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小学一线四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19-05-13 02:5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山街小学一线四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山街小学一线四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篇:中山街小学一线四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中山街中心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一线四环”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深入推进有效教学,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确立了“一线四环、以练为线”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即“训练发现——训练探索——训练达标——训练发展”。旨在以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探索出一条有序、省时、高效的数学教学途径。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意义释要

1、该模式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要熟练使用之,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而技能非训练不能掌握之。所以,“一线四环、以练为线”的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经历训练的过程,让学生在训练活动中形成数学技能,达到数学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见图A)

2、该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该模式的教学主要流程为“训练发现——训练探索——训练达标——训练发展”,其每个环节的演进,每次习题的出示,符合了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认知规律。要求教师要精心

设计训练、方式、方法与程序,保证训练的实效。训练内容要体现学科特点,强化技能培养;训练方式与方法的选择,要有利激发兴趣,形成数学技能,养成学习习惯;训练程序要注意由浅入深,有梯度,有层次,有力度,防止走过场,搞形式,浅尝辄止。

3、该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练为线”,即“基础练习——尝试练习——验证练习——诊断练习——拓展练习”。教学中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活动,以“训练”为主,有时间保证。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思想。训练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的主人必须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训练活动,服务于学生的训练活动(见图C)。该模式还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没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训练就不全面,训练目标将难以实现,这也是该实验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4、该模式还渗透了“先学后教、先学后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设疑启智、出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通过巡查,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再进行点拨指导,重点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给予指导。然后让学生再次进行验证练习,掌握新知。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技能,更是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操作提示:

基本思路:一线四环,以练为线,即:训练发现——训练探索——训练达标——训练发展。

1、创设情境,辅垫引入、训练发现(3-5分钟)①基础训练:教师出示训练试题,复习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新课需要用到的方法及相关技能,通过训练发现达成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旧知掌握情况,二是发现探索新知的意义。从而发现或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新旧知识之间“坡度”,为学习探索新知奠定基础。

②导入新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训练探索(20-22分钟)

①设疑启智,出示问题──此环节教师要善于引疑和设疑,要让学生独立分析,冷静思考,初步感知所学知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2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学生进入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之后,教师适时点拨,激发学生训练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②学生探究,尝试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训练探索等学习方式学习概念、发现规律或者解决问题。(8分钟左右)

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的基础上,相互讨论解决方案。其次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练习。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答案,也会产生疑问,因此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果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独立无法完成,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③教师点拨,验证练习──针对普遍性、典型性的地方作必要的解释说明,对争论和假设作出总结,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核实。(10分钟)

这部分教学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并在讲解结束后要进行再次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验证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验证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④归纳小结、掌握新知。(2分钟)

这部分教学主要是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形式,让学生从训练中进行归纳类比,从而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小结,掌握新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阶段性、基础性的掌握。

3、巩固知识,解决问题、训练达标(11分钟左右)(1)巩固知识,诊断练习:(4分钟)

该环节主要围绕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基本训练。

①口练。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首先自己自由大声地练习讲解题思路,然后由老师提问指名学生讲理解过程,或同桌互讲。

②笔练。练习本节课讲的基本内容。可以是1-2个练习,所有同学共同练习,或者出示4-6个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其中的1-2个。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指名板演。另外,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中等生及学困生。

③订正。老师针对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学生改错、订正。

(2)达标测试,训练反馈(8分钟)

①出示测试题目,说明测试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测试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不仅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要注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试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必做题和选作题或思考题,对学生分层要求,并使学生均能按时完成测试,且达到80%的正确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各类学生在独立

完成测试题时的表现和达标情况。重点一是要发现学生在测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二是要发现学困生在掌握新知识的易错点,为后面的点评做好铺垫。

③反馈评价。在此环节中,教师先重点讲解共性问题,强调测试中的疑难点和易错点,并公布测试评价标准。然后由学习小组组长(4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协助教师进行批阅,教师要重点对学困生进行面批面改。再由小组组长汇报本组测试情况,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改错。最后由教师再进行小结,强调知识重点或易错点。

