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建设讲座发言稿
灵石二中“小组建设”之我见
一.小组建设之建设意义
小组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词汇,这种组织形式确实是早已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有班就有小组,一个班一般都分为几个小组。记得我小时候是当过组长的,一竖溜就是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小组值日也是早就有的,因此,当人们看到新课改出现了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可能不以为然,其实此小组非彼小组。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小组建设,是新教育模式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新型学习和管理组织。可以说合作式学习小组的出现是新教育模式的必须产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习小组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制度创新,兼有学习和管理两层使命。下面我从三个层面来解读一下小组建设的意义
(一)课改需求 1.翻转课堂需要小组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被动做事和主动做事的效果具有天壤之别,这点大家肯定是认可的对吧,所以学习秩序就出现了所谓的颠倒现象:自主学习在先,课堂学习在后。每个学生按照学习方案的要求自觉自主地开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组产生着组织作用、氛围作用、激励作用、帮扶作用、督查作用。小组建制可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保证自主学习的开展和效果。
2.有效交流需要小组
交流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词汇,意味着相互间的平等、尊重、参与、互动、共享。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分水岭首先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有效交流。而小组的出现唤醒拯救了作为学习形式和成长形式的交流。小组的存在让交流更真实,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争论、碰撞完善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成长。
3.反馈展示需要小组
教育新模式另一显著特点是:展示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把相当比例的课堂时间交由学生展示,展示自学成果,探讨发现,展示反馈学习心得等。课堂的展示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影响展示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小组,可以说小组的组织水平决定着课堂的学习水平。4.学时保证需要小组
课改另一特点:“学时”取代“课时”。学时指学生在完成特定学习内容时所用的全部时间,包括课堂前后的自学、小组学习、课堂上的其他学习。“课时”概念是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产物,是课堂上主要用于教师讲授的时间。两个不同说法的词语其实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由山西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晋教版新教材下学期将开始进行实验,灵石二中是试点,我有幸看过该教材,教材一改往日传统说法,每单元都是以学时来量化学习任务的。其中课堂前后也就是说课堂以外的学时任务,靠班级是行不通的,班作为一个学习组织的作用不复存在。而小组活动可以延伸到一切可能开展学习活动的地
方,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正是学习小组。
(二)职能效应
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小组建设,它存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制度创新。一种好的制度胜过一打好的愿望。具体而言学习小组具有自己的职能效应。比如说同样是人群,有共同使命和任务,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并能够维护成员尊严和满足其成就感的就是组织,否则就是群体。(张燕讲的笑话、村落、政府),依此类推就学习而言,学习小组是组织,而班很可能就只是个群体。为什么这么说,班可以合作进行大合唱,合作广播操,但很难合作开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从学习的角度讲,小组才具备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团队”所拥有的功能。比如说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做事,做事即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新教材的项目学习)。而做事就需要合作,小组就是合作做事的团队。合作做事就是小组不可替代的职能,体现了小组作为一种制度建设的意义。
成功的小组建设不仅在学习上有不可替代的职能,更重要的是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灵石二中办学宗旨中有两个基本点:学生自我管理工程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工程建设。其中的自主管理就是培养学生自立自治的精神和习惯。这两个工程建设中小组不仅是学习单位,教学单位,(大班教学小组化)还是班级学校管理的单位,同时还是评价考核单位。通过小组功能的扩展,二中实现了:大班教学小组化,班级管理小组化,评价考核小组化。小组承载了自治管理的基本职能。选出小组中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常务小组长,每个学生都担任一门文化课的学习小组长和活动小组长。这样一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整个学校的管理实现了高效运作,小组的自我管理职能效应得到了高效发挥。
