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杞高附中
陈秀娜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 要用途。(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 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具准备 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剂、盐酸、酒精灯、试管夹、澄清石灰水、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烧杯、蜡烛、等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我们知道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多种多样,但是碳的氧化物却不多,有哪些?碳通过怎样的反应可以形成? 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肯定和纠正。(学生思考、上讲台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
【导入新课】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它是什么?(学生回答)
提问:根据以前陆陆续续学过的知识,总结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罗列二氧化碳的性质)
过渡:你们知道的这些性质中,哪些是已经做过实验,亲自验证并非常确定的?哪些是由别人告诉的?(学生回答)提问:我们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 演示:【实验5—5】:倾倒CO2
(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总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实验【5—6】,CO2溶解性(讲解操作注意事项,提醒学生观察)分析: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加压溶的更多,一些饮料打开后冒出许多的气泡,这是什么气体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学生交流探究证明该气体的方法)【提问】如何来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还与水发生了反应呢? 实验操作【5—7】 ①石蕊+稀 醋 酸 石蕊 +水 石蕊+CO2
④石蕊+水+CO2,然后加热(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
总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 CO2 + H2O == H2CO3 H2CO3 ===CO2 ↑ + H2O
【5—8】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学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并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提问:澄清的石灰水含什么成分?为什么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会变浑浊?(学生思考回答)
CO2+Ca(OH)2==CaCO3↓+ +H2O 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能溶液于水,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5.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6.不可燃、不助燃,8.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第二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课题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十分有益。二氧化碳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等课程中,对于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空气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阅读讨论法
五、说教学程序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知识认知过程:
1、通过大家熟悉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引入主题;
2、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3、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4、畅所欲言CO2的用途。
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
(一)引入主题
[学生观看] 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
[提出问题] 你能说出造成全球变暖罪魁祸首吗?
[学生联想] 二氧化碳
[教师引入] 你了解CO2吗,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CO2吧!
(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归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
[教师引导]: 基于上节CO2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了解到收集CO2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可推知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吗?
[学生探究预设]:实验1)、吹气球,让充满CO2 的气球在空气中漂浮,观察现象。)、将盛满空气和CO2的集气瓶分别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观察现象。
3)、制取一瓶CO2,并倒入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的烧杯内,观察现象。(注意操作,要求CO2 从旁边倒入)。
[师生评价]:哪些实验能证明你的结论?
实验1):不可行,气球内所充气体密度大于或等于空气密度时,气球均会下沉;
实验2):可行,[教师设问]要保证实验成功,实验时需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
实验3):可行,(注意二氧化碳从燃着的蜡烛旁边倒入)
[结论]: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②CO2 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于思考)
探究活动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探究
[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打开雪碧汽水的时候,会冒出大量气泡,这种气体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二氧化碳
[教师追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它说明什么呢?
[学生探究]: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盛有雪碧汽水的瓶子的瓶口,把导管另一端伸进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中,振荡汽水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
[学生推理]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CO2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2 能溶解于水中。
[教师提问]:你还能设计别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吗?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1] 把充满CO2 的试管倒插在水槽的水中。
实验 [2] 向盛有CO2 的塑料瓶倒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振荡。
现象1、试管内液面上升。现象2、瓶子瘪了。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动手操作实验极大的激发求知欲)。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由前面的蜡烛熄灭实验可知:CO2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探究活动1、CO2与水的反应
[教师设问] 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学生猜测]:①有。②没有。
(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
[教师实验] ① 向两支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入稀醋酸,稀盐酸。
② 向上述实验中变瘪的塑料瓶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
观察现象①、②中的溶液都变红色。
[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色。石蕊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称为石蕊溶液。
[学生认知]:盐酸和醋酸都是酸,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提问]:塑料瓶中的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呢?
[学生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教师追问]:怎样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的猜想呢?
