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时间:2019-05-13 02:1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第一篇: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李雅清

【内容摘要】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运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电子白板;历史教学手段;作用;特点。

当今的世纪已经是21世纪了。在这个世纪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具。教育这个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一种叫做“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新兴教学工具开始崭露头角。而我们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就率先在昆明市使用了这种新兴教学工具,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就有机会能与这种“新式武器”亲密接触。

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当我在教学中真正实践了这一“新式武器”后,感触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创设电子白板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历史课的孩子进入初中学习后怎么让他们喜爱上历史课,我想这是每个初中历史教师都想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兴趣一定是一个明智之举。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对历史课感兴趣呢?传统的教学仅仅靠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枯燥又重复的讲述想必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爱上历史课。而当电子白板走进历史课堂那就不一样了。教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孩子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孩子们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孩子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讲授初一新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内容时,当我提出“你能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吗?”这一问题时,我就播放有关北京人生活的一些图片资料加上一定的音效,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北京人的生活,从而完美的回答了问题。

又如讲到初二下学期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铿锵有力的“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那股气势,当我运用这首歌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幻灯片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哪里作战?为什么而战?”,带着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到答案。这样的阅读效率是极高的,学生在找到答案后又想深入了解朝鲜战争的背景,这时我边播放图片边讲述,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境中来。当讲到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时,以往当靠教师或学生的讲解显得很枯燥,缺乏直观感,学生很难体会英雄的伟大。电子白板的使用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依靠大量的图片和视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的再现了英雄最伟大的那一刻,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从心灵上得到了震撼,真正体会到了英雄的伟大,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通过电子白板的使用,这节课我和学生有效的互动,使本来显得有些枯燥的内容变得使那么精彩,并且关键的是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了一次震撼,这是比什么都要珍贵的。

二、运用电子白板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生疏,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电子白板,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把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心红军和红

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凡在中心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轻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中国“万里长城”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万里长城”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象条巨龙盘在崇山峻岭之上,外观宏伟、庄重;整体结构复杂;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作什么用?在地处高山峻岭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创设电子白板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五、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应注意其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

尽管电子白板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抛弃。传统教学是我们延续了多少年多少代的教学方法,它的延续有着其丰富的积淀和合理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摈弃,而因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也不能脱离传统教学的土壤,否则开出的花结出的果会多少有些华而不实。只有两者有效的结合,相辅相成那才能真正打造出精品的课堂。

总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平台,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平台,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现在电子白板的出现有效的补充了黑板的教学。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充分发掘这个新兴教学工具中所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有效的融入到我的日常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第二篇: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当我在教学中真正实践了这一“新式武器”后,感触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创设电子白板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历史课的孩子进入初中学习后怎么让他们喜爱上历史课,我想这是每个初中历史教师都想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兴趣一定是一个明智之举。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对历史课感兴趣呢?传统的教学仅仅靠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枯燥又重复的讲述想必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爱上历史课。而当电子白板走进历史课堂那就不一样了。教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孩子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孩子们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孩子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讲授初一新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内容时,当我提出“你能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吗?”这一问题时,我就播放有关北京人生活的一些图片资料加上一定的音效,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北京人的生活,从而完美的回答了问题。

二、运用电子白板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生疏,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电子白板,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把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心红军和红

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凡在中心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

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轻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中国“万里长城”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万里长城”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象条巨龙盘在崇山峻岭之上,外观宏伟、庄重;整体结构复杂;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作什么用?在地处高山峻岭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

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创设电子白板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五、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应注意其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尽管电子白板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抛弃。传统教学是我们延续了多少年多少代的教学方法,它的延续有着其丰富的积淀和合理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摈弃,而因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也不能脱离传统教学的土壤,否则开出的花结出的果会多少有些华而不实。只有两者有效的结合,相辅相成那才能真正打造出精品的课堂。

总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平台,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平台,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现在电子白板的出现有效的补充了黑板的教学。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充分发掘这个新兴教学工具中所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有效的融入到我的日常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第三篇: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内容摘要]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手段

