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田梽鑫

时间:2019-05-13 02:1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田梽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田梽鑫》。

第一篇:《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田梽鑫

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内容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 键 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有机整合 【正 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指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那么,根据课标的实施需要,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呢?

一、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紧密衔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如此庞大的信息知识,对一名教师来说,要想掌握全、掌握牢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衔接。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六课《变色龙》时,起初我对什么是变色龙我也不了解,教学参考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上,结果学生不知变色龙是什么东西,我也说不清楚。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网络,于是把学生带到远程教学室,进行网络教学。当我把有关变色龙的知识放在屏幕上时,顿时班上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想象也丰富了,发言也多了,这样就解决了这一堂课的新课教学。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 1 生学习兴趣。

为了使知识的学习不成为学生的心灵负担,就必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整合教学以其生动、活泼、直观的特点,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詹天佑》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感悟詹天佑的创新发明,我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动画片,看着生动形象的“中间凿进法”、“两端凿进法”和“人字形路线”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一个学习状态,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桂林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漓江” “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大象。”……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桂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 2 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网络教学维持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网络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创设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上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时,我利用网络上《匆匆》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听、读,学生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就这样,网络教学轻而易举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网络教学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桂林,了解桂林,教学之前,我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桂林”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桂林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桂林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桂林的传说,桂林的概况,桂林的风味小吃,并欣赏了桂林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3.网络教学促使了学生自得自悟

网络教学中,教材起着引领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先学习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读、多想,以求自得。在自得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启发思考,形成 3 量的积累,而达到自悟,可见,网络教学是学生读中感,学中悟的过程。

综合上例,网络教学维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达到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它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

四、网上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探索地球》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知识?于是,学生充满好奇的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纷纷发言,“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成功必须是相互合作的道路,群体合作的合作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当今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参考文献】无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 作者姓名:田梽鑫

邮政编码:726309 联系电话:0914-6179006

第二篇:也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也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山阳县色河中学 张健民 726412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力推进,尤其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得到充分利用。然而在语文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影响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但对于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正确把握使用原则,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作用,才能使其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认识误区,注意问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在语文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使用过程中却发现,很多老师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和误区,直接影响了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一、教学手段与素质教育思想脱节,误用甚至滥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教育手段的先进,而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更新。现在不少的学校甚至在各种示范课和优质课的评比中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一个必备条件、评比标准,于是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技术的美丽外衣下,仍旧演绎着死灌硬教的教学传统,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了新课改形势下对传统教学方法换汤不换药的一种摆设,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其本质意义和应用实效性。

二、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使用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 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另外,实施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会不能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或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师生请安的交流。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淡化了老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变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作定式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在看教师演戏。多媒体教学只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四:直观形象的视听演示使学生没有了联想和发挥想象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 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另外,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几乎完全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少了,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学科的可创造性,我们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其它学科中的巨大功用。但对语文学科而言,它的缺憾确实是难以弥补的。

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这样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正因为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但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所以,多媒体的应用要注意以下面几个方面。

一、注重适用性。

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的结果,传统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从网络上下载多媒体课件,这为我们的教师备课,教学大开方便之门,实现了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下载的资源未必真正适用教学实际,课堂上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原有的教学设想被打乱,甚至是手忙脚乱,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要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课堂的需要有所选择的加以运用。

二、注意适量性

我们评价一节课,看的是教学实际效果,并非是看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换句话说,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 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手段面前,就好象一个穷急了又被逼急的饿汉一样,不知如何办才好,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有时一节课学生基本上是看他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花俚呼哨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时一节课甚至就是一个课件的演示过程。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但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要么仅靠它来帮助板书而已,这都是不妥当的。

三、考虑适当性。

新型的多媒体手段虽好,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那么,何时用才是恰当的呢?一般认为,一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用。用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二是在弥补教师素质本身的不足用。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能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让人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调用绘声绘色有情有意的朗读。三是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用。由于各种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多媒体手段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只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语文教学就会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2、倪文锦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

3、苏玉堂 《创新能力教程》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元谋县物茂小学:雷永林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结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结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结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下面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教师三次出示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课前应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搜集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能把课文了解透彻。然后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然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出示当时的影片资料,同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阅读能力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这些环节都不能忽视。朗读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能够写作、轻松愉快的写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自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揽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不冷不热,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我们无缘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多媒体作文,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还了解到关于熊猫的许多方面的特点。如熊猫的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对媒体作文满足了学生的欲望,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课程整合无疑是将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转化为信息技术的传授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4、《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2期

