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的教学技能(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
《有效的教学技能(初中语文)》学案
概论:语文教师教学技能
自学要求:
1、了解教学技能对于教师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教学技能的本质。
2、多角度认识语文教学技能的特点。
3、理解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技能提高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4、了解语文教学技能提高的一般活动培训方式。
知识整合练习:
一、语文教学技能的含义
1、教学技能对于教师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基础教育改革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技能的本质 教师教学技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本质上讲,它是_____________的一种外化形式。
二、语文教学技能的特点
A、从教学技能的类型来看,教学技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就技能的来源而言,它是个体经验与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_________与________的统一。
C、就技能的形成而言,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D、就技能的熟练而言,__________通常被认为是技能熟练的一大特征。
三、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技能的发展
如何理解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技能提高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四、语文教学技能的掌握
语文教学技能提高的一般活动培训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 备课技能(上)
自学要求:
1、阅读“备教材”模块,明确研究与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把握备教材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掌握教材处理技能的六种类型,学会实际运用。
2、阅读“备学生”模块,明确备学生的基本要求;把握备教材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结合案例,深入理解备学生的三个主要方面。
3、阅读“备目标”模块,了解备目标模块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根据拟定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及相关策略,能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4、阅读“备过程”模块,了解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掌握备过程技能的四种类型,学会实际运用。
5、阅读“备活动”模块,了解备活动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掌握教材介绍的备活动两种技能类型,学会实际运用。知识整合练习与实际运用:
一、备教材
1、备教材中常见问题及策略
问题 策略 “复制”、“粘贴”,备课肤浅 备出教师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理解
目标繁多,主次杂乱 抓住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教材至上,唯书是从 拓宽备课视野,树立整体意识
2、教材处理技能的六种类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如何对课文进行整体处理。
4、什么叫“块状结构”?以《十三岁的际遇》为例简述。
5、“提纲挈领,全盘皆顺”的关键是什么?
6、仔细阅读教材中《狼》这一案例,赏析余映潮老师“化直为曲,柳暗花明”的教材处理艺术。
7、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说一说备教材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备学生
1、备学生技能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 策略
忽视学生情感特点 以情激情,渐入佳境 忽视学生知识水平明确目的,难易适度 忽视学生能力发展 深入课堂,致力发展
2、备学生技能使用时必须关注学生的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此模块中“优秀案例节选”中所选三个案例,从备学生技能运用角度,你最欣赏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4、完成“思考与拓展”练习2。
三、备目标
1、阅读P25案例,了解备目标技能使用中常见问题。
2、谈一谈预设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3、教学目标设计好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改动?为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四、备过程
1、阅读P30—P34的案例,了解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备过程的方法有哪些?
3、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备活动
1、说一说备活动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你了解的好的活动设计方式有哪些?请举出实例和大家交流交流。
专题二 备课技能(下)
自学要求:
1、阅读“板书技能”模块,了解板书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掌握板书设计技能,能实际运用。
2、阅读“作业设计”模块,了解作业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掌握教材介绍的作业设计的几种类型,学会实际运用。
3、阅读“教案的撰写”模块,了解教案撰写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掌握教案撰写的常见格式,学会在实际中运用。
4、阅读“教学媒体的准备”模块,了解及教学媒体的分类方式;把握每种媒体的功能与特性,以便综合运用;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素材如文本素材、视频类素材、音频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及动画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方法;能熟练运用图书、期刊、互联网及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等方式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知识整合练习与实际运用:
一、板书技能
1、简要说明板书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举例说说板书设计形式有哪些。
3、你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哪种形式的板书?和同行们交流一下。
4、你认为板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中常见问题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2、教材中介绍了哪些作业设计类型?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
三、教案的撰写
1、教案撰写过程中常见问题有哪些?该如何正确处理?
2、教案格式分为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编写一份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和老师们交流。
四、教学媒体的准备
1、简介媒体、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的含义,注意区别。
2、从表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可控性及参与性等方面谈谈每种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
3、视频类素材的获取和加工方式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4、音频类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方式有哪些?
5、图形图像类素材如何获取、加工?
6、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有哪些?
专题三 上课技能(上)
自学要求:
1、认识导入的目的,了解使用导入技能时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熟悉导入技能的七种类型并能根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
2、了解提问技能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掌握提问一般策略;熟悉提问类型的八种方式,并能根据课文内容综合运用,灵活设计。
3、理解情境创设技能的含义,了解情境创设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熟悉并会灵活运用情境创设的四种方法。
4了解学法指导技能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掌握其一般策略;熟悉学法指导的三种方式,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
5、了解评价技能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熟悉评价的三种方式,并能根据课堂进程灵活运用。
6、认识结课的意义,了解使用结课技能时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熟悉结课技能的七种类型并能根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知识整合练习与实际运用:
一、导入技能
1、自读了解使用导入技能时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导入技能的类型有哪些?平时教学中你常用的导入方式是怎样的,效果如何?