[师生活动]:结合信息分析推理排除猜想①,得出水不是酸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学生独立探究)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取两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
实验 ①把干燥纸花放入盛CO2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 ②向浸染过石蕊溶液的干燥纸花喷水后再放入盛CO2的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推理]:得出结论:
CO2 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2 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种酸,它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它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O2 +H2O=H2CO3
[教师提问]:将上述实验中变红的小花烘干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分别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互相交流操作设想。
(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
[学生归纳]:碳酸受热分解,是一种不稳定的酸。H2CO3=H2O+CO2↑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久盛澄清石灰水的细口瓶,让学生观察瓶壁上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活动]:回忆生物课上学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原因。
[学习归纳]: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OH)2== CaCO3↓+ H2O
[教师指导] :< 检验CO2的重要方法 >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设问]:同学们结合所学CO2的性质讨论它的功与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15—116页内容,然后畅所欲言。
(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学以致用,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谈收获。)
[学生小结]: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辨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知识应用
1、新建房屋内墙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墙壁会大量出“汗”?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该怎么办?、如何用三种方法将空气和CO2区别开来。
(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业
①设计实验将O2中的CO2除去
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按图组装A、B装置,并将A、B装置同时置于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活动,你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认识,请写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怎样减缓温室效应?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CO2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CO2的化学性质
⑴不供给呼吸
⑵CO2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⑶CO2 与水反应 CO2 +H2O=H2CO3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CO3= H2O+ CO2↑
[4]CO2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 CaCO3↓+ H2O
常用此法检验CO2
二、CO2的用途
积极影响: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第三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案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林玉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
【引入】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展示】一瓶课前制取好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颜色状态
演示: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1:播放短片,请推测出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内容:我国北方农村曾有一农民,一次到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里去干活,不久就窒息在窖里,其儿子下窖救父亲,也同样发生窒息。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的发生?(同学各抒己见,或带氧气箱进去,或用蜡烛做实验)什么方法最实用呢?动画演示:灯火实验。人们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山洞时,可以通过一个灯火实验来检验洞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让学生通过动画内容,大胆猜测二氧化碳的性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参与意识】
推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验证:实验室提供以下实验用品,请同学们动手实验,去验证你们的假设。
实验用具:烧杯、高低不同的蜡烛、木条、火柴、装满CO2集气瓶、毛玻璃片。
学生交流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有不同的实验方案(1)燃着的木条、装满CO2集气瓶(2)放在高低不同阶梯的两支蜡烛的烧杯、装满CO2集气瓶、火柴、毛玻璃片
演示实验:(1)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满CO2集气瓶中(2)烧杯中有两支阶梯状燃着的蜡烛,沿烧杯壁慢慢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3)烧杯中有两支阶梯状燃着的蜡烛,把二氧化碳倒入燃着的蜡烛上。
【由三位同学做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和分析,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观察回答,造成上述后两个现象不同的原因:操作方法的不同引起的。(其中的一个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然后上层蜡烛再熄灭。还能得出另一个结论呢?)
小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探究2: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试液变成什么色? 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成红色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证实是这 种物质呢?(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小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可能水?可能是CO2?可能是酸?各小组分头行动,通过实验来验证究竟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各小组交流实验的方法、过程、现象和结论。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在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结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碳酸)使石蕊变红,其水溶液显酸性
教师提议:用加热的方法检验碳酸的稳定性。
实验:把石蕊变色后的溶液用酒精灯加热。
结果:红色石蕊试液变回紫色。
【分析】: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喝汽水打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感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小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
H2O+CO2=H2CO3 H2CO3 =H2O+CO2↑
探究3:当把装着澄清石灰水的瓶子敞口放在空气中时,会发现溶液面上有一层白膜,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演示实验: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由一位同学演示】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电脑动画演示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过程,分析其实质。
根据分析写出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请学生回答石灰水的液面那一层白膜的成分。说明:这个反应常作为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小结: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讲解】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如果用飞机向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16页二氧化碳的相关用途,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
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
2、化工产品的原料
3、制冷剂
4、植物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多加强调
第四篇:专题复习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专题复习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考试说明要求
▲3.氧气、二氧化碳
①概述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b)
②说明氧气的用途及其性质的关系(b)③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b)④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与其性质的关系(b)知识梳理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五篇:二氧化碳性质 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提高自己对实验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掌握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性质验证的实验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二、用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存在形式的图片
既然我们生活中二氧化碳无处不在,你们它具备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1】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2】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演示 3】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演示 4】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课堂活动】
学以致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验证打开汽水瓶时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板书】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作业】
通过学习本节课,思考一个道理: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