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也谈点课堂教学艺术 - 东莞市清溪镇教育信息网
也谈点课堂教学艺术
——参加“第五届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我于2012年4月14日参加了清溪镇宣教办组织的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第五届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会上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一是李卫东的题为《问题确立、教学理答、变式训练、教育叙事》的报告,一是董一菲题为《课堂教学艺术十思》的报告。特别是董一菲的报告,她的报告分十个部分:教学结构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精讲艺术;教法选用艺术;师生互动艺术;教学节奏艺术;教学反思艺术;教学风格艺术;教学唤醒艺术;教学欣赏艺术。听了一线教师董一菲的报告,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董一菲老师在讲教学结构艺术时讲到课堂“提问”艺术,她说到:课堂上的有很多提问问题的方法,方法也同样有很多种,又不外乎分两大类。第一类直接提问,另一类就是间接提问,又叫曲问,这个问题是什么?这是我们多数采用的。直接提问颇为直白了,要采用曲问的方式。何为曲问?言在此意在彼。她又谈到:有次在学校看授课录像,看两位特教师录像课,上海的两位大师级的特级教师,一个是于漪老师的课,她讲的是杨朔《春》,另一个钱梦龙老师,他讲的是列子名篇《愚公移山》,当时印象十分深刻,尤其对钱梦龙老师的曲问,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至今不敢忘怀。记得他这样问的,在列子《愚公移山》有这么一句话“邻人京城氏孀妻有遗男”,如果教学方法拙劣一点,或者疏于思考,很简单翻译就是了,译过来就是“邻居有一个人家姓京城氏,他有一个孀妻,孀妻有一个遗腹子”,就可以,但是他这么问了:“愚公移山的时候,邻人京城氏来了么?”学生一想没来呀,因为“孀妻”了吗,说明京城氏已经不在人间了,接下来说“那么他的妻子来了么?”“他们家里有几口人?”三口人啊,“孀妻有遗男”让同学们想一想,有的说来了,有的说没来。后来读懂才知道“邻人京城氏有遗男”的中心词是“遗男”,有个小孩子“跳往助之”,“齿龀”,跳往助之的“齿龀”又如何处理呵。钱老师似有神助般的提问“小男孩有多大啊?”“齿龀”的“龀”字怎么写啊?是牙齿的“齿”加上匕首的“匕”,也就是换牙的时候——七八岁,泛指童年的时光。真是叹为观止,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也希望在我的课堂上多些生花妙笔,多一些这样的曲问,但是有时候真是很难做到的。
受董一菲老师报告的启发,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谈一点课堂教学艺术----课堂“问”的艺术。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问”的艺术在于善于把握课堂提问的“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蓄势。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使学生对提问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即所谓“心理蓄势”。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有利于激发思维,有利于学习知识的状态上来,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答问的具体思路、方向作某些引导,并给予时间思考。学生思维有了指向,就降低时间内耗,才能使教学落在实处。突兀而问,往往出现问而不答的局面,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容易产生慌乱、心悸,甚而思维空白,产生恐惧感,害怕教师提问,降低答问效率。
二是知识准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于以问促思,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解决某一问题已具有的实际能力,要有充分的了解和估计。对解决答问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已 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使知识准备转化为能力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注重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之网络化、系统化。
三是激励。课堂提问要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学生要认真钻研课文,经过阅读、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才能实现。由于学生能力不同,教师对答问不能简单地用“对”或“不对”予以搪塞,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提供课堂学习积极性。对反应迟缓、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循序善诱,因势利导,“授之以渔”,使其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当学生凭灵感和机智作应急回答或答错时,教师不要指责、讽刺,要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对具体课文内容的分析,及时、纠偏、纠错。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是激趣。语文课文形象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使语文课像美味佳肴一样,吸引学生来品尝。语文教材本身及教师表述语言所蕴含的理趣、情趣、谐趣、智趣等,要通过提问表现出来。设趣激趣,努力创造富有哲理,和诙谐、庄重轻松的课堂气氛和问题情境,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提问在学生精神亢奋状态下进行,很快进去自己的“角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鲁迅在北大讲授《红楼梦》时,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学生一时语塞,遂反问:“周先生爱不爱?”鲁迅回答:“我嫌她有点哭哭啼啼的。”风趣幽默,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学生在会意的笑声中,很快进入了作品情境。
五是指正。这是众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教师对课堂答问指正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采取放任态度,对不正确、不完整、零碎和肤浅的答问不予以纠正、补充、综合和深化,以问代教。有的草草收场,言不及义,或滔滔不绝,表述不清,思维不严,学生对所问内容茫然无措。既无深度,也无广度,泛泛而问,造成提问中的“少、慢、差、费”。因此,课堂提问中,教师应用简洁、明晰的语言对问题加以表述,力求言简意赅,为学生创造简明的语境,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维印象,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教师优美的表述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示范,对学生是一种启迪、鞭策和鼓励。
把握课堂提问的“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控,在学生知识、心理达到临界状态时,教师鼓励性的提问可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心理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巨大推动力。
清溪中学
王立清
2012-4-20 2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艺术教育初探
语文
李罗京
沭阳县陇集中心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艺术教育初探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借鉴相应的艺术形式,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满足学生求知欲的苗圃,变成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性、净化学生思想的乐园,这既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本人就语文课堂如何渗透艺术教育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笔者以为:以电教媒体为依托渗透艺术教育,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情感;教师的艺术素养也是语文课堂渗透艺术教育的途径。关键词:语文
渗透