(三)学生成长
学习小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1.自治精神的培养。
自治精神的核心是自我负责、自我治理、自我担当,不等、不靠、不怨、不悔。这个“自”既指个体的人,也指个体所在的团队。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治。遗憾的是,目前学校(命令完全服从)、家长(溺爱迁就)的许多想法、做法与此背道而驰。结果许多学生要么顺从,要么冷漠,要么对抗,要么抱怨,这些都与自治精神的缺失有关,小组的出现为自治精神的培养带来希望,因为培养自治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学生自治,而学习小组就是成本最低、操作最易、效果最好的途径。让学生去民主选举,让学生去制订学习方案,让学生去组织活动,让学生去自我评价。小组的种种活动都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治精神。
2.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习小组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小组建立一种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一种能力——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提出想法,影响他人,学会在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交流沟通。学会相互关心,相互
帮扶,珍爱团队荣誉。此时小组于人的成长不仅具有功能效应,更是人的精神需求,因为有了自己的团队所以就会有归属感安全感,因为小组的存在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合作互助,成长为一个社会意义的人(在座、朋友知己、相熟人群比较)。
3.开放精神的培养
小组的组建为学习带来的是竞相参与、竞相表达,是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心智开放的过程。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多了些平视,少了些仰视;多了些随性,少了些矜持;多了些自信,少了些自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维在接力,心智在成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绽放,因为小组给予了他们开放的氛围、开放的空间,也就成就了他们开放的精神。
以上这些理念性的东西决不是形而上大而空的,这是我们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理论。我之所以先跟大家交流这些内容是因为思想决定行为,当我们对小组建设有了足够的充分的认识,我们才能把小组建设做到更好。下面就谈一谈小组建设的具体操作
二.小组建设之组织建设
(一)小组创建原则 1.组内异质,互助共进。
组内异质就是合作小组由四个左右的组员组成,小组内学生的心理性格、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是不同层次的。强弱搭配,以优带差促中,通过合作互助让组内每位同学都能进步。
2.组间同质,竞争发展。
组间同质就是小组与小组之间实力均衡,各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便于学习展示和班级管理,力争班内学生能在竞争中发展。竞争的范围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纪律、思想、活动竞赛等各个层面,以竞争显活力,以竞争促发展,所以构建小组还要符合竞争的原则。
3.适时调整,动态生成。
小组不是分好之后就一成不变了,因为孩子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小组的组合和管理是动态的,根据学情考情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做调整做管理。比如组内学生编号的调整或者重新分组进行大的调整。(对于表现好、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可以调整其在小组的编号,如:某一小组可以有两个1号或两个2号,也可以没有4号。)
(二)小组划分标准 1.层次划分个性搭配
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按成绩分为四个层次,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个性特点等综合情况,将四个层次的学生均衡分组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四人为宜餐桌围坐
我们尝试过三人、四人、六人、八人四种小组规模。发现三人小组稀释组长资源,分组过多导致组长质量下降,合作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八人小组太大,合作学习中组员参与、表现机会较少,锻炼机会不足,而且班中的部分优秀资源会淹没于副组长位置,不利于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小组过大,给组长管理带来较大压力。四人、六人规模好像没有实质性区别,其实不然。根据管理学中的“二八定
律”分析,要使一个组织健康稳步发展,至少应该培养20%的人成为骨干精英,使其发挥引领作用。按照我校现行班容量测算,每班至少需要培养组长十二名,基本就是四人一小组的规模。这种趋同,是实践操作的优选。
小组座位餐桌式为好,这个一开始大家会很不适应,感觉不好掌控课堂,但是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意识之后,最终还是会选择餐桌式。有些教师将座位形式重新调整为传统的“秧田式”。不久又调回了“餐桌式”,问其原因,她说,一是学生强烈要求;二是她的感受,她在学生抗议之后亲身体验:“秧田式”一节课看到的都是冰冷的后脑勺,而“餐桌式”一节课看到的都是一张张生动的脸,课堂的愉悦度截然不同;三是合作的方便程度也很不相同。
3.优化组合促优帮差
小组四人围坐也是要进行布局安排的。组内1—
4、2—3的围坐安排利于学困生的帮扶。小组与小组之间四个小组长背靠背安排座位或者左右相近,便于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组长挨近又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优质小组,形成优生对优生的相互竞争态势,便于优秀学生的发展、提升。
