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

时间:2019-05-13 02:2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

第一篇: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

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

文章来源: 作者:教师发展部 添加日期:2012-9-27 23:32:02 浏览:1019

一、为什么要追寻教育实践智慧

(一)过去的教师形象

形象一:

“他们逐渐衰老,但是并不幸福,他们富有爱心但是自身却得不到爱。他们有需要,却得不到满足,他们永远是把生命奉献给其他母亲的孩子的教育的陌生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面露倦容,对事物愈加敏锐,感情日渐淡漠。他在课堂上是位独裁者,而在社区则是一位隐士。一旦她们接受了作为学校女教师的角色,也就等于接受了老处女的角色,她们默默地为自己所遭受的无法言表也无法理解的痛苦和挫折寻找着答案„„在美国小说中,男教师常常是佝偻着身子,骨瘦如柴,面色阴沉„„简言之,他们在成功地作为一个教师的同时,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男人和女人。

——美国十九世纪小说

形象二: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

形象三:

师德,一项光彩夺目的高帽

课堂,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作业,勾叉间细数着无奈

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

家长,期望厚重如山

职称,疼痛的阶梯

培训,花钱买罪受

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 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

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

„„ 的确,今天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当教师真难!

假如把牺牲行为看做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自我牺牲

(二)新基础教育视野下的教师形象

形象

一、教师是直面生命成长并迷恋生命生长的人;

形象

二、教师是体验成长幸福的人;

形象

三、教师是以研究生命成长为业的人;

形象

四、教师是创造孩子的精神生命的人;

形象

五、教师是创造自我生命价值的人,是体验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的人;

形象

六、教师师修炼教育智慧的人。

二、什么是教育智慧?

观点一、三流教师用惩罚

二流教师用语言

一流教师用眼神

观点

二、智慧与快乐——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

思维的舞蹈——让思维在课堂上轻舞飞扬

与学生同乐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观点

三、智慧的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

观点

四、教育智慧首先是发现儿童的智慧——发现他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对教育对象的天赋、心灵、一切的特殊的行为奥秘的独具慧眼的发现。

学习依据:

一是已经有什么?

二是缺什么?

三是困难和障碍是什么?(难点、障碍——发展点)

四是个体差异是什么?

观点

五、教育智慧是善于开放生成的智慧

观点六,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反思方式:

之一:一是目标

高估,低估?

二是转化

三是资源

四是提问

碎片化

五是问题

症结

六是对策

重建

方式之二:三关式反思

一是关注了没有——知识

二是关怀了没有——生命

三是关联了没有——联结——内化

方式之三

解读文本否?——知识结构、逻辑

解读学生否

达到目标否

节奏把握否

后续研究否

方式之四

我知道自己教什么吗 肯定自己教对了吗

学生学会了吗

我明白为什么教这些吗

观点七

教育智慧的类型——硬智慧(教师必备的文化素养和学科技能、技巧)

软智慧(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感)——自主自觉的心态、思维品质

硬件: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底蕴

软件:对学生要有爱心

观点八

教师实践智慧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对当下教育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以及对教育道德品行的彰显。

观点九

叶澜:教育智慧是教师通过实践探索积累而形成的专业素养的高级阶段,形成教育智慧的教师,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着的教育实践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的能力,具有敢于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做出抉择的魄力,具有善于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以求最佳效果的机智,具有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并愿意与教育者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达到如此境界的教师的教育劳动,必然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境界。

三、教师怎样才能拥有实践智慧

(一)生命自觉

猎头——优秀人才、顶尖人才的特点:自觉、自主 时代——八十年代,跑马圈地的时代

九十年代,拳击手的时代

本世纪,角斗士的时代

面对挑战——逃避、迎接、主动寻求

(二)文化自觉——价值自觉

知难而上,执着追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

教育——启迪人的智慧和培育人的人格——慢成的

培训——速成的

团队合作、共同创造、实践反思、自我更新(自我固化)

——工作着、学习着、享受着

——人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三)方法论自觉

适合意识、视角意识——听出方法、观点、视角来

基于教学方法的视角:

先怎么教,后怎么教,再怎么教

基于教学内容的视角:

先交什么,后教什么,再教什么

分析框架——教和学如何互动生成(四)学习自觉

敏感之心

细心

耐心——“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不是其学问”——牟宗三

转化自觉——把听出来的上出来,把上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出来„„实现对外来资源的创生性占有!记忆性占有,背诵性占有,模仿性占有!

