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教具:图片、教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吗?京剧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欣赏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3、他画的虾表现力什么样的美感? 写神的美,墨色的美。
三、油画《夜咖啡馆》(梵高)。
梵高笔下的《夜咖啡馆》与咖啡馆的实景明显不同,想想画家为什么要强调对夜空和地面的艺术表现。背光的建筑为什么被画家描绘成蓝紫色调?作品的色彩表达与真实的夜色有什么不同?
三、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它是以1949年的开国大典为原型创造的。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庄严的声音,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思考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情,艺术家还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 作者经亲身参加过开国大典,把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中。不是照相式地复原当时情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实的情景作了必要的删繁就简,画面的右边集中表现了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宏伟的气势。使人感到即富丽堂皇,又热烈亲切。
这就是艺术家高超的技巧,体现一个深刻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具有抽象的特点,那么抽象画也是源于生活吗?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六、学生思考。
你还能举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例子吗?课下与同学交流。
第二篇: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材内容来源:七年级美术全一册第一课 教材内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时:共一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集镇第二中学 梁亚飞 目标制定的依据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认为艺术应真实的反映生活。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不明白了。尤其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仅不能理解,而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所以此课为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本课设计为1课时。是七年级的课程,本课是一节欣赏课。除了欣赏美术作品之外,本课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了解生活和艺术之
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达到美育与德育并重的双重效果。
说明:这节课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作为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在欣赏中把作品与实物进行对比。从而更加容易的让学生接触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走入中学,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还很薄,尤其是欣赏技能表现不够。但是他们的观点很新颖,看问题的角度很特别。但是对于欣赏课兴趣还有待提高。
学习目标: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学习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1分钟)
1、教师准备教具:图片、教材
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齐白石、董希文等画家的文字及资料
二、导入:(5分钟)
观看图片动画作品兔八哥和真实兔子进行对比,从而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新课(20分钟)展示绘画作品和与其相对应的真实物象的照片,引导学生将二
者进行对比,探讨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第一部分:齐白石《虾》
1、通过照片与绘画作品对比并结合教材文字,请学生谈一谈齐白石的笔下的虾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2、和现实生活中的虾有什么区别?(从虾的眼睛、腿等入手)
3、画家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生动的作品?(他注意观察,从观察中创造生动形象。)第二部分: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1、学生根据教材以及自己的了解说出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思考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情,艺术家还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
2、通过照片与油画对比,学生思考:
(1)哪张图中的毛主席伟岸形像更加突出?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2)哪一张更明确地表现了季节的时间性?
(3)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3、师总结:油画不仅准确的表现出来开国大典的季节,空间感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毛主席高大、伟岸的形象,让我们深刻记住了这一历史时间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这就是艺术家高超的技巧,体现一个深刻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对生活的升华,艺术高于生活。!
四、思考与讨论:(13分钟)
分成六个小组讨论,凡高的油画《向日葵》
(一)学生欣赏图片《向日葵》
1、从颜色对比来看,哪一幅颜色对比强烈、表现力更强?
2、哪一张更能突出向日葵奔放、强烈的生命力?
3、这幅油画作者用了什么样的笔触来表现的?
师总结: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由此可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想想生活中都有哪些作品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作品都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如绘画类、雕塑类、艺术设计、建筑等等)。
五、小结:(2分钟)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六、作业
学生课下根据互联网或者书籍资料,找一个作品与生活中真是物象进行对比,谈一谈自己理解,写下来(400字左右)
第三篇: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反思
二者是相关的,缺一不可的。对于艺术源于生活这一层含义同学们都能够理解,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来引导;而艺术高于生活这一层,有些学生就表现出一脸茫然,也就成为本课的难点。
本课紧紧围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而设定。一是艺术源于生活,二是高于生活,二者共同存在,缺一不可。课中通过齐白石的《虾》与现实生活中的虾形成对比,导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分析了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与照片相对比,总结出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通过学生练习分析作品是如何源于生活又如何高于生活的,学生从中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了一定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只是对于表现艺术,还有不可接受的感觉,抽象的形象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象”与“不象”仍然是他们衡量作品优秀与否的尺度。看样子,要想使学生接受抽象艺术的美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在今后的欣赏活动中,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加强对表现艺术的认可吧!
