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师如何做研究》有感
读《教师如何做研究》有感
越秀中学
隋亮
所谓教师作为研究者,就是中小学教师,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显然这是一条不同于高校教师学院式的研究之路,其实践指向性极为明确: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改进实践,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动研究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届教师们一种普遍性、有效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就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面向教育情境,重视对教育问题的现场研究,重视个案的价值,追求“在行动中研究”和“在研究中行动”(也就是《教师如何做研究》所倡导的“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理念)。
在我看来,郑金洲教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就是一本积极倡导中小学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好书。其背后的理念(我这里只从教师角度来说)就是:研究与教师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将教师从繁重、机械性的工作状态解放出来,改善教师课堂行为及与学生交往等教育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可以说,读任何一本书,只要抓住了结构框架以及内容背后的核心理念,也就抓住了这本的要害,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阅读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浅层、低效的阅读。
这本书我在暑假看了两遍,这两天又利用中午时间大致重温了一下。不过这次阅读较之前两次阅读,字里行间却是飘出无限亲切------或许因为这次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角色进行阅读的缘故。在阅读中我一边思索理解文章内容,一边反观对照自己十一正式上班以来的教育教学行为事实。对于目前的我来说,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是我可以直接借鉴的显性内容。
正式上课以来,每次课堂教学后,有些想法感受,我就写下来。叙写成文本后,我总有一种极愉悦的成就感和舒畅,而在这种积极心理的背后将思考叙写成文本的价值更为重要。那么将思考叙写成文本的价值何在?其价值在于:“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纪录,在他(她)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记载的时候,他(她)也就是在梳理着自身行为,有意识地表达自己。”
通过每次将思考感受的文本叙写,我及时、清晰理清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及主要问题,对其后有针对性地理论学习及行动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我将这篇读书笔记的题目定为“倡导问题意识和行动意识”,行文至此却依旧点滴未提,有偏题之嫌。其实上文只是我对《教师如何做研究》内容及其理念的大致看法,我所要特别表达的乃是对问题意识和行动意识的思考,尽管字数不多。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有清晰地问题意识”我觉着这句话说得还不到位、不充分。中小学教师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首先就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何谓“强烈的问题意识”?我认为就是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现象和问题有着强烈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在进行着日复一日的重复、少有创造性地劳动,导致“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一种悲剧性的教师形象和命运。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现象和问题有着强烈和敏感的关注,而非漠视麻木,那么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能使得我们积极采取解决之道,从而进行创造性劳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将教师从繁重、机械工作状态解放出来,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在提倡问题意识的同时,还应当让行动意识统领我们的思想。其实这又回到《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的理念: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本质在于改进行为实践,也就是说任何问题的提出、探讨、研究都必须直接、最终推动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因此在理清、思考问题之后,我们应当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和行为,在实践层面上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有感
教师读书笔记
沂水二中(北校区)
高三英语组
陈建英
新课堂是新时代下对教育的要求,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应该努力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而《新课堂文化建设》这本书中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教师学生的教学素养”;“着重培养教师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恰合新时代下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它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师在教学中教学重心要转移。
教学重心要转移就是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学生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教学课程标准》所言“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当前的形式是:对“学生主体”谈得多,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从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以适应新课堂的要求,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进步。
二、淡化教师教学中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中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对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的学法与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总之,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化,适应新时代性课表的要求,做新时代的具有新创性精神的教师。教师真正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可持续发展的人能独立思考的人。
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有感
教师在教学就是备教材然后运用到教学中,然而一提做研究,我们很多老师就头疼,在他们看来,研究是专家的事,跟我们中小学教师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当学校提出做“研究型教师”的时,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抗拒或无所适从。然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与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提高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离开了校本教科研,事根本不可能的。
一.作者严先元博士《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也许能够给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提供一点切切实实的帮助。本书总共分为十章,从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形式四个方面展开叙述,并且中间穿插了诸多鲜活生动的教育实例,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觉得有理可依,体会真切真实,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学习与利用。
二.作者还对当前学校教科研存在的误区归纳为以下几种:求新求异、贪大求全、跟风追潮、课题至上、论文情结、穿凿附会。教科研搞到最后往往成了形式主义,成为一种任务,或者是教师晋升评职称的依据。在书中,他给出了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案,即学校教科研必须有明确的指向——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或者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以上目的,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科研。
三.作者认为就个人而言有四种类型的研究,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概括和实践加反思,最适合教师在学校中的研究,应当是实践加反思型的。因为,第一,“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中的,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的。”第二,“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研究过程始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随后,作者给出了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讲解分析清晰明了,深入透彻。
通过阅读了《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我对“教育科研”不再那么畏惧,对“教育科研”也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总之一本好书是人受益匪浅,只有多读书,才能使人明智,跟上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第三篇:读《做人民满意教师》有感
不忘初心献芳华
砥砺前行敬青春
——读《做人民满意教师》有感
安山中学
陈汉桥
阅读了《做人民满意教师》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伟人教育孩子的那种宽容之心。他们的宽容不但给了这些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还给他们向上进取,勇攀高峰的信心。回想自己的日常教学,批评这种手段用得似乎多了些,深感惭愧。
二十二岁那年,我电大毕业,成为一名农村寄宿制中学数学老师,一干就是二十年,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三尺讲台。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干劲十足,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日日一样,年年如此,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用自己执着的热忱诠释着教育的真谛,用坚守与承诺浇灌着满园桃李,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别样的精彩青春。那么,我们如何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呢?