昆虫学家和商人的故事

——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第二篇: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黄亚利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最后李博导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转赠给大家: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

第三篇:李政涛——教育常识

李政涛:教育常识

——暑期读书报告

詹保胜 2013-8-27 教育常识是什么?

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

基本:教育常识是所有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的本源,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基础。简单:既是表述方式的清晰和简练,也是具有可操作性至少具有可转化性的。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全书内容简介

一、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

二、理想常识:为幸福生活而教育; 

三、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

四、教师常识:有尊严和快乐的创造者; 

五、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六、过程常识:懂过程才是懂教育; 

七、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活化。

一、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 1.1 教育常识的根源是人性常识

人性:人的本性,即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德国·第斯多惠

对教育最透彻的理解,往往浸润着对人生最通透的感悟。教育所解决的是生命生长的难题。1.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有其命定的独特,都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存在,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生命。

教师的职责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每个永不重复的生命,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

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1.3、人始终是未完成的

人是充满了可能性的动物,他/她从不会把自己的发展固着于某一点,而是不断向各种可能性敞开。

人有了可能性,就有了可塑性,教育才有了可能。

1.4、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

儿童的需要是生长的需要,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力量。教育的作用在于将这种需要变成促进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健康力量。教育的任务是发现、满足并提升孩子的生长需要。没有成熟的东西,过早暴露于阳光之下,会晒死的。

二、理想常识:为幸福生活而教育 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好奇心——求知欲的开端 乐趣——求知乐趣远胜于分数

方法——用最恰当的方法学习运用创新 能力——将方法变成综合性的能力 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习惯的培养 2.1 教育不是雕刻,是唤醒 雕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灵魂

将学生的灵魂视为 “种子”,教师为之创造合适的条件,赋予其内在生长力,然后耐心唤醒他,使之长出本应属于自己的模样。

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 2.2、以生长的眼光看学生 生长即生命的生成与发展

生长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生长本身就具有价值,而且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教育的本义即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2.3

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育 因材施教

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都是量身定做的。

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是一种教育创造。

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适合的道路,并且帮助学生走出适合他的道路。2.4 创设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充满温情的教育浸润学生身心,绵延终身。

三、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 学生有什么? 还缺什么?

学生的困难是什么? 差异是什么?

3.1、学生是教育的目的 人与人的三种关系: 我与它(利用与被利用); 我与他(遥望,敬而远之); 我与你(相互玉成)。

孩童生命的健康成长,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指向与归宿。

3.2、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 怎么看决定怎么做。

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罗杰斯 耐心守候,等待花期。3.3、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 孩子=白纸?

孩子的内心存在一个宇宙,它有无限的广度与深度!尊重其独立性;

呵护并保持其本真面目; 沟通,衔接,转化与促生。

四、教师常识:有尊严和快乐的创造者

他们渐渐衰老,但是并不幸福,他们富有爱心但是自身却得不到爱,他们有需要却得不到满足,他们永远是把生命奉献给其他母亲孩子的陌生人,随着岁月的流失,他面露倦容,… … 将教育过程变成丰富自我、滋润自我、提升自我生命的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告别自我、创新自我的过程,4.1、教学相长

教育就是召唤与应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召唤与相互应答的过程。我们有没有通过教育教学使自己的心灵越来越广阔与从容? 教学滋养学生,也滋养教师,师生在教学中相互滋养相互提升。

4.2、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 教育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

教师的语言具有促进生命生长的力量 教育即唤醒,唤醒的途径即教师的语言

教师说出的一句话,能够伴随学生一生,影响、塑造和改变学生一生,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4.3、学会享受教学

以享受的心态与眼光对待教学 享受每一堂用心对待的好课 享受学生的每一点点进步 享受学生的生长快乐 享受自己所获的滋养

享受教学中每一个值得感动的瞬间 4.4、做现实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教育是一个由理想牵引的事业,它们都是面向未来的。理想的特质是超越,先于并高于现实。如何让理想更实在? 如何让现实更美好?

