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时间:2019-05-13 02:3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第一篇: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2016年07月03日 01版)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特别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方面要求,其中首先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国的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是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越能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我们坚守的主义也就越能够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在时代的大舞台上正在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活剧。当然,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奇迹的同时,也遇到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的问题和如此大的困难。面对它们,不仅要求我们在真理的认识、思想的探索、理论的创新上不能止步,而且要在寻求通向真理的道路上有新的进步。这些都需要在指导思想上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信念,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反复启示我们,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我们的发展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就可能会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出现偏差。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的指导地位,绝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而是 2 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本报评论员)

第二篇: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评论员文章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评论文章合集

光明日报评论员: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我们党95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深入阐述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坚持不忘初心”,深刻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三个“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伟大担当。

近代中国曾黑云压顶,最终被上海石库门小楼的一盏灯火点亮;中华民族的摸索曾漫长无果,直到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领航。95年来,从“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革命斗争,到“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抗战伟业,从“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建设热潮,到“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的改革新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性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奇迹。

过程,荡气回肠;成果,震古烁今。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五千年文明史、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东方大国,在一个世纪中的沧桑巨变,不但回答了中华民族“往哪里去”的历史之问,也回应了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探索的世界命题。

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样是对未来发展的庄严宣示。建党95周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第四年,距离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五年时间,因而在历史的年轮中形成了重要的刻度。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回望,是民族复兴与立党兴党的命运交织;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前瞻,是历史长河与时代浪潮的风云际会。如何将改革开放全面推向纵深,如何完成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如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如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如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都在等着我们党在中华大地上挥笔作答。

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以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总结和提出了我们党面向未来、应对挑战的经验和要求。历史漫漫、前路昭昭,只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始终担当起复兴路上坚强领导核心的使命。

初心,是起点、是本色,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是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源泉,是风雨不动的定力、是百折不摧的韧劲,是攻坚克难的底气、是开山拓路的力量。坚持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曾完成了从西柏坡进京的赶考,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赶考。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在前,需要每一位共产党员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鞭策,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汇流成海、贡献力量,赢得新的更大胜利。

走过95年光辉历程、拥有8875万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必将继续在这场历史性大考中经受考验,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光明日报评论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共产党员网分享打印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特别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方面要求,其中首先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国的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是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越能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我们坚守的主义也就越能够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在时代的大舞台上正在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活剧。当然,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奇迹的同时,也遇到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的问题和如此大的困难。面对它们,不仅要求我们在真理的认识、思想的探索、理论的创新上不能止步,而且要在寻求通向真理的道路上有新的进步。这些都需要在指导思想上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信念,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反复启示我们,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我们的发展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就可能会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出现偏差。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的指导地位,绝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而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光明日报评论员: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实践者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共产党员网分享打印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追求,抓住了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没有志向不行,作为共产党员,更要在立志、持志以及践行志向上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这样,今天的共产党员也是这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今天,无数党员干部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公而忘私、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同样源自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理想信念高于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必须是最彻底最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是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唯有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我们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站在最高层把握人类进步的方向。唯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才能“以百姓心为心”,才能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不可否认,当前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动摇不定,甚至是缺失的。他们羞于公开宣布自己的信仰,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不敢亮剑甚至立场模糊,而在一些个人名利方面却常常斤斤计较十分在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新形势下各种考验面前,广大党员必须不忘初心,高扬旗帜,牢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殷鉴未远,我们要牢牢抓住理想信念这个从严治党的关键,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

学而后方知,知而后必行。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同时,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切实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光明日报评论员:坚持“四个自信”推进伟大事业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共产党员网分享打印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近代以降,中国人民在救国道路的选择上百般求索: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屡试屡败;“洋务梦”“立宪梦”“变法梦”,梦梦皆空。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党从50多名党员、力量微薄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执政67年的执政党;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贫穷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险些被开除球籍,到不能被忽视的世界大国。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发展的累累硕果,足以让我们信心满怀。

从十月革命的炮声到南湖红船上的宣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开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表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各项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前途广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指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离不开先进理论的领航。

当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政治衰退、民主失灵时,中国经济发展却在一次次“中国崩溃”的论调中逆势而上。中国靠什么?制度。我们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保持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势头,使7亿多中国人脱贫,这一切正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断刷新的发展速度赋予我们自信,更加辉煌的未来等待我们奔赴。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荡开如椽巨笔、写下新的篇章。