第四篇:也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也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由此可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时不仅要声音洪亮,而且要利用声音、声调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听者受到美的感染和艺术的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好朗读训练要明确以下几点要求。

(一)运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要读准字音

朗读要用普通话来进行,而不是用方言来朗读,也不要在朗读中夹杂着方言。要字字清晰,读准字音,尤其是容易受方言读音干扰的字词、一字多音的字词、有着特殊读音的人名地名等词语,学生要特别注意,做到口齿清楚,韵尾收音完整。

(二)流利朗读,不改变文章的语言原貌

也就是说,在朗读中,要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该停顿的时候停顿,不该停顿的时候不要停顿,语言流畅,流利地朗读,不改变文章的语言原貌。

(三)有感情地朗读,深刻理解作品

每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欢喜,或悲伤,朗读时,学生要将自己的感情灌注到作品中,与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借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传达课文作者的立场、观念、感情,力求完全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四)控制音量

朗读的声音要控制得当,既不能小声模糊难辨,也不能扯着嗓子喊,而是声音要高低适当,节奏要符合课文的基调,该急则急,该缓则缓。

二、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对朗读教学不太重视,也就不会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只是让学生集体读一下或者叫几个学生读一下就算是朗读了,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的朗读教学对于学生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朗读水平没有提高。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正让学生学会朗读。那么,时间从哪里来呢?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给朗读留出时间,教师就要少讲、少说,多给学生留出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把没有多少用处的课堂环节让位给朗读,“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不要让朗读成为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明确朗读的要求,切实取得朗读的成效,从而使学生乐于朗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非智力因素对于朗读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教学,提高朗读实效。

(一)教师做好示范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于教师有着天然的模仿心理,在朗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朗读训练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示范朗读能让学生的眼睛看到教师的神态,耳朵听到教师朗读的声音,亲身体验到朗读的氛围,这样学生的思想感情会随教师的语调、语气和语态的变化而变化,和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碰撞,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提高朗读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自然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舒缓、动听的音乐为背景,用宽厚的声音朗读出文章中优美、流畅的语言,并充满感情,使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心灵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投入到了朗读训练中。

(二)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乐于朗读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经过反复的朗读才能形成。为了让学生保持朗读的兴奋度,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乐于朗读。朗读训练的形式可以分为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配乐读、表演读、默读、速读等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朗读中体验到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朗读,愿意朗读,乐于朗读,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这样的朗读训练形式,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朗读与评价结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课堂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朗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将朗读教学与课堂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士气,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教学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或由衷的称赞和夸奖,都能让学生产生被尊重、被认可的满足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进行师评、生评、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朗读教学评价过程,并对学生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于学生读得不好的地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改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的教学,肯定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渗入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创设朗读情境,培养学生的欣赏情感

学生的朗读活动也是学生的思想活动,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蕴含在了文章中,随着语言文字流淌了出来。所以,教师要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在感同身受的语言情境中调动自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欣赏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也就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一般而言,这种朗读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诗歌和散文的教学,因为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意境比较优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而且这种类型的文章意境比较深远,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文章,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能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境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责编 张翼翔)

第五篇: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促进了教学的变革,怎样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课题,结合我的工作实践,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从运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课堂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陶冶、以及新媒体出现后,在新领域的学科整合,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运用、高效课堂

【正文】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怎样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成高效课堂,成为当今课堂改革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主题。笔者就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漫谈拙见。

信息技术凭借自身动态、立体、有声有色、全方位展示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具单调呆板的不足,为课堂注入新活力,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且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语文素养,促成高效语文课堂。