艺术教育
古人认为,文学与音乐、舞蹈的起源本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语言文学与艺术是近邻,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知识点、交叉点和共管区。文学与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门类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借鉴相应的艺术形式,进行艺术教育渗透,为语文教学服务,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生动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借鉴、引入艺术教育谈谈肤浅之见。
一、以电教媒体为依托渗透艺术教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考的。”学生是一生动活泼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感悟语言有着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理解语言文字。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会成功。
电教媒体是艺术的最佳表现形式,电化教学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的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文中的事物及人物,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形真”。电教媒体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领悟课文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电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力因素,以恰当的声音、画面,使学生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观察事物,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进行灵活的、语文
李罗京
沭阳县陇集中心小学
新颖的扩散训练,并做到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据专家研究分析,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起20%的作用,80%靠情商。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何其之大。而艺术是最能影响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才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运用艺术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艺术情境。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入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像。
1、语文与美术结合,以“画”激“情”。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一生积极倡导美育,他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提起精神。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因此,“画”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教学时,要充分用好这个“媒体”进行教学助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画面的展现,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情境之中,为体验文章的情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图画的直观形象最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最能诱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结果。同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这篇文章时,我把每一个季节烟台海上景观的录像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亲眼欣赏那道壮丽的风景线,亲身去感受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这时再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已是水到渠成了。又如在教学《小露珠》这篇课文时,一开始我就出示了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在翠绿鲜嫩的叶子上有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滚呀,爬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清晨,一颗颗晶莹剔透像黄豆大小的小露珠从狭长的叶子上缓缓地落下来,太阳公公正从东方慢慢地探出脑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思维从抑制状态转向兴奋状态,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2、语文与音乐相互渗透,以“乐”激“情”。
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它带给大家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是心灵的交汇,情感的共鸣。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如能与情感强烈、易于感人的音乐有机渗透、结合能达到互补的效果。对于写人论事的 2
语文
李罗京
沭阳县陇集中心小学
抒情文章,我们可用音乐再现、演染、创设文中的情境,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促其乐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能起到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渗透结合,即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体验得到巩固升华。如《月光曲》一文,学生很难通过文字符号这些抽象的表述去理解《月光曲》的真正内涵。我在教学中边读课文“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边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使学生感受到每一句文字与每一段音乐的联系,文学内容的起伏变化正反映了音乐的曲调变化。这段文字内容反映了乐曲中蕴涵的思想意境,随着乐曲的播放,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而且丰富了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又如在上三年级《赶海》一文时,以《大海啊故乡》音乐进行导入,很容易就把学生引入情境。
3、语文和表演相互渗透,以“演”激“情”。
儿童先天都具有良好的表演天分和较强的表现欲望,一些情节性较强的作品可让学生自行设计人的表情、动作、着装。如四年级的《九色鹿》一文,在熟悉课文之后,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设计,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的,创新能力也很惊人,通过表演学生的心和作者的情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更好的体会文章的真实情感。文章的内涵和人物的性格也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其它的艺术形式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手段,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三、教师的艺术素养也是语文课堂渗透艺术教育的途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而“乐”指向的不仅是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何乐之有?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一定要有多么渊博的知识,但是必须要有让学生喜欢你的理由。教师的语言幽默生动、体态语言丰富,能唱会画,教师本身就是一个“艺术体”,用充满艺术的语言、动作、眼神和艺术的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语文课堂怎能不生动,学生怎能不“乐”学?
