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三个方面以及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两个关键。从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阐明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主要论述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课堂教学可以从情境、问题、活动、交际为切入点展开,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5-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18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为2016年2月26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教师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和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认为课堂教学要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要以学生主体意义探究为目的,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创意表达”素养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即运用语境式整体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切入口,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好动,学习到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并且接触知识的渠道多以形象记忆为主。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选用生动有趣的事例辅助教学,创设有利于小学学习英语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会比枯燥机械的语言操练大得多。这样的课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能够真正提升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陕旅版小学英语有关Shopping的话题时,创设一个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服务员和顾客的购物情境来学习句型和对话内容,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更关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由此体现了“生态意识”学科素养的价值性。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问题解决”“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为什么要提倡“问题化教学”呢?
首先,问题化的学习途径能灵活地培养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由于学生对其文化背景及语言特点不太清楚,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出现了死记硬背的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其次,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进行问题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高级思维能力。
再次,问题化的学习,能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不是“假装学习”,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学陕旅版小学英语第五册Unit4 At table中的餐具时,和学生探讨中西方餐具使用差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Where are you from? What do you use to eat? How do you use the chopsticks/spoon?和 Where does Colin come from?What does Colin use to eat? How does Colin use the fork and knife? 用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展开对本课重点句型的探究、学习、训练。
三、加强英语交际口语训练,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只有通过交际才能习得,而文化意识的培养更需要交际来实现。而且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跨文化教育,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
四、精心设计学科活动,渗透“实践创新”
活动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结合学习内容和特点,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通过任务让学生在语言训练和交际中学习语言知识,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缺乏学生任务性的活动。
五、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以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在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享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W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善于合作。
(二)重视对认知情感态度的教育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重视学生认知情感态度的提升教育,因为一个人的情感是英语学科素养的“润滑剂”,只有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
总之,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探讨、落实是一项长期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探究,探索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核心素养真正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为他们未来英语的学习及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砾文,王雪梅.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2).[2] 张诗雅.深度学习中的价值观培养:理念、模式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7(2).[3] 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4]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5]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第二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点滴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点滴
一、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深入化学课堂听课,你往往会有一种感觉,好像化学课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两样:或不做实验,或以讲代做,或学生分组实验,其实验技能的缺陷便暴露无遗;新授课与习题课一样,题海茫茫苦做舟„„化学课的特点在哪里?化学课的特点就在于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观察表象,通过理性思维抽象出具体的理论,再通过具体的原生态问题,得到建构和升华。显然,把活生生的化学仅肢解为知识,而又把知识的获得归结为习题的训练,这样的化学是没有魅力的,这样的化学课背离了化学的本质和特性,不是没有魅力的问题,关键是不能形成化学学科素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是以缜密的实验为基础,以近乎抽象的原子分子理论的理论为基础。正因为化学的这种特点,它在各门自然科学课程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教学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众所周知,知识只是载体。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获取终生受用的化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才是化学教学应有之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化学教学为例,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实施“尊重的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即我们所说的尊重的教育,它包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化学概念,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原电池”的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电池放电精彩片段,学生观看之后就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譬如:为什么小小的电池可以供电,当看到纽扣电池的作用时就更想找到原因了,发现了这些神奇现象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这就初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接下来,可以再做一个实验,由学习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苹果电池,橘子电池等。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电”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传授化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体会和掌握主要的化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怎样用科学思想方法解决繁杂的实际问题,化学思想方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化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守恒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运用电荷(电子)守恒法有多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等。在化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渗透“守恒”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合作学习氛围,为学生未来生涯搭桥铺路。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能力是现代课堂的必然趋势,现代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化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以增强整体的合作意识。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愉悦感,使同学们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汲取了大家的智慧,受到大家的尊重的认可。例如:在“研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如何设计原电池,如何在探究中体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作用,得出探究结果等问题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当然角色还可以轮流互换,这样既体现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们在做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做,让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采取这些举措,其目的不只是促使学生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提高交流、合作、共事的心理品质,为学生未来生涯搭桥铺路。