二、提问技能
1、提问技能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正确处理?
2、常见的提问类型有哪些?结合案例深入理解。
3、完成P93“思考与拓展”练习2、3。
三、情境创设技能
1、什么是情境创设技能?
2、情境创设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是什么?
3、情境创设有哪些方法?试着举例说明。
四、学法指导技能
1、学法指导技能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一般策略是什么?
2、学法指导有哪些方式?除教材介绍的以外,你经常用什么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五、评价技能
1、评价技能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是什么?
2、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哪些?
3、完成P117“思考与拓展”
2、3题.六、结课技能
1、使用结课技能时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是什么?
2、结课有哪些方式?
3、完成P125“思考与拓展”
2、4题。
专题四 上课技能(下)
自学要求:
1、了解讲解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熟练掌握讲解技能的五种类型,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
2、了解体态语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熟练掌握体态语技能的几种技巧,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
3、了解课堂调控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熟练掌握课堂调控处理问题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
4、了解教学媒体运用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熟练掌握多媒体运用的几种方法,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知识整合练习与实际运用:
一、讲解技能
1、讲解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2、讲解技能有哪些类型?
3、完成P139“思考与拓展”
2、3题
二、体态语技能
1、体态语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是什么?
2、体态语技能的技巧有哪些?
3、完成P144“思考与拓展”1题
三、课堂调控技能
1、课堂调控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是什么?
2、课堂调控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几种?
3、完成P154“思考与拓展”的练习题。
四、教学媒体运用技能
1、自读了解教学媒体运用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
2、多媒体运用有哪些方法?
3、完成P161“思考与拓展”
1、2题。
专题五 说课技能
自学要求:
1、理解说课性质,明确说课内容、要求及步骤;了解说课前的理论准备,在把握说课稿撰写原则及标准的基础上,会写说课稿。
2、了解说课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熟练掌握说课内容及程序。
3、掌握说课的技巧,能成功地进行说课活动。知识整合练习与实际运用:
一、说课前的准备
1、什么是说课?
2、说课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课前需要有哪些理论准备?
4说课稿的撰写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好的说课稿应有以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课的内容及程序
1、结合案例,说一说说课活动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你参加过说课活动吗?你认为说课的困难之处在哪里?怎么解决?
3、完成P178练习3。
4、按照P165说课稿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写一份说课稿。
5、说课有哪些技巧?尝试将说课技巧灵活运用到你所写成的说课稿中,准备和同行们交流。
专题六 教学评价技能
自学要求:
1、了解教学反思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熟练掌握教学反思的几种类型。
2、了解听课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
3、了解评课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
4、了解学业评价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策略。知识整合练习与实际运用:
一、教学反思技能
1、教学反思技能使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
2、按不同分类标准,教学反思可以如何划分?
3、在教学实践中,你经常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教学反思?效果如何?
二、听课技能
1、听课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 策略
听得狭隘 听课要听教,但更要听学
只听不思 听课过程中不仅要听记,还要认真看,深入思
听、看、记、思不能有机结合 理论引导思维,有目的、有计划听课
2、进行教学反思,看看自己以往的听课存在哪些问题?
三、评课技能
1、简述评课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你以往参加的评课活动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该如何改进?
四、学业评价技能
1、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面,一般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完成P217“思考与拓展”1、2、3题。
专题七 教学研究技能
自学要求:
1、理解课题含义,明确课题研究的阶段,会运用恰当的策略选择课题;掌握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和写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会撰写结题报告。
2、了解校本教研当前存在的误区,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含义及特点;学习并掌握校本教研的方法。
3、了解掌握自我发展技能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及特征,把握自我发展技能的方法,提高自身发展技能。
4、熟练掌握语文教学研究常用文体的撰写技能。知识整合练习与实际运用:
一、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技能
1、什么是课题?课题确定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如何选择课题?
2、课题研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3、开题报告包括哪几部分?
4、调查问卷的设计有哪些要求?
5、结题报告的一般要求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以校为本的语文教学研究技能
1、校本教研当前存在着哪些误区?
2、什么是校本教研?它有什么特点?
3、校本教研有哪些方法?