;作用;特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先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历史图片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情景,简要了解美国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课:“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主动性。教学效果自亦良好。

又如讲《重庆谈判》一课时,先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影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形势如何?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中共的对策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

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

第四篇: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编辑:ryan 点击:

时间:2005-02-11 上午 14:53:00 来源:

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长泰一中 林永山

[内容摘要] 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手段;作用;特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先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历史图片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情景,简要了解美国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课:“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主动性。教学效果自亦良好。

又如讲《重庆谈判》一课时,先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影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形势如何?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中共的对策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

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中国“万里长城”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万里长城”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象条巨龙盘在崇山峻岭之上,外观宏伟、庄严;整体结构复杂;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作什么用?在地处高山峻岭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模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可播放有关抗战的电影片断及人物照片资料,如电影《狼崖山五壮士》、《台儿庄战役》、《地雷战》、《地道战》等,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后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又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狡毒的教育。

五、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们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在教学中应该长期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甚至请人代做,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他绝对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诸多稗益,只不过是成为教师装点门面的一种手段,也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来完成课件制作;也可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各自制作一定量课件,而后资源共享;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利用电教代办费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当然所有采取“拿来主义”的课件、现成的课件功定适合教者的教学意图,这时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或者溶进执教者的意图,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达到真正有利于教与学。

第五篇: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新课改理念及评课关注点

——顾志跃等编著《如何评课》读书摘记一

一、历史学科特点

1、历史学科课程定位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学是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中学历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培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历史学科的特点

(1)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知历史。正是由于这样,历史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2)认知结构的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知途径灵活多变,不应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而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认识和思考。认知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为整体性、因果性和发展性。

A、整体性。历史是人类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留下的“足迹”,因此学习历史要从时间、空间、人物三方面去整体把握。人类活动具有世界性,每个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因此学习历史要扩大视野,把历史事件放到世界背景中去考察、定位,形成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立体的、整体的认识。

B、因果性。社会中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的发生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的能力的手段之一。

C、发展性。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继往开来的过程,后一个过程总是在前一个过程基础之上的开拓创新;从认识论上看,人们的认识处于发展与深化之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具有前瞻性,培养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总结历史,认识历史的规律,使之服务于现实和未来。

(3)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和灵活性。求异思维是针对常规定向思维而言的反向思维,是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它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信息处理能力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能力。应重视史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解读的能力,以及思维与逻辑的严密性。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育思想。

(4)学科联系的交融性。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

二、历史学科新课改理念

1、历史学科新课改理念

中学历史课程要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本质,即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奠

定基础,因此要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的特点出发,突破以知识记忆为目标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规律,纠正急功近利的简单化做法。

新课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1)培育民族精神,树立现代意识;(2)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为主线;(3)多维度构建历史课程框架;(4)研究性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5)重视过程评价和质性评价。

2、新旧历史教学理念的比较

(1)教学目标之比较。传统历史教学目标强调传授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其中知识传授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思想教育是灵魂。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整体设计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总体目标。

(2)教学手段之比较。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以粉笔、黑板、图表、插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教具为主,教学信息大都是静态的,且信息量少,信息渠道单一。教学手段缺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撑。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手段,在对传统教学手段继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历史教学结构、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改善历史教学效果。

(3)学习方式之比较。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探究,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过分突出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而放弃社会实践活动,过分注重学习的量与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质与过程。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并将这些视为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4)课程资源之比较。传统的历史教学将教科书及少量的历史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课程资源的全部。新课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它分属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个层面,包括教参、课外读物、直观教具、视听材料、多媒体资料库、互联网、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历史展览馆、历史遗址与遗物、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等,新课改课程资源较之传统教学课程资源丰富了不少。

作为课程资源核心的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也大量增加了有关文化、科技、社会史等方面的内容,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丰富性和人文色彩,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这样更好地发挥了教科书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工具”的功能。

(5)学科能力之比较。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定位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这一能力目标空泛,缺乏可操作的层次。