一、要做一位受欢迎的教师
首先,教师要懂得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学生。这样的教师就会被视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教师。其次,教师要懂得尊重。尊重是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再次,教师要懂得互惠。教师在与学生交往当中应该学会给予,应讲一点儿奉献精神。我们提倡奉献,因为它的背后是回报。学生会用实际行动回报教师的付出。有一次,一位同学未完成作业,教师让其放学后补起来。而他却回家了,教师非常生气,于是批评了他,而他却生气地跟教师顶撞。我知道这件事后,叫他到办公室。先让他冷静下来,然后让他把事情的详细经过说出来。他讲完后,我让他听我讲:“首先,你不是第一次没完成作业。其次,你留下来,教师必须陪着。你回家妈妈饭已做好,而老师的孩子还等她做饭呢!她图啥?她是希望你学习好。她希望你好的同时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为代价,而你却是这样的态度,如果换成你,你生气不?”在听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时他的头逐渐低了下来。他想了一会儿说:“如果我是老师我也会生气。”“那你接下来怎么办?”这时他很干脆地说:“我向老师道歉。”从那次以后,他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成绩也不断上升了。
二、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中学生自控能力低,就要付出更多的关怀和爱,要教师以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和感化学生。首先,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其次,尊重家长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当学生有不良习惯或成绩不好时,教师切不可以家长作为“发泄”的对象,而是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面对越来越难管理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叫屈,而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感化学生,因为真正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一份感恩的情怀、一道崇高的信念、一份不灭的追求。
三、要精通业务知识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仅仅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他还应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成为一具永远燃烧的火把。不仅需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还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了解现代化科技知识。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如果不学习,必将落后于潮流。如果教师仅依靠自己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来应付教学,就很有可能在细节方面传错道、授错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一直重视新知识的学习,不论哪一学科,都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学科之外的知识。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让自己永远矗立于新知识的潮流之前。
四、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我曾多次因学生学习不好发脾气,有时发完脾气感觉自己有点过分,但很快又会安慰自己:我是为他们好。可真实的原因也许是宣泄自己的压抑、不满;也许想“惩一儆百”而求以后工作简单;也许是给点刺激以期学生灵魂之颤抖。其实,每一个孩子对家长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构建和谐课堂,视学生为朋友,视学生为伙伴。这样的课堂,学生情为所动,教师情为所开。从形式上看,师生不经意间快乐地畅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学习是潜意识的、自觉的、主动的、快乐的、高效的。无拘无束,平等和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又怎能不乐意学习?效率又怎能不高?人民又怎能不满意呢?
当好教师难,当好中学教师更难,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积极的态度,努力做一名爱学生的好教师。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也许有人会问我,到底是什么让我二十四年如一日地坚持了这么久?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忘初心!因为不忘初心,才能让我奉献芳华二十四年依然无怨无悔,才能让我默默耕耘二十四个春秋依然砥砺前行!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够用自己的奋斗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把我们身上最鲜活的特质、最执着的态度、最本真的初心灌注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哲人的“诗和远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的“诗和远方”;“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诗和远方”。老师们,让我们谨记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担负历史新使命,手握奋斗接力棒,做一名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教师,不忘初心献芳华,砥砺前行敬青春!