五、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教是为了不教

5.1、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

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挑战点 帮助学生突破哪些障碍?——突破点

怎样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提升点 如何实现共生长?——共生点 5.2、把教法变成学法

教学即转化,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怎么自主学习。

怎么办?备课既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教者要作出示范,要有现身说法。5.3、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把空间还给学生——打破教堂式的格局

把权力还给学生: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工具权,总结权。5.4、以结构的方式教学

结构是不同构件之间的有机结合。

教学结构是“教”与“学”的两大结构的整体相互转化。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教的过程结构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与名师同行——聆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与名师同行

——聆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灵源街道教育办

陈金辉

在屯小学术节闭幕式之际,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所作的《与名师同行》专题讲座。李教授用他那极富感染力地语言风格、渊博的学识修养、多彩的人生阅历以及通过介绍其赴德国的访学之旅等为我们诠释为何要与名师同行的深刻道理,令学习者受益匪浅,让我们确确实实经历了一次完美的头脑思维风暴。

讲座伊始,李教授介绍其赴德国访学的经历时为自己所定的访学目标(包含所去目标、所在生活与工作之地、所做之事、所变之人),并通过自己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的事例,为我们开启了“成事成人”(即如何成为名师)的思想智慧。听到此处,我不由心中一颤,从其一年的访学经历联系到我自己,我到屯小挂职岂不也算是一次访学之旅吧,但时间已过两个月了,我为自己此次挂职所定目标完成多少,对挂职单位所在区域又了解多少,所做之事做了多少,自己又收获了多少,确实令自己汗颜!

围绕整个讲座,李教授谈得最多的就是读书。他认为一个名师的成长至始至终是与阅读分不开的。到德国访学期间,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洪堡中学图书馆和周边书店度过的,在返程的时候单带回的书籍和扫描件就达200多公斤,而且在访学之际还撰写了一本36万字的书,精读批阅了一本德国教育名家的专著,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阅读行为呀!他还提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抱怨没时间读书,对这样的问题他表示不理解,是真的没时间吗?于是特意提了北京清华附小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读书方式,指出窦桂梅校长忙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她并不因为忙而忽视读书,反而坚持每天利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精心阅读各种书籍,她读过的书籍之多,连李教授自己都钦佩。听到这,由不得引起我们的反思,连这样的校长都能坚持每天读书,我们又有何理由以忙为借口了。

当谈到德国的阅读文化时,李教授特别谈到德国的阅读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他所走过的国家不可比的,并通过照片当场展示了德国民众不管在图书馆、地铁,还是路边座椅、、商场、小店都能看到捧书阅读的人;而阅读者的对象是不分阶层的。还图文结合列举了一个亲眼看到的路边乞丐读书的事例,由衷感叹:一个连乞丐都在读书的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状态下的民族?是呀,怎能不感叹,我们全场的学习者在此时此刻皆沉默了,给人之震撼可想而知!

讲座中,他所说的一个案例也让我回味无穷并激发我的思想。这个案例是在说“名师与大树”。他将名师的智慧比喻为大树的果实,说到名师如大树,名师具有智慧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就好比大树上的花朵、果实和枝叶,如果只学大师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就好比摘取大树上的花朵、果实和枝叶,一旦花朵、果实、枝叶离开了大树,不久之后自然而然都会枯萎而失去活力的,因为没根必枯的道理是谁都懂的。但很多老师却往往用这样的理念在学名师,这是不理智的。只有把名师的根基(思想、精神、理念)转化提升为自己的根基,这才是一位名师的真正成长之路。思之,在缺乏深度思考之际,我们是否也有过随波逐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段力佩的八字教学法,包括最近正流行的翻转课堂、慕课等等都想试而用之。何曾想过,其实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基于现时的课型结构和知识特点及学校的师生实情来运用的,况且在日常中,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也间接对同一教学模式下孩子接受知识程度的影响,若是我们总想用某种模式去进行教学,那其产生的效果我想会与我们背道而驰的。所以,我想只有解脱模式的束缚,让课堂教学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达到任何以师生互相学习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学堂,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也才是真正站在自己的根基上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思考与实践的最佳成长方式。

李政涛教授通过讲述“为什么要向名师学习;向名师学习什么;如何向名师学习;如何把向他人学习变成自我训练”让我明白了与名师同行的重要性,发人深省,收获颇多。且行且思,我将认真摒除那种自我固化、自我化石化的状态,不断通过自我磨练,与名师同行,向名师学习,汲取名师智慧,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再造、自我越狱,让自己在研精覃思中不断成长。