4、完成“思考与拓展”
1、2题。
三、自主发展技能
1、简述自主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2、教师自主发展技能包括哪些方面?
3、你认为还有其他值得推荐的教师自主发展方式吗?请和老师们交流。
四、语文教学研究常用文体的撰写技能
1、语文教学研究常用文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教学论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文写作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各有哪些要求?
4、什么是教学案例?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5、简述教学案例的结构和写法。
6、什么是教学反思?它有什么特点?
7、教学反思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第二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庄扶中学 徐香玲
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要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营造和谐、积极上进的教研氛围。要让学生“动”,教师就得先“动”。
如上好开学第一课,告诉学生我是谁?语文是一门怎样性质的课程?如何学好语文?等等。每堂课尽可能做到准备有效、练习有效。
课前的有效准备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清晰和简明,内容适量和适度。
预习课:积累字词、读懂文本、品析文本、小创作、质疑或设计题目。
展示课:抽测(学情预设、解决方案)、精讲、讨论、展示(学情预设、解决方案、专题分析、知识补充)、穿插巩固、检测。
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答问题: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可以分层设计题目。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深入解读文本,设计有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我认为认真研读文本,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还要有所创建,要看到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开发别人看不到的有效资源。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会怎样学,对于一篇课文,想一想学生可能会读懂些什么,会获得什么,哪些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哪些地方的学习需要帮助等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教学《石壕吏》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之后抛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①“室中更无人”和“惟有乳下孙”是否矛盾?你怎么理解?②老妇人的话是一口气说完的吗?还有谁在听她诉说?这一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教师挖掘出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信息,两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多给学生看书、读书的时间。
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语文课要贯穿听书读写四种能力,不能只有问题、习题,要重视朗读教学。不能让政治与活动唱主角,要重视对文本的悟读、分析。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散文就要以情动人,说明文就要弄清写作顺序、说明方法。
要让学生动,首先必须让学生静下心来学;要让学生动,必须让学生在静下心来思;在充分“学”和“思”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大胆地“动”起来。
以学为主,师生互动、教辅结合、优差并重。
学案要注重落实、蓝笔做红笔更正。教师检查落实。批改作业中要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小组帮扶,小班制教学。
此外,应注意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个性阅读。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用教师的分析和理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发现和认识。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敢于表达,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第三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浅谈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很多时候是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学是低效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无奈与痛苦, 虽然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干劲,可大多时候换来的是无奈的高耗低能!有时甚至后悔自己选择了教师职业,更后悔自己选择了当一名语文教师。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说,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使他的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情感上也愿意于亲近这位老师。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对语文的有效教学有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备好课。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严格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还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要学语文,又要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过去,我们老师备课一向离不开教参,但是许多教参已经不适应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许多标榜“新课标教学设计”的教学参考书,其出发点仍然是“教教材”,仍然是侧重教学的结果,而新课标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需要的是“用教材教”。另外要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速度、要效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保证教学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丰富、多层而有效。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师则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学方式,分清轻重,向课堂要效率,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加快教学节奏,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做到精讲精练,点到为止。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
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管什么课都设计成“整体感知——选点读析——拓展迁移——评价运用”,千篇一律。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严重影响了课堂的高效性。我认为组织课堂教学,要以所授“知识点”为线索,密切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温故”到“知新”,自然形成知识的迁移,可以采用单元的整体教学,也可以是比较教学,做到课堂的丰富多样。
新授课是学生由旧及新,接受新知识的载体,所以我们要以授“点”为主,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复习课更应该是以复习和巩固“点”为主,可以说是课堂效率的一个杀手锏。我尝试了这样的环节:考点解读——知识归纳——巩固反馈。在教师解读完考点之后,要让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自主地制作出知识点
二、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举个例子。文言文不少学生不爱学习,认为很难且比较枯燥。我们可以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给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三、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 于漪曾说过: “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诚如是,假如学生的兴趣都被我们语文老师激发出来了,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行。
第四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基于以上学习心得,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五大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例如在学习诗歌《理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和“勾践灭吴”、“破釜沉舟”等故事,从而深入感受文章要揭示的“人类有了理想,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主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首先带领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观察云像的形态变化、色彩变化,然后提问能否说出今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科学依据等,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学习兴趣;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引出对于鲁迅的介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绍,回顾曾经学过的课文,引起知识的牵联,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要在本文中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与情感,自然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必然是有效与高效的。
因此,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营造教学氛围,还学生以课堂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洞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有小动作、开小差,那一定是教师给了他偷懒的机会。每堂课,每位学生都有40分钟学习的权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给他们40分钟的收获。要想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教师除了必须在课前作好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外,在课堂上必须留意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全神贯注。只有保证学生是在做与课堂有关的活动和反应,才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
