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涌读经典教书育人2
诵读经典 教书育人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与体会,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学习大家的长处和经验,心情特别激动。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传承要靠教育来实现。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始终坚持学以致用,把读书用于工作和生活,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把诵读经典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把诵读经典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滋润着一个名族的素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走向。我以古诗文经典读本为依托,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开展各项读书活动。
1、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
一是抓晨诵。我组织学生在晨诵中反复诵读经典诗词,重点突出一个“诵”字。高声诵读,抑扬顿挫;表情诵读,心领神会;集体诵读,气势磅礴。我力求让每一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在大声朗读中感受自我的存在。让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得到唤醒,师生共同以愉悦、饱满的精神,开启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二是抓午读。组织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重点突出一个“读”字。不但要延伸阅读长度,而且要拓宽阅读面积。让学生共读一本书,如果没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
学生,就可能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所以,我们通过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教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我班班级共读了《窗边的小豆豆》等。
三是抓暮省。“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重点突出一个“省”字。读书一定要读懂,多反思。不能囫囵吞枣。如果用吃饭概括晨诵、午读和暮省这三者的关系,那么前两者是吸收,后者是消化。我在抓此项活动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写日记,写感想,给学生补充知识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阅读、反思与行动在生活中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存在。
2、开展课间游戏活动。自从在课间活动中增加了配诗游戏以后,活跃了课间活动。《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适于诗句接龙游戏,唐诗宋词适于跳绳、跳皮筋、丢手帕、踢毽子配诗伴舞等游戏,这些活动生动有趣。
3、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小学生学习、巩固和深化中华经典古诗文的好机会和好场地。诵读小组的学生采用单读、群读、合读、分角色诵读的方法,不断提高朗读能力;表演小组的学生把诗当作快板、唱词,进行说唱表演,取得良好效果;演讲小组的学生把一些古诗文编成故事,在同学们中演讲。游戏小组把古诗词融入玩乐中,如玩丢沙包;选杜甫《蜀相》,把人员分成甲乙两队,甲队喊:“丞相祠堂何处寻”,乙队边丢沙包边喊“锦官城外柏森森。”甲队被打准却
又未接住沙包,乙队接着喊:“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如果甲队被打准又接住了沙包,就赢得一分,并且齐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然后,换人换诗开始新一轮。开展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配合学校开展活动。
学校每学期安排的诗歌朗诵、读书讲演、歌咏比赛、作文竞赛、古诗配画竞赛、百科知识竞赛、学科竞赛等。我都积极配合,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先分小组选拔,再在全班筛选,最后决定学校参赛人选。这样层层筛选的好处,使学生大面积地得到培训和锻炼,提高了他们的诵读能力和知识水平。
通过开展上述各项活动,我班近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班连续两年被学校被评为“书香班级”。段星宇的《春天来了》等15篇习作被校刊《雏鹰小报》刊登。去年市上组织的“学雷锋,树新风”的作文竞赛,我班学生董文键的《比玩具枪更重要的》作文荣获全市三等奖,并被省《未来导报》选登。在学校、县上组织的读书演讲、百科知识竞赛、学科竞赛、书画竞赛等活动中,我班学生共获得全校一等奖四人次,二等奖五人次,三等奖八人次,获得全县一等奖三人次,三等奖一人次。
二、把诵读经典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在课堂诵读教学中主要尝试了三种教法。
1、演示诵读法。
我在教《悯农》诗的时候,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准备了三件道具。上课了,我叫一名男生走上讲台,手拿小木锄,我便开启了事前悬挂在讲台上的灯泡,让男生在太阳下锄禾,汗水滴落在地上。我打了一个手势,同学们和我一起高声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读三遍。这时候同学们情绪高涨,喜形于色。我乘机提问:“你们谁能说说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呢?”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道:“辛勤的农夫在骄阳下种地锄草,汗滴落在生长禾苗的土地上。这两句生动地写了劳动的艰辛。”我点头致意,并翘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紧接着我又叫一名女生站在讲台上,双手捧着一盘白花花的大米饭。同学们又随着我的手势高声诵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连读三遍。我又提问道:“你们谁愿意发言再来说说看?”一个女生站起来回答道:“吃盘中美餐的人哪里会知道这一粒米饭都是来之不易的,都含着劳动的艰辛。它告诉我们要珍惜劳动果实,坚决紧止浪费,一定要节约粮食。”我频频点头,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不言而喻,诵读教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诵读教学中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质疑解惑,引导学生走出迷宫。并且采用一首带两首的办法,同时学了《悯农》
(二)和《蚕妇》。是学生通过课堂的延伸诵读到更多的是诗。
2、看图诵读法。
我在教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学中通过幻灯片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看图诵读,借助图片,诵读体会,理解诗意。首先出示第一幅“静夜月光图”,当空一轮明月,融融的月光照进室内,洒在床上和
地上。指导学生看图之后,我和学生齐声诵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反复感情朗读。接着出示第二幅“望月静思图”,主人公抬头久久地望着明月,又低下头来静静地思念家乡。指导学生看图之后,我和学生又一起诵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情朗读几遍。紧接着,我让学生整体观看两幅图片,深刻理解图意,再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全诗,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意境,理解诗意。
3、伴乐诵读法。
我在教金子美玲的《全都喜欢上》的课文时,同学们在教室里踏着音乐节拍,一边诵读,一边做动作,大家学得生动灵活,每个人都尽力展示着自己的才能,每个人的脸上流露着收获的喜悦。这一切都充分显示了诵读教学的强大魅力。
三、把诵读经典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社会急剧转型的变革时代。我们一定要把诵读经典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场所,见缝插针。
记得我女儿在刚上一年级时,为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针对她任性的缺点,我就和她坚持反复朗读经典诗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她把这些诗句背得滚瓜烂熟,也喜欢上了阅读和诵读,缺点也很快改掉了。
这学期,我班两个女生闹别扭,我跟她俩谈心讲道理,一同诵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读着读着她俩的眼睛湿润了,我乘机引导:“你们有幸来到这