新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能力分为一般学习能力和历史学科特殊能力。一般学习能力又分为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四项能力,这四项能力贯穿历史学习的始终。历史学科特殊能力又可根据递进关系,分为识记鉴别、领会诠释、分析综合、评价论证四项,并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挂钩。新课程的能力目标,较之传统目标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历史新课程理念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理念的批判、继承、创新和发展,广大历史教师应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加深对传统历史教学理念弊端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历史新课程理念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在历史课程改革中自觉地加以贯彻实施,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历史学科评课关注点

1、看是否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

育思想。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这里所谓历史的眼光就包括这种整体的眼光,这种史学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对自己、对社会的洞察力和穿透力。通俗地讲,就是在认识问题时能看得深、看得广、看得远,能看到别人一般看不到的层面,这是一种历史的独特眼光,是史家之法的核心。

课程标准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从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出发,把握教学内容;从历史认识的角度出发,把握教学方法、手段与策略;从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出发,提高教学效率。要重视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使用外语进行历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讲求实效地认真试验和逐步推行。

2、看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

历史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方式的改善,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要鼓励学生广泛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水平。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发现不同问题,听辨不同声音,懂得多元理解,敢于“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使历史学真正成为一门启迪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的聪明学、智慧学、人文学。

求真、求实是史学的根本宗旨、原则,是灵魂。有了正确的史料,还有一个如何解释和评价史料的问题。在目前大力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着意为孕育历史学的求真、求实精神而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悟治史之精髓。

3、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看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看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强调对主干知识的把握,重视知识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所谓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指能体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的知识以及重要的历史结论等。

(2)看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看教师是否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史料分析能力。现行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实际,适当增添了文献资料的数量和分量,采取了在一段史实旁边设置一则史料,或在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叙述中穿插一段史料的方式,教师在授课中,应当“就地取材”,眼光向下,对于教材中的“第一手资料”要珍惜,不能熟视无睹、轻易放过,不要冷落或遗忘了它们,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史料、读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献资料融入正文部分。

突出学科能力,注重以学科基本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学生综合意识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历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激起学生一种“天赋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趣味,使学生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造就一种成己成物、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宽阔胸怀,升华学生的人生境界,促使学生追问人之为人的终极目的。历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同哲学、文学一样,从终极目的上来讲是要关注人的心灵和生存状况的。历史课程的讲述要从阶级斗争史转向文明史,从精英视角转向民众视角,从理解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化解读,从线性思维走向网状思维、立体思考等等。共同呵护学生的心灵,共同关爱学生的成长,这才是历史学科的终极意义。要把学科特点、学科体系和基础教育现状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协调,发挥其培养现代公民的“素质”的作用。

历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动过程。因此,我们在研究考察历史事件时,绝不能孤

立地、静止地去作观察,而应当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作具体的、动态的分析,既要弄清楚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的存在状态,又要展现这一事件对现在所发生的及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这种多维的时间意识,不仅关注“过去时”,还要正视“现在时”,同时着眼“将来时”,学会前瞻后顾、左顾右盼;学会领悟其中蕴涵的那种历史感。

4、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的历史认识思维出发,引导学生以课程资源为载体,从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获取历史信息,强调对文献、实物、口述等各种类型史料的阅读、搜集、甄别、整理、分析、对比和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初步的了解往事的方法,形成基本的思考往事的能力,以促使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

下载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学科中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与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历史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音乐及自制演示系统等资源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音乐及自制演示系统等资源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音乐及自制演示系统等资源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

    浅谈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电子白板作为新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不仅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电子白板正在改变着我们。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

    多媒体(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

    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应用(最终定稿)

    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应用 一、学科教学应用电子白板,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电子白板有任意书写、展示多媒体、任意拖拽、绘画、模拟教学工具、批注、平移、旋转......

    初探历史学科中的书法教学

    初探历史学科中的书法教学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让书法走进历史课堂,既能很好的传承书法艺术,又能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