(三)小组产生方式
1.教师指定式: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品行等方面后,把学生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即1号2号3号4号(定位是否有等级之嫌,明白现状清楚自己奋起直追)然后从这四类中,根据性格、性别等特点指定小组,保
证小组均衡发展。
2.自荐组合式:学生自荐组长进行小组搭档组合。教师调整协商产生小组,这种方式便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利于小组民主管理。
3.民主推荐式:给出组长评比的标准,由全班民主推选出小组长,然后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委及选出来的小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搭配。(小组长推选的基本标准:①学习成绩良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善于口头表达;②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具有组织和协调能力;③有服务同学的意识,乐于助人。)
构建小组的方式不是固定的,各个学校每位老师都可以创建自己的方式,只要产生的小组利于课堂利于学习利于管理即可。
(四)小组成员分工
小组构建好之后,实行组长负责制,但组内1.2.3.4号学生从学习到管理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一般学习任务 为1号2号互查,1号帮查4号,2号帮查3号。作业收发等任务分学科负责,一般1号数学、地理、2号英语、生物、3号语文、信息、4号政治、体育。小组管理也是如此,晨读早读午修、卫生值日、考核记载、阳光课间等一般实行组内轮流负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保证小组正常运转。
大家可以看一看灵石二中小组的初期构建仅供参考: 初一年级学习小组建设和培训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9月上旬
任务:班主任通过观察、自荐、推荐,整体划分临时小组并安排座位,任课老师熟悉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教学环节管理要求等学前培训,各小组初步制定小组目标、小组规则等。
第二阶段:9月中旬至期中考试前
任务:班主任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对小组内各个层面学生进行课堂上小组学习的细节培训、小组文化建设培训、小组管理培训和课后合作的指导培训。
第三阶段(期中后)
任务:期中考试后根据考试成绩小组重新组合调整座位,组长组员重新分工,力求做到各小组人员配置合理、组与组之间实力平衡、优劣互补、优优互补,达到小组最佳组合。
三.小组建设之文化建设
(一)职责明确的思想培养
小组学习中组长是领袖,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小组长应该树立什么意识?担当什么样的职责?对小组长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培训,是小组思想建设的首要内容。(组长的责任:榜样示范、检查督促、组织评价、协调帮助、总结反馈。具体体现为: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组织小组成员自主自习,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组织展示纠错等。3.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
队的整体提升;4.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5.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纪律、卫生、等常规行为的检查,配合班干部老师进行学校的重大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各项比赛、每次考试后小组成绩的测算、每周小组考核结果的测算等;除此以外,小组长要加强与本组成员的沟通,及时把同伴学习等情况反馈给教师,同时加强与其他组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够借鉴其它小组和利用外部资源的帮助解决小组内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组员思想建设的核心是自律自控(服从组长管理;遵守小组规则;学会交流探讨,学会分享承担。)
(二)知行合一的执行力培养
小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还远远不够,还要能知行合一落到实处,所以小组成员执行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什么是小组执行力?可以用这么一组句子来概括:
执行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执行是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落实的过程。执行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过程。
执行五要素:想到、说到、做到、到位、有效(想到了不等于说到了,说到了不等于做到了,做到了不等于做到位,做到位不等于有效果)
做工作不仅注重过程更要提交结果
举个例子比如二中的教室值日要求为十八字方针:桌齐、凳进、地洁、台光、帘结、门新、角齐、壁白、线亮。放学后值日生值日完毕小组长按要求自查,年级值班领导进行全年级的巡查,第二天晨读时学生年级长逐一检查落实进行打分评比,有问题的班级要进行重新整理,年级长还要将得分情况和扣分原因公示出来,以便各班班主任督查管理和各年级的五好班级的评比考核。检查大于信任是二中人人皆知的名言,我们就是在一次次认真落实的过程中来培养孩子们的执行力的。
(三)养成习惯形成文化
当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形成并能不折不扣的去执行时,我们做教师的就要把这些培养成习惯,日日如此时时如此,天长日久这些理念这些行为就会根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形成一种特有的小组文化和校园文化。文化的核心就是平等互助民主,责任担当落实:小组成员能够平等交流,互相帮助,民主生活,能够尽义务享权利做实事。
