了宇宙的牢笼吗?周朴园是可恨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是一个罪人,我们当然应该揭露、批判、谴责,除了这些情绪,你还有其他情绪吗?你看了这个之后,他家破人亡时是什么感觉? 生:可怜。

师:同情悲悯,是吧?他是一个造孽的人,他毁灭了别人,同时也是一个被毁灭的人,别人想从周圈里冲出去,侍萍想冲出去,繁漪想冲出去,而他自己?也是一个被圈定的人,他也是一个突围不出去的人,在宇宙的牢笼,在天命在自然的法则里。这个人我们用了一系列的词,周全周备周密,但不周圆。有没有票子?有没有场子?有位子?有房子?有车子?有女子?有名声? 生:有。师:(投影呈现:周的金文——圈田围园来播种)周在原始社会是圈田种地,到我们现在的社会呢?圈功名利禄,圈票子圈场子圈位子。而且周朴园的园是不是这个园?而且,朴是棵 ..大树啊。

(韩老师用快板的节奏,边舌仿快板边念诵):种下票子买园子,买下园子建厂子;种下房子找女子,找了女子找孩子;种下位子有名字,有了名字找车子;万事周密万事备,万事皆空——一起来说。生:毁盘子!

师:他毁了一生的盘子。(投影呈现:作者的话)好了,咱们再回到作者的话。生齐读。

师:我不是要攻击,我不是带刺的,我不是拿着刀枪的,我不是一个社会批评家,不是社会的战斗者挑战者。我是提醒你们看戏的人们,请你们警醒,请你们反思。是吧? 生继续读。师:宇宙间到底有没有操纵命运的东西呢?开头的时候我们说是没有的。读完我们或许会觉得会有。生继续读

师:注意那个管辖,管辖就是操控,就是“周、圈、套”。生继续读。

师:这里面最主要的是“狭义的笼”,就是我们讲的—— 生:周。

师:那这里面最聪明、最骄傲、最踌躇满志的是谁? 生:周朴园。

师:他(曹禺)就通过这个人类智慧的代表,最后狼狈仓惶来警示台下看戏的人们。周朴园都在笼子里更何况下面的人,所有的人——剧中的人台下的人,能比过周朴园?他都如此,你们呢,我们呢? 师:诵读读者的话。(投影呈现:是“悲悯”,不是批判、揭露)生读(投影呈现:悲其人,悯其人)

师:有,但不能只是批判,那是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投影呈现:天必胜人,须谦卑,须敬畏)是人定胜天,还是天定胜人?(生回答不统一)师:在这幕剧中是? 生:天定胜人。

师:你们产生了疑问,下去思考,这里就不讨论了。人类每个个体应该怎样? 生:须谦卑,须敬畏。

师:究竟是“人定胜天,还是天定胜人”我不给结论,你们小小年纪,正好开始反思。最后我还没有说完这个“周”字呢?你以为我讲完啦(众笑),最神秘的在这。(投影呈现:旋转太极八卦图:周——阴阳相生,包藏天地,孕育雷电)这部书叫什么名字? 生:《雷雨》。

师:那么这本(指向太极)书叫? 生:《周易》。

师:那么是不是解释为“周朝的易经”?这个解释是错的,他应该是无所不备,包藏天地,阴阳相生,孕育雷电。天地不就是这样旋转吗?周而复始,包孕(多媒体播放雷声)。所以它叫《雷雨》。

当然世界是否神秘,我不希望你们树立神秘的世界观,首先希望你们树立一个审美观,但是假如你有了神秘的世界观,就由自己去探索,谁也不能彻底的定义这个世界就不神秘。我的目的不是让你树立神秘的世界观,但是我这个结论只能是“中间”的“中”的结论,而不是最终的结论。..(最后韩老师在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侍萍祈天”的诵读后结束了精彩的授课。)..

第四篇:观摩课感受

观摩课感受

杨健

本学期有幸聆听了35至45岁教师观摩课,收获颇丰,感受如下。

一、课堂上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语文英语课例中,老师通过询问学生的梦想提到自己的梦想,这时学生很好奇想知道老师的梦想,讲解红楼梦,找了不同的学生进行表演。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善于开发新课程素材,创新教学模式。

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教学语言、素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一种社会价值,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态度,让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第五篇:听全国名师小学作文教学观摩课的感受

苏教版教育资源网为您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听全国名师小学作文教学观摩课的感受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我有幸来到德阳广电体育馆认真倾听了全国名师小学作文教学观摩课,亲眼目睹了名师的风采。为我们献课的有全国特级老师于永正、支玉恒、张化万、贾志敏。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学特色,深厚的语文功底,让我如获至宝,让我油然而生敬意之情。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出他们教学时轻松自如地把学生引入语文的自由王国的那一幕幕,他们是一面旗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现将自己听课后的几点感受在此说说,说得不好的、不对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听于老师的作文课的感受:

于老师上的是对话习作。上了两节,第一节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让学生想象人物动作、神态,写一篇作文。第二节是师生演哑剧,与第一节课刚好相反,只见其人,不闻其声,让学生想象人物语言,写一篇作文。在第一节课时就出示《谈碰壁》中的一段对话,抽学生读后发现出谈碰壁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板书:对话,从形式上看是怎么写的?板书:

1、分段;

2、提示语,让学生明白分段写对话的好处,提示语变化的好处,并送学生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便播放一段三人对话,是电视上的一则公益广告,听后,让学生想象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师又启发提示:这三个人发生争吵,人一定怎样,根据说话声音再想想这三个人说话的动作,说话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再想想这三个人的穿戴打扮,以及老人怎么想,年青人怎么想,再想想年青人听了老人的劝告,结果怎样。并强调作文靠的是想象,昨天的事今天写也要靠想象。于是,老师就叫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作文。并强调要求:分段写,注意提示语的变化。