(四)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激活学生的生命的灵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果把学习化学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么他们对学习化学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从这一点上化学课外活动有优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激活学生的生命的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参加学科讨论、制作分子模型、观看实验表演、进行现场参观、阅读课外辅导文章、动手参与家庭实验,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化学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化学现象和规律。这是课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几道练习题所能代替的。所以,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但大量化学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课外活动所提供的内容,一般都有趣味性和思考性,因此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规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我们化学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起重要作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是说,只有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化学学科,它的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点、价值观点所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与挖掘,必须让它来滋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
第三篇: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出台,内容包括3个类别9个项目25点,这已成为指导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架构。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题中之意,是中国提高未来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步。本文旨在结合实践经验,探索在课程层面如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
● 信息素养的界定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信息素养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认识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广,有技术和技能方面的,有信息情感?r值方面的,还有获取信息渠道途径方面的……
●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策略
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出台,学科教学的培养方向从学科素养走向核心素养。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笔者通过学习“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等课程,结合自己近期教学和交流的经验及反思,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要重点关注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尽管一直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但一直教不得法。如果了解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师就能选择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的教学方法。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要特别加强提升学生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指导学生如何甄别信息的真伪,引导他们关注具有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的信息。教师要设定恰当的核心问题,并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问题,鼓励他们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学习途径、探究方式等进行引导和支持。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进行相关的评价和归纳提升,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仅拥有知识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还得有有效运用知识的意识,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2.数字化学习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学习创新是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指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在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学习指导等资源,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下完成一个全新的图文混排作品,这就是数字化学习创新。可以说,每一节以作品为任务的教学都是在让学生创新,因为学生做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copy的除外),只是创新的水平有差异。而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就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形式。当然,新课程中提到的数字化学习还要更宽泛,如利用微信、在线学习系统、网络公开课等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依照核心问题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提出核心问题需要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还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会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鼓励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活动。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获得了与计算机互动的体验,及时获得了相关反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知识,修正知识,探索核心问题的最终解决。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体现为独立操作,其中包含对信息的独立获取、分析和处理。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较完整地体验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感悟和操作能力的提升,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达成,并从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当然,学生仅靠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还比较局限,还应该有足够的协作性学习。协作学习有分工合作、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看到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和途径,产生思想碰撞,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对知识产生新的领悟与理解。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预设到学生现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或解决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与难度,则要适时搭建脚手架,使学生的问题解决活动能顺利开展。
3.信息安全与责任
信息安全与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信息安全防范、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与责任是每个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与责任意识时,应明确要求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能有效地获取、自主地选择,要能通过自我的鉴别与评价来判断和甄别信息,要具备多渠道、多途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要能有意识地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具备主动、开放、多元、辩证的思维品质。
第四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秦志兴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标与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探讨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科学素材为媒介,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以科学论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合作探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课程标准
最新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学科教学不应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应同时指向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等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紧密联系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基于课标与教学发展的趋势,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粗浅探讨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科学素材为媒介,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物学中的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在较好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科学素材,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生命世界和生命现象,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
例如:本人在教学《生物的生殖——减数分裂》时,这是理解生命如何延续的关键一节,理解了它也就理解了生命孕育的本质,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在上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信息如何传递的。首先教师要选择三对男同学和三对女同学(每对最好体型特征相像的,代表姊妹染色单体),然后每对中抽出一个同学组成一个“精原细胞”,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背靠背用胳膊勾起来,代表一条同源染色体,男同学代表来自父本的,女同学不代表来自母本的,教师在一旁讲解,当讲到染色体进行复制时,“精原细胞”中的每个同学就寻找事先安排好的“姊妹染色单体”,“姊妹染色体单体”要面对面抱在一起,当教师讲到同源染色本分离并自由组合时,每条“染色体”中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并分别到不同的“初级精母细胞”内,以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完成,以后的过程以此类推,采用这种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生命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同时,教师还要在其中作出假设,加入姊妹染色单体在分离时没分开,那么会怎样?这种多了一条染色体或少了一条染色体的细胞会发育成一个健康的个体吗?那么你应该怎么样珍惜自已健康的活泼的生命呢?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科学素材,通过不同的形式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健康生活。