4、课堂小结,强调重点,训练发展。(2-3分钟)

在此环节,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我小结。让学生讲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和理解过程。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又是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然后,教师强调重点,并出示新的训练题目(布置作业),作业包括基础性题目训练,还应有拓展性训练题目。

三、注意事项及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学观念,是搞好该实验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把数学课看作技能训练课,把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把以教师讲析为主变为以学生训练为主,变教师支配下的学生被动学习为教 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变随意性教学为整体性系统化的目标教学,变优生优培式的应试,为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观念不转变,认识不到位,旧人穿新衣,实验将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2、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要以练为中心,讲为练服务。教师少讲,要讲到点子上,讲在关键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针对性,有说服力,且能激发兴趣,启发思想。点到为止,不可包办代替,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是指导与训练的关系。学生的训练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秩序、有针对性的进行,不能放任,更不能胡练。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起定向、引路的作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投入训练程序,有事可做,做有收获。有一种“满堂问”的现象,似乎也是“以练为主”,但这种训练仍然是一种教师支配下的被动学习,学生没有自主权,课堂气氛似很活跃,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因此,教师不能把指导变成支配。

三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前提的,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有了能力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培养能力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传授知识要着眼于培养能力,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为能力培养服务。

3、具体要求(一)课前准备要求

课前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

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同时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商讨,集思广益,包括练习的设计都要科学高效。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课堂教学要求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各项教学目标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必须紧凑有序,控制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3,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价值、创造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

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民主的情境、激励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探究的情境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感受教师的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是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标志。要通过恰当、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强化教学的反馈和调控:重视对目标的回应和小结,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1)坚持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必须废止注入式,实行启发式。教师循循善诱,相机引导,启迪学生思维,要善于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可能让学生自求得之。

(2)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要引导学生作探研知识的尝试,在尝试中了解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思维的展开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凡是应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得包办代替。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训练。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形式和有效性决定。(1)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全班教学、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与之相应的训练内容,创造与之相应的训练条件,落实分类教学、分层推进的要求。

(2)学生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阅读、讨论、练习、实验、表演等,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

(3)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一般应不少于课时的1/3,并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

(三)课后教学工作要求

课后的工作,主要是教学评价。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方式,搞好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教学检测,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1、“日日清”——教师要按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和发还作业,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一般课堂上留15——20分钟时间给学生当堂完成训练内容,及时收起来利用中午时间处理,回家作业在早上第一节课前批阅完成,对作业中反映出的倾向性问题应有记载,并及时讲评。

2、“周周清”——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复习并进行教学检测,用好教研室下发的单元测试导练试题,认真批阅,及时评讲,督促订正。

3、“月月清”——每月进行一次抽测,各年级统一测试,统一阅卷。认真组织教学质量分析,及时讲评试卷,对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并做好各项成绩统计汇总工作。

另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教学针对性、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在当天给予解决。

第二篇:中山街小学“一线四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山街中心小学

“一线四步”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标》同时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实质上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通过广泛而深入地阅读,学生一点一滴地吸纳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逐步内化积淀起厚实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以指导学生读书为“经”,以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训练为“纬”,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协同发展。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和积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了 “读为主线”:“自读积累——导读达标——读写训练——阅读推荐”的“一线四步”教学模式。其中“导读达标”部分可分为“初读——精读——美读——诵读”四个环节。

一、模式结构图

二、意义释要:

1、该模式是根据一篇阅读课文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分为四个教学环节,遵循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感必须经历循序渐进训练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感知——理解——品评——运用——再积累”的过程中逐步积淀深厚的语文素养,以达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的目标。(见图B)

2、该模式特别强调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置于语文教学的中心地位,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布置学生广泛自主阅读,积累语言,授新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导读达标”环节以课文为范本在“四读”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良好语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情感的熏陶。“读写训练” 环节通过对字词句段篇及写作方法的迁移训练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凸显语文工具性的特点。“阅读推荐”强化了课内阅读,通过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片段强化课内阅读,扩大阅读量,提升语文素养。(见图A)