在写之前,老师不放心的是学生写对话时,提示语在不同地方,学生标点打不对,于是便又来一个练习,听写对话加标点,出示一个学生加的标点,评价后学生练习写作文。

学生写好后,于老师又送学生一句话: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让学生口头大声念自己的作文。交流作文,让班长点名念作文。学生念到哪儿好,老师及时鼓励写得好在哪儿。并加5分、10分、20分。如:一个怕写作文的学生念的第一句话,虽然有点语病,但于老师说他第一句话写得好。这句话写出了人多,如果人不多就不会发生争吵,很关键,于是加5分,有时用得好的,一个标点符号,于老师也要给予鼓励加分。学生念到哪儿不好,老师便帮助指导,最后给学生评分95分、100分、130分。

1、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课要上得有意思,让学生觉得有意思,让学生愿意去学,学得轻松。除了设计好课,还要善待学生。但不主张大话表扬,要实实在在的表扬,该管的,该批评的要管,但不体罚。于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幽默风趣,于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篇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并不多,但要让学生成功,让学生感受成功,学生才会有兴趣。对于后进生来说,就是一句开头,一个结尾,一个词写得好,教师也注意了及时表扬,哪个词用得好,加5分,学生作文兴趣就来了。

2、作文教学注意三个积累:⑴语言结累;⑵生活积累;⑶感受积累。语言不能只局限作文时的指导、修改,而要让学生多看书,“放长线钓大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语文方面,读书、写日记是必作的作业,还要丰富孩子的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丰富学生的感受有的学生能取出“恨铁不成钢”“大意失荆州”的作文题目,都是有感受的人,感受就是想象,就是思考,不思考的人就没有深刻的感受。文章因为有丰富的想象而美丽,教师要把学生教聪明,教出悟性。而学生的悟性又是在教师的点评中。教师的点评尤其重要。

二、支老师的阅读教学:

我最佩服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听了他指导学生朗读,你也会读了,他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方法。让学生既学会了怎样读,又学会了怎样悟。他并不是一味地指导朗读,而是通过“引”,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再用点评让学生读得到位。比如: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读得快时,老师便问“月亮升得快吗?该怎样读。”又比如: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两次写到“升起来了”?而且强调是从洱海那边升起来。对洱海作介绍,是云南的一个景点,月亮从洱海升起来是多么美。又引导学生去感悟月亮从海边升起的那种美。再让学生把月亮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那种美,读出来,这样学生的朗读就会水到渠成了。

又比如:读出月光的柔和,一生读得一点也不柔和,老师便风趣地说你想让月光柔和他就柔和,用你的声音读出月光的柔和,师边示范读,边加手势指导。学生便会读出月光的柔和。月亮照亮了哪些地方?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都说成了从上到下顺序?老师示范读,从老师读中能听出是什么顺序吗?读后一生便说是从远到近。老师便问为什么。学生说远处的东西看不清,声音读得轻,教师便补充:是啊!朗读就是要读得生动,让人听后也明白。又比如:你跟妈妈去看月亮,你高兴吗?抽生高兴地读,评:你比较高兴,再抽生高兴地读,让别人听了也知道你高兴。有些学生读时为了表达自己高兴。读得快,教师风趣地评,你阿妈能走那么快吗?你越走越急。教师便示范读:走哇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的的指导: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分不开的,作文教学并不只限于作文课,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的指导。如支老师让学生回答,我和阿妈在月光下看到的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无形中学生以后在写作中学会了按顺序写。四个照亮,按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知道这种句式更能表达情感。让学生找奇特的句子,实际上就是在找你最喜欢的句子,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而丰富语言,学习语言,就要从文本中学,那就是走进文本,训练语言,又要让学生走出文本。支老师在讲读课时,孩子们跟着作者去走月亮,走进文本。最后,老师又叫孩子们带着作者去走月亮,走出文本,让学生练笔,可以模仿,也可以创新。给了学生练习的机会。练习机会多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苏教版教育资源网为您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下载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韩军老师教学观摩课的几点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韩玲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韩玲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张丽 2011年7月31日,我们在兴义八中聆听了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国万名班主任培训特聘辅导教师韩玲老师的精彩讲座,我真是受益匪浅。我......

    听韩玲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韩玲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郭艳娥 2014年9月19日和20日,我有幸参加了榆林市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两天的报告、讲座听下来,虽然觉得很累、很辛苦,但累有所值,因为我从专家......

    听观摩课有感

    听观摩课有感 ——李芳芳这学期,我有幸听在福田小学听了几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受益匪浅。这些教师的课,设计精美,朴实自然,我被有经验的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

    听观摩课心得体会

    听观摩课心得体会 ——范强成2013年4月11日,我去和静县第二小学并有幸听了由和静县教科局组织的小学数学观摩课:听了一校白老师和二校朱老师的数学课,使我受益匪浅。她们的课,设......

    听观摩课心得体会

    观摩课心得体会 淇县实验学校 李芳芳 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市在湘江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观摩课,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都有一个共......

    听观摩课心得体会

    听观摩课心得体会中滩中心小学白云龙我在市四小听了几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

    听观摩课有感

    参加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观摩交流会有感 五月5日--9日,在河南洛阳举行了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师的盛大集......

    韩军《登高》

    依据韩军《登高》教学实录整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