第四篇: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反思(模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节课属于美术四个领域中的“欣赏评述”领域,以往学生对一件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往往是像与不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一种浅显而朴素的理解,其实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总的真实原型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更不知如何评述。这节课属于美术的基础理论课,学生在课前就跟我商量“老师咱们还是画画吧”。这说明他们对于这样的理论型的课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授课意图,并对这样的话题产生兴趣呢,我觉得导入很重要,经过推敲之后我设计了欣赏导入法。先用大量的优秀的画作让学生欣赏,初步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理解艺术并不是完全照搬生活我又加入了一个小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打下很多疆土。凯旋以后由于受过伤所以一直眼睛瞎了,一条腿瘸了。一天他想找人给自己画像,第一个画家忠实地把他的形象画了下来,可以说画得很像,但国王大怒把他杀了,第二个画家把他的双眼画的炯炯有神,腿也不瘸了,国王又大怒,命人把他也杀掉。第三位画家很聪明,他是怎么做的呢?(注意停顿几秒钟给学生思考时间)他画了国王单腿跪地屈膝,眯起一只眼睛拉弓射箭的姿势,结果国王很高兴赏给他很多金银财宝。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艺术不是生活的忠实再现,要经过艺术家能动思考。
美术作品的创作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再现性的,一是表现性的。举再现性的例子: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对比真虾引导学生讨论,艺术作品典型性集中性的特点。以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对照当时照片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知艺术不是生活的复制品,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虾》体现的是传神的美,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的态度。而《开国大典》用壮阔的场景和浓丽的色彩烘托出了庄严历史时刻带给人的内心感受。而凡高的《夜咖啡馆》则体现了色彩的美。
表现性的题材以吴冠中的《松魂》等为例。画面用夸张变形的处理表达作者主观精神。为了验证学生是否理解本课内容,讲到此处请学生举出所知道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例子,除了绘画作品还可以举出文学作品,影视剧,音乐等例子。
欣赏评述课,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开拓眼界的机会,然而这种理论型的课他们上起来总是会感到枯燥,这需要老师多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多给学生发言机会,运用鼓励,激将,评选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设疑时抓住问题所在,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思路安排上采用相声小品中抖包袱的手法,调起学生胃口,吸引学生注意力。中央十台“探秘追踪节目”给我很多启示,教师的语速,课件中适时的插入一些声音,对于欣赏课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后要在这方面作一个尝试。
第五篇:《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反思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反思
杨玉枝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节课属于美术四个领域中的“欣赏评述”领域,以往学生对一件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往往是像与不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一种浅显而朴素的理解,其实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总的真实原型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更不知如何评述。这节课属于美术的基础理论课,学生在课前就跟我商量“老师咱们还是画画吧”。这说明他们对于这样的理论型的课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授课意图,并对这样的话题产生兴趣呢,我觉得导入很重要,经过推敲之后我设计了故事导入法。我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道:“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打下很多疆土。凯旋以后由于受过伤所以一只眼睛瞎了,一条腿瘸了。一天他想找人给自己画像,第一个画家忠实地把他的形象画了下来,可以说画得很像,但国王大怒把他杀了,第二个画家把他的双眼画的炯炯有神,腿也不瘸了,国王又大怒,命人把他也杀掉。第三位画家很聪明,他是怎么做的呢?(注意停顿几秒钟给学生思考时间)他画了国王单腿跪地屈膝,眯起一只眼睛拉弓射箭的姿势,结果国王很高兴赏给他很多金银财宝。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艺术不是生活的忠实再现,要经过艺术家能动思考。
美术作品的创作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再现性的,一是表现性的。举再现性的例子: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对比真虾引导学生讨论,艺术作品典型性集中性的特点。以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对照当时照片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得知艺术不是生活的复制品,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虾》体现的是传神的美,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的态度。而《开国大典》用壮阔的场景和浓丽的色彩烘托出了庄严历史时刻带给人的内心感受。而凡高的《夜咖啡馆》则体现了色彩的美。表现性的题材以吴冠中的《松魂》等为例。画面用夸张变形的处理表达作者主观精神。
为了验证学生是否理解本课内容,讲到此处请学生举出所知道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例子,除了绘画作品还可以举出文学作品,影视剧,音乐等例子。开学两周以来,两个年级的美术课按照教材安排都是欣赏评述课,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开拓眼界的机会,然而这种理论型的课他们上起来总是会感到枯燥,这需要老师多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多给学生发言机会,运用鼓励,激将,评选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设疑时抓住问题所在,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思路安排上采用相声小品中抖包袱的手法,调起学生胃口,吸引学生注意力。中央十台“探秘追踪节目”给我很多启示,教师的语速,课件中适时的插入一些声音,对于欣赏课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后要在这方面作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