【陈金辉,2014年11月8日于安徽合肥屯小聆听讲座有感】

第五篇:听李政涛报告反思

听李政涛报告反思

2011年7月4日,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涛教授来威海做了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气息”的专题报告。下面就所听报告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聆听李教授的报告第一印象是他有独特新鲜的报告方式。那就是没有现成的演示文稿,而是一边讲授一边在在空白的文档上直接打出课题、关键词、核心问题等等。这种方式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他手脑并用,讲授从容,理论观点多由大量教育案例和教育故事支撑进行解析,这一切都显示了一个务实的有水平不空谈的专家的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善良的性情,温暖幽默的谈吐。让人由衷地对他产生一种敬重。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也能时时刻刻引领着学生走在语文的天地里,幸福地徜徉肆恣不愿走出来?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是否也能学生一种清新跃动灵性的灵魂感召,使他们学会感恩感动,学会体验感悟?从对李教授报告的印象里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一定要为学生而务实付出,工作中的措施方法一定得有一定的观点理念指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求实,做一个也能感染温暖学生、带动同化学生、启迪提升学生的老师。

二、李教授的报告中解读了让课堂生长的气息的方式,他从有效教学切入主题,指出了有效教学不要姿势注重技巧经验方法,而是要有对教学对有效教学的敏感,做到五个“实”,三大框架的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还要有全效广效远效深效强效速效奇效,这一切都要围绕要教学生什么怎样教以及要教到的程度。尤其李教授从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说课等教学细节结合信手拈来的一些具体生动详实的课例来谈,深入浅出,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报告与我们的平日教学的联系。至今很多细节,似乎还在我海中回放,忍不住咀嚼回味着。

反思:在李教授的理性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严谨的思路中我明白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气息”说白了是要上成家常的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素养形成的发展课。李教授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而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公开课虽最能锤人,但家常课最养人。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这些话很有道理。因为教师这一职业特点决定我们每天都是要不重复地对待学生对待教学,所以在学生的成长同时我们也在成长,我们在成长的同时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生长的气息了。所以今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注重有效,我们评判的标准要变,就是也要关注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比较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是充满生长气息的。

其次,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适合学生成长的内心需要,我们教师一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反思。要知道学生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研究,做一个有思想有方法的善于反思的教师。因为方法思想对我们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在教学中让我们的方法活在思想的土壤中,让我们语文教师的灵魂和语文素养促进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想借用李教授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结束我暑期培训的体会。我坚信,未来的教学路上,有这样的思想引领,我会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对身为教师的自己这样栽培自己。

学习·反思·成长

比起启程时的兴奋与期待,归途更多的是沉静与思考。十几天的学习感悟颇多,但是苦于文采不好,难以下笔,尤其是看着身边的优秀教师一个个出口成章,早已成文,很是痛苦、纠结。“写,改变你的生命属性。”这是鞠玉萍教授在讲座中引用窦桂梅的一句话,今天我想用这句话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我想从“写”开始,改变自己,虽然写的不好,但对我来说这应该算是一种突破,这或许是我成长的开始。

半个月的华师之行,很苦很累,但很充实。我以朝圣的心态来到教育的最前沿华东师大,在心中除了激动之外,还充满了感激之情,感激领导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聆听到各位顶尖级教授的讲座,现场学习顶尖级的教育智慧,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差距,给日益倦怠的职业状态和日益枯竭的职业潜能重新注入了活力。现记录下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要更新思维框架,把握教育规律

吴亚萍教授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得力弟子,吴教授致力于中小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有着丰富的一线指导的经验,她强调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深度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生需要的教学。吴教授还用全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就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改革给出了全新的诠释,作了精彩的演讲,指明了今后的教学发展之路。

吴教授强调,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抛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活动;要善于搜集学生活动中放射出来的资源,用于推进课堂教学;要多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给学生“练”的机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切实的“做”的过程,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活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吴教授的讲座中“资源开发、重心下移、长程设计、教结构、用结构、三放三收、整体进入”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的词语频频出现,让我们对课堂教学变革的策略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教材知识的内容组织策略:长程两段的策略。关于“长程”一词,吴亚萍教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长程眼光”、“教学内容规划的长程设计”等,这种策略的教学结构,主要采用发现的方式,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充分的体验发现和建构,逐渐形成知识结构和学习的方法与步骤结构。这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可以适度放慢。其运用结构:主要让学生运用这一结构,主动的学习和拓展与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结构进行主动学习,这一阶段的教学的时间适合以加速的方式进行。按照长程教学设计理念,要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才可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关于整体感悟的策略,她提出在教学中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逻辑进行。对于融合渗透的策略,以融合渗透的意识“用”教材,就是为了融合条状与块状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有主有从的有机渗透,使学生形成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意识与能力。这种融合已经摆脱了知识点的束缚,并且超越了知识结构教学的框架,在更大的一个知识整体的范围内,实现局部知识与整体的、内在的结构的沟通。