二中的小组文化是很有特点的,每个小组可以在教室内分到一小块黑板,成为小组的独立天地展示空间。在这块黑板上标出由组长组织组员商定的组名组训及目标。组名如:旭日、扬帆、雄鹰、阳光、智慧、先锋、疾风、劲草、勤奋、日进、翱翔等等。组训可以是名言、警句、格言或者自创的口号,以便激发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如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挑战自我,团结第一;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等。各小组还可根据自己小组的
情况确定目标,明白自己的团队在班级中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除此之外,组长为了小组管理还可组织自己的组员结合本组实际制定小组公约,起到规范小组行为的作用。
小组文化彰显了学生自治的意识和智慧,充分体现了新教育模式的人本主义思想。
四.小组建设之评价建设
(一)评价原则
小组团队评价与组员个体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方式
灵石二中的小组评价非常多元的,有学校制定的综评方案也有各班根据班情自定的班级评价方案;有既定的也有动态的;有学生自评的也有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的;还有家长参与的。分为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天天做考查日日有记录周周有周评,每学期中和学期末还有学校的综合素质考评,这种大型的综评既针对学生个体又针对小组进行。
一般操作流程为:小组组员轮流记录考查每天的情况交给组长;一周组长做一次汇总在下周二的班会课上汇报进行周点评;每月值日班长将各小组评价考核情况汇总记录;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进行阶段性评价评比,评出优秀小组、模范组长、优秀个人等各种荣誉称号进行奖励;初中三年十二次的评价结果存档记录作为学生中考时的考核结
果。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有定性的也有量化的,比较全面,下面我列举一些评价细则
加分项目:
1.课堂主动展示1号加2分;2号加3分;3号加4分;4号加5分。勇于质疑或提出不同观点并能说明理由者加10分。
2.全体小组成员按时完成作业集体加2分;得优者加1分;全组优秀加5分;
3.考试成绩:分为四个档次:特优个人加5分,优秀个人加4分,良好个人加2分;及格个人加1分;进步两名加1分。共同得分即为小组得分。
此外还有各种加分奖励,如集体活动表现、卫生评比、纪律考查等。
扣分项目:
1.不按时到校回家各扣1分。
2.课堂上不积极交流、讨论、展示扣1——2分。
3.作业不按时交扣2分,抄他人作业扣5分,提供作业给同学扣10分。
4.不守课堂纪律或顶撞老师酌情扣1——5分 5.考试班级名次下降超过10名扣1分。6.上课违纪如串桌、说闲话、传纸条扣2分.7.打架上网等其他重大违纪扣5分。
8.值日不干净扣2分,个人卫生差扣1分„„。
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学习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学习成绩、卫生状况、纪律表现、集体活动等等。每位小组成员的考核相加即为小组考核结果。
为了调动小组积极性,小组考核还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价,上学期学校进行了五星级小组(学习星、纪律星、卫生星、体育星、诚信礼仪星)的评价:
评选办法:定期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达到几星表彰几星。学习星
1.课堂:课堂主动展示1号加2分;2号加3分;3号加4分;4号加5分,勇于质疑或提出不同观点并能说明理由者加10分。
2.作业:全员按时完成全组加2分;得优者加1分;全组优秀加5分;一人不完成扣1分;抄作业一次扣5分。
3.考试成绩:分为四个档次:一特优:个人加5分,二优秀:个人加4分,三良好:个人加2分;四及格:个人加1分;进步两名加1分。
纪律星
1.早上到校立即进入晨读状态,专注、大声。2.课间不高声喧哗不影响他人。3.下午到校立即进入午修状态安静有序。
4.放学立即离校回家,不在楼道等人,不在街上逗留。
5.不在卫生间聚集、说笑。6.不在校园追逐打闹
7.不吃泡泡糖、口香糖等垃圾食品。8.不进网吧、KTV、不参与聚众围观。
9.不带手机、饰品,不留怪异发型、不穿奇装异服。
10.不打架、不骂人、不传播闲话、不抽烟、不喝酒、同学间发生矛盾能及时寻求老师或家长帮助。
卫生星
1.讲究个人卫生。
2.及时清理桌柜,书籍摆放整齐有序。
3.放学后能快速放好自己的凳子,摆正桌子,清理干净桌面。4.及时清理自己课桌跟前的纸屑、杂物。
5.值日时早到校,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认真清扫,不拖拉不逃避。体育星
1.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锻炼身体。
2.阳光课间做到:集中时:快、静、齐;进场时:踏步、抬头、挺胸、甩臂有力、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做操时:动作规范到位,口号响亮,整齐划一。退场时:快速、安静、有序。
诚信礼仪星
1.诚信考试,不作弊。2.不说假话,诚实待人。3.有错能主动承认并积极改正。
4.讲礼貌,见到老师、家人、同学主动打招呼。5.拾金不昧,捡到东西主动上缴。6.损坏东西自己承认并按价赔偿。
这些评价细则有的是学校集体制定的,有的是班级结合班情制定的,还有的是学生自己商讨民主决定的,无论哪种形式一经采纳必须严格执行,人人平等。
小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启动改进完善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过程,当小组建设真正形成一种制度和文化,放手的是孩子解放的是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何乐而不为。希望今天的交流能给大家的课改起一点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小组建设讲座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岁月会使我们容颜苍老,成长能使我们青春依旧”这是我每迎接新的一天来临的默语,每天我踏入校园,面对学生时,我亦是十分朝气和激情,因为我知道,今天我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而面对成长这个话题,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小孩的事,我们已是成人,则已成长,其实我想说,成长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让自己不断的成长,人才无枉今生,而作为一名教师,他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是教练,向导,是学生成果的欣赏者,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自己的观念,让自己的工作充满创造性。
