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美术“自主探究体验成功”课题总结
中小学美术“自主探究
体验成功”课题总结
我区自以来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构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自能高效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单位时间内收获最多的课堂。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严格按照区教育局学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有关精神和指导意见,并积极借鉴学校及其他老师的工作经验,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的深化和探索研究。在摸索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法,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学期伊始我们就把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确定为“自能高效课堂”的相关教育理论上,没有现成的资料,我们就到处寻找资源,然后把有关高效课堂的教学理论装订成册,分发给各位研究老师学习,在学习中,要求各位教师始终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让各位课题组老师明白了自能高效课堂“自能高效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单位时间内收获最多的课堂。它以学生对待学习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以教师科学的指导和引领为保障,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为动力,以自主为外显特征,学生学习明显带有个性化、创造性的课堂。“自能高效课堂”就是把促进学生自能发展作为人本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诉求,通过学生自能发展反作用于教师自能发展,以师生自能发展的同构共生作为现代教育的美好愿景。
2、设计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层培训,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经过反复修改,在各位老师的一起努力下,我们完成了“构建中小学自能高效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了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中,大家仔细学习了研究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详细向大家介绍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内容,并且进行了积极的讨论,让每位研究者都明白了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及我们要研究到达的一个什么预期成果,会上,老师们发言踊跃积极,研究积极性高,为我们以后顺利的进行研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会上,课题负责人还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一)落实课堂教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推进课堂有效教学。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和示范性的引领,提高我区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减少低效,杜绝负效。
2、注重了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重点搞好自己的课堂研究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面向全体,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了学生思维,训练了“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起了充满活力的课堂。
3、落实好备课,着力研究“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重点突出了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落实了每一位美术教师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创作辅导及作业批改。
4、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在课标理解、教材掌握、教学行为、教学基本功等各方面有明显提高。
(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凸显课堂高效
为了了解教师的研究情况,促进“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我们举行了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达标验收活动。每校都有美术教师参加,分二组进行:小为一组,中学为一组。由讲课教师自己设计课题,评委由教育局分管领导、各中小学美术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达标验收活动中所有美术教师全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后,分管领导组织授课的研究教师组织交流会,让这些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而促进全体教师的提升。在反复磨课中,我们找到了通往高效课堂的途径。
1、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特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要让学生主动的加入到学习中去并获得快感。设想:在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得雾雾的。没有让学生发现,探究,学生内部动机没有有效的激发。因此,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的乐趣。
(1)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
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喜欢的例子、熟悉、离奇的事情,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巴班斯基),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
(2)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
2、专业示范
曾几何,美术课上,教师不敢做示范。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这样两方面:一是示范讲解属于典型的讲授式教学,一触及就好像与新课程理念有悖;二是示范教学不当而产生很大的弊端,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美术课一度出现教师“动口不动手”的现象。美术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教师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绘画技巧的重要手段。美术课中教师的示范要把握好时机,应在众多学生摸不准或难以掌握时出手。学生的困惑会在顷刻间得到扫除,,范才能起到积极的帮扶作用。示范是必须的,但也要适时适度。
(1)适度
示范教学的缺失,在小学低年级影响还不明显,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进入写实期,已开始进入发现自我阶段。他们已不满足于低幼化的表现,而是对绘画技能有明显的需求。他们向往艺术、渴望从艺术体验中获得美感。一旦得不到适时发展,他们会因为眼高手低,而羞于动笔,从而影响创作表现。
教师适当得法的示范,是学生深刻认识和掌握各种美术活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五年级的《色彩明度练习》。这一单元课是色彩课的新内容,孩子们对色彩虽有感知,但对渐变色彩的产生及各种颜色在“骨胳”中的搭配组合,还只是模糊的、抽象的,可以选用分步示范。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课件引导欣赏不同“骨胳”的艺术作品,启发他们对“骨胳”的大胆
设计。再着重演示这些渐变色彩的产生过程和色彩搭配组合,使孩子们有了一个直观的、形象的感性认识。着色技法掌握了,“骨胳”的设计又不拘一格,色彩构成的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自己也满意地笑了。
又如在《二方连续纹样》教学中。这一课是孩子们新接触的图案课程,对二方连续纹样中的“连续”意义不是很清晰。因此可以采用了重点示范和对比示范结合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一张长方形的纸,经过折、画、剪、展四步,两端图案连边不剪断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二方连续纹样,另一个两端图案没有连边的则剪散了。直观的示范,使孩子们对“连续”有了准确的理解。适当的示范就像航船有了方向,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自己想法的作品。
2、引领
示范的意义是让学生认识、了解表现技法,从而进行作品创作,并不是让学生摹仿、临描示范的内容。如何发挥教师示范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的绘画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进行自主独特地表现,画出有个性且富有童趣的作品呢?教师的示范虽然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绘画过程,把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之处,形象地提供给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表现空间,开拓视野,但是我们不提倡临摩。可以在边示范边讲解后,到学生动笔画画时,再将范画擦除。把学生带领到一个更开阔的空间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那么收获一定会更多。
3.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包括学生作业和教师辅导两个方面。学生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通过眼、手、脑的协调配合,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美术作业过程中的指导,是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有效保证。
课堂辅导常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是教师巡视指导时发现全体或大部分学生所共同存 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解决普遍性的问题;个别辅导针对性强、能对症下药、解决作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作业质量的提高辅导时一般可分为四步:
(1)检查学生是否开始作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针对性的提示。(2)巡视整体作业情况、发现解决普遍问题。
(3)辅导作业较 好和较差的同学,使其有所提高。(4)选择有特色的作业为展评做准备。4.教学评价
(1)让学生在完成美术创作活动以后,对自己的收获和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生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但能够动手制作,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介绍给教师和其他学生。美术教师能采用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和全班间,以儿童的眼光来点评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创作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是相当重要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创新程度等多方面去评价。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新成果,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信心。
(2)美术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尺子”要及时的肯定不同的看法,给人以保留意见的权力。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单一的结果、轻多彩的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5.教学设计