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当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时,我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二是讲课时,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譬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成效最大。而作为教师的我,却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
三、实现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表达训练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形式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初探初中语文专题的有效教学
初探初中语文专题的有效教学
摘要:苏教版初中语文的一大亮点——专题,是一种全新的形式,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专题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呢?这就需要对专题进行开发和有效利用: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专题资料;在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专题,促进学生深层思维;学习专题不能局限于浅层,还要深入挖掘专题内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样才能使专题教学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专题 有效教学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一种崭新的“课文”形式——专题,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新设计,是综合性学习的大胆尝试,这种专题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与科学结合的美妙,也是苏教版教材贯彻新课程精神的直接体现。每一册教材中设立了1~2个《专题》,7~9年级全套教材共安排了10个专 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这些专题可以分成四类:①探究式,如《狼》《长城》、《统筹方法》、《气象物候》;②情境式,如《荷叶》、《叶》、《鸟》;③言语实践式,如《广告多棱镜》、《汉字文化》;④主体感受式,如《我心中的语文》。这些专题的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提高。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自我等方面,选择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容易激发兴趣的话题,进行专题学习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学习空间。
这些《专题》的文本结构一般分为几大板块,如《鸟》专题,安排了“观鸟”“咏鸟”“读鸟”“谈荷”“写荷鸟”环节;《长城》专题,安排了“阅读•参考”“讨论•研究”“写作•评价”三大板块;《广告》专题安排了“广告知识窗”“广告故事苑”“广告点评台”“广告创作室”“广告研讨会”五大板块。专题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专题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体素养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着眼于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多方面的知识,着眼于促进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关系,着眼于语文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把语文与生活、自然、人文、历史、科学、地理、风俗文化等连接起来,从而使语文课程更具活力。
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对专题进行有效教学呢?本人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专题资料。
1、善于挖掘教材。
专题的文本结构设计合理,信息量大,内容贴近生活,活动形式丰富。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把其变为更有利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
例如:专题《我心中的语文》是初中三年来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学习,很明显,它是对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的一个小结,这个专题的学习,就要引导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进行全面的回顾和理性总结,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思考,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教材中相对零散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语文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是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回顾和整理,对语文的理解非常的深刻。
2、开发音像资源及信息化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语文专题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在专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上网查阅资料,并观看各种音像资料,通过媒体辅助进行文本阅读来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学习《长城》专题,很多同学虽然知道《长城》,但从没有亲眼见过,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他们不但可以看到有关长城的各种音像资料,对长城有一个具体的感性的了解,而且还可以知晓长城建造的历史和现状,有关长城的歌谣和故事,长城的构造及所用材料,长城的功能以及从古至今人们对长城的情感。
3、拓宽校园资源和乡土资源
校园里有许多唾手可得的教学资源,用好这些资源可给学生增添学习专题的真实感,如让学生走进图书馆,查所学专题的资料,也可利用校园内的其他设施来辅助我们的专题教学。如学习《叶》专题,就可以让学生关注校内所有花草树木的叶子的形状,颜色等,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专题并不深不可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领引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大胆放眼课外,充分开发乡土资源,熟悉当地民风民俗和生活经验。如专题《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这和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现代工业生产中要提高效率少不了统筹方法。
因此专题学习要求我们要把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某一个专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和同学老师家长讨论问题,甚至还可以到社会上作调查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途径,学生可以收集到众多关于某一专题的资料,然后进行资料的汇总和筛选,从而达到整合专题资料的目的。这一活动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探究专题,促进学生深层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专题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语文实践与探究的过程。探究是无止境的,专题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专题学习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对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分析和归纳,对专题学习内容作出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专题的过程中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专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而且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合作的力量。
三、深入挖掘专题内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专题学习中,除了要把握语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在逐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和提高,这就要求教者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专题的内涵的同时,要逐步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认为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它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平等博爱精神、艺术精神等等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专题学习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心灵,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结构。
专题的设计既注重学科知识和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同时又十分讲究知识的凝聚性。比如,《荷花》专题,它可以把古今中外所有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小说、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都囊括进来。这里《荷花》是个聚焦点。“天地大语文”,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冲破语文学科知识,衍射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专题设计的跨学科、综合性,适合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语文学习中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语文专题的有效教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我们要探索的东西还很多。专题的教学越有效,学生的语文素养越能得到提高,才能把语文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