而今在教育行业中,谈论最多的就是课改,面对课改这个词,我们就已望而却步,可是,为什么还可以好好去思考下,再教育教学中,几十年我们走一样的路,几十年培养一样的学生,这样能行吗?我个人认为课改是一定要进行的,当然,我们要事实就是,因自己的班情而定,不要漫天的借,我们可以去除糟粕,吸取精华,在我们学校,我和很多老师都跻身其中,我们不能说做得有多么的好,但我们都是受益者。不管在座的老师加不加入这个队伍,但课改中的小组建设,我们几位老师都认为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好帮手”,教室就是一副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如何让这副扁担平衡,我想一个合理的小组建设,是有助于平衡。所以今天,我集结于几位老师这半年以来在小组建设中的尝试和在座的各位同仁一起分享、交流、探讨。
一、科学构建小组
1、核定小组人数。从理论和实践中,我们都认为小组人数6—8人为4.根据我班学生总数为80人的实际情况,我将小组数确定为8人,全班分为10个学习小组
2、分配学生到组。根据“优势互补 力求均衡”的原则分配。小组成员的分配主要是根据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特点决定,成员之间要有的互补性。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达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目的。而在这里,相对初一的班主任来说会有点困难,所以我以自己班为例,多讲点。班主任接受一个班,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是陌生,没有信任的。为此,我在9月1号拿到学生名单时,根据他们的名字,我制作了一份看片,并在卡片上根据他们的名字我都诠释了一段寄语(为此我要感谢我们班的黄清华老师的帮忙,因为要在两天内为80个小孩每个人写上一段寄语,是比较困难的)在9月3号,我在点名时,并为他们每个人送上我亲手为他们制作的卡片,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他们惊讶而又幸福的表情。至今很多学生这张卡片和校牌一起挂于胸前。(PPT
展示)。这样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好印象,更保留了一份神秘,所以开心初我们班的一些开心工作都进行的比较顺利。而在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又为我们班的学生送上了第二份礼物(PPT
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更快的认识同伴,也可以让科任老师快速的叫出学生的名字,我也告诉学生这张名片更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其实在开学初,自己还做了很多工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小孩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为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我自己有安排他们的考试。为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性格,喜好,特长。我也临时组建过小组,让他们设定组名,创编口号,然后在班会课或自习课上,在全班进行小组展示并评比,每个组必须参加,每个成员必须开口,这样我就能比较客观的了解到学生能力的强与弱。然后再将学生均衡搭配。(均衡搭配:根据成绩我以排好名。1—10名是每个小组的1号,11—20名为每个小组的2号,以此类推)这项工作我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3、组内学生编号和分工。我班每组有8个人,大组长一般由每组的1号担任,而2—8号根据各自优势可定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的组长,因为地理、生物作业不多,组长我定为一人,每组中总有一两个相对较差的组员,我一般把他们选为记作本和检查练字的组长。而大组长他不仅是每组中的老大,也是核心。他主要是准对自己组所有工作的分工,约束,督促,组织及汇总。这样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这是在学习方面,其实在劳动方面我们班也是分好了工的,讲台,窗户,黑板,图书角等都是由专门的学生负责,劳动委员监督。这就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4、结交学习伙伴。这里我主要是由两种方式(1)结对子的帮扶:我们班的位置一般是按他们的号码来编排的。1-5,2-6,3-7,4-8,1号负责本组的5号,2号负责本组的6号,3号负责本组的7号,4号负责本组的8号,一对一的帮扶,更彰显了组员之间的互助。而这里为什么不能1号帮8号呢?1号是本组成绩最好的,8号是本组成绩最差的,1号因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在讲题中会较快,较简单,而8号是很难理解的,他需要一个更有耐心的“老师”,而4号,成绩中等,他会更有耐心的为其讲解,也能让他更有成就感。(2)各组长的帮扶。比如,数学组长,他必须负责本组的数学的所有情况。组员作业的完成,订正,还有每次考试的组与组之间的评比,做得好的组要介绍经验与其他小组分享,老师并给予表扬(我们班的表扬几乎与物质无关),而表现不好的组,组长是需要在全班反思的。
5、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现在小孩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比较自私,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我可是煞费苦心。小组正真确立后,我又重新让各小组在班集体展示他们的组名、考号、诠释组名的意义,并进行评比,这个活动我班是举行了很多次,一直练到每组组员的展示达到一定的默契才结束的。之后也陆续举行了小组的唱歌,跳绳等比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学习中的小组比赛。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的一言一行不但代表个人,也关系到小组的荣誉。