第四篇:读《教师如何做研究》有感
读《教师如何做研究》有感
一名教师除了会教书育人之外,做研究也是教师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新教师如何成长为讲台杀手,成为教坛新苗,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研究。自从我读了郑金洲写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之后,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研究分为有四种类型,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概括和教学反思,最适合教师在学校中的研究,应当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汇总了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郑金洲还给出了给出了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
研究问题的来源,在做课题时,我们往往不知道做什么课题,有什么课题值得做。换言之,就是没有问题。郑金洲老师提出,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围绕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第一,问题可以从教育教学的疑惑中寻找问题。比如: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高,最终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二,问题可以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一线教师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二教育现场时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滋生大量有待研究的问题。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场景。要在教育现场中发现研究问题,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撰写教学日志等多种形式,积累相关的经验,形成对教育教学的独立见解和认识。
第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阅读书籍是教师不能放下的一个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在阅读相关材料时,要不断地与自己实际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将自身的经验和阅读材料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整合。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的。
第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教师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提升与学校的整体变革是融为一体的。因此,我们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发现问题。可以说,任何一所学校都是有一定的问题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这样,我们就你可以把现有的经验和问题联系起来,来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
我认为,提出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以上4种,最重要的是,我们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去寻找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谢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多么的重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我们把这些思维活动记录下来,则可视为一种写作文体。教学反思的类型有很多种:
1.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
专题反思有着明确的问题取向,有明确目标,针对性强,分析也较为深入。主要是研究者用的比较多。
我们大部分教师用的最多的就是整体反思。整体反思不局限在教育教学的某个具体问题,而是总体把握教育教学个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这堂课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等等。这些涉及到了教学的各个方面,虽然缺乏专题反思的针对性,但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利于改进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
2.及时反思与延迟反思
及时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立刻对活动过程中的现象,问题或活动的成效等进行反思。这样能够详细地记录下活动的场景细节。这种反思,能将教学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过程强化得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及时对课堂及其他教育情境做出反思,这种反思因时间滞后,就称为延迟反思。这种事后反思是我们常常出现的,汇总多个事件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
3.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反思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可以在备课时思考是否遇到的问题,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习等等,属于课前反思。在上课过程中,师生会动是否有效,学生热情与程度如何属于课中反思。在上课之后,教学效果如何,教学设计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属于课后反思。
反思是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在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我们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现问题,比如: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若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重难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互动是否良好,等等。
一名新教师想要成为出色的教师,必须进行长时间工作的积累,认识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这些不足进行经验的总结,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这样才有进步。
第五篇:读《教师怎样做研究》有感
读刘旭《教师这样做研究》有感
双流县西航港小学赵兴蓉
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者,在平时的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听说要做课题研究,很多老师就有了畏难情绪,觉得作为一线老师,每天要忙着批改作业、备课,还要完成学校下达的各种各样的任务,以及应对家长们近乎苛刻的要求。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哪有时间做研究,再说,搞科研是很难的,应该是专家们的事。大家产生这种情绪并不奇怪,因为,为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我们的确很忙,很辛苦。但是,这只能说明老师们对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认识上还有偏差。在拜读了刘旭老师的《教师这样做研究》一书以后,我对课题研究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课题研究其实就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用来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课题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首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其次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大有裨益。我们不但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回头看路。把路走好。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养成了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并勇于探索、实践。通过课题研究,大家还能学会许多本领。如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课件,编写教材,撰写论文等。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所以概括起来说,一线教师做课题的必要性就是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那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是选题。虽然说“问题即课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花一段时间去研究,只有对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帮助的、现实的、棘手的、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本身能够促进工作状况的改变,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成长,这样的问题才能成为教师研究的小专题。这样的问题需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场景中去发现,从教育活动的细节中去捕捉,从观察与思考中去体悟,从自身工作的需求去选择。
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教育反思。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及行为跟进。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研究状态,因此,教师在反思之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案。由于教师做的一般是小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性研究,所以调整研究方案的过程,同
时也是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水平的教学质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