3、该模式强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三主”原则,阅读实践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多向信息交流,注重方法指导,发展语言的内涵(见图C)。“导读”应该是“导”与“读”、“教”与“学”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同时也充分体现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交流和多角度全方面的信息反馈。教师要认真贯彻“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该模式只是一个基本模式,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程式。由于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不同,课文的类型也不一样,因而在实施中对有关步骤和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或删减。教师对基本式运用熟练以后,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的课文构建若干变 2 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形成灵活多变、新颖的教学风格。

二、操作提示: 第一课时:

(一)、自读积累(5分钟)

(此环节为课前活动,可根据讲课内容适当增减)

要求每生备有积累本,课前预习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背诵与本册或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古诗、优美片段、上节课所积累的好词佳句等,课前组织背诵比赛。

(二)、导读达标(25分钟)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3分钟)

教师通过故事、儿歌、谜语、歌曲、图画、视频动画等引出课题。指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根据课前预设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口述或出示。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

2、范读引路,初步感知。(3分钟左右)

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生圈画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听读后汇报“知道了什么”(结合课前质疑),在听读中初步感知文本大意。

3、自读自学,扫清障碍。(5分钟)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读通句子,同时提出问题:“读完课文后你还知道了什么?”教师巡视指导,生自学后汇报。在此基础上做好重点字词的训练。

4、互读评议,理清思路。(9分钟)

(1)师出示自学提纲,(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3 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记叙?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划出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

(2)同桌间、小组间围绕自学提纲自学圈画,合作交流,尝试解答,选派代表汇报自学收获。

(3)指名当众朗读,教师点评,在点评中重点做好自学提纲的反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的大意和主要故事情节。

5、熟读质疑,梳理问题。(5分钟)

给学生充分时间熟读课文,抓主要章节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第二课时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教学重难点)。为第二课时教学打好基础。

(三)读写训练(10分钟)

1、生字新词的训练。

2、熟读课文。

3、阅读推荐。(课外)

第二课时

(一)、自读积累(5分钟)

(此环节为课前活动,可根据讲课内容适当增减)

要求每生备有积累本,课前预习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背诵与本册或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古诗、优美片段、上节课所积累的好词佳句等,课前组织背诵比赛。

(二)、导读达标(25分钟)

1、温故知新,引出目标。(3分钟左右)

通过设计简明扼要的问题(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结合第一课时梳理出的能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凝练问题巧妙设疑导入。)借助挂图、多媒体课件创 设生动情境等途径,帮助学生快速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口述或出示。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

2、精读品味,感悟语言。(14分钟)

结合导课时所梳理的问题,教师科学设置能凸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凝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自学前进行学法指导。可根据课文体裁和结构特点灵活变换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学感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悟其意、感其情、品其味、得其法。可采取比较、揣摩、赏析的方法,经过一番增删、调换的推敲,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有的可对某些结构相似的段落进行归纳,领悟共同的表达规律,有的可用“改读”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原文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然后进行两种表达的比较,或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或区别表达的优劣,学生从中领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逐步养成创新学习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心理揣摩、角色变换,凭借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在朗读、品味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得到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本领在于善点化,而不是授与。(这一环节切忌面面俱到,逐段分析讲解,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对教材进行详略得当的取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感悟。)

3、美读欣赏,再现语言。(3分钟)

指导重点段落的感情朗读,做好评价。可通过播放视频,给视频配旁白等形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4、诵读积累,丰富语言。

(5分钟)

对于名篇佳作或课文中学生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要给足时间,通过熟读成诵,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此外,这“三读”不是截然分开的,可以根据课文体裁或内容的不同合并、穿插进行。如在精读时指导美读,在美读中指导背诵,在精读中相机进行写法训练等。