二、实行小组评价
小组建立后,必须建立完整、科学的小组评价体系。否则小组名存实亡,毫无意义,通过对小组及个人的评价,协调学生的积极性,全部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成绩,培养能力的目的。评价主要采用量化积分的方式,各组长、科代表、大组长、班长、纪律委员等认真记录每天每组的积分情况。一日一登记,一周一小评,一月一汇总,一学期一总结。
1、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组计分以交叉的模式。第二组负责记第一组的分,第三组负责记第二组的分,其它以此类推。本组组员有查阅本组分数的权利。)
(1)综合评价。评价学生课上的参与度及积极性,科代表对10个组进行评价,大组长对他所监督的组评价。(PPT展示科代表和大组长的表格)
(2)时时评价。每节课又科代表,各组长记录每节课的积分,平时各组的预习,作业的完成、订正、英语的听写,语文的背诵等分值的记录。但组长若发现自己监督组有问题,要及时通知那组的大组长整治并改正。(3)每星期一小结,并由每组大组长算出监督组的分数,并由专门分数汇总人员算出各组的总分,评比出名次。最后一名的组必需在下星期一准备一个节目,大组长必需在班会课上做出检讨。扣分最多的学生也要在班会课上做出检讨。第一的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分数并留底(用于学期结束的评比)总分的多余少,决定本组是否有希望评到最优组等一系列评优的优先条件。
(4)每月一大结,每月由负责汇总的学生把各组总得分算出来,评出月度最佳合作组、最佳大组长、最佳对子组、还有展示之星,点评(发言)之星等,并在教室设一个风采栏,留下他们的风采。(5)每学期一总结,并邀请家长来为优秀组,优秀队员等颁发奖品。(6)对于每星期的各科预设重点手抄报,一学期一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有机会推举学校的展示栏。
2、小组量化积分的操作
一、各组长手中都有班级量化积分表,认真记录学生每节课,每天的积分,为防止作弊,扣除小组分必须通知本组,而对于加分,本组组员有查阅本组分数的权利。(PPT展示各组长的表格)。这里我以语文为例。语文:导学案预习:完成的比较好的+2分,完成的一般的+1分,没完成的0分(要禀明课代表扣1分),若未完成的下午还 没有补交扣2分,下午留下完成。
作业完成:完成了的不加分也不扣分,未完成的小组内扣1分,课代表再扣本组1分,若下午还未补交的课代表再追扣2分,并下午留下完成。
课堂发言:每人一次+2分,重复回答不加分特别精彩+5分(特别精彩是老师给予肯定并表扬)
作业效果:得了A的+2分,得了B的+1分,得了C的-1分,组长监督订正,课代表抽查。
学习态度:由交叉组的大组长对监管组成员的态度给予评分,态度认真刻苦+2分,态度一般的+1分,态度懒散-2分(并要及时与监管组的大组长交流)
作业订正:订正好的+2分,一般的+1分,未订正的-1分(通知本组大组长,大组长安排政治组长监督完成),另课代表抽查,一个未订正扣本组1分,两个口2分,以此类推。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一点想法。也许很多老师听完我讲的就已被这繁琐的程序给吓到,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用情、走一步,再走一步,坚持下去,落实到位,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从中笑的境界。当然,开始一定是辛苦的,但只要你们漫长第一步,就会被这种方式吸引。而怎样做才是最有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相信凭着我们五中人的团结拼搏,执着创新的精神,一定会把我校小组建设推向成功的。
第三篇:小组建设讲座
走一步再走一步
“岁月会使我们容颜苍老,成长能使我们青春依旧”这是我每迎接新的一天来临的默语,每天我踏入校园,面对学生时,我亦是十分朝气和激情,因为我知道,今天我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而面对成长这个话题,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小孩的事,我们已是成人,则已成长,其实我想说,成长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让自己不断的成长,人才无枉今生,而作为一名教师,他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是教练,向导,是学生成果的欣赏者,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自己的观念,让自己的工作充满创造性。
而今在教育行业中,谈论最多的就是课改,面对课改这个词,我们就已望而却步,可是,为什么还可以好好去思考下,再教育教学中,几十年我们走一样的路,几十年培养一样的学生,这样能行吗?我个人认为课改是一定要进行的,当然,我们要事实就是,因自己的班情而定,不要漫天的借,我们可以去除糟粕,吸取精华,在我们学校,我和很多老师都跻身其中,我们不能说做得有多么的好,但我们都是受益者。不管在座的老师加不加入这个队伍,但课改中的小组建设,我们几位老师都认为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好帮手”,教室就是一副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如何让这副扁担平衡,我想一个合理的小组建设,是有助于平衡。所以今天,我集结于几位老师这半年以来在小组建设中的尝试和在座的各位同仁一起分享、交流、探讨。
一、科学构建小组
1、核定小组人数。从理论和实践中,我们都认为小组人数6—8人为4.根据我班学生总数为80人的实际情况,我将小组数确定为8人,全班分为10个学习小组
2、分配学生到组。根据“优势互补 力求均衡”的原则分配。小组成员的分配主要是根据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特点决定,成员之间要有的互补性。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达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目的。而在这里,相对初一的班主任来说会有点困难,所以我以自己班为例,多讲点。班主任接受一个班,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是陌生,没有信任的。为此,我在9月1号拿到学生名单时,根据他们的名字,我制作了一份看片,并在卡片上根据他们的名字我都诠释了一段寄语(为此我要感谢我们班的黄清华老师的帮忙,因为要在两
