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知识点总结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知识点总结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6.《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中常用的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8.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A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B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C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D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E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F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9.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0.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我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要体现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二、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 的学习。
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要恰当,课堂教学中组织严密紧凑效率高,并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恰当,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和思考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11.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学生符号感的发展要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避免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和记忆,必须遵循从感性→理性→运用的辨证过程。1)教学时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生动地创设教学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符号。2)鼓励学生用自己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潜藏的“符号意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3)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4)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挥学生的符号感。
12.理想中的小学教师:知识渊博对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课堂教学生动灵活深入浅出不墨守成规死抠书本;作业布置抓住关键注意适量绝不加重学生负担;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公正客观不偏不袒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仪表庄重大方,举止文雅,谈吐幽默而又不失老师风度;言必信行必果在学生中有很高威信;谦虚谨慎勇于改错不愧为学生楷模。
13.培养学生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知,发现,主动地探索,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二)、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刻意安排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例,使学生加深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理解,并形成对数感的良好直觉。(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增强估算意识,会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会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决一些学生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数感。
1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教师应在具体的情景中正确学生对估算的态度,认识估算的价值。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必要性。
二、鼓励学生解释自己的估算理由和估算时的思路,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反思和调整。
三、教师在用好、用活教材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让估算真正深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深入学生的头脑中,使之成为学生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1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数学的四基包括基本知识、技能、思想、经验。
16.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特点的反映: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还表现在多学科的综合上面。
17.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及意义: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学习,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张扬个性。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全面化。意义:1)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表现为认知方式、思维策略、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由于这个差异性必然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差异。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出来的算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是集大家的的智慧于一体。4)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数学的一个特点是体系的严谨性,数学思考能力的更高层次是思维的严密性,算法多样化的更重要的意义是可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教材分析:()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理解并掌握)(),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等教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等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个教学环节:(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板书设计
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再认识、再思考、再创造。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加血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设计好一堂课的教案:(1)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可行。(2)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3)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法。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强档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4)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5)精心设计作业。
数学课程生活化: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第二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将军希望小学曾秉华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依据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了(可能成绩还不够优秀),我们都要认定该学生是个好学生。
第三篇:邪教总结结
乌什县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县教育系统在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现就我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小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本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在以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和谐稳定社会政治环境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开展的。我们在市局会议后,结合建设“平安乌什”、“平安校园”活动主线,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我校师生对各种邪教现实和潜在危害的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总结以往警示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上,立足长期教育,着眼于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邪教的危害,增强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进一步净化校园文化,建设“平安校园”,为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了认真组织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我校建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其他中层领导、班主任担任成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联系我校围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教育主题和教育对象,精心设计了警示教育活动计划,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和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
三、不拘形式,扎实开展。
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和学校的“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计划,扎实开展好“七个一”活动:开学初,在学校宣传橱窗里张贴一套反邪教宣传教育图片;向四百多位学生分发了宣传资料;第3周国旗下讲话时,组织师生进行一次警示教育辅导报告;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反邪教警示教育书画比赛;对教职员工和学生作区分宗教与邪教的辅导报告。
四、围绕主题,力求实效。在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中,我校始终围绕教育主题,抓好三个层面的教育。通过学习教育,让大家有所收获:第一个层面是退休教职员工,通过学习教育,不但了解区分宗教和邪教的知识,而且提高反对邪教的警惕性,防止在养身保健中误入邪教歧途。第二个层面是在职教职员工,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掌握反对邪教的科学知识,又要创新载体,运用多种手段,与德育、法制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科普文艺宣传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健康持久开展。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教育实效。第三个层面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教育,让学生不但自己要搞好教育活动,懂得反对邪教的知识,而且组织起“小手牵大手,共筑反邪教防护墙”活动,各班组织教育学生当好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宣传员,向家庭、亲友和社会进行宣传,发挥学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辐射作用,以推动全社会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乌什二中 2012年4月
第四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五塔小学:潘心诚
寒假中,我认真读了新课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近四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这让我感到很苦恼。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妈妈在街上买了一个西瓜,姐姐吃了整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弟弟吃了西瓜的五分之一,还剩下几分之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数学课中小学生提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三.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 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样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这让我感到很苦恼。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读后感《《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
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在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数学课中小学生提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功。
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
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样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