个大家庭,亲如姐妹,不能相煎何太急,要团结友爱。”
我和同学们在熟练诵读《笠翁对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对偶句,增加知识才能。从三言到五言,从五言到七言。如“你吃饭,他喝水;张琴前面走,李云后面追;高天白云众鸟飞,大地红花群蝶舞。”我们充分利用课间活动,课外活动,郊游,参观等场所,触景生情,对句练功。师生互对,同学互对,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领导,评委、老师,我的水平有限,拙稿笨舌,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请谅解包涵。我的演讲不求奢望,只求抛砖引玉,百花争艳,盛结硕果。
谢谢大家!
第二篇:教书育人 2
教书育人
------苦并快乐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后才感觉到其中的苦与乐。,我就像广阔的教育园地中一棵小草,生长在偏远的乡村小学比较贫瘠的土地上。教学设备简陋,教育手段落后,班级人数不断膨胀,加之繁重的社会活动以及家务劳动,身子上的担子确实不轻,但我每天都生活的兴趣盎然。
作为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师,我曾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我这棵小草有着柔弱、渺小、平凡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老师,自己首先要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教好书、育好人。
中师毕业后,我就被分到偏远的村小,刚开始我喜欢埋怨环境、学生纪律太差、学生基础太差、学生记忆力不好、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这样埋怨的结果是环境没有什么变化,倒是自己的脾气古怪起来:爱挑剔、爱发牢骚、喜欢评头论足,后来我慢慢体会到,与其去埋怨别人、环境、学生,不如好好看看自己 能力、方法。在宏大的宇宙天地之间,每个人仅占一个微小的位置。漫漫历史长河,我们只是匆匆过客,不管环境多么不尽人意,人都要面对现实,认识环境,改变自己,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
有时后我也和学生们讨论如何衡量人生的价值,我知道老师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即自我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好多人认为官大价值则大,钱多的价值则大,其实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毕竟当官小的多,不当官的多,相对钱少的多,那么这些人就没有价值了,其实不然,相反,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是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所付出的有效劳动量减去岗位平均劳动量所剩余的部分,人要想提高和实现自我价值就应该努力地一件接一件地做实事,而不是那些不干实事,却拼命比工资、比地位、比消费、比吃喝、比排场的社会庸人。
教书为的是育人,老师最大的成功和收获就是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一个个健康茁壮的成长。培育一个个好人,是我的为师之道,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老师不光传授你们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你们如何做人,什么样的人才识真正的幸福?是那些正直、善良、真诚、无私的人;是那些树立了真正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教师不可能给学生名誉、地位、职业和金钱,但可以给学生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做人的准则,这才是最符合学生切身利益的财富,这才是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最可宝贵的财产,也是教师实现自我的最好方式。
第三篇:浅谈教书育人
谈谈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者。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古代《礼记》记载“师者,教之以亊而喻诸德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可见古代育人以德为先,提倡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以“德”而成亊。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书育人有了新一层含义:是谓“教书” 与“育人”, 教书即传授学生专业文化知识, 使其能够通过专业技能自食其力, 并取得一定的专业成就, 这是教学任务的“硬件”。“育人”是指从德育上培养学生的道徳认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使其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教学任务中的“软 件”。
大学一般把“教书、”“育人”当作两项任务来抓,于是乎一些大学教师在尽心尽力淮备教学任务的同时,往往在课堂上忽视了“育人”。其实,教书育人虽然从构调形式特别是语义分析上看,确实是一种并列关系,这可能也是不少人对教书肓人产生一种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教书育人的内在逻辑特别是本质内涵上看,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因而它们不是并列的、同一个层次的问题,更不是两种工作或两项任务, 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如果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
可见,对教师而言,很本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教书与育人相互脱节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凡是教师都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凡从事教书育人的人都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脱离了育人的教书,还是脱离了教书育人,都是不完整的教育过程。只讲教书不讲育人,则教出来的学生,即使是知识渊博无所不懂 ,但是很有可能缺乏了做人的最基本技能,严重的甚至出现偏差。诸如此类的例子,马加爵、药家鑫、刘海洋等,举不胜举。而只讲育人不讲教书.则丢失了作为教师最基本业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这样的方式就不能被成为是教育了。因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得同等的重视,应该同时进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糸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对教书育人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糸,这就是,重智育,轻德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颗。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从认识根本改变这个误区,再从实践中,贯彻教书育人。
首先,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思地把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其次,教师应当给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有益的课外活动, 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 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再次,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崇高的威信, 首先一点就是要其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冶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无限的激情感染学生,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 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关爱每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蔼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 热情鼓励, 耐心帮助, 让我们鼓足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关爱中接受接育,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统-性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本质属性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给两者同等重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成功,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新人才。