天内为80个小孩每个人写上一段寄语,是比较困难的)在9月3号,我在点名时,并为他们每个人送上我亲手为他们制作的卡片,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他们惊讶而又幸福的表情。至今很多学生这张卡片和校牌一起挂于胸前。(PPT展示)。这样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好印象,更保留了一份神秘,所以开心初我们班的一些开心工作都进行的比较顺利。而在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又为我们班的学生送上了第二份礼物(PPT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更快的认识同伴,也可以让科任老师快速的叫出学生的名字,我也告诉学生这张名片更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其实在开学初,自己还做了很多工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小孩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为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我自己有安排他们的考试。为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性格,喜好,特长。我也临时组建过小组,让他们设定组名,创编口号,然后在班会课或自习课上,在全班进行小组展示并评比,每个组必须参加,每个成员必须开口,这样我就能比较客观的了解到学生能力的强与弱。然后再将学生均衡搭配。(均衡搭配:根据成绩我以排好名。1—10名是每个小组的1号,11—20名为每个小组的2号,以此类推)这项工作我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3、组内学生编号和分工。我班每组有8个人,大组长一般由每组的1号担任,而2—8
号根据各自优势可定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的组长,因为地理、生物作业不多,组长我定为一人,每组中总有一两个相对较差的组员,我一般把他们选为记作本和检查练字的组长。而大组长他不仅是每组中的老大,也是核心。他主要是准对自己组所有工作的分工,约束,督促,组织及汇总。这样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这是在学习方面,其实在劳动方面我们班也是分好了工的,讲台,窗户,黑板,图书角等都是由专门的学生负责,劳动委员监督。这就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4、结交学习伙伴。这里我主要是由两种方式(1)结对子的帮扶:我们班的位置一般
是按他们的号码来编排的。1-5,2-6,3-7,4-8,1号负责本组的5号,2号负责本组的6号,3号负责本组的7号,4号负责本组的8号,一对一的帮扶,更彰显了组员之间的互助。而这里为什么不能1号帮8号呢?1号是本组成绩最好的,8号是本组成绩最差的,1号因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在讲题中会较快,较简单,而8号是很难理解的,他需要一个更有耐心的“老师”,而4号,成绩中等,他会更有耐心的为其讲解,也能让他更有成就感。(2)各组长的帮扶。比如,数学组长,他必须负责本组的数学的所有情况。组员作业的完成,订正,还有每次考试的组与组之间的评比,做得好的组要介绍经验与其他小组分享,老师并给予表扬(我们班的表扬几乎与物质无关),而表现不好的组,组长是需要在全班反思的。
5、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现在小孩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比较自私,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我可是煞费苦心。小组正真确立后,我又重新让各小组在班集体展示他们的组名、考号、诠释组名的意义,并进行评比,这个活动我班是举行了很多次,一直练到每组组员的展示达到一定的默契才结束的。之后也陆续举行了小组的唱歌,跳绳等比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学习中的小组比赛。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的一言一行不但代表个人,也关系到小组的荣誉。
二、实行小组评价
小组建立后,必须建立完整、科学的小组评价体系。否则小组名存实亡,毫无意义,通过对小组及个人的评价,协调学生的积极性,全部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成绩,培养能力的目的。评价主要采用量化积分的方式,各组长、科代表、大组长、班长、纪律委员等认真记录每天每组的积分情况。一日一登记,一周一小评,一月一汇总,一学期一总结。
1、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组计分以交叉的模式。第二组负责记第一组的分,第三组负责记第二组的分,其它以此类推。本组组员有查阅本组分数的权利。)
(1)综合评价。评价学生课上的参与度及积极性,科代表对10个组进行评价,大组
长对他所监督的组评价。(PPT展示科代表和大组长的表格)
(2)时时评价。每节课又科代表,各组长记录每节课的积分,平时各组的预习,作
业的完成、订正、英语的听写,语文的背诵等分值的记录。但组长若发现自己
监督组有问题,要及时通知那组的大组长整治并改正。
(3)每星期一小结,并由每组大组长算出监督组的分数,并由专门
分数汇总人员算出各组的总分,评比出名次。最后一名的组必需在下星期一准备一个节目,大组长必需在班会课上做出检讨。扣分最多的学生也要在班会课上做出检讨。第一的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分数并留底(用于学期结束的评比)总分的多余少,决定本组是否有希望评到最优组等一系列评优的优先条件。
(4)每月一大结,每月由负责汇总的学生把各组总得分算出来,评
出月度最佳合作组、最佳大组长、最佳对子组、还有展示之星,点评(发言)之星等,并在教室设一个风采栏,留下他们的风采。
(5)每学期一总结,并邀请家长来为优秀组,优秀队员等颁发奖品。
(6)对于每星期的各科预设重点手抄报,一学期一评比,评出最佳
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有机会推举学校的展示栏。