语文
李罗京
沭阳县陇集中心小学
结束语:美的环境让学生喜欢学、主动学。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能紧紧吸引学生,使之步入语文群峰,饱享秀色,乐而忘返,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专业加特长,多才多艺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金华主编《课堂教学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徐定华主编《教育心理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3、潘国红《个性: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4、苏霍 林斯基选集[M] 教育科学出版社
5、何晏·论语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
第三篇:PWP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长阳教育信息网长阳
优化教学过程,强化语言技能
县研训中心 胡兴文
大家都知道,Go for it教材有两个课时是以听说为主的内容,有两个课时是以读写为主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怎么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总觉得不好把握,也有人说,我们这个教材很好教,完成教材上的各项任务和训练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就行了。真的就行了吗?显然不行。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我也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因为这是一个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不仅每一所学校、各位普通教师在苦苦探索,就是众多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找到一个万能的办法。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观摩课例、探讨这个问题。
有的人老师在教学中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毫无章法,不习惯、不愿学习、不愿接受别人的新的教学方法,就用“教无定法”来当挡箭牌。但是,请别忘了它前面的半句,那就是“教学有法”。我们不一定非得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套路肯定是有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附录中的语言技能参考建议中就有明确的建议,是什么呢?我们许多教研组在总结工作的时候都说组织学习了课程标准,有多少人学过听说读写怎么教?恐怕不少老师除了知道初中该掌握哪些语法以外,别的就没怎么关注了,满脑子里只有语法,只有词的用法。当然,词汇、语法也很重要。不过,请问各位,当你在和外国人、外教交流的时候,你觉得是通过听和读弄懂别人的意思、通过说和写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等语言技能重要,还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的正确重要?很显然理解、表达意思是第一位的,准确性、得体性是第二位的。所以,我们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的时候,不能只关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忽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当然,知道初中学生该掌握哪些语法的老师比那些连教材中、资料上哪些语法学生不必掌握都不清楚的老师还是强多了。
去年12月开始,我们有80多人参加了初中英语的“国培”,其中的专题13——初中英语教学过程设计2就是讲的PWP教学过程,有谁认真看过?深入研究、大胆尝试过?我们有些老师很有趣,一方面在说不知道怎么把课教好,另一方面好的培训就是不愿意、不认真参加,甚至看都没看就说“国培”没用,劳民伤财。请问:什么有用?