(三)读写训练(5分钟)

根据课文写法要点通过达标测试题,说话练习、片断写作等方式进行读写训练。如:说明文可设计说明方法的模仿练习,写人的文章可安排人物片段描写,写景的文章可安排修辞手法及构段方式的仿写,叙事文章可安排复述、缩写、改写、叙写等。低年级以联系社会生活进行说话练习和词、句练习为主,中高年级以片段训练为主。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必须加大运用语言的训练力度。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技能训练,我们不仅要切实完成教材安排的运用语言的任务,而且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拓宽和延伸,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扩写、缩写、复述,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进行仿说、仿写,写读书笔记等,5—9年级更要以读、写为重点,特别是写,要低起点严要求,从写好字,写通一句话,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要重视练习的价值判断,少机械性、填空式的练习,多设计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练习,切实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四)推荐阅读(5分钟)

选取与课文联系紧密的同类题材或写法的课外读物指导运用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拓展阅读,设计精当的问题,交流读书心得,扩大阅读量。(可与《自读课本》、《资源学案》结合,做好课内拓展阅读指导。对于较长篇幅须用三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读写训练和推荐阅读环节可安排在第三课时集中训练。)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从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人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在我国,存在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改革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并存,互相作用的局面。由于我国历史上封建的科举制度的长期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历经了许许多多的改革与发展,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带着旧教育模式的影子。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乃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做了艰苦的努力,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但也不可否认,几千年来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消除的。因此,在我国的不少地区,依然存在着不少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即教师教,学生学)。这一种模式曾被许多教师广泛使用,在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初期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广博知识的有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例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受到限制,创造性思维得不到积极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等等。当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许多地区已经进行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不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与特色,例如活动导学模式,讨论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模式等等。但这种探索是远远不够的,远远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现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依据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适合我国国情和地方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首先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寻找一条适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道路,创建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要适合现代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是盲目的改革,而是依照教育教学规律,有根据,有计划地探索出一条适合的路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要适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下,还要具有实践性与创造性。使少年儿童增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几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这需要我们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去探索,创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模式的主要形式是: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二)初学新知识──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四)巩固知识──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五)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的方法。2.教师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学习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学习方法是:自学教材,初步尝试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或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二)初学新知识。学生自学教材内容,选定练习题,进行初步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掌握新知识。1.小组讨论,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2.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班内讨论解决。3.教师帮助解决班内不能解决的问题。4.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有关的定义是: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注意的问题: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a+b=b+a)

(四)巩固新知识。1.学生讨论巩固的方法。2.按选定的方法选定练习。3.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和订正。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六)作业。1.选定作业,教师进行指导。2.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这一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四)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五)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就可以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讲座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广西省北流市隆盛镇中和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李家庄联校冯家庄学校 姓名:杨美荣 郭香果 性别:女 联系电话:2110679 邮政编码:045000 【文章摘要】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这一模式主要是我针对区教育局提出的导学案教学方法针对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近两个学期的实践中逐渐从导学案中得到了很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这种教学方法是适合当前的教学思路,很好的体现了创新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法。【关键词】 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

【正 文】

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这一模式主要是我针对区教育局提出的导学案教学方法针对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近两个学期的实践中逐渐从导学案中得到了很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这种教学方法是适合当前的教学思路,很好的体现了创新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法。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学习新的教学思想,为此我探索和研究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教学模式。下面我解释一下我的这种教学模式。

温故互查:

“温故互查”作为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在现今的教学中大相径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宠儿。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进行安排温故互查。当新授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特别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授课知识之间存在矛盾或空缺时,就有必要安排温故互查。在一节课的起始环节,适当的铺垫是必要的。我们安排铺垫要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顺理成章。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1.时间要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堂课的第5分钟到第20分钟这段时域是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最佳时域。为了确保学生能在这最佳时域内学习新知,温故互查的时间必须要短,务必控制在3至5分钟内。能为学习新知抛好“锚”,打好“桩”,架起认知桥梁。把复习旧知与引进新知融于一体,达到了短时高效的目的。温故互查的重点应该在铺垫和沟通上,设计时要紧扣新授课教学的重、难点,瞄准目标,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影响“重头戏”。