2、小组量化积分的操作
一、各组长手中都有班级量化积分表,认真记录学生每节课,每天的积分,为防止作弊,扣除小组分必须通知本组,而对于加分,本组组员有查阅本组分数的权利。(PPT展示各组长的表格)。这里我以语文为例。语文:导学案预习:完成的比较好的+2分,完成的一般的+1分,没完成的0分(要禀明课代表扣1分),若未完成的下午还 没有补交扣2分,下午留下完成。
作业完成:完成了的不加分也不扣分,未完成的小组内扣1分,课代表再扣本
组1分,若下午还未补交的课代表再追扣2分,并下午留下完成。
课堂发言:每人一次+2分,重复回答不加分特别精彩+5分(特别精彩是老师
给予肯定并表扬)
作业效果:得了A的+2分,得了B的+1分,得了C的-1分,组长监督订正,课代表抽查。
学习态度:由交叉组的大组长对监管组成员的态度给予评分,态度认真刻苦+
2分,态度一般的+1分,态度懒散-2分(并要及时与监管组的大组长交流)
作业订正:订正好的+2分,一般的+1分,未订正的-1分(通知本组大组长,大组长安排政治组长监督完成),另课代表抽查,一个未订正扣本组1分,两个
口2分,以此类推。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一点想法。也许很多老师听完我讲的就已被这繁琐的程序给吓到,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用情、走一步,再走一步,坚持下去,落实到位,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从中笑的境界。当然,开始一定是辛苦的,但只要你们漫长第一步,就会被这种方式吸引。而怎样做才是最有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相信凭着我们五中人的团结拼搏,执着创新的精神,一定会把我校小组建设推向成功的。
第四篇:小组建设研讨会发言稿
上周四有幸到沿口镇小学参加武胜县教育局教研室举办“有关小组建设研讨会”。我收获颇多,同时对“小组化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这次研讨会过程是上午观摩沿口镇小学的的孙玲和陈卫华老师的小组化教学以及他们的大课间活动。从这两位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孩子们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大胆,合作学习热情很高,当然上课的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特别是陈卫华老师的一堂数学课,《游玩中的数学》,让我们耳目一新,整个一堂课就用参观宝甄塞为主线,在乘车,买门票,吃午饭三个方面设计问题,让学生动手,积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由于这堂课设计贴近生活实际,把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兴趣怡然,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昂,讨论、发言积极。然后观看了他们的大课间活动,先是和我们一样的广播体操,然后是一个三字经的诵读,然后是班级自由活动……..下午的时候我们听了民族小学,城南小学,沿口镇小学等就九个学校关于自己学校在小组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每个学校都就自己在小组建设方面从学校情况,制度建设,基本要求等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本次的东道主“沿口镇小学”的发言让在座的觉得受益匪浅。他们的工作很细化,从一年级就开始分了组的,并且,依据了各个层次的学生每个年级的都有不同要求,比如一年级就要求他们在小组中做到“学
会听,别人发言不打扰,学会鼓励,学会小组的基本技能”每个年级的要求都不同,往上就更细化,深入了。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的所见所闻,说实话,确实,人家的孩子素质普遍都挺高的,普通话以及学生的课外知识很丰富,与我们的孩子比较,确实相差有一段距离,当然这都是有客观原因的……这里我们都不多说了。总之,相信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距离会越来越短的。以上就是我上周四的学习体会。
武胜县赛马镇小学
2011-11-28
第五篇:小组建设发言稿10.28
小组建设
1、评价制度
分层赋分:小组捆绑式评价,突出个人贡献,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按数学学科成绩的排名,分为1至6名,或A、B、C三个等级,鼓励学困生展示,分层赋分。以分成1至6名为例,第一名展示,加0.1,第二名加0.2,第三名加0.3,第四名加0.4,第五名加0.5,第六名加0.6。每个人都有唯一确定的加分量,形成一个多对一映射。
当然小组成员的排名是变动的,根据最近的考试或测试而定,由教师给出排名,学科班长、小组长都有名单留存,课上高效科研小组成员负责监督,保障评价制度的顺利实施。
2、小组培训
(1)学习习惯养成反馈展示课:第一次上课,由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每个细节做到精细,突出课上的每个环节,明确每个步骤的细致要求。第一周由高效科研小组同学负责做示范,当然,教师提前要培训高效科研小组成员。
(2)行为习惯养成小组行为习惯尤其是保持教室整洁、干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及时督促学生清理桌上、桌下垃圾,尤其是对随手丢弃垃圾的学生进行惩罚;对于课间或假期学生的教室行为进行规范,对于不学习反而在教室听歌、玩手机、看小说以至于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人,进行严肃批评。
3、奖惩措施
优秀小组奖,小组得分汇总,最高分,荣誉证书颁给小组长,另外小组长与组员也有相应的奖品;
进步奖,小组内名次跳跃最大;
单项奖: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评比;最佳学案。
4、构想
(1)分好班级之后,科任教师聘任学科班长,由几个老师对学科班长进行全方
位培训,自主学习课上的预习到反馈展示课上的展示、点评、质疑,以及课下知识的整理复习等;学科班长聘任高效科研小组成员,对他们进行培训。
(2)学科班长通过教师了解本节课知识的要点,组织高校科研小组成员尝试学
案编写,然后教师和高效科研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学案,研究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