督导员 李细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徳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和教师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占_"\点把“教书”、“育人”当作两项任务来抓,于是乎一些大学教师在尽心尽力淮备教学任务的同时, 往往在课堂上忽视了“育人”。其实, 教书育人虽然从构调形式特别是语义分析上看,确实是一种并列关系,这可能也是不少人对教书育人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教书育人的内在逻辑特别是本质内涵上看,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它们不是并列的、同一个层次的问题,更不是两种工作戓两项任务,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育人是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作为一个大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同时,时刻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教书专业化,是一个由来己久,但是到目前为仍未实现的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再赘述。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必须具有高尚的师爱,有爱就有教肓,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需要爱心的职业 ,没有爱心的人做不了也就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已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毌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 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毎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亊情,然而这些亊情却连`着千家万戸 ,`连着祖国的末未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糸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肓对教书肓人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 ,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间关系,这就是重智育,轻德育。这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势必影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从认识根本改变这个误区,再从实践中,贯彻教书育人。首先
树立良好时师德形象、用自巳的訁行影响学生、用无限的激情感染学生。其次,规范文明行为。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从小亊做,作出表率,以高尙的人格感染人、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再次,关爱每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谒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让我价们鼓足面对困难的勇气、在关爱中接受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以自已神圣的取职业教肓为骄傲,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开拓进取、热爱教肓、献身教肓、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伙则,为人师表,只有这种中国高尚教育的水平才能在我们的努力下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努力才能得到升华。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可见,对教师而言,很本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教书与育人相互脱节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i兑,凡是教师都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凡从事教书育人的人都能获得理想的一育人效果。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四篇:教书育人
教育中的“教”字涵意为传授知识,“育”字的涵意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所谓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在感情和心理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对教师敬业精神和行为的崇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举止、言谈,以及内在的气质、信念、生活态度都进行自然的模仿。教师的教导会像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内部动力。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有热情和爱心。对学生要尊重他们,体谅体谅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和关爱,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更要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育人的作用,在平时要给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常言道“己不正,何以正人”,为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本人先要去做好,此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下功夫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学生从心里服气,认可教师的水平,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当师生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拉近后,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上和课下的德育工作会收到良好的成效。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际中,对教书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一点体会。
第五篇:整理精品教书育人
。。
。。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谈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设
【摘 要】: 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面对现今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水平的下降,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应积极探索有效进行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良策,不断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载体,努力营造全员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德育氛围、环境和机制,充分发挥德育和心育在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转化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关键词】: 心理指导 思想教育 全员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教书育人 环境育人