二、以科学论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生命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思维也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思维一旦模式化、格式化,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发展也就停止了。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到奠基学生能力基础、关乎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的高度。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合适的内容设置科学论证的过程和学习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如,本人在教学《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提出了“在以前的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很严重,都认为是母亲决定了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如果生不出男孩,女人的地位会很低贱”的民间观点,并询问学生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安排了三个环节对此观点进行了求证:1.人类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观察学习人类染色体组成图。2.结合学习过的遗传示意图,请学生写出人类性染色体遗传图解。3.请学生结合人类性别染色体遗传图解分析“母亲决定了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学生一步步的学习分析过程实则是一个科学论证过程。针对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教师可以围绕科学论证过程,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展科学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能够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与规律,审视或论证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三、以合作探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本人在教学《酶与ATP》一课教学中,按照座位6人一小组,分组合作讨论以下的问题。资料1:斯帕兰札尼实验。问题1: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有什么论据支持你的结论?资料2:欧洲酿酒过程中的发酵问题。问题: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资料3: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实验。问题1: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有什么论据支持你的结论?问题3:你对巴斯德的实验有什么质疑吗?资料4:李比希的发酵实验。问题: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结论?过渡:他们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资料5:毕希纳的实验。问题1:请简要写出毕希纳的研究过程流程图?问题2: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问题3:你认为毕希纳只凭上面的实验能否说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呢?你能否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加以证明?资料6:萨姆纳提取纯酶实验。问题1:研究的是哪种酶,如何确定的?问题2:如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过渡: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资料7:科学家又相继获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并证明它们都是蛋白质。问题1: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有什么质疑?资料8:切赫和奥特曼的发现。问题:说出酶的本质?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各成员认真阅读相关材料,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小组的见解。老师整个过程给予及时的点评、引导及肯定。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和补充。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活力,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四、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知识内容中蕴含的价值教育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细胞癌变》一课时,本人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的生命更持久,你觉得你需要什么?学生想到了健康、习惯、自由、财富等,热情高涨地参与讨论,因为这是与他们生活、理想密切相关的内容。随后,本人通过二战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长期处于强辐射的环境中会有什么危害?。结合导入环节的问题,学生很快体会到了细胞癌变的危害。这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对生活需求的思考”进行相应的情境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自身“体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生活甚至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围绕社会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积极向学生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生物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从重点关注一个或几个核心素养开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创新生物教学组织实施方式,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第五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最终版)
“英语学科新课标学习体会”——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解
1.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心能力。语言能力是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基础。这四个维度中,语言能力居中,另外三个板块形成一个圈将语言能力包围在里面,说明语言能力是要放在这几个维度中去培养。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活动来培养的,把听说读写贯穿在语言能力中。现在新的学科素养除了听说读写还加进了 “看”,即听、说、读、看、写,为什么要看呢?类似我们打开网站,除了读文字外还会跳出很多窗口信息,所以需要快速处理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还有多层次的立体信息,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听、说、读、看、写。还有一点是要让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理解与表达,就是在真实的情况下理解与表达。现在教材学习是让学生对话,但是对话只是在书面上的,其实现实环境不这么说话,所以不能这样去培养学生。还有一个方式就是 retell,我们传统的方式就是 retell,以后去公司工作了,老板会让你
retell 吗?不可能。所以就必须要开发教学方式,打开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更新的东西,不然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教学的话,学生是参加不了应试的,在应试中只能处于被动的、低分的状态,现在的考试都是考察能力了,再天天听写、默写、刷题,不让学生读新闻,不谈论生活中的话题,学生是根本没办法应试的,在应试中也就只有低分。教师应带领学生坚持读报读新闻,世界在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就读什么事情,是不是远远比只教那本教材、那几个语法要好呢。而且可以看看我们现用教材出版的时间,是 2006 年出版的,都已经隔了多少年了,教学还停留在只教教材的话是教不下去的,这样的老师也一定不会是学生喜欢的老师。英语教学应加入了很多实时的内容,学生就会很喜欢来读这些东西。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自己的学生不出国,他们学英语就是用来考试的,但是老师们想一想,现在考试都变了,学生都没法应对了,他也是学不好的。所以英语教学必须要改革,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教下去,自己辛苦,学生也辛苦,也会觉得无趣,达不到好的效果。
3.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1)英语是语言的课堂、真实的课堂
英语和语文一样,是语言的课堂,是比较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里面就不要一味地讲教材讲语法、讲那些和学生不切合的东西。英语的课堂必须教会他、学生说话、教会学生交流,让学生说出他的感受,老师和同学交流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在这样的课堂里去真实地培养人。
(2)打开视野、改变英语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一成不变、刀耕火种的传统教学方式。英语考试在变,比如说听力,以后出题的方向就会是,试卷上是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forholiday? A Canada B Italy C Tokyo 如果以前考试的话是只转一个弯,出现哪一个就填哪一个。但是现在的听力考试会是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holiday? –Last year I went to Canada, and my sister is coming back from Tokyo.I guess we will go to Italy.这就是说在做英语听力的时候必须要转很多个弯,要考学生很强的信息加工再次处理的能力。再比如阅读理解,以后阅读理解就是给出一篇短文,然后提问这段中的某两个单词体现了作者想表达出的意思,就不会再是给一道题然后再选 ABCD 这种模式。这说明以后出题的方向都是要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定于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年级把必修这个课本压缩到三节课甚至更少,然后增加补充阅读。现在最重要的能力是词汇和阅读能力,就是说只要把这两个能力培养好了,就不会害怕题型的变化了。
(3)高三会完全进入应考模式
高一高二会采用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但是高三会完全进入应考模式比如高三时会回归到传统的教学,那时候没有现在的 TED 演讲和报刊阅读,重点都会是在书上。在高三的时候会给学生增应试能力的培养,到那个时候的每一个部分,我们都将给应试让路。一定是一步一步领着大家领着学生扎扎实实的对应试能力、策略、技巧进行训练。高三的复习可以不按照传统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按话题复习:英语书一共有 8 册,48 个模块,七中英语组把它们全部按照话题重新分类整理后,总结出了考试最常考的大概有 24 个话题,我们最常考的是 10 个话题,到高三的时候会以这 10 个话题为基础,将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阅读、完型和写作全部结合在一起,进行一个词块分类,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比如:学习这个话题在川卷作文中,过去 10 多年里面有 5 年都考过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把它和教材的第一本书的第一模块,第七本书的第二模块,第五本书的第一模块,第八本书的第四模块融合在一起,一起复习,就很方便也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