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社会和品德学情分析
三年级社会和品德学情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应该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自我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等三个不同范畴,并使三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年级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使学生能够勇敢、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行为,取同学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自己。
2、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庭,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
3、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同学间的友谊,老师对学生的爱,班集体的团结和凝聚力,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4、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根据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为了体现课程“活动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来主动探索,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2、注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理解、反思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知识或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
3、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榜样感染法、情景教学法、故事启迪法、道德辨析法、行为训练法、讲述谈话法、对照比较法、讨论交流法等。在教学中具体设计 “故事会”、“讨论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总体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认识我自己,包括四课即两年来的变化、我的优点和不足、我的兴趣和特长、相信我能行。第二单元我爱我家,包括五课即说说我的家、我是怎样长大的、爸爸妈妈真辛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共建文明家庭。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包括说说我们班、同学友谊要珍惜、我们应该这样学、团结合作才能赢这四课。
这册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真实反映了社会,注重德育实效性。本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反映儿童的社会生 活实际,每一个学习主题‘都尽可能选择既典型又真实的生活实例,并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情景对话,还原儿童的社会生活,让儿童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遵循综合构建原则,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本套教材在整体构建上,不仅对儿童成长的 不同不生活领域或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而且还将多种课程资源、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多种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套教材在呈现形式上,采用第一人称的主 体参与方式,辅以“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有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第二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分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分析
一、考试情况
三年级参考学生48人,其中:100分的1人,90分—99分的11人,80分—89分的19人,60—69分的12人,60分以下的5人。总分3061,最高100分,最低28分,均分85,及格率94.4,优秀率80.6。
二、试题分析:
试题能仅仅围绕课程标准综合考察学生的素养而命题,具有科学性、灵活性。试题基本上出自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能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出题。本试题共四大题,由选择、填空、连线、问答四大部分组成,题型新颖、题量适中,难度不大,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三、试卷分析: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比较理想,正常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从学生的答卷来看,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做的不是太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不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如第五大题设计几条爱心公益广告?好多学生不甚了解,答不出,为此失分不少;二是个别学生不认真读题、审题,第四大题第2小题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各举两列)再选一种农作物写出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一道题里面有四问,而且前两问要求举两列,好多学生不认真读题,不是答一问就是举一列,为此也失分不少;三是极个别学生不认真对待,不管会与不会好歹不写,王建中、万乾坤就是列子,整个试卷只聊聊写了一点点。
四、今后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抓起:
1.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第三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分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三年级三个班共有207人参加,一班平均分是39.86分,二班平均分是35.95分,三班平均分是34.89分。三个班的及格率分别为:一班:92.53%,二班:81.81%,班:80%。优秀率分别为:29.85%,15.15%,16.92%
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特作试卷分析如下:
一:对本次试题的整体分析:
本份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本套试题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填空题
这一部分其中2、4、5小题都是课本上现有的内容,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内容记得很熟了,但不会写字。尽管在平时上课时,我很注意学生的书写,对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进行重点强调,可是由于学生甚至家长从内心里对这门课不够重视,结果还是错别字充斥试卷,很大程度上影响力考试成绩。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第小题,题目是:我叫爸爸的姐姐(),我叫妈妈的哥哥()。课本上有爸爸的爸爸和妈妈是我的爷爷和奶奶,妈妈的妈妈和爸爸是我的姥姥和姥爷,上课时我也提到过其他称呼,如爸爸的兄弟是我的伯伯和叔叔。这是常识性的问题,即便不上学,也应该知道,况且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这道题居然成了失分的焦点。
三、判断题
这部分内容错的较少,如果仔细读题,我想都能够做对。
四、选择题
这道题失分的地方主要是第三小题。街心宴是()的习俗。
街心宴在课本上是以一幅图片的形式出现的,上课时,我只是让学生看了看图片,重点放在了这体现了和谐的邻里关系。学生对客家人印象不深。
四、简答题
这部分内容平均每个学生都失去1分。主要原因是回答的要点不全。如果我们在平时上课时,能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也许会回答全面的。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继续加强生活常识教育,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能让学生亲自体验的一定要体验,需要调查的一定要进行调查。另外,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第四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
本套试题内容丰富,侧重对生活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本份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本套试题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试题自身的特点:
(1)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学校生活为考查内容,对试题的考查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生活事件去反映所学知识。
(2)离开了课本,走进生活,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体验、判断能力。
三、答题情况:
试卷既考品德与社会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填空题,选择题,判
断题和连线题。又有实践能力的考察,学生能在30分钟内答完并检查。这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都完成得较好。
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一些学生对采访提纲应该有哪些内容,以及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可以提哪些相关的问题理解的不是很好,采访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所以对这样的题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探究,不应怕浪费教学时间和完不成教学任务,而用教师的讲解、点拨,取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四、今后教学改进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分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中试卷分析
1、试题结构特点、答题情况及得与失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覆盖面广,难度适中。注重了综合性、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把握很准。基本题型属于常常考到的题型。
第一题:填空题(20分)
这道题是本张试卷错误最多的一题,主要考察了每一课的重点知识,学生多不喜欢记忆知识,导致丢分较多,有些学生直接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写内容,与原文不相符,也有部分学生答题不够全面导致失分。
第二题:选择题(30分)
这一题总共10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常识性知识和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多数学生能正确作答,答错的少数学生是平时不注意听讲和难于识忆所学知识的后进生,所以考试时只能乱选择。第三大题:判断题(30分)多数学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题,基本得全分,只有少部分同学因为理解错误导致失分。第四题:简答题(17分)
简答部分的三小题,都是老师在课堂中举例说过的题,但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得全分,看来上课的效率仍有待提高。
2、存在的问题
教的问题:(1)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
(2)课堂知识讲解不够全面
(3)未全面照顾到全体学生
学的问题:(1)学生平时偷懒,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
(2)审题不清,答题马虎。
(3)对于只需稍加思考就能够回答的常识问题,不写或只看个别字,就开始作答。
3、今后努力方向
(1)在教学工作上。
我今后要认真抓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抓课前准备。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搞清楚,了解教材结构特点、重点、难点,掌握知识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要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抓课堂教学。
首先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做好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上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快乐的心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且我注意了课堂语言的简洁,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家庭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负担。(3)抓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课后的辅导工作。这个班学生好动、爱玩,缺乏自制力。针对这种行为,我要把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工作的一项原则,并把这项原则贯彻到教学中,教师要勤下班。在辅导后进生上,根据后进生的各自情况,给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4)激发兴趣,多方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深刻,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只要他对此事有兴趣,那么,他肯定就会投入。学习品社也是如此,只要学生投入时间去写,那就解决了 “难学” 这一问题。抓住关键,提出疑问。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要只局限于文本上的知识,还要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