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最佳的体现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达到这一要求,要注意在教育体系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思想道德教育。确立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理念,并将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立足于理论育人系统、全员育人系统、环境育人系统、网络育人系统、实践育人系统、学生自我管理系统、评价监督系统、激励表彰系统、舆论宣传系统、条件保障系统等十大支撑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创建积极有效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机制,我有几
点浅见:
一、完善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领导工作机制,强化“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确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领导机制。学校成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委员会,确定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研究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规律;制定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统筹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的关系,并使之有机结合;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和培养模式;宏观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情境。委员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委员会、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体育与艺术工作委员会等4个分会,各分会职责明晰、结构完整、资源共享,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规划、分块落实和整体推进。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全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在学校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建立校领导、科级干部与学校各个班级的联系点,要求各级领导经常了解所联系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参加班级的有关活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做好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建设一支优秀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为使这支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学校要明确学生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思路,确定队伍建设的预期目标、选聘选任标准、培训考核办法。学校要拿出专项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批次地安排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参加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学习考察、学术交流、社会调查、学历深造和挂职锻炼,以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支队伍中,班主任是主要的教育实施者,注重养成教育,开好主题班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替学生排忧解难,疏导不良情绪,应成为班主任的基本功。
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缔造和谐育人环境
学校的任务是努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这种优良的育人环境的营造要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是育人阵地。努力实现“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这一教学主旨。在学科内容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体现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新的视角来看待日常教育工作,通过平等、信任和相互尊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活动中得以提升。
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同,职校生(中专生、中技生、职高生、高职生等)由于社会偏见和竞争压力,心理表现令人担忧:上职业学校是出于无奈而不愿意学习;不喜欢所学专业;认为前途渺茫;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有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等。为此,加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实施,目标是把矫治学生偏差行为和消除心理问题作为短期目标,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社交适应力等作为中期目标,而把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直接把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其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品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直接挂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实现管理育人,各级管理工作者,首先自己要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行动带动学生,以出色的工作影响学生,要通过良好的服务与管理为学生做出表率。其次还必须要在工作中广泛接触、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真诚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确立“教学第一、科研第一、学生第一”的工作要求和“管理即服务”的理念,目的就是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彻底转变,积极为学生服务。要实现服务育人,所有教辅人员、工勤人员都要以良好的形象和出色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并通过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技能,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广泛了解学生情况,真诚关心、帮助学生,以优质服务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创造温馨愉悦的育人氛围。
四、大力加强以德育课和素质教育课为主要渠道的理论育人系统
学校要本着“师资是根本、学科是基础、教学是保障、培训是途径”的原则,确定积极推进以德育课和素质教育课为主要渠道的理论育人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通过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布局,把思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摸索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德育课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管理干部与德育课教师联系制度,把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思想教育干部纳入德育课的教师队伍中,将学生思想教育干部在学生工作中发现的学生的突出问题、实际问题和生动地案例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还要让教师走出校园,走出书本,真正感知社会,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融合,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把素质教育作为一门正式的教学科目,分课题进行素质教育讲座,实行小班教学。在每一届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开始之前,集中召开就业动员大会,分析当前就业形式,帮助学生找准市场定位,引导他们树立现实的择业观。从就业市场分析、面试技巧、自荐书书法、岗位分析、劳动法及安全生产、劳动仲裁与保障保险等各方面给学生在就业方面普及必要的岗位知识,做好学生就业前的心理、面试、自荐等准备工作。同时,始终将毕业生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就业工作,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注意人身、财务安全,教育他们互相关心,帮助毕业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提升文化育人的教化作用