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中建议的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究竟是什么呢?就是PWP教学过程。我们现在用的Go for it教材就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为基础,依据PWP教学过程来编写的。本学期,龙舟坪镇为提高教学效率,强力推进了“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起步阶段不准创新。前不久,我到该镇的两所初中听了6节课。听课之后,我和老师们、学校领导交流时讲过一个观点,我认为“五步三查”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的教材不是按“五步三查”编的,如果非得生搬硬套那个教学模式的话,要么就换一套按“五步三查”模式编的教材,要么教师就得自编教材。如果我们不换教材的话,如果老师们不能自编教材的话,我们就必须读懂Go for it教材,落实PWP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PWP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做一个简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去实践。
对于PWP教学过程,教材在阅读部分体现的比较充分,即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其实,这种PWP教学在听说读写各种技能训练时都是非常有用的。上听力课,应该有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和 post-listening的过程 ;上口语课应该经历Pre-speaking, while-speaking 和 post-speaking 的过程;上写作中应该落实 Pre-writing,1while-writing 和 post-writing的过程。归纳起来,当我们关注学习过程时,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划分为 Pre-learning, While-learning, Post-learning 三个阶段,这就是 PWP 教学过程。
Pre-learning(学习前)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学生自我准备、教师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形成新的语言运用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的阶段,其目的是为新语言内容的学习进行准备。这一阶段包括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一切准备活动,也包括课堂教学中开始学习新的语言内容之前的导入、启动、复习、激活等活动。
While-learning(学习中)阶段当然就是学习新语言的阶段,一般是在课堂进行,但也可以是学习在课堂之外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进行知识呈现、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内容,形成运用能力。
Post-learning(学习后)阶段是学习新语言之后的活用、展示、评价的阶段。
下面我根据课程标准对3~5级技能教学的参考建议,具体讲一下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
一.听的教学
1、教学目的: 听的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听清楚,抓住关键信息。还要增强对不同话语情景的识别能力,获取信息主旨大意,了解简单的具体事实,理解一定的逻辑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等,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
2、培养学生哪些技能:⑴听关键信息;⑵听懂并执行指示语;⑶听懂大意和主题;⑷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⑸预测;⑹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⑺评价所听内容。在这些技能中,除了听出关键信息相对简单一点,其他一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是我们今后训练和测试时要加强的方面。
3、各阶段的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二.说的教学 虽然由于技术的原因,目前说的能力在中考中没有直接考查,但是,说的教学却是我们课堂上最多的,朗读、答问、对话、表演、复述、游戏、演讲等,无处不是说的活动。学生
不会说,听、读、写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说的教学。
1、教学目的:说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愿意说,会说。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和交流信息,乐于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逐步掌握倾听和呼应的技能,把握谈话线索和轮次,有效询问信息和澄清意思,获取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哪些技能:⑴引出话题;⑵维持交谈;⑶插话;⑷转移话题;⑸话轮转换;⑹引起注意;⑺澄清意思;⑻请求澄清;⑼表示倾听和理解;⑽预示和结束谈话;⑾利用语音、语调表达意思。
3、各阶段的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不少老师在上听说课型的公开课的时候,往往以写一段话结尾,完全是画蛇添足,完全是明确地告诉大家:“我没有把握住听说课的要求。”
三.阅的教学
1、教学目的:读的教学不能浅层次地理解为朗读,学习词汇和语法,背诵,默写。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乐于阅读,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基本掌握常用阅读策略, 初步形成语感。
2、培养学生哪些技能:⑴ 略读;⑵扫读、找读、跳读;⑶预测;⑷理解大意;⑸猜测词义;⑹推断;⑺理解细节;⑻理解文章结构;⑼理解图表信息;⑽理解指代;⑾理解逻辑关系。
3、各阶段的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作为阅读课本身,结束的时候也不应该布置写一篇短文。