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去创造美,欣赏美,是一个美术教师应该有的自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只要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工具就可以了。创造力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可以自由自在进行想象和创新。我们美术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生由,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和探索,不要干扰和约束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要敢于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自已去组合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平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顺利开展美术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可以让他们获得学习中的快乐。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吸引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同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相适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6.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要让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潜力,自己能够进行尝试性学习,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以下途径操作: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感受发现――尝试验证――评介反思――大胆表现。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例如,我们在进行五年级美术写生课《建筑工地》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建筑工地的图形 材料,不同建筑风格的楼房样式,尝试去整理画稿,然后才在课堂上画出记忆中的建筑工地的情景。再看七年级美术欣赏·评述课《捣练图》中的学生学习行为:
(1)学生观察课件,一分钟时间后回答:“你看到哪些内容,获得哪些信息?”“谈到唐朝我们能想到什么?”——观察思考
(2)学生自学教材后,由教师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巩固提高 作者及年代;
《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 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 作品风格等
(3)“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你能作答吗”——自主发现、合作探究 ①问:练是什么?
②问:《捣练图》是长卷形式作品,还有哪幅作品是长卷形式?
③问:《捣练图》整幅画的内容?
④问:此图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问有哪些细节描写?
(4)对比《簪花仕女图》、《三彩女立俑》、《虢国夫人游春图》,回答异同点,整理出唐代人物画造型的主要特点——综合运用、深入探究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多了,兴趣浓了,问题多了,思考深了,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习程度的加深,必然会存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同学间的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是自主学习有益的补充和支持。合作学习就体现学生间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组员间自由平等,合作互动,彼此信任。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从而构建了“自主探究 体验成功”的美术教学策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实验成果,在市优秀实验成果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以下为本策略的主要内容:
1.情境体验—引入问题
教师要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图片、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课做好良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在导入环节可以播放全国各地优秀的典型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作品,且观察这些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受各地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实践的结晶,它们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以此导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一环节应根据教材的类型、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进行设计。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自主探究
本环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条件。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事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实现,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还是以《家乡的艺术》一课为例,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可一组探究泥塑,一组探究剪纸,一组探究刺绣。探究的内容为我们家乡的艺术品有哪些,通过观察分析这些艺术品,总结出这些艺术的造型、色彩及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
(2)互动交流
讨论互动、探究新知、交流信息是研究与讨论的主要形式。本环节的任务是通过参与活动来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变换迁移、促进理解,增强小学生的活动体验。讨论的策略有生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汇报。
3.艺术创作—实践提高
美术创作是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增强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建立创造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把学生平常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与情绪感受都转化为美术创造的源泉。为学生搭起一座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活跃思维,大胆创造。
4.展示交流—体验成功(1)展示交流
创作之后的展示与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否有新的发展的良好方法,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创作思维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功的愉悦与幸福。同时,展示和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通过介绍、交流、评价,发现优秀作品、优秀思想、优秀方法,查找不足和差距,通过鼓励他人、总结经验,可以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及审美能力。作品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多样,可组内开展评比、也可组与组之间开展评比、交流。
(2)激励评价
评价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的激励作用。同时,评价时要着力于过程评价、激励式评价,重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意,肯定学生技术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归纳小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在互动交流中升华情感。(2)拓展延伸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升华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如《家
乡的艺术》一课可以让学生找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民间艺术,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他们?希望同学们把它们继承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家乡艺术更加繁荣、昌盛。从面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艺术的情感。
以往的美术欣赏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自我陶醉,学生在课桌前昏昏欲睡,自娱自乐”,这是真实的写照。课改后的美术课上,老师对学生引导、欣赏、倾听、关注,学生不再消极应付,代之以自由的思考,大胆的发言,积极的讨论,尽情的表达。学生们真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熟练地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去发现问题,探求规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爱上美术。
一天在画室,听见有个男生在门外说:“吆!《簪花仕女图》真的假的”。我忙回头,有个男生正往画室里看,我说:“什么?”,“老师,是吧?”他指着前边问。我一看,原来是特长生临摹的簪花侍女图里的一个侍女。便高兴的点头:“对,是,非常好!”他听了不好意思的笑着跑了。我很欣慰,课堂教学扎实,注重实效,一点一滴总会有回报的。
第二篇:2014课题自主探究学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重在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正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自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时代要求。学生除了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更要培养自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创造能力。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和目的,我们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把这一实验课题做出成效来。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造,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
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
4、表达与交流、修改与完善解释。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
第三篇: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
在进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这种学习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体验—引入问题