校园文化是育人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要大力加强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将学校的景观赋予文化的内涵和寓意,让学生处处感受文化,处处能欣赏文化,处处能被文化所感染和激励。学校要不断加大文化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杂志和网络是宣传校园文化、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有效载体,也是校园舆论环境的重要载体,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离校,学校要注重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寓于教育情境的人性化设计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在精心设计的教育情境中体验学校给予学生充盈的人文关怀和细致周到的学习、生活服务,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熏陶之中;不论是校庆晚会、新年联欢晚会还是书画大赛、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歌咏比赛,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出思想活跃、精神愉快、格调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创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开放、共享、互动式的网络育人系统
把学校网站建成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大对校园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力度,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与情收集反馈机制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尝试建立统一的全校性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系统和助学管理服务系统,力争实现网上政策的查询、网上学生事务信息的发布、用人单位的在线岗位登记及在线用人评价等功能;进一步丰富就业信息系统的内容,力争实现学生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网络化沟通、网上的用人单位宣传和毕业生推介、网络职业辅导课等,从而更好地体现就业信息的社会性、变动性、时效性、传递性和共享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更加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主页、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办公自动化系统三方面内容的信息管理系统。
七、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丰富和完善实践育人系统
把军训、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周、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纳入社会实践课的必修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以往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落实是有要求的,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没有明确的强调。如今要在学生赴公司、工厂实习前,把职业道德的教育列入实习厂所制定的学生实习前的教育计划、实习中的指导计划和实习后的总结中。如:实习前,学校可以举办关于“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分别
邀请参加过实习的老师、企业领导、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对参加实习的学生介绍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实习中,学校分专业制定好实习规范,诸如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用电、防护鞋帽和工作服穿戴、设备保养、工具使用与保管、车间环境的打扫与保洁、按时作息、公共设施养护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实习后,每一个参加实习的同学都上交“职业道德”的作业;在实习鉴定中专门辟出一块进行职业道德评价,并在实习成绩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八、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理念
建立学生干部例会制度、学生干部考勤制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管理制度、活动创新管理制度、学生干部任免制度,同时加大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开设学生干部培训班、举办相应讲座、增加交流学习机会等形式,指导学生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学校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生动有效、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教育活动;学校要重点对一些有发展前景、工作基础较好、受广大学生欢迎的社团给予扶持,鼓励并选聘教职员工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在社团联合会的指导下自主开展活动,努力创建一批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精品社团;学校重点建设好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治保会、学生班长联谊会等学生自治组织,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不断健康成长。
九、健全评价监督系统,强化激励表彰机制
学校要建立评估体系和约束机制,每年对开展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中层干部届中考核和年终考核也将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作为重要考核项目,切实保证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在学生中评选“道德之星”、“学习之星”、“勤奋之星”、“责任之星”、“奉献之星”、“热心之星”、“劳动之星”、“环保之星”、“自律之星”、“诚信之星”,让他
们成为学生的一面面旗帜,不断激励其他学生勤学善思,求是上进,团结协作,热心助人。每学期还对奖学金获得者,思想积极进步、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及文明班级进行表彰宣传,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十、夯实条件保障系统
学校每年要设立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专项资金,并随着每年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工作的需要相应增加。专项资金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使用,重点支持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课的建设;心理课和德育课教师的考察、培训和进行学生团体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资助;专职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岗位补贴和班主任的工作补助。以此来确保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和长足发展。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建设者的基石工作,我们要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开拓有效渠道,让我们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机制充满活力,浇灌出健康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学校心理辅导》 刘华山 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好心态成就好学生》李韦遴 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