四.写的教学
1、教学目的:写的教学包括书法,写单词、词组、短句,更重要的是要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意思,基本连贯地表述与表达事实、观点、情感,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哪些技能:⑴激活相关信息;⑵整理思路;⑶组织素材;⑷列出提纲;⑸起草短文;⑹组织语言;⑺修改短文;⑻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
3、各阶段的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看到单词、语法是否正确,必须先整体把握,看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流畅,是否得体。
我们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些写的训练,但作文训练每单元认认真真写好一篇就行了,主要从Section B 3a—4,Self-check,Reading中确定一次,不要每一节课之后都来一篇作文。
第四篇: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89]《课堂教学艺术》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89]《课堂教学艺术》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课堂教学言语的是
课堂教学肢体言语 课堂教学体态言语
课堂教学书面言语
课堂教学口头言语
....2、关于课堂教学书面言语技术的要领描述中,错误的是
以关键词句做信息点(块)
整个板书信息及逻辑表达要事无巨细
板书内容及信息点(块)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切合原意
信息点(块)之间逻辑关系清晰
....3、课堂教学艺术的主旋律是什么
教学提问艺术
幽默艺术
应变艺术
启发思维
....4、儿童故事按照题材可以划分为
A.散文故事、诗体故事、童话故事等
生活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等
图画故事、文字故事、图文并茂故事
民间故事、改编故事、创作故事
....5、教师用嗓的特点是? B.客观音响条件差、用嗓时间最长、连续性最低、用嗓率高、未受专
门训练
..D.客观音响条件差、用嗓时间较短、连续性最高、用嗓率高、接受过专门训练
客观音响条件良好、用嗓时间最长、连续性最高、用嗓率高、未受专门训练
客观音响条件差、用嗓时间最长、连续性最高、用嗓率高、未受专门训练..6、下列不属于教学逻辑常见问题的有
概念错误,含混不清,推理无序
师生互动形式单一
缺乏系统性
课程重心不突出
....7、电教幽默,像用漫画幽默画制成的幻灯片,用相声灌制的录音带,带有喜剧色彩的录像等属于哪种幽默
整体幽默
语言幽默
体语幽默
辅助幽默
....8、教学目标可以分为
知识点的获得;优异的成绩;
知识点的获得;能力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
能力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
知识点的获得;能力的发展;优异的成绩
....9、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
C.教学技巧 E.教学技艺
教学艺术
教学自动化
....10、下列属于鸟的本质属性的是
F.有角质喙 有羽毛
体温恒定 没有牙齿
....11、下列不属于课堂执教逻辑技术中基础逻辑技术的是
目标操作技术
思维操作技术
原理操作技术
举例操作技术
....12、课堂教学书面言语技术的含义是
教师在课堂上在黑板、屏幕上,以文字、图片等传达教学信息的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在黑板上,以文字传达教学信息的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在黑板上,以图片传达教学信息的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在黑板、屏幕上,以文字等传达教学信息的活动
....多项选择题
13、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特点有
趣味性
针对性
启发性
合理性
....14、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方法有
表情动作启发
设疑启发
故事启发
直观演示启发
....15、课堂教学艺术独有的特点是
高难度 情感性
灵活性 独创性
....16、教学结课艺术的原则要求有
形式多样
体现教学目的
适可而止
首尾呼应
....17、课堂教学行为管理技术的规程要领有
自由度
动态性
指导性
策略性
....18、课堂教学应变艺术的原则包括
宽严相济,掌握分寸
沉着冷静,果断谨慎
细心观察,预防为主
满怀爱心,教书育人
....19、教学幽默艺术的特点有
教育性
启发性
娱乐性
机智性
....20、.独创性 灵活性
高难度 情感性
...21、教师启发学生思维时应该注意
掌握时机
因人而异
积极回应
循序渐进
....22、教学艺术节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疏密相间
快慢得宜
动静相生
起伏有致
....23、课堂教学行为管理技术的规程要领有
指导性
策略性
自由度
动态性
....判断题
24、幽默最明显的功用就是它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A.√
B.×
..25、幽默性语言艺术的教育性,体现着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A.√
B.×
..26、教师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因为他认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
A.√
B.×
..27、课堂教学体态言语是课堂教学口头言语的辅助言语。
A.√
B.×
..28、暗示教育艺术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暗示原理,含蓄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A.√
B.×
..29、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艺术都是以课堂教学技术为基础的,但它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追求却是课堂教学艺术。
A.√
B.×
..30、课堂教学技巧是指课堂教学技术达到了熟练的、自动化的程度。