吴教授说一流的教师是教思维方法,如果教师的思维跟不上,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发生改变,如果教师个人内在的认识框架不打破,课堂教学的转型就难以进一步进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新每个个体的内在思维框架,彻底把握教育规律,追求育人的境界。

二、课堂要抓“实”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当初读这句话时,还甚不解其意,总觉得矫作些。但在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讲座后,再回想起这句话,不禁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李政涛先生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强调课堂教学要抓住一个关键字:“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李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激情,旁征博引,妙语联珠,四个半小时的讲座如和风阵阵,拂散陈腐乏味的迷雾团团,他用理性的分析方法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实效”,明白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让课堂有生长感等问题。李政涛教授提到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常照镜子勤反思

在历史上李世民堪称爱照镜子的一代明君,他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用三面镜子成就了他的一代明君,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期望成长的教师,更应拥有几面不可或缺的镜子。

一是照镜子找差距。这次学习有幸与济源的诸多优秀教师同行,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压力、是惭愧。在一行的队伍中,有我们的领导团队教研室的领导及成员,有身边的楷模宋森、王晓琳,有能说会写的李冬梅、杨征,有认真专研的李继红、李珍霞„„可是我既不善表达更不善写作,虽有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但留下的仅仅是碎片式的记忆。与这样的团队同行,其压力不言而喻,再加上华师大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更让人佩服,听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丁老师的责任,吴尊民教授的激情,周斌教授的风趣幽默,李正涛教授的坦率与真诚,吴亚萍对教学研究的执着与追求„„面对这些,让我惭愧,又催我奋进。有压力就有动力,于是不自觉就有了追赶的意识,学习的动力。

二是照镜子明得失。王建军教授讲到教师的专业知识时,多次强调常照一照镜子,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反复看,研究着看,就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想,就会有所改进。王教授说:我们不缺标准,缺的是一面镜子,一面实践的镜子。录像课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今后我一定为自己的成长创造更多的镜子,从镜子中品味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自己的经验,以获得自我反思与认可,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长者的叮咛,智者的点拨,学者的教诲,让我在这段学习、收获的日子里突然明白了许多,虽然培训暂告段落,但反思还在继续,学习没有停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他们的那种精神、那些理念和方法会时刻警示着我要多一份追求、多一点勤奋、多一些反思。在这期间,每一个讲座,都在我心中激起许多的火花,我不希望这些火花湮灭在回来后繁琐的教学中,即使不可能把所有的理念、知识、方法都通通领会,但专家教授们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执着追求的不懈精神我都牢记在心!

最后,我想说,短暂的华师大培训虽然结束,但它已成为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阅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洗礼和升华着我的教学思想,指点和引导着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之路漫漫长远,因为有这次学习的收获,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们一定会充满信心地上下求索!我更相信,这次培训一定能带领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下载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精彩语言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李政涛报告反思

    听李政涛报告反思 2011年7月4日,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涛教授来威海做了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气息”的专题报告。下面就所听报告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聆听李教......

    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2篇

    篇一: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暑假里,义乌初中英语工作室的尹老师发给我们李政涛的所着的《教育常识》,说实话,起初第一眼瞟到书名的感觉是有点不屑,心想又是一本灌输理论的空洞之作......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一)[5篇材料]

    读《教育常识》有感(一) 2014年春的一个周末,我打电话给屯溪路小学的张玉彪老师,他是我在屯小时指导我教学的的导师,非常感激张老师。张老师告诉我华东师大的著名教授李政涛周末......

    李政涛风暴席卷弋阳教育人(共5则范文)

    李政涛风暴 席卷弋阳教育人 格7月25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主会场的主题报告《读天地人事 育宇宙精神》中,极强的逻辑思维、精炼的语言深深地震撼了与会者和弋阳教育......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李镇涛教授)(xiexiebang推荐)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李政涛教授讲座笔记 大家在静静聆听华师大教授李政涛的学术报告《让课堂充满生长的信息——从“有效教学”谈起》,笔记如下: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

    李政涛让课堂听到学生拔节的声音(5篇模版)

    李政涛:让课听到学生拔节的声音 12月23日,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学李政涛先生的讲座。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一)必须抓住的一个关键字——实?五个实扎实——有意义的课——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