光明日报评论员:坚定发展信心 决胜全面小康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共产党员网分享打印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揭示了我们应自觉担当的使命,为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小康决胜阶段这个特殊的节点,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如期建成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追求的梦想。这个宏伟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关键一步。这个目标的如期实现,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世界发展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扭住这个关键目标不松动,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并加速推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和更丰富的内涵。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

任何成功都不会轻易获取。我们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打赢扶贫攻坚战、缩减城乡差距、争夺科技主动权、建设美丽中国等等,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努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唯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实干坚持发展,人民群众才能收获更多的获得感,中国梦也才能收获更为坚实的基础。

发展,既要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局和大势,也要有新理念引领破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只能坚持、不能动摇。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必将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进而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凡为过去,皆为序章。”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站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高擎改革的火炬,坚定发展的信念,我们定能赢取光明的未来。

第三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冯 俊

共产党员网 分享 打印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5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深刻阐明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重大国内外问题的原则立场,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是对“不忘初心”的告诫和宣示,是对“继续前进”的激励和动员,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充满激情,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

科学总结历史贡献,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供精神动力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宏阔的视角回顾历史,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到“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伟大历史转变中蕴含的历史法则,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巨大贡献。但从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一再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灾难深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屈辱和曲折,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苦难,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

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不屈奋斗和不懈探索,但只有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才出现了伟大转折。习近平同志用“三个深刻改变”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这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三个深刻改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谁能够带领人民完成前一个历史任务并不断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谁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导力量。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先后出演过主角,但都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承担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三个深刻改变”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备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性质和作用,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鲜明界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以开阔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历史运动的结果,将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所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放到5000年中华文明、500年社会主义运动、60多年新中国建设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来认识,提出了实现三个“伟大飞跃”、焕发三个“蓬勃生机”的崭新结论。三个“伟大飞跃”,就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个“蓬勃生机”,就是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讲话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把革命、建设和改革衔接起来,用三个“伟大飞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用三个“蓬勃生机”赋予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以崇高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为中华民族作出伟大历史贡献的党,党的伟大历史贡献是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深刻揭示历史规律,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汲取历史智慧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党的自信来自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充满了让历史告诉未来的豪迈和激情。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就能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引领历史发展方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善于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揭示,为正确认识现实、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智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得出了三个“永不动摇”的结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三个“永不动摇”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而是深刻的历史启示,是从历史演变中得出的根本结论,是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历史规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根本原因在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95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带领人民战胜它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是因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是因为我们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是因为我们党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永不动摇,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对于这样一条千辛万苦才找到的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000多年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5年党和人民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了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也使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有底气、更加深厚持久。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永不动摇,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发展遵循规律、坚持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的发展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同时又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正因为如此,中国发展越来越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越来越自信。我们要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党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必将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再次强调历史性考试,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明方向

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历史前进的脚步从不停歇,历史性的考试还远未结束,赶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回顾了毛泽东同志在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所说的“进京赶考”的告诫,并指出:“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接连用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明确了我们党未来的任务和努力的方向,为继续在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优异答卷向全党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吹响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号角,明确了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使我们党继续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我们要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用新发展理念来推进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们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今天,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党的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保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态势,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方面要求,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实现我们的梦想。

第四篇:党课讲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课讲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在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方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这一科学的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创立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产物,在科学性和真理性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世情国情党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新变化,明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全面把握我国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观察,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生产关系不断完善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断巩固和上层建筑不断进步的有机统一、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事物矛盾运动基本原理,突出问题导向,依靠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解决旧矛盾过程中新产生的矛盾、随着形势变化新出现的矛盾等各种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各类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等各种利益矛盾,在矛盾普遍性中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运用物质世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相互转化等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和创新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和处理事物,在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灵活运用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这一人民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实现美好愿望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根植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正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上。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回答了党领导人民进行奋斗究竟是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是新时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

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强调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

坚持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激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生动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美好社会共同富裕的思想。

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强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路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全部工作之中,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

这一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中国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性方面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有着准确把握,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民族特点有着独到理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有着清醒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的行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们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的取得,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的发生,既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巨大实践威力。

这一开放的理论体现新时代中国实践要求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些论述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质,总是随着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鲜活的时代气息,既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最生动最鲜活的实际运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开放的姿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出发把握中国发展、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开放性,表明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科学理论,势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五篇: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2011年07月08日07: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15103594.html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9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这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下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