A.√
B.×
..31、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变化。
A.√
B.×
..32、幽默是高级的喜剧,讽刺与滑稽也是喜剧的种类,属于幽默的范畴
A.√
B.×
..33、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进行课堂管理就可以了。
A.√
B.×
..34、外界因素的干扰包括异物飞进教室、教师口误、学生做小动作、他人闯入教室找人、室外噪音干扰等等。
A.√
..B.×
35、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形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宜变动教学程序,合理调控教学节奏,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巧妙处理教学失误。
A.√
B.×
..36、课堂教学应变中的“冷处理”就是指教师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不管不问。
A.√
B.×
..37、课堂教学管理的隐蔽性特点是指要尽量使学生在未察觉被管束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A.√
B.×
..38、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形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宜变动教学程序,合理调控教学节奏,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巧妙处理教学失误。
A.√
B.×
..39、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事件和人物的经过、经历和状态的口头语言被称为解说性口语。
A.√
B.×
..4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时只需做出是非判断即可。
A.√
B.×
..41、加数记分法表面上强调了学生平时的努力,实际上却暗暗助长了学生的惰性。
A.√
B.×
..42、在课堂教学的奖惩管理中,应该以赞美学生为主。.A.√
B.×
.43、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配合其口头言语在讲台和教室内来回走动。
A.√
B.×
..44、课堂教学体态言语特点是直观、准确、简洁。
A.√
B.×
..45、艺术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和独创性。
A.√
B.×
..46、言语技术是课堂教学技术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技术。
A.√
B.×
..47、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一切本质属性的总和,内涵则是概念所指事物的全体。
A.√
B.×
..48、课堂教学回答技术中要求对学生的发言或行为应以批评、指出错误为主。
A.√
B.×
..49、词语式板书常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A.√
B.×
..50、套叠计分法是指将学初成绩与学终成绩相加均除再加上学初和学终成绩差的一定百分比值为学科总成绩的学校成绩计分操作。
A.√
B.×
..51、课堂教学口语应该像新闻报道口语一样准确简练,不允许有冗余。
A.√
B.×
..52、课堂教学口头言语具有如下特点:语流清晰畅达;词句准确简练;逻辑性强;语气变化有致、情绪饱满丰富。A.√
B.×
..53、结构式板书是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师讲解顺序,以纲目的形式展示顺序要点,以文字表达为主。
A.√
B.×
..54、课堂教学艺术的种类有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节奏艺术、教学启发艺术、教学幽默艺术。
A.√
B.×
..55、纲领式板书主要用于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
A.√
B.×
..56、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最好在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进行。
A.√
B.×
..57、幽默在教师手中像一把双面刃,既可以是一件有效的工具,也可以是一种危险的武器。
A.√
B.×
..主观题
58、课堂提问对象的四忌。参考答案:
(一)忌偏爱
(二)忌惩罚
(三)忌讽刺
(四)忌齐答
59、课堂教学管理技术的含义 参考答案:
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进行组织,使之朝着有利于接受和理解教学信息,进而形成能力、达成发展目标的方向运转,以极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的调控操作行为。
60、暗示教学艺术的价值 参考答案:
1.暗示教学艺术意在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潜能
2.暗示教学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觉思维能力 3.暗示教学艺术使教学活动成为轻松愉快的事情。4.暗示教学艺术可以促进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也谈赏识教育中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也谈赏识教育中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万里鹏 考试周刊 CN22-1381/G4 2010年第20期
一、关于青春期表扬的艺术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逐渐被我们所认同和采纳,表扬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实施表扬的良好初衷与表扬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反差,学生对教师的表扬无动于衷,有的甚至产生怀疑、逆反的情绪,还有的学生因惧怕教师表扬带来的人际压力而“躲避”教师的表扬。
一般地,我们会认为每个人都会因对自己的肯定性评价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从而发挥表扬的功效,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表扬失效呢?