一、利用信息技术,备好课,上好课。

语文课教师都知道,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得在备课上花很多功夫。传统的备课,教师总是从课本、教学参考书、配套教案上去获得有限的文本知识,然后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设计教法,至于课文需要拓展的知识,及相关知识难点更是无从查阅或难以查阅,于是有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重要的知识也轻描淡写地带过,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便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教师的教学就越教越死板,毫无生气。有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就不限于书本,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了,许多之前无从获取的信息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笔者曾多次教学《开国大典》一文,以前每次都是自己激动不已,而学生却不为所动,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又一次上这一课时,我找出前几次的教案反思,推敲,同时利用信息设备,下载远程教育资源,认真观摩“名师小班课堂实录”,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篇文章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上都离孩子远,他们感到陌生,没有感情基础,要上好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把自己融入那一个时代,而这一点光听老师讲是不够的,得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才会走进历史,产生情感共鸣。网上很容易就找到有关那一历史时刻的图片和视频,下载整理后,制作成课件,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领悟文本,备课变得深入了。由于备充分,课堂上,随着多媒体播放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片断,将学生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旧社会的一些图片展示,使学生对祖国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从情感上知道了开国大典的来之不易,体会“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等当时在场人们的心情就容易得多了。课堂上,我让学生描绘天安门广场的分布图,学生们也画得很好,运用投影仪将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使广大学生受到启发,进一步了解了天安门广场的分布。学生融入情境,孩子们学得很认真,朗读很有感情,特别是朗读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时,读得很激动,很有感情。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情导入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精彩的导入尤为重要。有的新课导入,需要教师引经据典,精彩的演说,而有些课文导入时,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光凭演说是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比如在教学《鲸》时,很多孩子,没见过大海,关于鲸的认识,也仅仅是《动物世界》偶尔看到过的画面,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单凭讲述,学生是很难产生感性认识的,也就很难将学生融入情境,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达到情境导入的目的。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鲸的录像(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教师再辅以演说,创设情境,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他们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鲸的学习中来,导入的目的就轻松达到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能抓住教学重点,精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找准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语文教师,讲课抓不住重点,讲起课来,天马行空,到最后,也没搞清楚这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更无从谈及难点的突破。

比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课程资源中告诉我们,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去理解各种玻璃的特点与作用,未免太抽象了,学生理解不了,比如说像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许多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挺困难的。此时教师适时应用Flash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动画很直观地看到了各种玻璃的构成原理,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各种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再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的关系,教学中运用Flash课件,学生轻松地了解了三次试验的过程,在突破难点时,教师运用Flash课件演示,稍作讲解,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视听陶冶,融入情境。

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情境的熏陶,在适当的音乐中,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变得投入,更加自主了。听过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的老师,相信一定记得王老师通过音乐和FLASH动画,给孩子们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那只信守诺言小鸟„„

五、运用信息资源,拓展学生视界。

崔峦教授说过:“语文教学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紧扣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同时又不能视教科书为主宰,应适当地拓展和引领。”教学完成后,为了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比如教学完《景阳冈》,教师会让学生读一读《水浒传》;学了《赤壁之战》也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三克镭》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居里夫人的事迹。这一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利用网络轻松实现语文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六、交互式白板为高效课堂提速。

之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时,双手在粉笔和鼠标间来回奔忙,脚步在黑板与电脑之间奔走,两眼在屏幕与学生脸上交替,„„对于操作技术稍逊的老师来讲,累且不说,有时甚至无暇顾及学生的互动。交互式白板的出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打破了使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实现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将多媒体优势和传统的黑板书写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并具有更多优于传统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有助于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难点的突破,对促成高效课堂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诸葛亮用二十条小船连在一起,教师可以手绘一艘小船,也可以到网上找一个小船的PNG图片,运用拖动克隆功能,复制出一排借箭船队,到船队掉头受箭时更妙,只需用旋转手柄,便可动画一样再现小船转身受箭,返回等场面。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小鸟飞到大树上,飞到门先生身上,飞到灯火旁都能通过白板自由移动功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翠鸟》一文时,有一段介绍翠鸟的外貌:“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去年省小语教师素养大赛上,我曾见过一位教师让学生将一张张涂有颜色的纸片拼成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这样的课很有趣,教学很成功。回来后,我就用白板更轻松地实现了这一教学情境,先绘制一张翠鸟的空白图,在学生的朗读中,运用笔盒工具里的填充色进行填充,绘制出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然后还可以自由放大,以便所有学生看清楚。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实践,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优化,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革新,帮助学生理解与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课堂知识巩固与拓展,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结构,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培养优秀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成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者:倪华

张文杰

《有感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徐邦桃

下载《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田梽鑫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田梽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 借助研修,同伴互导,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使自己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只有搞好阅读训练,才能够积累写作的材料和方法,只有认真地阅读好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文......

    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牛营子中心校姚燕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改革在不断深化。几年的教学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只有搞好阅读训练,才能够积累写作的材料和方法,只有......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_2(写写帮整理)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乃大势所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强化教学内容与教学难点......

    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

    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 钱永合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语文教学中所参与的最直接的文学活动,如何有效的......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杨培琴)(最终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题目:《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县市:临夏县 学科:语文 作者:杨培琴 单位:临夏县桥寺学区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摘要:随着......

    也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也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信息技术课是由以前的微机课、计算机课转型演化而来的新生代,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及的优势,可以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也随着建构主义教学论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合集)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初探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