教师要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图片、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课做良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在导入环节可以播放全国各地优秀的典型的民间艺术品,让生尝试说认识的物品,且观察这些物品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受各地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以此导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一环节应根据教材的类型、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进行设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
本环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条件。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事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实现,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例如《家乡的艺术》一课,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可一组探究泥塑,一组探究剪纸,一组探究刺绣。探究的内容为我们家乡的艺术品有哪些,通过观察分析这些艺术品,总结出这些艺术的造型、色彩及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
2、互动交流
讨论互动、探究新知、交流信息是研究与讨论的主要形式。本环节的任务是通过参与活动来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变换迁移、促进理解,增强小学生的活动体验。讨论的策略有生生活动、合作交流、自主汇报。例如在《家乡的艺术》一课,可以在组内交流,组内交流完毕后各组可以把本组探究出来的成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其它组可以补充添加更多的新知识。
三、艺术创作—实践提高
美术创作是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增强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建立创造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把学生平常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与情绪感受都转化为美术创造的源泉。为学生搭起一座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活跃思维,大胆创造。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1、展示交流
创作之后的展示与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否有新的发展的良好方法,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让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功的愉悦与幸福。同时,展示和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通过介绍、交流、评价,发现优秀作品、优秀思想、优秀方法,查找不足和差距,通过鼓励他人、总结经验,可以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及审美能力。作品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多样,可组内开展评比、也可组与组之间开展评比、交流。
2、激励评价
评价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同时,评价时要着力于过程评价、激励式评价,重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意,肯定学生技术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归纳小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在互动交流中升华情感。
2、拓展延伸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升华情感,培养人文精神。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可以让学生找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民间艺术,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他们?希望同学们把它们继承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家乡艺术更加繁荣、昌盛。从面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艺术的情感。
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的运用教学策略。当然,由于“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课堂教学策略只是本人的一已想法,策略本身肯定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期望各位专家同仁给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四篇:中小学美术学科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
中小学美术学科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
周锐
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知识爆炸性的加速发展,已使我们无法预计今天的学生在他一生中将会从事何种职业、需要什么知识、将会遇到什么困难,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做的是让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和主体。教学中的任何活动、教师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使之具有终生学习、创造的本领,去参与明日世界的竞争与挑战,接受未来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针对上述教育背景,我在美术课堂上也根据“先学后教六步教学” 课堂模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教学,让学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自主地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六步教学法的第二步“自主探究”展开研究讨论。如何更好地实施“自主探究”教学呢?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和好胜的心理特征,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然后再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例如:我在教学国画《梅花》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梅花在冬天有傲然挺立迎风雪的画面,让学生去感受:这样冷的天气,百花凋谢,万木枯萎,唯有梅花迎风绽放,越冷开得越鲜艳。你看了会怎样想?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紧接着播放歌曲《红梅赞》,让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多方面去想象,了解梅花的性格特征,并联想革命先烈大无谓的精神。并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应怎样去体现梅花的精神?”就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主动画出了心中的梅花。每次我看到这些有灵气、有思想的画面,便仿佛看到了学生们一颗颗积极向上的心。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问题情境。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
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现代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它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
三、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全县中小学,我们推行美术“学案导学”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在美术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创造的能力,由学会到会学,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给孩子们一个空间、一个时间,让他们有活力去表现、去创作。在美术创作方面,主要有命题创作、无命题创作两种方式。教学中应注意不拘一格,不搞统一模式,同时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不仅要学会,还要懂得怎样去学的道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美术教学过程是感受美、理解美、创作美的综合过程,提供一种创造的气氛和情境,美术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学生才能“自由地呼吸”,实现大胆而个性化的学习。让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发现美、从集体合作中表现美、从探究教学中体现美吧!
第五篇: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课题总结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课题总结
永乐小学
杨博仁
一、研究背景
1、随着新课程标准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正成为转变学习的一场革命,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是因为:
(一)是顺应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如今交流工具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就能发现教育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了。学生单单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而“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因此,我们学校的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掌握了,知识的获得将是无限的。
(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存的教育需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这就必须让他们从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实验采取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景。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的情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我们注意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创设的情境,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二)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1、动手操作——活动性学习
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操作,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语言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但要避免为操作而操作,以免使学生成为“操作工”。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在综合运用练习中深化概念。倡导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既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
2、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教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科学知识与方法,认识科学知识与经验,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我坚信,只要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