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学反思
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绘画人物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线条的流畅、变化,上色时的干、湿控制等。最后在通过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自己讲的太多,还有就是对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培养不够。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人美版
最新版
《戏曲人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也是国画系列中的一部分。六年级是小学高年级的学段,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水墨常识和表现技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传统京剧中人物造型、服饰特点及其相关知识,深入了解水墨技法的综合应用,感悟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验我国民族艺术的美感,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探究、尝试结合讲授、演示,让学生逐步获得学习经验。同时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并把握知识点。
本课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了解、尝试、体验、分析和探究。从而联系新旧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并习得学习经验。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我国传统京剧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表现方法。技能:能利用国画媒材和水墨技法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重点:
1、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
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难点:捕捉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运用笔墨变化大胆表现。资源准备: 学生:京剧相关图文资料、中国画工具等。
教师:课件、实物投影、字卡、作业展示纸、国画演示用具、京剧人物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赏视频,引出课题
1、欣赏水墨画视频片断
2、小结并出示课题:《戏曲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戏曲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导入新课。
二、欣赏图片,了解京剧相关知识
1、京剧基础知识
2、认识人物行当(课件图片)
【设计意图】图片音与画的结合,展现京剧艺术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观赏过程中了解京剧行当相关知识,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积累创作素材,为下一步表现人物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游戏、感受,抓住人物特征(播放课件)
1、快速抢答
2、交流喜爱的形象
小结:戏曲人物生动传神,他们真正体现了中华戏曲文化的精髓。
【设计意图】学会从化妆、服饰和动作抓住戏曲人物的形象特点。同时积累形象储备,感受人物形象魅力,激发尝试创作的欲望,为接下来解决教学难点奠定基础。
四、尝试、质疑、发现,探究水墨技法
2017.3.1 最新版
1、试画
2、发现问题
3、探究方法
4、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对比分析中总结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的意识。
五、演示方法、欣赏启思
1、旦角的画法
1)演示没骨法2)了解其他方法
2、视频演示武净的画法
3、佳作欣赏。
【设计意图】最直观的了解整个创作过程和技法的应用,解决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积累造型语言,拓宽思路启发创作灵感。打破单一创作形式的定式和思维局限,给学生以敢于尝试的可能与空间,激发学生大胆尝试的创作欲望。
六、实践与指导
作业内容:参考图片画一幅戏曲人物的水墨画。作业要求:
1、抓住并突出人物的特点。
2、大胆用笔用墨,使画面富有变化。
【设计意图】提供图片资料丰富学生造型资源。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对本课所学的外显反馈,充分感受京剧人物的造型魅力和造型过程的乐趣,增强美术学习的热情。
七、展评
1、粘贴作品
2、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提供评价方向引导,给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体现评价层次。也是对本课所学的内化反馈,培养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信。
八、延伸
1、猜猜他们的行当。
2、丑角的“豆腐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后的进一步探究。
2017.3.1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案 人美版
最新版
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水墨画工具。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
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 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 的大胆运用。)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
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2017.3.1 最新版
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6、教后反思:
2017.3.1
板书设计
三、戏曲人物 行当: 生 旦 净 丑
第四篇: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授课人:张春燕 教学内容
在了解有关京剧人物的脸谱、服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戏曲人物的造型细节美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临摹、写生或创作。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应会:学习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教学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砂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我们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旦角的行家。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与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B、欣赏对比《将相和》与《戏曲人物》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绘画风格有何不同?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
4、欣赏借鉴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2、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五、板书设计 戏曲人物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
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丑行:文丑、武丑。
第五篇:六年级《戏曲人物》教学反思
<<画戏曲人物》教学反思
《画戏曲人物》这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欣赏、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欣赏、认识,引导学生来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本课教学通过画戏剧脸谱和画戏剧人物两个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在题材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原教材对表现方法并没有限定,可以是线条刻画、色彩涂画、也可以是水墨表现,而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国画这一形式,一是觉得国画和戏曲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用水墨更能表现出戏曲的形式美;二:在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表现已经逐步脱离低年级的意象期,他们更希望像成人一样作画,所以教学中应多注重技法和知识性,融欣赏与技能训练为一体。那么这节课,可以说是在第一课时“欣赏、了解戏曲知识,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欣赏了解——分析回顾——尝试应用——示范概括——创作表现——评价鼓励。
首先通过一戏曲人物的欣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接着,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水墨人物画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线条的流畅、变化,上色时的干、湿控制等。最后在通过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
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教师讲的太多,还有就是对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培养不够。学生对戏曲知识普遍缺乏,对于人物的观察也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