2.内容要精。温故互查的关键是要把握住知识的生长点,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温故互查的内容应精选,做到“惜墨如金”,要能让学生经历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思维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相应的培养。

3.形式要新。温故互查的形式如果是一味地解题和回顾,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我们不妨适当变换复习的形式,如采用讨论、抢答、自由答、或者竞赛等方法,创设出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求知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

总之,温故互查要因生而异、因材而异。教师在铺垫环节的设计上要做到适量、适度,使温故互查有效、到位,既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从而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设问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使之合理、恰当,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就变得尤为重要。老师的设问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线”。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还能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课堂上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得好,课堂教学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怎么样提问才能达成目标呢?我认为问题的设计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组合图形面积”时,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这样直捣黄龙的问法,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提问的目的性,还体现在问题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洁,这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的水平和语言风格等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欠流畅,或过于晦涩模糊,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老师的要求,不知该如何思考作答。一般的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去提问。

二、提问要有巧妙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3=30=3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有的学生想出了:3元=30角=300分 3米=30分米=300厘米,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

三、提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所提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与满足。

四、提问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知识。在教学中,提太空泛的、过于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2、3+2、4+3、3+4、4-

3、3-

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请看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五、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就是当堂测试,针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考察,测试题的难度不要太大,量不要多,只要能检测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就行。批阅方法是采用组长检查的方法。无论是“练”还是“测”都要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探索的价值。本环节需要分钟左右的时间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就是自我练习,其实就是导学案中的自我检测和巩固练习的结合针对探究到的知识进行练习。教师检查组长的练习,组长再检查组员的,最后组长汇报本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讲解。10——15分钟。

模式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四个实际,即1.面向教材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面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学生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千差万别,要因材施教,因宜施教,因需施练。3.面向教师实际。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4.面向学校实际。学校经济实力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所提供的条件、人文环境,确定教学手段。结合三个特点,即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的多元目标特点,探讨我的课堂教学,倡导以个体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 “五步教学法”模式:

衔接迁移

——尝试探索——展示反馈——导疑启思——演练拓展

1.衔接迁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2.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3.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尝试探索: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需要,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看书自学,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验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会自主学习。本环节可采用下面学习形式:

(1)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对自已经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以求解答。

(2)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体无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尽量引导学生在组内协助解决。

(3)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鼓励全员参与、团结互助,自由争辩,取长补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展示反馈:这是课的第三环节,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惹的问题是什么。

遵循四个原则:(1)师生平等、融洽感情;(2)既有倾听、又有争论;

(3)提倡竞争、深化参与;(4)积极评价、互相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4.导疑启思:这是课第四环节,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积极思考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状态。“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善于引导、巧妙点拔、及时鼓励、适时启发,放得开,收得拢。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启思开智,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

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5.演练拓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演练包括练习和作业两部分。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5.注重练习的发展性。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

作业要注意三点:1.作业量的把握要少而精,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动手操作的、有动脑思考的、有上网查询的,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3.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自主作业、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愿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遵循五个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下载中山街小学一线四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山街小学一线四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五篇范文)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背景】: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实施课程改革,课程要求开足开全,导致各科课时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少了,教师晚自习和双休日不能进班辅导,如果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12-03-23 15:42:19)转载杂谈 ▼ 标签: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分组: 1、快乐无限组 口号:脚踏实地,挑战自我:人人参与、展现自我:齐心合力,快乐学习: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目标:人人都自信,勇敢的我,积极地我,做小组重点棒,加油,努力!努力使自己......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

    中山街小学行风评议及5篇

    中山街小学行风评议及 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自查自纠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汉台区2008年行风评议及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校迅速反应,按照方案要求,成立......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标题: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内容提要:构建了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全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