如果仔细研究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成人感的产生而带来青春期学生谋求独立的需要,他们追求独立的自我,希望成人把他们看成“大人”。这个时期,学生自我意识高涨,反感居高临下式的对话。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站在权威者的角度表扬学生,他们不仅不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肯定,反而会认为这是老师为了使自己听话而采取的“软计策”(尤其是后进生更容易产生这种想法)。因此,为了摆脱老师的控制,学生也就不把老师的表扬当一回事,表扬就失效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年幼的时候,个体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依附性,成人的评价就是他们自己的评价;而到了青春期,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小,个体自己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青春期以前,学生依附于老师的评价,老师的一句表扬可以让他高兴很长一段时间,在行为上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到了青春期,学生听到老师的一句表扬,不会立即变得高兴,还会与自己的评价进行对比:如果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一致,表扬就能够发挥激励作用;如果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不一致,学生可能会怀疑老师的评价,怀疑老师的表扬,这时表扬也就失效了。
那么,对于青春期学生该如何进行有效表扬呢? 首先,要注意表扬对行为的引导作用。
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高涨,这就提醒我们应注重表扬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一些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真诚的表扬。做到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帮助其能力发展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继续进步,表达对学生成长的关心。
其次,要做到直接表扬与间接表扬相结合,侧重间接表扬。
直接表扬,尤其是当众表扬,能够凸现学生在其他同学中的地位,这是树立自信心的好方法,但对于青春期学生来说,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不想成为太与众不同的人。因此,当众直接表扬会给他们带来人际压力,宜采用直接表扬与间接表扬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含蓄的间接表扬。当然,这也应该因人而异,对于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直接表扬。
再次,要重视非语言表扬的作用。
表扬原本的含义是非语言性评价,但对于敏感的青春期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非语言传递的信息。教师通过亲切的微笑、关爱的抚摸、满意的点头、赞许的眼神,远比口头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于青春期批评的艺术
有句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于是,有聪明的商家便在许多味苦的药片外裹上了糖衣,这种“良药甜口利于病”的做法倍受病人欢迎。我想,如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糖衣炮弹”的方式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也不是不可取的。因此,讲究批评的艺术性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下面是我所总结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1、以理服人
从身边小事讲起,以小见大,以事喻理。列宁青年时,吸烟成癖,他母亲耐心给他讲吸烟的危害,进而说:“孩子,你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你吸烟要占家里一部分开支,妈妈的生活担子更重了。”从此,列宁便不再吸烟了。
2、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教育
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教育目的的实施离不开和谐融洽的气氛。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还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谁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的话句句得体。尤其是学生的言行违反了纪律或犯了错误时,教师心直口快,“一棒子”打下去,一不小心,就可能触及学生的“痛处”伤害学生的自尊,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当教师既想指出某个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一时又没有其他良方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冷静,以榜样示范的力量去告诉他,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可以想象,一个经常迟到的教师在学生迟到时,教育学生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良好的榜样示范相对于大动肝火的批评训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利用情感教育
学生是容易动情的,教师应该用强烈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进行不良行为时,越对他满腔热忱,他就越发感到内疚、自责,从而促使他们自觉改正,收到预期的效果。
4、诚恳地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对学生充满期望,态度诚恳地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学生会感到温暖,便乐于接受教诲。这时,即使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都有可能愿意接受。
5、尊重学生
尊重一个犯了错的学生确实有点难,然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不能没有自尊自信。用粗暴的方法去教育和改造学生就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自信,继而导致学生走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由于看惯了粗暴的惩罚,使得学生奴性化,丧失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只会盲目的服从,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所以,即便是对于一个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也应首先发自内心的承认他是一个好孩子,应心平气和地用爱心去唤醒他,在批评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6、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
学生个性不同,对批评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一定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最好是单独谈,对于感情脆弱的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
7、既严肃批评又热情鼓励
批评不是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的手段。批评和鼓励是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总之,赏识和批评都是教育手段,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赏识教育同样需要批评,但批评要讲究艺术,用徐徐的南风和柔柔的细雨更能唤醒沉睡的心灵,扶助和指引他们轻快坚实地踏上人生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